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2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1

《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是是一篇兒童詩,是一篇閲讀課文,説實話我本不想這樣上這節課,由於是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兒童詩。但這不是我這樣上這節課的主要的目的。主要的是學生很喜歡兒童詩,在還沒有學到這一課的時候,有的學生在和我聊天的時候説還喜歡這一課,我問為什麼學生的回答令我很吃驚,這樣的文章語言多美啊,還有這不是畫,但是讀了之後大腦就會浮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來。還有一個學生對我説我也想自己寫一寫這樣的小詩。

我想生本教學不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學習的慾望嗎?但是我也知道要想上好這節課很不容易,沒有一篇閲讀的課文好上。特別是生本教學的這樣模式。為了滿足學生,我今天這節課也是嘗試着來上的,所以肯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的地方,誠懇的請各位領導老師給與批評與指導。

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我採用小組彙報,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帶來的快樂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同時,通過學生的收集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練習説話,寫話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儘可能地使語文學習綜合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2、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前置性作業

我在本節課設置了五個前置作業:

1、把《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讀給你的家人聽。讀給家人的目的是讓學生認真的去讀,並讓家長給與指導,把課文讀到流利正確。

2、你在這篇課文中有認識了哪些字、詞朋友呢?

生字:

生詞:

3、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麼?

4、追尋童年的'記憶,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夢想。還可以是蒐集來別人的童年的趣事。

5、蒐集《水滸傳》的知識

設計流程:

課前背古詩一分鐘小喇叭讓學生介紹有關童年的感悟。

結合生本教育的課堂環節即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我在這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歌曲導入

我選擇了歌曲導入課題的辦法,請學生彙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選擇一組選一人彙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

訓練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並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

三、理解詩意,放飛想象

“以讀引讀、讀説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閲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繫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彙報中,我採用了先請一個小組發言,其他同學或小組補充説明的方法。根據生本教育的特點,學生就之前沒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觀念不同的可以補充展示,有深入認識的也可以補充,如果有的小組與前一組同學找的亮點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就自己的亮點進行展示發言,其他小組或同學在進行補充,這樣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並且也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真正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瞭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樂練筆

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閲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蒐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讀了、看了、想了、説了、同時也寫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的懂得課文的意義所在,那怕是一句話也好,同時也達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讀寫結合。以讀引讀的目的。

五、小結、佈置實踐作業。

生本教育重視語言實踐,由課內引向課外,從學生感興趣的辦一次以“兒童詩”為主的手抄報活動。目的讓學生學會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實更是這一節課的理論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2

一、教材解析

《童年水墨畫》是一篇文筆優美修辭格別緻的詩文,描寫的是天真爛漫歡樂自由的童年畫面,對學生來説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難讀。課文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描述不同的畫面。第一個部分《溪邊》要求背誦,語言充滿了詩意,重點在表述手法的賞析學習;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課本插圖,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辭格較別緻,描寫的場景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學生陌生的。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認知能力,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還有待加強,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1個字,會寫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表達的三個畫面。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難點: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表達的三個畫面。

三、教法、學法:

教法: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

學法: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教學時數: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大家都來説説關於自己童年的回憶,你們喜歡玩什麼遊戲、什麼玩具?(播放課件圖片)

生:滑板車、積木、游泳……

師:這些都是大家喜歡的,能給大家帶來歡樂的。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另一種童年,沒有滑板車也沒有動畫片,但是同樣的快樂和自由。請大家打開課本,齊讀課題,我們一起去了解詩人張繼樓筆下的'不一樣的童年畫面:童年的水墨畫。(板書)

師: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也可學生自己提)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為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揣摩思考,説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本搭建一個平台。】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自由讀課文,不會認的字同桌間交流解決。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看看文中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集體交流。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相機正音。

2、檢查自讀情況。(課件展示詞語)

分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設計意圖: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再齊讀。邊讀邊思考:

這首詩描寫了哪些場景?讀詩句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些畫面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你最喜歡哪一段?(課件展示)

這首詩描寫了溪邊、江上、林中三個場景,我們來逐個瞭解。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通過紮紮實實讀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語言印象。】

(四)品讀課文。

1、指名讀《溪邊》,提問: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課件展示)

2、請同學説説在這首詩描述了什麼樣的畫面?小組討論,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組説得更好。(可將回答得最好的一組答案寫在課件上展示出來作為鼓勵。明確內容:溪水的碧綠平靜,蜻蜓立竿的安靜,“撲騰一聲”的動景,魚躍人歡的愉快。)

3、分析表述手法。(課件展示)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麼會蹦跳?這説明什麼?

4、指導朗讀:該段語言優美明快,孩子氣十足,或運用擬人,或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兒童快樂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讀的時候,節奏要明快,語調要風趣,表現出兒童天真活潑的特點。

(五)品讀分析,體味《江上》。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江上》。齊讀。

(1)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快樂)

(2)從哪些詞能感受到快樂?

(鴨羣、戲耍、笑哈哈、水葫蘆、兩排銀牙)

2、分析點撥。(課件展示,合作完成)學生質疑,釋疑。請同學模仿其中動作“扇動翅膀拍水戲耍”“撥動浪花”加強理解。

3、這首詩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方法同《溪邊》)

4、指導朗讀,齊讀回顧。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師帶着大家瞭解了《溪邊》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鬧,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帶領老師來理解《林中》的風景。請大家仔細閲讀《林中》這首詩,想一想它描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畫面?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把你們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後帶着老師去學習(課件展示)

(七)課文小結:

1、齊讀課文,根據層次圖背誦《溪邊》。

2、總結:《溪邊》《江上》《林中》都是孩子們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歡樂玩耍的畫面,孩子們或呼朋喚友去釣魚、游泳,或雨後結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歡樂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樂趣。作者的優美的語言和手法,都能讓我們讀的時候就感受到歡笑和快樂。大家可以積累其中優美的詩句和詞語,在以後的交流或寫作中可以運用。

3、完成課後習題比賽背誦《溪邊》。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繪畫。

2、學習中國畫的執筆方法和用筆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中國畫知識。

難點:學習中鋒、側鋒、逆鋒的用筆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多媒體等。學生:毛筆、墨汁。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出示《竹石圖》。

師:清代的《竹石圖》竹葉基本上是用中鋒畫的,竹杆運用了逆鋒向上推出,巖石用側鋒居多,多變的運筆表現了竹子蒼勁,挺拔的風格特徵。

二、授新課

師:水墨畫的各種用筆方法及輕重快慢的運筆變化,在傳統花鳥畫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1、老師示範:中鋒、逆鋒、側鋒。

“中鋒執筆垂直,筆尖正好在墨線中間,畫出來的`線條渾圓、挺拔。側鋒執筆稍傾斜,筆尖不在墨線中間而靠在一起,畫出來的線條靈活多變。逆鋒執筆逆向推出,畫出來的線條蒼勁。”

2、學生練習

3、欣賞

師:放一些水墨畫圖片問同學們,你們有什麼樣的繪畫構思呢?學生討論。在總結各個圖片的特點。

4、老師示範畫:

(1)用中鋒、逆鋒、側鋒畫出景物。

(2)着色。

5、學生練習作業要求:用中鋒、逆鋒、側鋒表現一幅畫。內容不限。

6、集體講評,展示作業。

三、小結

中國畫筆墨生動、富有詩意,課後你還能畫一畫其他的事物嗎?意瑩然。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4

【教學設想】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夥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三、再讀兒童詩,交流學習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四、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

2、理解大意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5、賞析詩句

6、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7、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五、鑑賞寫法

1、默讀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2、模仿這首詩中,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3、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六、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閲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麼?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裏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為什麼説“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呢?

是啊,這是為什麼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繫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着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裏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後一句話。

預設2:生: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為什麼這裏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後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裏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為什麼説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裏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裏?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麼?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裏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麼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範讀:生閉眼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為什麼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為什麼要突出平靜呢?聯繫《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後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説《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麼《江上》是寫什麼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麼?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麼?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麼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麼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説《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麼《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後,你彷彿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彷彿還聽見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才大家運用什麼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7、交流:文中有兩個斗笠“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和“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8、小蘑菇和兒童有什麼相似之處呢?都戴着斗笠,很卡愛。除了可愛,還能讀出什麼呢?兒童的歡樂。在哪裏能讀出來?

9、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可愛和歡樂。齊讀並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六、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説説童年生活的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地方?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板書設計:

溪邊

18、童年的水墨畫江上

林中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6

説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閲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説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説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説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採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並進行一定的`摘抄。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閲讀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童年》。

2、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3、師導語: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2、説説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並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並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説説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佈置作業

1、補充採蜜本。

2、繼續閲讀兒童詩。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7

一、説教材

《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篇文筆優美修辭格別緻的詩文,描寫的是天真爛漫歡樂自由的童年畫面,對學生來説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難讀。課文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描述不同的畫面。第一個部分《溪邊》要求背誦,語言充滿了詩意,重點在表述手法的賞析;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課本插圖,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辭格較別緻,描寫的場景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學生陌生的。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字,會寫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表達的三個畫面。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三、説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四、教法、學法

教法: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

學法: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五、説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通過話童年,展開話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為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揣摩思考,説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本搭建一個平台。】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自由讀課文,不會認的字同桌間交流解決。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看看文中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集體交流。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相機正音。

【設計意圖: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再齊讀。然後針對學生所讀課文提出一些問題。【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通過紮紮實實讀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語言印象。】

(四)品讀課文,學習《溪邊》。

1.指名讀《溪邊》,提問: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課件展示)

2.請同學説説在這首詩描述了什麼樣的畫面?

3.指導朗讀:該段語言優美明快,孩子氣十足,或運用擬人,或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兒童快樂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讀的時候,節奏要明快,語調要風趣,表現出兒童天真活潑的'特點。

(五)品讀分析,體味《江上》。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江上》,讓學生説出快樂感受。

2.分析點撥。(課件展示,合作完成)學生質疑,釋疑。請同學模仿其中動作“扇動翅膀拍水戲耍”“撥動浪花”加強理解。

3.指導朗讀,齊讀回顧。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師帶着大家瞭解了《溪邊》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鬧,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帶領老師來理解《林中》的風景。請大家仔細閲讀《林中》這首詩,想一想它描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畫面?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讓學生把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後老師帶着去做。(課件展示)

(七)課文小結:

最後課文總結:讓學生從三篇課文中感受到孩子們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歡樂玩耍的畫面,享受着歡樂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樂趣。同時體會作者的優美的語言和手法。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8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3、能説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能掌握詩歌的朗讀節奏,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2、能説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童年》,學生欣賞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導交流: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同學們在童年時一定都有過幻想和一些快樂的時光吧,請講給大家聽聽。(學生暢所欲言)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這首詩講了什麼內容?請大家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在小組內讀詩歌並互評、正音,品味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3、指名分節朗讀詩歌,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

4、師生交流詩的大概內容。(童年的生活場景)

三、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1、自由朗讀《溪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試着用一個短語來概括。(板書:溪邊釣魚)

3、這一小節中,有哪些詩句讓你印象深刻?畫出來與同桌交流。

(1)課件出示: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

這句話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綠”嗎?(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靜的小溪裏,溪水變綠了,人影倒映在綠色的溪水裏,也被染成了綠色。)

(2)課件出示: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笑聲”能“蹦跳”嗎?這句話説明了什麼?(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小朋友們釣到魚的喜悦之情。)

4、師範讀詩歌,生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四、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自主識字。

2、師範寫“墨、爽”,講解字形結構和關鍵筆畫。

3、生練習,師巡視,展示優秀書寫作品並評價。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溪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上節課所學生字,背誦《溪邊》。

2、今天,我們接着和作者一起享受快樂的童年生活。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鑑

1、自由朗讀《江上》《林中》這兩小節的內容,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試着簡要概括這兩部分內容。(板書:江上戲水林中採菇)

2、這兩小節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畫出來,與同桌交流你喜歡的理由。

(1)課件出示: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水葫蘆”指的是什麼?“兩排銀牙”又指的是什麼?這句話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呢?(“水葫蘆”本義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夥伴;“兩排銀牙”指孩子們戲水時開心的樣子,這裏繪聲繪色地描寫出了孩子們戲水時快樂無憂的場景。)

(2)課件出示: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麼?(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體現了小孩子戴斗笠採蘑菇的樣子,把他們融入了大自然。)

三、總結延伸

1、自由朗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談一談你的感受。(板書:快樂幸福)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菇)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3、把你最喜歡的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後,配上簡單的文字説明(也可以是兒童詩)。説一説自己喜歡的理由。

[教學板書]

18、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林中採菇

快樂幸福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熟讀之後,細細品味詩句,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想象出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林中採菇的生動畫面。通過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的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寫下來、畫出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思想情感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童年的水墨畫説課稿9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畫》一課選取的是張繼樓寫的三首兒童詩:《溪邊》《江上》《林中》,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嚮往的純真童年畫面。課文構思新巧、想象豐富,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充滿童真童趣、耐人尋味。教學時圍繞本單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邊讀邊想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字裏行間流動的童真和童趣,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讀出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墨、染、碎、浪、濺、爽”6個生字,會寫“墨、染、竿、騰、碎、碎、撥、浪、葫、爽、蘑、菇”11個生字,學習積累詞語“水墨畫、浪花、葫蘆、清爽、松針、蘑菇”。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説説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童年的快樂,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

一、教學重點:

1、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及關於“水墨畫”的微課;

學生準備——預習詩歌。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寫“墨”字,揭示課題。

導語:孩子們,老師考考你們,文房四寶是什麼?(筆墨紙硯)

1、介紹“墨”字的構字特點:

看“墨”字(課件出示:墨),墨是由松樹的油和其他材料製成的,是書寫、繪畫的黑色材料,所以上邊是——黑字,下邊是——土。

2、指導書寫“墨”:(範寫)“墨”寫的時候,四點底是四兄弟,中間兩點比較小,兩邊比較大。大家在寫字本上寫一寫。(巡視指導)

誰來給“墨”字組詞?

3、微課介紹,初識“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是用水墨或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的繪畫,那濃淡乾濕的墨,那遠近虛實的景,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無窮的意境,像詩,像詞,像夢,像故事,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播放微課)

【教學意圖:關於“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後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

4、揭示課題,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繼樓用文字記錄的一組水墨畫,齊讀課題:18《童年的水墨畫》,再讀課題。(在“的”字後面稍微停頓,讀出節奏)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這組用文字記錄的詩歌水墨畫共三首,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這些地方是詩人在童年時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和小夥伴在這兒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1、讀通課文,隨機識字。

誰能把詩讀流利?(指名讀三首詩,師相機正音,並讀出詩的節奏。“碎”平舌音;“染”翹舌音;“浪”“爽”後鼻音;如“當作”“撲騰”;指導“爽”的筆畫筆順。)

2、概括事件:每首詩寫了小朋友在做什麼?(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教學意圖: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認讀生字,讀通課文,順應“以學定教”“先學後教”的理念,既能突出重難點,又能關注學生的需要。】

三、品讀《溪邊》,探究學法。

詩人童年的生活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先走進《溪邊》這首詩。

(一)聽讀錄音,感知事物

1、聽讀想象:

請聽錄音讀這首詩,邊聽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

2、交流印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充分地説,老師隨機點撥,並在書上劃出相應的景物。)

(垂柳、溪水、山溪、人影、釣竿、紅蜻蜓、草地、魚兒……)

(二)品讀詩文,理解詩句

1、自讀詩文,感悟畫面:

如果説溪邊是一幅畫的話,到底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嗎?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溪邊》,邊讀邊想:這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批註在旁邊。有不理解的詞句畫出來,打上問號。

3、交流分享,理解詩意。

同學們認真品讀了這首詩,覺得溪邊這首詩寫出的是平靜、歡快而又美麗的畫面,為什麼?

(1)分享閲讀收穫,點撥學習方法。

感悟平靜、歡快、美麗的畫面,相機指導、點撥孩子通過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品讀詩意,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重點理解: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a、聯繫上下文理解“染綠”:垂柳把溪水當作梳粧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b、展開想象理解“染綠”:還會把什麼染綠了?c、藉助圖畫理解“染綠”(出示綠玉帶般的山溪圖)

(2)提出疑問,合作學習。

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的呢?(學生提出來,相互幫助)

3、指導背誦,走進詩境。

《溪邊》這首詩,寥寥幾筆,勾勒出一靜一動,生機盎然,充滿童趣的畫面,讓我們牢牢地把這首小詩記在腦海裏。

【教學意圖:詩的語言清新,意境優美,但大部分三年級的孩子對抽象性的詩歌比較難以理解,他們走馬觀花地讀後,在詩句的理解上是存在一定困難的,詩歌的情感更是難以深入體會。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瞭解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現場質疑問難,聚焦難懂的語句。如,“人影給山水染綠了”是比較難理解的,人影平常是黑的,但由於溪水是綠的,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才會被“染綠”。學生如果只是單單關注“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這個句子,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這裏讓學生質疑、思辯,引導學生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去理解難懂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結學法(播放錄音——學法指導)

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溪邊》這首小詩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我們先——讀詩歌,再想畫面,最後品詩意。那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品讀詩歌的呢?我們是通過——(手指板書)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讀懂了詩歌的。

先自由朗讀,想象畫面;再劃出不理解的詞句,並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走進了文本,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走進意境。接下來咱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感受《江上》、《林中》這兩首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意圖:聯繫上下文、展開想象、藉助圖片等方法是理解難懂句子的好方法,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進行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四、學法遷移,學習《江上》《林中》。

(一)學習單。

第一關:自由讀《江上》《林中》兩首詩,想一想,各寫了怎樣的畫面,在旁邊作上批註。

第二關:用橫線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旁邊打上“?”,試着用剛才的學習方法理解,再和同桌交流分享。

(二)讀後交流《江上》

我們先看看《江上》。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1、説畫面

2、理解“水葫蘆”“銀牙”

(1)水葫蘆加了引號,説明它不是真的水葫蘆,而是游泳本領好的小朋友。

(2)大家看課文插圖,一個個小腦袋,就是一個個——水葫蘆。

(3)銀牙就是“孩子笑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齒呀!”寫出的歡樂的畫面。

3、指導朗讀

(三)讀後交流《林中》

1、説畫面。

2、理解“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這句話。

(1)藉助圖畫對比理解“斗笠”“蘑菇”。

(2)聯繫上文理解句子。

3、指導朗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在課堂學習只能夠擁有儘可能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這裏運用“學法遷移”模式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讀書,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獨立閲讀活動,再同桌交流分享,就變以“教”為核心為以“學”為核心,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教為學服務的局面,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五、總結延伸

《童年的水墨畫》裏的這三首小詩,寥寥幾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溪邊垂釣、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的歡樂畫面,就像畫家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的一幅幅水墨畫。這組兒童詩共有6首,課後請大家讀讀另外三首詩,你也可以用小詩描畫出你們自己的童年水墨畫。

(作業:

1、抄寫詞語:垂柳葫蘆松樹松針蘑菇

撲騰扇動戲耍撥動

2、背誦《溪邊》;

3、讀讀其他的三首小詩;

4、有興趣的同學試着用小詩描畫出你們的童年水墨畫。

板書設計:

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18童年的水墨畫

聯繫上下文

結合生活溪邊(釣魚)

想象畫面

藉助插圖平靜歡快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