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心得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5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

多少位普普通通的教師都是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又有多少位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會講述從這位大師身上汲取的教育智慧。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立志從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的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學而明確的教育思想。校長不應該是“行政幹部”,而應該成為教育思想家和教學論研究家,是全校教師的“教育科學和教育實踐之間的中介人”。他認為,教育思想應該以“如何促進人的發展”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應該來源於實踐,在充分吸收的基礎上再次加工創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一個優秀的學校領導必須是先進教育思想的創造者和教學工作的榜樣。他在學校管理上堅持民主的原則,採取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將在教學和教務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彙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討論,將結果凝練成學校的意志,再推廣到每一個學校工作者身上,成為他們身體力行的嚮導和學校認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導的那樣,“領導普通學校的藝術就在於:用統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級的教師團結在一起,使他們共同關心學生的學習,使每個教師的個人創造像一條條永不枯竭的溪流,彙集成集體技巧、集體經驗的巨流。”

每每細讀書中的段落,大師的教育智慧,都給我以深刻的啟迪。蘇霍姆林斯基曾説: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喚醒人,賦予人自我學習的能力。真正合格的大學生,不是從學校裏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掌握了持續學習的有效方法。富蘭克林發現,培養一個人的自我學習能力。基本能力與知識的訓練至關重要。這些能力與知識,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於公眾場合,大大方方站出來,口齒伶俐而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不插話不打岔,精確捕捉住對方話語的要點。

二是閲讀能力,會讀書而不死讀書。富蘭克林認為,書本上的文字,並不能夠表達撰寫者的思想,真正具有閲讀能力的人,要能夠讀出文字背後的人性邏輯。

三是嫻熟的寫作能力,能夠敏捷的組織文字,疏理自我,表達自己的思考及智慧。

四是認知世界抽象法則的能力,具體來説就是數學能力。能夠把現實的問題數學化、數字化,發現日常思維無法看到的真相。

五是掌握現實的物理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確定的,但不確定中卻隱含着確定性,把握住這種確定性,人才能夠獲得自由。綜上五點,構成大學學習的基礎。

構成一個人基本的能力,構成一個人知識結構的廣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書中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人常説:一個人沒有知識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可見,作為一個人,這三樣哪樣也不能夠缺,但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德行為了。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很強壯的體魄,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現在的社會,由於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侵襲,以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形成,極易受到暴力、金錢等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再加上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侯了,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他們在物質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沒有理想、目標,缺少責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獨尊,尤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為上的嚴重缺失,既少尊師重教的意識,也缺少愛父母、友同學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

教育要做的,就是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個開闊無垠的精神視野,讓他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性有更為深切的體驗,不但要了解生命的偉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豐富與人性的豐厚。感謝經典,感謝大師,正是在與經典的對話中我找到了身為教師的發展方向,在與大師的交流中找到了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之路。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2

感謝工作室提供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後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書中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像一面鏡子,給人啟迪,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學困生轉化的幾點做法:

一、心存關愛,尊重信任

學困生一般都有比較嚴重的自卑情緒,與老師和同學在思想感情上有較大的距離。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教師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因此,教師必須在生活中熱情地關心學生,耐心地幫助學生,課堂上,鼓勵他們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角色,正確引導

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抱怨:“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為什麼你還不會做?”事實上,不能完全責怪學生,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任何一堂課,只有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讓他情緒自然高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

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除了讓學生舉手發言以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動筆練習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 除此之外, “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去,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最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製作課件,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悦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遊戲,會把學生帶入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要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

書中説道:“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慾望,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悦。因為這種成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促進學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四、加強閲讀,養成習慣

“許多學生之所以掌握不了知識,是因為不會快速而用心地閲讀,不會邊讀邊想。”“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知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點滴的積累。只有當閲讀成為一種習慣,面對書本,學生才能夠細細地品味,深入地思考。學困生成績提高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不愛閲讀,不會閲讀。閲讀過程中什麼也無法領會的學生,實質上是不會邊讀邊想,而這恰恰不能稱為用心地閲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激發閲讀的興趣。當兒童產生興趣時, 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閲讀, 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其次,還要在班級中營造讀書氛圍。教師要求、鼓勵學困生多讀書,開展多種讀書活動,鼓勵學困生參加,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穫。如:讀書彙報會、好書交流會、閲讀欣賞課等等。在多彩的讀書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讀書的樂趣,讀書的收穫,把讀書行為從需要外在的刺激轉變為內在的需求。“把每個學生引導到書的世界中,培養他們熱愛書籍,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這有賴於教師,有賴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什麼地位。要使課外閲讀成為學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須讓他們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豐富,確信你今天沒有重複昨天説過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還得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的讀書行為。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教師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熱愛讀書、勤於讀書的榜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以上是我在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的一些粗淺體會,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於往後的精心閲讀、細細品味。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3

前不久,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情異常激動,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折服了,真的有些慚愧,以往認為自己參加工作也10多年了,在教育教學方面做得不錯了,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也夠了解的了。可讀過這本書後,真的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感悟之一:教師應堅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裏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

真的有些後悔,後悔今日才讀了這本名著,又有些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書。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從此,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師應善引學生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師應善學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向哪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確實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素養的一個縮影。

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説都是關鍵的,但是,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這就猶如“邯鄲學步”,這些確實困擾着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師們。有時也困擾着我。

向誰學的問題很重要,如何學的問題更重要。比如最近我們在學“杜郎口教學模式”和“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模式當然是成功的教學經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如果讓我們的老師完全按照其模式去教我們的學生,效果就未必好,要根據我校的學生的實際擇“適”選用。

讀過這本書,我獲益匪淺,我更加堅信了我的教學信念,要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4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都談一個問題,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為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為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不要用硬性規定的計劃來束縛兒童,讓他們去仔細地看看各種事,並且看個夠。”這段話提出給兒童自由支配時間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在每一步路上,學生的面前都可能展現某種新的、未知的東西,這東西使他入了迷,佔據了他的全身心,他不僅顧不得想別的事,就連時間的流逝也感覺不到了。有時一個成年人,也會被某種有趣的東西所迷住,我也很難擺脱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滿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識的深處,卻有一種思想使我不得安寧:我還有工作,誰也不會替我把它完成的。這種來自下意識的信號,會幫助我控制時間的利用。而學生還缺乏這種控制力,所以他會忘記時間。應當教給他怎樣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時就要做到不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要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學生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為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換句話説,應當使學生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致破壞童年的情趣。給學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不是讓他們有可能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放任自流會養成無所事事、懶散疲塌的不良習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和課餘時間要做一個有心人,儘量讓學生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多組織安排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使他們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能力。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學科,首先,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從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學生思維處於最佳活躍狀態,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掀起一輪學習高潮。

“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新課程更關注和提倡創設情境教學,而恰當的情境能煥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同策略來同化和順應新知,為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開好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有的放失的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緊張和迅速的思維活動。教學中在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準確地把握好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懸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終使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我深深覺得教師應根據課的不同性質、不同階段,有機地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一片嶄新的、遼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在充滿智慧和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魅力。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5

1、科學化語言:主要體現在語言準確與規範,清晰、準確、嚴密、精練,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不重複羅嗦,説話要合乎事理,教學語言要符合思維規律,並能夠體現出學科自身的內在聯繫。

2、情感化語言:主要體現為創造愉悦、和諧的教學氣氛,既令人發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倦,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藝術化語言:主要體現在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深刻,富有哲理,講解敍述要形象,儘量使用各種方法讓語言形象化,描物狀人有聲有色。

4、平民化語言:主要體現在用平易中和、親切直白的語言,將同學們認為的政治課的“大道理”與中學生聯繫起來,使“大道理”貼近學生,使學生易接受和理解。

總之,讀了《給教師的100個建議》這本書,我覺得條條有感想和深思,處處受教育和啟迪,使我懂得了更多的教育藝術,以後還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實現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想品德教師而努力學習!

捫心想想,自己已經有多長時間不再研讀教育類書籍了,已經有多長時間不再寫隨筆、寫心得了,任由時間湮沒了自己的教育夢想,一任碌碌無為、飽食終日。

今天再次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説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還記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善意地提醒青年人:“趁年輕力壯去探索知識吧,你將彌補由於年老而帶來的虧損。讀書帶來的知識乃是老年的精神養料。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老時才不至於空虛。”不由自主地開始歎老,不由自主地開始回憶,今天的自己,面對這樣的名言,真的是面紅耳赤,羞愧無語。

有道是“人之初生,不食則死;人之幼稚,不學則愚。食以養其生,充之使長;學以養其良,充之至於聖人聖賢。”只有善於學習、只有善於反思、只有善於總結,才能使自己用一顆明淨、清晰的心來面世,用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的心態來走人生、走好人生,使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價值。

還記得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徒弟去問他師傅:“一碗米值多少錢?”師傅説:“一碗米,這太難説了,看在誰的手裏。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裏,她往米里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有點腦子的小商人手裏,他把米好好泡一泡,發一發,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裏,把它適當地發酵、加温,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錢,因人而異。”師傅的話不無禪機,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又何嘗不是那碗米?

誰能説清一碗米值多少錢呢?付出多少與人生價值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我們加工的時間越短,費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來的形態,它的價值就越低。那作為一名教師,是僅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飯”,還是耐着性子把自己釀成一瓶“酒”呢?“酒”離“米”的形態是最遠的,釀造的'時間是最長的,中間失敗的元素是最多的,但一旦釀成了“酒”,其價值肯定比一碗“米飯”的價值高出許多。

學習的過程就是釀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收穫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提高和提升的過程。

謝謝這次大規模的讀書活動,想要成為一名“誨人不倦”的反思型教師,要想學術有專攻,那就要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閲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只有充分掌握所授學科的專業知識,掌握了嶄新的教育技巧,才能在三尺講台上揮灑自如,書山有路勤為盡,學海無涯苦作舟,今天的我們也許應該思考和選擇怎樣“求創新”、“巧作舟”。教育是不斷革新和進步的,孩子的命運就掌握着我們的手裏。今天的教師也許不能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應該是引導學生主動發揮質疑求異精神的組織者;不應該再充當教學大綱“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要不斷推陳出新,運用新知識,不斷思考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創新的時代賦予了創新的機遇,創新的事業提供了創新的舞台。理想中的新教育,究竟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高度,理論無法言説,至少是不能精準言説。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啊,一旦潛能被激發,誰能料想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需要我們,需要一批批優秀的老師抱定決心,踏實走着,穿過歲月,期待花開。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6

有句名言説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事實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為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你任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當讀到《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29條<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啟發。把控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內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於“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分供給”。對於首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瞭解,獲取有關的“經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象進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鬆學習。在第四節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過:只有當隨意注意、隨意識記與不隨意注意、不隨意識記結合起來時,才能點燃學生意識中的“思維引火線”。籤於此,感覺自己在平時“預習知識”這一環節上,相對來説把握得還是比較適合一些,淺談點滴:在講新課之前,我一般先讓學生自己去閲讀教材,大體弄清楚教材中要學習什麼內容,這些知識跟已學的哪部分知識是相聯繫的,教材上的解題方法和思想是怎麼樣的。對於自己搞不懂的問題,拿出來跟同學討論或者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着重注意,將課堂講授的與自己預習的相對比,這樣反覆識記,學到的知識是很難忘記的。而且經過預習的新課,上起課來比較輕鬆,學生勁頭也足,當然,這一環節上還有待於提高和加強。但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我慶幸自己擁有了這本書,他的書猶如一杯濃茶,品一口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我想他會一直是我教學中的良師,工作上的摯友。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7

近日,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書中的許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一些具體生動的案例讓我學到了很多,真是一本值得教師閲讀和學習的教育名著。

閲讀此書,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作為新教師的我,這種錯誤也沒有避免,我總是認為一堂好課是否精彩,要看這節課是不是“花哨”,看情景導入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在讀大學時,平時的試講活動,我們都想方設法地設計情景導入,意在讓這節課與眾不同。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多媒體運用如果不恰當,反而會起到不好的作用。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學生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繫——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祕之一。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讀了這條建議後,我以後的課堂要避免讓學生過於興奮,不要刻意地使課堂過於活躍,讓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係,很好地達到一節課的學習目標。

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中,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多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所以,讀書吧!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把書當成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實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師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在閲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新教師更應該讀書,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那麼這個過程就少不了讀書,讀書使人進步,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那麼教師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首先必須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讀懂讀透,把國小五個年級的英語書本通讀一遍,瞭解整個國小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識點,這樣不管教那個年級,教師都可以遊刃有餘,並對整個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瞭解知識之間的聯繫。其次要多讀關於學生真實案例的書籍,教師不光只會教書,而且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教學中遇到突發情況,能夠運用教育機智靈活地處理。最後教師還應多讀世界名著,培養讀書人的氣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涵養。

讀完這本書,我一直反思我的課堂,可能是年輕的'原因,我發現上課老是有學生不認真聽講,而且還愛説話,影響整個的課堂氛圍,同一班的孩子,有經驗教師的一句話比我吼十句還管用,我開始反思自己,書中的那樣一個案例使我恍然大悟。例如,有些孩子上課愛説話,有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不願意聽課,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探索知識的慾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麼想想我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悦的心情,雖然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來設計探索,有時候可能不會那麼盡善盡美,但是我不能放棄努力,我應該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的課堂,讓每個孩子都喜歡我的英語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8

我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它告訴我們教師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者和教師,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所以做為一名管理者、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

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嗎?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是一種自主學習。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9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被深深吸引住了。讀完全篇,掩卷而思,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選擇多了一份安慰,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而他在書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即使在今天,也閃爍着時代的光芒。

一、為人師需真實

韓愈説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個已經從事教師工作二十三年的不算年青的老老師而言,我一直在心底深處守護着“師道尊嚴”的那條底線,在學生面前,一直高高在上,希望自己的學生惟命是從,按照我所教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其實,按照我的方法,學生學起來也許輕鬆一點,也許成績會考好一點。但不少學生對我更多的是畏懼,是敬而遠之。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都高三了,有自己的尊嚴了,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學生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學生們和你的心理距離就會一下子拉近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作為老師必須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為人師必講責任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出色的,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每個班級都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越到最後越落伍得無可救藥的,最終導致我們乾脆對其放棄不管,而究其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但是,我們總是忽略了要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孩子們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同時,他還提出了與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相似的觀點,即要“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對 “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三、為人師必善於反省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去改正的還是比較少。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教師一定要學會反思,它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説,這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意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存在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會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每一條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過時,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0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今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完美靈魂的塑造者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潛力的學生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從教二十餘年所教學生逾千看着他們學習成長感受他們的歡笑淚水體味他們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體會到肩頭的責任:教師是一項神聖的職業它能成就學生夢想國家的未來人類的進步。讀罷《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猶如醍醐灌頂要塑造學生首先要塑造教師自己的靈魂。

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要正確定位職業。首先要把教育作為享受把奉獻作為樂趣。用樂觀無私的心態看待我們職業便會從中發現無盡的快樂汲取工作的熱情收穫成功的喜悦。"甘心服務眾生如同令人敬仰的人他們用服務獲得價值來提升自己。"這就是教師無私而高尚的人格。"心手同一神色坦然帶着那些感人的喜氣他們把陽光帶給所有人因而他們的心中也是陽光。"這就是教師平和而真實的快樂。

其次要把教師演變成領袖畏懼轉變成愛戴。時代在進步學生的思想更成熟見識更豐富觀念也更超前僅僅用嚴格的管教難以使他們心悦誠服。畢竟教師與學生之間"貓捉老鼠"的關係早已過時了。面對更有主見的現代學生亦師亦友的關係才更利於對他們的指導。要讓學生們心甘情願地接受領導只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學識與人格魅力贏取學生們的欽佩以領袖的身份指引學生踏上正確的方向用人性化的方式進入學生內心"引導心靈與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師生融洽。"人性化的教師是温暖的如同陽光;人性化的教師是靈動的如同甘露。"這樣美好的教師足以征服每一個學生。

此外要把教師看作服務者把師生看作平等的`個體。中國自古尊師重教學生對老師有敬畏之情有些教師便自以為高高在上。學生固然該尊敬教師教師也該體恤學生二者於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是一種精神性的服務。"如此看來師生間早該建立起平等的關係。"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他人提供服務沒有一個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職權對他人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完成服務轉型教育才能獲得更好的聲譽。"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融洽師生關係建設和諧的校園發展"以人為本"的新型教育。

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要真誠關愛學生。學生是教師嘔心瀝血培養的對象也是教師最偉大的成就。然而只有真心實意地關愛學生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人才。素質教育下優秀學生的評判標準已不僅僅侷限於成績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來的國之棟樑。因此順應學生的個性顯得十分重要。"而我們的思維方式卻總要使豐富多姿的生命體凝固在統一的模子裏似乎只有這樣才算完成了用於衡量每個人的尺度我們才安心。"這才是教育的大忌啊!把性格各異的孩子放進一個模子裏培養既扼殺了學生的天賦也造成了人才的損失。允許多樣化的存在才能創造出絢麗的圖景。

關愛學生就要讓他們幸福。"也許教育的本來意義並不是培養建設者科學家接班人領袖企業家或是別的什麼身份的人教育必須要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服務……如果成為偉大的人物卻不能為他的人生增添幸福那麼這是對他的不尊重。"這是有責任心的教師對於教育本意的定位也是對學生最人文的關懷。學生時代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純潔最充滿回憶的時光作為教師我們理應為學生打造一段幸福的記憶。正如書中所説"我們搞教育的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為了看不見的所謂未來的幸福而剝奪學生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幸福。"不將痛苦施與學生幫助學生把握和追尋幸福將心比心把學生的幸福作為自己的幸福。這才是對學生真正的關愛。

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要積極面對生活。教師是學生行為的引導者教師的人品言行生活態度都深深地影響着學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必須珍視自己的形象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教師要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教導學生正直做人。堅持公正善良熱情真誠與寬容才能贏得好的口碑。"金盃銀盃不如口碑""金或銀都會隨時光流逝而褪盡當時的光華只有’口碑’卻屹立不倒。"良好的道德品格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最珍貴的財富。

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因為你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教師應該始終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敏鋭深入生活積極地發現美追尋美創造美並把美引入課堂引入學生的心靈。"一個享受現世幸福的人就要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這樣你才會發自內心地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更重要的是帶着追尋美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這樣樂觀的態度就會影響學生把美與愛傳播開來。

教師是一個光榮而神聖職業肩負着孩子國家全人類的未來選擇作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關愛與責任。為自己塑造一個公正博愛真誠的靈魂做一個合格的靈魂工程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1

在讀蘇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我對其中的兩條建議感觸很深,下面結合我自身的教育經驗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第一條建議:“對於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中,教師對於學生課堂上所講的新知識點掌握度要善於隨機捕捉,在巡視過程中要對學困生適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對於有進步的學生不要吝嗇表揚。如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教師讓學生利用小組內的小棒通過動手操作來編8的乘法口訣,有的同學會把小棒分排排隊擺好(每排8個),然後列出加法算式,每個小組成員説一説加法所表示的意思。然後再分別列出乘法算式,根據加法算出的結果求積,乘法口訣很快就被編出來了。

但針對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不同,有的.同學對於所擺小棒個數一目不忘,有的同學稍停片刻再問反應很慢,針對這部分同學,我採用瞭如下的方法:在小組內打亂順序問一問8的乘法口訣,如有同學答不出來可讓他再擺一擺小棒,説一説是怎麼算出來的結果。漸漸的這些同學會由加法想起口訣,可由一個口訣推算出下一句口訣的結果。給這些“三分”的同學多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儘可能地能達到“五分”,教師此時可以選一些代表上台進行演示他的推導口訣的過程,並對他們的推導過程作出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第六十一條建議:“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好鑽研的、創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維的人,我認為童年正是培養思維的時期,而教師是悉心地造就學生的機體和精神世界的人。”“必須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單純地使用記憶,就會呆讀死記,那樣就會使頭腦變得更加遲鈍了。”俗話説:“腦越用越靈,越閒越惰。”在國小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的思維轉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周密的考慮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裏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如何能把一個四邊形剪成一個五邊形?”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畫一畫,剪一剪,並讓學生説出理由。對於這個問題,如果學生經過思考,會發現會有幾種剪(畫)法。如果不去思考,也許只會想到一種方法,接着教師可讓學生展示一下他的結果,在展示過程中讓其他學生要注意傾聽,對於沒有想到的地方給予補充。總之,要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並能讓學生説出他們思考的過程,真正地能把知識學生牢固,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愉快地學習數學。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2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上海市北郊學校的鄭傑校長寫的,這本書是站在現代化、信息化時代從教師的角色對教師的建議,而不是教育教學的某個領域。鄭傑校長把他的“一百條新建議”分為四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

“做自己的主人”

書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們做自己的主人絕不限於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認識自己;二、自己選擇;三、按自己的方式教書;四、自己評價自己。在第三點“按自己的方式教書”中,我感觸頗深。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即使是同一個教案,不同老師來上都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如今網絡信息發達,有很多資料可以共享和借鑑,但借鑑歸借鑑,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別人的影子。“作品是歷史,教材是傳統,學生是時代人”,社會在發展,我們在傳統教學上還應該多加入現代的元素,與時代接軌,這樣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會學得更好,而對於我們也是一種學習,在準備和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開闊我們的視野,不固步自封。

“學會讚美真的很難”

我們對學生總是挑剔、批評多於讚美,或者説我們很少甚至根本沒有讚美過學生,我們對他們總是抱有審視的眼光,想在他們身上挖掘更深的潛力卻不由自主地運用了高姿態的談話語氣。我們擔心學生得到讚美會驕傲自滿“翹尾巴”,增長虛榮心,而更多時候,是學生偶爾得到一兩句好話就出現“受寵若驚”、“不知所措”的表情。書中説:“這種力量來自於深度的不信任……我們其實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讚美學生並不難,重要的是我們能放下心裏的懷疑,對於孩子來説,你的.一句話可能改變他的一生。

“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

現在都在提倡學生要減負,這是讓老師給學生減負,而給自己減負也非常重要,關鍵在於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做同樣的事,有的人覺得是負擔,有的人覺得是幸福,我們一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心甘情願地去學,這樣就不會覺得負擔沉重,有興趣了,就不會覺得累了。二是讓學生覺得自己學的東西是有用的,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或是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不是空洞乏味,只是一堆理論性的東西,只有這樣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才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幸福的”。

“學會傾聽不容易”

與“學會讚美真的很難”一樣,學會傾聽也很不容易,所謂傾聽,就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動。試問,我們連朋友之間的傾聽都很難時時做到,更何況是對着學生。老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老師也真的很難,即使是有各種原因導致的狀態不好,也不能表現在學生面前,必須壓抑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到靜下來傾聽學生的想法。還有礙於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位置,也有不願意去傾聽學生想法的老師,而傾聽又恰恰是交流的第一技巧,如果做不好,就會在教學和班級的日常管理上出現問題。

在這一百條建議裏,還有很多其他不錯的內容,比如,“要有寬容精神”、“要學會做減法”、“把困難當做機會”等等等等,這本書給了我這個新教師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問題,包括教育、學校、學生等各個方面,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師值得讀的好書。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3

最近我閲讀了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給教師的建議》,思索頗多,作為新教師,我重新認識自己,思考學生,思考課堂。

在第一條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最為教師為什麼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總是感到被學生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呢?我們有沒有試着對學生區分對待。不是每位學生的智力、能力都在一條起跑線上,我們也不能高估學生的能力,讓他們接受自己能力以外的知識,這是在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不同要求,學習好的同學可以完成偏難的習題,掌握知識之餘也可以提高他們探索的積極性。學習中等的同學要求基本掌握課標上所要求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保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學習程度不好的同學老師可讓其完成稍微簡單的知識,這樣不至於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儘可能使每位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讓他對自己的微小成功產生樂趣,感受人格上的快樂。學生在快了地學,教師快樂地教,雙方都在享受學與教的樂趣,這將會是多麼的美好。

有位教師問一位歷史教師:“你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歷史教師説:“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他的話讓我頗有感觸,這位老教師對待教學是如此的認真。要講好一節課,備課是多麼的不容易,除了翻閲不少教學資料外,平時的閲讀至關重要,在你的課堂上不僅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更讓他們感受到知識外的東西,燃起對學習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課,是在平時多少的積累之後才呈現給我們。就像書中所説,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程,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而這正是我的弱點,一直以來我的讀書量都太少,而且大部分侷限在教科書上,教科書對於拓寬我們的知識遠遠不夠,要想思維活躍,有更多的積累,必須打開心扉去讀更多的書,接受更多的思想。其實讀書就是讀思想讀經歷,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心靈。書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不會離開你,只要你需要,它就在身邊。

我更加確信作為新教師,成長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如何快速成長我想應該要做到三點。第一就是多讀書多積累,做到肚裏有墨水。第二就是不斷反思,加強寫作,這樣才能把你讀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第三多聽課,多摩課,只有不斷向別人學習,自己多思考多總結,才能進步更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4

我讀完這本書感觸頗深,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因為它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新建議》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愛上“數學”。

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

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質條件,這一點眾人皆知也無需多説。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唱歌、聽音樂、看電影的方式使自己開心、滿足,作者認為這就是藝術在發揮其作用,因為藝術能淨化心靈,釋放心中鬱悶,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達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獲得幸福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藝術,作為教師,如有藝術的`眼光與心靈,那你會發現,面對學生就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師能造起幸福的二層樓,豐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輕之心。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一個人能擁有獨立的思想,應該是一種較高的境界。作者説“完全幸福的人在前兩層樓裏幾乎沒有,惟有思想,獨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讓人完全自由”。對教師來説,思想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關於自己的工作,怎樣努力,怎樣幹得更好,怎樣從工作中發現和獲得樂趣。教師要邁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常思考教育問題,為什麼而教,怎樣教。

“傾聽”與“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遊戲,但不一定入心,別人説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藝術,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説:“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於傾聽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餘,善於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係。因此,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通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古人説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着許多美好,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賞它。作者認為 “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為理解了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説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湧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並不是美好的。可以這麼説: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

“另類校長”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心中充滿了感慨與興奮。感慨的是當大家都在提教師專業化,大搞教育科研時,還有這麼一位校長從教師的心靈中走來,為教師創設教育理想、教育靈魂。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15

班以來在各位領導和同事的關懷中,我有幸參加了各類培訓,聆聽了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比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等,讓我心潮澎湃,於是也在自己的教學中開始嘗試運用這些模式。可一段時期下來,我發現自己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迷途!

即使我採用了這些新的教學模式,我的課堂依然沒有什麼質的變化,我依然講的很辛苦!問題出在哪裏呢?近來看了鄭傑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從中我找到了答案:第一個原因是:現在的我是一個“教書匠”。書中對我這種人有直白的描述——“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幹同樣的事,幹得毫無生氣。在他們眼中,工作僅僅是需要完成的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只習慣於從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取營養,在這種消極態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矩辦就是了。這樣的人不是一個新人,他不太能辦新事,即使在辦新事,他也不能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這就的人叫匠人。這樣的教師被稱為教書匠。教書匠日子其實並不好過,因為許多許多的新思想新辦法他都無法接受。他苦惱,每天在變化的世界叫他越來越看不懂。”第二個原因是:我身上躁氣太重。書中是這樣説的:“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幹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於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幹得徹底,卻急於表功,最好事情沒有幹完,就要評這評那,最好還能見報紙上電視。”第三點原因是恐懼。説來奇怪,我隨着教齡的增長反而越來越怕起了學生。怕學生出錯,怕學生説不對,怕自己問個問題,學生像石頭一樣保持沉默;更怕上課時我把學生弄得糊里糊塗……於是乎就幹起了包辦代替的活,做起了學生的“全職保姆”,一句話一句話的教,一道題一道題的講;儘管知道要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有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的“人”,可以獨立思考和探究,但是自己還是不捨得放手,非要牽着他們的手,按着自己規劃的“路”一步一步地走。這樣長久下去,怎能不累?

二、能返?

面對自己的迷途,我能找到返回教育本真的路嗎?書中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我決心嘗試!

1.靜下心來。

書中提到:“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那身為一名教師,我要怎麼做才能靜下心來呢?書中明白的告之我:“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看來功夫還是要放在平時教學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只有在平時把這點滴“小事”做紮實,才能有自己的積澱。

其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特別把它摘抄了下來,放在辦公桌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的態度,任何熱鬧的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的薰陶,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

2.學會寬容。

寬容,以前總以為自己還是有這點“美德”的,至少我從未戴着有色眼鏡看待我的學生。但是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後,才發現自己對寬容的定義是多麼的狹窄。你知道嗎?“如果我們凡事只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如果我們不能同有不同見解、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如果我們與任何特立獨行或標新立異的人都無法溝通,那麼我們還沒有學會寬容。如果我們在教書時,只認了教科書和大綱,卻容不得半點質疑;如果我們只守着自己習慣的教法,藉助於習慣的手段和方式,拒絕一切新的想法和創意;如果我們聽了某些宣傳或説教,認為某種教育理論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確或惟一必須信守的,那麼我們還是不寬容。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髒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麼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天哪!原來我還離這份“美德”很遠。如何學會寬容,成為我目前最需要思考,並加以踐行的問題。

3.恐懼但不害怕。

害怕學生,其實也是害怕自己。套用一句流行語:“恐懼可以有”,但是不要害怕。怎麼做到不害怕?《教學勇氣》中帕爾默老師給予我勇氣。“不要害怕”,可以有恐懼,但“不必置身心於恐懼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誠實這些與我心的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當你非常熱愛你的工作時,擺脱困境的唯一途徑是深入地瞭解教學。面對教學中的困惑,我們須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調,這不僅僅是為了守住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迷途,何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無論前路如何,我要從小事做起,重新找回我的教學勇氣,重新點燃我的教學激情,忠實地為學生服務,用心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