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錦集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錦集6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教材的思考:

《調皮的小老鼠》一共有三幅圖,講的是小老鼠做面具,玩面具,在玩的過程中嚇暈了鼠妹妹,然後把鼠妹妹揹回家,結果又嚇跑了鼠媽媽這樣一件事情,圖片表現的故事情節一目瞭然。看到這個教材時,我首先考慮的是這個教材能帶給孩子什麼。知識能力上,簡單講述情節對孩子比較簡單,如何豐富孩子的講述,擴散孩子的想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情感上,生活中像小老鼠這種玩鬧孩子們也有,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但在實際中往往會玩忘了,通過這個內容可以提醒、引導幼兒。我個人認為看圖講述,首先是要讓孩子仔細看圖後,通過推理、猜想,然後講述畫面所表達的意思。其實這個內容也是一個很好的續編內容,但結合這次“看圖講述”的主題,我把重點放在了看圖、猜想、講述上。

活動的`設計用意:

看圖講述的開展有一個重要的媒介,那就是圖,同樣的圖,不同的出示方式,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想好要給孩子什麼時,就要設法讓圖為其服務。我在我們幼兒園的上次比賽中,採用按順序出圖(先圖一,再同時圖二三)的方式,發現孩子講述比較有條理,講述也比較完整,但總覺的思維比較定勢。

考慮到大班的孩子其實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如果提供不同的條件會有許多不同的結果,如何更好的利用圖片,發散幼兒思維,在開放中又能有一根講述的主線,真正做到看圖講述,思考嘗試、調整後,採用了今天的出圖方式。開始通過出示部分,通過描述性和發散性提問,在仔細觀察,講述後,引發猜想;然後通過聯繫部分,在孩子逆向思維上,展開推理;最後通過完整出示圖片,完成完整講述。

看圖講述,看着圖去説,圖是靜止的,但事情的發生是動態的,孩子通過圖,開始往往只能講出表面的、簡單的情節。在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描述圖片後,如何引發幼兒猜想,豐富講述上,我借鑑了漫畫書中的對話框、想象框,大家知道孩子特別喜歡看漫畫書,其實漫畫書正是通過對話框、想象框,比一般的圖書向孩子更生動的展示了故事內容,同時又給孩子更多的想象,這其實正是我們在看圖講述中需要引導的。於是藉助這一媒介引發幼兒有目的的猜想,有目的的講述,進而讓孩子學習生動、有趣的展開講述。

看圖講述到最後需要孩子的連貫述説,孩子一般觀察講述比較零散,當孩子不知道怎麼串時,就需要老師教孩子方法,幫孩子理出一條串的繩子。一幅圖的講述時我通過提出連貫的問題的方式,教孩子串;多幅圖講述時運用連詞,幫助孩子串。這其實就是給孩子一根講述的主線,講清事情,豐富講述內容,最後達到完整、清晰、生動的講述。

以上是這節課設計的一些出發點及自己的一些思考,在今天的活動中有一些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加指點。謝謝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黎族舞蹈的動作特點,學習踩泥巴、捏泥球、拋泥球等舞蹈基本動作。

2、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感知音樂。

3、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體驗共同表演舞蹈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黎族舞蹈DVD光碟、舞蹈《泥球樂》音樂、影碟機。

2、泥球、黎族飾品若干。

三、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初步瞭解黎族舞蹈的動作特點。

2、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體驗共同表演的樂趣。

四、活動過程

1、暖身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暖身活動。

2、欣賞黎族舞蹈,初步瞭解《拋泥球》的起源。

(1)、觀看舞蹈光碟,交流體會。

(2)、介紹黎族舞蹈《拋泥球》。

3、熟悉樂曲旋律,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感知音樂。

4、學習舞蹈基本動作。

(1)、踩泥巴。

教師示範踩泥巴動作,幼兒進行動作練習。

(2)、捏泥球。

突出黎族舞蹈動作“三道彎”的特點,提升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動作練習。

(3)、比泥球。

幼兒擺出各種造型互相欣賞。

(4)、拋泥球。

幼兒進行突出手部動作的伸展練習。

(5)、跟着音樂進行完整地動作練習。

第一遍音樂:幼兒跟着老師進行徒手練習。

第二遍音樂:幼兒手拿道具“泥球”跟着音樂進行完整地動作練習。

5、表演舞蹈《泥球樂》。

(1)幼兒戴各種黎族首飾進行表演。

(2)邀請觀摩現場的老師一起跳舞。(活動自然結束)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並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匹配音樂。

2、能否獨立、連貫地隨着音樂跳舞,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六、活動建議

1、節假日或雙休日請家長帶幼兒到户外活動,豐富幼兒有關踩沙、踩泥巴、玩泥的經驗。

2、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黎族的民俗、文化信息,對黎族的民俗、文化有初步的瞭解。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小班音樂活動《我會變》。

一、説設計意圖: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撥與富有兒童情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而《我會變》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撥、節奏感強的幼兒喜歡錶現自我的教材,它通過創編水果造型來體現的是人的豐富形象的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説活動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與創造者,幼兒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帶着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優美的動作,對於音樂活動的愉快體驗主動與老師溝通,吸取經驗,並獲得教師的支持、幫助,與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與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與學習者。教師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音樂遊戲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與不斷創新的動機興趣,充分體驗到音樂遊戲所表達的快樂,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為此,我為《我會變》這一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跟着音樂愉快地做動作,喜歡參與活動。

2、嘗試用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水果的造型。

三、説活動的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與難點都定位於:讓幼兒嘗試用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水果的造型。對於小班幼兒,他們認識是具體的、直觀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便是造型,幼兒對此也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的模仿到自創的肢體動作,與相似的水果聯繫起來,使活動呈現了趣味性,同時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

四、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1、魔術帽一頂,魔術棒一根。

2、水果娃娃卡片5張(蘋果、梨、香蕉、龍眼、西瓜)

3、五角星貼貼若干。

4、 課前學唱歌曲《我會變》。

五、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那麼,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所以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的形象的水果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撥,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採用演示法是因為能引導幼兒有目地的、仔細的觀察教師的動作,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將看到的具體形象與肢體動作聯繫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與難點的有效方法。

六、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互相學習等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器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卡片瞭解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

相互學習法是幼兒在結合了水果娃娃不同造型的基礎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造型的動作或相互學習表演不同形態的水果造型的動作。

七、説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程序為本次活動設計的流程如下:

1、觀察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小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活動開始,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不同之處,並鼓勵他們講述不同之處。

2、嘗試用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水果造型。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都依賴於行動,那麼鼓勵幼兒當“水果人”扮演自己最喜歡的水果造型既能滿足幼兒的天性,又能在音樂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快樂。在幼兒扮演自己的水果造型的同時也讓幼兒相互學習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形態的水果造型。

3、玩音樂遊戲《我會變》。老師當魔術師,幼兒扮演水果人,帶領幼兒用《我會變》的曲調將動作與魔術師的咒語引入仿編的歌詞進行遊戲表演。如:(邊做動作邊唱)我們都是水果人,我們都是水果人,我會變,我會變――(魔術師唸咒語)哧哧哧,哧哧哧,(幼兒即變成指定的水果)我會變成XX人(西瓜)。

4 頒獎活動。由幼兒推選出最具有創意的水果造型,併為其幼兒進行頒獎,獎勵五角星小貼貼。

活動結束,我們還不能馬上告一段落,教師可以為幼兒扮演的水果造型照相留影,放入表演區,相信幼兒會對水果產生持續的興趣,或許還可以從中產生一些更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幼兒最近在美術班上學習了繪畫各種各樣的房子,有小木屋、瓦片房、城堡、蘑菇房、印度建築等等,孩子們興趣很高,繪畫很投入,在課後區域活動中也繼續嘗試練習繪畫更多的房子。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繪畫慾望,讓幼兒嘗試在新的材料上進行作畫,體驗不同感受的樂趣,所以我自己設計了這堂美術活動繪畫幻燈片——胖小豬的家。之前我班幼兒也曾接觸過幻燈片,那是在一節語言活動中,用剪貼鏤空的方法制作的幻燈片,當時孩子覺得很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喜歡用幻燈片做成的教具。雖然幻燈片教學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電教手段,但是讓幼兒參與到課堂教具的製作中來,激發了幼兒的活動熱情和參與性,同時體現《綱要》中的師生參與共同製作,以幼兒作品為主,幼兒是活動環境中的主人的精神。

在確定教學目標上主要是讓幼兒體驗在幻燈片上作畫的樂趣和感受不同的.作畫效果,同時對大班幼兒也提出了在技能掌握和習慣培養上的要求。把難點放在了塗色均勻,線條清楚,畫面保持乾淨上。能做到這幾點的幼兒需要在作畫時耐心、細心,注意觀察,找到好的塗色方法,因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幼兒鼓勵、啟發、引導,增強幼兒的信心和作畫耐心、細心的態度,培養良好的作畫習慣,同時體驗作畫成功後的喜悦

活動開始時我通過胖小豬的故事,在結尾設置提問讓幼兒想辦法幫助胖小豬,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和繪畫興趣。幼兒通過前期知識經驗準備,瞭解了各種房子的造型和風格,就可以嘗試在幻燈片上作畫了。緊接着我出示幻燈片讓幼兒認識新材料,激發幼兒在幻燈片上作畫的願望。在指導中我觀察到幼兒在塗色上出現了問題,及時引導幼兒去發現,想辦法解決。例如勾線與色塊部分模糊怎麼辦?畫的時候手不能碰到畫過的部分,怎麼塗畫面才能保持乾淨等。指導中我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體現幼兒之間差異性,遵循個別教育與面向全體相結合的原則,對能力強的畫的快的幼兒提高要求,先放在幻燈機上檢查看效果,不好的地方再去修改;對於畫的慢的幼兒引導他們找到自己作畫速度慢的原因,課後在區域中繼續完成。等大部分幼兒完成後集中上座位逐一請幼兒把作品拿上來放在幻燈機上給大家欣賞,並進行評價,説出好的地方,請他們介紹作畫方法,相互交流好的經驗。同時也請幼兒説説作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請大家幫忙一起討論交流,找出辦法,體現集體的智慧和作畫交流後的互動,分享經驗。活動最後通過出示一個用剪貼鏤空方法做成的房子啟發幼兒用新的方法來做幻燈片,激發幼兒再次創作的願望,為下一個活動做準備。另外幼兒在活動中對幻燈機較感興趣,也可引伸到科學活動中認識幻燈機,瞭解它的工作原理。另外小朋友的啟發也可採納,例如用牙膏塗平在幻燈片上用牙籤來作畫的活動等等。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參與到製作教學具中來,充分體驗不同作畫效果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體現出師生共同製作的樂趣和意義。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教材簡解:

《秋天的畫報》是一首朗朗上口、節奏明快的詩歌,給人腦海中呈現出一種秋天的景象。詩歌描寫的是秋天果園的景色,獨特而有韻味。豐收的水果,美麗的顏色,給人以視覺享受;疊音詞的反覆出現,在聽覺上給人以美感;把風吹果樹嘩嘩的響,寫成風娃娃翻看秋天的畫報,形象生動,極富童趣。

目標預設:

1.通過觀看電子書,感知秋天的色彩美以及秋天的季節特點。

2.根據創作內容嘗試創編詩歌。

設計理念:感知秋天,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幼兒運動多種方式去感知,讓幼兒在感知詩歌,繪畫的基礎上,選擇了以塗色、創編為主的綜合性教學活動,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

設計思路:感知是幼兒認識事物的基礎。首先組織幼兒認識秋天的水果,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認識秋天的特點,感受秋天的.色彩美。然後通過聽配樂朗誦,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利用提問、繪畫,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並且通過自己的製作的畫報,嘗試仿編詩歌。

一、説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新《綱要》中説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秋天的畫報》

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它用多彩的顏色和好吃的水果來描述秋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秋天,又給人以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我想,一首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一)引導幼兒感知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三)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一)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裏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三)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説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活動難點:在理解動詞和重疊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的結構嘗試詩歌創編。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着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

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説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遊戲)——音樂遊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

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瞭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

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裏,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説一説,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

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遊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遊戲(好聽的歌)

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

可請幼兒在課間,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中還有什麼奇妙的,不一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四、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遊戲法:通過輕鬆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