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五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五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屬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有利於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再加上電腦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並藉助生活經驗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但思維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於組合圖形的面積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為了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抽象到理性思考,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構建新知。正好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生不需要電腦操作,所以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能將組合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並通過歸類比較,優化出簡單的方法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題策略、方法的多樣性,發展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種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結合具體的例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滲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簡、最優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流程:

一、拼一拼,動手操作充分感知,認識組合圖形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基礎,它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應用、思維發展、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能更好的認識“組圖圖形”並很好的對後面的知識進行銜接呢?在這方面網友們的建議給了我很大幫助,尤其是木秀於林和輝煌老師,他們希望我採用“直接出示外部輪廓,讓孩子們從資料袋中找基本圖形把它填滿”的方法,其實之前我是不太贊成這樣做的,一方面感覺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難,同時有侷限孩子思維的意思,但在我的第三次試講中採用後發現很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感覺樂趣盎然。這樣就為後面學習組合圖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分議結合,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維特點。在瞭解了什麼是組合圖形的基礎之上,我提出:“這樣的組合圖形面積該如何計算呢?”這一問題,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進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師下發的題單和圖形學具,通過畫、拼、擺等方式,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以前所學習過的幾個簡單圖形,再通過把這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展現的非常充分。那麼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學們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總結出不同的有效的計算方法。(出示課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補法③ 割補法。

前兩種方法學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試講中並沒有出現割補法,要知道這也是解決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於是我及時調整預設,在後面“做一做”中進行彌補。這個練習很生動形象的展現出割補法的作用和優勢,學生會很自然的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通過這樣的講練結合的方式這樣由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體彙報,再到練習補充的形式體現了探究知識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掌握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三、比一比,優化方法,突破難點

新課程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但多樣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優化的基礎,如何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是一個新的生長點。學生動手進行分割、填補方法探究的時候,多數學生都能把它分成兩個基本圖形,有的同學又繼續分成了3個部分。在這個環節中究竟方法是巧是拙,漸漸讓學生體驗、感悟,總結出分成兩個圖形分法比較簡單,且計算步驟少,優越性體現的比較充分,在這種認知過程中揭示了組合圖形的本質;在其他的分法中,找不到可以計算的數據,合情但不合理,這樣仍然不行。深刻體會利用數據時轉化圖形的重要方面,實際上也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學生所進行的思維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對於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分解圖形時要儘量考慮簡便的方法計算,同時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解。發展學生有效分析數據的能力。

四、練讀結合,鞏固提升素養,拓展心靈視野

在練習中體現基礎、提升、綜合等不同層次,並且在練習過後與孩子一同回顧課後練習題,在總結中讓學生更加宏觀的體會到不同問題要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同時通過介紹兩千年前古代數學家劉徽的相關知識,讓數學彰顯歷史文化。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冊第49頁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2、理解、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約數、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兩張卡片、2、多媒體演示課件

〔評析〕為了體現當今新的教育觀,即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兒童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目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標體系全面、恰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1、整除的含義

①讓學生在小卡片上寫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學生的除法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於學生自己,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着興趣,學生樂於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③教師提出問題: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B、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説“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④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⑤學生交流完畢,每小組派代表彙報本小組研究成果

〔評析〕讓學生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即給了學生一個人人蔘與、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悦納的情意關係中學會了與人共處。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用字母b表示除數,在什麼情況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師:讓學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義

〔評析〕由於學生對整除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鞏固練習

①下面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個數中誰能被誰整除

2、3、6、12

〔評析〕概念初步後,為了有效鞏固,恰到好處增加了練習,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開放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加深了學生對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學,瞭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提出問題,看書自學

①在什麼情況下,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②約數和倍數中的數一般指什麼數?不包括什麼數?

③你能仿照書中的(例1)舉一個例子,説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另一個數是這個數的約數

2、學生自學,並回答問題及舉例、説明理由。

〔評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去自學,這樣的學習,即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能力。

3、明確約數和倍數的關係

根據實例提出問題: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單獨説45是倍數、15是約數,為什麼?

生:略

師生共同小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不能單獨地説一個數是倍數或約數。

〔評析〕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明確了一個數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或約數時,必須是以整除為前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獨立存在。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把握了教學關鍵。

4、鞏固練習

①下面每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又是誰的約數?

1、2、6、12

③遊戲

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師提出的條件,符合的請舉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誰?

你們是我的什麼數?我又是你們的什麼數?

b、我是19,誰是我的約數?

c、我是2,誰是我的倍數?

d、我是1,誰是我的倍數?(小結: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e、讓全體同學舉起卡片,讓具有數字6的同學指出自己的約數

〔評析〕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即有層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樣。即重視基本知識的訓練,同時還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敏捷。通過練習,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得到了發展

三、回顧反思,談各人的收穫。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麼?又是怎樣研究的?你有什麼收穫?

〔評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方法,並談自己的收穫,這個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穫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反思〕:素質教育的重要着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於記憶和理解、立足於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於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筆者在設計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採用了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合作交流、討論、自學等形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綜觀整堂課,教師教得非常少,而學生講得非常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視圖與投影”是《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在不同學段有着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是在二年級上冊,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為以後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作準備。第二學段是在五年級上冊,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學段分別要求“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到第三學段才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第一學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側面、後面觀察一個恐龍玩具的.情景圖,下面給出從這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這三種形狀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位置關係和形狀。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目標是這樣定位的。

1.使學生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觀察最多隻能觀察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通過觀察、想像、操作等數學活動,能夠而且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五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但他們的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從三個不同方向進行觀察的方法。

二、教具、學具準備和過

1.教具、學具的準備

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必須充分。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學生也準備了相應的學具,供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2.教學過程

觀察、想像、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貫穿整堂課,讓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而不是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並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以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1.教學例1。

通過觀察長方體物體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長方體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説一説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觀察時,通過學生的示範,使觀察姿勢不正確的學生明白自己為何很難只看到一個面,強調視線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使學生明確,這裏所説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説一説自己從這幾個方向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圖形。

2.教學例2。

例1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的,例2是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先讓學生分別觀察球體和圓柱,説説看到了什麼形狀。再把兩個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想像一下,從不同角度看,分別是怎樣的。最後根據學生的描述,出示形狀進行驗證。

三、教學研究重點

本學期的教學研究重點是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本節課不僅設計了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例2時,教師呈現球體和圓柱的組合形體,讓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與關係時,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通過給出的形狀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