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文章

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3篇

欄目: 勵志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6.66K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激勵我們創業,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3篇

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打工者如何走向創業?

李嘉誠説:“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但許多朋友談到創業,心裏很矛盾,既有創業的激情,又有擔心失敗後悲慘的命運!所以思考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決定等等再看,一月過了,一年又過了,歲月流逝,光陰不再,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難以自拔,結婚供房,身上的經濟枷鎖日益沉重,無力再搏,最後只好認命,打工唄。

思路決定出路!

這句話很多人聽説過,但是轉眼即忘,但是我們身邊的事實卻隨時都在驗證這個道理!

某大學有一個女同學,長的一般,學習也平常,家裏父母開了個小廠,所以經濟寬裕一點。在班上每次考試都處於中下等,有點錢,所以男同學不追她,女同學瞧不起她。

可是這個女孩最喜歡吹噓自己畢業後5年內要買輛寶馬車,送給未來的老公做結婚禮物,別人都覺得她是可笑,更加不喜歡她了。

但是這個女孩行為方式就是不一樣,別人忙着考證過級,學習考研,提高知識儲備將來好找工作,她最喜歡的是晚上在學院門口擺地攤,從周圍的小商品市場進來一些小玩意,高聲叫賣,不怎麼賺錢,後來自己又賣糖葫蘆,不賺錢後來又自己買個高壓鍋,晚上崩爆米花,這樣混到畢業,竟然聽她親口説自己大學四年共賺了近幾萬元。

畢業後,她沒有找工作,在親戚的幫助下開了一個小門面,三年後據説就發財了,發小同學聚會時開着輛本田來參會。

5年還沒有到,但是她原來説的送寶馬車給老公的諾言,很多同學開始相信了。我們倒不是鼓勵炫富,但……

這個現實的例子説明什麼?

説明這個女孩的商業理念已經走在了同齡人的前面,她認準了自已創業,壓根就沒有想着將來去打工,結果畢業幾年後就成了普通人眼中的小有成就的人。

而大學時代綜合素質比她高很多的其他同學,要麼拿着一個月一兩千的工資,要麼剛剛研究生畢業,焦頭爛額的去找工作。

這就是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思路決定不同的出路!這個女孩智力平庸,性格一般,人長的又一般,可是唯一可貴的是理念比較先進,認準了要自己創業,堅持做下來確實要比剛從象牙塔跳出的人不知要高出幾個層次。

創業的要求?

答案是:創業是一種拼搏的理念,哪怕口袋裏只有100元,仍然可以將想法商業化,利潤化!從而贏得讚譽。

打工人生與創業人生一定是不一樣的。

時間長了,打工者的性格與創業者的性格會有越來越大的差別。

捫心自問,打工時間長的朋友時不時覺得更加患得患失,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害怕失業的危險,心靈變得越來越敏感和脆弱。

心態不僅逐漸的疲憊和懶惰,整個人也沒有了鋭氣和精神,只好安慰自己知足長樂,淡漠名利。但是生活變得越來越平庸,家庭的經濟負擔越來越沉重,房子和孩子教育日漸成為自己脖子上的經濟繩索,勒的越來越緊,透不過氣來,只好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逐漸適應現有的定位,自己本來就是庸人,庸人何必自擾之。

進而聯想發財是人家的事情,咱沒有那命。

這種思維是最為可怕的,也是不可取的。

最恐懼的第一件事情莫過於聽到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員的消息,最要緊的事情和領導搞好關係,堅持學習恭維逢迎拍馬屁,入鄉隨俗。思想麻木了,只好隨大流,畢竟飯碗在領導或老闆的手裏。

最恐懼的第二件事情,是看到自己年齡的日漸增長,可是自己的工作技能卻沒有獲得任何提高,雖然靠着資歷老工資也越來越多,可是看着那些新進來的年輕大學生,生龍活虎的幹活,卻只要那麼一點的工資,老闆的敲打在耳邊響起,看人家年輕人吃的少乾的多,你們這些老革命越老越不行了。難怪,打工生涯的結果是越老越貶值,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齡段,簡直是事業最悲慘的階段,時刻瀕臨深淵,如同趟地雷陣。

有人説過去20xx年是藍領工人下崗的高峯期,未來10-20xx年將是白領工人下崗的高峯期,你以為自己曾經讀個大學就是精英了?社會不斷進步,你的知識結構,身體素質,職業理念早就不如人家剛畢業的大學生了。老闆是現實的,肯定率先在遇到危機時裁掉那些大齡段的白領。

所以説你現在有個穩定的工作,你覺得安全,其實等與在你身邊按了顆定時炸彈,等到20xx年後,它會爆炸,你那時失業的痛苦與代價恐怕要比現在殘忍百倍。

創業人的性格?

有這樣一個人,原來是退伍兵,後來專業進入一家國營單位,個性強的他選擇下海闖蕩。十年後已經有了自已的公司。他説:“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公司裏為我打工的那些職員中學時代學習都比我好,所以學歷最差的也是中專,我當年高中三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連個中專也沒考上,只好去參軍,所以一直對那些有學歷的文化人很尊重,覺得他們智力高,工作能力強。可是現在我竟然是他們的老闆,給他們提供飯碗,這個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這究竟是為什麼?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取決於三商,即我們平時所講的智商,情商和膽商,但是一個真正的人才,他的三商重要性應該這樣排列:膽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

目前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是很有好的,僅僅在智商上優人一等,可是情商與膽商根本沒有包含在內。而學校淘汰的人羣中可能恰恰藴含了大量的經營人才,所以現在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產出來的畢業產品大多是高分低能,雖然聰明,但是懦弱膽小,不擅交際,社會生存能力低。

仔細思考一下,現實好像確實是這樣,膽子大的在生存競爭中往往比聰明的人有優勢呀。

而聰明的人往往膽子小,而膽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太聰明。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讀書越多的人越聰明,可是書讀的越多的人,往往膽子越小,做什麼事情都喜歡三思而後行,凡而是那些讀書少的人喜歡先行動後思考,但是這些行動力強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象:最聰明的羣體收入卻遠遠不是最高的,甚至連公司打工的高級白領都不如。

中國小,學習好是為了考上好大學,大學學習好是為了找到一個好工作,可是社會現實是學習好的人羣職業生涯收入並不高。

其實表面看創業面臨的現實風險比打工高很多,可是從長久看,打工帶來的風險更高。

創業的風險是失去近幾年的預期打工收入,甚至破產後還得賠進去自己借的一部份錢,但是畢竟年輕,能夠屢敗屢戰,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和經驗,經商水平與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漸融入經商人士的羣體後,眼界和經驗日積月累,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門,將來的事業基本上一片坦途。錢也越賺越多,財富積累越來越多,自身的價值也能得到最大的體現。

相反,打工生涯持續下來,近幾年確實平安無事,可是你其實在不斷的貶值和縮水,而不是越來越強健。打工的時間越長,你會越來越心虛,越來越膽怯,多少年後,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掉,你看看那個風險大呢?

給自己一個學習機會!

人的一生,總會有回首往事的時候,而當你回首往事時,總有幾件讓你刻骨銘心的事情。

創業,就算一個!

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創業是中國社會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自從我離開傳媒行業,開始互聯網創業之後,來找我諮詢創業事宜的朋友,已經不下百位。

這些朋友,或海歸,或土鼈;或傳統行業老闆,或企業中高管;或國企,或外企。他們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其一,都是自己所在領域的精英,不乏已經功成名就者,普遍勤奮高智;其二,也都明顯感覺到傳統行業的危機,不想成為温水裏的青蛙,希望在30-40歲的年紀,能夠再成就一番事業。

當然,更重要的也許是新經濟帶來的巨大機會,讓他們感受到了同儕壓力。比如主席訪美,帶上了程維;再如接見老中青三代企業家,專門與王興、張一鳴這樣的“嫩創”握手。這三位年輕人創辦的滴滴、美團、今日頭條,恰恰是這撥移動互聯網熱潮中最大的三個贏家。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即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這一觀點也為數據所證實。

根據《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報告,預計到20xx年底,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羣規模將達到112萬人。這其中,企業主佔了一大半。

其他高淨值人口包括,投資者(房產、股票)、企業金領。但社會階層不僅考慮財富規模,還要看社會資源和社會聲望,考慮到這兩個因素,創業幾乎成了逆襲的唯一通道。

【1978年、1992年、20xx年】

在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之前,國人的階層上升通道和傳統社會差不多,主要是依靠大學聯考。

自隋煬帝在大業三年(620xx年),開科取士,到光緒三十一年(1920xx年)廢除科舉,千百年來,底層社會與帝國廟堂之間,始終有着讀書這樣一個上升階梯,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活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1920xx年廢除科舉之後僅6年,滿清即宣告崩潰,史家歷來有一觀點,認為光緒廢除了青年精英的“中國夢”,將士子與士紳推向了革命,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衰竭。

辛亥之後,國民黨大佬胡漢民就説過,“如果科舉不廢,誰還來革命!” 事實上只要社會還給精英留有出路,按照正常的人性來計算,沒有人會願意去做刀口舔血的革命生意。

此後中國在內憂外患下飽經滄桑,一直到1977年鄧小平20分鐘內決定恢復大學聯考,此後數十年間,社會活力有目共睹,無數底層青年有了翻身的機會。

如今福布斯富豪榜中的財富精英,如王健林、許家印之輩,都是在1978年參加大學聯考,完成了人生的關鍵一躍,如今長期盤踞於各類富豪榜的前十。

1992年,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更是開放了自由競爭的空間,在傳統仕途之外,給與青年精英一條高聳入雲的上升階梯。

這個時期的創業熱潮,絲毫不亞於今天,高級公務員下海者比比皆是,統計説1992年辭官下海者凡12萬人,社會價值觀是“最優秀的人應該從商”。以致現在企業家羣落中,有“92派”之謂,一大批政治精英在上升空間受挫之後,在商界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在民間,則有浙江草根商人自成一脈,偏安於京師千里之外,上承數千年民間商幫基因,下接經濟改革帶來的消費紅利,很快在消費品、輕工、外貿領域佔據潮頭,以宗慶後為代表的這脈商人,純粹以草根起家至今依然是各類富豪榜的主力。

20xx年則是又一個新的分水嶺。兩件大事決定了財富的流向,以及今天各路精英的命運。

其一是中國入世,經濟騰飛;其二是互聯網開始流行。

一方面,入世帶來的經濟效應讓上一波完成原始積累的富豪,財富飛速增值,而在這個食物鏈的下游,也有無數國人嚐到了財富自由的滋味

另一方面,互聯網造就了張朝陽、丁磊這些新貴,互聯網開始發芽,並逐漸侵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們隨後爆發,BAT霸業初成。

【20xx年、20xx年】

事情在20xx年之後起了很大的變化,無數的屌絲青年突然發現,逆襲越來越難。

這一年,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經濟危機的發生,讓國家加強了對宏觀經濟和整個社會的控制,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走到了一個拐點,整個經濟領域都缺乏新引擎。

一方面是國企的收益相對穩固,成為海歸擇業的首選之地;另一方面民間經濟的活力開始下降,外企和小型民企日子越過越緊,風光不再。

我身邊的社會精英,則在房貸、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的壓力之下,結結實實感受到生活之重。

更要命的是,職場上留給剛畢業小鮮肉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原因也很簡單,起點已經明顯不再公平。

這一代年輕人遇到的新問題就在於,他們的父輩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浮沉,已經進入了不同階層,當子女輩進入職場之後,父蔭和家族的提攜,直接決定了自己在職場中的起點和未來。拼爹已經不是公務部門的個別現象,而是氾濫至外企和民企的普遍現象。

換而言之,普遍存在的起點不公平,使得大學聯考(科舉),已經不再是階層流通的顯性通道。

實話實説,20xx年之後畢業的大學生是很苦逼的。一方面,北上廣深的房價高企,很難想象這些年輕人能夠靠自己的工資解決房貸;另一方面,缺乏上升的想象空間,也會讓年輕人覺得比較苦悶,沒有盼頭。

以致到20xx年,一個名叫“屌絲”的網絡髒詞席捲中國,這當然是一種自嘲,承認自己無力迴天,認命式自娛,迴應這個缺乏光榮與夢想的時代。

20xx也是換屆之年,政治驅動下的中國經濟迎來契機。一方面國有企業的地位得到了加強,對於執政者來説,自己掌控的經濟底盤更加穩固;另一方面,在技術和監管上完成對互聯網信息的絕對掌控後,可以坐收互聯網的經濟紅利,遂有一而再,再而三出台各種利好,鼓勵全民創業之舉。

很多年以後,我們回顧20xx,會發現無數公司是在這一年奠定了自己的霸業。無論是前面提到的滴滴、美團、今日頭條,還是雷軍的小米,都是在這一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伴隨着這一輪的財富效應或曰“風口”,屌絲們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前方看到了一絲亮色。

當大學聯考不再成為唯一的階層上升通道時,另一道大門被打開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通道,是一個純粹市場化,起點也很公平的嶄新階梯。

【創業就是把人證券化】

如今,創業成為一個全民現象,於是在認知上也出現了極端現象。

一種是年輕人容易把創業想象成暴富的捷徑,看到無數的財富神話之後,總覺得自己也是不可一世,各種咖啡館都能聽到估值、VC這些江湖黑話,而實際上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不會超過10%。

一種是老人心態總覺得創業就是不靠譜,還是在大公司呆着安心,卻忽視了今天的安全區就是明天的危險區,温水煮青蛙的心態,會導致在信息和產業快速迭代的今天,個人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

實際上,做成一家百億美金的上市公司,永遠是運氣成分居多。但如今在傳統經濟見頂,新經濟和產業升級機會層出不窮的年代裏,機會仍然相當之多。

更重要的是,這一代的創業者們,除了面臨增量的市場機會之外,還有一個大機遇就是資本市場為個人變現清除了障礙。新三板、新四板對“估值”的認可,讓創業者個人有非常多的變現通道。

就我個人的理解,創業的本質是投資自己,把創業者個人的專業技能和人脈資源證券化。在創業公司股權的流動性大大增強之後,創業者的個人財務問題會很容易解決,這比在大公司打工帶來的收益要高得多。

最近有兩個朋友找我諮詢創業,他們都比較鬱悶。一個是十多年500強外企經驗,但在晉升過程中被公司政治暗算了一把;另一個是10多年央企經驗,以前工資就不高,但最近工作量突然變大,而且各種隱形福利不再。

他們在傳統大型公司恐龍化的體制之下,並未能充分發揮個人能力,而且也無法將個人能力證券化,以便在市場中流通與變現。

需要重視的是,這一波互聯網熱潮對實體經濟的侵襲,並不僅僅是在產品、商業模式層面,而是在公司組織、激勵模式上,形成了系統性的挑戰。這也是傳統行業無法真正轉型的原因所在。

【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現在,我們大約可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大學聯考(科舉),大約只能讓年輕人勉強組建小康之家,但隨着上代人權力和資本的積累,後續年輕人的上升通道越來越窄;

第二,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而且這個通道並不會隨着互聯網紅利的消失而消失。

最後,順便反駁一下兩個關於創業的流行論調。

其一,有人説,現在是資本寒冬,創業就是泡沫。

就我個人感受,所謂的資本寒冬,只是在B輪、C輪這些億元級投資比較受影響,而在天使和A輪階段的公司,這種效應並不明顯。我或者朋友參與的公司,幾乎全部完成融資,或者自己有足夠的收入根本不需要融資。

當然,創業肯定是一個九死一生,成功率極低的行當,要知道王興、張一鳴這些人,以及更早的馬雲、馬化騰也都不是第一次創業就成功。如何理性的認識創業,學習創業的方法論,是另外一個話題。總而言之,逆襲很難,但總好過沒有逆襲的機會。

其二,有人説,創業是政府在推卸就業責任,互聯網泡沫已經到頭了。

其實就業這個問題本來就跟政府沒半毛錢關係。宏觀經濟固然在下降通道,政府鼓勵創業也有確然有解決就業的動機,但從大的經濟基本面看,傳統經濟的飽和,以及互聯網、消費升級引領了新經濟空間,就基本確立了創業成為這一代青年精英的上升通道。

事實上目前仍然是資本過剩,全球範圍內優良資產都匱乏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精英在新經濟領域創造全新的產品,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實在是時勢推動的必然。

中國的經濟改革有一個特點,就是存量不動,用增量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從1978年小崗村的農業試驗,到20xx年互聯網金融的網開一面,都是這種“試點經濟”的現實實踐。只是今天的變革者,不需要像小崗村的農民那樣,提着人頭談改革。

在可以預見的數十年中,存量的傳統經濟領域,利益格局很難撼動,階層流動的通道正在收窄。而增量改革的空間依然很大,包括金融、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都在逐漸釋放政策紅利,裏面依然孕育着大量的創業機會,上述每一個領域都是萬億級的市場。

可以想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個領域的創業紅利都會當作一種隱形的國民福利交給一代代的青年精英。他們在為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驅動着各種經濟引擎,為社會帶來活力,讓國家更為健康。

讓青年精英對國家和未來保有希望,類似科舉制度留給古代士子的機會,這是政治未能開放之時,留給這一代年輕人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你不要輕易開一家咖啡館

似乎每個男人都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想過開一家小酒館。交通方便但是又相對安靜,最好有個小院兒或者露台,至少有些茂盛的植物,桌椅舒服而乾淨,菜品簡單、新鮮、常吃不厭,當然要有酒,酒的來路清楚、加價合理,當然要有老闆娘,老闆娘的來路不明,醉眼看上去手腕子很白、脖子很白、瞳孔很黑、頭髮很黑。自己有家這樣的酒館,好處有:到了飯點兒或者需要請客,總有個地方可去,總有一個包間或者一張僻靜的桌子(也奇怪了,即使在碩大的北京,似乎遍地館子,但是想要訂個吃飯的地兒,常常想不出該訂什麼);讓別人覺得自己混得不錯,內心一股做為地頭蛇的榮耀感油然而生;自帶再多酒水,也免開瓶費;可以嘲笑大廚而不用擔心他往你菜裏吐痰;偶爾自己下廚做點時令菜,格調瞬間爆棚;總有人陪你喝酒;喝多了有人管,不怕裸睡街頭,吐了就吐了,不怕丟人現眼;能多見到幾次以前的老朋友。

但是,放眼周圍,似乎很少有男人心血來潮真這麼做了,細想原因,一個是怕麻煩,另一個是希望館子的選擇多一些。這兩個原因似乎都和男性的基因編碼有關,老婆不能常換,館子總可以吧?如果自己開了一個館子,這種換館子的自由也減少了,何苦?

似乎每個女人都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如果不是絕大多數階段)想過開一家咖啡館。最好離開正統工作環境,不要老土地總在寫字樓一層或者地下,最好又不要距離寫字樓太遠,走路十來分鐘能到,和工作又疏離又不遠離,裝修要有意思,或者一看就是不太一樣的藝術感,或者眼睛安放的所有點都是眼睛喜歡的甜甜糖果,座椅要能把人陷進去、藏起來,空氣裏永遠是各種咖啡豆和水和汽混合碰撞出來的複雜香味,聞幾分鐘就想坐下來打開電腦寫點什麼或者陷在座椅裏發呆想起以前想不清楚的一切。

自己有家這樣的咖啡館,好處有:讓別人覺得自己混得不錯,不僅在地頭上混得開,而且混得非常文藝,在這個城市,永遠有個飄滿香氣和陽光的空間是自己的;永遠有個工作,否則還得開個股票賬户和別人強調自己是做金融投資的;人永遠有個去處,哪怕沒了孃家;自己從少女時代收攏的各種“珍寶”都有了去處,不怕別人説什麼,自己的咖啡館是自己的城堡,在自己的城堡裏,自己才是永遠的公主、永遠的皇后;似乎挺省事的,需要的投資不大,要僱用的不多;清爽,沒有烹炒煎炸,沒有鬧酒打罵;或許能多些豔遇,甚至能遇上那個一生中最對的人。

但是,喝咖啡和開個喝咖啡的館子是兩回事兒。你手衝咖啡比星巴克的咖啡好喝無數倍,你做的糕點比星巴克的糕點好吃無數倍,你設計施工的室內裝修秒殺星巴克,這些並不意味着你開個咖啡店就一定能戰勝星巴克。

開咖啡館首先是個生意。不當生意做,就做不長久。熱愛喝咖啡、擅長衝咖啡只是起點,離做個好咖啡館還有很大距離,彷彿以戀愛為樂和以戀愛為生差很遠,彷彿以鬧革命為樂和以鬧革命為生差很遠。

把咖啡館當生意做,就必須面對一系列冷冰冰的商業問題:如何掙錢?如何多掙錢?如何持續地多掙錢?

你説,我二十塊錢買的咖啡豆,手磨手衝了一杯咖啡,賣了四十塊,掙錢就這麼簡單。

掙錢從來沒這麼簡單。

那好,我接着問。誰買你的咖啡?他們有什麼特點?他們有多少人?他們每週喝多少杯咖啡?他們怎麼知道你在賣咖啡?他們為什麼要買你的咖啡?

忽略其餘,我再就一個問題細問:他們為什麼買你的咖啡而不是別家的?你説,他們買你咖啡是因為你的咖啡便宜?好,那你打算如何做到?同樣種類和質量的咖啡豆,你進貨比星巴克買便宜很多(我讀書多,你別騙我)?同樣地段的店面,你租比星巴克租便宜很多(我讀書多,你別騙我)?你有情懷,你僱的人都有情懷,工資比星巴克少一些又怎樣(我讀書多,你別騙我)?你説,他們買你咖啡因為你的咖啡太好喝了,星巴克和你比就是屎。好,你如何做到的?你用的豆子比星巴克用的好很多,貓屎咖啡、大象屎咖啡、人屎咖啡。好,你如何保證用這些豆子不會貴到物無所值?你如何保證這些豆子有長期穩定的供應?你如何能讓你的顧客明白你的咖啡和星巴克之間的區別(審美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常常不能奏效)?衝法和用具也一樣,你確定你真喝得出虎跑泉水和怡寶純淨水泡出咖啡的區別?那你確定你顧客喝得出來元代鈞窯手把杯和金代鈞窯手把杯盛咖啡之間的區別嗎?

這才只是聊了聊產品問題,還有組織和人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湊在一起必有逼撕。還有很多相關方的協調:供應商、物業、消防、工商、税務、媒體等等,他們通常不太咖啡也不太文藝。

所以,儘管20xx年是個體户2.0元年,舉國創業,不創業、沒天使投資人、不弄個APP都不好意思辭職,你如果上述問題沒想太清楚,我還是勸你不要輕易開一家咖啡店。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鼓勵性的勵志創業文章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