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一年級説課稿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3W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説課稿15篇

一年級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春天在哪裏》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主題一《春天來了》第12—15頁的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1。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2。學習觀察春天的特點,探究春天自然界的變化。

3。瞭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着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四、説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2、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五、説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通過小品、視頻、競賽等活動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説教學準備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着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七、説教學活動及過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運用遊戲教學法,引導學生猜一猜:它是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導入新課。

(二)創設情景,初步瞭解合作的`必要性

1、為學生創設情景,觀看歌舞(春天在哪裏?)

學生思考:春天在哪裏?春天的景色有哪些?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2、學生討論:

1、春天在哪裏?

2、春天的景色有哪些?

3、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4、春天的植物有哪些?

5、春天的小動物有哪些?

3、教師小結:春天的景色豐富多彩,柳枝吐出了嫩芽,花壇裏的月季長出了紅紅的葉子,牆邊的小草長出來了,草叢裏還發現了美麗的小花,春的地比以前軟和了,農民伯伯要種地了,只有在春天播撒種子,夏天辛苦勞動,才能迎來秋天的收穫。小朋友們也一樣,只有珍惜現在,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取得好的成績。

(三)設置猜謎遊戲,深入瞭解春天景色的各種特症

1、猜一猜。

(四)小組討論,春天帶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五)創作春天,把對春天的感觀上升到視覺感受。

1、教師談話:春天已經到了,不僅美麗的七色花開了,很多花都開了,大家發揮小組的力量,一起合作歌頌一下春天吧!

喜歡繪畫的小組設計一副春天的圖畫。

喜歡音樂的小組為你喜歡的春天的歌曲配上伴奏。

喜歡錶演的同學編排一個關於春天的童話劇。

2、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積極參與活動。

3、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4、教師總結: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別人,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揮出每個人的特長,學會合作、成為善於合作的人。

八、佈置課後實踐活動,嘗試各組共同合作

教師佈置課後分工合作出一份春天景色圖。

一年級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快上一年級》這首歌曲輕快、活潑,節奏鮮明,很適合大班的孩子來演唱,隨着主題我要上國小的開展,孩子們對國小生要做些什麼,國小可以帶什麼等等有很大的興趣,結合主題選擇了歌曲《我要上國小》來激發孩子上國小的願望。通過師幼互動,貫穿遊戲情境,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歌曲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理解能力較強,對領唱、齊唱的歌曲特別感興趣,但對唱法還有一定的難度,必須進一步的學習。因此,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這首歌曲的教學,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水平。

(三)教學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是使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所説,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我定目標為: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表達要去上學的美好願望。

3、樂意用領唱、齊唱、輪唱等方式演唱,體驗不同演唱方法帶來的不同音樂感受。

(四)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國小的環境。

2、物質準備:歌曲《快上一年級》、國小生書包、幼兒繪畫作品《快樂的國小生活》。

(五)教學重、難點:能用領唱、齊唱、輪唱等方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説教法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圖譜教學、遊戲等教學方法:

1、欣賞法:音樂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其目的'是保持樂曲的完整性,讓幼兒完整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為活動的開展做情感鋪墊。

2、情景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而情景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在活動中我通過圖片、幼兒的直接經驗,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體驗和感受。

3、遊戲法:遊戲給幼兒的感受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活動中,我設置的音樂情境本身就是“做一年級國小生”。並結合音樂道具來表現,把活動推向高潮。

三、説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歌唱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説一説、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區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音樂,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説的讓幼兒大膽得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四、説教學程序。

(一)説説談談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

1、再過一段時候,我們小朋友馬上就要上一年級了,你們知道國小和幼兒園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2、課件演示:幼兒用自己的繪畫紀錄講講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小結:大家發現了幼兒園和國小有那多不同的地方,就連上學的方式也有些不同,我們一起來聽聽國小生是怎麼上學的。

(二)學唱歌曲《快上一年級》

1、傾聽音樂,隨音樂做簡單的聲勢動作:(如:拍手、跺腳)

2、説説歌曲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了什麼?

3、再聽一遍:請幼兒仔細聽將歌詞的順序排一排。老師幫助幼兒理清歌詞的內容。

4、師幼拍節奏唱歌詞。

5、再聽一遍,幼兒跟唱。

(三)用不同的方式演唱

1、齊唱:

2、領唱:一名幼兒領唱。

3、伴唱。如:一部分幼兒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另一部分幼兒唱歌詞部分。

4、詢問幼兒還可以用哪種方式演唱歌曲。如:輪唱(男孩、女孩輪唱或是老師、幼兒輪唱)説一説不同的唱法,給自己帶來的不同感受。

(四)歌曲表演:

剛才我們一起唱了歌曲《快上一年級》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上國小了吧。那我們就先來做一回一年級國小生吧!

請一部分的幼兒北上書包進行情景表演唱。

(五)活動延伸:在餐前活動組織幼兒用多種方式演唱歌曲。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師音樂活動的學習者和創作者,幼兒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指導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活動教師的支持、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着信息、期望自覺不自覺地巴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慾望,從中體驗學習和表達帶來的快樂。

一年級説課稿3

一、本冊教材編寫意圖和體例

(一)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便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閲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如第二組,在簡短的導語之後,以三字經的形式編寫識字課,既認了字,又使學生懂得要尊敬長輩、敬愛父母等道理。接着,編排了《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裏的陽光》《月亮的心願》等四篇課文,教育學生關愛他人,尊敬長輩,樂於助人。在語文園地裏,"讀讀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詩《鞋》;"口語交際"安排討論爸爸媽媽不讓自己做家務事該怎麼辦。整組教材圍繞"家庭生活"這個主題,把各項內容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安排獨立的識字課,內涵豐富,形式多樣。

本冊教科書的識字課沒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識字課的做法,而是把八課識字,分別安排在每組的開頭。這八課識字大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韻文形式,易於朗讀;內容均貼近每一組的專題,便於整合。通過學習這些意境優美、內涵豐富的識字課,學生不僅識了字,而且積累了優美的語言,豐富了知識儲備,並受到思想和文化的薰陶。

(三)大幅度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本冊教科書新編選的課文佔了全部課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領袖事蹟的《鄧小平爺爺植樹》,有反映家鄉新貌的《畫家鄉》,有體現關愛他人的《月亮的心願》,有表現現代兒童生活的《棉鞋裏的陽光》,有反映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紹自然常識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車的故事》等。全冊書中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便於學生學習語言,並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四)大力改進呈現形式,使教科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本"。

本冊教材在呈現形式上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編寫角度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方便學生的學。

無論是單元前的導語,還是課文練習,或是語文園地,都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敍述,非常親切、自然。在部分課文之後,根據需要以靈活的形式提出問題或引導實踐。在《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課後引導學生:"植樹節快到了,我們去植樹吧!"這樣設計,既靈活,又實用,對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投身實踐,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導發現,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學生樂學、會學,不斷產生成就感。

在每個語文園地裏設"我的發現",不斷引導學生髮現新的識字方法,發現字、詞、句中的一些規律。如"語文園地一"中,"今天,我發現了兩種識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麼嗎?"讓學生和學習夥伴一起去發現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認識漢字。

在語文園地裏還設有"展示台",鼓勵學生展示課外認識的字,鼓勵學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勵學生展示講故事的本領,等等。

3、聯繫單元的專題設計口語交際,加強各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各單元的口語交際題目都與本單元的專題密切相連,使閲讀課文及相應的蒐集、創造活動成為口語交際的重要知識背景。如第八組的口語交際,題目是"未來的橋"。在之前的《蘭蘭過橋》一文的課後練習中,已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分頭設計未來的橋的要求。學生在閲讀課文時可以得到很多啟示,還可以從現實中、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生髮出形形色色的對未來的橋的設想。這樣的題目,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

(五)體現彈性,增加適應性。

在識字方面,每課要求認識的字體現基本要求,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多認。另外,在教科書裏貫穿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在課外閲讀中主動識字的思想。學生如果是識字的有心人,所認的字一定會突破教科書規定的識字量。

在閲讀方面,在教科書的最後編排了五篇選讀課文,供學生選讀。此類課文不作統一要求,但對認真閲讀的學生,教師要予以鼓勵。

另外,鼓勵學生隨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現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與發展。

二、本冊目標及知識點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800個,其中25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5、初步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閲讀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5、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童謠、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或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詞文15篇(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能簡單寫自己想説的話。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用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閲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一年級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國小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3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建立100以內數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數。

教學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二、教法和學法

1、動手操作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1、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20以內數的認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

他們對100以內數看似瞭解,卻概念模糊,教師在引入時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給孩子們送來禮物,100顆星星,通過觀察、估計、比較逐步建立數感。

2、數植物的種子

首先向學生展示1粒種子的大小,接着讓孩子抓一把進行估數,這時也是想通過操作建立數感,但這數感建立已進一步擴展到了視覺,觸覺,和空間的範圍,然後動手數一數,通過數數達到要驗證估計是否準確,學生主動探索數數方法的目的。最後以彙報的形式與全體進行交流。學生數數的方法多種多樣,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鎖緩慢,在這時,對於各種方法的優劣我不進行評論,而是讓各種方法得以展示,至於哪一種方法較好,孩子們在操作中是能夠體會到的。

3、數100

這一環節以學生的操作學具為主,要求就更進一步了,物品選擇,正好要數出100,還得讓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認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並在操作中發現,10個十是100,100裏面有10個十這一知識點。通過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讓孩子經歷數1到100的過程,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在這插入課本36頁的練習題2這幅小皮球圖,我認為並不重在數出100,而在於用什麼方法來數,由於有格子,整齊排列,又有色彩間隔,學生可以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數出皮球的數量,可能會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二十個二十個數,五十個五十個數,前面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4、數數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通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猜數遊戲的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孩子的數感。遊戲中部分孩子不斷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遊戲過程中學生的數感得到培養,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數

100以內數生活中有很多,通過學生的説一説,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如此貼近,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一年級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理解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格交流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小猴的圖片)看,老師把誰帶來了,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聰明的'小猴參加了我們的數學課。他給我們出了幾道題,誰能把答案告訴大

1、9+1=()

9+1+2=()

9+1+7=()

9+1+3=()

9+1+5

那你們怎麼算的那麼快呀

2、把下面三角形上的三個數相加,先加哪兩個數方便?為什麼?

一、出示例

這是一幅圖誰能看圖説説意思?誰來列出算式?誰能看圖想個辦法這道題怎樣算就特別快,特別好算?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算式9+4=怎樣算就算的特別快呀?(師生共同完成並板書)

下面請同學們再看一道題,是什麼?圖意?列算式?從圖上看怎樣算就特簡單(學生回答)

看看是不是這樣的(教師演示)那麼從算式上看怎樣解答這道題?(教師板書,多找幾個學生説説)剛才老師出的兩道題,你們都是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二、動手操作(學生白小棒)

左邊擺9個右邊擺6個一共擺了多少個?

怎樣操作算得有對又快

左邊擺9個右邊擺4個一共擺了多少個?

左邊擺9個右邊擺8個一共擺了多少個?

你們都是用什麼方法算的這麼快呀?

快坐直,跟老師做幾道題好嗎?9+3=9+5=9+2=9+9=

六、練習

1、課件練習,看圖説怎樣變化就特別好算

2、請同學們把數學課本打開,把第三題寫出來,

3、開放性的題小猴不小心,把墨水濺到作業本上,算式只能看出

9+()=()

誰願意幫幫忙這個算式大概是怎樣的?下面看看這些算式有什麼特徵嗎?根據發現的規律,如果老師再出這樣的題,你能很快算出得數嗎?

4、老師口述,學生練習

5、遊戲練習,摘蘋果

七、拓展,這都是我們今天學習的9加幾,下面老師考考你,看看這道題,8+5=你會做這道題嗎?

一年級説課稿6

一、説教材

《司馬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講的是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敍事性強,故事的插圖生動、形象,這些都有利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助於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體會詞句的意思。課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着、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的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懂得遇到難題,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第一課時制定了以下目標。

二、説目標

認識13個生字,能讀通順課文。

三、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我採用質疑法、討論法、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在識字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情懷。

四、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用“自讀、質疑、交流、探究”的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我們這一單元聰明的小一休有誰?可以説小動物,也可以説人。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位,你們願意麼?

2、板書課題:司馬光。介紹“司”的拼音和識字方法,“同字去掉一小豎”。

3、簡介司馬光,強調司馬光的姓,司馬光的事蹟。

(二)、出示自學提示: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把圈出的生字每個字讀三遍。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有利於教學活動的`有的放矢。)

(三)、質疑點撥

1、課文一共6個自然段。

2、圈出的生字在課件上出示,帶拼音認讀。一邊認讀,一邊想想自己的識字方法。

3、交流識字方法

(1)認識那個,會説哪個,就説哪個。

(2)換偏旁:塊——快救——球勁——經

(3)形聲字、偏旁相同的字、勁的拼音、多音字(假、得)的強調

(4)基本遵循:怎麼認的——結構———組詞

四、鞏固練習

1、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爭取給字組詞。

2、教師出示自己組的詞,學生認讀。

3、男生女生讀。

4、我來猜字謎。

5、遊戲:水缸跳字;假山跳詞

6、課件出示課文第4、5自然段。學生自由讀,尤其讀準紅色的字。

指名讀,全班讀。

一年級説課稿7

説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加、連減”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計算理解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聯繫學生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屬於培養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計算出的得數,而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着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裏,起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知識技能目標)

(2)讓學生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計算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

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並説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説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景,聯繫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創設喂小雞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2、觀察討論,探討研究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感受生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生活勞動,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觀察意識。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數手指頭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初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質疑問,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有位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個農場他是個愛勞動的孩子,經常在家裏幹活,今天他又來幫爸媽幹活了。瞧!他在幹什麼?(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在地上有幾隻小雞在吃米?

二、觀察探索,學習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一: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裏你知道了什麼?一共有幾隻小雞?(你是怎麼計算出來的?)誰會列式?

板書:5+2

操作二:又來了1只

師:這時你又想告訴大傢什麼?

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列式?生説。師板演:5+2+1=8誰會讀這個算式?讀作:五加二再加一等於八。

該怎麼運算哪?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裏,再把記在心裏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算出結果。(這個連加的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哪?你能用手指當做小雞來數一數,説一説嗎?)

三、學習連減

師: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麼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圖説説圖意,(請學生站起來指着圖説説)

生: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後走了2只,後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幾隻?

列示:8—2—2=4

師:這裏的8224各表示什麼意思?你會讀這個算是嗎?

生:讀作:8減2再減2等於4。

小結:像這樣三個數用減號連起來的算式叫連減,在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裏,再把記在心裏的得數剪掉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四、鞏固深化

做一做:課本上的兩道題,看圖列式説圖意,用手計算。

強調: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是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麼想的?怎麼算?學生相互評價。完成練習題。

五、課外延伸

學生説説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六、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8—2—2=4

説總結反思:

理論聯繫實際,科學性、創新性,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能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年級説課稿8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後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於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係,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説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範,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説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於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2、發現學習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侷限於解決數學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信息,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熟悉、喜愛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拓展“再創造”的時空,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問題進一步探究的願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

3、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敍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敍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敍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4、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應用題,用語言表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直觀形象入手,動態展示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遊戲嗎?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麼動物?(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裏嗎?(南極)

師: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願意幫助小企鵝嗎? (玩猜謎語的遊戲引入,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企鵝生活的環境,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上課最認真,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最多。

1、教學第一幅圖。

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冰山上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那麼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幾隻企鵝? 師:誰能當小老師,把剛才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説一遍。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現在圖上多了什麼符號,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嗎? 教師邊指邊告訴學生:“大括號”,“問號”。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大括號”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麼樣?(生:合起來。) 師:“問號”的作用是什麼? 生:要求的問題。

師:對,要求的問題是“冰山上一共有幾隻企鵝?”

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隻企鵝,該怎樣計算?

(把算式寫在作業本上,並彙報。) 師:哪個小朋來跟大家説説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師:同學們真能幹,你們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嗎?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太棒了,就要像這樣説得完整、明白。

師:那麼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教學第二、三幅圖。

(1)出示第二幅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説一説,你從圖中得到了什麼信息?(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你是怎麼知道有9只企鵝的?

生: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看到大括號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圖。

師:9只小企鵝在一起,真熱鬧呀!它們在商量着玩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仔細觀察,圖上有什麼變化?

生:藏起來一些企鵝,還有三隻企鵝在外面。

師: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説一説?你想提個什麼問題來考考大家?

生: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

師:老師把你的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課件出示:“冰山後面有?只”這個“?只”是問哪裏的企鵝呀?

生:問我們藏起來幾隻企鵝。

師:要想知道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該怎樣計算呢?

(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髮現:要求的是“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這個問題,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學信息來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生4:9—3=6(只),冰山後面有6只企鵝。

(組織學生討論圖中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圖中的內容,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是第一次解決類似的額問題,所以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3、比一比,發現規律。

師: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麼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呢?請與同桌同學討論一下並彙報。(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從總數中取出一部分就用減法。)

4、反饋練習練一練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看圖,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

生認真觀察後,説一説。

師:誰知道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生:房子裏有幾隻兔子?

師:要知道“房子裏有幾隻兔子”該怎麼計算呢?

(學生解答,教師板書:7—5=2(只),房子裏有2只兔子。) (這道題本來是練一練的第3題,我把它提前是為了及時地鞏固和反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試一試:課本第36頁的試一試。

用學具圖片或小棒,兩人一組,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再彙報,教師講評、展示。

(讓學生準備8、9個圓紙片,自己先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以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

2、練一練。

第1題:口算。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小問號”,以後做這類題時要認真看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遊戲

猜一猜。把準備好的圖片板(9個圓點)任意蓋住部分,先請同學們説算式,再逐步減少一個圓點,師生互動進行遊戲。

一年級説課稿9

教學分析:

1、教材地位級作用:

《家》這首兒童詩用形象的方式,用擬人的方法,通過對鳥兒、蜜蜂、魚兒、蜻蜓的家

的想象與描繪,過渡到讚美自己的家,主旨是寫家温暖幸福,表達了“愛家”的思想感情。本詩不僅形象而淳樸,而且節奏和韻律富於變化,具有音樂美。詩文雖短小,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温馨,是培養學生美好情感,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文,認識本課生字;

瞭解動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在家裏有親人的關愛,家是温暖幸福的。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詞語的含義,激發學生愛家、愛祖國的感情。

2、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難點

學會關愛他人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少,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互動、探究、拓展學習為基本形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充滿創造活力為最高境界。

教學策略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

2、欣賞評價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主要以鼓勵、欣賞為主,這樣不僅使學生心理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還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3、合作學習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想表達、想展示的強烈慾望,教師及時為學生搭建起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讓學生在小組內溝通、交流、合作,不僅使學生個性得到了尊重,還使學生學會了與人合作。

4、音樂美讀訓練法:以“聽”“説”“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將美術、音樂等學科內容融入在本課教學中,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在具體的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開始先課件出示“家”,然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家,談一談家裏發生的讓人感到幸福和温暖的事。孩子們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教師順勢談話:“小朋友有自己温暖、幸福的家,小動物們有沒有自己的家呢?它們的家在哪兒?什麼樣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走進課文。)

二、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通過不同目的的多次讀文,不僅掃除了閲讀障礙,而且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以後的感悟打下了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看拼音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拼音漢字對照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本課的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看漢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連貫。

三、精讀課文,感悟知識

1、邊讀邊想邊悟

閲讀是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詩歌主要內容提出“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在哪?什麼樣”這一問題,由此展開學習,引發出“鳥兒”、“蜜蜂”、“魚兒”、“蜻蜓”的家,教師出示相應的“家”的圖片,通過“幫小主人找家”的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學生用體態動作呈現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鞏固知識,又發展語言。

2、自主選擇朗讀

在這一部分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家,讀給同桌聽,也可以發揮想象,帶上動作表演讀。

設計目的:讓學生對讀書方法、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把學習權力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提供了空間,激活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2、合作交流研讀

讓學生在小組中説説喜歡的這個家的原因,再讀讀相應的詩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相應的課件。

(1)鳥兒的家。(課件演示:鳥的活動畫面)

①教師描繪畫面,讓學生感知:儘管只是一些茅草堆積而成,但用“舒服”一詞形容,我們已感覺到家的無比温馨。此時請大家做一個感覺“舒服”的動作。並帶着這種舒服的感覺再來讀這句詩。目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朗讀。

(2)蜜蜂的家。(課件演示:蜂房和小蜜蜂採蜜的場景)

讓學生了解:在蜜蜂看來,用自己辛勤的血汗建造了自己的家------漂亮的房舍,比起花園、草地更讓人依戀。目的是創設情境,再次增強學生的朗讀感受。

(3)魚兒和蜻蜓的家讓學生藉助畫面,配樂朗誦,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4)小朋友的家。(課件演示:小朋友生活的場景)

此處設計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這個家中的小主人,你想説些什麼?(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從深刻感悟到自然地形成語感。)

四、拓展昇華,激發情感

拓展訓練中將學生愛家的情感昇華為愛班級、愛學校、愛祖國。(課件演示:學校、班級畫面、各族人民齊聚天安門的場景)

一年級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春曉》這首古詩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這首詩給我們展現的是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

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古詩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識字、寫字和朗讀。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語言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首詩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2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是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感情。

2、圖文結合法: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再現了當時的場景,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我校“1241”課改航模設計,一、目標導向、確定航點;二、自主學習、探索航行;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四、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具體實施如下:

教學過程:

()目標導向確定航點

1、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還來了一位了不起的客人,想不想見見他?(出示“堯”的圖片),知道他是誰嗎?他叫“堯”(出示帶拼音的“堯”字)指名拼讀,齊讀。堯是我國上古時的帝王,是他把一年分成了四季,他還把帝王之位讓給了一個叫“舜”的有才能的百姓,他的寬廣胸襟讓後人無限敬佩。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位值得驕傲的祖先“堯”吧!和老師一起寫寫“堯”,學生書空。

2、如果給“堯”加偏旁變成新字,你會加什麼?學生説,師相機板書漢字(澆、燒、饒、撓、驍、曉、僥等)同學們的識字量可真不小啊!“曉”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字,跟老師寫寫這個字(板書“曉”字),誰和“曉”是好朋友?你能給大家講講這個字嗎?(出示圖片,口述:太陽出來,天就亮了,這就是早晨,也就是“曉”)。你能用“曉”組個詞嗎?

3、板書:春曉,春曉不僅是一個詞,它還是一首古詩的題目呢!一起讀一讀題目。你能説説“春曉”的意思嗎?(春天的早晨)

過渡:春天的早晨是什麼樣的?我們一同去看看吧!

(出示古詩)這首詩熟悉嗎?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簡介作者: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他寫了好多描寫山水和田園生活的詩,表達自己對人生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既然大家都會這首詩,我們就比比看,誰讀得好。

()自主學習探索航行

自學提示:

1、讀一讀:藉助拼音自己練讀古詩,要注意詩的節奏。

2、學一學:畫出生字“眠”,和小組同學一起記住它。

3、劃一劃:劃出不理解的字詞,試着和小組同學討論解決,如果討論也解決不了的,用“?”標出。

4、想一想:這首古詩寫了什麼?

()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過渡:大家認真專注的學習態度值得表揚,此時老師很想知道你們古詩練讀得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吧!男、女生各推選一名代表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這首古詩寫了什麼?(學生暢談)相機理解詩句:

1、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課件播放鳥鳴詩人起牀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可以用哪句詩來把剛才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誰能來説説這句話的意思?

(2)你能想像一下會有哪些鳥在叫嗎?(黃鸝、麻雀)它們都是怎麼叫的?大家來模仿一下吧。睡了香香甜甜的一覺,起牀後,到處都聽到鳥叫的聲音,你的心情怎麼樣?(高興、開心、舒服)那麼你能把這句詩高高興興地讀出來嗎?(你有六分高興了、你有八分高興了、老師覺得你十分高興)老師可以來讀讀嗎?(師讀)大家一起來像老師這樣高高興興地讀吧!(男同學來一遍女同學來一遍)老師不僅聽出了大家高興的心情,還聽出了大家對春天的喜愛!

(3)現在請大家像詩人一樣,閉上眼睛睡覺,睡着,睡着,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播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於是,你觸景生情,吟誦了一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2、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早上,孟浩然聽到了百鳥爭鳴非常快樂,他還看到了什麼?(花落)

(2)春天的時候,花園裏的花本來是怎樣的?(播放春天鮮花燦爛的畫面)(春暖花開柳綠花紅百花齊放鮮花盛開五顏六色萬紫千紅)可是這樣的美景卻不見了,第二天早上,孟浩然醒來,看見花園裏的花怎樣了?(落了)播放滿地花瓣的圖片)

(3)看看花落了多少?我們來數一數,一、二……數得清嗎?花落得太多了,數都數不清,這就是——花落知多少。

(4)看到花落,你的心情怎麼樣?(很可惜)你能通過讀來表現出這種心情嗎?詩人喜歡春天,喜歡花,看到昨天還是百花齊放,今天卻是花落滿地了,就覺得太可惜了,於是難過地説——花落知多少。(生有感情的朗讀)

(5)花為什麼會落下來呢?詩中有句話告訴了我們,誰來讀這句話?(夜來風雨聲)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評價:這風雨正在打在花兒的身上、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八九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十幾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了一大片了)就是這風雨,把花兒都打落了,多可惜啊!老師也想來讀讀,可以嗎?(師讀,生給掌聲)為什麼給老師掌聲?你能像老師這樣讀這句詩嗎?(我聽出了你對春天、對花的喜愛,花落了讓你很心疼)(花落了你覺得很可惜,你也很愛花)男同學來讀讀,女同學也來讀讀(風雨把花打落了,大家都覺得那麼可惜,我們更不能故意伸手去摘花了,我們要把花的美留在枝頭上)

小結: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令人喜愛的,但是春天也會像落花一樣流逝,所以我們要珍惜春天,珍惜時間。

()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春曉》,不僅學會了詩中的生字,還和詩人一同領略了春眠香甜,鳥鳴陣陣,雨過天晴的春晨美景,生機盎然的春天多麼令人嚮往!課後,同學們可以給這首詩配幅圖畫,也可以把詩編成小故事講給家人聽,喜歡寫字的`同學還可以把它寫成書法作品,你還可以這樣,(放《春曉》歌曲)學習唱一唱這首詩。好了,伴隨着歡快地歌聲,讓我們到校園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

四、説反思

《春曉》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和對春花被風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實質上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學生在學習此詩之前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課堂上要做的應該就是讓學生去品味詩意,去感受詩情,激發學生對我們古典詩文的熱愛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為達到這個目標,我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了重點突破:

首先,應讓學生在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藴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於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並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首先讓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後,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並能持之以恆,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再有,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再次,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語文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閲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當然,我在教學時還有很多環節把握得不夠好,不過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一年級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今天我們能複習的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

二、説複習目標:

1、複習識字1-識字4的課文、字詞。

2、會用所學的字詞進行句式訓練。

養成教育:坐姿端正、聲音洪亮、傾聽認真、書寫認真。

三、説複習的重難點

掌握生字;積累詞句,解決問題。

複習方法:自由複習、合作複習、練習。

課前準備、測試題

四、説教法

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並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説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1、複習識字1-識字4的課文、字詞。

2、會用所學的字詞進行句式訓練。

(三)、複習課文

1、複習指導:

識字1-識字4的課文,自己先讀1遍,再背誦1遍。

要求:字音準確,背誦熟練。

時間:5分鐘

2、自己背誦。

3、檢測。

同桌互相檢查。並用非常熟練,一般,不熟練來評價。

完成練習。

(1)、( )( )來了,( )( )吹綠了( )( ),吹開了梨花、( )( )、( )( )。( )( )從南方飛回來了,( )( )也快樂地唱起了歌。

(2)、我喜愛的體育運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的體育用品有 、 、 。

(4)、綠蠟( ),( )( )( ),藍蠟( ),( )( )( ),( )蠟( ),( )石頭,( )蠟( ),( )( )( )。要( )( )( )( )( )( )?( )( )祖國( )( )( )。

(5)、有馬能( )( )( ),有土能種莊稼,有人( )( )( )( ),有水能( )( )( )。

(四)、複習生字

1、重點強調以下字:

谷、桃、標、泳、燕、黑、塘

2、複習指導:

識字1-識字4的生字,背生字,背組詞。

時間:5分鐘

3、檢測

聽寫字詞。

(五)、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1、春天來了, 。

2、我用 蠟筆畫 。

3、馬兒在草原上 ,魚兒在 ,我們在 。

4、我喜歡的體育明星是 ,因為 。

一年級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北師大國小數學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上下》,它屬於“空間與圖形”中的內容,為以後學習“方向與位置”及“方向與路線”做好鋪墊。在這一課時裏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找家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上下的位置關係。

依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材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體驗上下的位置關係,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及數學學習的快樂,並養成熱情好客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4、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學生會用自己的的語言描述上下位置關係,難點是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是這樣實施教學的。

二、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步驟: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為小動物找家,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確定了小鳥,小兔和松鼠的位置。這一情境的創設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上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揭示主題,探索新知

課件先出示兩隻小動物,引導學生説説這兩隻動物的位置關係,再引導學生用“誰在誰在上面,誰在誰的下面”説話。由於上下關係具有相對性,當出現三隻小動物時,學生可能就不會準確描述它們的位置了,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先討論後彙報,接着我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當小松鼠跟小兔比時,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當小松鼠跟小鳥比時,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這樣就幫助學生準確地構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對性的概念,再引導學生説,如果三隻小動物比時,小鳥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鳥和小兔的中間,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反饋,我把小鳥與小松鼠位置調換,再讓學生説一説,之後引導學生小結:當我們在描述物體位置關係時,要清楚它是跟誰比,在説的時候應該具體説出它在誰的上面,或者它在誰的下面。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引入,先解決小鳥和小兔兩隻動物的位置關係,再解決小鳥、小兔子和小松鼠三隻動物的位置關係,由淺入深,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實踐、鞏固新知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就地取材,先根據我的提示,讓學生動手擺好數學書、作業本、鉛筆盒,並説説他們的位置關係,然後再讓學生互相擺一擺,説一説。

國小生喜歡在玩中學,為此我設計了一個點臉譜的遊戲,用一首兒歌:“點子點兵,點到誰當兵”跟學生一起做,然後隨機選擇臉上的一個器官,讓學生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來説説剛才點中那個器官在臉上的位置。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養成從數學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維習慣。開心尋寶,我把解題的各個步驟設計成錦囊,指導學生”運用排除法的思維方式解開謎團。首先第一錦囊;(課件出示)這樣學生排除了1號盒;然後(課件出示)第二個錦囊:最終讓學生找到寶物。設計意圖:用尋寶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尋寶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知識

(四)學以致用,深化新知

最後一個節目是快樂分房,拓展提升;這一活動我讓學生先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後每個小組都在早已準備好的“房子”上貼上動物的頭像,在小組內先用“上下”練習説説動物的位置關係以及這樣安排的理由,接着,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設計意圖: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及創新意識,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體驗,完善認識

學會總結與反思是學習的好習慣,所以在本節課結束前,我設計這樣一幅情境,夜幕星空,明月高升,響起了舒緩的音樂,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總結體驗。

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加深了學生對上下位置關係的認識,明白要養成待人有禮熱情好客的行為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的能力。

四、評價方式

最後讓我説説本課的評價方式和板書設計,整節課我採用了師評,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式,尤其是在師評上我設計一棵愛心聖誕樹,在樹上掛滿禮物,因為眾多的的禮物本身就存在上下的位置關係,我讓表現好的的同學摘下指定禮物上面或下面的禮物,如我會對孩子們説:“請你摘下這個聖誕老人下面的一個禮物”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上力求簡潔明瞭,把知識的重點展示給學生。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會學、樂學,寓學習於活動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中學習,學生參與面廣,學得輕鬆愉快,學習效果好。

一年級説課稿13

一、 説教材。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後計算的正確率和運算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 説目標。

1。要學生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是讓學生會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加法。

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三、 説學清。

學生已經學過10 以內數加減法和20以內個數的認識,那張我20以內的進位加法應該不會很難,終點是引導學生算法優化,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四、 説教法。

情景演示與同桌交流向結合。

五、 説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

首先廚師運動會場景,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請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

學生提到飲料圖,老師引導:盒子裏有幾盒飲料?盒子外有幾盒飲料?那一共有多少盒飲料?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請同學們先仔細想一想,舉手彙報。

(二)探究新知

這時,學生可能有三種答案:

1、 數一數的辦法。1。2。3。4。……13。

2、 接着數的辦法。……10。11。12。13。

3、 先放進一盒湊成10,10加3得13。

那怎麼列算式?

9+4=13

現在我們沒有飲料,可以先用小棒來代替它,用9根小棒代表盒子裏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9盒加上幾盒就是10盒。那拿走盒子外邊的1盒還剩幾盒。(3盒)10和和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

那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 ,10加3就是13

現在把咱們計算9+4=13的方法再説一次,和你的同桌説説,互相糾正。

六、 説練習設計

做一做1。2。3。題,是學生掌握算法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層次。使學生能夠熟練的口算9加幾的算式。

七、 説板書設計

9加幾

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 ,10加3就是13

一年級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本單元是一個以“春姑娘來到我身邊”為主題的教育單元,包含“春天在哪裏”、“打扮春姑娘”、“和春姑娘一起玩”、“春天裏的保健”四個活動主題,旨在讓孩子從小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通過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瞭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感受大自然的美與神奇,使孩子表現出探究各種自然現象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生態意識。

本節課的內容位於本單元的第一課,教學本課時,正好是春暖花開、花紅柳綠的美好時節,無論是身邊的校園、還是郊外的田野,都正展示出一派欣欣向榮、萬物復甦的春天美景圖,因此結合實際氣候特徵,根據本課在單元中所處的位置及《課標》的相關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活動目標應主要完成以下三點:

1、充分感受春天帶給人的快樂與美。

2、瞭解發現春天的特徵,並學會連續觀察與記錄的方法。

3、瞭解春天裏動植物與人類的活動,瞭解春天季節的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春天是個萬物復甦充滿生機的季節,孩子們只有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才能激發出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考慮到教學本課時正好是冬春交替、萬物復甦、充滿春天氣息的時節,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活動重點是充分感受春天帶給人的快樂與美。

春天的到來並不是在某一個時刻完成的,而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一年級學生受到年齡小、生活經驗少的限制,他們只會直觀的看,並不善於有意識的觀察,更不會通過連續記錄進行觀察總結。根據孩子們這一實際學情,為了讓他們對春天有一個充分的體驗,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留心去看,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季節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活動難點是:學會通過用連續觀察與記錄的方法去了解發現春天的特徵、春天裏動植物與人類的活動及春天季節的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的分析及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定依據。

二、説教法、學法:

準確分析了學生的學情,科學合理地制訂了主體活動目標後,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完成教學目標。現代品德教學倡導的課程理念是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求知,相關研究也充分表明:學生感興趣、有目的的主體活動才能實現真實的學習過程與體驗,從而更好地實現德育迴歸生活的理念。因而,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根據本課教材內容的需要和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為突出本學段教與學的活動性與實踐性特徵,我將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選取孩子們感興趣同時又是本課教學必須的、有學習價值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觀察、記錄、遊戲、討論等活動主題,主要採用活動型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古人説:“授人之魚,只供一餐所需,而給人之漁,終身受用不盡。”本節課在學法指導上,我將重點指導一年級孩子學習有目的的觀察,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持續進行記錄,鼓勵他們學會對自己的觀察發現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交流。這樣,通過讓孩子們充分地觀察、記錄、討論,來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觀察。

三、教學準備

為了順利的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前我準備了多幅校園、街道、公園、田野等不同地區美麗春景及春天來臨小動物、農民、遊人、孩子等各有特色的與春天有關的活動的多媒體課件。課前我帶領孩子們先在校園裏觀察,再請他們在街道、公園、田野等不同地方觀察尋找春天。並蒐集與春天有關的圖片、詩歌、歌曲等。

四、教學過程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本課活動性、開放性的設計理念,我設計通過以下活動完成本課教學:

(一)看春天

這主要是在上課前我組織孩子們再次有秩序地在校園裏參觀,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他們學會有意識地觀察校園裏的花、草、樹,看看他們的顏色、形狀、大小及生長速度與自己前幾天觀察到的有什麼不同,仔細比較比較,用心記在心裏。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一是指導學生學習有意識的觀察,同時也為課堂上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

(二)歌曲過渡在學生進教室回座位的同時,我請孩子們一邊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裏》,一邊拍手打節奏,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首先這首歌曲與本課的主題非常貼近,並且旋律歡快,深受孩子們喜愛,這樣既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能讓他們在邊拍手打節奏的同時儘快地恢復教學秩序,自然地進入本課的學習主題。

(三)説春天當歌曲完畢、課堂上也安靜下來之後,我會以温柔、甜美的聲音告訴孩子:“其實,春姑娘已經悄悄來到了我們的`校園裏,剛才我們通過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小手摸,誰能説説春天在哪裏呢?我們校園裏的花草樹木又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孩子們先交流自己觀察到的校園裏的春天是什麼樣的。之所以先選擇校園進行交流,是因為品德與生活課程非常重視兒童與周圍環境積極地相互作用,它更提倡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和本地區的教育資源結合起來。而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已經使校園變得非常漂亮、美麗,特別是在春天到來時校園裏種植的多種植物都充分展現出春天的特徵,是孩子們親近自然、觀察方便的最有利地場所,同時也便於老師對孩子們觀察的指導。説完校園的春天后,按照剛才説的方法、順序,我們再分別説説街道、公園、田野裏的春天,按照由身邊到遠方、由城裏到郊外的順序,引導孩子們回憶、總結花、草、樹、小動物及人們分別發生了哪些變化,從什麼現象你判斷春天來了?然後,我引導孩子們從自己觀察到的開始交流,並指導他們將自己的觀察進行記錄。本課的難點是學會通過用連續觀察與記錄的方法去了解發現春天的特徵、春天裏動植物與人類的活動及春天季節的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雖然課前也對孩子們提出要求進行記錄,但他們畢竟只是一年級的孩子,記錄的方法、格式還需要教師手把手的指導,因此本節課在課堂上先規範地教會孩子們如何將所觀察到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這也是在為突破難點做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詳細指導再進行適當點評,使孩子們知道該怎樣做好觀察記錄後,我再用鼓勵加考評的方法對孩子提出連續記錄一週的要求,同時以後的時間還需要班主任老師的配合,這樣才能突破、完成本課難點。

(四)展現春天充分説完觀察到的春天后,我設計進入展現春天的環節,這一環節主要是請學生將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與春天有關的圖片、照片及找到的與春天相關的知識進行展示交流,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遵照《課標》要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的能力,引導學生實際參與活動去獲取知識。在孩子們展示完美麗的圖片後,我再給孩子們播放我製作的課件,此時孩子們在充分説春天的基礎上,已經對春天真美產生的一定的喜愛之情,我再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更充分地展現春天之美,伴着悠揚的班得瑞的輕音樂《春野》的旋律,一幅幅春天美景的圖片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燦爛的春花、碧綠的嫩草、廣闊的綠野、忙碌的人們……孩子們融入這醉人的春之美中,很容易就會發出春天真美的感慨,從而不由自主就激發出對春天的讚美之情,進而更加熱愛春天,由此我也突出了重點。

(五)瞭解春天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道簡單的知識搶答題,如1、春天來了,白天漸漸變xxx了,夜晚漸漸變xxx了。2、和冬天相比,春天的氣温變得xxx了,小燕子從xxx飛到xxx。3、春天來了,小草漸漸變xxx了。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突破難點,引導孩子更好地瞭解發現春天的特徵、春天裏動植物與人類的活動及春天季節的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六)打扮春天最後,我準備讓孩子們分組來給美麗的春天送上自己的禮物,可以唱讚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誦與春天有關的詩、可以展示春天的圖畫,還可以把春天美麗的照片貼在黑板上。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一是遵照《課標》要求,高度整合相關的學習內容,通過多種學習途徑和豐富的活動策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最大限度地實現教材的開放性。二是因為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效注意的時間非常有限,在孩子們可能要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疲憊的時候安排這樣一個活動,可以適當地調整孩子們的學習狀態,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活動中有始有終的完成本課的學習。同時,安排這個活動還可以讓孩子將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用實際行動充分表達。

(七)説收穫最後,我會請孩子們説説今天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卻是幫助孩子們學會總結,並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

五、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下面我談一下本課的板書設計:

校園

街道春天在哪裏田野

公園

本課板書以主題“春天在哪裏”為中心,四周輻射出“校園、街道、公園、田野”,這是配合教學中説春天的順序分別出示的,然後在四個詞語的中間空白處,最後由學生親手將自己蒐集到的春天的美麗圖片或照片貼在上面,使整個板書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朵盛開的花朵,這樣的板書既體現出了春天的美景,又喻意着春天像盛開的花朵,美麗的讓人喜愛。同時,這樣的板書是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春天在哪裏》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儘量體現出課程所要求的生活性、活動性、主體性、開放性的特徵,為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設計,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年級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的一篇科普童話,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閲讀和學習。它通過品讀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規律,學會細緻地觀察生活。我在教學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過程(即: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裏)為明線,以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即新奇——高興——急切、失望——疑惑——喜悦)為暗線展開教學。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注重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

3、瞭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徵,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

4、通過幫助小松鼠找花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感。

其中培養讀書興趣,引導個性化的朗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夠朗讀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閲讀的樂趣。因此,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裏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情感體驗法。採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表達與欣賞,理解與思考。具體方法我將結合教學過程來談。

四、説教學過程:

本文的具體教學設計過程分以下三個板塊:第一部分為複習導入,第二部分為品讀感知,第三為部分迴歸拓展,第四部分為學寫生字。

(一)第一部分、複習導入

通過詞語過關的形式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本課的學習,同時為下面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好字詞的鋪墊。

(二)跟隨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花開的美。結合插圖形象感知,讀好短語“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然後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想象説話,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學生充分進入情境,進而讀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充分體會小松鼠因認識花生而產生一個美好願望時的高興的心情,讓學生進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經歷由好奇到高興的心情轉變,進而讀好課文。在此過程中,還引導説話“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有什麼打算?”藉此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打算的人,同時培養了有條理的説話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這些關鍵詞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時的急切以及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時的失望、難過之情,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於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設計了説話的訓練,“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會想些什麼?”在滿足了學生的表達願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課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抓住“睜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語”等詞語,讓學生角色表演,體會小松鼠心裏的奇怪、意外之情,採用小組比賽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同時,滲透了“語”的生字教學,引導學生從偏旁瞭解了自言自語的含義是自己對自己説話。

第五段教學中,我抓住蚯蚓的表情讓學生表演朗讀,讀好蚯蚓的話語,感受到蚯蚓的熱情和友好,樂於助人的性格特徵,暗示學生向他學習幫助別人。接着讓學生自悟其中的祕密,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進一步瞭解花生的生長規律,積累豐富的語言。設計了説話訓練,”小松鼠會對蚯蚓説什麼呢?”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會感激。

在此基礎上運用填空和教師引讀的方式回顧課文內容,加強背誦指導,減輕學生的背誦負擔,將“減負”落實到實處。

(三)迴歸拓展。

提問“你還知道什麼也是生長在泥土裏的?”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將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四)生字指導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很重要,我注重寫字姿勢的端正,引導學生注意到字的間架結構,從而把字寫漂亮。

總之我本着“讓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的理念,在教學中着力以讀為本,讀中促思,以生動的情境創設為輔助,讓學生比較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

五、本課的教學有以下特色:

一、教學目標明確。

眾所周知,一節課中,目標太多就會浮光掠影,什麼問題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制定目標要小一點,具體一點,不能大而無當。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和本節課的具體的情況,我將目標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閲讀興趣和個性化閲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富有童趣的評價語激起了孩子的朗讀慾望,使他們沉浸在朗讀的美好境界中。

二、課堂交流到位。

語文教學中,課堂交流環節是學生心得匯談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語操練的最主要的“時段”,在課堂,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交流平台,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對話,交流個體的`體驗。本節課中,教者設計了多處學生交流的話題,如:1、你還看見過什麼是綠油油的?黃燦燦的?2、假如你就是小松鼠,有很多很多的花生果,你會怎麼吃?3、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的心裏會想些什麼?4、此時的小松鼠會對蚯蚓説些什麼呢?5、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也長在泥土裏呢?這些話題的設計,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展開了學生的想象,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滲透了思想教育。

三、教具選擇恰當。

現代教育技術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是學生學習的助手。在本課教學中恰當地使用了多媒體,突出了關鍵詞,加強了學生的直觀印象。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輔助教學,讓學生體驗花生地的美麗,指導讀好詞語,讀美段落。最後背誦時利用ppt的動畫逐段出示引導學生背誦。這樣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創設了愉悦、輕鬆、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是教師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學生成長的舞台。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下,本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自覺還很不夠,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將不斷鑽研教法學法,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