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詩意作文 (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意作文 ,歡迎大家分享。

詩意作文 (15篇)

詩意作文 1

人生自有詩意,詩意美在四季。有“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當然,更少不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中國詩詞大會》中,你可以詩會友,暢談清風明月,也可以對酒當歌,誦窈窕之章。

在詩詞大會的舞台上,我們看到了各行各業的人,有學生,有快遞員,有人民警察,當然也有詩詞名家。他們共同為我們獻上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通過這個節目,我從原來的懵懂到對詩詞的熱愛,甚至沉醉其中,一些榜樣人物給了我巨大的鼓舞,正是他們一個個閃爍的背影,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

如果説對於一個高中生究竟可以在詩詞的道路上能走多遠,這一問題我們有所疑惑的話,那麼“詩詞才女”武亦妹無疑給了人們一個完美的詮釋。一路過關斬將,捧起了屬於自己的榮譽,也向世人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的深厚文化底藴。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這,的確是所有青年學子學習的榜樣。還有快遞小哥雷海為在一個普通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凡的業績。時光匆匆,他不浪費一分一秒,每一個傳奇的背後都隱藏着堅韌和拼搏。他送的不僅是快遞,還有詩意。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快遞員,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薪盡火傳,歷經千年而亙古綿延,生生不息。

當我們穿越浩如煙海的詩詞典籍,去觸摸往聖之脈搏時,我們會感到:一路有詩詞陪伴,真好!詩詞向我們呈現了理想與現實,當下和過去的完美對接。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不知成為了多少人的座右銘,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勇敢追夢;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知惹得多少人潸然淚下,憂國憂民之情油然而生;還有白居易“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又訴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成為了古今騷客的共同心聲。

走進詩詞,不是為了鐘鳴鼎食,舞文弄墨,而是為了自己的內心找一個歸宿。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的人生態度更加達觀。往事越千年,時至今日,我們崇拜的不應只是月入千萬的大腕明星,而應該回首品一品古代先賢留下的不朽名作。從中讀不同的人生經歷,體會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和美德,暢談國事,還可以跟隨“詩豪”劉禹錫遊山樂水,感受如何在磨難中捲土重來,笑看人生。總而言之,詩詞是一把明鏡,也是一壺清茶,抑或是一個忠實伴侶,在你身側娓娓講述着酸甜苦辣,隨着你指點江山,陪你走過一生一世。

或許我們只是普通人,但多讀詩會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昇華,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決定我們在前行的途中究竟能走多遠。熱愛詩詞,多了一次我們和古人對話的機會,也多了一隻遠航道路上的明燈,有了詩詞的陪伴,我們的生活必將更加充實。

詩意不僅屬於詩人,也屬於你我他。願每個人都可以在詩詞的天地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意作文 2

有名士曾言:人生充滿勞績,然而人卻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而餘卻言:感恩,得以詩意之人生。

——題記

何謂詩意?“詩意”即美好的意境,心靈的寧靜。但奈何塵世曖曖,古往今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上演的都是一些大致相似的事罷了。如此這般,我們又該如何去尋求那絲“詩意”呢?

但還真有那麼一羣人,他們生於亂世,空有滿腹詩學才氣,卻無處施施展。他們身來富貴,縱然前程似錦,卻獨戀一份情。他們在曖曖塵世中,偷得一份"詩意",詩意的生活,詩意的棲息。

感恩詩意人生,即是感恩他們"詩中之情",傳留千載,讓現實之中的你我得以窺得一絲"詩意",得以詩意的棲息在大地上。

陶淵明:一生之寞遺詩意千秋

"詩意"屬於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那個"帶月荷鋤歸"的農夫。陶淵明這位亂世中的詩人,他心中的詩意藏在詩中已傳了幾千年了,多少人都曾羨慕過他的瀟灑,他的清閒自得,卻熟不知他的無限詩意來自那一份寂寞。其實陶淵明是寂寞的,在他的矢志不渝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自身價值之間,他最終偏向了寂寞堅守的一端。也許每個人都曾暗自寂寞過,但又有多少人像陶淵明一樣守住寂寞,剔除心靈的蒙塵,也許正因為如此,寂寞使他詩意的棲息。

感恩詩意人生,願以此之情謝他——堅守寂寞於青山綠水中訪得詩意,千秋仍存。

李商隱:一世之念話詩情萬世

浮生若夢,仰望星空,凝視明月,心也空靈,夢也空靈,詩意不知不覺駐於你心中,也曾見過柳三變“免使青春年少”的多情,蘇東坡對於"赤壁賦"的專情,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痴情。義山你心中卻不由得深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蚷成滅淚始幹"是對亡妻的縷縷留戀,泛黃的紙頁,你落寞,傷情。你的一生本是星河璀璨,如今卻像極了鏡花水月一般。在平靜的夜,揭起漣漪地詩意,獨戀那份深情。

感恩詩意人生,願以此之意慰你——一生痴情於孤夜殘月裏覓得詩情,萬世依誦。

曾幾何時,有多少人想過詩意地棲息。因為塵世曖曖,以致其望卻步,轉而妄言,也許詩意的棲息並非是美好的意境。但那又何妨?你們留下一首首千古佳作,以"春風細雨化無聲,若無詩意何處生"之意,訴説着: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而人,若不能詩意地棲息,生與死又有何區別?

於是乎,從詩作萬千中,我們終悟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詩意般地棲息,無論遇到什麼,感覺如何?都是生命的典藏。縱然我們不似你們般清心寡慾,但也要淡然優雅。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努力,把腳下的路走成幸福的模樣,使詩意繼續流淌。

感恩詩意人生,於感恩中追尋詩意,使人得以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詩意作文 3

邀一輪明月,攜一縷清風,我走過漫漫人生旅程,烹一盞清茶,捧一卷詩書,感受其間悠悠詩意。

人生的旅程中,我讀太白,讀他的高潔而孤傲,這旅程便被點綴上了詩意,他想像碧溪垂釣的姜子牙一樣得遇重才的文王,像乘舟夢日邊的伊尹一樣受聘於商湯。面對困難,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流露了那高昂的氣勢,於是,他花間起舞,月下獨酌,影隨人動,心隨月冷,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永結無情遊,相期渺雲漢”。他滿腹才華,研墨賦詩,卻只能粉飾太平。力士脱靴,貴妃捧硯卻依然不能展露自己的胸襟,孤獨和寂寞,狂傲與不羈,匯成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開心顏?”從此,他便歸隱林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段有他的時光,便成了一段充滿詩意的旅程。

人生的旅程中,我讀子瞻,讀他的豁達與樂觀。這旅程便被渲染得充斥詩意。當友人即將離開,夜晚雲色微茫,月兒淡淡,推杯換盛中滿是依依不捨,他還是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當春寒料峭,微風帶走身上的酒意,山頭斜照,雨後如血殘陽仍有些蕭瑟,宦海浮沉的他,看遍潮起潮落,雲捲雲舒。放聲高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雕鞍顧盼,有酒盈樽的青春不再,滿頭華髮,四壁空虛的暮年代之,豪情壯志成了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他便這般做了一輩子閒客,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一慄,駕一葉之扁舟,寄了這江海餘生。貶謫也好,得志也罷。"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段有他的歲月,便成了一段充滿詩意的旅程。

人生的旅程中,我讀耆卿,讀他的多情與才華,這旅程便充滿詩意。秋後蟬叫得淒涼,長亭外急雨剛停,催發的蘭舟折煞了萬種風情。他與友人執手,千言萬語想湧出,卻一句也説不出,向欲語淚先流。他遠眺山一程,尋尋覓覓,已不見蹤跡。顒望水程,驀然回首,驛站只剩下杜康。不免脱口而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回憶陸離朦朧,縈繞在夜影下,他只得對着一道銀河清且淺,一輪皓月似嬋娟。獨自暗暗傷憐。從前的秉燭夜遊只似白衣蒼狗轉眼雲煙。只剩“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狎興生疏,酒徒蕭索,強樂無味,良辰好景形同虛設。只記得遠方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念道“別有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他日漸消瘦而寫下了千古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段有他的韶華便成了一段充滿詩意的旅程。

人生的旅程中,青蓮劍仙不被世俗的塵埃污濁的詩情和不被紅塵的眷戀阻擋的詩情令人驚豔;東坡居士超然物外的豁達樂觀與隨遇而安的自我排解給人鼓勵;白衣聊相婉約的柔情與優美的文字使人難忘,構成了這充滿詩意的旅程。

這充滿詩意的旅程中,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詩意作文 4

何為詩意?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嗎?還是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還是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愜意?在我看來,是,但也不全是。

此“詩意”並非全是“詩意”,詩意地生活,並非早晚吟酒對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是無論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上,都飽含詩人內心真實複雜的感情。因此我認為:詩意地生活,就是在精神的世界裏找到自己

如太白般,詩意地生活。眾所周知,“詩仙”李白是我國文學史最著名的詩人之一,無論是“黃髮垂髫”,還是“白髮皓須”,大家都能背出李白的幾首唐詩。但其實李白的個性較為狂放,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唐玄雲宗最信任的太監高力士。高力士故意歪曲他寫的《清平調》,使得楊貴妃和唐玄宗漸漸疏遠他,但他沒有因此辯解什麼,依然追求過好自己的生活,在詩歌的世界裏找到自己。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受委屈,被他人冤枉在所難免,我們應該像李白這樣,冷靜面對生活中種種不公,用心過好自己的生活,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就是詩意地生活。

如元亮般,詩意地生活。陶淵明,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擔任過許多官職,最後一次出任為彭澤縣令,八十天後便棄職離去,從此歸隱田園。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他退隱於田園中,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已經厭倦也看透了官宦生活,看清黑暗的官場後,能做到毅然辭官離去的中國歷史上還有幾人呢?能做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還有誰呢?陶淵明為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精神的世界裏,保持自己的樣子,他在詩意地生活。因此,在當今的現實中,我們也要像陶淵明一樣,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如意,不必委委縮縮,而是要勇敢面對,做好“舍斷離”,在精神的世界裏保持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這,也是詩意地生活。

如白居易般,詩意地生活。白居易生活的時代,唐朝已經由強盛走向衰弱,老百姓的日子已經過得水深火熱,目睹此現狀,作為詩人的白居易,奮筆寫下《觀刈麥》,反映百姓民生之疾苦;用《賣炭翁》揭露統治者對於老百姓的殘酷壓榨;他用自己的詩歌作為武器,為來百姓鼓與呼,這種生活的態度和行為就是一種詩意地生活,因為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老百姓的生活關聯在一起,這種生活的狀態就是詩意地生活。縱觀現實,我們作為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像白居易一樣,關注生活,關注民生,關注百姓疾苦,把自己生活和大眾的生活密切聯繫起來,為百姓鼓與呼,這,就是詩意地生活。

綜上所訴,詩意地生活並不是生活充滿詩意,而是學習李白、陶淵明、白居易等文人為人處事的生活方式,在精神的世界裏找到自己,在現實的世界裏成全自己,在未來的生活中付出自己,這般詩意,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義。

詩意作文 5

愛,是家的靈魂;居住之地,則是家的最基本的形態。古人居住都很講究:皇帝要三宮六院,便有了氣勢恢宏的故宮建築羣;隱士要深居簡出,便有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雅客要詩情畫意,便有了步移景異的蘇州園林。現我之居處名曰:山水人間,雖不能與拙政園處處為畫相比,仍具有自己的一番風情。

山水雲間,意在有山,有水,有云。這也的確名副其實。大門正對,靜靜流過黃柏河水;而在左面,是森林公園的羣山起伏。依山傍水,藍天之下,是我充滿詩意的家。

山水雲間位於丁家壩大橋旁,鬆湖路八號。入口處有一塊傾斜的石碑,光滑的表面是鍍金的楷體大字“山水雲間”。走進入口,左手邊是第一棟建築——水雲閣,它共有四個單元,連成略有弧度的一排,組成整個小區的正面外圍。水雲閣不高,共有七層,下五層外牆為紅色,上兩層為白色,兩種不同的顏色搭配給人協調美的感覺。最頂層陽台上的遮雨棚成飄帶狀,又增添了一絲活力之感。

進了大門最先看到的,其實是曦山閣。與水雲閣相同,曦山閣三個單元組合成一個微彎的長條形,與水雲閣一起組成一個橢圓形。而曦山閣之所以被命名為曦山,正因為他的側面有一個缺口處(無遮擋物),太陽若從山後升起,第一縷陽光必定照到它的身上,所以“山之晨曦”是它的由來,且它是南北朝向,即使冬天有風從毫無遮擋的東面吹來,也不會影響室內温度,可謂“吹面不寒楊柳風,只因風水寶地中”!

兩閣曦山水雲,相夾所成的橢圓內,有一處小花園,呈不太規則的三角狀。説是園也算不上,只是一處草地,卻鋪有石子的小道,道邊有石長椅,草地中還有兩三處圓石桌石凳。草地上還栽種幾棵高大的松樹,遮天的綠蔭覆蓋了小道;或幾株梅花在冬天開放,為樹下休息之人提供一些可賞之景。不論哪個季節,在草地上走走坐坐,都有園林般移步換景的感覺。真是“畢竟居於小區中,風光四時美相同”啊!

曦山閣是背對小花園的。在它的正面才是小區的中心,一塊廣場。一片方形草地上有一個同樣形狀的水幕牆,池中還有幾個小噴泉。繞過水幕牆是一塊籃球場大小的廣場,以磚鋪地,紅色的線條劃分了白色的區域。廣場的左右兩側分別是翠鬆閣和雲錦閣,與前兩個不同的是他們採用紅磚和白磚來鋪牆,底層用青磚,比漆牆更美觀,也增添了幾分古樸之感。從廣場向後走,兩側單元樓漸漸收攏,像一個倒轉的“u”形。倒“u”的兩處直線分別是風清閣和幻聽閣,拐彎的弧度是鳥鳴澗。鳥鳴澗的外牆不在是紅白兩色,而是藍色與黃色,使所有的建築顏色看起來並不單調。有道是“山水顏色無窮碧,鳥鳴無聲別樣喜”。

除了建築,山水雲間的植物佈置有些園林之風範:草地與樹隨處可見,牆角幾處小花,一樓陽台前一棵香樟,水池旁邊幾排灌木,哪怕微不足道也可呈景。“欲把居處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有山,有水,有云。居住在山水雲間,這般詩意,足令人去好好享受這神往的愜意!

詩意作文 6

那日黃昏,閒來無事,偕上數友,相約行至郊外散心。一路上,相談甚歡。行至一處,忽覺一片橘紅從天際邊漫染開來,遠方,深紅色的雲靄在空中飄散,漾開。復前行,有幾户人家零落地坐落在道路兩旁,數縷白色的炊煙在屋頂上冉冉升起。世界忽然安靜了下來,一種熟悉的感覺,隨着眼前渺渺的炊煙,在心底裏升起,暈散開來……

故鄉的黃昏,也有裊裊的炊煙。

傍晚的微風徐徐吹拂,拂過淺溪,拂過老樹,拂過青磚,拂過那矗立坐在黛瓦之上的,斑駁的煙囱。風中,只聞得老屋裏傳來搖井時的咕咕聲,洗菜時的刷刷聲,和盆器相碰時的清脆聲。清風微微地扶起了煮婦們凌亂的髮絲,輕輕地拭去了她們頸項間的細汗。桔紅的夕暉温柔地鋪灑在她們紅潤的臉上,彷彿為她們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粉黛。少頃,炊煙起,絲絲縷縷的炊煙乘着風,在屋頂上盤旋、起舞。它們瀰漫在鄉間,飄蕩着來到了田裏。這多情的炊煙是村婦們對漢子無聲的呼喚。漢子們遠遠望得這炊煙,便笑着揩揩汗,默契地收拾好行當,趕着牲口,回家了。

他們身後的落日,就這樣,氤氲在裊裊的炊煙裏。

故鄉的黃昏,還有朗朗的笑聲。

一天之中,孩子們最喜歡的時辰,非黃昏莫屬了。夕陽西沉,橘黃的光線也變得温和起來。蟄伏了一箇中午的孩子們,此刻總算再也無須理會母親的叮嚀,個個都撒着歡兒跑出來呼朋引伴了。他們走街串巷,從村頭跑到村尾,從樹上爬到樹下,他們跳花繩、捉迷藏,又或是什麼也不做,只是三五成羣地聚在一塊兒笑着鬧着。只要是黃昏,他們就自由了。而自由,就已經足夠快樂。於是,他們悦耳的笑聲,霎時間,此起彼伏地響徹在丹紅的雲霄裏。誰也不記得玩了多久,只依稀聽得耳畔響起了母親的叫喚聲,這才發覺,暮色已漸漸四合,於是,笑着散去了。

他們身後的落日,就這樣,沉醉在朗朗的笑聲裏。

故鄉的黃昏,伴有甜甜的飯香。

在田間勞作的漢子們歸來了,鬧了一個黃昏的孩子們也回來了,各家各户開始鬧起來了。漢子們先是把牲口拴到棚裏,隨後赤着腳徑直走到天井,舀起一瓢瓢涼涔涔的井水,洗淨腳上、臉上、身上的泥土和灰塵。隨後,用手捧起一口甘甜,咕嚕嚕地一口下肚。孩子們聞聲跑來,一起洗過手,由父親抱着,一齊圍坐在了院子的石凳上,等待着一頓温熱的飯菜。年輕的婦女端來了一道又一道的美味,笑盈盈地為丈夫和孩子添了一碗又一碗的米飯。鍋開之際,香飄四溢。餘暉之下,暖暖的情意不斷在蔓延,蔓延……也許,一切真如東坡所言,人間有味是清歡罷。

他們身後的落日,就這樣,融化在甜甜的飯香裏。

晚霞滿天,如丹的夕暉漫溢在山巒間,親吻着大地,落在故鄉每一個人的身上,輕撫過他們的髮梢和雙頰。故鄉,就這樣浸潤在一片橘紅之中。暮色,讓故鄉有了詩意,有了生氣,有了情意。

走過眼前蒼茫的暮色,我不禁在想,為何這一切,從前在故鄉多年的我都不曾留意到呢?我一邊為這遲來的醒悟汗顏,一邊看着遠處依舊薄暮冥冥,霞光點點的天際,我又在想,何時我也能回到我那滿載詩意的金色故鄉呢?

詩意作文 7

千百年來,你是華夏大地上最為詩意的那抹流光。你盛開在唐詩宋詞的淡煙疏雨中,你縈繞在無數文人墨客的心扉裏。最亮麗的風景在你的明眸中流轉,最動人的傳説於你演繹……

你,西湖,美得令人心醉。

載一畫舫,隨幾尾透紅的鯉魚,漸漸靠近你。此時陽春三月,木漿劃過你那澄明如鏡的湖面,波光粼粼,攪碎了一湖春水,不禁詩情滿腔。我望着你笑,彷彿看見時光的另一頭,一個人泛舟閒遊湖上,感慨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千百年了,你守着你的詩情畫意,讓人們沉醉於你,也希望千百年後,又是一番遊人盛景。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白堤與蘇堤,如兩條綠帶,從唐宋的春光中綿亙蜿蜒而來,在今日的春光中熠熠生輝,又在明日的春光裏更加美麗而富有生機。它們從歷史中走來,又向未來走去,延伸向無際的遠方。

你擁有許多動人的傳説,亦有許多令人難忘的風景:三潭印月、雷峯塔影、斷橋遺夢……我撐着遮陽傘與許多年前那手執油紙傘的倩影,一道在石板路上且吟且徐行,穿過牡丹園到花港觀魚。時光的風輕柔地從遠處飄來,吹拂臉上,頭頂陽光正好。你的明媚,鐫刻在一代代人心中,也願你的美走向未來更遠的遠方。

曲折迴廊,小軒窗,四處風景各不同。漫步你花開繽紛的湖畔,感歎於你的美。千百年的時光啊,悠悠地漫長地流過,你一直在那裏,從不曾走遠。你似乎沒有變過,又好像在一刻不停地變化着。你一直堅守着你的詩情畫意,你又一直展望着更加美好的未來。你的詩意與你的遠方,也是每一個愛你的人永遠的守望。

西湖龍井,令人讀其名便脣齒留香,更不用説細品時那回味綿長的滋味了。以你的靈氣涵養的茶葉,望着你那顧盼生姿的明眸,融入了温潤清香、最為甘醇的氣息與品質,融入了和而不同、融通四方的風骨與精神。千百年前,它隨着商賈與駝鈴在絲綢之路上一路向前;千百年後,它亦在新絲路上與漫天黃沙一道歡舞。千百年間,它將異域的靈魂縈牽到你那充滿詩意的秀麗江南,讓你擁有了更多來自遠方的牽掛。你堅守着你的美,亦對那遠方,是充滿欣喜與期望的吧。

盪舟西湖,漫步蘇堤,徜徉白堤,怎不憶古思今感從中來。而今的白堤,並非白刺史主持修築的白公堤,而是他筆下的“綠楊陰裏白沙堤”。任時光流過千餘年,王朝更迭何其紛繁,人們始終沒有忘卻兩位心繫百姓、造福一方的官員,樂意用最美的景緻緬懷傳頌,把兩堤當作其亙古的豐碑,並請他們代言這舉世無雙的青山碧水。在嶽王廟前,還跪着兩個知名宋人,卻任由如織遊客指斥唾棄……以人為鑑明得失,以史為鑑知興替,流連忘返的我們收穫的又何止是如畫的風景。

你的詩意,千百年來有無數佳作爭相讚美歌頌,未來,還將呈現出更多的精彩。也不再只是古典詩詞,你亦走進了散文、流行歌曲……你的美麗,將傳統與現代交融,G20峯會的一場西湖盛宴,讓你驚豔了世界。你的遠方,正向着無窮之遠不斷延伸、永無際線!

你守着古意,望向現代。

你守着詩情,望向創新。

你守着歷史,望向明天。

你的守望,是最令人感動的深情。

你的守望,是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你的守望,是最絢爛執着的夢想……

西湖,我願陪你一起守望,守望着你的詩意與遠方!

詩意作文 8

我的家鄉位於雲貴之巔的邊陲小鎮上,被羣山環繞着。四周翠意朦然,塵囂稀跡。對於外出打工的人。這裏便是一個美妙而温馨的歸所,時刻牽掛着流動的心扉。

許久沒得清閒,總想回家看看,看看家鄉的景,家鄉的人,特別是家鄉那種淳樸而充滿詩意的生活。炎炎夏日,去綠意環抱的山裏尋找一份清涼,似乎已然成為一種奢侈。

適逢週末,便想,還是回去看看吧!終歸是自己的老窩。從縣城出發,大約走了十里。沿着蜿蜒崎嶇的山路,果然,一路撲面而來的綠色漸漸將燥熱稀釋,絲絲的微風裹挾着山野花草的清香,不斷從車窗外湧來,將團緊的心情一點一點洇開,大自然的慷慨總是讓人獲益匪淺卻又心生敬畏。一股濃濃的鄉情從額頭湧向心田。在山間旋轉,在樹上沉思。

平壩縣位於貴州省正中央,四周被高峯山,天台山,筆架山,大坡嶺分隔。但由於區位使然,大坡嶺卻不如其它同仁有名。筆架山至始至終被文人墨客青睞,聞名暇訊。天台山和高峯山又是宗教住所,每逢佳期,更是人流沸騰。至於大坡嶺則不同,一直保留着那份原始,原生態的天然構造。若非斯拉河水電站的修建,恐怕至今依然無人問津。

沿着平齊路到齊佰去,一路上,羣山疊翠,百花爭豔。沐浴着清新的空氣,夾雜着淡淡的花香,一路賞景,一路看溪。

沿着狹長的山谷,是一條通往大坡嶺的山峪,看着周圍的景象彷彿一幅美妙的畫卷。山崖頂上,松林茂密,濃墨重彩;峭壁之間,迎春怒放,金光璀璨;山間的濃蔭,村舍的坎煙,也為這神奇的畫面添加完美的色彩。

大坡嶺山巒起伏,如蒼龍盤卧。遠處清翠披彩,山中彎延曲折。峯瓣層疊有序,幻若水中波紋,時刻準備清洗佳人身上的秀跡。

彎曲的羊腸小道,就像仙女的綵帶飄落在山崖。跟隨乳白色的雲紗飄浮游戈,猶如觀看仙娥典雅舞姿。再也不願尋找來時歸路。

列車越過山巒,走過谷峪。縱情與山與雲與樹之間。猶如山中的小鳥,自由飛翔,恰似水中的魚兒,遊戈江底。沒有幽怨,沒有哀求。好似心中的積怨已經釋懷,唯有期待,只剩祝福。

在青鸞的簇擁下,終於登上頂峯,屆時,真有種“海無涯時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快感,曾經也聽見過這句話,但不知其中寓意。當經過一路顛簸,屹立在羣上之上的時候。恍惚明瞭其中的道理。放眼望去,眼前一片翠意。山與山相接,樹與樹相連。只有少許的白綾將山與樹分隔,聽着嘩嘩的聲響。遠處的村舍,依稀撒落在山崖,讓你分不清哪裏是三棵樹,哪裏是茅草寨。只能看清坎煙升起而形成的雲朵,在嶺上徘徊。

此時,望着羣山,想着江海,頓時感覺聲色輕非,所經歷的已如過眼雲煙,隨着微風消逝,慢慢沉澱在夢裏。可謂莫愁腳下無路,陽光自在心頭。想起了外公佝僂的身軀,外婆白髮蒼蒼的臉輪。在山間,在田野裏。

這便是我的家鄉,一個充滿詩意而無人問津的地方。我愛她,因為她承載了我童年的記憶。我愛她,因為她將是我老年的歸所。

大坡嶺,一個原生態的自然地帶,流露出非一般的異域情懷。

詩意作文 9

有人説:生活就像一首詩,循着詩行,播種自己心靈的火花。走在生活的字裏行間,領略不一樣的山巒河川,體會百種人生。生活的詩,在你牢牢握着的筆下,呈現出五彩斑斕。

是的,我想生活的詩意大概是要自己一粒一粒播種的,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平凡或傳奇,無論醜陋或美貌,無論年老或青春,都可以讓生活閃亮着詩意的光彩。

年幼之時,還是三歲稚童的我,對識字懷着滿腔的熱情。茶餘飯後,捧過厚厚的的古詩集放聲朗讀起來,心中總有説不出的快活。“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明月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似懂非懂的年紀,雖只朦朦朧朧的懂得些意思,可詩中獨特的意境卻讓我沉浸其中,常在自己腦海中構想的一幀幀畫面裏,流連忘返。詩在我天真的童心裏,撒下了不為人知的種子。

等到再大些,步入學堂,越發對詩如飢似渴起來。一切美好的事物,彷彿都有了詩一樣有趣的靈魂,品讀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詩詞》,第一次接觸到“意象”之説。回顧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才恍然發現,原來生活的大千紛繁裏,每一片葉,每一束陽光,每一縷風,哪怕每一隻展翅的白鴿,都可以成為一種意象,都可以載上一句感慨,捎上一份詩意。

看見白白的紙船在泛起漣漪的水面上打着轉,與雲影相依相逐,我聽見一個輕柔的聲音,念起泰戈爾的《新月集·紙船》;看見秋天的山野斑斕爛漫,寂寥悽清,卻仍驕傲的綻放着那傲人的光彩,我聽見一個激揚的聲音,念起林徽因的《秋天,這秋天》;看見月光為蕭瑟的草地,披上皎潔的光輝,我聽見一個沉靜的聲音,念起冰心的《晚禱》……生活的每個細微角落,在詩的渲染下,都鍍上了別樣的銀輝。遊走在文字與生活間,我察覺到一種慰藉的滋潤,一種渺小而實在的幸福,在心田中閃爍。

成為中學生後,我開始學着把生活烹煮成一鍋詩。把多樣的佐料,從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提煉出來,小火慢熬,熬成一鍋馥郁的詩。前段時間,“詩與遠方的田野”撥動了不少人的心絃。自問,可曾想過,我所企盼的詩,甚至是遠方的田野,都是唾手可得的呢?對我來説,最愛的是有一抹暖陽的天氣,自由地讀一本書。陽光,要像一團冰淇淋球一樣,橙黃橙黃的,似溶而未化,閃着繽紛的光暈,低低透進木格窗,傾灑在書頁上。一盞香茗,一縷清風,送來若隱若現的悠揚笛聲。我可以心無旁騖,大聲地動情地讀出詩來,而不必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好好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

長大才恍然了:詩意,不是乾枯的文字、詞句的排列,是一種生活方式,鼓勵你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細節。去幽深偏僻的小園子裏,覓一株還未頹敗的花;等一個多星的夜晚,偷偷跑上屋頂去,自在橫躺着,數明亮的星;趁着閒暇的時光,翻出覬覦已久的茶包,温一杯熱茶犒勞自己……我以為,詩意就是這麼簡單的,就是在平淡中,找到一份新奇,一份驚喜,用發現的眼睛審視這個世界。其實,生活裏可以擁有大把大把的詩意。

給自己的生活加點詩意吧。相信詩意,就是一顆種子,讓它在你的生活裏落地生根,發芽出葉。帶上一顆有詩意的心,即使一掬小小的泉水,也能在眼中化成壯闊靜美的湖泊。

詩意作文 10

《醉翁亭記》有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此句奧妙自無須細説,試想:浩浩蕩蕩的江面上,青山綠水相映成趣,豈不妙哉?隱隱詩意藴藏其間。

詩意,每個人的理解似乎都不相同。或許在現代社會,“詩意”被強行套上文青、小資之類的外衣。在生活節奏日漸變快的今日,街道繁華,燈火喧囂,刺耳的汽笛聲充斥其間。詩意何處尋?在吟詩作畫間?還是隱居的山野處?生活中是否會有詩意?

我的母親是一位大學老師,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較多。乍一看她好像是個閒人,其實不然。柴米油鹽,瑣碎的家務事,以及我與弟弟兩個孩子的教育,這一切都使得歲月的足跡如趕趟兒似的,在她的身邊匆匆掠過。她的容顏日益衰老,青春不再。但她的性情卻一如既往,平心靜氣地笑對這一切變化。我與她,是有着鮮明對比的二人。我脾氣暴躁,她卻是極温和的人;我遇事急躁,她冷靜淡然;我懶散,她勤勉。

我上國中以後,她喜愛上了鮮花。一天我回家後驚訝地發現,她訂了一束花。這還不算完,她興致勃勃地又訂了兩個月,每週一束,還在網上找各種花瓶。我心中有些不屑一顧:年紀也不小了,怎麼還在弄些小姑娘的玩意兒?然而她熱情不減,每週六的上午,都會有一束新鮮而馥郁的鮮花送到家。她還加了一個關於養花的訂閲號,研究養花和插花。

我想,沒有人會討厭一束在晨曦裏閃爍着露水的鮮花。漸漸地,我也喜歡上了家裏的花團錦簇,它們讓我的心情變得十分愉悦,似乎心中也瀰漫着芬芳。

又是一個星期六,她興高采烈地捧回了鮮花。她輕輕揭下花表面的塑料薄膜,理着被擠壓的花瓣。花兒漸漸地舒展開來,爭相怒放。她拿起一個小小的水噴霧,往花上噴水。她靜謐而專注,我一時呆住了。

或許是覺察到我的目光,她抬起頭,輕輕地説:“我一直想把家裏打掃乾淨,讓人一回家就感覺整整齊齊。我還訂了一束花,讓家裏漂漂亮亮的。”她又笑,手捋着花瓣:“但我不是能幹的人,明明每天都好像做了很多事,但總有做不完的事。你看,家裏還是亂糟糟的。但我還是想為我們家的美麗做一份小小的努力!”她調皮地衝我擠擠眼,埋首於花間的臉煥發出光彩。

我曾對她的愛好不屑一顧,覺得有時間養花還不如去做家務。但此時此刻,當我看到“詩意”二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束花,以及她神采飛揚的模樣。

或許是我誤解了“詩意”二字,我以為它那是焰火升騰的迷人,是世外桃源紛紛揚揚的桃花,是山頂古寺破曉的鐘鳴。原來它也藏在普羅大眾,藏在生活中的點滴細微的細節裏。

對於芸芸眾生而言,追求美麗的生活又何嘗不是“詩意”呢?

此事無關風和月,一花一木卻關情。在光陰的催促下,生活會被各式各樣的瑣碎佔據。但在內心深處,追求美好的天性卻永遠不會泯滅。我們的生命,也因“詩意”而色彩斑斕。

詩意作文 11

從“雲水謠”的高山上望去,村落若一盤打翻的象棋。這裏兵車相聚,那裏有帥,煢煢獨立。這裏圓,那裏方,卻都是一色的土牆。

懷遠樓鐵門上的彈孔擦過目光。一邊有人説:“建土樓是為防禦。”痴立良久,方察覺這裏的一切,都充滿矛盾,在暗處衝突。

以土夯牆,層層疊疊,是為抵禦入侵。可撫過牆上崎嶇的裂痕之後,嗅到木結構獨有的香氣之後,便明瞭,這是以最柔軟的方式抵抗最強硬的衝擊。長城內外,戰士身旁血流成河。土樓不是,外頭作戰,裏頭照樣晾衣做菜;長城皆是用冰涼的石磚砌成,甚至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悲情苦楚。土樓不是,圍砌用的是沙,煙火流塵、人間具象都被揉在其中。於是防守也變得詩意起來。

而此處方有人苦想守城之策,想把族人、生命與歷史都牢牢圈在木石之內,卻不曾料想,日後子孫奮力飛出土樓,漂泊南洋。現今土樓文化早已為世界打開大門,敵樓之下,遊人如織。

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事與願違,然而這果真是“事與願違”嗎?

閩南的客家風光與江南自是不同。遙記皖南“桃花源里人家”是粉牆黛瓦,徽商依水而行,搖着小船兒外出經商。而後再順水而歸,水墨田園之間,看子孫讀聖賢文章。小橋流水,鏡花水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閒適簡約。

可一個“閩”字卻註定了閩南人將與蛇蠍共舞。他們踏破崎嶇山路,面向一片“決定生死”的海洋。經商,成則生,敗則亡。於是閩南人衣錦還鄉之後必定是更張揚的,他們在風沙中穿行時必定是比江南的才子佳人多一分果敢與決絕。

築土樓為守,浪跡天涯闖四方卻更像是攻;決絕抗爭為剛,以水仙花香與綠葉養人卻更像是一種柔;風塵僕僕,終日奔波為苦,卻四季皆有香甜的瓜果為伴,不得不承認其味甘。

閩南似乎就是這樣一片攻守相合,剛柔並濟,甘苦為伴的土地。它矛盾,卻始終不衝突。或許也正如此,方養就瞭如國學大師林語堂這般“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兼收幷蓄的曠世才情。學貫古今、中外皆知並非全無道理,這裏的風土人情甚至賜予他動中處靜的能力:正如他家鄉的名字“平和”,他一生平和。戰火中著文章,風雨中敍愛情,或許生於波折,卻一生都過得寧靜。當他人奔忙爭奪時,他卻早已翻上童年的山頂,看眾生如螻蟻。

從前一直困惑,林語堂先生為何用西語寫就《蘇東坡傳》等作品,再勞煩他人譯為中文?而今走進紀念館邊的書店,見一本本裝幀精美的作品都是由雙語著成,就連書店本身都是中式裝潢,卻被西式音樂所環繞。老舊的留聲機,咿咿呀呀述説着“中西合璧的故事”。沐浴在午後的燦爛陽光中,漫不經心地踏着棧道,徘徊在林語堂紀念館附近,忽聞一曲《藍色多瑙河》時,我終於幡然醒悟。家鄉中文為底藴,如泥土;西學如水,用於澆灌。水土相融,泥土變柔軟可塑,散發清香。也正如他自己所説,“我的頭腦是西方式的,但我的'心是中國的。”他總能找到兩者結合的最佳方式,中文觸發靈感,用西學理性陳述,於是如沸水遇低温,開出冰花。而他本人就是兩者之間的橋樑,一如他用幽默一詞,連接了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

午風越過林海,送來舒緩的琴聲,訴説跨越千年的矛盾與遐想。

詩意作文 12

一般來説,生活的本質是平淡無奇的,但要讓生活過程變得豐富多彩,需要富有激情與創意。詩意地生活,輕鬆地戰鬥,既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

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覓眾山小”。毛澤東更有豪言壯語:“自信人生三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從這些詩句可以體現他們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巨人們所處的時代是充滿激情和詩意的,雖缺衣少食,困難重重,但他們從不缺少自信。反觀當今世界,人們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卻貧乏了,拜金主義和頹廢意識充斥,在競爭和生存壓力下的人們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有位詩人這樣描述自己的無奈:“上天我不能,下地我不願,我只能徘徊於天地之間”。當廢話可以稱之為“梨花詩”並招人嘲笑時,自詡捍衞詩歌尊嚴的戴姓詩人所能做的反擊,僅僅是將身上衣服扒光裸體朗誦自己的詩歌,丟臉算丟到家了,詩意何在?當人們對未來越來越迷惘,對愛情越來越不相信,對忠誠和信義越來越不當一回事的時候,人們已淪為現實的奴隸,太沒詩意了!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最低層次是生理需求,最高層次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我的理解是,人類應超越單純的生理和物質需求,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人類是高等動物,有低級動物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但區別於低等動物,人類的精神世界和創造性遠高於低級動物。當單調刻板的生活漸漸磨去了人們的激情,生活不再詩情畫意,很多人對生活的感覺趨於麻木,日復一日簡單地重複低等動物所過的生活,這種現象對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都是有害的,生活需要有想象,需要有創造,追求和創造精彩而富有詩意的生活是人類應當努力去做的,曾幾何時,困難和失意壓不倒充滿信念的人們,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那種境界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和深思的,而今,現實中的人們不自信和不相信他人,緣於當今社會現實存在不少欺詐和不和諧,重新樹立道德標杆,創造和諧社會,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物質上的富有並不代表一切,傳統中華文明包含了天地人和的樸素生活哲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中華民族挺立脊樑的優秀傳統。詩意地生活簡單地説就是對待生活講究和諧,亦張亦弛,緊張有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創。

當生活壓迫得我們繃緊發條疲於奔命,為人生所苦所累時,我們不妨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還有激情?目光過多關注的是光明還是光明背後的陰影?為自己充充電,補充點精神食糧,唱唱《籬笆牆的影子》那首歌,“再也不能這樣過,再也不能那樣活”,詩意不能光停留在口頭上和幻想中,詩意需要更多創造性地實踐。給自己留一點信念,少一點迷惘,多一點堅強,少一點消極,多一點寬容,少一點刻薄,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怨氣,失意和陰暗將遠離你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充滿詩意!

詩意作文 13

是誰,讀者,在百年後讀我的詩?

——題記

在“泰君”為數眾多的小詩中,此刻,我只突然想到了這首,心中不免一陣盪漾。倒真是有點“先知先覺”的味道在裏面。

印度因有泰戈爾而詩意,而印度本身也如詩般綺麗。混黃雲輝下的城舍,半掩廟門後迴盪着徹夜的誦經;恆河側畔蜜色肌膚的少女姍姍而來,俯身汲一壺河水;古老的文化在波光中靜謐流淌。印度,令人心馳神往,好像只要一聽那來自世紀的吟唱,便如置身於繽紛的宮殿中,四周盡是遮着面紗,輕歌曼舞的女郎。

若有這樣一天,我一定要去印度遊一番。可以當一個朝聖者,穿着寬大的素衣,留着一撮濃密的鬍鬚,去一睹神佛的莊嚴與美好;或是禪修於祗樹給孤獨園內,靜靜聆聽風中送來的渺渺的梵音,去領會當日佛陀,沾化微笑的真意。

可是,是夢想太過華美,還是生活太過無味?我們怨恨着生命如此單調,尋不見繚繚的薰香和曼陀羅的芬芳。狂風驟雨、雷電交加的夜晚,我常想象自己化作一隻勇敢的海燕,用自己嘹亮的歌聲摩擦出電之光,用細長的喙啄破黑暗而沉重的夜幕。我有時置身於無邊的曠野,只見得造物主潑下一盆黃綠的顏料,順勢傾瀉到可望而不可即的地平線。有時候,我是深山中遁隱的道人,那院舍在乳白色的霧嵐下,隱隱約約,只道:“世間有為法,如夢幻沫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不,生命不應向單調俯首。我要去探訪每一個詩意的國度,和每一個詩意的人親切交談,完成每一件詩意的事。生活應是熱烈的,奔放的,不羈的,豁達而又浪漫的;最重要的是,生活應是美的,如詩一般美好。一位哲人曾把生活歸為三個方面:詩意的美、倫理的善、認知的真。詩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而詩意萃取其要領和精華,成為人類所生活的廣袤大地上的路牌,指引着人類向着更高一級的精神生活與物質享受迸發。

山河胡海,飛禽走獸,這世間萬物無不充滿靈性,而詩意則是這種靈性的放大,把陽光和雨露,花香和鳥鳴,月亮的盈及虧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融進那顆律動着的心臟,把瓊脂玉露的生活之詩意滴進人類代代流淌的血脈中。人應該詩意地活在這片土地上,這是人類所追求的一種理想。

追求詩意的生活,縱使不能去親歷,卻也能於紙上追求那些訴諸於文字的美,而那些文字本身是如此地瑰麗與令人着迷。可惜的是,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之中,紛亂的社會背景下,漸漸給自己的心靈燒製了一個泥筒,把心重重地套在裏面而無法再去聽到、看到、觸摸詩意了。渴望詩意而忽視詩意,汲汲於得到詩裏的美景而忘記去品味詩中的意境。這樣就失去了生活最原始的意義了,失去了詩意的美。

那何不把心解放呢?隨着內心深處的詩意的引導,於橫向的空間與縱向的時間中,揮灑下人生的絢爛詩意的一筆。牽着親愛人的手,毫不拘束地向着東方正升起的太陽奔跑,去歡笑,去流淚,去體驗最詩意的人生,去向着遠方吶喊:

讓我擁抱你,詩意的生活!

詩意作文 14

不知多少年了,我玩耍的好所在,村裏方圓二百米的坑。春夏之際,黃色的小花柔緩地鋪展下去,黃色的、白色的、閃着彩色條紋的,蝴蝶到處亂撞。夏天來場大雨更妙了,小夥伴們踩着泥濘下去,在水中露出的高地上跳躍,或徑直到沒腿的水中捉蝦摸,撈蝌蚪。可惜終於被填了,建了些房子。

真正的野外是沒了,只好到田野中去。梭羅説,"如果沒有兔子和鷓鴣,一個田野還是什麼田野呢?"不料預言成真了,我只在幾年前縱身一躺時竄出了一隻兔子。

我家有塊果樹地,老久無人照料了。清明之際樹上地下滿是白微帶紅的蘋果花和純白的梨花,下點小雨就更是冰清玉潔的世界了。樹下的青草水靈靈的,天生的整齊與生命力,人工的實在不足道。夏天滿眼就是青的果子了,我和老哥傍晚在樹下看着沉下去的紅日,傾聽蟲子變化的演奏和清風的呼喚,偶爾還會有夜鳥一晃而過,便在大自然低低的吟唱中享受寧靜。

不過現在果樹被砍掉了,多了幾煙囱。我只在有風的午間路上回頭眺望吹濺的雲與湛藍的天,一棵撐起整個天空的大樹,正是"野曠天低樹"的景緻。或是夜晚對着蒼穹與閃耀的星斗,回味曾有的詩意。

天空不再有鳥的痕跡,山中再也沒有"清泉石上流","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真是人與自然相返照的奇妙境界,如今只好對着黑水荒山徒然興歎了。

我漸漸回想起了那些發生在大地上天空下的故事。遠古的人瑟縮在洞穴中茅草屋中張望着風雨,窯洞裏享受着暖意,如今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堡壘。大地被肆意宰割,被建築戳刺,做成美麗的幾何圖形。

詩意不再了。面對封閉而規則的世界,除了困惑還有什麼?人類能有造化的鬼斧神工嗎?詩意的心境也沒有了。人類渴望馴服自然,卻把自己馴服了。生活重壓,忙於奔波,我們快得看不見路邊的野花,更談不上摘取。

別了,陶淵明的種豆南山、採菊東籬;別了,李白的眾鳥高飛、獨坐敬亭;別了,與狼共舞、閒看花開花落的心;別了,古人曾短暫擁有的詩意的棲居!

或許未來只有兩種結果,或為自己挖下墳墓,或為自己撒下鮮花。

或許有這麼一天,像小説中説的,新鮮空氣可以致命,我們的身體無福消受詩意了;更可怕的,我們心靈也受了污染,我們的審美也被扭曲。漢武帝屆時將對着禿山大歎"美矣",陶淵明喝着黑水吟道"臨清流而賦詩",或許毛澤東還會揮毫"千里煤飛,萬里灰飄",江山如此多嬌!於是一切曾經的藝術統統作廢,一個新紀元開始。只有那些抱守殘缺的人才會拿着唐詩宋詞當作聖經!

幸好沒到這天。我們必須拯救自己於未亡之時。然後處處是詩意之境,人人有詩意之心,在草垛上享受陽光,在草原上聽風,在天涯海角看着落日餘暉……

詩意作文 15

“數盡落紅飛絮,摘青梅煮酒初嘗。如何夢桂一般在暮春時分,看落紅飛絮,摘青梅煮酒又何嘗不是一種詩意而又浪漫的生活?

近期一個賣菜大叔在網絡上一炮而紅。他以花配菜,西裝革履,面對顧客笑意盈眸。並因此,生意火爆。我想,他大約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而顧客所追求的,是他面上的笑,心中的光與生活中的浪漫和詩意。

莎士比亞曾説過“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於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也許我們生於平凡,但只要有一顆富足浪漫的心,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詩意,我們也可以像賣菜大叔王美成“王花仙”那樣,學着去熱愛這個世界,熱愛生活,用心感知生活,不拘於平淡。

以詩意煮酒,在平凡中浪漫,要求我們熱愛生活。12年堅守,感動中國人物,李桂梅用她的毅力建立起一所女子高中,?為山區的孩子們開闢出一條全新的人生之路。一元兩元,一點一點的累積、籌款,加上他的大半工資,湊出統共100萬元,奉獻給這所山區女校。李桂梅是熱愛生活的,她將自己平凡的生活變得詩意而浪漫。熱愛生活,我們要學會看到這個世界的浪漫,和生活中的詩意,去發現它,感知它,擁抱它,熱愛它。

以詩意煮酒,在平凡中浪漫要求我們浪漫生活。一邊“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一邊感歎“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又何嘗不是一種浪漫?浪漫生活,我們可以從小處入手。比如在空瓶中插上鮮花,在窗户上貼上窗花,在門口掛上燈籠,在牀頭放上玩具,在陽台上種起花草......不勝枚舉。浪漫生活,我們可以走進自然,在雨天聽雨,在雪中看雪,在晴天觀雲,荷花開時畫芙蓉,桃花開時憶唐寅,梅花開時嗅冷香。生活處處有浪漫,只是有待我們去尋找。

以詩意煮酒,在平凡中浪漫,要求我們詩意生活。“傍畫橋,煮酒青帘,綠楊風外,數聲長笛。”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像呂渭老那般在青帘下煮酒,看風吹過楊柳,聽數聲長笛,過詩意生活?網紅博主李子柒,“三月桃花開,她採來釀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來製成枇杷酥。”她的視頻作品就向我們展現了一種詩意的生活,並因此引發了各國網友的共鳴。可以説,李子柒把生活過成了幾乎所有人都想要的樣子。那份濃濃的詩意是我們一直在追逐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所以,我們要學會去珍惜生活裏的每一份來之不易的詩意。用心去創造詩意,以詩意生活。

以詩意煮酒,在平凡中浪漫,熱愛生活,浪漫生活,詩意生活三者缺一不可。而王美成就做到了這三點,所以他活的自在,活的舒服,而我們也需要在平凡中浪漫,在平淡中詩意,在簡單中熱愛,在平凡鎖碎裏創造出美的境地。用心感知生活,不要拘於平淡。

讓我們一起,相約在冬日,以詩意煮酒,於平凡生活中,用心去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