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86K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孫子兵法》。

這本書是春秋時代孫武寫的,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書裏的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孫子兵法》裏由13篇組成,分別是《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每篇裏面有幾種兵法。

每一種戰法,有原寫的古語,接着是註釋和譯文,最後是兵法解析和兵法範例。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兵法是“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這個戰法的範例是“岳飛巧用反間計”,此範例講的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劉豫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軍,成為北宋抗金的最大障礙,有一次抓獲了一名金兀朮的間諜。岳飛看到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給了一封信給間諜,讓他交給金兀朮。間諜以為竊得重要情報,興沖沖地跑回軍營裏,把信交給了金兀朮,金兀朮看了,就下令抓捕劉豫和他的兒子。就這樣,岳飛利用反間計為宋朝除了一害。

其實,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像這樣的範例,我不得不向這些英勇的智者們豎起大拇指啊!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2

春節前的那幾天,我被爸爸書櫃裏的6本《孫子兵法》系列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套叢書圖文並茂,有原文、譯文和古代引用兵法的典型戰例,通俗易懂,使我們能在生動活潑的圖文之間瞭解歷史,陶冶美好情操,樹立遠大志向。

從書中我瞭解到《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軍事理論專着,從它誕生起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全書共有“計篇”、“作戰篇”、“謀攻篇”等13篇。裏面有許多精彩的戰例,像計謀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師滅殷商”,作戰篇的“商鞅立法獎軍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孫子兵法》中的謀略規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流傳至今的真理,更説明了孫武是一個非常偉大、傑出的謀略家與軍事家。

孫武出生的年代和孔子同時,是春秋晚期齊國樂安人,孫武所出身的田氏家族是一個具有兵學淵源的軍事世家,這使孫武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軍事文化薰陶,為他日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武還被譽為“兵學鼻祖”呢!

《孫子兵法》中的各種戰術、策略不僅在軍事有着重要貢獻,而且深入到政治、外交、企業經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的優秀文化遺產。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孫子兵法》,甚至把它視為兵法謀略經典。

《孫子兵法》真不愧是我國的瑰寶,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3

《孫子兵法》十三篇,處處體現着天時地利人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辯證思想。如在《始計篇》論述是否能進行戰爭時説,“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

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採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今天,在取得不少成績的同時,也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要認真分析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剖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認真學習思考,不斷轉變觀念、順應形勢變化。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4

近日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孫子兵法》,這本書是以中國古典名著《孫子兵法》為基礎,分為“內容提要”,“著名論斷”,“經典戰例”三部分,內容提要主要解釋了題目的意思和主要的制勝思想;著名論斷是直接引用了原文比較著名的段子;經典戰例則是引用歷史上有名的制敵戰例,充分體現出了“內容提要”和“著名論斷”中的精微奧妙之處。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勾踐滅吳》這個故事,主要闡述了春秋末期,吳,越兩個國家爭戰不休,吳王夫差率兵打敗越軍,越王勾踐投降,做了夫差的奴僕,三年之後,勾踐回到了越國,他發誓要報仇雪恨,慢慢地讓越國恢復元氣,最終打敗了吳國。

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覺得勾踐的成功源於他能屈能伸,能忍辱負重,在蘇軾的留候論中説“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者甚大,而其志其遠也。”我覺得這段話雖然説的是張良,但如果用來形容勾踐卻也十分合適。

而我覺得夫差本以打敗勾踐,最後卻被反圍,在於他沒有殺了勾踐的決心,更嚴重的是他的大臣竟會被收買。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只有“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才能成大業。

《孫子兵法》讀後收穫心得5

暑假,愛看歷史的我買了一本名叫《孫子兵法》的書。《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偉大兵書,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它共有13章,內容簡潔易懂。

雖然這本書講的都是戰場上使用的兵法,但是對於現代商戰、包括為人處事也隱藏着博大精深的含義。其中,我對火攻篇的印象最深。它告訴人們如何利用有利的風勢、乾燥的天氣和合適的時間等因素通過火來消滅敵人!

“火攻篇”中,孫子總結了很多利用火勢來攻擊對方的要領。歷史上,很多優秀的將領通過領悟他的兵法,創造了一系列有名的戰績。“周瑜縱火戰赤壁”和“火燒水寨滅南唐”就是例子。在這些要領中,有一句話“他石攻玉巧借東風”我覺得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所幫助。這句話是説在戰中,借水、火及其他輔助力量,可以使弱者變為強者,使劣勢轉為優勢。遇到困難時,不要氣餒,要藉助身邊一切事物為自己化解。

生活中,如果有人與我鬥嘴,我卻辯不過她,我就可以藉助李威儀的力量,她可是有名的伶牙俐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