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漢語 > 短語詞句

句子毛病及其修改

欄目: 短語詞句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句子毛病及其修改

(一)搭配不當的病因及其修改
搭配不當,是病句考查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搭配不當主要是主謂搭配與動賓搭配不當。據統計,自大學聯考命題以來,考病句每年都會涉及搭配不當的試題,可見弄懂搭配不當,是辨析、修改病句的關鍵。而實際上,如果想準確判斷是否搭配不當,就要緊緊抓住句子的主幹。分清主謂賓,通過語感能力來感性認識,其次要仔細琢磨用詞是否主謂對應得當。
1.主謂搭配問題
(1)主語和謂語的選詞應當正確。
如果主語和謂語都只有一個詞,那麼,兩個詞的選擇必須恰當;如果主語、謂語都是短語、那麼短語的中心詞一定要選用得當。
請看下邊一個例子:
(1)他的許多作品曾在全國美術家展覽會上播出。
這句話裏的主語中心詞“作品”,與謂語中心詞“播出”詞意不搭配,應該將“播出”改為“展出”。
出現這種病句。往往是因為主語和謂語中的修飾限制語較多所造成的。改正的方法是先劃分主語、謂語,再提出中心詞,搭配的詞語就很容易選擇了。
(2)主語、謂語如果是並列短語,雙方在語義方面必須能全面配合。
並列短語可以充當主語,也可以充當謂語。有時,一個句子的主語和謂語或者有一方是並列短語,或者雙方都是並列短語。凡是有並列短語作主語或謂語的,雙方就必須能全面搭配,決不能有一個詞同另一方搭配不了。否則,就會產生主謂不搭配的問題。
例如:挖土方開始了,我們的任務和工期都十分沉重而緊張。
這句話的主語和謂語,雙方都是並列短語而又都不能全面搭配。“任務和工期”可以用“緊張”來陳述,但不能用“沉重”來陳述,”沉重”只能説明其中的“任務”,不能説明“工期”。
這一病句可以這樣改:挖土方開始了,我們的任務沉重,工期緊張。
(3)主語和謂語不能部分重複,部分重複會造成主謂搭配不當。
主語和謂語一部分重複,是指主語中提到的事,在謂語中又提到,但不是指主語和謂語中絕對不能有兩個相同的詞。比方説,“這個孩子是個好孩子”,主語謂語中都有“孩子”一詞,但主謂並不重複。我們講的是那些主謂部分重複而造成搭配不當的情況。看下邊幾個病句:
①星際物質在大氣中的燃燒,不是一下子就燃燒完的。
歷史的發展不是按照某些人的願望而發展的。
③人類的發聲,是由空氣通過咽喉部的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的。
①句的主語是“星際物質在大氣中的燃燒”,中心詞是“燃燒”,謂語就該説這種燃燒是怎樣進行的,可是,後邊謂語中又説“燃燒”,就語義重複而不能説明問題了。改正辦法:刪去主語中的“的燃燒”。②句的情況也類似。改正辦法:刪去主語中的“的發展”;讓“歷史”作主語。③句主謂語當中都有“發聲”,二者不能配合。改正辦法:刪去主語中的“的發聲”讓“人類”作主語。
2.動賓搭配問題
要做到動詞與賓語互相配合得當,首先要注意動詞和賓語雙方的選詞恰當,所選的動詞得能支配賓語,賓語也確實能接受動詞的支配。比如,我們選用“節省”這一動詞,同它搭配作賓語的詞是很多的,諸如“精力”、“經費”、“開支”、“資金”、“費用”、“物力”等;但同“原則”、“敵人”、“親人”、“道德”不能搭配。因此,選詞正確,不超過動詞的支配範圍,動詞和賓語才能產生應有的語義關係,彼此才能配合得當。
其次,要注意讓動詞和賓語的中心語相照應,同整個賓語相配。看下面這個句子:
我們一邊剝麻,一邊改進剝麻的速度。
這個例句的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改進”不能支配“速度”,能支配“速度”的是“增加”、“放慢”、“改變”或“加快”。根據語境,這裏應將“改進”改為“加快”。
再次,注意不要改變固定的動賓搭配格式。
人們在長期的遣詞造句實踐中。對動賓搭配逐漸形成了一些固定格式,如“起……作用”“達到……目的”“作出……決定”“實現……願望”等。這些固定的格式,是不能任意改變的,否則就容易造成動賓搭配不當的語病。例如:在教代會上,老校長提出了“師生齊努力,共創文明校”的決定。
“提出”這一動詞,與之搭配適宜的賓語有:“要求”、“問題”、“建議”、“議案”。這裏恰當的應是“議案”。
(二)歧義與排除歧義
歧義句,是大學聯考經常考查的一個項目。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歧義句,受時間、場合、停頓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1998年大學聯考就曾拿出一個小題專門考歧義句的理解與辨析。
歧義指表達的意思不確定,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不好斷定。歧義影響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例如:
①縣裏的通知説,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彙報。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本月15日”前去彙報,也可理解為“本月15日前”去彙報,到底是什麼時候去彙報,句意不明確,這就造成麻煩。
在合同、協議、條約等文件中的句子有歧義,會造成有關各方的爭執,甚至使某方蒙受重大損失。比如,清朝政府曾向德國借錢修築膠濟鐵路,作為代價之一,1898年簽訂的《膠澳租界條約》,其中有一句寫道:“沿鐵路三十里之煤鐵等礦,德國有權開採。”當時議定的是鐵路左右共三十里,後來德國硬説是左右各三十里,結果軟弱腐敗的清政府只好聽任多付出一倍之地的採礦權。
②這飯不熱了。
這句可以理解為“這飯已經涼了”,也可以理解為“這飯不加熱了”。這兩種不同的意思是由多義詞“熱”引起的。“熱”既可以表示“温度高”,與“冷”相對,也可以表示“加熱”。要排除“熱”的歧義,可將“不熱”改為“涼”,或將“熱”説為“加熱”。再舉幾個例子:
③這個人誰都不認識。
“這個人”可能是施事者,理解為“這個人不認識誰”;也可能是受事者,理解為“誰都不認識這個人”,施受不清造成歧義。
④我校圖書館收藏了魯迅的書。
“魯迅的書”可指魯迅擁有的書,也可指魯迅著作的書,有歧義。
和以上兩種情況類似的例子,如:
⑤關心的是他的母親。
⑥最喜歡的是她弟弟。
⑦這孩子,連他媽媽都不認識了。
⑧他的發理得好。
例⑤可理解為“所關心的是他的母親”,母親是受事者;也可理解為“關心人的是他的母親”,母親是施事者。例⑧可能是説別人最喜歡她弟弟,弟弟是受事者;也可理解為“她弟弟最喜歡某人或某樣東西”,弟弟是施事者。例⑦可解釋為“這孩子不認識他的媽媽了”;也可解釋為“他的媽媽不認識這孩子了。”例⑧可以理解為“他理髮理得好”,也可理解為“他的頭髮理得好”。排除這些歧義,可按不同的意思表達。
有時指代不明也會造成歧義句。
⑨張主任和技術員正在談話,他告訴他説:“攻下這道難關,就可以試製了。”
⑩蒐集史料不容易,鑑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力用在這方面。
(11)老人在原始森林裏遇見一位30來歲的年輕人,瞭解到年輕人的許多動人的事蹟。他一直戰鬥在這裏,作出了許多貢獻。
例⑨中究竟誰告訴了誰,不清楚,會造成不同的理解,可將第一個“他”指明前面兩個人中的一個,避免歧義。例⑩的“這”指什麼,沒交代明白,可能指“蒐集史料”,也可能指“鑑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有歧義。這裏可具體指明某方面。例(11)的“他”,指代的多半可能是“年輕人”,但也不排除替代“老人”的可能,還是指明為好。
(三)重複多餘及其修改
重複多餘羅嗦。大學聯考有時單獨考查,有時與其他語病綜合考查。重複有的是字面上的重複,有的是語意上的重複,有的是修飾語的重複,有的是句子的重複。
1.虛詞多餘是誤用的一種表現。
①這部電視劇是根據曹禺的劇本《雷雨》而改編的。
②隨着農村經濟形勢的好轉,使農民的購買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③教育局已責成了學校處理這個問題。
例①的“而”字,是套用文言格式,在現代漢語裏,這種場合不需要什麼連接,這裏的“而”字應刪去。例②的“使”字是濫用,不僅贅餘,而且使句子沒有主語,應刪去。例(3)的“了”表示某一動作已經完成,而“責成”本身就含有動作結束的意思,它後面的“了”字完全沒有必要,應刪去,再説“了”與前面的“已”,在意思上也有重複。
2.定語的多餘是堆砌的表現。
①收回香港主權的那一天是我們全民族最為高興愉快的一天。
②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把我們的心連結在一起。
③來到上海,我看到了一幢幢既高大又巍峨的樓房。
例①中“高興”和”愉快”是意思相近的詞語,連在一起,意思重複,應刪去一個。例②中“中華民族”與“炎黃”意思重複。“炎黃”、“華夏”、“神州”、“九州”都是“中華民族”的別稱,不要堆砌使用。例③中“巍峨”即高大雄偉的樣子,“高大”“巍峨”這對近義詞應去掉一個。
3.狀語的多餘是重複的表現。
在狀語的位置上使用同義或近義的詞語,兩個狀語在意義上沒什麼區別,造成狀語重複。
(11)夜深了,張老師仍然還在伏案讀書。
(12)他極其詳盡細緻地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例(11)中“仍然”和“還”是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副詞,兩者連用,造成狀語多餘的毛病,應刪去一個。例(12)中“詳盡”和“細緻”區別不大,刪去一個。
4.其它重複形式。
①這個禮堂最多可坐一千人之多。
②我這是第一次讀巴爾扎克的作品。因此讀得特別細心仔細。
例①中“坐”的前面已有狀語“最多”,又用“之多”作補語,出現補語與狀語重複的現象,應刪去”之多”,例②中“細心”和“仔細”,意思相同,應刪去一個。
③領手幹部應當深入羣眾。和羣眾一起討論、研究生產中的各種問題。
④學校新蓋的教學大樓,非常美觀、漂亮,好看極了。
例③中的“討論”、“研究”本身的意義相近。用在這裏,它們的意義沒有什麼不同,保留一個就行了。例④中“美觀”、“漂亮”、“好看”,意思一佯、三者保留一個。把一句話變個樣子再説一次,造成贅餘信息。如:
⑤我們取得了這樣好的學習成績,同老師們的辛勤勞動分不開,是老師們辛勤工作的結果。
⑥同學們這次前往清華大學參觀,結果相當圓滿,是有其一定的收穫的。
⑦我們常在國外的同志們,往往能理解原文,但缺乏語彙,常有語言不夠用的感覺,找不出好的中文來表達它,總覺語言不夠豐富。
例⑤中可刪去“同老師們的辛勤勞動分不開”。例⑥中最後兩個分句重複,只能用一個。例⑦中“常有……感覺”跟最後一個分句重複,可刪去。
Tags: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