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細數中國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5.51K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伯樂遇到千里馬,總是會盡力地提拔,所以千里馬總是感謝知遇之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希望對你有用!

細數中國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1: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説,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

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2:魯宣公

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説:“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説:“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

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險。

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説:“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3:《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漂洗絲絮的老婦中有一位見他飢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如此。韓信感激,説將來一定會報答她。

她卻凜然説:“男子漢連自己都不能養活,我伶憫公子才會送飯,哪裏圖什麼報答!”韓信以後作楚王時,找到那位漂母,贈她千金。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4:《世説新語》

顧榮應邀赴宴,見烤肉者垂涎,便將自己的那份讓給他吃。同席者恥笑顧榮,他説:“一個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他逃難南遷。

每到危難之際,總有一個人隨身保護他,顧榮問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5:俞伯牙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6: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着名刺客豫讓説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

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説:“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脱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7:伯樂與千里馬

伯樂走遍天下,專識良駒,有一天遇到了一匹千里馬。千里馬日行千里,腳力好、耐力強、毛色靚、體型棒,伯樂對她愛不釋手,用很高的銀兩將她買回,飼養在自己的馬廄裏。雖然馬廄裏還有很多其他的好馬,但伯樂總對千里馬另眼相看。千里馬也因找到了好主人而非常感激,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只是做些驢子拉磨馱食的功夫,她決定一生都跟定了這個主人,不留餘力為他賣命。

千里馬載着伯樂到處去遊歷,路上有時遇見悍匪強盜,憑着千里馬的好腳力、躍高的馬蹄,伯樂得以逃脱、總無大礙;伯樂經常與外地的朋友有書信來往,千里馬憑着非凡的記憶力和方向感,傳送書信總是速去速回,快過信鴿。到過的市鎮中也不乏有人對千里馬垂蜒,有人想以家傳寶物換購之,伯樂偶有動心,但千里馬怎麼也不肯跟去,來人只有作罷;有人夜裏來偷,但千里馬嘶聲長鳴,嚇走馬賊。千里馬對主人的忠心無人能替。

伯樂越發地喜愛千里馬,給她特別的草料,一天幫她沖洗一次身體,外出總帶着她。伯樂對千里馬的細心照顧、寵愛有加引起了其他馬的不滿意,他們覺得伯樂的家裏的馬,誰不是天下難得的良駒啊!而且看看,千里馬也不是特別好啊!雖然她的腳力好,但卻不是最快,“閃電雨雲”比她快多了;雖然她耐力強,卻不夠來自蒙古的“草原紅駒”那麼勤勞;她漂亮,但身軀沒有“高頭大馬”那樣挺拔;她兇狠,但又卻比“彪形漢馬”多了幾分嬌柔之氣……千里馬集所有馬匹的優點於一身,但卻不是最優秀的。

於是,其他的馬開始杯葛千里馬,一起吃草料的時候總是聯合起來排擠她,喝光所有的水寧願撐死也不給她留,馬伕幫她洗完身之後,再弄些泥把她弄髒……馬伕每次餵食的時候,總是有馬去趁機會跟馬伕親熱一下,用頭挨一下蹭一下馬伕的臉,把他弄得癢癢的、怪舒服;或者不顧馬的尊嚴,用舌頭去舔乾淨馬伕鞋上的泥漿……

千里馬有一顆像人一樣多愁善感的心,她感覺到了周遭的變化,她開始有一點悲觀。她無法做出那種刻意討好主人的行徑,她對自身的處境也無力改變。被同伴排斥的時候,她會默默地走開;夜晚她總是一個人哀傷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在其他人蔑視的眼神中,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她只有一個時候是快樂的,就是看到她的主人!盼望着再和伯樂一起出遊的日子!但是當伯樂走到馬廄邊的時候,所有的馬有誰肯放過這個直接向主人取寵的機會!千里馬又被擠到一邊去了……伯樂漸漸發現,原來被馬兒呵着捧着也很過癮!為什麼千里馬就是不願意做這些動作啊!最多隻會低下頭讓我摸摸……

這天,伯樂又要出門了,千里馬聽到伯樂叫馬伕備好馬,她開始興奮地踱着小步。但是,馬伕在這個時候卻説,“千里馬病了!老爺!幾天不吃飯,沒有精神頭兒了……”伯樂忙着收拾行裝,想了一下就説,“那就另外備匹馬吧!”

千里馬好失望啊!她已經漸漸失去了為主人做事的機會!伯樂走的時候,經過馬廄看了她一眼,千里馬傷心欲絕的眼神讓他誤認為是病態,伯樂不覺有一絲絲厭惡地丟下一句話來,“看來這匹馬不中用了!我要另外再去物色些好馬回來!”主人揮揚馬鞭、絕塵而去。千里馬低下了她美麗的頭,她的心傷透了。

主人不再愛她了!她已經沒用了!我還留着有何用?!

終於有一天,千里馬咬斷韁繩,跑了!她義無反顧的跑!跑!好久沒這樣跑過了!馬伕大叫着在後面追,千里馬擰轉頭看着那個黑點想,他只是頭疼自己怎麼樣向主人交待而已!並不是真地想自己回去!

她不要再回去!不要那個現在已經無情無義的地方!不要那個不再愛惜自己的地方!不要那個不能發揮自己長處、好像一個寄生蟲一樣生活老死的地方!於是她跑……

伯樂呢?少了一匹馬,天下還有大把的好馬!我有銀兩!我就不信買不來好馬!他認為:世上哪有天生俱來的好馬!所有的好馬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好草好料喂出來的!誰讓我是伯樂呢?!不是馬好,是我會教馬!

伯樂繼續掛着他的虛名,繼續着伯樂的事業,幫人相馬、重金買馬,至於買了馬之後到底何用,他也不知道。馬廄裏紛爭劇烈,但是又何妨呢?他是伯樂。

千里馬要去哪兒?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繼續往前跑!跑向森林!跑向大海!跑向一切能跑到的地方!馬兒生來原本就是應該這樣跑的!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伯樂遇到千里馬,總是會盡力地提拔,所以千里馬總是感謝知遇之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1: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説,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

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2:魯宣公

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説:“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説:“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

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險。

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説:“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3:《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漂洗絲絮的老婦中有一位見他飢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如此。韓信感激,説將來一定會報答她。

她卻凜然説:“男子漢連自己都不能養活,我伶憫公子才會送飯,哪裏圖什麼報答!”韓信以後作楚王時,找到那位漂母,贈她千金。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4:《世説新語》

顧榮應邀赴宴,見烤肉者垂涎,便將自己的那份讓給他吃。同席者恥笑顧榮,他説:“一個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他逃難南遷。

每到危難之際,總有一個人隨身保護他,顧榮問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篇5:俞伯牙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