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神奇的克隆》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神奇的克隆》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神奇的克隆》説課稿

《神奇的克隆》説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神奇的克隆》(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神奇的克隆》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科普性説明文。主要介紹了什麼是克隆技術,説明了克隆技術是造福人類的科技成果,指出克隆技術有着誘人的前景。文章條理清楚,語言嚴謹,舉例層次清晰。課文以神話舉例引入,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説明性文章的要求是:“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這一學段學生已初步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知識,但受年齡和認知水平限制,對本文中的克隆知識以及較深奧的個別專業術語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本文特點、學生認知基礎、新課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瞭解克隆的知識。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4、感受克隆技術的神奇。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其中教學重點是:體會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感受克隆技術的神奇。

教學難點是: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指導朗讀法、啟發誘導法、師生互動法、媒體演示法。理解説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的説明方法,然後交流相關信息,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學法:自悟自讀法、討論法、圈劃法。促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並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三、説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大板塊展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提出導語:《西遊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不已——他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羣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寫。但這一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共鳴和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聯繫上下文和藉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的意思。掃清文本閲讀障礙。

2、檢查識記效果。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瞭解字詞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易讀錯寫錯的字和不懂的詞進行指導。如薯、飼、率;壓條、嫁接。讓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分段指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是按什麼順序介紹克隆的。克隆神奇在哪裏呢?學生交流討論。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精讀探究,合作交流

1、默讀一二自然段,教師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什麼是克隆?文中是如何來説明的?學生體會語言,小組交流彙報。

(1)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2)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什麼區別?理解舉例子、作比較等説明方法。

使學生感受到克隆奇妙之一:《西遊記》中孫大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羣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

2、默讀三四五自然段,教師出示主話題:哪些生物可以克隆?作者舉了什麼例子來説明?小組交流討論。

(1)植物是如何克隆的?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

幾根→一株株;小塊→許多;每塊→新的。

(2)只有這幾種植物會克隆嗎?省略號部分你能加以補充嗎?理解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3)單細胞微生物是如何克隆的呢?理解省略號與上一段省略號的區別。

(4)自讀第五自然段,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你讀懂了什麼?教師給以指導,使學生深入瞭解克隆知識。

使學生感受到克隆奇妙之二:柳樹的“插條”,馬鈴薯、仙人掌的“切塊”便能培育後代。奇妙之三:細菌等單細胞微生物“經過二十分鐘時間,就可以一分為二,再分為四個、八個……”。

3、默讀六七八自然段,教師出示主話題: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1)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2)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3)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4)省略號説明了什麼?使學生從克隆技術造福人類方面感受克隆的神奇。

4、自讀最後一段。教師出示問題:

(1)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麼,它在哪些方面,有什麼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發揮想象,試補充省略號部分的內容。

鍛鍊學生説、寫能力。注重將理論知識聯繫實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結語:克隆技術具有如此誘人的前景,如此神奇,這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刻苦鑽研,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作業:對於克隆,你肯定還有更多想説的話,不要拘泥於形式,自由寫出。誘發學生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説課稿2

天地如何而來,人如何而來?中國人説是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捏土造人。西方説是上帝用了六天時間造了世間萬物。今天的人類已經邁進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命新紀元的時代。人類練習着、模仿着大自然創造生命,體驗神奇魔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五年級下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一、教材簡析,把握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主題為“科技之光”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握文體特點,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神奇的克隆》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麼是克隆,分類舉例説明動植物、微生物克隆的不同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

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而説明是文章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研讀文本,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神奇;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難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並學習下定義、舉例子等説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説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二、基於課標,制定三維目標

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簡練明白。基於五年級學生學情及《語文課程標準》閲讀説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體會並學習下定義、舉例子等説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説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克隆”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依據學情,運用教法學法

斯賓塞曾經説過:“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將指導學生運用“自讀自悟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並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四、教學環節,展示亮點新意

由於前面學過《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學生對説明文的體裁、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説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説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説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教學分成了兩個課時。

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通過這樣的導入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好地引出下文教學。

隨後,引導學生帶着自讀目標初讀課文,並藉助字詞教學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葉聖陶先生説過:“要讓學生在書中走幾個來回。”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真正走上幾個來回,才能把書讀通了讀懂了。因此,二讀時着重指導朗讀和對課文整體脈絡的把握。然後,可以多種形式來讀課文,小組賽讀,男女生分讀等讓學生再次感知文章內容。在不知不覺中這也培養了學生競爭與合作的意識。這一環節充分落實後,我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中的知識和能力部分內容就基本實現了。

第二課時的教學應該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亮點新意的展示,下面,我就第二課時教學談談我的設想。

(一)緊扣文眼,層層推進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學會抓關鍵的題眼進行教學,常常能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神奇的克隆》這一課題,毫無疑義就得抓“神奇”二字進行教學。在課始複習上堂課所得後,教者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你覺得克隆“神奇”在哪兒?邊讀邊在文中適當批註;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習組長的帶領下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最後小組代表全班交流。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能夠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充分自主地學習,交流也能緊緊圍繞“神奇”二字展開,學生緊扣文眼,自主探究,不僅再次理清了課文的脈絡,還充分感受到克隆的神奇的之處!

(二)巧抓語言,當堂訓練

大部分説明文敍述簡潔,語言缺乏感染力,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內容時,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知道除了文中介紹的柳樹、馬鈴薯、仙人掌外,還有桑樹、葡萄、桂花、桃花、寶石花等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此時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的方法,當堂試着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植物的克隆。通過抓住課文關鍵處語文,不僅能讀懂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而且非常之“神奇”,還能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真是一舉多得!

(三)體會語言,瞭解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5-6年級的閲讀目標中對於閲讀説明性文章,有這樣的要求:“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教學説明性文章,除了達成知識目標之外,應該還厚着更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等也是説明性文章的本色所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瞭解作者基本的説明方法,如第二自然段中對克隆是什麼,作者採用了下定義的説明方法,結合學生了解的數學中的定義,從已有的舊知中明白下定義的妙處。而文本從植物到微生物再到高等生物,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採用了舉例子和分類別的説明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蒐集的資料,進一步補充文本,並告知學生,大家採用的方法就是和文本一樣的説明方法,從實踐中明白説明方法的好處。通過對這些説明方法的瞭解,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説明克隆的神奇所在。也就解決了過程與方法這部分目標的內容。

(四)創設話題,思辨導行

教學説明文不僅要把握文本語言的特點,還要善於捕捉可訓練點,靜心設計,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明辨是非,培養語感,獲得多方位的提升。《神奇的克隆》結尾寫到: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如果你是“一名克隆專家,你會克隆什麼?”通過進一步的探究,讓學生明白,我們利用“克隆”技術不是來享受,不是來傷害他人,而應該用其造福人類,更好地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有了“説”的話題,並且在“説”的過程中訓練了語言表達,認清了“克隆”的價值取向,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五、板書設計,理清知識結構

(舉例子)

植物

無性繁殖(下定義) 微生物

高等生物

8、神奇的克隆 培育 (分類別)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精華,板書是教師的第二顏面。在板書中可以看出整篇課文的結構,説明方法的運用,這樣的板書突出中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知識結構。

莎士比亞説過: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此刻站在這裏,我深切體會到:有多少位教師就有多少種説課!以上就是本課的教學設計,懇請批評指正!

《神奇的克隆》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個版塊先介紹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的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A、學習閲讀科普文章,瞭解克隆知識。

B.初步瞭解一些説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探究事理説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説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體會説明的條理性,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説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結構安排巧妙新穎。

2.文章運用多種説明方法,説明科學道理深入淺出。

二、説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克隆知識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説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説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設計通過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領會文本所體現的鍥而不捨、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悟文本內涵,關注人類生活,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同時,點燃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和愛科學的熱情,鼓勵學生勇攀知識高峯,在未來的科學領域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四、説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願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

看課題,同學們有什麼問題?(克隆是什麼,奇妙在哪裏,克隆有什麼作用?)

(導入必須馬上抓住學生的眼球,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導入對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個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個“羅納爾多……”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學生對什麼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進行運作、為何會有這麼神奇的力量等問題產生濃厚的追問興趣。調起他們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説,即使再枯燥學生也會認真聽講。)

第二環節:整體入手,理清順序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學生自主學習後,討論交流。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學習寫法

(一)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麼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説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

句子,它們有什麼區別?你是怎麼理解的?小組交流,彙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麼?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充分利用反思維質疑,激發興趣。作者在介紹什麼是克隆時,本身一

句話就可以説完,居然用了四個自然段。這是不是太囉嗦了?一石激起千層浪, “學習本段的寫作方法”這個難點也迎刃而解。)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2、第一隻克隆羊叫什麼?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麼意義?

(三)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麼?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開展辯論賽,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出觀點,活躍思維,在辯論中明確觀點。

2、教師引讀

(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起引導作用,但絕不能替代學生的閲讀經驗。而只有營造出輕鬆、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才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教師拋出問題,而後作為旁觀者,在必要時調動氣氛或適時的調整學生的語言表達並進行恰當的鼓勵,而學生能根據已學到的關於克隆的知識進行分析辨別,並能提出有説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達到。)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麼,它在哪些方面,有什麼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環節:總結課文,瞭解説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麼,按照什麼順序寫的?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第五環節:作業超市

1、練筆:《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2、討論:克隆人有什麼利與弊?你贊同還是反對?

3、學習完課文後,你一定有話要説,不要拘泥於形式,自由寫出。

(拓展延伸文本,進一步瞭解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作用。 不把語文課上成劃句號的課,已成為目前大家的一個共識。對此課而言,這個理念尤顯重要,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和蔬菜新品種,及優良的家畜,也不僅僅侷限於在保護生態、醫學上的重要意義,第八節最後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發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當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克隆技術的奇妙後,我還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書籍進一步瞭解克隆技術,除此之外,我用作業超市的方式,讓學生去想象,去討論,去總結,這也是誘發學生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説課稿4

説教材

這是一篇介紹克隆的説明文。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麼。第一自然段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着誘人的前景。

説教法

這是一篇説明性科普文章,介紹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説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我認為教學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及克隆的前景——師生互動,理解説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的説明方法——佈置練習題,蒐集相關信息,進一步擴大知識面。精讀課文,理解説明方法。

説教學過程

首先分步揭題,激發閲讀興趣,板書克隆,提問什麼叫做克隆?然後寫“神奇的”三個字。其次是初讀課文,理解説明順序,接着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通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説明順序。最後是精讀課文,理解説明方法。1、學習第一段,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麼叫做克隆?討論後歸納説明方法。a、舉例子;b、下定義。2、學習第二段。學生自讀然後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麼方法?展開討論後得出。a、分類別,b、舉例子。3、學習第三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神奇的克隆技術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的?4、回顧課文,歸納總結。《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知識?採用了哪些説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