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哲理散文

哲學性散文

欄目: 哲理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96W

不同的茶,泡出不同的口味,溢出不同的茶香,猶如人之愛心、虛心、清心、誠心、信心、專心、耐心、寬心八種心性,藴含人之一生的哲理;下面是有哲學性散文,歡迎參閲。

哲學性散文

哲學性散文: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我們就記住了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我們記住了別人慢怠我們的地方。於是,便越看這個人越滿身缺點,越看這個人越不可理喻。

而別人恰恰是一面鏡子,我們對它凝眉瞪眼,鏡子反射回來的也是瞪眼凝眉,於是,我們都互相看不順眼了。

別人原本小的缺點在我們眼中無限放大了,我們看這個人簡直是眼中釘,肉中刺,必先拔出而後快。

記住別人的好,對他們的缺點寬容一些,時間長了,我們會滿眼都是別人的好,我們心裏記住別人的都是美好,那麼這個世界多美好!

記住別人的好,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記住別人的好,放大別人的好,關係會更加融洽恩愛。

記住別人的好,家庭一定會其樂融融。

記住別人的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生活,遠比記住別人的缺點、毛病,懷着一顆怨恨之心痛苦地生活要強上幾十萬倍!

既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記住別人的好呢?

記住一個人的壞,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讓自己生活得不快樂,那樣只能讓自己整天生活在不快樂之中。

記住別人的好,讓感恩時時裝在心裏,你就能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哲學性散文:揹負太重的壓力,邁不開輕快的步伐

生活充滿陽光,但也會遇到陰雲密佈的時刻。所謂“陰雲”,正是因為壓力而感到的疲勞。倘若天空永遠都是陰雲密佈,世界上的一切都會滅亡;倘若人生匆匆幾十年總被一個“累”子包圍,生命的質量就無從談起。要知道,善待自己的第一條,就是要熱愛生命,讓自己身心健康地活着。

生活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財富、得到地位。在保證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要追求內心的快樂與滿足,而不是在疲勞中度過一生。真正熱愛生命、善待自己的人,都懂得在工作之餘,為自己尋找快樂。例如大發明家愛迪生,他總會在實驗中用兩三句詼諧的話語逗得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而林肯則更勝一籌,他能在事態嚴重、大家精神緊張、壓力巨大的時候,用詼諧的語言或幽默的舉動,將陰雲密佈的局面衝破,以使大家心情鬆弛、思想活躍,尋找出解決難題的最佳方案。

一位英國經理人就曾説過:“當我脱下外套的時候。.我的全部重擔也就一起卸下來了。”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被家人、朋友圍繞着,耳邊充斥着各種讓人煩悶的噪音,整日被繁忙的工作所累,被家庭瑣事折磨,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那麼你真的應該規劃一番自己的生活,或去旅行或去玩樂,讓自己徹底地放鬆一下。適當地釋放出壓力,才能走的更遠。

平時,儘量保證生活充滿秩序,這會讓你的心情愉悦,同事頭腦清醒。每天下班前整理好辦公桌,定期清理電腦中的文件和電子郵件。試想,每天都看見桌上堆滿了報告、備忘錄和要回的信,誰會感到輕鬆?另外,家庭生活也不能輕視。一個從容的早晨,一頓豐盛的早餐也許就決定了我們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沒有人會覺得,蓬頭垢面、飢腸轆轆地趕去上班會是一件很好的事。

每天進入辦公室前,你應深深地吸一口氣,將之前的鬱悶徹底吐出。你還可以把眉毛揚一揚,使自己高興、振作起來後,再走進辦公室。行為影響情緒,經常這樣做,你就會變得無比的快樂。業餘生活中,你也儘量讓自己進入快樂的狀態。你可以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薰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的放鬆。

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倘若一點壓力也沒有,那麼人反而會陷於空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染上抑鬱症等疾病,同樣不利於身心健康。只有將壓力確定於一個適當值,同時定期釋放,我們才不會活得疲憊,才會在健康的狀態下,為了以後的精彩生活而奮鬥!

哲學性散文:適應就是另一種奮鬥

美國波士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衞·H·巴洛有一段時間住在鄉下的農莊裏,農莊前是一片樹林。有一天,巴洛教授在樹林邊散步時發現,長得最粗最壯的那棵紅杉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螞蟻。顯然,螞蟻將紅杉當成了安樂窩。

巴洛教授很討厭這些小傢伙,他決定把它們從樹上趕走。在樹幹上,教授找到了螞蟻窩。他先是用濕泥巴將樹洞結結實實地堵上。可是,第二天,教授過來一看,螞蟻們從另一個地方咬了個洞,泥巴對它們毫無用處。教授找來了更結實的木楔,結果,還是不能阻止這幫傢伙快樂地進進出出。

後來,教授聽人説螞蟻很怕膠水和樟腦丸。教授將膠水和樟腦丸混合在一起,塗在螞蟻洞口。這一招似乎有些效果,螞蟻們不敢從新的洞口經過了。然而,一週後,教授遺憾地發現螞蟻們在遠離樟腦丸的樹幹上重新打開了一個洞口。

在與螞蟻的較量中,教授敗下陣來。是什麼讓這些小動物能夠在人為製造的惡劣環境下生存下來呢?教授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是螞蟻對環境的超強適應能力。

回到波士頓大學,教授在課堂上將這件親身經歷的事講給學生們聽。他説:“很多時候,我們被奮鬥誤導,認為奮鬥必須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事實上,面對社會乃至整個自然界,我們人類是極其渺小的。螞蟻要在樹洞裏生存,也需要奮鬥,但它們沒有被奮鬥誤導,沒有和強大的人類對抗,而是選擇了適應。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洞口被堵死這一事實時,它們很快就適應了。與獅子、老虎這些生存境況岌岌可危的動物相比,螞蟻似乎更懂得奮鬥的另一層涵義,那就是適應。”

適應其實就是另一種奮鬥。在困難面前保存實力,重新開闢戰場去應對生活,才會有更大的勝算。

※本文作者:※

Tags: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