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善“辨”作文3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46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善“辨”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善“辨”作文3篇

善“辨”作文1

人常道“能言善辯”,殊不知善辯不如善“辨”。人世間有許多事物不是人們所見到的那麼簡單,迷茫中,只有“辨”能揭開那層神祕的面紗,展現本質。

辨,別也。

辨,有辨別之意。善“辨”即善於分辨事物。在滑鐵盧戰役之後,拿破崙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上一個叫做聖赫勒拿的孤島上。他成了終身囚犯。面對浩瀚的大海,他常想從島上逃走,可那是不可能的,他對島上的地形一無所知!

他的一位密友以極其祕密的方式給他送來了一副象棋——用象牙和玉製成的極其精美的國際象棋。枯草一樣活着的拿破崙如獲至寶,遂把象棋當成伴侶。他愛不釋手,一個人默默地下象棋。他一遍又一遍地下,日復一日地用象棋打發無聊的時光。在生命耗盡之後,在這個島上枯澀地死去。

拿破崙死後,那副象棋作為遺物被不斷轉賣。最後得到象棋的那個買主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有一顆象棋子的.底部能夠打開。當他試着打開後,驚呆了。裏邊竟然密密麻麻地寫着如何從這個島上逃走的詳細計劃。

如果拿破崙善於分辨,就能夠看到那副象棋背後所隱藏的祕密,也不會枉費了他朋友的良苦用心。

辨,判也

辨,可以認為是對某事物的判斷。人,作為食物鏈的高層,有思想,能夠判斷。一個人的判斷力,決定了他的成功。同時人也是有感情的動物,至情至性的人往往因感情失去了判斷力,不再善“辨”。

辨,正也。

辨,也可理解為將事物還於本質。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內)裏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説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説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着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説:“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這個故事家喻户曉,人們為和氏璧的出世而驚歎時,有沒有想過如果楚厲王派遣的玉工能夠仔細查看璞玉,及時認清“石頭”的本質,卞和也不會平白遭受兩次的不白之冤和皮肉之苦,而和氏璧也會更早現世。世間無數的璞玉被人們當作石頭,同時又把魚目混為珍珠。

“目辨白黑美惡,耳辨音聲清濁。”這是一句出自《荀子·榮辱》的話。眼睛能夠辨別黑白美醜,耳朵能夠分辨聲音的清濁。每一個都能夠利用上天賦予我們的能力去辨別世間的一切,哪怕是盲人和耳聾者,只要他們有一顆善“辨”的心,就能去辨別事物。上天賦予我們辨別的能力,而人們應該在利用這能力的同時,通過生活去加強對事物的認識,完善自己的辨別力。

還事物之本,惟辨之。

善“辨”作文2

如今,一種嘴上的運動流行起來——辯論。參與辯論的人必須説話吐字清楚,所説的話還必須前後合乎情理,必須符合邏輯,不久,各高校便湧現出了許多能言善辯的才男才女。這不禁讓我們感歎他們的口齒伶俐與學識淵博。當然,這只是題外話,辯論培養了我們的嘴,卻沒有培養我們的思想。所以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善“辨”。

當今的社會,一切東西都變得越來越複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很多假的東西卻矇蔽了我們的雙眼。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必須要善"辨"。只有學會了“辨”,我們才不至於在這樣的社會中吃虧,才不至於上當受騙。

善“辨”,要求我們必須善於辨別是非,很多事是我們不能做也是我們不該做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去做。這其中的原因,一個,是因為處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許多東西都比較好奇,對那些陌生和新鮮的東西都想去嘗試和體驗一下,所以往往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也會對我們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二一個,是現在很多孩子還不會“辨”,更不用説善“辨”了,很多事情的`好壞與是非,我們還不能辨別。所以有時跟着自己的感覺去走,卻往往是錯的。在我們這個年齡段,有好奇心,想去嘗試體驗其他新鮮事物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分辨出這些事情和東西的好壞,往往對我們的影響會更大,更多,所受的傷害都大於前者。所以,學會“辨”,善於“辨“,對於我們更為重要,更具有深遠意義。

善”辨“,同樣也要求我們必須善於分辨對錯。很多事情,自己做錯了就是錯了,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不去坦然的面對自己的錯誤。如果這樣做,只會讓自己一錯再錯,最後掉入深淵,再也爬不出來。同樣的,對於別人的錯誤,我們也不應該一味的去包容(當然,對待特別的人可以除外咯!)。同樣的,如果一味的包容別人的過錯,也只會讓別人一錯再錯。最終,害了他的人就是那個包容他,不給他指出錯誤最多的那一個。

我們也必須學會分辨善惡,對於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認清善於惡的本質差別。好事,無論是多麼渺小的一件,哪怕是扶老奶奶過馬路,我們都應該去做。只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我們都應該義不容辭的去做,而且還要儘自己全力將它做得很好。不好的事,邪惡的事,不管是多麼小的一件事,哪怕是抄襲別人作業,我們都不能去做。對待別人:”親賢臣,遠小人。“對於那些壞事做盡的人,我們最好是遠離他們,而應該親近那些平日裏就為人正直,善良的人。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善”辨“也要求我們要善於分辨真假。要始終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的原則,防止自己上當受騙。這樣不僅能夠培養我們善於觀察的習慣,還能使我們變得更細心。

總結了那麼噠,善”辨“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鍛鍊我們的大腦、思想,還能使我們少走彎路、少吃虧。所以我們不僅要會”辨“,更應該善”辨“。

善“辨”作文3

人世間不僅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的眼睛,還需要一雙能明辨是非的眼睛。

——題記

明媚的陽光,天空清澈如洗,我閉眼感受拂過的愜意微風,除盡身體的疲憊,用心聆聽鳥兒天籟,平復內心的慾望。用心欣賞眼前的一切,陶冶情操,迴歸自然,喚醒已經自甘墮落的靈魂。

“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孔子交給我們的,他要求我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的行為,明辨是非,不要走錯方向,做個正人君子。我也曾嘗試着這麼去做,可是誰能告訴我什麼是“是”什麼是“非”我哪樣做又是真正的正確,而哪樣做又是錯誤的。

做一件事就要認認真真地去做,把它給做完美,但這是在你所在的事是正確的,合符道義的基礎上,那麼善辯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連善辯都做不好,只知道認認真真地去做,那不顯得很荒誕嗎?

三千多年前,孔子以他心中的道義為標準來明辨是非,告訴人們什麼是正確的,而什麼又是錯誤的。然而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髮展,人們的`慾望在不斷膨脹,道德標準越來越模糊。好在孔子把他的靈魂給留了下來,幫助現在在精神上越來越貧窮的現代人。但若真能幫助到,我也就知足了。慢慢的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推崇孔子,説要按孔子的話來做,這原本是好事,可他們居然是在誇誇其談,他們可以把孔子那些話倒背如流,我不得不承認這面子工程做得太好了,憑他説的就可以判定他是個正人君子,於是我交定了這個朋友,後來我哭了,他説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我去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竟説是社會需要,內心顯得十分坦然,我在他的眉宇之間竟看不出一絲愧色。默默離開,不想去深究什麼。仰天長笑,辨事先辨人,啊!善辨還是一門學問呀!

孟子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愛天下。”我想做個君子,一個兼愛天下的君子,但在這個社會似乎只能做一個獨善其身的君子,而要做一個能兼愛天下的君子就必須要低下自己那高貴的頭顱,融入這骯髒不堪的社會。顛倒的是非,已讓我無法分辨,我又怎能保證當我達到那個頂峯時,還能明辨是非,兼愛天下呢?

我還需從善辨做起,為了心中的信念而奮鬥下去。但在這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裏,我又能憑藉什麼來明辨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三千多年前的孔子所説的話我還能否相信,他是否依然適用於現代社會。啊!我終於一個偉人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了。

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學會善辨,做出符合當時情況的正確選擇,做一個生活中的智者。學會善辨,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學會善辨,做一個永永遠遠的正人君子。讓我們從善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