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集錦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44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集錦5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初步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空間與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自主的學習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

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信息。目的是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接下來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藉助塗顏色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的特點。例2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徵有所瞭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材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瞭解。我覺得教材這樣的安排遵循了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活動化的方式呈現是符合中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的。

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確定本節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A 讓學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B 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理解和掌握四邊形的特點,並對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四邊形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主題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二 、説教法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形式的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我將運用直觀的教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將情景教學法、實驗操作法、直觀演示法等有機地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

三 、説學法

達爾文曾説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論的知識。”這充分説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通過師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指導學生運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方法、觀察比較的方法來學習知識,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探究新知識的過程。

四 、説教學程序

一 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哪項運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並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出示主題圖,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3、仔細觀察,看看操場上有你認識的圖形嗎?(學生自由暢言)

4、同學們,這些圖形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可不可以給它們分類呢(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得出圓是沒有角的圖形,三角形是三個角、三條邊的圖形,而其它的是有四個角、四條邊的圖形。)那我們可不可以給第三類圖形取一個統一的名字呢?(生回答:四邊形)。於是分類的結果是:

第一類:圓

第二類:三角形

第三類:四邊形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找一找,塗一塗:讓學生在課文35頁中找出四邊形並塗上顏色。 學生塗完後,説説理由。

2、小組討論:你發現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

四個角

3、鞏固運用:在教室裏找四邊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更是為了通過聯繫實際,進一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徵。】

(二)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動手實踐:讓學生拿出學具盒,給四邊形分類。

2、小組合作:給找出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温馨提示:用三角板量角,用尺子量邊。)

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第一種:按有沒有四個直角的標準,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第二種:按對邊相等的標準,把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第三種:按四條邊有沒有相等的標準,把正方形、菱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提問:你們還有不同的分法嗎?你能説出你的理由嗎?對於學生的不同分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並表揚。

(三)小結: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提問:通過剛才的分類,你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通過分類,很容易觀察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意識,為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課文第36頁“做一做”的第1、2題。

2、開放提高:剪一刀,使長方形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四邊形。(這題我會讓學生上台操作,預計可能出現:兩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兩個梯形。)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 、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讓學生自由説: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發表所感,從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本節課的得失。】

六、 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練習九的第1題。

2、思考:將一個四邊形剪去一角,會變成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 板書設計

四邊形

第一類:圓

第二類:三角形 四條直的邊

第三類:四邊形 四個角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説教材分析:

加減混合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必須練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時也是進一步學習退位減法及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加、減混合計算。由於學生容易將第一步計算結果忘記,導致計算結果的錯誤,所以教學難點確定為學生能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準確地記憶在頭腦裏,去順利完成第二步計算,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鍛鍊和發展。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學數學,用數學,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説教法:

鑑於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好動、思維依賴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現代教學媒體,愉快教學等輔助教法作突破點,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善導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後抽象概括,在一個數的基礎上先增加後減少就是先+後減的加減混合;在一個數的基礎上先減少後增加就是先後+的加減混合,使之由直觀中抽象出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讓學生在輕輕鬆鬆的學習氣氛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結合。

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充分調動各種器官參與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鋪墊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美麗的童話《醜小鴨》,大家聽説過嗎?這隻受盡苦難的醜小鴨最終怎麼樣了呢?

師:大家看屏幕,這裏有3只醜小鴨,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醜

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7+1+2= 5+3+1= 4+5+1= 8-6-1= 6-2-3 = 9-6-1 = 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出示例一,你能編一道數學題,提出一個問題嗎。

(師板書4+3。再演示飛走2只的場面)現在湖裏天鵝只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要求現在還有幾隻天鵝怎麼辦?

師板算式:4+3-2,並讀算式。

生讀算式。

師:同學們觀察這道算式與前幾節課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麼不同?

師:那你能不能像連加、連減一樣給這種題起一個名字。

師: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生齊讀課題。提出學習目標:1、要學會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師: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説一説4+3-2所表示的意義。

生指名説。

師:那麼4+3-2該怎麼計算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式子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討論。生彙報:先算4+3=7,再算7-2=5。

師: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強調一點,做題時一定要記住第二步是幾減2。

出示例二

生:湖裏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現在湖裏有幾隻天鵝?

師:誰來列式?

師:上面算式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請同學們試做。

生彙報。

師:做題時關鍵要記住哪個數?

生:記住第一步的得數2。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例1、例2的計算過程,誰能説一説我們計算的順序?

小結:我們計算的順序是從左往右計算,與連加、連減相同。

1、現在聽老師説的順序來擺小棒計算。怎樣列式計算?

2、看算式擺小棒,7-3+2怎樣擺小棒呢?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看了兩幅畫面,就自己解決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問題,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到別處去看一看,好嗎?

(三)設置情境,解決問題

師:看,一隻調皮的小猴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啊,原來它是要讓大家來幫忙的。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師:小猴子怎麼還不走呢?原來他還有一道題呢!

大家看這裏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麼熱鬧啊!

原來是森林裏開了一個運動會,小貓、小狗、小鴨和小雞分別獲得了四個項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獅子要獎勵他們每人一處房子,你能幫它們找到房子嗎?

生搶答完成。

師:獅子大王看到我們同學來了很高興。他有幾顆智慧星要發給大家,但是它有個條件,就是做對一道題得一顆智慧星,最後看誰的智慧星最多,誰就是最聰明的同學。現在我們就請獅子大王出題吧。

生獨立完成,把答案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這是老師在公路邊看到的情景。你能編一道數學題嗎?

(四)課堂總結,延伸課堂

在表揚學生之後:看來數學知識真重要呀,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學好數學知識,為自己、為更多的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吧!

最後,讓學生在動聽的音樂聲中結束這堂課。

説板書設計:

板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看着板書就明白學習的內容及方法,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板書力求簡潔、美觀。設計如下。

加減混合

4 + 3

2 = 5 4

2 + 3 =5

總之,全課程能較好地吸引一年級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有利於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本節課既重視知識的數學,更注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有利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提高今後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今天説的是第一課時,認識分米和毫米。第一個例題先通過討論鉛筆盒的長和寬的數據,引出10釐米是1分米,20釐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礎上,教材設計了一些列活動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進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實際長度。最後要求學生在米尺上數一數一米有幾分米,來推算出分米與米的進率從而在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建立起完整的聯繫。第二個例題讓學生用尺測量數學書的厚度,引出不足1釐米引起小朋友的認知衝突,教材再引導小朋友數小格子來明確測量結果。由此揭示:直尺上一釐米中間每一小個的長度是1毫米。然後要求學生用筆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數數,一釐米有多少毫米,藉此明確釐米與毫米的關係。隨後還呈現出一些1毫米的物體,藉助這些直觀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學生感知1毫米的實際長度。最後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這一問題,啟發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對1毫米或幾毫米實際長度的感知,並初步建立相關長度的表象。隨後想想做做6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也初步學會用釐米分米作單位測量或估計物體線段的長度。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所以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從量與計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象的意識,拓寬用數學只是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範圍,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面積和體積的測量等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其他內容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説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買新書”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連除和乘除的混合運算,是本學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個難點。教學時應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我知道解析應用題的核心是分析數量關係。因此在教學中用三個環節處理這個問題,首先採用看圖找信息、根據信息提問、讀題、找關鍵句子等過程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採用了讓學生彙報思路想法,教師點撥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學習過很多有關應用題的問題,如:比多比少問題、連乘法問題等;也曾學習了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有關計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難不是計算的問題,而是分析數量關係。學生學習數學時能正確分析把握數量關係一直是個難點。需要對加、減、乘、除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從實際生活事件中進行抽象。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乘加、乘減、除加、除減、連乘等兩步運算,而對於連除法數量關係是第一次接觸。面對這種實際情況,要達到預期的目標要求,就需要藉助一些直觀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學生由於個性的影響,遇到解決問題的題型,個別學生沒有搞清題意就着急動手計算;再有部分學生不分析數量關係,因此理解題意不夠準確。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經過獨立分析,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良好的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講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運用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一:管理圖書室的劉老師在整理圖書時,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板書:“學校圖書室買來200本書,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你能根據這幾個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1、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師適時板書。

2、我們先來解決“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這個問題。

3、師:誰能把這些信息和剛才的問題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讀,然後全班齊讀題目。)

4、師:同學們思考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有思路的同學把手舉起來,試着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5、彙報:找不同的寫法到黑板板書。

(1)200÷2=100(本);100÷4=25(本)。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呢?請結合這道題的信息,給大家講講。

(2)200÷2÷4=100÷4=25(本)。

師:這樣列算式解決問題的想法和(1)這種想法一樣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地磚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四課時。本節課突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瞭解、認識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實際問題。本節是本單元的第四節課,由於學生對周長的概念、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幫我的女兒丫丫測量和計算裝修房間所需的相關數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和歸納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正確方法。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説一説”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 能夠運用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地磚的周長》説課稿

通過計算“地磚的周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後通過量、算、歸納、説、拼等手段,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愛心意識,從小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正方形圖片、實物(地磚)、題單、課件。

學具準備:實物(地磚)、尺子。

教學流程:

一、 複習舊知。

1. 師:同學們師:同學們,前兩天大家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周長,那誰能用一句話告訴老師,什麼是周長?怎樣求圖形的周長?

2. 出示正方形。

師:請説出圖形的名稱。

正方形的特點是什麼?

如果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它的哪些邊的數據?

師:真是一羣能幹的孩子,那現在林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願意用你們學到的這些本領來幫助林老師,做一個能幹、又有愛心的孩子嗎?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為今天的新課做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教學新知。

1. 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名叫丫丫,就快滿五歲了,和你們一樣,她非常非常渴望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漂亮房間,所以呢,我按照裝修師父的要求買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學們來幫助老師測量和計算一些數據,你們可以嗎?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原本屬於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參與,並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更在情境創設中培養他們樂於助人的愛心意識。】

2.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A.展示實物(地磚),請生觀察其形狀。(板書:地磚的)

B.學生分組測量地磚邊長數據,(提示:測量是儘可能的取整釐米數。)並用至少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地磚的周長。抽生説算理,師板書。

方法一:10 +10+10+10=40(釐米)

方法二:10×2+10×2=40(釐米)

方法三:10×4=40(釐米)

C.全班討論:你覺得那種方法最好記憶,最簡便?為什麼?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20釐米、30釐米、40釐米呢?

由此得出:(板書)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生齊讀公式兩遍,並在題單上默寫。

師:邊長代表什麼?4代表什麼?

師: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什麼?

【設計意圖:從實際情境出發,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嘴 、動腦、獨立思考,通過探索、交流、觀察、歸納等形式推導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一練

判斷題(轉自數學網 )

(1)正方形的周長等於它的邊長的4倍。

(2)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周長也相等。

(3)邊長5釐米的正方形,周長是25釐米。

(4)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米,邊長是6米。

【設計意圖:對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加以鞏固。】

四、數學與生活:

丫丫的一張正方形照片,邊長30釐米,要給這張照片做一個邊框,邊框有多長?

丫丫的正方形窗簾,邊長為100釐米,給三邊做漂亮的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如果做兩層呢?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並能在此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同時,為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用2個地磚拼大的長方形。

(2)計算其周長。

(3)請生説説想法。

(4)與原來兩塊地磚的周長相比,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並組織小組及小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

地 磚 的 周 長

方法一:10 +10+10+10=40(釐米)

方法二:10×2+10×2=40(釐米)

方法三:10×4=40(釐米)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