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4.43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教科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九課《小溪生病了》,現在我就本課的教學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小溪生病了》是“保護環境”單元的主體課文,是一篇內容淺顯、通俗易懂的童話故事。文中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敍述了小溪從清到髒,再從髒到清的過程。通過閲讀,告訴孩子不能亂扔垃圾,要保護好自然環境。課文以一些小動物前後行為的變化,導致小溪水的變化作為線索,進行對比描寫,句子連貫而流暢,十分適合小朋友朗讀感悟。根據教材的特點,課標要求,我制定如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小溪為什麼“生病”。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不唱讀,不頓讀,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強化保護生態的意識。教學重點:理解小溪為什麼生病了,後來怎麼變清了。

教學難點:

理解小鳥的話的含義和小動物們聽了小鳥的話為什麼都不好意思了。

二、説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能記、願讀、肯説、會想、敢問、想象力豐富,好表現,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生動形象的表演,在朗讀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角色感。雖然他們能初步藉助拼音朗讀課文,但朗讀水平不高,對有感情的朗讀把握不夠,因此,本課的設計依然以指導朗讀為主,初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三、説教學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説:“語文課,要教會學生閲讀與思考。”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誘導思維”的教學方法。利用範讀、自由讀、朗讀、誦讀和齊讀等形式多樣的讀,使學生準確、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我着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讀書、通過思考解決問題,通過讀、議、想、説等活動,讓學生在親歷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進自主發展。另外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去補充文章的空白,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會怎麼做等等,通過這樣的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多媒體課件運用可以形象直觀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説教學流程

為了能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新課標和有效教學的理念。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課題的揭示上,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很漂亮的圖畫,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緊接着,問:“你看到了什麼?”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接着揭示課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平日裏歡快活潑的小溪怎麼會生病呢?現在我們就一起讀讀課文來解決吧!帶着這樣的問題進入第二環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為了實現有效閲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我要求學生不是漫無目的地去讀,而是有要求有任務地去讀。

一是藉助拼音初讀,做到不丟字、不添字。

二是看漢字讀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熟。

三是學生自由速讀,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四是指名分段朗讀,邊聽邊想:小溪為什麼生病了?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低年級閲讀課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閲讀的樂趣”。所以在環節的學習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圍繞“小溪為什麼會發生變化”這一問題展開,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重在指導學生通過“清清的”、“綠綠的”、“天天“、“歡樂的”等詞語體會和評議朗讀時高興的語氣。接着引導學生自由讀第2、3、4、5小節,要求學生找到表示小溪生病、病好原因的句子,引導他們進行對比朗讀,在朗讀中感悟往小溪裏扔垃圾是不對的,應該保護好環境。教學“小動物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了”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主旨,理解小鳥的話的含義和小動物們聽了小鳥的話為什麼都不好意思了這一教學難點,我還設計了拓展説話練習,聯繫上文,説説小動物們會想些什麼?通過練習,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二期課改的精神,注重課文學習的整體性,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超越昇華。

針對低年級學生表達、理解能力較差的現狀,我採用循序漸進的説話練習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能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第四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小溪病好了,他會對小動物説些什麼呢?(自由交流)

2、猜猜小動物們現在會做些什麼呢?

3、除了把小溪裏的垃圾清除掉以外,還有什麼好辦法來美化小溪呢?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採用合作學習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的機會,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板書:小溪生病了扔、丟、倒請醫生小溪清又綠——生病了(黑臭)——又清了自己保護環境

五、説教學效果及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於低年級起步階段的閲讀教學要把培養閲讀興趣放在首位。因此,本課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圍繞課文內容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

如:引導學生觀察小溪生病時的樣子,把小溪生病和自己生病時候的感受相比較,體會小溪在遭受破壞時的委屈和難過,從而有效地進行了朗讀訓練。我還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身臨其境,避免了抽象繁瑣的講解,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傘》是北師大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空中花朵--降落傘的發明過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了盧諾爾曼發明降傘的故事。這一部分一樣可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盧諾爾曼從小就富於幻想,常和小夥伴們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着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從而產生了想飛的願望。第二層寫盧諾爾曼長大後發揮想像,敢於實踐,終於發明了降落傘。

教材中有一副插圖,描繪的是盧諾爾曼從高塔上往下跳進行試驗的情景,教學中若能圖文並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生要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材安排,本人從三維角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這個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個生字的書寫,以及"興、系、降、喝、禁"這五個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與讀法。

2、學會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説一句話。掌握"沉浸、聚集、廣泛、不可思議"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繼續學習使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培養學生快速閲讀,大致掌握文中內容並會複述故事、講故事,並能説説降落傘的用處。

4、培養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

5、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6、從小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創新品質。

教學重點:盧諾爾曼為什麼能夠發明降落傘。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本課我安排用兩課時教完,今天側重説第一課時。

三、説教法

1、以題統文法: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題後,接着説説你對這個課題有什麼想法,想知道些什麼,可以提出什麼疑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為習作的學習作鋪墊。

2、誦讀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2--5自然進行多次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想像在盧諾爾曼腦海中出現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讀感歎句"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和"不要説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啊!"對這兩句的教學,我將採用比較法、換詞法、缺詞對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心中的美好幻想,並不着痕跡地讓學生體會感歎句的讀法與用法。

3、舉一反三法(文本擴展法):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和幾個比喻句進行文本擴展。如教學"要是"一句時,可以出示該句,而後引導學生思考補充説完"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後再過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兩個比喻句時,也是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裏行間並不是很難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後一部分的教學,我將採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和紙張、手帕等材料,模仿製作小降落傘,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説學法

1、快速閲讀法。在過完生字關後再讀課文,指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後説説文講了什麼故事,能簡單複述作品的大意,這也是課標在第二學段提出的一個技能目標。

2、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議、聚集、幻想"等詞語的教學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教學。

3、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説教學程序

1、故事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發揮本人語言特長,為學生講意大利囚犯拉文用雨傘越獄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課件引入,課件的畫面應是降落傘從空中落下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

2、揭題。板書課題,讀題後,引導學生説説你對這個課題有什麼想法,想知道些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而後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該段,邊讀邊想,讀懂了什麼,哪些句子好,有什麼疑問。之後引導學習第一句"觀看跳傘十分有趣,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飄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並進行文本擴展練習,讓學生模仿該句説一句話。

3、學生藉助課後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並畫下自己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或字典。

4、檢查自學情況,過關課文生字的讀音及部分生字的書寫。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在黑板上寫下文中多音字而後進行教學。

B、詞語多種形式的過關讀。

C、教學生字的書寫。

難字:幻與幼進行比較。

系統字:演、沉、浸: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他們都是左右結構中含上下結構,而且都有一個"冖"。在教師示範書寫後,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練習,每字寫兩遍。

5、讓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後説説文講了什麼故事,能簡單複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的第一層。出示第一層的材料,而後指導學生帶問題讀書,"盧諾爾曼為什麼能夠發明降落傘?"做到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問問。

交流時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問,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盧諾爾曼小時候有什麼特點?他們的想法在當時能實現嗎?文中用了什麼詞來寫?"嘰嘰喳喳"是什麼意思,小夥伴們在議論什麼,他們都會説些什麼,這麼熱鬧的感覺像什麼感覺?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讀懂了什麼?

在對盧諾爾曼小時候的特點有了深刻了解之後,對描寫其想象的兩個句子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接着進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訓練;接着讓學生模仿盧諾爾曼這兩句話的語氣,説説如果你是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幻想,不要求用文中的句,不着痕跡地進行口語訓練。而後過渡到對第一層的朗讀。

7、最後小結本段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盧諾爾曼小時候就富於幻想,從而為長大後設計第一頂降落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作業

A:向同學、家長説説自己曾有過的幻想。

B:收集自己所瞭解的發明、創造及小科學家的故事,在班級學習園地上交流。

C:熟讀課文,向家長講講降落傘的故事。

D:抄寫已教生字各三遍,並組詞。

第二課時將進行以下教學:

1、繼續完成盧諾爾曼為什麼能夠發明降落傘的原因之二:大膽實踐。

2、説説降落傘的用處。

3、完成餘下生字的教學。

4、動手實踐,製作一個小降落傘,體驗過程。

5、複述故事。

第一課時板書:

空中花朵--降落傘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篇閲讀課文。本文通過寫小童對一種自然現象的觀察和讚美,表現了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閲讀第六條指出:“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本課以故事的形式,通過小童的觀察和讚美,向學生生動形象地介紹和描寫了“冰花”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基本特徵。文章語言淺顯易懂,形象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徵。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他、她、它”的區別與應用。

4、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1、質疑問難,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冰花”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課前對課題進行質疑,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去仔細研讀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

2、觀察感受,自主探究。

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因此在理解“寬大”、“柔嫩”、“豐滿”等描寫冰花的詞語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觀察想像、動手實踐、對比感受等方法,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培養其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的學習方法。

3、朗讀積累,説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後再啟發發揮想像力,照着書上的樣子説一説“冰花還像什麼?”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三、説教學程序

我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CAI課件,兩種樹葉,兩朵花,一把小草。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一、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 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三、 感情朗讀,背誦積累。

四、 學寫生字,尋找規律。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我重點闡述一下對本課時教學重、難點突破的`教學設計:

二、 品讀課文,感受體味。(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語文説課稿 篇4

師:上節課我們結合書中的插圖,熟悉了課文的內容,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把已經記下的課文內容試着背下來,如果記得不太熟我們可以看一下書。(放錄象師生共同背誦,師生結合錄像內容的順序,進行背誦。)

師:看來,許多同學已經記下了課文的內容,而且有的同學背誦得很有感情,不過我們所有人要想把課文內容融在自己的心裏,有感情地讀背下來,我們還需要更深入地瞭解課文內容,還得下一番功夫。課前,我們同學都去搜集了關於桂林山水的資料,看看哪位同學收集了,説給大家聽一聽,你從哪蒐集到了什麼資料?

生:我從“桂林觀光網”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來”和一些關於景點的神話傳説故事。

生:我從《偉大的祖國》一書中找到了一篇名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過比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內容介紹得要詳細。

生:我是從“桂林旅遊”這一網站上下載了一些材料,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象鼻山的介紹。

生:“桂林旅遊網”上還有關於桂林歷史、人文方面的介紹。

生:我的爸爸去過桂林,我聽他給講了許多桂林的事,有些內容我都記下來了。

生:我從《中國當代朗誦詩選》一書中找到了賀敬之寫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從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國》的書中,找到了介紹桂林風景區的一段話。

師:看來,大家收集到了許多材料,養成這樣一個習慣非常好,這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好方法,希望大家堅持下去。這些材料對於我們今天的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一下你們各自蒐集的資料。同時看一下我給大家提出的“學習建議”,在你們交流的基礎上試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項內容

.

(課件出示小組學習建議:A.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朗讀。B.結合課文和蒐集的資料,寫一篇簡短的讀後體會。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D.文中哪部分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試着説明……學生可以根據能力和喜好自由選擇其一,或自行設計題目。)

大家可以從中自由選擇,也可以綜合組內的意見,自己擬定研究的題目,可以共享計算機中的資料或相關圖片,要求小組中的每名成員,都要認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彙報員要細緻整理大家的意見,努力爭取人人有收穫,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請向我示意。

(小組結合自己選擇或設計的學習題目,交流合作學習。教師巡視參與指導,吸收反饋意見信息。記錄下相關的問題。)大約十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結合手中的資料進行了深入地學習。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各組學習的收穫。看看哪組先來彙報?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第一題: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在讀的時候,我們因想了課前觀看的錄像片,同時我們一起閲讀了介紹灕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遊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去練習的。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角色換位,他向大家介紹了一種讀書的好方法,你們組給大家示範了下好嗎?

生:讀第二段

師:大家感覺怎麼樣?(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生:評價(略)

師:在讀中我發現句子中有些詞語被你們有意地強調了,能説説理由嗎?

生:我們突出了“卻從沒”和“真”這兩個詞。因為我們認為,這兩個詞可以表現出作者初見灕江時的驚訝和讚美之情。

師:真正體會了作者之情,誰再來讀一下好嗎?作者寫水清時説“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清可見底的小河水,並不少見!

生:灕江的水並不是小河水,因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駛竹筏小舟,而且我們手中的資料上介紹,灕江白水深達七八米,而且連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見底,這樣的水就是不多見的了。

師:好,結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才能真正體會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寫水的部分大家讀得不錯,其他的內容,我們能讀好嗎?(生練習,練好就舉手,指優生讀文。)

師:剛才通過這一小組的彙報,我們更加深入地領悟了課文的內容,他們給我們開了個好頭,哪一組接着來彙報?

語文説課稿 篇5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

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談談自己對《贈劉景文》這首古詩的理解及教學思路,談談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讚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盡,擎,殘”的意思。瞭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和背誦古詩。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贈劉景文》是《古詩三首》這課中的一首詩,也是學生理解較難的一首詩,因此,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以後學習古詩的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3、教學重、難點:

①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利用畫面再現,從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②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説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閲讀,感悟詩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講析。本課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像討論交流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三、説教法、學法:

1、談話激趣,營造氣氛。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古詩,在課始讓學生誦讀有關秋天的古詩,不僅達到調動以往的學習經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營造好氣氛。

2、掌握方法,主動學習。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的賣弄,也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一定數量的古詩,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後主動學習。

3、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語文教學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閲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所以採用“想象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四、説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課件,古箏曲。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一、牽手秋天,誦讀秋詩

二、研讀詩句,領悟詩意

三、介紹背景,感受深意

四、 指導誦讀詩句

五 、情境遷移,感悟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