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味道作文【精】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味道作文【精】

家鄉的味道作文1

北方人大都有吃麪的習慣,和南方米飯相比,北方的麪食豐富多樣,煎炸烹煮無所不能。我出生在淮河以北,從小就喜歡各種麪食點心。現在的我也習慣了南方的飲食習慣,不過每每想起家鄉的牛肉板面還是想再回到老地方要上一碗牛肉板面外加兩瓣大蒜,多放辣椒,美滋滋的吃上一頓。

寒冷的北風迎面撲來,裹縮着身上的大衣,一個人走在街道上,多遠處看到前面雲騰霧起,紅色的`招牌白色的幾個大字“牛肉板面”。一個人,一碗麪,一頭蒜,成就了一頓美美的享受。

“老闆,來碗粗板面,多放辣椒再加頭蒜。”我進店找到靠近面鍋的位子坐下吆喊道。老闆:“好來,你坐好,馬上就來。”簡單的交流,無需修飾的禮貌,就這樣我坐在位子上,看旁邊的大師傅盡情的玩耍手裏的麪糰。

柔軟的麪糰在大師傅手裏聽話的樣子讓人折服,時短時長,時粗時細。在手指間滑過,騰空而起,細面而落。順手丟到了翻滾的開水中,面就像魚兒一樣在開水中盡情的暢遊,時而騰起,時而落下。這時再下幾片生菜葉,一塊將面撈起放進大海碗裏,澆上事先做好的滷子,一勺豌豆,二三辣椒,一撮牛肉丁,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牛肉板面就算做成了。等待已久的面終於要來到自己面前了。

蒜和辣椒早已備好,加上半勺辣椒,攪拌一番這就開吃了起來,一口下去就還想多次幾口。它不像德芙那樣讓你縱享絲滑,也不像雲南過橋米線那樣潔白晶瑩,但吃上去就愛不釋口,再配一掰蒜,那味道真叫一個美。喝上一口湯,頓時身上暖和和的,就如那二鍋頭一般,雖説少了二鍋頭的幹烈,卻也能讓你齒間留香,回味悠長。面吃完,湯喝乾,擦拭一下嘴角,付上幾塊錢,出了店,繼續行走在街上。

這時的太陽已經暖和了不少,風也沒有之前那麼冷,身上暖和了許多,離麪館越來越遠,時間已經回不到過去,卻早已成為了記憶。

如今已經身在南方,也早已習慣這裏的生活,但是心裏的那個小小的願望不知何時能再回到那座城市,路過那條街,走進那個店,吃上那碗麪。再享受一下家鄉的美味,看一下家鄉的景,見一下多年不見的老友。倆仨人一起吃着板面,闊談未來。

多次在夢裏回到家鄉,吃上了那碗爽口香辣的牛肉板面,老友幾人,你吹,我捧的情景。夾雜着外面街道上喧譁吵鬧的吆喝叫賣聲,一股大蒜的味道彌留在空氣中,翻滾的開水鍋前煙起霧散,頓時,夢中笑醒,卻淚濕枕邊。

家鄉的味道作文2

祖國遼闊版圖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城鎮,卻是最讓人輕鬆愜意的地方,只因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熟悉到極點,只因這裏的名字叫家鄉——陪伴我十幾年成長的樂土。

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這個時候的我便會時不時地選擇去那個有着樹林,竹林和草地的地方,讓自己身心放空,去感受自然的蓬勃與魅力。陪伴我的,還有那個帶有長絲帶的風箏,和那些能夠感動心靈的小説,輕鬆而肆意,隨心而瀟灑。那片一眼望去全是綠色的草地,走進俯身才會發現夾雜在其中的另外的顏色。紫色的宛如豆蔻白色的被高高供起,粉絲牽牛花也不甘示弱,藉着身邊的物體高高盤起,引來了各種各樣的蝴蝶,有的鮮豔着裝,肆意飛揚,又有的一身素色,恬靜淡雅。那飛舞的蝴蝶,是靈動的味道,萬物復甦,洋溢着春天的氣息。

感受着家鄉的味道,給人以心安。還是一個學生的我經常會在離家不遠的包子鋪買上一個熱騰騰的大包子,每次去時,一入眼便是那個起騰騰的蒸籠,大老遠就能聞到剛出爐的包子味。一進店便是老闆娘那熱情洋溢的笑臉,再煩悶的心情也會一掃而光。

拿着包子在上學的.路上邊吃邊走,靠近學校大門時,便會有一股清香撲面而來。常年佇立在學校旁的大樹開花了。花很小,幾個在一起,還不及人的小拇指那樣大,純白的顏色讓她像誤入凡塵的精靈。花也很多,遠遠望去,整棵樹上都被綴滿了白色,在展示他們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迎面走去,撲面而來的便是清新的香氣,讓人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放鬆身體,去感受,陶醉其中,手上的包子是質樸的味道。

在學校,受傷了,會得到為你擔憂的目光;生病了,會收到一句句真誠的問候;煩悶了,會和朋友有一場吐露心扉的交談。在路上會有來自街坊四鄰的問候,到處都洋溢着質樸的氣息,讓人不自覺的放鬆,心情變好。回到家開門的時間,便會聽到一聲乾脆的“回來了”,眼前便是一道道地地道道的家鄉菜,雖不昂貴,卻無比合口,這是家鄉,安心的味道。

出門在外,沒有人會不懷念家鄉的味道,那裏充斥着能讓人放鬆到極點的氣息。不如意時,想到的第一個能得到安慰的地方,是家鄉,順風順水時,也會懷念家鄉的兒時,不忘始終如一的初心。

出門在外,會懷念那個兒時成長的小小城鎮——家鄉。走出國界,就會發現,國土,就是家鄉。

校旁的那棵大樹,又開花了,陣陣清香,彷彿縈繞在鼻息之間。

家鄉的味道作文3

今天老爸説要回老家,我從高高的資料書裏探出頭,説我也要去,老爸很欣慰地笑了。我累得模糊的雙眼又看到點點綠色,那是家鄉獨有的標誌,誰都不能侵犯。

1個小時的車程讓我暈得七葷八素地,但一下車,心情就變的格外明亮。放眼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星星點點的房屋散落其中,點綴上寶石般明淨的河水,讓空氣中都瀰漫着淡淡的清新自然的味道。記得上一次來的時候,我問過哥地裏的綠色的東西是什麼?哥説你猜啊,千萬別説是韭菜啊,於是我很堅決地説,是葱吧?哥一臉痛苦,仰起巴掌要拍我,我一臉視死如歸的樣子,落下來的大手只是輕輕地摸着我的小臉,癢癢的,我知道哥不捨得打我,一定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

往前走就看到明淨的河,不寬,卻一直通到路的盡頭。清澈的河水已經快要乾涸了,只有深深的.河溝證明它曾經容納過很多水精靈,任它們從自己身上流過,春去秋來,不斷地流淌,凝固,融化,又駛向遠方。以前下鄉,哥總喜歡帶我去河裏游泳,他讓我背過身,自己脱了衣服,撲通一聲跳進河裏。這時我就知道可以回頭了,於是我就咧着嘴傻傻地看哥在水裏沉浮。金色的陽光撒下零碎的金子,在哥黝黑的皮膚上跳躍,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圖畫,真美。每次游完,哥總是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千萬別告訴二伯講他游泳的事。我偷偷抿着嘴笑,他就狠狠地瞪我,“笑啥呢?聽見沒?”我就仰起臉,伸出手,哥很無可奈何地從口袋裏摸出一個糖,放在我手心裏。我騎上他,把糖放進嘴裏,甜膩的味道充滿了全身,也把心兒塞的滿滿的。

而現在,哥應該在那個沒有冬天的城市裏忙碌着吧!那個燥熱的城市裏,會有那麼清澈的小河,可以容納哥在裏面沉浮嗎?

到了家,我就嚷着要給奶奶上墳,大人不讓,我便撒開腳丫子先跑去地裏了。奶奶的墳墓在一大片麥地的中間,周圍安靜得連風聲都是靜悄悄的,一説話就有遠方的迴音傳來。對奶奶我是沒有什麼回憶的,當她離開時,我還不知道什麼是死亡。以至於當奶奶枯枝般的手漸漸變冷,全家哭聲一片時,我還在擺弄自己的玩具。但我確信奶奶生前很愛我,因為她的相貌至今我還記得,尤其是當她把熱紅芋放在我嘴裏時,幸福的笑容。於是我每年都會很積極地來給她上墳,當紙灰滿天飛舞,炮聲陣徹山野時,我默默地祝願這位老人幸福。

臨走時我用爸爸的手機錄下了這裏的田野,山谷,小河和風聲。我想它們把我的記憶分走了,我得把它們帶回去,因為這是我對家鄉的全部感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4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習俗,更有不同的味道。

我的家鄉——南日島。這裏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也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這裏不像都市那般光彩奪目,令人仰望……可是家鄉是孕育我們一方的清秀水土,也承載了我們的幸福童年,記錄了我的喜怒哀樂,這一切足夠我用一生去品味。而我家鄉的味道更讓我回味無窮,即使我身在別處,也都記得這個味道——大海的味道。

我的家鄉是個小島嶼,它四面環海,島上的風景就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由於我出生於海邊,對家鄉的大海情有獨鍾,更不會忘記它的味道。

我站在高處,極目眺望,遠處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風平浪靜,就像一隻温順的小綿羊。在陽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面上也有許多漁船在捕魚。偶爾傳來一兩聲海鷗的鷗叫。我慢慢地走着,這清涼的海風輕輕地吹拂着我的臉,就像媽媽的手輕輕地撫摸着我的臉,舒服極了!不過,這海風帶着一股濃濃的海腥味,這是家鄉的味道。

漲潮了,大海就像一隻兇猛狂暴的小烈馬。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湧向沙灘,真是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海水衝向沙灘,淺起了許多白色的小水花,就像無數個小孩子同時吹起了無數個小泡泡,十分壯觀。我經不起大海的誘惑,慢慢地走進了海水中。海水沖刷着我的.小腳丫,感覺很舒服,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突然,一個大浪湧過來,衝到岸邊的礁石上,濺起了一米多高的水花,一陣風吹來,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一個調皮的小水中跳入我的嘴裏,鹹鹹的、苦苦的、澀澀的。我想:這才是家鄉的味道吧!

夕陽吻着西山,大多數的漁船向岸邊駛來,船上的漁民把網撒在地上,魚兒活蹦亂跳的,這時太陽公公把金色的光芒灑在了魚兒的鱗片上,那些魚兒變得金燦燦的,好像一條條“金魚”。我也該回家了,帶着一身的海腥味回家了。

晚上,媽媽給我煮了幾道海鮮:有蒸螃蟹,鮑魚海鮮湯,糖醋魚……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媽媽笑着説:“真是家鄉的味道啊!孩子,要多吃點。”我早已垂涎三尺,拿起筷子,夾起一個南日鮑,嚐了一口,啊!真是美味極了。那味道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只有讓我們細細品味,因為那是我們家鄉獨特的味道。

以後,無論我到哪裏品味各種美食,但都無法忘記我家鄉那濃濃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5

每次回外婆家,便是去吃食餅筒。

外公負責買菜,外婆負責炒菜。去菜場買幾隻蟹,挑幾隻蝦,抓幾把螺,再捎帶上幾種蔬菜。回頭,把菜洗好,丟進鐵鍋裏,灑下油,將它們快速地翻炒,不會兒,屋裏便充斥着那誘人的香氣。

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總在樓下啃着瓜子聊聊瑣事,阿姨媽媽她們則去幫外婆做飯。而小孩呢,便在樓上玩遊戲,追逐打鬧。玩得累了就跑下來衝到廚房口看看飯菜做好了沒有,媽媽總是攔着我們不讓我們進去添麻煩。沒辦法了,我們只能在廚房門口把脖子伸得老長,眼巴巴地看着正在大鍋中被翻炒着的美食,吞嚥着口水。而媽媽看我們這幅德行,總是説道:“看你們猴急的,別急別急!馬上就可以吃飯了。”

炒好後的菜一盆盆躺在桌上。外公便開始擺好架子吆喝着大家吃飯。有時候,我正玩着興奮,外公便走上來,説了我們一頓:“剛剛急着要吃,現在又不吃,快下去!”説完便嘟着嘴走了,而那香氣早已鑽入我的鼻中了。

老家的習俗似乎有個規定,吃食餅筒必須先放米線,而且要放最多。我攤開面皮,盯着那紅紅綠綠的食材,看到什麼便夾什麼,絲毫沒有不好意思,一副不管不顧大吃到底的`樣子。夾完後,便捲起麪皮,料理在其中,鼓鼓脹脹的,正想一飽口福,卻沒想到,“噝”一聲,這麪皮竟被我撐破了。無奈,只得不甘心地放回碗裏,心裏也一下沒了那情趣。

大家邊吃邊聊天。哈哈哈,累了一上午的外婆坐下來,也受到了大家的盛待,我們爭先恐後地為外婆夾這夾那,外婆只是笑呵呵的,時不時説道:“夠了,夠了。”説完,又開始發笑。屋子裏打着暖氣,我們的臉上紅得像個紅蘋果,不僅僅是熱的更多的是那其樂融融的親情散發出來的温暖吧。

吃不完了,便開始“打包”。不過,食餅筒的打包方式有所不同,要一個個先用麪皮把它裹起來,第二天便可以煎着吃。我特別喜歡吃煎過後的麪皮,不像之前那樣易碎,而是極脆極脆,咬一口,整排牙齒髮出“咔嚓”的聲音,滿嘴的油膩卻顯得異常的香。

回到寧波後,便很少吃到食餅筒,偶爾看到路邊的小店在買,總會忍不住想起外婆做的食餅筒。咬一口,是香的,只是少了那味,那是故鄉特有的味。我知道,故鄉其實和許多地方也一樣,只不過其間藴含了一種特別情感。那是家人淡淡濃濃的親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6

爸爸自小在泉州惠安長大,媽媽的故鄉在福清,而在我的理解裏我有兩個故鄉。

我自小生長在福清,我喜歡這座城市,不僅因為它的美麗,有漂亮的五馬山,潔白的龍江水,還因為它有讓我留戀的味道。記得當我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看到其他小朋友津津有味的在吃一種外表硬硬的佈滿芝麻的小餅,看到上去黃黃的,但聞起來很香的,聽大家都叫它“福清光餅”。我饞得口水直流時候,就會拉着媽媽幫我買了幾個,一口咬上去果然滿嘴留香,清脆可口,味道令人難忘。媽媽也喜吃光餅,我們一起吃時,媽媽就會語重心長地道:“很久以前,我們福清也受到日本海盜的襲擾,後來民族英雄戚繼光帶領大家打敗了外來入侵者,當初我們的士兵就是帶着這個光餅吃的。”我頓時對手上的光餅刮目相看了,心想幾百的歷史造就,難怪現在福清在外的遊子總會念念不忘這光餅的味道了。

但我注意到,爸爸很少吃“光餅”,我問道:“爸爸,這麼美味的東西你為什麼不吃呢?”,爸爸總是微笑着搖頭,並不回答。直到今年春節,我跟爸爸回到了——惠安。

惠安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海濱城市,這裏的氣候四季宜人,歷史悠久,這裏的人們同福清人一樣勤勞、善良、拼搏……我跟爸爸來到了一座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城堡――崇武古鎮。爸爸告訴我,這裏的城牆原來是戰鬥的前線,是為了消滅海盜而建立的,這讓我充滿了敬仰。在這裏,我看到了許多戴着黃斗笠,包着花頭巾,身穿前短後長藍紫色襟衫的惠安女。爸爸告訴我説:“這是聞名遐邇的惠安女。”

接着爸爸帶我來到了崇武古鎮的美食一條街,推薦了一種叫“魚卷”的小吃,魚卷很奇怪,吃起來清脆留香,但既沒有魚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種特有的清鮮滋味。爸爸説:“我小時候就是在這裏生活,這裏有我熟悉的味道。這種魚卷我們當地人是用來表示祝願美好團圓的意思。”正當我吃得意猶未盡的時候,爸爸又推薦幾種小吃,我和爸爸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問爸爸:“為什麼這裏的小吃這麼好吃?”爸爸回答我:“因為這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我突然明白了爸爸對這裏的喜歡就像媽媽和我對光餅的喜歡一樣,因為他吃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對過去的懷念,對親人的想念!

回到福清後,我畫了一幅美麗的水彩畫,用橘色的彩筆畫了一個夕陽下的天空,用青綠色的彩筆描了兩座大山,用藍色的彩筆渲染了海水,然後用白色的彩筆輕輕灑上一層薄薄的霧。我還想畫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小孩,他們一家在海灘上席地而坐,一起吃着美味的小吃。如此美麗的畫卷,我在福清見過,也在惠安見過,那裏都有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7

潮州,我的家鄉,一座簡單而又樸素的城市。在這裏沒有大城市的快節奏,有的是一種獨特舒心的閒適生活。漫步於低樓矮厝,感受獨特的潮州風情,品嚐琳琅滿目的潮州美食,感受獨特的潮州味道,美哉!

從早晨開始,潮州人開啟美好一天的方式便是走進一家街頭小巷邊的一間不大不小的早餐店。點上一盤腸粉,或一碗賣相不錯的牛雜粿條,或伴着炸蘿蔔絲的粿汁,還可以是一碗簡單的白粥配上簡單的雜菜。坐下來慢慢地品味,對潮州人來説吃飯永遠是細嚼慢吞,從容不迫。也或許就是這座城市與別人不一樣的地吧!

在潮州,重頭戲是那悠閒,簡單,卻又美味的下午茶。潮州的小吃多如繁星,有鹹,有甜,還有甘。鹹的"豬腳圈"有因形狀像從豬蹄上切下來的,就有了這個有趣的名字"豬腳圈"。街頭上總有人架着一口油鍋,將包有多種餡料的豬腳圈放到沸騰的熱油中炸到金黃。咬一口,那餡料混雜在一起的香味會瀰漫在你的整個口腔。甜的"鴨母捻"如果你要吃到這最正宗的"鴨母捻"西馬路的胡榮泉會是你的最好的選擇。用糖水煮開放入潮州的鴨母捻,待到鴨母捻浮起來時便是熟了。每碗3顆像是三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躺在碗中洗澡。可愛極了!輕輕地咬一口那裏邊的陷便流了出來,甜甜的,甜在心裏。吃完了鹹甜接下來就是甘了。炎熱的夏天在街上可以看見推着小三輪在賣草粿的小販。右手持瓷碗,左手拿着盛草粿的鐵勺輕輕敲擊着發出清脆的"叮叮咚咚"的聲音。買一碗草粿坐在大榕樹下聽風的聲音,感受草粿伴着白砂糖的`那種清涼甘甜的味道在舌尖縈繞的味蕾體驗。相信你會愛上這種味道。如若你要品嚐到這些美味或更多屬於潮州的味道請移步潮州的老城區在那裏即可品嚐到潮州的味道也可觀賞到具有潮州特色的低樓矮厝。

夜幕降臨,在潮州也有很多特色晚餐供你選擇。潮式牛肉火鍋可以看得出潮州人的愛吃與會吃簡單的湯底,簡單的蘸醬,複雜的火鍋食材,組成了牛肉火鍋令人垂涎三尺。除此之外潮州的特色滷鵝,絲絲入味,鵝皮軟糯彈牙,蘸上最簡單的蒜泥醋這便是潮州最地道的吃法。飯後可以嚐嚐潮州的甘草水果,都是那當季的水果,用南薑絲,糖等配料製成的酸甜可口又可解膩的飯後甜點。

這就是我的家鄉-潮州,這就是潮州人舌尖上的美食,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會忘記這份獨特的潮州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8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春天遺愛湖公園裏的花團錦簇,是夏天赤壁公園裏池塘邊的蛙鳴,是秋天望月堤旁桂花的甜香,是冬天龍王山上的銀裝素裹……哦!對於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來説,家鄉的味道有羅田的`糖炒板栗、紅安的烤紅薯、黃州的東坡肉……當然絕對不能少了外婆做的包子!

説起外婆做的包子,我忍不住要流口水了,那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味道,它麪皮筋道,肉質鮮美,一口咬下去是滿嘴湯汁但決不油膩。這麼好吃的包子是怎麼做成的呢?為了滿足我的口福之慾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外婆讓我參與了她做包子的過程。

外婆把做包子材料什麼的都準備好了便忙活了起來。只見外婆先把肉放在菜板上用兩把刀一上一下交替地剁,那聲音極有節奏,眨眼間就剁好了一大盆肉泥了。然後加工包菜丁、紅蘿蔔丁、生薑末等等配菜,將配料和肉沫調和成肉餡備用。

接下來就是和麪了。外婆在麪粉里加上適量的水和鹼使勁地揉。麪糰和好後,外婆將麪糰搓成粗粗的條狀,然後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麪糰,在案板上上下移動麪條,邊移邊切,以免切出來的麪糰粘連。接着用擀麪杖將麪糰壓成一張張麪皮。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我在一旁不由得驚歎外婆嫻熟的手藝和速度。外婆也不無得意地説:“別看外婆年紀大,這速度可決不會比小年輕慢哦。”

開始包餡了。外婆把肉餡挑起放在麪皮中間,再將麪皮輕輕合攏,一邊合一邊捏,很快一個包子就成型了,邊上出現了一圈大小一致的褶子,像展開的花瓣一樣,真好看!

總算開始蒸包子了,等待的過程漫長難捱。我在旁邊不停地轉悠,從蒸籠裏發出包子香味,早已讓我按捺不住。外婆見我猴急的樣子,慈愛的颳着我的鼻子笑眯眯地説:“瞧把我家的小饞貓給急成啥樣了。”火候差不多了,外婆用筷子夾了一個給我先嚐嘗。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外婆心疼地説:“慢點慢點,別燙着,別急!”

品嚐着那回味無窮、齒頰留香的包子,我簡直陶醉了。留在舌尖上的不僅僅是包子的味道,還有滿滿的愛的味道!,叫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家鄉的味道作文9

在一次晚飯的桌上,出現了一道不常見的菜:酒醃小河蟹。這道菜是爸爸的最愛,同時也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故鄉生活。

我的故鄉是安徽,那裏有着大山大水,空氣特別新鮮,到處遍佈着樹林、小溪。

小時候在家鄉最令我興奮的莫過於和小夥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結伴來到小溪邊,正直盛夏,大家都脱了鞋,站到沒過一半小腿的小溪裏。水不涼,也不猛,温和地衝擊着皮膚。

大中午的,烈日當頭,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縫中,偶爾有一兩隻悄悄地出來找些吃的。我和小夥伴逆流而上,往高處邊走邊找。一旦誰發現了小河蟹,大家就會一擁而上團團圍住,然後派一個人去抓。

記得當時有個叫靈靈的男孩子,對這兒的小溪特別熟,每次都是他帶頭領着我們走,也總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陰暗角落、石頭縫裏的小河蟹。

大家邊走邊找,我也彎下腰很仔細地搜尋,像個急着立軍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對,把自己隱藏得嚴嚴實實。但靈靈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頭似的,不一會兒就能找到一個。對付那些躲在角落裏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來,七手八腳的把手伸進石縫裏摸索或者乾脆用手掏。有的時候當小河蟹快要鑽進洞裏看不見時,我們就會故意去惹惱它,讓它夾住手,再忍着疼痛把手抽出來,這樣就把小河蟹帶出來了,每次這麼做的時候都有種當了英雄的感覺。

抓了十幾二十只,我們就要回到家中享受勝利的果實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們就把小河蟹燒湯喝。那時候與也沒怎麼好好跟大人學過做菜,就馬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鹽和調料……

正式開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崗位:燒水的燒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負責切些花椒啊,蔬菜什麼的。別小看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術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勻,都是有講究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湯裏煮,再加些調料,一會兒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撈上來,再倒些湯,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河蟹小小的,兩三下便能吃掉一個,蟹肉也很嫩,彷彿還帶着些清香,讓人慾罷不能。

這就是我的家鄉,散發着淳樸、清新的氣息,這就是我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家鄉的味道讓我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每年的年末,家裏的女人們都忙着在陽台上做一件事——醃鹹肉。鹹肉是揚州獨有的美味,哪怕是很近的泰州等地都是沒有的。這味,獨一份!

這也倒不是因為鹹肉有多難醃,因為這味一直在揚州人的口中,其他地方的人都吃不慣,這味就對揚州人,揚州人也就對這口味!

這鹹肉,只需肉與鹽,再加些八角。別看原材料簡單,做起來真要些精力。首先這肉不能太肥,一咬全是油;也不能太瘦,容易塞牙縫,就得那豬上最精華的`部分,一層肥一層瘦那種。買回肉後,洗洗乾淨,先用鹽在肉表面敷一層鹽“面膜”,再用小刀在肉上隔8釐米拉一刀,再在刀口處撒多些鹽,每逢晴天就出去曬曬,三四天取下來再來一層“複鹽”,等十多天後那豬肉皮呈“紅棕色”,脂肪呈“鴨黃”色後,方可食用。

在那曬的十幾天中,那鹹肉味一直飄蕩在我鼻尖,對我這種等級的吃貨是一種折磨啊!

好容易才曬好了,我就催着媽媽做“菜薹子燒肉”。這味道,才叫人不敢相信,鹹肉燒製後,皮與肥肉都是那種鴨黃,如宣紙一般,最下面那一層肉比上面略顯棕色,放在嘴中,咬一口,這味道既有肉的質地,又比鮮肉多了一層鹹味與鮮味。肥肉與瘦肉錯層口感,使人感覺不膩又不塞牙,就這樣爽滑入口,還口齒中留有餘香,温暖香郁,與室外的冰天凍地形成反差,更讓人感到家的美好。

鹹肉的味道不僅與其它食材搭着好吃,哪怕它一個“挑大樑”,也是極好的,一鍋飯快做好的前十分鐘,切兩片鹹肉放在鍋裏與飯一起蒸,飯好了,肉也熟了,肉又把自身的味道傳給了飯,也是真真兒的絕頂美味。

有一次,在香港打拼多年的大舅回鄉來我家,他剛坐下,就偷偷地問爸爸“家裏有鹹肉嗎?”爸爸大笑,説:“有的,有的。”大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香港那邊只有一家鹹肉店,離公司又好遠,唉,把我喂大的揚州鹹肉,忘不掉哦!”

黃昏把大舅頭上的白髮染成回憶,小時那情景在時光中定格。

在外打拼的揚州人哦,別忘了家鄉,別忘了家鄉那鹹肉的味道,別忘了你的根。

年末了,哦,那鹹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今年的清明節,我是在異鄉度過的。

“表妹,你在外面還好嗎?你外婆做黃姜飯了,剛才她還嘮叨你今年怎麼沒回家呢……”表姐的一個電話,把我的思緒帶回了家鄉……

黃姜飯是家鄉清明節必備的主食之一,聽説是祖先們流傳下來的風俗。黃姜飯那金燦燦的顏色,是這個世上最具有魅力的色彩;黃姜飯那清香的氣味,是這個世上最具有誘惑的氣味;黃姜飯那美妙可口的味道,醇香纏綿,令人回味無窮,不可言喻……

記得有一年清明節下起了雨,而那時候,黃姜還在菜地裏。“下雨了,怎麼去挖黃姜?”“要不今年就不做黃姜飯了?太費功夫……”我和堂哥堂姐們在一旁聽了大人們的對話,都害怕吃不上黃姜飯,急忙説:“我們去挖吧!”“下雨了,路很遠……”為了吃上一頓黃姜飯,我挺了挺胸膛,説道:“沒關係!包在我們身上好了。”

來到菜地,我們先是找到種植黃姜的地帶。然後認真地挖了起來。我還記得,那是我第一次挖黃姜,因為下着大雨,黃姜在地下好像喝飽了水,想出來見見新世界,我用手輕輕一拔,它就乖乖地出來了……

我們回來後,媽媽就開始忙碌地準備黃姜飯。做黃姜飯的程序有點繁瑣。先用菜刀把姜壓扁成塊狀,把姜用水煮到沸騰,最後再把姜壓一次,除去黃姜,只取煮好的黃姜水,還需要放上一個夜晚,第二天再用黃姜水來煮飯。而且每一個程序裏面還有很多細節,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必定會影響口感。

儘管黃姜飯做起來程序繁瑣,家人也仍然每年都做黃姜飯,為的就是把祖先們的風俗傳承下來,為的就是把家鄉的味道永存心中,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啊……

三年前,我們一家都離開了家鄉。後來,每逢清明節回家鄉後,外婆總是打來電話,非要我們回去吃一頓黃姜飯。儘管與外婆家相隔甚遠,但是,爸爸也總會開着車載着弟弟、媽媽和我一起前往外婆家,去品咂那熟悉的家鄉的味道……

而今年,清明節我卻身在他鄉。表姐的一個打電話,使我馬上想吃到黃姜飯。於是,我便立即到繁華的街面去尋找,問過若干個本地人,哪裏有黃姜?回答我的只有失望——他們連黃姜的名字也沒聽過,更不要説是見過了。

黃姜飯清香纏綿的味道,是我最熟悉的`味道,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那種熟悉的味道無法淡忘的!

遙望家鄉的方向,我彷彿聞到了黃姜飯的味道,彷彿感受到了家鄉的氣息,那種氣息以其獨特的芳香撫摸着我的身軀,温暖我體內的每個幸福細胞……

家鄉的味道作文12

天朦朦亮,和着清脆的狗吠聲,好不愜意!

一大早,父親就在樓下開始洗漱了,衣服還是那麼地單薄,臉頰還是那麼地消瘦,臂膀卻依舊是我心目中的偉岸。嗬!家鄉的温度還是不會到零下那般冷冽,還是説,家裏就有那般地温暖?

近年端了,家鄉的集市應該在凌晨就沸騰起來了吧!這不,父親雄厚温和的嗓音在喚起我對家鄉集市的記憶:樸素、清新、自然!父親給我戴上頭盔,叮囑這我多穿幾件衣裳,繼而就是悦耳的摩托引擎聲蔓延開來……

撥開薄霧,迎着幾滴小雨點兒,集市的景象使我盡收眼底!最是第一景當之無愧的就是早餐店了吧!瞧!那熱氣騰騰的饅頭、豆漿、粉絲、白粥……小主兒熟練地扳起一個個蒸夾,大的小的饅頭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乖巧地躺在暖窩裏。聽!“賣饅頭咯!紅糖饅頭、刀切饅頭,菜餡的.肉餡的,鹹的甜的辣的……”“店家,來碗豆漿,白粥外加鹹鴨蛋一隻。”“好嘞!豆漿白粥鹹鴨蛋來咯——”“這邊來份……”一餐兩塊錢,包你吃的飽飽打小嗝。

挺着鼓鼓的肚皮,每個人都笑着湧入集市中。趕集的人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疲倦吧!一些七老八十的老爺爺一股的勁兒,他們擔着沉甸甸的籮筐擺在了路旁,蔬菜都沾着晶瑩的露珠,好是新鮮。老爺爺們總會實打實地售賣他們的勞動產品,天然無公害。家鄉的集市是沒有限定性的攤位的,自由來自由走。水果攤,蔬菜類的估計時不時就會變成一家子。

父親走在我的前頭,我就這樣乖乖地跟在他的後頭。他不會去講價錢,賣家們好像很熟悉父親這位顧客,多出來的零頭總會被省略去。其實我很想問問父親,為什麼不去講講價,砍砍價,但我知道他會以沉默答覆我。我心裏也明白,一些東西不用言語,自在人心,這不是物質性的交情,而是無形的鄉間獨有的情誼。

近中午了,人反而更多了。有句俗話説得好“不挑頂尖物,自在響午時”。怎麼説呢?這是每個集市都有的特點吧!很多人會在趕集者收攤之際,揀揀“便宜貨”。畢竟家總會喚起人們歸依感,為了早早回家吃頓飽飽的中飯,賣完貨物就很開心咯!鄉間的鄰人都是容易滿足的,各得其所地買賣,看似簡單現實難吶。但是,鄉間的集市永遠是純樸的!

我給父親戴上頭盔,自己提起一袋袋的收穫品,悦耳的摩托引擎聲再次蔓延開來……

家鄉集市,父親的味道,鄉人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3

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的味道,是各種獨特的味道的交織與昇華,囊括了我對家鄉的記憶的所有,貫穿了我對家鄉的愛戀的始終。

香醇老豆腐。能夠做到“十里飄香百家饞”的,恐怕我們高唐的老豆腐要位居榜首了。這話是真不誇張,不信你看,白嫩嫩的豆腐乖巧地躺在鍋中,師傅嫻熟地在豆腐上劃幾下,豆腐便飛入碗中,一顆茶葉蛋,一勺辣椒油,最後澆上一大勺祕製滷汁,一碗香氣撲鼻,物美價廉的高唐老豆腐便大功告成了。師傅們都傳承了最地道的手藝,用最傳統的方法做出最正宗的老豆腐,輕而易舉地就能讓你望之垂涎三尺,品之讚不絕口。在高唐的大街小巷遍佈着成千上百家老豆腐的店鋪,所以只要你一進入高唐,你的前方就已被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老豆腐的香氣所包圍,撞擊着你的嗅覺,讓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嘗上一碗過過癮。一碗老豆腐,幾個油酥火燒,再加上一碗豆汁,這便是高唐人最正宗的早餐標配。為了讓顧客能在第一時間吃上熱乎乎的早餐,師傅們大都是三更便起,開始一天的忙碌。從早晨六點開始便會有一撥又一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前來享受美味的早餐,這火爆的場面一直持續到上午九點,前來吃飯的人羣才逐漸散去。每個高唐人都是被這早餐哺育長大的,這香醇的豆腐香是高唐人心中永遠揮灑不去的家長味兒。

香嫩的`驢肉遇上油酥的火燒,牙齒咬合火燒時火燒的酥脆,驢肉的筋道,讓人無比滿足。細若絲線可以穿針的清平墜面,在鍋中與荷包蛋纏綿着舞蹈着,夾起來放入嘴中那種入口即化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豆腐的嫩香,驢肉的鮮香,墜面的清香,加上花香樹香果子香,還有必不可少的一味書墨香,才交織成我心中的家鄉味兒。

濃郁書墨香。家鄉高唐,是遠近聞名的“書畫之鄉”。作為“苦禪故里”的高唐,用自己的一方水土養育了李苦禪、孫大石、李奇茂等書畫名家,每每談及他們,都會讓高唐人心中的自豪感與敬佩感油然而生。他們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唐人,每到週末都能看到祖國的花朵們手持毛筆出入於書法繪畫興趣班,各大圖書館也是坐滿了各個年齡段的人,他們聚精會神地汲取書中精華,進入書的世界,以至於空氣都靜的像凝固了一樣。走親訪友時稍加註意就會發現高唐人的家中或多或少的懸掛着些書畫作品,這都體現着高唐人對書畫的熱愛。每個高唐人都是在這墨香的薰陶下長大的,這濃郁的書墨香是高唐人心中永遠揮灑不去的家鄉味兒。

家鄉的味道貫穿了我的整個成長曆程,濃郁的家鄉味兒早已滲透到我的血液裏,成為我無論何時走到何地都揮灑不去的一抹鄉愁。

家鄉的味道作文14

在漂泊他鄉的遊子心裏,家鄉乃清甜,嘬一口,滋生回憶;在長年在家的人們腦中,家鄉是清淡,話幾多,滿是細碎;家鄉在我們這些懵懂無知的花兒眼中,怎一種味道了得?臊子面,擀麪皮,醋粉……細細數來,淨是它的味兒。

作為地道的岐山娃,我吃着臊子面長大。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的它,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細長的麪條,厚薄均勻,有着岐山人民那種柔韌勁兒,柴火慢燉的臊子使得它愈發鮮香,再澆上岐山沃土上自產自制的辣油,放上薄如紙的菱形蛋餅片兒,些許的小菜丁,木耳,黃花菜……難怪岐山臊子面如此有名氣。在岐山流傳着一個順口溜:到了岐山縣,先吃臊子面,岐山照壁背後面,皇上吃了都稱讚。

每逢遇到哪家過紅白等事,臊子面總是少不了,且會連吃幾天。孩子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堆,總會圍坐在一起,等着百吃不厭的臊子面。宴棚裏,一雙雙急切的眼神直端端地隨着端飯人的盤子來回飄移,直到碗送到他們的餐桌上才罷休。這時候,一席人的禮讓便隨之開始,香氣瀰漫的宴棚裏,自然而然地遵循着尊老愛幼的傳統,孩子讓大人,大人緊着孩子先吃。在滿是油不見面的碗裏,用筷子輕輕一撥,夾起面,那種香氣夾雜着面的'熱氣瀰漫開來,送進嘴裏,頓時麥香、臊子香、作料香、各種菜的香融合在了一起,刺激着味蕾,那種香簡直無言可以訴盡,只是覺得香到了心坎裏。

“奶奶,奶奶……我要學做臊子面。”一時興起的我跑回家訴説着自己對它的喜愛。奶奶滿是皺紋的臉,瞬間綻成了一朵花。停了一會兒,她慢慢地説:“孩子,要做臊子面,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這樣的話,並沒有澆滅我對這一美食的追求。我跟在奶奶後面,整個下午尾隨着她,單單臊子面的靈魂——湯,就夠我一下午琢磨了。奶奶耐心地指導,我頓覺開了竅。可我做的湯不是少鹽,就是多辣,與我意想之中香噴噴的美味相差甚遠。但奶奶從不會放棄品嚐我的“臊子湯”,只見她拿勺將湯舀起,站在一旁的我,目光隨着那個湯勺移動到碗裏,奶奶將湯送進嘴裏,我的心便揪起來。“太酸”“太鹹”“有點淡”……奶奶的表情牽動着我的心,我懂奶奶之意。但她的臉上從不失笑容,她要鼓勵我對於傳統美食的傳承。想到這兒,她的嘴裏蹦出幾個字:“要堅持學哦!”我趕緊點了點頭。

哦,原來家鄉的味道,是令我久久難忘的臊子面的香滋滋,更是憨厚禮讓的傳統美德,亦是上一輩人對於家鄉傳統美食的手口相傳,懵懂的花兒們將傳承這種對家鄉的美味,一心一意代代傳。

家鄉的味道作文15

家鄉是一壺酒;家鄉是一杯茶;家鄉是一股清泉。我的家鄉在吉林通化,那裏有肅慎,東胡,穢貊族等先民的足跡;有風景宜人的松花江;有人民英雄——楊靖宇的烈士陵園。在我的家鄉有早在四五萬年到七萬年前的遠古人類。據文獻記載,吉林省在歷史上,除漢族外,主要有三大族系:肅慎,東胡,穢貊族。這些遠古人類在吉林大地上繁衍,生息,書寫了吉林的輝煌歷史。

美麗的松花江位於吉林,它風景秀麗,是個值得觀賞的好去處。松花江是黑龍江水系在我國境內最大的一級支流,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流域面積五十四點五六萬平方公里,有南北兩源,北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裏山中段南側,長達一千零八十九公里,南源第二松花江發源於長白山主峯白頭山天池,長八百餘公里,南北兩源於三叉河匯合後稱松花江,幹流長約八百六十七公里,由右岸注入黑龍江。東晉至南北朝時,上游稱速末水,下游稱難水。隋、唐時期,上游稱粟末水,下游稱那河。遼代,全河上下游均稱混同江、鴨子河。金代,上游稱宋瓦江,下游稱混同江。

元代,上、下游統稱為宋瓦江,自明朝宣德年間始名松花江。它的存在為早期生活在吉林的先民提供了有利條件。1939年2月18日我們的民族楊靖宇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犧牲,年僅35歲,楊靖宇死後,日軍剖開了他的遺體,想知道,在冰天雪地的`林子中,是什麼支撐着他一直戰鬥。後來,發現裏面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野草和樹皮。我們可以這樣説;人民英雄楊靖宇永垂不朽。因為楊靖宇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有愛國的崇高精神,我們應向他致敬。家鄉是你永遠也品不完的。我愛我的家鄉——通化。因為它給予了我無限的愛,是它滋養我,讓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讓我成為一個有才華,有知識的人。家鄉是一壺酒,它會讓你去細細品味。

家鄉是一壺茶,它是你閒暇時休閒品。家鄉是一股清泉,它會在你心頭上源上一絲清甜。家鄉使你受益無窮!家鄉使你有了一顆樸實而善良的心!它給予了我關懷的力量!我愛家鄉吉林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