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8.77K

歷史故事主要反映了歷史上所發生過的事情,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1:掉以輕心

公元820xx年,唐代着名的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當司馬。在永州司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個青年的來信,表示要拜柳宗元為師。這個青年叫韋中立,是潭州刺史韋彪的孫子。

柳宗元讀了這封信,非常感動,便寫了一封回信,這就是着名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拜師求學的風氣已經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學生教授學問,就會受到各種攻擊,甚至被誣衊為‘狂人’(這裏指的是韓愈)。這種少見多怪的事是常有的。聽説蜀地南面雨下個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陽出來,那裏的狗就會狂叫。當時我還以為這是傳聞而已。永州從來不下雪,誰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這一帶的狗日夜奔跑,對着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來。有了這番親身經歷,我才相信從前聽到的話並不過分。”

接着,柳宗元又舉了一個有關禮節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要舉行加冠的禮節,有學問的人對此非常重視。但是,幾百年來沒有人再舉行這種禮節。最後,有個名叫孫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禮,不料碰了壁。行冠禮的第一天,他和同事們談起了這件事,同事們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説,你行不行冠禮與我有什麼相干,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這種現象,和現在人們一聽到拜師求學就覺得奇怪是一樣的。其實,雪和太陽有什麼過錯?問題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禮的孫昌胤沒做什麼錯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筆鋒轉回到韋中立拜師求學方面來:“在這種風氣下,你能拜師求學,使我受到感動,所以願把我寫文章的體會告訴你。我年少時以為文辭好就能寫好文章,成人後才知道文章是表達思想、説明道理的,從此再也不單純去追求形式美了。以後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經意地、隨便地對待它,而力求像《書》那樣樸實,《詩》那樣永恆,《禮》那樣合理,《春秋》那樣是非分明,《易》那樣富有變化。這就是我寫文章的標準。”

韋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點和啟發,寫文章進步很快。後來,他中了進士。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2:博而不精

東漢着名的經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着稱於世。他的兒子鄭眾,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着作。後來,鄭眾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着作,以至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鄭眾當官後,在公務之餘給一些年輕人講解《毛詩》《周禮》等經學着作,並且花很大的精力為《左氏春秋》作注。後來,終於完成了《左氏春秋》的註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後,和另一位經學家賈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齊名,都受到學者們的好評。

當時,最着名的經學家是馬融。他着過《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使古文經學達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達千人。馬融除了為經書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前面讓學生坐着聽課,後面列一班女樂演奏音樂,很有特點。

馬融研究了《左傳》後,也準備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閲讀了賈逵和鄭眾的注本後評價説:“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意思是説,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後來,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3:博士買驢

北齊的文學家顏之推,着成一部《顏氏家訓》。在《顏氏家訓·勉學》篇中,記載了一則“博士買驢”的笑話。顏之推説,這個笑話是他到鄴城去辦事時聽到的。

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不能沒有腳力,於是趕緊去市場上再買一頭。看好了驢子,講好了價錢,寫一份憑證才算交易妥當。博士要賣驢的寫,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了。

賣驢的當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拉開架式,書寫起來,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乾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過了好半天,博士才讀完憑據。

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説:“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年某月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

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提驢字。”成語“博士買驢”,又稱作“三紙無驢”。

Tags:成語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