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集合)《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92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一到冬天大雪便封了路,而最繁華的地方是東西和南北走向交匯的十字街,呼蘭河就是這樣一個略顯荒涼的小城。蕭紅的童年在這裏度過。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激昂的評判,我們只是隨她用六七歲孩子的眼光看着這世界。

“我”最愛的地方是後園。後園裏有果實,有雜草,玉米如果願意,能長到天那麼高。一顆櫻桃樹,一顆李子樹,雖然不開花,不結果,卻寄予了“我”美好的期望。祖父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總是掛着慈愛的笑容,帶“我”去地裏掰苞米吃。下午在後園裏除草,任“我”給他戴了滿頭鮮花,還以為是今年雨水好,自家玫瑰香飄十里。

“我”在祖父的庇護下一天天長大,卻也看到周圍的悲歡離合。“我”看到扎花店的夥計把給死人燒的房子丫鬟粘的漂漂亮亮,自己卻終日待在昏暗的店裏,活得沒有人樣;“我”看到賣粉絲的人住在風雨飄搖的家,能享受到的美味是雨天房頂上長起的蘑菇,一年到頭為温飽而忙碌,卻在陽光下流着眼淚唱起歌;“我”看到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初來時健康開朗,黝黑的面容上連一雙大眼睛都在笑,卻最終受害於封建禮教和思想,在眾多“善人”的“關懷”下悽慘死去;“我”亦看到磨坊裏的馮歪嘴子冷靜堅強,獨自撫養兩個年幼的孩子微笑面對生活。

“我”的生活裏有封建,有善良,有無奈,有樂觀。蕭紅的筆觸簡單卻也真實,一點一滴,是那個年代的人間百態。

這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同樣是與祖父祖母生活在一個小鎮。仍記得,那時放學後,爺爺騎車載我穿梭在大街小巷,經過慣常買豆腐的一家,那阿姨便裝了豆腐出來,順便給我切了一小塊兒吃。白豆腐吃在嘴裏並沒有什麼滋味,但坐在自行車上啃着豆腐,看西山一點點吞了那火紅的太陽,卻是無比的快活。更不能忘了的是朗朗上口的古詩和一個人的意識流。你一定不會想到我在傍晚的堂屋裏看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敕勒川,亦想不到我在大院的台階上感受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浩瀚與清涼;更不會想到我經過鄰居家的籬笆,看到流連在黃四孃家的蝶子棲息在碗大的黃花上。

童年的事,現在想來,時常感動,偶爾神奇。總想着要把那些浪漫的事一一寫下,害怕時間一久,竟忘了那時簡單的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這座小城,實在“安靜”得很。

大事不過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等四五件。除去這些,便剩下這家妯娌與婆婆鬧矛盾,那家又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來吵去此等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封建舊疾在當地老人眼裏固不可徹,兩家訂下娃娃親,待子女成人後,若一方家境衰落,婚約定是要被取消的。若取消的是男方則相安無事,若是女人,出門上街便少不了被指指點點、議論非議,往後也再難婚配,而且對丈夫百依百順的妻子才能稱之為良妻。誰家裏人生了病,不先去藥鋪就診,反而聽從鄉人空口無憑的偏方,等到病情刻不容緩時,再請大神來家裏跳上一段,美其名曰驅趕鬼魂,現如今想想實在荒唐了些,那病自然石沉大海了。生活在這樣的小城裏,蕭紅應該是無趣寂寞的。

呼蘭河這座小城,有時靜謐美好。

斜陽細碎斑駁,庭院下嫣然一片,黃瓜、冬瓜、小麥鍍上粼粼金波,盈盈閃爍,“賣豆腐哩,新鮮的豆腐”,街市上由遠及近的冷硬的叫賣聲劃破小城的寧靜。大户小户的門聞聲即開,清香的豆腐香潛入深巷,在飄忽不定的叫賣聲中倏地爆發,沁入人心。有錢人家呢,便解囊買下幾塊,拌上葱花,嫩白嫩白的點綴上淺綠的花邊,入口即化。待到盛夏傍晚,坐在門檻上,與鄰居暢談時舀上幾嘴,那真是炎日裏最幸福的事。沒錢的人家呢,光聞聞味,便心滿意足了。

呼蘭河這座小城,住着她的祖父。

星光漫天,留給夜空獨有的温柔,漆黑的幕布下,祖孫倆倚在小牀一隅,她纏着祖父念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韻飄香,悄然潛入小丫頭的.美夢中,靜謐的夜裏,傳來甜甜的鼾聲,祖父握着煙頭,柔柔地注視着女孩,煙霧四溢,朦朧中老人渾濁的眸中閃過一明一滅的清明。小蟲細碎的祕語,泛淡白色清輝的皎月,郁郁青青的庭院似全都沉溺在這一刻的美好中,睡吧,醒來便知花落多少……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呼蘭河傳》是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於1940年12月20日在香港完稿。

蕭紅從小就經受家庭的暴力,唯有祖父憐愛她,從不打她,因此讓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也是她作品寫得好的因素之一。

文學巨匠茅盾評價這本書:“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作品中的“呼蘭河”是作者的家鄉,也是她童年最深刻最美好的記憶所在。其中藴含了作者全部的生活與歲月的延伸。在1940年孤單寂寞的她轉去香港,進入她最懷念自己故鄉和童年的時候。於是,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説,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峯之作。《呼蘭河傳》不僅包含着蕭紅真摯的情感,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是一部純粹的.鄉土小説。

《呼蘭河傳》這部小説是散文的作品結構,打破了對人物、情節、結構的處理方式。描寫“大泥坑”時,完全沒有按照“講故事”的形式,更沒有明顯的情節發展,而是通過各種人物作對比,體現了小城人們的麻木不仁。小説從第三章起,採用了兒童(作者兒時)的視角對後花園進行了一系列的描寫。那裏是作者小時的樂園,印記着作者兒時的回憶。在作者的眼中,一切植物、動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不禁讓我感受到:沒有嚴格的管控,沒有父母的催促,孩子們也能變成仙境裏的鳥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飛翔於自己地藍天中。小城的人們一個個都有着迷信,土神用奇怪的方法給人治病,小團圓婆婆將媳婦折磨至死,有二伯遭受欺辱去跳井上吊,反而成了眾人眼中的笑料。

蕭紅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成就了這篇佳作。正如著名文學評論家楊義説得一樣:“整部小説可以説是扔棄了傳統小説的框架,寫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有聲有色的世俗畫和風俗志。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合上《呼蘭河傳》,我的思緒依然沉浸其中。

蕭紅筆下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兒的事件太令我震撼了:小團圓媳婦被“管教”病了,她婆婆家花大把的錢為她治病(跳神,各種偏方),眾街坊也熱心地出主意。結果呢?這個原本又高大又結實的小團圓媳婦生生被“送回老家去”!唉,小團圓媳婦的死難道不是因為那時的人們過於愚昧,醫學知識太落後了?如果她是生活在2020年,怎麼可能就此離去呢?

知識多麼重要啊!2020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從武漢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最初,許許多多的人以為新型冠狀肺炎只是像普通流感一樣,依然到商場購物,到酒店吃喝,約朋友一起唾沫橫飛地打牌……感染病例越來越多,鍾南山院士發言時指出病毒會“人傳人”,會通過飛沫傳染。可怕的是治療沒有特效藥,要靠自身免疫力才能治癒。舉國上下迅速開展防疫行動,人們開始少出門、不出門,到公共場合必戴口罩等;很多城市封城封路封小區;一批批醫護人員、社區人員、警察、民警等更是衝到疫情一線;每家每户的老老少少都呆在家中,不再隨意出門添亂……三個多月過去了,新聞報道中感染病例一天天減少了。

在家“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時期,我更是學到了很多防疫知識:在家要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多運動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出門要正確佩戴口罩,不去人員聚集的地方,儘量不用手去觸摸公共場所的欄杆,回家後馬上洗手做好酒精消毒……有消息傳來,我們國家醫學科研團隊已在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在親自試驗疫苗的效果。中國,有着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是他們用知識在守護着我們無數人的生命!

……

《呼蘭河傳》裏按照“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兒死了,死在了當時人們的無知!在2020年疫情面前,我想,我們國小生只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用知識來守護更多人的生命。我相信,知識就是生命!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放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向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6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整本書,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豬、雞、鴨。人們有的説拆牆,有的説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覺得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男女平等的世界。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寒假裏,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在呼蘭河邊上的一個偏遠小鎮裏度過的童年。那裏的條件並不發達,存在着許多有趣但迷信的活動:人生病了,不去醫院,卻到山上去請大神;女人們為了今早給孩子辦婚事,竟“指腹為婚”!因此,不少女人嫁過去後,不是被婆婆欺負,就是自殺了。我真為他們而難過!地方偏遠,吃不到新鮮的食品,人生病了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那裏的人,善良而愚昧;可惡又無辜。讀完以後,心中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慢慢嘗。心裏很不是滋味。

其中為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

他們家是個外來户,也是個大户,可並不知道當地的風俗,所以他們家連連鬧事。於是,各種偏方可就來了:跳大神,抽帖……

他們訂了一個媳婦。我的天!她叫“團圓媳婦”。這我的天!人也是能訂的嗎?個媳婦才12歲呀!事就出在“團圓媳婦”身上,為了給她治病,老胡家花了不少錢。那婆婆也夠狠!團圓媳婦生病前,每當她不高興了,出事了,都要打團圓媳婦,好像一切都是她惹的。甚至去拿火鉗烙團圓媳婦,常搞得半夜尖叫聲連連。我看了以後,真想罵那婆婆幾句。她也是個財迷。後來,團圓媳婦病死了,那婆婆也哭。但不是哭團圓媳婦,而是哭花在團圓媳婦身上那五千多吊錢!“為了治病,五千多吊錢又怎樣呢?更何況是你把這個媳婦弄病的,你還有臉哭?你也不反思一下,你是怎麼對待團圓媳婦的!”我讀完以後,氣憤地想。但讀完全書以後,我又不禁感歎:

知足!知足呀!

疫情當前,我們都被封在家裏,但我們卻總是抱怨這不好那不好,但想一下呼蘭河的人們,他們連新鮮的東西都吃不到!而我們呢?果凍、餅乾、糖……堆滿屋子。生了病,也可以及時去醫院。比偏遠的呼蘭河,要好太多了!

知足者常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錄,記敍的都是她在故鄉呼蘭經歷的往事。整本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兩個人——蕭紅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

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她有一個像樂園一樣的後花園和疼愛她的祖父。在園子裏,她無所顧忌地幹着她想幹的事情:追蜻蜓、採黃瓜、捉螞蚱……而這樣的自由是從哪兒來的呢?是來自她祖父的愛,她在後園裏搞破壞,祖父從不責罵她。在祖父的院子裏,她是自由快活、無憂無慮的。我想,如果沒有了祖父的關懷,肯定就不會有蕭紅的美好童年。

書中,唯一讓我感到一絲温暖的人就是外祖父,因為有他暖融融的愛才塑造了蕭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命運則是個悲劇了。

老胡家用錢訂下了小團圓媳婦後,就接了回來。蕭紅在她打水的時候遇見了團圓媳婦,她覺得小團圓媳婦“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別人卻説團圓媳婦不像個團圓媳婦。公婆打罵她、虐待她,終於讓她生了一場大病。那個“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走了。她是被誰害死的?她是被過去封建社會的舊觀念害死的,它就像一個吃人的魔獸,殘害着無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現在還有很多人信服那種舊觀念,那麼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看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深深感受到了20世紀20年代東北鄉鎮的.一座小城生活的單調、刻板,體會到了小城裏的人們的傳統、愚笨、迷信。書中字裏行間都充滿了悲劇的色彩,讓我們看到了底層人民在苦難、愚昧以及麻木中的掙扎,反映出了中國北方人民幾千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看着他們的生活,我不禁會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呼蘭河中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不知快樂了多少倍。再看看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沒有不平等,沒有戰爭……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9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説:“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説來説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温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輕輕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心久久不能平靜……

《呼蘭河傳》這部小説在藝術形式上是比較獨特的,沒有完整的情節的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

小説以一位小女孩的回憶起筆,以"我"的思緒跳動和變化來謀篇佈局,以"我"的視覺來攝取眾生相,借"我"的內心感受來透視作者對生活,對事物的評價,寫得格外真切,細膩,自然。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荒涼的,寂寞的。蕭紅的童年也同樣是寂寞的,她19歲因實在不想結婚而漂泊在外。

《呼蘭河傳》這本書唯一讓我感到温馨、快樂的,就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時光。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了,他和蕭紅一起在後園玩耍,一起唸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動物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蕭紅在園子裏很快樂,這可能是她一生中快樂記憶最多的一個"天堂"吧!蕭紅在這兒可以忘記一切不高興的事。玩膩了,就跑到祖父那裏去亂鬧一陣,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鏟地,她就鏟地。年幼的蕭紅竟然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祖父教她,她又不仔細看,又玩其他的了,這一章是這本書最能感到温暖的。

但最悲慘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小團圓媳婦,這個只有十二歲的鄉村女孩是非常健康、快樂、開朗的。就是這麼一個開朗、純樸、機靈的鄉村女孩,卻被身邊的惡風舊習的周遭加愚昧之人慢慢折磨而死。由擰大腿、刺手指到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由用燒紅的鐵烙腳心到跳大神,由畫花臉到吃全毛的雞……這些都還不夠,還被滾燙的開水燙的撕心裂肺叫喊……在這一連串的折磨下,小團圓媳婦終於死在了半夜。

正如矛盾所評價的,是"一篇敍文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着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餵豬的老頭兒,往牆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温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於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並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淨、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並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子,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着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雲,天空中飄着的燕子、蝴蝶,菜園裏結着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大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大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還是延續百年的傳統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帶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如你我一樣的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那時的我們不富有,但我們真的很快樂。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憶起來也多是甜蜜的。但《呼蘭河傳》帶給讀者的遠不止這多彩的風土畫,還有它所吟唱的悽婉的歌謠。它所講述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也更談不上優美動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小城裏的幾家幾個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小城市裏人的經歷和他們的命運卻讓人沉思,發人深省。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兩個人: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童年是快樂難忘的歲月,是稚嫩、陽光的時光。童年永遠無憂無慮,永遠天真快樂。即使偶遇挫折和傷感,童年也永遠洋溢着無暇的笑臉。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童年是人生中最爛漫、最難忘的一頁。我們一起來讀讀《呼蘭河傳》,感受作者蕭紅的童年吧。

《呼蘭河傳》記述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黑龍江呼蘭縣的親身經歷,作者蕭紅通過仔細的回憶,用抒情法和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寫作方法,創作了這部“回憶式”的巔峯之作。蕭紅在1940年寫這部作品,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激烈、最艱苦的`時期,出於擔心家鄉、懷念家鄉,她寫下這部小説,這部小説不但是巔峯之作,而且寫作形式也別出心裁:書中寫了許多人物,但沒有主角,書裏寫了許多故事,但沒有主軸,全書七章可以獨立成多個故事,卻又儼然一體。這種獨特的寫法蕭紅運用得十分巧妙。

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親切,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主要介紹了呼蘭縣她家左鄰右舍之間的趣事和鄉里鄉親之間的種種樂事。主要記述了自己小時候與鄰居、祖父在家中、鄉村間、菜園裏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書中多有語言、情景和動作描寫,十分口語化,讓讀者感受親切、親近。這本書看似普普通通,但又好像有種魔力,這是因為蕭紅“回憶式”的奇妙寫作方法和嫻熟輕巧的文筆,這本書才會被世人傳閲。

讀完這本書令我回味無窮,蕭紅用神奇的寫作方法把她小時候的天真爛漫、悲歡離合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有種近距離的親切感。從這本書中我讀到的不僅僅是蕭紅兒時與親人、朋友在一起的種種趣事以及她的純真快樂,更讀到了她稚氣可愛的內心世界,也瞭解了許多她兒時那個時代我國的風土人情。讀起來又好玩又順口,這也是她成功的所在。我們都應該去品讀大作家、成功人士的童年,去細想他們是怎樣成功的,把他們小時候的種種經歷寫在我們成長的足跡上,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別樣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叫《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著作。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蕭紅童年時發生的故事,第一至第二章講述的是呼蘭河小城的風貌風俗,第三章及第四章寫的是蕭紅童年時發生的故事,最後三章講的是小鎮上不同人物的悲歡離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鎮上的旁觀者,作者從側面,通過這些旁觀者的`行為語言表達了他對人心炎涼的感歎。

蕭紅幼年時和他最疼愛的祖父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快樂。但與之對比的是我讀到結尾時,結局卻令人難以置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聽説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着年紀也不小了。

東鄰西舍也都不知怎樣了。至於那磨房裏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則完全不曉得了。”這一段震撼了我,原本生活安靜、美好的地方,最終變成了一片荒涼的場景,這讓我又想到了小説的另外一個主題,人心的荒涼。

曾經有人説,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人就是旁觀者,在書的第五章,首先小團圓媳婦被買到老胡家時,就被看熱鬧的人擠滿了。然後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連打了她一個月,而那些看熱鬧的人卻説她打的不夠狠。到了小團圓媳婦被婆婆逼瘋的時候,他們又跑出來出主意,後來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他們又開心的聊起天來,眼前這一切悲劇好像都不存在似的,沒有一個人想起這個12歲的小姑娘。我又想起我自己來,我曾經當過不知道多少次旁觀者,同學打鬧時,同學和老師吵架時,同學生氣時,我都當過旁觀者,那時我的內心是冷漠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尊重每一個人,否則自己遲早也會成為一個被人恥笑的人。

呼蘭河傳是一本文筆細膩的書,通過小城的生活描寫,勾畫出作者許多美好的回憶。又通過旁觀者的視角,描寫了人心的温暖與冷漠。這本書,我覺得所有人都值得一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呼蘭河是一個十分十分普通的小村莊,小小的地方,一條十字街與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幾十户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裏的人家,就是整個村莊的基本樣貌,與千千萬萬普通農村沒什麼差別。

全書的主人公是“我”,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用好奇的心探索一切,用純澈乾淨的雙眼觀察世界,用最淳樸的語言表達自我,讓讀者在對封建思想殘害人心而感到悲慘的同時,仍然能夠感受到人世間所存在的最簡單的善良與完美。

呼蘭河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裏,人的生命和牲畜一樣不值一提;在那裏,人的.一生能夠被長輩隨便安排;在那裏,人們用可悲的言語掩蓋人的脆弱與無助;人們背離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把一切期望都寄託在不着邊際的封建活動上,一邊做着摧殘人心靈與身體的事情,一邊又可悲地將一切期望寄託於神靈。

呼蘭河也有最簡單的一面。世世代代的農民在呼蘭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土地的敬仰造就了農民樸素的品質。主人公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有着簡單的歡樂源泉,對待事物有着最簡單的看法與認識,與成人世界構成鮮明地比較,讓讀者在黑暗的格調中仍然能感受到來自孩童的一絲亮光,但孩子的一絲亮光往往會受到成人世界的扼殺,在感歎的同時也對封建思想殘害人心感到揪心。

呼蘭河作為二十世紀中國農村的縮影,是當時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在那個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時代,人們只能將期望都寄託在神靈上,當時的人對大自然、神靈存在十分的敬畏,現代的我們不能否認封建思想在歷史發展史上存在的意義,但我們必須從這段歷史中吸取經驗,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摒棄封建思想中黑暗、不科學的一面。

作者筆下的呼蘭河,有喜有悲,有善良也有邪惡,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麻木無知也有期望與憧憬,是對這個小鎮的最真實寫照,值得一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後一部着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通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後,迷信的小村子裏。書裏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雲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髮指。整本書佈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淒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境裏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裏,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隻雞,一頭豬,多麼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着非人的虐待,與其説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説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説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裏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後,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於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