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水》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的説課稿

《水》的説課稿1

教材分析:

《家鄉的水怎麼了》是鄂教版國小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課“我的擔心與發現”中的的第一個小框題。第十課內容是在第九課“家鄉的變化真大呀”的基礎上,呈現的是家鄉發展和變化中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文明行為,以及小朋友們為阻止這些現象、暢想家鄉美好未來的主人翁表現的畫面。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家鄉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併為建設美好的家鄉貢獻智慧和力量。《家鄉的水怎麼了》這一主題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構成:

1、以“水怎麼有氣味”、“游泳引起身體癢”的畫面展現水污染對人們的影響;

2、小朋友通過一些途徑瞭解到水的污染和破環現象以及產生擔心害怕心理的畫面;

3、小朋友交流感想和保護水資源的行動畫面。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交流等方法,瞭解家鄉發展中的水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的現狀,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養成保護水資源的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交流了解家鄉的水資源對家鄉人民的貢獻,瞭解家鄉發展中的水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的現狀及某些市民的庸俗陋習的問題。

2、行為與習慣: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的行為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家鄉的發展中的水資源污染,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家鄉河湖的保護意識,注意節約用水。

教學重、難點:

關注家鄉發展中的水資源污染、破壞及某些市民庸俗陋習的問題,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家鄉的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和自覺行動,注意節約用水,為保護水資源貢獻智慧和力量。

學情分析:

我們的家鄉地處長江中上游,有充足的水源,很少出現出現過缺水現象,生活中人們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並不強,身邊還有許多破壞水資源的現象和行為,對孩子起到了負面的影響教育,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對環境污染破壞的情況,環境污染破壞後對人們的影響有了一定的瞭解,能夠關注生態環境,對環境保護也有簡單的瞭解,但在生活中還缺少對家鄉的責任意識,很少會真正關注並積極地保護環境。

教學方法:主要採用了觀察、交流、圖片感悟、討論、對比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對比導入。以同學們喜歡的猜謎語活動和圖片欣賞活動引入新課

我先出了一個“水”的`謎語學生猜測,然後給同學們展現了與水有關的美景——荷花、魚、水中嬉戲的人們、水庫,學生邊看邊交流自己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學生欣賞完四幅美景後,接着讓學生找出幾幅畫的共同點——都與水有關,並讓學生從幾幅畫面中去感受“水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學生很容易地感受到水給我們帶來了財富、美景、歡樂與生機活力。

在學生感受到水給我們帶來了財富、美景、歡樂與生機活力後,馬上給學生展示“水面漂浮着很多垃圾”、“污水排往河裏”、“填湖造房”、“水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和死了的魚”的畫面,並提出問題:家鄉的水怎麼了?,以此引入了學習探究的主題——家鄉的水怎麼了。

二、交流、感悟:水受到的污染與破壞,污染破壞了的水對魚造成的危害以及造成水污染與破環的因素

展示了“水面漂浮着很多垃圾”、“污水排往河裏”、“填湖造房”、“水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和死了的魚”的畫面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學生能輕鬆地從幅畫面中直觀地感受到水受到的污染與破壞,以及污染破壞了的水對魚造成的危害。學生談到水對魚造成的危害後,告訴學生,水不僅給魚帶來了災難,也嚴重地影響到人們,隨機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現書中的兩幅插圖“水怎麼有氣味?”“游泳後身體癢看醫生的對話”,讓學生感受、交流水污染對人造成的危害與影響。接着,提出問題 “你能從這些畫面中感受到造成水污染與破壞的因素嗎?”學生也很輕鬆地瞭解到造成水污染與破壞的幾種常見的因素:亂扔垃圾、亂排污水、填湖等。

三、交流自己的發現——我們身邊的污染與破壞有哪些?產生了一些什麼危害?

通過同學們的相互交流與發現,學生們對家鄉的水污染破壞的現狀與危害能更多更好地瞭解,產生擔心害怕的心理,進而增強自己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意識。

四、意識向行動的轉化: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意識轉化為保護水資源的實際行動

1、為保護家鄉的水資源現智慧

學生通過交流,瞭解到了家鄉的很多水污染與破壞,以及水污染與破壞給家鄉帶來的危害與災難,會產生了一種擔心害怕以及急於解決問題的心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就會增強,於是,教師隨機提出問題——“面對家鄉的水污染破壞,面對水污染破壞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我們該採取一些什麼措施來保護家鄉的水資源,制止水污染破壞的再度發生呢?你們有好的方法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探討出保護家鄉水資源的好計策

2、表決心接受大家的監督——制定“保護水資源的公約”

學生探討出保護家鄉水資源的好計策後,對學生的行為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從現在起,你們會做一個保護家鄉水資源的小使者嗎?你會怎樣去做呢?敢當着大家的面表一下你的決心,並接受大家的監督嗎?”,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定和宣誓“保護水資源的公約”,接受全班同學的監督

3、全班宣誓——朗讀“保護水資源”的拍手歌

4、拓展——保護環境的大比拼活動,為保護家鄉的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活動分小組進行,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選出組長,一週一評比。每位成員記錄下自己在一週內做的保護環境的事情與實踐,一週結束後,現在小組內評選出本組的“環保之星”,然後,小組長將本組的環保情況在全班彙報,全班選出“環保最佳組”

師:家鄉的水遭到了如此嚴重的破壞與污染,我們可以使用的水越來越少,想到我們每天用的自來水取自這些江河湖泊,你們擔心、害怕嗎?那我們該怎樣對待我們的水資源呢?又如何去保護我們的水資源呢?你們有好方法嗎?

5、從這幾幅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問題?

師:家鄉的水遭到了如此嚴重的破壞與污染,我們可以使用的水越來越少,想到我們每天用的自來水取自這些江河湖泊,你們擔心、害怕嗎?那我們該怎樣對待我們的水資源呢?又如何去保護我們的水資源呢?

活動:學生探討保護水資源措施

我們怎樣才能保護日益減少的水資源呢?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不能侵佔水面;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工業的廢水需要淨化後才能流入河湖;不能隨便扔垃圾;注意節約用水。

(4)保護河湖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決不向水裏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禁用含磷洗衣粉兒;

你拍三,我拍三,保護水資源要宣傳;

你拍四,我拍四,節約用水是大事;

你拍五,我拍五,破環水資源是恥辱;

你拍六,我拍六,污水不往水裏流;

你拍七,我拍七,保護水資源創奇蹟;

你拍八,我拍八,水資源因我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保護水資源要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保護水資源我做實。

師: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保護水資源不僅要心動,更重要的是我們去行動,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我們的水面一定會潔淨,我們的河湖一定會更加豔麗。我也相信大家一定會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我相信我會不間斷地從穆教師那裏傳來同學們保護環境的好消息,你們會嗎?從你們的回答中我已感受到你們對環保的決心和激情,老師為家鄉有你們這樣的主人翁感到驕傲和自豪,讓我們用掌聲為我們的這種決心與激情加油鼓勵?

那麼從現在起我們來一個保護家鄉環境的大比拼活動,你們願意參加嗎?

6、活動拓展:保護環境大比拼——我的保護環境積分卡

《水》的説課稿2

一、説設計意圖自然界充滿着神氣有趣的自然現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式從身邊的食物開示的,本活動恰恰貼近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科學探究興趣且當他們通過自己實踐操作找到答案,得出結論時,那種喜悦時不可替代的,從而將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而且大班幼兒的求知慾與探究欲很強,他們渴望獲得新穎有趣的知識,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孩子問:“老師,天上的雲彩是什麼做的啊?”“老師,水為什麼會變成冰啊?”因此我選擇了大班科學活動《水的變化》。

二、説教材 《水的變化》這次活動選自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科學探究大班的活動,它是通過幾組實驗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引導幼兒觀察並描述生活中水的三態變化,初步瞭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三、説活動目標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精神,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動手實踐操作,體驗發現得樂趣,因此我的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2.幼兒能感知水的三態變化,初步瞭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四、説活動的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感知探索水的三態變化,初步瞭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2、活動難點: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實驗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感知水的三態變化,而不是教師直接口述給幼兒這個概念。

五、説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心中有目標,嚴重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學方法:情景設置法、實驗法、討論法。

六、説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電熱水壺一個、涼玻璃片、裝有熱水的玻璃杯子、每人一塊冰、圖表

七、説活動過程 1、情景設置:“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讓我們一起數1.2.3把它請出來好嗎?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得積極性。

2、出示冰塊,感知,討論教師出示冰塊,引導幼兒感知,教師啟發式的提問。(1)小朋友這是什麼啊?(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進行參與,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2)討論水和冰有什麼不同?(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滿足幼兒得求知慾,也促進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有利於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朋友,那水為什麼會變成冰啊?(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敢説敢想,教師並充分給予肯定,做到以幼兒為主)

3、觀察和實驗

實驗一

教師將電熱水壺中的水燒開,幼兒仔細的觀察,之後教師再出示相應的圖表一。

提問:(1)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什麼了?(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2)那水和水蒸氣一樣嗎?(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直接告訴幼兒答案,那樣就忽視了幼兒的發展)

(3)想想水為什麼會變成水蒸氣啊?(幼兒之間討論,知道誰經過加熱就會比那成水蒸氣)

實驗二

在熱水杯上放塊涼玻璃片,幼兒再觀察,並出示圖表二。提問:(1)小朋友,老師在熱水杯上放了一塊涼玻璃片,你們仔細地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

(2)你們想一想為什麼會有小水滴呢?(知道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滴。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實驗三

幼兒分組實驗,自己操作

教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塊冰,幼兒自己操作,感知觀察,動手體驗探究的樂趣。小朋友想一想剛才小朋友説了,水在很冷的地方就會變成冰,放冰箱裏,在冬天放到外面等等。那擬製到究竟多冷嗎?老師告訴你叫0攝氏度以下,很低的温度。出示圖表三。4、聽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和自然界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

(1)小水滴被太陽公公曬着變成了什麼?(水蒸氣)

(2)水蒸氣在天空遇到冷變成了什麼?(小水滴)

(3)小水滴遇冷變成了什麼?(雪)

(4)最後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海)八、説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打破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能以最直觀的實驗展示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幼兒充分體驗到科學活動的樂趣,而且符合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點,大大激發了幼兒得探究慾望,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科學探究能力等等。

《水》的説課稿3

我説課的課題是《水》,下面我將從説教材、學情、學習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水》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篇精講課文,該單元以“ 人與自然 ”為主題展開。

《水》這篇課文敍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給我們以深刻啟迪。(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 緊扣中心,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描寫。作者開篇就展示了人們挑水的艱難,運用了喝酒和喝水的比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接着緊扣這一中心展開描寫。先寫由於雨水稀少,所以每個人都期盼下雨,並且在下雨天用窖儲水,在下雨天到雨水中洗一個痛快澡,體現了水的珍貴。繼寫儲藏水窖的水更顯珍貴: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防止小孩子隨意動用,自然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待到“我們”四兄弟像將要被曬乾的狗尾巴草時,母親才打開水窖,只打一勺水從“我們”頭頂緩緩傾注,可見多麼珍惜;這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全身,卻又不多不少,幾乎沒有一滴水浪費,這不只是母親技巧高超,而且更見她節約用水,水的珍貴不言而喻;至於末了的母親將“渴”説成“餓”,雖然不無幽默俏皮,卻是語意雙關,加上母親又鎖上水窖,顯示了人們渴求水、珍惜水、水的無比珍貴。文章有概括,有詳寫,有典型,有細節,有動作,有語言,從各個方面多層次地揭示了中心,給讀者以深刻啟迪。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本理念

閲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閲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是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閲讀的綜合能力是閲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閲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四、學習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生字:窖、儲、鑰、匙、勺、膝;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文具體的語句,體會“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學生能夠從中懂得珍惜水資源。

五、教法、學法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分別為自學跟蹤和合作展示。在自學跟蹤課堂中,同學們已通過獨學、對子互學、小組羣學等方式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中的知識目標,而本節課主要目標是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做到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更好地做到三個維度的統一呢?在導學案中,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課文中心句:“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為切入點,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無論是哪門學科想要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在學會、樂學、創學的過程中高效地完成這一節課的目標,必須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在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老師的方法指導,同學們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創造性。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小組代表評價並給予小組打分的機制管理,來調動小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促使小組的展示更加精彩,在導學案中,我已給予適當地方法指導。如:在如何品析重點語段方面,我指導學生去捕捉句中的重點詞,抓住句中的數量詞和孩子一系列高興的動作來體會水的珍貴;聯繫生活實際,想想西南地區的旱災,你又有何新的感悟,從而提升同學們的情感價值觀。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閲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水》的説課稿4

(一)活動目的:

1、組織幼兒玩物體沉浮的遊戲,培養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通過參與物體沉浮的小實驗,培養幼兒探索能力和參與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水缸、面巾紙、木塊、金屬、石頭、海綿、塑料瓶、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1、利用豐富的活動材料引起幼兒興趣並進行探索,請幼兒觀察哪些物體浮在水面,哪些物體下沉。

2、通過遊戲請幼兒説出哪些物體下沉,哪些物體浮在水面。教師總結:小朋友説的很好,面積大而且輕的物體容易浮在水面,體積小而且實心的物體沉的快。

3、利用記錄材料進行紀錄

(四)引伸活動:請幼兒在活動區想一想,利用各種材料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浮在水面的東西沉到水底,沉在水底的東西浮到水面

説課稿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説,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水的沉浮》這個活動選擇與幼兒息息相關的物質為實驗材料,增強幼兒的活動興趣,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説活動目標:

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自由發現,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應用已有獲得的經驗,進一步進行探索。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2)、教學難點;進一步對水的沉浮進行探索。

四、説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水缸、面巾紙、木塊、金屬、石頭、海綿、塑料瓶、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五、

(一)説教法: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的用色定位應該集觀察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一體,在這個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把握時機,及時給予適當指導。

2、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二)説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沉浮的祕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於幼兒概念的明確,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六、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指導語: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2、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3、記錄活動(指導語:哪些東西會下沉,哪些東西會上浮,請你用沉與浮的標記記錄下來,並出示記錄表。)

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

4、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

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七、延伸活動:(請幼兒在活動區想一想,利用各種材料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浮在水面的東西沉到水底,沉在水底的東西浮到水面)

在這裏,我使活動得到延伸,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水》的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水的危機》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期第五單元的第三個主題中的第二課。該主題是讓學生知道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園。只有保護生態環境,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真正形成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水的危機》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狀,以及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本課的學習充分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通過對水資源現狀的認識,讓學生了解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樹立環保和珍惜水資源的意識,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水資源保護活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未來合格公民。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目標: 1、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質分類的五個標準和每一類標準的水對於人們生活的意義;2、讓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瞭解水資源的嚴峻現狀。能力目標:讓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認識、分析水資源存在的問題,並嘗試着合理的、有創意的解決水資源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升環保和愛護水資源的態度,能夠自覺地投入到節約用水的行動中。教學重點:1、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質分類的標準和每類水對人們生活的意義;2、瞭解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狀。教學難點:1、讓學生提升愛護水資源的態度,堅持自覺地節約用水。

三、説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學生樂於和適於接受的方式,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發現並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課程目標。在本課中,我將運用創設情境、引導自學、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直觀展示等方法實施教學。

四、説教學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承擔着學生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拓展、利用各種資源,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感悟,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準備有:1、就我市的水源作調查,明確水質的分類;2、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要做的準備是:1、全班學生分三部分分別調查焦村鎮的飲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的水源;2、蒐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 激情趣

1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一個好朋友,那就是水。我們為什麼離不開它呢?

2 分別欣賞兩組圖片,一組是山清水秀,另一組是乾旱和污水,説感受;

3 由第二組圖片的內容引入新課

教師:大家都不喜歡第二組圖片。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身邊的溪水消失了,小河沒水了,大河變臭了,農田乾裂了,生活用水也越來越緊張。這正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水的危機。雖然地球上70%是海洋,但是淡水僅佔2.5%。除去兩極冰山和深層地下水的儲存,人類能開採使用的只有0.26%。可是現在,就這麼少量的淡水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世界水資源的現狀。

二、觀世界

(瞭解世界水資源現狀,從宏觀的角度讓學生感受水的危機,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充實教材內容,通過圖片、視頻等材料的直接展示,增進學生的世界水資源危機的現實感和親近感,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1、閲讀課本53頁的圖片與文字,把理解批註在旁邊;

2、觀看反映世界水資源現狀的視頻資料;

3、談感想,教師小結。

教師:世界的淡水量少,現在又出現了乾旱,枯竭,污染等許多問題,這樣更加重了水資源的短缺,造成了全世界的水危機。而作為用水量最多、水資源最為貧乏的國家之一的中國,水資源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三 看中國

(這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我國水質的分類標準,認識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在教學中,學生先了解我國水資源分佈狀況,感受水資源的量不足;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瞭解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水質下降,感悟到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現狀;最後通過視頻讓他們感受到水污染造成的嚴重危害,激發他們保護水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既突出教學的重點,又為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

1、學生觀察我國水資源分佈圖,説説自己獲得的信息,教師補充,小結。

(教師補充:1我國水資源分佈北部少,南部多的不均衡形勢,總體屬於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2瞭解了七大水系的位置與對我國水資源的重要意義,為下面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2、瞭解我國水質分類和污染的狀況

(1)依據自學提示學習54頁我國水質的分類和七大水系水質展示圖;

自學提示: 1 我國的水質分為哪幾類,對我們的生活有

怎樣的意義?2 結合自己的調查結果,説説我鎮的水質屬於哪幾類?3 分析我國七大水系水質狀況,談談你的感想。

(自學提示要求2,讓學生結合課前的調查結果,對焦村鎮的水源進行分類,這個要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本的文字與生活的實際相聯繫,真正理解每類標準的含義。)

(2)分小組交流自已的學習收穫;

教師巡視,指導。可以按學習內容的順序逐個交流;交流中,耳要聽,腦要想,嘴要説,手要記,達到共享學習結果的目的。

(3)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展示交流結果。教師隨機點評,小結。

學生展示時要依據自學提示逐個問題進行,每個問題可由兩三個同學進行展示。學生展示第二個問題時,我也可以結合靈寶市的水源進行分類。展示第三個問題時,我補充:水系水質的惡化主要是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小結:水資源的污染如此的嚴重,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呢?

3、觀看水資源污染給人們造成危害的視頻資料,説説心中的想法;

4、教師小結。

教師:我國的水資源不但污染嚴重,而且浪費嚴重,另外受氣侯變化、環境污染以及厄爾尼諾等現象的影響,與水有關的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將持續增強。近幾年來,春季北方的嚴重乾旱,夏季南方的特大洪澇,這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水資源已經到了全面告急的危險時刻,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四強思想

(思想在行動時才有指導作用。學生在感受到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危機後,就要為解決水危機而積極思考,互相交流,匯聚集體的智慧,為每個人保護水,節約水的實際行動做到具體、細緻的指導。教學難點突破,課程目標實現。)

1、同桌交流:中國的水資源已經到了全面告急的危險時刻,你想説些什麼?作為中國的小公民,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2、 人人出主意:每人至少説出一種保護水或節約水的

方法。

五見行動

(在教學的最後,我鼓勵學生,落實行動,適應社會,養成保護水,節約水的良好行為習慣。)

結束語

教師: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面對日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我們應該倍加珍惜水。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水源,節約用水。同時,還要宣傳、幫助身邊的人蔘與到保護水和節約水的隊伍中來。老師有個提議:請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件宣傳品,如小標語、手抄報、倡議書等,來展示自己的思想。

六、 説板書設計

淡水資源少 節約用水

水———————危機

污染嚴重 保護水源

《水》的説課稿6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通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學生描述水,並能鑑別六種液體;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後引導學生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錶面的變化,從而瞭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課時安排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為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為:讓學生經歷水的毛細現象,表面張力的探究過程,並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麼是假改,什麼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瞭解水能產生細水現象,瞭解水的表面張力。

二、説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作如下思考: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分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於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導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學生自行獲取信息,讓學生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説教程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於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户”式的單向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並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採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學生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讓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對水的探究慾望。

交流已有儲備,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學生對水的已有認識;通過“找水遊戲”,讓學生從六種液體中鑑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並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建立科學的鑑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學生説一些生活中關於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學生從已有的儲備中檢索並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並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學生想辦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學生的思維,二來是為毛細現象的特徵出現,作鋪墊,當學生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學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辦法有了,都並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列給學生,體現給學生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後,學生提出“水為什麼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學生分析與交流,並且辯析一此原因,儘量讓學生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麼辦,(結合課)這裏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麼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學生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為不必急於讓學生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後適當的時候,學生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為只要學生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學生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表面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並由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分讓學生進行猜測,作出假設,通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學生的心靈,關於水的表面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表面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為是次要的,只要學生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於表面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為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為“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學生一個肯定的、標籤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學生談收穫,談感受,也主要是側重於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學生提出觀察研究的關於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為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裏,説課以及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留地給我指出來。

《水》的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選自國小四年級第五課教材,是書法本第10-11頁《兩點水和三點水》。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兩點水和三點水的基本形態,初步掌握書寫要領。

2、寫好“冶、添、湊、凝、況、潮、溢、渴”,要求寫得正確、端正,結構比例恰當。

3、能發現帶有這兩個偏旁的字的一般書寫規律,培養仔細觀察、認真臨寫的良好習慣。

三、課前準備:

xxx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兩點水、三點水與組合部件的呼應關係。

教學難點:掌握三點水三個筆畫的位置及分佈,培養細心觀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

五、説教法(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寫寫偏旁

1、引入新課。(出示筆畫:點。)問:它是什麼?誰能把它寫得漂漂亮亮的?今天我要帶大家認識點家族的兩位成員,想認識它們嗎?(板書課題:兩點水和三點水。)

2、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偏旁有什麼不同。你們知道它們的寫法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兩點水和三點水的筆畫、筆勢及組合辦法。

3、根據筆畫組合,歸納兩點水和三點水的書寫要領。教師邊小結邊範寫:在寫兩點水和三點水的`時候,我們既要注意筆畫的位置,又要注意筆畫之間的呼應。

4、請同學們在教科書上認真地描紅。

5、互評、展示、獎勵。

(二)結伴同行,描描寫寫

1、兩點水和三點水的“朋友”非常多,它們能與其他部件組成許許多多的漢字。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兩位“朋友”。(出示“冶”、“添”兩個字。)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位“朋友”在字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我們在書寫時又該注意什麼呢?學生討論,集體交流,教師適時指導。

3、講解書寫要領:同學們,左偏旁是兩點水和三點水的字,一般應左邊窄、右邊寬,左右比例要適當。

4、認真觀察範字,再合上教科書,在草稿本上練習,然後再與範字進行比較,找出問題所在。

5、範寫。你們邊看邊體會老師是如何運筆的。

6、挑戰老師。課件出示漢字書寫注意點:(1)橫平豎直;(2)重心要穩;(3)字形勻稱。

(如果書寫每個字都做到了這三點,字就端正、美觀了,學生練習時必須遵循這些基本要求。)

7、展示學生作品。

8、總結學法:先讀範字,後練習,再比較,最後鞏固。

(三)找找規律,自己練練

1、看來大家基本掌握了兩點水和三點水的寫法。下面請大家寫幾個詞語,每個詞語中含有一個帶有兩點水或三點水的字,請大家按上述學習方法練一練。讓我們進行一次書法比賽,怎麼樣?誰寫的字最漂亮,老師就把這精美的書法小獎章貼在誰的身上。(播放音樂,學生練習寫字)。

(寫字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寫的方法,引導他們觸類旁通地學習,掌握其他漢字的寫法。)

2、小組評選。同學們已經找到了寫好漢字的一些小竅門,這可是很有用的。靠這些竅門,我們的字會越寫越漂亮。現在,請每個小組推薦寫得最好的一位同學參加小組間比賽。

3、集體評出最優秀者,把教師寫的書法作品獎勵給他們。

(練習寫字是比較枯燥的一項活動,需要外在的鼓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加比賽並適當獎勵是一個好方法。)

(四)談談收穫,激勵總結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教師總結: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過刻苦磨礪,是絕不會有什麼神來之筆的。希望大家要熟記書寫要領,課後花時間勤加練習,願以後能在書壇上看到你們的作品。

《水》的説課稿8

活動設計意圖:

我園是一所農村園所,農村有多處可見小河,幼兒喜歡在水中嬉戲、遊玩,每天有多次接觸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發現幼兒對水的認識是膚淺的,並不知道它的變化與性質,沒有節約用水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此活動,並制定了以下目標。

活動目標:

1.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2.瞭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3.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重點:懂得節約用水的道理

難點:瞭解水與人類的關係

活動設計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瞭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教師的“設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巧妙地設計了矛盾衝突的情景,使教師提出的節約用水要求變成孩子們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動的説教。活動更注重幼兒自身情感體驗,通過設置矛盾,使幼兒充分體驗了沒水時的焦慮心情及有水後的喜悦心情,從而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設計思路:

環保作為一個全球性話題,意義重大而深遠。今天的幼兒,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將直接關係到我們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了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系列活動,目的是讓他們從小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讓幼兒從他們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環保意識紮根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

活動準備:

1、請家長配合生活中注意節約用水並有意識引導幼兒節約用水。

2、實驗用的小瓶、杯子、顏料、可樂、醋、透明的塑料細軟管。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1.教師設題,幼兒討論

①娃娃家的娃娃髒了怎麼辦?

幼兒:用水把娃娃洗乾淨。

②做完紙工後,小朋友的手上沾滿了漿糊怎麼辦?

幼兒: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滿的漿糊洗乾淨。

③小醫院的白帽子髒了怎麼辦?

幼兒:用水把它洗乾淨。

④花兒快乾枯了,怎樣才能救活它?

幼兒:給快乾枯的花兒澆水。

2.幼兒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用水請幼兒到盥洗室找水,結果發現水沒了(活動前教師關掉盥洗室的水閘)。

(二)、幫助幼兒探究原因

1.為什麼沒有水了?

幼兒:不知道。

幼兒:被小偷偷走了。

幼兒:停電了。……

2.教師講出原因:早晨來園時,看到水龍頭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滿了一盆,小水滴説了許多的話,請小朋友聽一聽。

(出示一盆水)放錄音:“我真生氣,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還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傷心!許多人把我當寶貝,説我用途很大,能幫助人做許多事情,大家都離不開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總是不擰緊水龍頭,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淚整整流了一盆,這次我太傷心,太生氣了,我真不想讓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問

①小水滴生氣了,小朋友應該怎麼辦?

幼兒:應該對她説別哭了。

幼兒:別生氣了。

幼兒:我下次一定擰上水龍頭。

②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幼兒:不能洗手。

幼兒:不能洗臉。

幼兒:不能洗娃娃。

③水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幼兒:洗東西

幼兒:喝水

(三)、引導幼兒嘗試和討論

1.請幼兒用這盆水去做剛才沒水時無法做的事情,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幼兒:用水能把娃娃洗乾淨。

幼兒:用水能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滿的漿糊洗乾淨。

幼兒:用水能把小醫院的白帽子洗乾淨。

幼兒:能給快乾枯的花兒澆水。

2.教師打開水閘後,再請幼兒到盥洗室找水,體會有水的喜悦心情。

3.討論:如何做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賞兒歌《水是寶》,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水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並且讓幼兒想像假如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樣,讓幼兒更深刻地體會水的重要性。

(五)、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我們該如何節約用水。

幼兒自由討論

幼兒:隨手關緊水龍頭,減少漏水量;

幼兒:刷牙時,儘量用漱口杯裝水,不要開着水龍頭讓水嘩嘩地流;

幼兒:洗碗時,先把水放水槽裏,再放碗盤清洗;

幼兒: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採用噴水量小的噴頭;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動:

幼兒製作宣傳牌,向全園的小朋友宣傳要節約用水,珍惜水。

活動延伸

遊戲:玩水《流水走迷宮》幼兒瞭解水的流動與水的形狀會隨着物體的變化而變化。

1、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瞭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注重活動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講述動手、觀察、總結,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老師只作引導者,提出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效果分析

此活動通過我層層深入地提問,使幼兒瞭解水與人類的關係,繼而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並始終保持高漲的活動情緒。難能可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能及時關緊水龍頭,並能提醒家長用洗臉水沖洗便盆等,可見孩子的節約用水的行為正在逐步形成。

《水》的説課稿9

説教材

《一碗水》是語文A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的第3篇課文,該單元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展開。《一碗水》是軍旅作家吳然發表在《兒童文學》中的一篇抒情短文(文章體裁)。他講述了密林中有一眼小小的泉水,它一年到頭都不幹涸,總是滿滿的一碗,為人和動物提供了甘甜的泉水,帶來了生活的歡樂,(主要內容)表達了作者對“一碗水”的喜愛、讚美(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文章生動流暢,充滿情趣,特別是描寫小動物來泉水邊喝水的那段,寫得很有感染力。課文字裏行間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會用“雖然……可是……”、“那麼……那麼……那麼……”造句;

能根據課文進行片段仿寫。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説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依據這一理念,設計本課教學時,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課文內容,掌握技能,進行能力訓練,切實體現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確定為:為什麼説“一碗水”是一眼靈泉。

説教法和學法(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設計)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很重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兒如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今天我就做一次導遊帶大家去看看。多美的大自然呀!密密的樹林裏,陽光透過樹葉,照亮了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濕的苔蘚。在密林深處的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人們給它取了一個獨特的名字叫“一碗水”。(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一開始就被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所吸引,再直奔主題,使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回顧課文,找準中心

過渡:這一碗水人們不但名字獨特,老人們還給了它很高的讚譽呢!讀讀課文,看看人們是怎麼稱讚他的?用書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設計意圖】將教學的切入口放在此處,由它為起因創設一個個生動的解讀情境,抓住了脈絡清晰地教學主線,以便於講解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細讀研討,理解課文

過渡:“靈泉”中的“靈”你是怎麼理解的?(靈性)一碗水靈性體現在哪?它有有什麼特點?

1.學習第1、2自然段,瞭解一碗水的神奇。

輕聲讀課文,畫出描寫一碗水特點的句子。交流、有感情讀。

2.默讀學習3-6自然段,感受這一碗水給人們、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並標畫出相關詞句。學生自讀標畫。

3、品讀、感悟。

(1)一碗水給小夥伴帶來那些快樂?(課文第3自然段)

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讀感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及時評價。

(2)讀第5、6自然段,體會小松鼠、山喜鵲的快樂。

抓住動作和叫聲體會一碗水給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指導朗讀。

(3)指導寫片段。

4.還有誰會到這一碗水邊喝水?它又是怎樣表現自己的快樂的?

5.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

看到這一幕,我們都不忍心去打擾他們,只好躲得遠遠的,和他們共同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6、探究:為什麼老人們説他是一眼靈泉?

7、想想説,你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喝了一碗水會怎麼樣?

四、總結昇華,激發情感

五、拓展訓練,解説文本

一碗水出名了,許多的遊客都要到這兒來觀光。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這一碗水介紹給遊客吧!

六、拓展延伸: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有許多人也想前來看看一碗水,請你給他們介紹介紹!試着寫導遊詞。

《水》的説課稿10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

⑵瞭解吸附、沉澱、過濾和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對農村及自來水廠對水的淨化方法的討論與探究,瞭解淨化水的方法,初步學會過濾這種淨化水的方法;

⑵通過對硬水危害的探討 ,讓學生了解硬水軟化的必要性,並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慾望;

⑵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二、教學重點:瞭解硬水、軟水的區別,

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淨水方法

三、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過濾和蒸餾的實驗操作技能

四、教學準備:

1、準備好一杯渾濁的河水;

2、準備過濾、蒸餾所用的儀器、藥品以及過濾實驗中代用品;

3、準備肥皂水、硬水和軟水。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出示一杯混濁的河水,一瓶礦泉水

從物質的分類上,這兩種水屬於哪一類物質?裏面有哪些物質?海水呢?井水呢?自來水呢?

講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在某些鄉村沒有自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麼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活用水呢?(明礬)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淨化。下面,我們來了解自來水廠是如何淨化水的。(結合教材P55),自來水廠的淨水過程大體上是

取水→沉澱→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在淨化水的過程中,沉澱、過濾、吸附分別除去什麼雜質?2、其中過濾這步操作是怎樣進行的?

板書:一、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沉澱:除去不溶性雜質;⑵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一貼,二低,三靠

講解並實驗:

1、向混濁的河水中加入明礬;

2、製作過濾器

3、過濾,過濾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什麼?可以什麼物質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經過上述淨化後的水看上去比較澄清了,但這水是純淨物嗎?教材P55圖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

板書:二、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⑵蒸餾(後面補充)

講解並實驗:

出示熱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軟水的概念。硬水和軟水如何來區分呢?請設計方案

小結:檢驗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不易產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圖片瞭解硬水的危害。有什麼辦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呢?我們剛才所用的軟水是蒸餾水,它是淨化程度較高的水,而蒸餾是重要的實驗操作,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

通過實驗來製取蒸餾水

小結:淨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

教學拓展

【反思】

教師先給學生一種分析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在上升到理性認識時,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借鑑教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寓於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辯證思維方法。最後又將理性知識應用於分析生活實例,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從生活、生產實際產生,化學知識又服務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學生的探究活動層次明確,對於重點內容教師採用探究與再探究相結合,正向提問方式與逆向提問方式相結合,特別精道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最後提出應用性的系列問題,學生以專家的身分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就一直處於輕鬆愉悦的氛圍之,學習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水》的説課稿11

説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沉和浮的現象之後,指導學生學習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課文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水的浮力;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第三部分指導學生了解水的浮力的應用。

説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什麼是水的浮力。

(2)認識“在水中沉着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第一個實驗,讓學生感知水的浮力。

(2)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體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聯繫實際瞭解水的浮力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説教學重點:

理解什麼是水的浮力。

説教學難點:

理解“在水中沉着的物體也受到身上的浮力”。

説課堂設計理念:

1、科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

2、通過實驗探究引導策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合作、交流,並讓學生親歷水的浮力的科學探究過程。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説學法:

1、 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 通過親身探索主動尋求真知,自主獲取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

(1)我們曾經學過“浮和沉”一課,誰能舉出三種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三種浮在水面的物體。

(2)這是一塊包裝用的泡沫塑料,把它放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學生回答後,演示一下。)

2.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關於物體在水中浮和沉的問題。

二.實驗探究

1.實驗探究在水中浮着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

(1)講述:每組的實驗桌上都有一塊泡沫塑料,把泡沫塑料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泡沫塑料,再抬一抬手,反覆幾次,手有什麼感覺?每個同學都試一試。

(2)學生分組實驗。

(3)彙報實驗結果。

(4)講述:再用氣球做同樣的實驗,手有什麼感覺?

(5)學生分組實驗。

(6)彙報實驗結果。

(7)討論:

①用手按浮在水上的泡沫塑料和氣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②以上實驗説明什麼?

(8)教師小結:以上實驗説明,在水中浮着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教師板書課題)

2.實驗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1)討論:

①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你是怎樣想的?

②怎樣證明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

(2)講解:要想知道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我們先來做一個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實驗。(以下內容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首先用皮筋提起一個鈎碼,我們會看到皮筋被拉長,用直尺量一量皮筋的長度;然後用手將鈎碼向上託一託,觀察、測量皮筋的長度有什麼變化?

(3)學生分組實驗,適時記錄實驗結果。

(4)彙報實驗結果。(用手將鈎碼向上託時,會看到皮筋的長度變短。)

(5)講解:我們通過皮筋的長短變化,可以看出鈎碼受到了一種向上託的力,猜猜看,如果我把鈎碼放入水中,假如皮筋的長度也發生了變化,那它説明了什麼?如果皮筋的長度沒有發生變化,那它又説明什麼?

(6)猜想結論。

(7)實驗探究。(分小組進行,邊做實驗邊記錄數據,通過數據得出結論)

通過具體的數據變化説明問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8)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9)討論交流:實驗結果説明什麼?

沉入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向上的浮力。

(10)總結概括: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師板書)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進行成果共享,在爭論之中啟發靈感,在辨析之中提升自己,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三、學以致用

1、談話:水的浮力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2、看課文中的插圖。

3、觀察、討論:

(1)圖中是什麼物體?

(2)它們是不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利用水的浮力做什麼?

(3)在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水的浮力?

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4、教師小結:水的浮力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很廣,如救生圈利用水的浮力承載人的體重,各種船隻利用水的浮力承載人和貨物的重量,此外,渡河用的浮橋,海上採油的鑽井台,浮在水上的航標燈等,也都應用了水的浮力。

四.總結交流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2.鞏固練習:

①什麼是水的浮力?水的浮力是向着哪個方向的?

②為什麼在水中能把一個人托起來,而在岸上卻託不起來?

3.談話激趣:

科學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只要我們善於觀察、認真思考,身邊的科學一定能為我們所利用,一定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我們服務。

通過談話,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五.思維拓展

既然各種物體在水中都能受到水的浮力,為什麼有的物體會沉下去,而有的則浮在水面上?

這裏,我為學生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問題,雖然學生很難在課堂上解答出來,但它能夠評價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它不是學生在課堂上背得滾瓜爛熟的知識,而是一個需要凝思,需要創造性地完成的任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一樣,途徑也不盡相同,這正是我們所説的表現性評價。

説教學反思

1由於學生在前面一課中已經認識了沉和浮的現象,因此,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泡沫感知水的浮力這部分內容所花時間較少,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浮力的概念,為後面的教學爭取了更多的時間。

2在教學“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時,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為學生主動提供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然後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出結論。

3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採取了實驗探究引導策略,不僅幫助學生獲取了科學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4美中不足的是,有個別學生學習之後對“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難以理解“既然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為什麼有的物體會沉下去而有的會浮在水面上?”這個問題。由此可見,教師在上課時還沒有把知識真正落到實處,還必須兼顧個別差生。

《水》的説課稿12

我説課的內容是鄂教版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飲用水》的第一課《水是什麼樣的》。

本單元是以飲用水作為單元主題,水是組成世界萬物的重要物質,可以説我們的一切都離不開水,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水雖然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觀察水的活動就是嘗試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藉助一些實驗器材進行觀察活動,將學生腦海中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能準確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情趣,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主要內容包括:

(一)利用原有經驗,通過眼看、鼻聞、舌嘗等方法,辨認四種液體。歸納出認識物體的一般方法,然後用這些方法去觀察一杯水。學生在觀察時往往只關注結果,卻不注意自己觀察的方法,教師要把學生認識物體的經驗上升到用科學方法的層次上,而且強調:不瞭解的物體,不能隨便聞,更不能隨便嘗。

(二)通過觀察各種容器中水的形狀和流水,使學生髮現水沒有固定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準確的表達能力。

(三)讓學生比較水(液體)與木塊、玻璃珠(固體)和空氣(氣體)有哪些不同。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比較的方法辨別物體的特徵。認識水是什麼樣的。瞭解物質三種常見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2.能力目標: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水,並用語言描述所觀察的水的形態特徵。

3.情感目標:願意合作與交流。養成全面細緻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認為讓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比較水(液體)與木塊、玻璃珠(固體)和空氣(氣體)有哪些不同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做了一定的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在經歷了第一單元的探究活動後,已經對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學生對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水的性質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這會影響到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的形成。基於這一點,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科學的.觀察方法的指導和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設計了猜謎、小組合作探究和等活動,讓學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的過程中,比較輕鬆、清晰地掌握科學知識要點,所需要準備的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開水各一杯,燒瓶、大燒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整節課我都注意到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基礎,藉助一定的實驗儀器,讓學生動腦、動口,自己去認識水。學法是教法的支撐點,沒有學法指導,就沒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不能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更要重視學法指導:以觀察、交流、小組討論、學生動手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認識水的性質和液體、固體、氣體的特徵。

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是:

1.科學教學的直觀性原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藉助多種實驗器材,指導學生科學觀察,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安排的各項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各方面能力。

為了真正達成課時目標,體現新課程學生為主體、探究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猜謎激趣,探究觀察方法。

教師先出示四杯液體。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在四個杯子裏裝了些東西,請大家仔細觀察,猜猜杯子裏裝的是什麼?學生説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後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説出觀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師適時板書。然後讓學生説出自己看到的現象,確定了一隻杯子裏裝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三個杯子裏的物體看上去差不多,所以無法確定,引導學生想出另外的觀察方法,即用鼻子聞和用舌頭嘗,教師邊板書邊提示:聞到的是氣味,嚐到的是味道。在指導正確的聞的方法後指名學生上前聞和嘗,要求學生説出自己聞到的氣味和嚐到的味道,學生確定杯中液體名稱後,教師揭示正確答案。然後小結出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特別強調觀察不瞭解的物體時為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隨便聞,更不能隨便嘗。這樣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科學的方法由學生提出來,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為下一步正確觀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點做了鋪墊。

(二)分組觀察,形成水的認識。

教師導入:下面我們就用剛才總結出的觀察物體的方法仔細觀察水(板書:水)的特點。在提出觀察活動的要求後組織學生分小組開展觀察活動,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表揚做得好的小組。活動結束後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出水的一些特點,交流結束後,引導學生用一句話總結出水的特點?即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這個活動看起來簡單,但由於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行間巡視,引導學生分析出水的特點,做好實驗記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實驗探究,認識液體、固體、氣體特徵。

實驗一:把燒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狀的容器中。

三年級的學生是剛剛接觸到科學實驗中的儀器,對許多儀器都不認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比較、去認識。教師首先出示一個燒杯,介紹名稱,引導學生觀察,説出它的特點,通過比較瞭解燒杯口的作用,在倒水過程中依次介紹量杯、量筒、燒瓶、漏斗的名稱和作用,這樣做,雖然要費一點時間,但是一方面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了實驗的儀器,初步瞭解儀器的作用,這個時間一定要捨得花。在倒水過程中引導學生説出水的形狀的變化,倒水結束後,水沒有固定形狀的這一特點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實驗二:用一個有洞的方便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師操作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一定能説到看到水從袋子的洞口處流到了水槽裏,揭示水容易流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出其它的方法來證明水沒有固定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並交流,學生的思維立即就會被激活,想出很多的方法,如把水滴在桌上用嘴吹,還有用筷子攪拌燒杯裏的水等,適時出示“液體”這一概念,再練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水。即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這樣就使學生從對水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將前概念發展到概念水平。

實驗三:讓學生比較水(液體)與木塊、玻璃珠(固體)和空氣(氣體)有哪些不同。

(1)水與木塊、玻璃球比較:不同點是,水沒有固定形狀,而木塊、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狀。

(2)水與空氣比較:

實驗:將水和空氣分別裝入注射器中(溶積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壓活塞,表現出水的體積不易改變,而空氣的體積易改變。

(3)歸納出什麼是液體、氣體、固體。(見教材29頁)

(五)課堂小結,引導後續研究。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了知識,滿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師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後,引導學生課後能繼續觀察、研究水,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這樣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認識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質。如果學生有了親身經歷的研究活動,他們的思維一定會更加開闊,今後在課後開展研究的興趣會更濃。

《水》的説課稿13

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單調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教學更富啟發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體現出其應有的實際應用價值,達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映生輝的效果,是中學化學教師努力的方向。筆者在使用人教版國中化學新教材中,對《水的淨化》(第一課時:過濾)教學做了初步嘗試與課後調查,感觸頗多。

筆者在探究《水的淨化》的兩週前,將後續課題4“愛護水資源”內容提前,讓學生進行上網調查、實地考察、工廠參觀、彙報交流等課外研究,擴展學生對科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視野,開拓學生思維發展空間,培養信息收集和整理、問題的分析和判斷等科學實踐能力,試圖在愛護水資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讓學生了解水的淨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激發其尋找代替實驗室中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的代用品,尋找生活中常用的淨水劑的興趣,發揮其主動參與性,促進科學態度、方法、價值、情感和責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探究將河水轉化為能飲用的水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探究過濾所需要材料的選擇依據,重點探究並建構實驗室中用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的正確操作方法,培養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相融合的教學理念。

一、社會調查,課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責任

1.上網調查

上網查閲資料,瞭解世界、中國和廣州市的水資源狀況、水污染主要來源與危害、愛護水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增強節水、愛護水資源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調查家庭用水情況,細緻瞭解家庭生活用水情況,自訂節水措施,把節水意識變成實際行動。

2.實地考察

小組合作,在居住地長洲島的深井河涌、上莊池塘、下莊池塘、珠江長洲碼頭、深井碼頭、農田、製衣廠溝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調查水資源狀況、水污染情況,並採集水樣,從顏色、氣味、懸浮顆粒大小、油狀物觀察對比,找出水樣呈渾濁的原因、水樣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產生的原因,從深層次親自感觸居住地長洲島的水資源狀況、水污染主要來源,增強愛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和情感。

3.工廠參觀

帶領學生參觀廣東太古可口可樂生產線,瞭解水及二氧化碳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參觀廣東太古可口可樂公司污水處理廠,瞭解污水的處理流程與方法,瞭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對水資源保護、對空氣污染物如甲烷的處理的重要性,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為水的淨化教學提供感性認識。

4.彙報交流

形式:愛護水資源多媒體文本展示、手抄報、牆報、污水處理廠調查報告會、長洲島各處採集的水樣樣品展示和分析,藉助已學的知識和各種教育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提出解決水污染問題的合理建議,進一步促進科學態度、方法、價值、情感和責任感等人文素質的提升,為《水的淨化》的探究營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

5.提出課外研究性問題

河水和我們能喝的水成分主要有什麼不同?請從顏色、氣味、不溶性雜質、可溶性雜質、有毒物、細菌含量等方面進行比較。這些水能直接喝嗎?怎樣才能變成能喝的水呢?水淨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尋找能代替實驗室中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的代用品,尋找生活中常用的淨水劑。

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生活實際,獲得第一手資料和直接經驗,既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各種社會資源,擴展了學生認識化學、科技發展與生活生產實際密切聯繫的空間,又增添了人文內涵的深度,更發展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二、聯繫生活,引導探究,反思評價,領悟方法

《水的淨化》(第一課時:過濾)採用兩個探究過程,重視三性:即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繫生活實際,從生活用水如何淨化的角度創設教學情景,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儘量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為材料探究過濾實驗操作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從生活到技術多視角、全方位地認識水、利用水,在實踐中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發展探究能力,促進化學教育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1.彙報課外研究性問題的研究結果

(1)小組展示河水和我們能喝的水的成分的對比結果,得出水淨化要解決的三個主要問題:除去不溶性雜質、除去可溶性雜質、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細菌。

(2)展示生活中過濾液體的材料並探究歸納材料的特點。一學生上台彙報,受制作豆漿過濾豆渣的啟發,演示用自帶的一層醫用紗布、倒置的去掉瓶底的礦泉水瓶過濾自帶的泥漿水,發現泥水渾濁度有所降低,但依舊渾濁,醫用紗布表面有少量黃色泥砂小顆粒。她認為紗布對泥砂小顆粒的吸附力不夠,馬上就有學生反駁是紗布空隙太大,導致小顆粒泥砂通過。

於是該生將紗布反覆疊加,疊成較厚的一層,重新過濾,發現泥水渾濁度比前次降低,其他學生也用自帶的材料如棉花、襪子、洗碗布、海綿、吸水紙巾、細紗網等進行過濾操作。經過熱烈的討論,得出只有當過濾材料結構的空隙比泥砂顆粒的小,才能達到將泥水澄清的目的。

由上可見,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獲得的過濾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性和片面性,只有在自主探究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中才能不斷得到完善而發展;而自找材料,自做過濾器,既緊密聯繫了生活與化學,展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又體現了科學技術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應用價值,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2.從生活經驗遷移、探究實驗室操作的方法

由於實驗室過濾操作方法與學生已有的過濾經驗不太一致,教師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用濾紙和漏斗過濾液體的正確操作方法。

(1)自主探究,暴露問題

教師分發濾紙,要求學生觀察濾紙與一般的紙有何不同,選用實驗室中儀器進行自主探究過濾操作。在整個自主探究過程中,兩個組成員之間、組和組之間,相互討論,分工合作,興趣盎然。

令筆者沒有想到的是,即使課前已佈置練習,但課堂上幾乎沒有一個學生看教材,而是在觀察濾紙後,拿起濾紙、漏斗就操作;學生的操作五花八門,濾紙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窩成一團堵住漏斗口的,有折成錐形、花形的;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泥水的方法更多樣,大部分都是一學生手把住漏斗下端,另一學生將泥水懸空直接倒在濾紙上。學生的操作暴露了許多問題:一是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有限,預習方法沒有到位;二是學生以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完全是按照生活中過濾的經驗,或者是前面實驗造成的慣性思維行事。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不能自己發現問題的所在。

(2)欣賞成果,反思評價,表達交流,探究正確操作的方法

筆者以為,只有通過學生互相蒐集證據來評價比較,設法喚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使其認真反思,自己發現自身原有知識的侷限性,自己去發現問題的本質,自己去糾正錯誤的操作,補充完善得到正確的操作方法,才能最終達到主動建構知識、體驗探究曲折與樂趣的目的。

①收集事實證據:各組互相觀察對比濾液的澄清度,發現只有四個小組的濾液是澄清的。

②評價與交流:四個成功小組滿懷成功的喜悦介紹經驗,實驗失敗者則陷入對自己小組和其他小組操作的反思,幾乎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評價交流反思的活動,各抒己見,點評各小組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點。

③修正與歸納:在互相評價交流中,在思考和討論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將存在的操作問題一個個找出來,又一個個想辦法解決;學生不斷地發現錯誤的操作,不斷地修正已有的“經驗”,從中領悟正確的操作方法,完善歸納,最後初步解決了濾紙的摺疊方法,濾紙和漏斗邊緣、濾液的.高度的問題,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④點撥與頓悟:在概括、領悟的過程中,學生的情緒高漲,為自己的發現歡欣鼓舞,為參與評價交流獲取知識後的成功而喜悦,但是仍然沒有人想到操作仍有不足之處。於是教師點撥:“做實驗時,你們用手拿着漏斗累不累呀?”學生異口同聲地説:“累呀。”“怎樣將手解放出來呢?”學生才恍然大悟,在實驗桌旁尋找可替代物,找到了鐵架台、鐵圈或鐵夾來支撐漏斗。

⑤結論與驗證:趁熱打鐵,教師説:“能否使用你們剛才歸納的過濾操作的要點,得到澄清液呢?”學生洗滌漏斗,重新過濾,澄清的濾液進一步驗證了結論的正確,他們喜悦的心情溢於言表。至此,實驗室中用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的正確操作方法的探究過程達到了高潮。

三、自我反思

從總體上看,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使單調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教學富有啟發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體現出其應有的實際應用價值,達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映生輝的效果,在實踐中促進學生髮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着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師在處理因課前無法預計學生的知識點的遷移方式和思維深度而暴露的問題時,能時刻關注並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主動建構的目的。

不足之處:課時延長了 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説明什麼時候探究、什麼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麼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仍是筆者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幾點:

1.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

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

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

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於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採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後,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儘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評價,以達到學生自我激勵發展的目的。

《水》的説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水的浮力》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對本節課做如下説明。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國中科學八年級上第1章第5節內容,是繼水的壓強、水的密度之後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與物理學有關的基本概念。本節課既是對前面壓強與密度知識的生化和具體化,同時它又為後面學習力學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從實驗入手,引導學生

學習浮力的概念。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瞭如下教育目標:

1.知識與技能:(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

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2)同時通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4.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1)由於人們掌握了浮力的知識,從而促進了航海業的發展。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制定為: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難點則為: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二:説學情

當然,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需要考慮學生的情況,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學情。

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已經了通過預習,明白浮力的基本概念,對常見的船漂浮在水面、皮球浮在水面、水受到向上的力的現象也較為熟悉。在能力方面,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但實驗、觀察、描述、區別、判斷總結能力還較為缺乏,另外他們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求知慾強,思維活躍,容易產生焦躁厭學情緒,控制力還較弱,針對以上情況,要讓學生更好地瞭解科學、熱愛科學,在課堂上應加於適當的教法和學法指導。

三: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俗話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鐵塊會沉在水中,而鐵船卻能浮在水面上,同樣由鐵製成的潛水艇就能潛入水下航行。有些人游泳會淹死,而死海里,人們卻能悠閒地躺在水面上看報。水為什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現象呢?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什麼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樣?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研究一下:

水的浮力是水對浸入其內的物體向上託的力。

(二)科學探究

一、浮力的存在和測量

1、液體的浮力。

將一隻旋緊瓶蓋的空礦泉水瓶壓入水中時,手有什麼感覺?——手會感覺到有一個力將手往

上推。

當放開手後,又會觀察到什麼現象?——由於水的浮力,瓶子將上浮最後浮出水面。

結論:在水中會上浮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那麼,在水中會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一下嗎?

實驗: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秤下,記下彈簧秤的讀數,再用手託一下懸掛在空氣中的物體,觀察彈簧秤的讀數?——彈簧秤讀數變小。

提問:彈簧秤的讀數為什麼會變小?

回答:因為物體受到手對它向上的託力。

將彈簧秤下的物體浸沒在水下。你又發現了什麼?——彈簧秤的讀數也變小。

彈簧秤的讀數變小又説明什麼?——説明水對物體也有一個向上託的力,這個向上託的力就是浮力。

結論:在水中會下沉的物體也受到向上的浮力。水的浮力就是水對浸入其內的物體向上託的力。

這個實驗實際上也提供了一個測量浮力的方法,即將一個物體懸掛在彈簧秤下,當物體靜止在空氣中時,讀出彈簧秤的'讀數F=G,再將物體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秤的讀數F’,則浮力的大小就是F浮=F-F’。(條件:物體在水中會下沉)

推廣:不僅是水,所有的液體都會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一個向上的浮力。那麼,氣體也會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向上的浮力嗎?

2、氣體的浮力。

氣體對浸入其內的物體是否也有浮力呢?生活中什麼現象可以説明氣體對物體也有浮力呢?(熱氣球、煙上升等等,注意風箏、直升機、飛機不是浮力的應用)

怎麼才能證實氣體浮力的存在呢?

實驗:一個充足了氣的球,氣孔上插有打氣針,打氣針的另一端連着氣囊,一開始打氣針還沒有完全插入排球的氣孔,排球不會漏氣,此時的槓桿是平衡的。

當把打氣針插入時,你觀察到什麼現象?説明什麼?

氣從排球跑到氣球裏面,氣球體積變大,槓桿失去平衡,左邊(球)上升,右邊下沉。

槓桿左邊的質量不變,但由於排球裏的氣體壓強大,傳到了氣球裏面,這樣排開大氣的體積增加了,浮力也增加了,所以槓桿失去了平衡。

得出:氣體也會產生向上的浮力。

結論:1.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或氣體)向上託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

3.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4.浮力的單位:牛。

總之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而老師知識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引導學生學會知識,會學知識。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説課內容,謝謝!

《水》的説課稿15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周莊水韻》。

一、説教材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結構合理,詳略得當的遊記散文。作者從不同的時間、季節入手,分三次描寫了周莊水鄉給人的印象,讓人猶如欣賞了一幅有聲有色、韻味十足的動態風景畫。根據大綱及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並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品味本課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能背誦第二次遊周莊的課文部分。

情感要求:感知水鄉動人的情韻,瞭解祖國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

重、難點的確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身處農村,很少遊歷他鄉,現在的認識水平不夠理想;本課的語言清新優美,修辭運用非常恰當,這些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對學生今後的寫作極有幫助。同時,本文是一篇遊記,學生以前接觸少,對遊記的寫作方法不太瞭解,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確定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如下:

重點:品味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周莊水韻的古典意境。

難點: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二、説教法

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呢?我用了以下方法:

1、 多媒體直觀教學。文字畢竟是抽象的,因此我設計用多媒體展示周莊的美景,先讓學生對周莊有一個清新、鮮明、深刻、直觀的印象,再牽移到文字上的周莊,這樣既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 課堂活動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誦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並受到情感薰陶。

三、教學設計

1、觀賞視頻導入新課

俗話説: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一開始老師就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將學生分散的思維迅速地聚攏,拉回教室,所以我設計的一個這樣的開頭: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旅遊,我們到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江南古鎮周莊去走走,去領略它第一水鄉的獨特風韻。

多媒體播放周莊水鄉的視頻。舒緩的音樂,美麗的風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

2、聽讀感知。

新課一開始,我又藉助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聲情並茂的範讀,屏幕上美麗如畫的周莊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從而有效的吸引的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聽完朗讀後,要他們完成了我事先佈置的感知任務:

1)、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敍述周莊水鄉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 (4—6自然段):描述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2)、作者對周莊的整體印象: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這裏的水,還有一切和連在一起的事物(這些事物指河水、波光、倒影、石橋、小舟、行人等) 。讓人不由想起馬致遠的一句詞:小橋流水人家。

3)、作者對這樣印象的評價:這樣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

4)、這樣景象指:

水中倒影—色彩斑斕

水上石橋—風采各異

水傍古鎮—古鎮和水渾然一體

5)、作者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分別是:

第一次,時間是仲春,作者看到的是周莊的雨景,水墨畫;

第二次,時間是冬天作者看到的是周莊雪後的景色,好像一幅 版畫;

第三次,時間是春夜,作者看到的是正在辦旅遊節的周莊,好像一幅油畫。

3、朗讀感悟

周莊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吸引作者去遊歷,去觀賞,原因在於周莊水鄉多姿多彩,動人心絃的情韻所在,下面我們踩着作者的足跡,跟隨作者去領略周莊的多種風韻。

我用多媒體分別展示表現作者三次遊周莊所見之景的風景圖片,同時配以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指名三個朗讀能力好的同學朗讀課文有關內容作畫面解説,這種三管齊下的虛擬旅遊形式讓學生油然而生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很快感悟出不同時節周莊風景的不同意境。

煙雨籠罩的周莊給人一種迷離朦朧的美;冰雪融化的周莊讓人領略到一種典雅古樸之美;張燈結綵的周莊有一種色彩斑斕之美。

4、學生自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讓學生在自由充分的朗讀課文中的精彩語段,從中品味本課準確生動的語言,增強學生語感,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角度和方法。

學生朗讀時我用多媒體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能真正融進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由於有了之前的感知和理解,這一情節的設計使課堂在優美輕柔的背景音樂中書聲朗朗,學生讀得入情入境。當同學們讀到“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迴旋上升”這句時,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精彩的畫面:遠遠望去,薄霧隱隱約約,如夢如幻,恰似一縷紗巾,纏繞在少女的腰際,伴隨着輕風飄蕩。

此刻,同學們已經能真正融入課本進行有創意的的個性朗讀了。他們的語感無形中增強了,而且還能讓同學們對遊記散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5、探究寫法。

趁着同學們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的契機,我適時安排他們探討這篇遊記的寫作方法。(按照時空順序多角度描寫景物;先略後詳,逐步加深描寫;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景物)我就這樣輕鬆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6、佈置作業:

學生討論:作者在寫了前兩次遊覽周莊之後,為什麼還要寫第三次遊覽周莊?

7、課堂在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結束。周莊水鄉就像這首歌中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一樣美麗動人,多姿多彩,讓人嚮往。我們偉大的祖國到處是壯麗的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大家都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四、教學反思

上完《周莊水韻》這一課後,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新的教學思潮中,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課本的單一教學是遠不能很好的詮釋新課標的,那種單一的資源是一種缺失。我們就自覺地、迅速地完成這種觀念的轉變,儘可能地學會利用,挖掘,拓展並整合資源,儘可能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去激活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建構一個多維的教育教學新時空,一個生動無比的活力四射的創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