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本節課。

第一, 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學生快樂學習。

第二, 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國中《體育與健康》____ 教學模塊____ 必修單元的______ 技術,______ 直接影響學生的______ 素質,在教學中佔重要地位。其技術動作並不複雜,但要是學生做到____ _就比較困難,所以師生都應高度重視,努力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____ 的基本知識,形成正確的概念。

2、通過學習,使大部分學生掌握____ 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____ 素質。

3、培養學生______ 精神。

第四,重點和難點。根據___ 的技術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可確定本課的

重點是:

難點是:

可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突破次重點和難點。

第五,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主題學生是 年級學生,共40人。由於國小生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較差,但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知識興趣較高,根據此特點,本課採用直觀的教學原則,利用學校現有場地和器材,努力完成教學目標。

第六,教法和學法

本課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利用講解、示範、啟發、問答和糾正錯誤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題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利用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使學生掌握______ 的技術,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______ 素質。

第六, 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可將本課教學分為引入情境階段、激發動機階段、技能學習階段、總結整理階段。

激發動機階段包括

1課堂常規 ,包括正隊、檢查人數、師生問好等,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

2向學生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和要求

激發動機階段包括:

1學生熱身,進入運動狀態,防止運動損傷出現。

2(新內容的輔助練習)進一步熱身,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為新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

技能學習階段:

1學生觀看教學錄像,瞭解__ 的基本知識,教師提出觀看目標,學生討論__ 技術動作,形成模糊概念。

2教師利用掛圖向學生講解示範動作,學生模仿教師動作。講解時注意重點和難點,示範時注意分解動作和示範速度,以側面示範為主,正面示範為輔,使學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練習,使學生初步體驗動作和初步形成動作。

4分組練習,教師指導、觀察學生練習,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通過提問,瞭解學生練習感受。使學生基本形成動作。

5.遊戲或比賽,瞭解學生掌握動作情況。

總結整理階段:

1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指導學生做放鬆操,使學生身心。

2教師總結學習情況,回收器材,宣佈下課。

第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本課需要場地為————

需要器材為———

第九:本課的練習密度為35%,學生平均心率為140/分鐘。

第十:本課遵循客觀事物認識規律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課堂教學合理,氣氛活躍,能完成教學目標。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這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用字母表示數》的第一課時。用字母表示數,對國小生來説比較抽象,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由具體的數和用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是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大量接觸到的是有關具體的數的認識和運算,對字母表示數雖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接觸,但對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不理解。基於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我力圖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形成數學模型,從而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對這節課的設計我們有這樣的幾點思考: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課的知識對今後的學習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下學期的方程,它不但對後面的數學學習有着重要意義,而且在生活和實際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這一課的教學中滲透着“轉化”思想,遵循主體性原則,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數的規律。然後教學運用這個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定下了這一課的主要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具有簡單,明瞭,快捷等優越性。

2、讓學生在探索現實生活中的數量關係過程中,逐步建立用各種符號來表示數的意識,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

難點: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法與學法:

在教法上我做到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創設具體問題情境,提供豐富感性材料,激發學生求知慾;二是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從具體事例中逐步進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有機結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傳統方式方法。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概括,應用與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進一步瞭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係,也可以表示數量。再通過各種聯繫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策略,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挖掘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新課標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此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引入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體會到符號化的語言在生活中的應用,所以上課開始我就提出問題:誰知道中央電視台的台標怎麼表示?誰知道UFO表示什麼意思?WC,這是什麼標誌?再進一步追問:為什麼中央電視台、不明飛行物和洗手間都用字母表示?也就是説用字母表示有什麼好處?從而讓學生明確這些字母的表示簡便、易記,方便人們交流。

緊接着,出示撲克牌A,J,Q,K,提問在撲克牌中它表示什麼?

從而強調:字母不但可以方便簡捷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稱和標誌,還可以用來表示具體的數,揭示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2,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這個地方,我分成不同的層次來進行教學

首先,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和學生一起觀察思考:擺1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擺2個呢?怎樣列式?你能接着往下説嗎?擺1000個呢?擺10000個呢?

追問:照這樣説下去,能説完嗎?請你們觀察這些算式,能不能想出一個表示方法來概括所有的情況?同桌互相討論。

接着師生共同探討式子中的一個表示什麼意思?3表示什麼意思?一個×3呢? 強調:式子a×3不僅表示出了a個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數,還表示出了三角形的個數與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説不管擺幾個三角形,小棒根數總是三角形個數的3倍。

師接着追問:這裏的a可以是哪些數呢?除了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個數,還可以用哪些字母的表示三角形的個數?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在這個關係式中字母的取值範圍。同時讓學生知道同一個數量,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字母表示。

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説一説:剛才的1×3,2×3……等等,這麼多的算式,只用一個a×3就表示清楚了,你有什麼感受?這裏主要是讓學生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性。

這時小結:我們不僅可以字母來表示一個變化的數,還可以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簡潔地概括出兩個數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其實數學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一定的數量關係。

引出例3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首先通過問題讓學生思考例3圖形上也有一個a,與剛才的a有什麼區別呢?從而讓學生知道同一個字母在不同的問題中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

根據例題讓學生説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面積計算公式。教師板書。引導學生觀察周長計、面積計算公式,公式裏用了幾個字母?分別表示什麼?這裏能否用一個字母表示?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在同一個問題中,不同的數量一定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關於簡寫的部分安排學生自學,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1,最後在利用課件強調在簡寫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時,需要注意的規則。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比較2x和x2的區別,補充對比練習:X =3 、 5 、 2時2X和X 2的值

我把例2調到了後面,教學時,我主要是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字母B和280-B所表示的意義,通過意義的理解讓學生明確字母B可以表示那些數。然後再出兩個B表示的數字,讓學生算出280-B的結果,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知道;只要知道了字母的具體數值,就能求出剩下的千米數,同時亦能根據字母表示的意義明確他的取值範圍。

三,綜合訓練,深化理解。

1、練一練2我把練一練的第2題以猜年齡遊戲的方式呈現先提示學生:媽媽比玲玲大2 8歲。

讓學生推算在玲玲不同年齡階段時,媽媽的歲數是多少歲?並説説是怎樣算的。例如:玲玲1歲時,媽媽是29歲,算式是:1+2 8 =2 9(歲)2+2 8 = 30(歲) 3+2 8 = 31(歲)等等,接着引導學生用一個式子概括出同學們的所有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a+2 8.在這種含有字母的式子中a表示玲玲的歲數,2 8是媽媽比玲玲大的歲數,所以a+2 8表示媽媽歲數是a+2 8歲,同時還可以表示媽媽比玲玲大2 8歲這個數量關係。

緊跟着拓展一下:媽媽比玲玲大28歲,當媽媽8歲時,你能請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玲玲的歲數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b-2 8最後再讓學生討論A、B可以表示哪些數。這裏老師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

2、想一想:(1)3、4、X、6、(2)3+M=15,讓學生探討這裏的X、M表示什麼數?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字母既可以表示確定的數,也可以表示不確定的數。

五,課堂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呢?

2,你知道用字母表示數的歷史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111頁“你知道嗎?”

板書設計:

字母表示數

一個個三角形 AX3根小棒

一個數 一個

字母可以表示 數量關係 一個×3 280-B

公式 S = A×一 C = A ×4

運算律 A + B = B + A ......

存在的不足

1、重點不突出。在每一個環節之後,教師應及時小結,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課堂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猜年齡之後應重點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關係。這樣對後面的練習學生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2、難點要分散。本節課看似簡單,在實際上過之後發現,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這一內容在本節課出現,學生掌握不牢,雖然動口、動筆寫過一遍,但在課後的驗收中只有十位同學過關,而且課上時間不很充裕,草草收場。

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在本班講這一課時,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練習課中,這樣一來,課堂上的時間充裕,針對本班的中下生不時地提問、追問、反問,並及時地總結,學生對本課的難點掌握較好,並且做了大量的練習,書上的、聰明數學的題也都做完了,教學效率較高。在下一課(練習課)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時間,説一説、寫一寫、記一記,課後驗收正確率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兩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每節課都能不斷的反思,在總結中提高,那麼我們今後的每堂課將變得更加有效。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鋪地磚”。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學生初步數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大家能應用面積計算的知識解決鋪地磚的實際問題。

2.在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大家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中對大家進行美育滲透。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作用和價值。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應用面積計算的知識解決鋪地磚的實際問題,從實際需要出發,合理地選擇所需的地磚,根據不同要求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面積計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説教法和學法

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藉助直觀活動展開充分交流,併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深刻、靈活、紮實地掌握知識。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着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情境引入(出示裝修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明卧室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2、啟發學生思考: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彙報。

3、出示兩種地磚(讓學生説説地磚的形狀及大小)

4、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問題?(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卧室地面,至少要多少塊磚?需要多少元?)

學生小組討論(四人一組),指名彙報。

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三、試一試

1、如果要用邊長為50cm的正方形地磚,那麼鋪滿整小明卧室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2、買這兩種地磚大約各需要多少錢?選擇哪一種比較合適?

四、鞏固練習

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地面的長和寬分別是6m和4m,用哪種地磚鋪更少錢?

(1)組內分工計算;

(2)交流

(3)彙報。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69頁《稍複雜的方程(二)》。主要從“教材”、“學法”、“教學設計”四個方面來説。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時是村單元第二節中的第7課時。在這一課時之前,學生已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作用,並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並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是對前面知識的進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內容的深化,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學會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決一些簡略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育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洽。

2、重點:學會解形如ax+bc=d的方程。

難點:理清題意,分析數據,找出等量關係。

二、説教法

教師通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這節課主要採用“觀察法”、“啟發式”教學為主,藉助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等形式,因村施教,師生互動,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同時還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體驗、思考、探索。

三、説學法

為了學生獲得“稍複雜的方程(二)”這部分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計算。真正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知識。

四、説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部分:

(一)、導入新課。

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回憶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程。

(二)、講授新知。

師:出示例2掛圖,讓學生觀察,理解圖意:水果店有人買水果。梨子2.8元每千克,阿姨買蘋果和梨各2千克共用10.4千克,蘋果每千克多少元?

生:觀察瞭解信息,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知道買蘋果和梨各2千克,每千克梨2.8元,共花10.4元,問題是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師生討論:如果用方程解決問題,可以設每千克蘋果x元。那麼題中有哪些量是等量關係呢?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板書。

(1)蘋果的.總價+梨的總價=總價錢

2x+2.8×2=10.4

(2)(蘋果的單價+梨的單價)×2=總錢數

(X+2.8)×2=10.4

讓學生自己解第(1)個方程.把解的過程寫在課本上.接着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第(2)個方程的解法,教師指導。

師提示:把(2.8+X)看作一個數,兩邊同時除以2得:2.8+X=5.2,這樣學生就可依照例1的解法解方程2.8+X=5.2。

生:説解題的過程,師板書:

(2.8+X)×2=10.4

(2.8+X)×2÷2=10.4÷2

2.8+X=5.2

2.8+X-2.8=5.2-2.8

X=2.4

讓學生自己驗算,指名學生到台上板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這部分安排二方面的內容。(一)解方程,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十三第1題。(二)看圖列方程解答,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十三第2、4題。

(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一談,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從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1、首先讀懂題意,理清數量關係,找出等量。

2、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3、求解。

4、驗算並寫出答語。

(五)、佈置作業。(學生課外完成)

我的説課就到這裏,謝謝各位。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5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讀法和所表示的意義.

(二)對2~6的乘法口訣進行整理,找出規律,進一步熟記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掌握用乘法口訣求積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乘法的含義,乘法口訣的整理與熟記.

難點:填寫乘法口訣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項.

教具和學具

教具:1~6的乘法口訣卡片,4,6,12的數字卡片.

學具:1~6的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乘法的含義、算式的讀法、各部分名稱及表示的意思

教師談話:前一段我們學習了乘法初步認識和2~6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一起上一節整理和複習課.(板書課題:整理和複習)

1.出示圖32

(1)誰能看圖口頭編一道應用題.

(2)怎樣列式?(教師板書:3×4=12(面))

(3)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説出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2.口答下面各題

(1)3個4是多少?怎樣列式.

(2)被乘數是6,乘數是4,積是多少?怎樣列式: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二)乘法口訣的整理

1.整理

提問:誰能告訴大家我們一共學習了多少句乘法口訣?(同學們可能回答不上來,或者回答不一)

同學們手裏都有一套已經學過的乘法口訣,數一數,有多少句?(21句)

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條有理,為了便於記住這些口訣,我們把這些口訣按一定的順序,給它們排列一下,製作一個1~6的乘法口訣表.請同學們兩人一組討論一下這21句乘法口訣怎樣排列好。

(學生先自己動手嘗試排列,然後統一排列方法.)

副標題#e#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乘法口訣時,1的乘法口訣有幾句,(1句)請你找出來.(教師把它貼在黑板的第一橫行).2的乘法口訣有幾句,(2句)是哪兩句,請你找出來.(教師把它們貼在黑板的第二橫行) 3的乘法口訣有幾句(3句)是哪三句,應該排在什麼地方?(教師把它們貼在黑板的第三橫列) 4的乘法口訣呢? 5的乘法口訣、 6的乘法口訣呢?請同學們繼續排下去.完成1~6的乘法口訣表.如下表.

2.找規律

橫着讀:就是剛才我們製作乘法口訣的過程,第一橫行,1的乘法口訣;第二橫行,2的乘法口訣;……第六橫行,6的乘法口訣。

豎着讀:先讀第一豎行,你們發現了什麼?(口訣的前半部分都有“一”)

這些口訣都可以計算什麼樣的乘法算式?例如“一三得三”,(可以計算3×1=3,1×3=3)由此可見,1的乘法口訣不只是一句,可以是六句。

再讀第二豎行,你們發現了什麼?那麼2的'乘法口訣你認為有幾句呢?(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是5句,最後統一為6句)

再讀第三、四、五、六豎行,你們是不是發現了同樣的規律?那麼3,4,5,6乘法口訣你認為各有幾句呢?

由此可見,乘法口訣不僅可以橫着讀,豎着讀,還可以拐彎讀,拐彎讀以後,每種乘法口訣都各有6句,計算乘法時就可以方便多了。

由學生拐彎讀一遍.

斜着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你們發現這些乘法口訣有什麼特點?同學們都知道,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那麼這些乘法口訣呢?為什麼只能計算一道乘法算式.

教師拿出數字卡片“4”,提問學生:哪幾句口訣的得數是4(二二得四,一四得四).哪些乘法算式的得數是“4”(4×1=4,1×4=4,2×2=4).

教師拿出數字卡片“6”,哪些乘法口訣的得數是6(二三得六,一六得六).哪些乘法算式的得數是6(6×1=6,1×6=6,3×2=6,2×3=6).

教師拿出數字卡片“12”,哪些乘法口訣的得數是12(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哪些乘法算式的得數是12(2×6=12, 6×2=12, 3×4=12, 4×3=12).

(三)利用乘法口訣計算

我們找到了這麼多乘法口訣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幫助我們熟記口訣,利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可以算得又對又快.

1.指名卡片口算

3×6 2×6 5×5 4×4 5×3 3×3 2×3 5×6

3×1 4×5 5×2 4×3 6×4 3×4 4×1 3×2

4×2 1×6 6×6 4×6 6×5 3×5 2×2 5×4

全體學生筆答課本第43頁第2題.

2.填空

(1)把乘法口訣填完全

四二十四 五二十五

六十二 三十五

五三十 六十八

(2)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幾和3相乘得12?

(4)×3=12想:三(四)十二,括號內填4、

副標題#e#

5和幾相乘得20?

5×(4)=20想:(四)五二十,括號內填4、

練習:×6=24 ×6=36

4×=16 3×=18

(四)思考性練習

1.3×=×

(括號內填上不同的數)

啟發學生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填法.

3×(4)=(6)×(2)

3×(2)=(6)×(1)

2.×=+

(括號裏填上相同的數)

可以這樣填:

(2)×(2)=(2)+(2)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是一節單元複習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先通過看圖口頭編題,複習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讀法、各部分名稱及所表示的意義,並做了適當的練習。

第二部分對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整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出示已整理好的乘法口訣表,而是先讓學生利用乘法口訣卡片,進行嘗試性整理,然後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根據學習乘法口訣的順序,把乘法口訣按照1,2,3,4,5,6分類整理,每一類擺成一橫排,形成乘法口訣表.這樣安排,不僅使學生清楚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同時,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在引導學生對乘法口訣表找規律時,橫着看,學生通過乘法表製作過程,很容易找到規律.重點放在豎着看,通過找第一豎行的規律,學生髮現“1”的乘法口訣,不僅是1句,到現在為止是6句,其他2,3,4,5,6的乘法口訣也有同樣規律.所以乘法口訣不僅可以橫着背,豎着背,而且可以拐彎背.使“小九九”起到了“大九九”的作用。

第三部分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特別是把乘法口訣、乘法算式填寫完整的練習,可以為下一單元學習除法時,用乘法口訣求商打下基礎。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6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分數與除法中的第一課時。我將就“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四方面進行説明。

(一)、關於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認識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一教學內容,是國小教學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第一小節的授課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本小節教學的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也是由於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地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而產生的新的應用題。本節課承接了分數的意義等知識,又為今後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和分數的大小比較等內容做好知識的鋪墊,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體會量與率的區別十分重要。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二)、關於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認識,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道如何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傾聽,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師生合作中,大膽創新勇於發現,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轉化的思想。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而本節的難點是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也就是通過分數與除法之間各部分關係的教學,實際上要將分數的意義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進行一次昇華。本節課我採取利用具體實物,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教學過程的設計採取在大量的數活動和數學信息中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進行中,要充分創設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數學活動,在學習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實實在在的學好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通過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構。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識上學習新知識,讓學生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為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鋪路搭橋。

(1)(課件展示)

1)6塊月餅分給3人,每人分多少塊?

2)1塊月餅分給2人,每人分多少塊?

3)1塊月餅分給3人,每人分多少塊?

(2)問一問他們怎樣計算每人分得的塊數?

(3)當他們發現不能得到整數的商時,引導他們討論應該怎樣表示他的結果。

從而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4)介紹分數表示除法的商的由來。

二、在目標的遞進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將數學活動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遵循學生認知的`特點,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創造有現實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數學活動。

(1)出示例1: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1)生討論

1在討論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數表示

2在小組中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2)生彙報討論結果

生1:從圖上我可以知道每人分得這塊蛋糕的

生2:求每人分得多少個,要算1÷3得多少?

師:1÷3得多少呢?

(2)出示例2: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塊?

——首先請他們估算一下每個人應分得多少塊?

參考答案:

A、半塊B、半塊多c、一塊

——其次,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最後展示分法

(3)列出完整的算式,並用分數來表示具體的結果。

(4)在教授完例1和例2後,不忙於理論的總結,因為在這裏學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那麼教學設計為請他們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結果,猜測分數與除法之間有什麼關係,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情況,安排模仿練習,感性體驗數學活動。

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長多少米?

體會當得不到整數結果的時候,用分數來表示他們的商,發現分數的分子是除法裏的被除數,分母是除法裏得出術,在總結完各部分關係與分母公式後,請他們推理一下,除法理由具體要求嗎?(除數不能為零)那分數有沒有要求呢?説一説理由,教師板書b≠0,引導進行驗證從分母所表示的意義説明沒有意義。

三、掌握知識技能,實現數學思想的深入。

結合本書的重點,難點,這一部分教學的目的要是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並能在應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層次的練習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構知識的框架,實現數學思想的逐步深入。

練習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①強化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4÷5=5÷12=7÷8=

讓學生敍述一下你觀察到了什麼?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學生想一想,你都可以知道什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觀念訓練知識的遷移能力。怎樣解答?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②用分數表示商的意義的總體認識。

單位換算:9cm=()dm3cm=()m7dm=()m

11秒=()分5分=()時8時=()天

四、畫龍點睛,留下個性發展的空間。

課程的最後以學習目標進行提綱式小結,便於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再次重申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好習慣教師引導思考練習一中每段的長度都不一樣,要將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從認識上、意義上、聯繫上進行一次昇華。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識,為今後的繼續學習留下個性發展的空間,釋放無窮的潛能。

五、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為新授例題。

第二部分為總結的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識。

第三部分為分層次的發展思維。

這樣設計的目的再現了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體現了一切事物發展的本質特點,更重要的是滲透給學生,從實踐中上升為理論,又用於指導新的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真實性,從而樹立從小愛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7

一、説設計理念

1、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和充分的練習空間。

2、以學生髮展為本,着力強化個人主體意識,同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等情感態度。

3、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以及“用數學學數學”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説教材

1、教學內容: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規律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後學習約分、通分的依據。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要注意加強整數商不變規律的`內在聯繫,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

2、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規律的關係。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感受“變與不變”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3、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4、教學難點:

學習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三、説教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為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際操作法: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比一比,從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

2、啟發式教學法:運用知識遷移規律組織教學,用數學學數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知。

3、直觀演示法:驗證時,先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規律,然後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四、説學法

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採用猜想驗證法、操作體驗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複習商不變的規律及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學生自然就想到分數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規律,然後讓學生提出,進行驗證。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小主人。新課程提倡:過程重於結果。在探索和操作中我採用了觀察、歸納和引導發現法。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打算採用“創設情境,感知規律--研究素材,猜測規律--討論交流,驗證規律--鞏固拓展,應用規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首先創設了動手操作的情境:讓學生折一折紙條。接着,讓學生畫一畫,用彩筆在等分後的紙條上分別塗出它們的一半。告訴學生,如果把每張紙條都看作單位"1",問學生:你能把塗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嗎?這一情境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僅複習了分數的意義,為下面導入新知識作好鋪墊、遷移。並且在教學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愛動手以及直觀思維的特點,激活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開端。

2.研究素材,猜測規律。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比一比,從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

3、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我在上面教學的基上,引導學生逐一討論以下問題:

(1)1/2、2/4、3/6、4/8這些分數有什麼關係?

(2)你能説出與"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數嗎?你還能説出與"2/3"大小相等的分數嗎?

(3)從"1/2=2/4=3/6=4/8"中,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經過歸納,最後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並把這句話顯示出來。)

最後,讓學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情感交融、和諧,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學習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4.鞏固拓展,應用規律。為了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些練習讓學生強化訓練,鞏固教學效果。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8

一、説課內容

教材學情分析:

倒數的認識屬於新課標教材中數與代數部分數的認識範疇,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會計算分數乘法,具有一定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課的教學為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倒數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主動通過參與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索求倒數的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向學生滲透現象與本質的辨證思想,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快速找到一個數的倒數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

二、教法學法

1、指導思想: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導思想,以內容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以教法導學法。

2、學法:指導學生會觀察、會思考、會交流。

3、教法:發現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相結合。

三、教學流程

1、情境引入,激趣揭題

(1)“學生做倒立”引入:“誰來説一説,這位同學的倒立的姿勢和剛才正立時有什麼不同?”

設計目的: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課的倒數的特徵,為下一步教學埋下伏筆。

(2)口算練習。根據學生回答,引出課題:《倒數》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什麼是倒數?a:分子分母倒過來的數是倒數。就像剛才做倒立一樣。

b:只要乘起來得數是1,就叫倒數。

設計目的:根據學生產生不的同意見,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必要時適當引導,得出倒數的真實意義: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倒數關係:生:×=1。引導學生説出:的倒數是,的倒數是,和互為倒數。(同桌互説)

設計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生生互動,調動所有學生參與熱情,強化學生對倒數的理解,從而突破了理解倒數意義的難點。

(3)判斷題:

設計目的:分別根據倒數意義中“乘積”“兩個”“互為”三個關鍵詞設計,深化理解倒數意義。

(4)求倒數方法:依次給出真分數、假分數、整數1,0及帶分數,小數,必要時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求一個數的倒數(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設計目的:真分數、假分數、整數、1,0,及帶分數、小數,層層深入,由易到難,一般到特殊,在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做一定量練習後再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水到渠成,這是本節課處理教學重點的特色設計。

3、鞏固與提高

“你説我寫”活動方案:學生兩人一小組,甲任意説一個數,乙寫出它的倒數,然後調換過來,乙任意説一個數,甲寫出它的倒數。

設計目的:再次把所有學生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達到**,鞏固求一個數的倒數,突出重點。

四、板書:倒數

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求一個數的倒數(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設計目的:簡單,明瞭,既幫助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又加深學生的印象。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9

我將分以下五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二、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1、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地位和作用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知識的學習,能滿足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需要,要進一步學習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的基礎。

本單元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是以長方形面積計算做基礎的,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通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繼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又是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做基礎的。最後是梯形的面積,既可以轉化成三角形,又可以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做基礎。三種基礎圖形面積計算的聯繫比較緊密,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組合圖形的面積更是以這些基本圖形為基礎來計算的

2、對學生的分析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能力基礎:

五年級學生,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他們已經掌握了梯形的特徵和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知道了拼擺、割補、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理解了數學的“轉化”思想。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生能力的增長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讓學生理解由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的方法來求面積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3)困惑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是否能呈現多樣,即使方法呈現多樣,公式推導存在困難。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掌握梯形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經歷小組探索、討論、歸納等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探索性和方法的多樣化,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梯形面積公式。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1)提出問題、關注學生生活經驗。

2)遷移類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3)有放有收、捕捉學生課堂生成。

4)練習梯度、促使學生各有所獲。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本課採用引導法、嘗試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學習方法:本課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情境引入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瞭解車窗的形狀,

師:車窗的玻璃是什麼形狀?要做這塊玻璃需要多大面積的玻璃?(讓學生明確要求梯形的面積。)

師: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有沒有計算公式呢?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遷移類推、主動探究

1、回顧舊知,深化“轉化”思想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導出來的?

學生交流、教師用課件演示推導過程,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

2、小組合作,歸納推理

指導操作實驗,推倒梯形面積公式。

(1)師:梯形的公式能不能借助前面學過的圖形面積推導方法來研究呢?

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

(2)反饋交流,學生反饋和課件同步。

(3)導出公式。

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原梯形的兩底是什麼關係?

②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原梯形的高又是什麼關係?

(4)不同推導方法的交流,教師評價。

3、生活運用、實例解答

①出示例3,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拿出大壩模型,認識橫截面,使學生明白大壩橫截面是一個平面。

③學生試做。

④訂正。提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要“除以2”

(三)交互反饋、鞏固練習

(1)第89頁做一做

(2)第90頁的第一題

(3)科技小組製作飛機模型,機翼的平面圖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組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4)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如圖)。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積多少平方米?

(四)開放延伸、拓展訓練

(1)第90頁的第3題

(2)第90頁的第4題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一節。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初步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及平行四邊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行四邊的面積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基礎的,把平行四邊轉化為長方形來計算面積。通過操作、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的面積。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辨證觀念,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邏輯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以後學習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行的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邊時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繫的和實踐第一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情感和態度:經歷猜測,實驗驗證,作出結論的過程,增強肯於動腦又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因為計算物體的面積在曰常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所以本節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的難點是如何運用遷移的思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二、説教法:

根據教材以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2)情境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親自動手製作、演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實踐探究法: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啟發學生主動探索規律。

(4)滲透遷移的思想,把新知轉化成舊知解決。

三、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啟發學生探索規律;注重對公式產生的全過程進行探求;讓學生在提出猜想、驗證猜想、應用猜想等一環扣一環的情境中,學會觀察,學會表述,學會思維。

教學過程:

(一)形象導入,喚起感知

課件顯示(方格紙上的平行四邊形) 方格紙上畫的是什麼圖形?其有哪些特徵?誰能利用三角板作出平行四邊形的高?讓學生在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上作高,並強調直角三角板的一條邊與底邊重合,另一條通過頂點向底邊作垂線。為新課的教學作好準備。

(二)實驗操作,引導探究

1:觀察數格,提出猜想

課件顯示(P42的圖形)誰能利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強調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不滿格的,該怎麼數?通過剪拼,滲透轉化的思想,為後面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或正方形作鋪墊。那麼誰來數一數長方形的面積,並比較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啟發學生説出底和長,高和寬分別相等,兩者的面積也相等。如果不用數格,如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很大你能有更好的方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提出猜想)

2:實驗操作,驗證猜想

在實際的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用數格得到的,因此我們利用轉化的思想,通過學生的操作、探索,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過的長方形,從而把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剪拼:

(1)先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2)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3)移動一段後,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繼續沿着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4)讓學生把自已沿着高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按以上步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3:觀察比較,推導公式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並在讓學生在剪拼成的長方形邊上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結合自已轉化的圖形仔細觀察、比較。

(1)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麼?

(2)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樣的關係?高有什麼樣的關係?

(3)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轉化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求?

(4)讓學生明確: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為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溝通關係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以上的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按“提出猜想(設疑激趣)——驗證猜想(轉化探索)——推導公式(分析應用)的過程,遵循了直觀——抽象——應用的教學原則,充分展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嘗試,激發了其學習的積極性。)

(5)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教師板書:s=a×h,告知s和h讀音,並説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和字母中間乘號可以記作“· ”,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s=ah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練習題的 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教學課本第44頁例題。

指導讀題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什麼立式?得數應注意什麼?然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迴指導,集體訂正時指名説出是根據什麼列式的。

2、完成第44頁做一做的題目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共同訂正。

完成本節課教學內容後,讓學生看書,質疑問難,及時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3、多層練習,內化新知。

為了適應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需要,這節課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練習。完成練習九的第1、2、3題。(第1題,鞏固新學的面積計算公式,三題底與高數值不同,圖形中高的位置各不相同,讓學生明確底與高必須一一對應。第3題,要求學生會根據底來找高,或根據高來找底,並能正確作高,與引入複習相互應,使整堂課前後呼應,連貫一致)

(2)聯繫實際,補充練習。

(3)動手操作,發展練習:練習十七的第10題。

(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髮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滲透變與不變、聯繫與發展的辯證思想。這樣,針對性強,形式多樣,難度適中的階梯練習,使學生的學習由“理解”上升為“掌握”,難度適中的階梯練習)

(四)歸納整理,全課總結。

教師啟發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目的是強化重點,形成認知結構。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上冊《認識體積和容積》。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想與方法以及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幾方面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是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展開圖以及探索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它也是認識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體積(容積)單位的基礎,由此可見,學好本課知識尤為重要。

本節課教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6通過三個層次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體積的意義。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倒進兩個杯裏水的多少,感知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層次通過判斷哪個杯裏水佔的空間大,來推理驗證對三個水果所佔空間大小的判斷。通過此活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接着揭示體積的概念。

例7及隨後的“試一試”教學容積的意義。教材先讓學生比較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中所裝的書的體積,形象直觀揭示了容積的`概念。“試一試”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玻璃杯的容積,引導學生實際操作,逐步感受玻璃杯的容積。

二、教學目標

立體圖形中體積與容積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實際,聯繫生活,才能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因此針對教材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操作、交流中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2、在學習情境中經歷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等數學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感受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體積和容積的區別

三、教學思想與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具體的實物(桃、荔枝、蘋果等),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如:對於體積和容積這樣抽象的概念,精心設計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大小不同的水果等操作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數學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與圖形有關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如:在探究中比較幾種水果以及水杯中的水所佔空間的大小。再如:例7教學採用了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操作,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容積的大小。

3、通過有層次地操作,為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如:例6中三個不同層次的操作及意圖,讓學生在頭腦中深刻地留下了體積的印象,化抽象為形象。

4、將所學體積(容積)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價值。如:“練一練”及“練習五”中的題目就有所體現。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引入新課。

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課,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促進師生之間的默契,又能為學習體積作一個鋪墊。

(二)實際操作,感知體積。

教學例6,按三個層次逐步進行操作。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桃佔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倒進兩個杯裏水的多少,感知桃和荔枝這兩個水果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層次通過判斷哪個杯裏水佔的空間大,來推理驗證對三個水果所佔空間大小的判斷。

國小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通過此活動,充分讓學生觀察比較,並進行推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接着揭示體積的概念。

(三)合作學習,探究容積。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閲讀和理解能力,已經能夠自學一些描述性的知識了,加之學生有了體積意義的認知,例7則採取了學生自學的教學方式,最後再通過交流反饋來及時檢查自學效果,從中理解容積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課後延伸。

通過學生找出有體積(容積)的物體,鞏固了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也使得課堂總結更顯活潑更加生動。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説的是其中的第2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讓學生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際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過“四捨五入法”,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採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採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衝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課件,出示生活情景圖。

2、導入,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這節課我是從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生活中許多問題的確要用數學去解決,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例題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麼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這兩個商,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捨五入法),因此可能會出現可以分裝在6個瓶子和包裝17個禮盒的結果,這兩個結果與實際不相符,引發學生的質疑和爭議。藉此時機組織學生在組內交流探究,讓他們繼續爭議下去,在辯論中明確為什麼要7個瓶子和只能包裝16個禮盒,使學生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時也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不用“四捨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近似值的道理。

本節課我通過實物的演示,幫助學生對“進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觀又形象地證實了生活中確實存在這兩種情況,也引發學生今後在探究有些數學問題時,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或實驗來驗證事實的必要性。

我通過學生對兩個實例的比較,在比較中揭示兩種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學生對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更體會了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交流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説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係,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怎樣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楚。

(設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激勵創新,拓展思維。呈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後,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會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又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五)嘗試訓練、反饋評價

課件出示33頁“做一做”

其目的是歸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情況採用“四捨五入法”,特殊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進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瞭然。在整個練習中充分讓學生説一説用什麼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為什麼?這樣有利於學生靈活應用方法,依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六)深化練習,學會分析

出示P35

頁的第7題,小組討論交流,再彙報,集體訂正。

設想是數學教學從生活入手,最後又迴歸生活,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當然,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繫生活理解掌握知識,這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再去創造,去解決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創新的精神,形成技能。

(七)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生討論,師再總結

(八)佈置課外作業:35頁6、7題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3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時“中位數”。

一、説教材

中位數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學過“平均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中位數”也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個新的要求。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到: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不僅能用“平均數”來反映,在一些情況下,還能用“中位數”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數據組的整體水平和集中趨勢。

這一節主要安排了兩個內容:一是理解某些情況下,用中位數作一組數據代表,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合理性;二是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數據個數分別是奇數或偶數時中位數的值,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根據國小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認知規以及《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例,讓學生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位數的值;

2、能在具體的實例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中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交流評價的能力。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會求一組數據中位數的值上,難點是在具體情境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

1、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此方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讓學生自學可以鍛鍊學生自學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鍛鍊學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點撥指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2、合作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三、説教學程序

我想利用我們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來設計本節課。

一)複習鋪墊,談話導入

1、複習求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多媒體出示105頁例4,談話導入,這是某校五年級一班舉行擲沙包比賽時第3組的同學們製作的他們小組人員的成績統計表,仔細想一想,用什麼數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學生很可能想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時可以鼓勵學生求出它的平均數。

3、然後引導學生髮現這組數據中有5個同學的成績低於他們的平均數,請學生思考並小組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

4、引導學生明確,平均數高於這組學生中大部分同學的成績,是因為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因此用平均數表示這組學生成績的一般情況不合適。哪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二)自學嘗試

1、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預習提綱:

1)認真觀察統計圖中的數據,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怎麼能很快地找到這個數呢?

3)誰來給這個數起個名字呢?

2、學生思考之後,可以讓他們打開數105頁,從書上找答案。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當學生思考之後再看書找答案,可以激發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展示交流

1、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首先讓小組中推選出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找中位數的過程,然後讓他們當小老師把他們的思路將給大家聽。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點撥指導

重點和學生理清找中位數的方法是先把這組數從大到小排列,然後找中間的數。

(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五)鞏固拓展

微機出示例5,五年級二班的7名同學的跳遠成績統計表,並出示問題前3個問題讓學生練習。

當學生都完成作業之後,再出示第4個問題,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再次組織學生自學嘗試,展示交流、點撥指導,使學生明白數據有偶數個時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六)小結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通過學習得到的

結論:總結自己在小組討論和交流中的表現,來個自我評價。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執教的《找因數》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中第四課時內容。

本課的知識是在學生經過前三課的學習,理解了因數與倍數關係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新的知識。通過拼圖、畫圖並結合乘法算式“1×12﹦12 “2×6﹦12”“3×4﹦12”或者除法算式“12÷1﹦12”“ 12÷2﹦6”“12÷3﹦4”一對一對找出,這種思路其實就是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質數、合數的知識,為學習公因數和公因數的知識做鋪墊,同時為將來學習約分的方法打好基礎和做好準備,可見本節課的知識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並能有序寫出一個數(1~100的自然數)的全部因數。

2、經歷探索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有條理進行思考問題的能力,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認識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正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快速找出一個數的全部因數。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課題。

舉例回顧什麼是因數,從舊知探究新知,平時而有效地數學方法。

二、切入主題,探究新知。本環節包含個三個活動。

活動一: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嗎?有哪幾種拼法?在方格紙上畫一畫。藉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動,促進學生幾何直觀地形成,有利於學生形象地理解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活動二:藉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找12的全部因數。在思考“有哪幾種拼法”時,大部分學生會用乘法思路思考,也有少部分同學會用除法思路思考,根據這些乘法或除法算式找出12的全部因數,並總結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是:藉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有序地思考。

活動三:找18的全部因數。根據總結出來的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來找18的全部因數,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些技巧,即利用乘法算式找時,兩個乘數重複了就不再往下找了;或是利用除法算式找時,除數和商重複時就找全了一個數的因數。

三、反饋練習,鞏固提升。

通過3道基本找因數的題目和一道利用找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題目,來進行檢測所學知識能否靈活運用。

四、總結評價,延伸拓展。

通過回顧本節課所進行的數學活動和收穫,使學生體會到找因數的必要性。並預留數學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練一練5,來促進並發現數學奧祕,從中體會不同的樂趣和益處。

從上面的這節課的學習中,經歷藉助圖形思考問題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幾何直觀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從形到數的抽象與跳躍思維對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節課為學生創設了思考、操作的空間,提供了經歷、體會、積累直接經驗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下一步的相關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5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是在學生進行過簡單的統計圖和已經初步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安排的。培養初步的隨機的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為第二學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數據,完成相應的統計圖,體會到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並能對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簡單判斷。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踐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確判斷,並能適當解釋和分析統計的結果。

説教法學法

一、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並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嚐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動,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活動的,要讓學生“活”起來,必須先讓學生“動”起來。遊戲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活動形式,把數學教學與遊戲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激發學習動機。學生通過摸球活動,發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三、注重數學學習的自主化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輕鬆活潑。這樣實實在在地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使其參與新知的認知過程,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精神。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順昌購物中心打出了“消費大抽獎”的活動牌子:一等獎2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200名,紀念獎20xx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猜一猜抽到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紀念獎的可能性會怎樣?

那麼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

二、小組活動,猜測驗證

1我先出示口袋裏有5個黃球、5個紅球,讓學生任意摸一個,學生會想到摸到黃球和紅球的可能性一樣大。

但我又袋子裏拿走3個紅球,讓學生猜測,結果會怎樣。

通過新舊遊戲的對比,有助於學生正解把握條件,從而順利作出關於結論也隨之變化的預測;另一方面,相似的遊戲情境,更能調動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經驗,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主動地進入探索活動。

副標題#e#

2.實驗驗證

出示實驗要求

每次摸1個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兩種記錄方法,選一種記一記

方塊圖:每次塗一個方塊表示

條形圖:每次塗一個方格表示

然後讓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最後全班交流實驗情況:你發現了什麼?小結提升:你覺得用“方塊圖”和“條形圖”表示數據時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麼優點?

通過比較條形圖使用起來更方便些,以後我們還會經常見到“條形圖”這位朋友。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親身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的科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並在活動、交流中初步感受“條形圖”表示數據既直觀又清楚的優點。

三、想想做做,豐富體驗

1想來玩“拋骰子“遊戲嗎”

2.做一個小正方體,四面寫1,一面寫2,一面寫3,還是拋30次,預測一下,結果會怎樣?

3小組活動,用條形圖記錄結果。

在條形圖裏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在小組裏説一説

4又到了“裝筆”比賽的時候了,請各組做好準備

第一關:在布袋裏放4枝筆,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多。(每組派代表展示,説説怎樣想到這樣做的。

第二關:在布袋裏放4枝筆,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少

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表達,培養統計活動中分析數據,判斷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確定事件。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動中,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受嗎?請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多,請你留心身邊的事物,誰能找到這樣的例子也請帶到學校裏與大家分享,好嗎?

葉瀾教授的生命課堂的理念告訴我們:人不僅有認知,人還有情感、態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個認識體,就簡化了對人的認識;如果教學只注重培養認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學的意義。我通過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體驗驗證、深化認識”的過程進行教學,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