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85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

通過《在交往中完善自我》的學習,同學理解了交往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而且知道交到好的朋友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在講到第二小節《我的朋友遍天下》時,講道一個人的交往圈分為內外兩個圓圈的話,青少年時期的交往關係可以稱之為內圈。踏上社會後,由於工作和職業的關係,需要更多的交往,交往關係將大為拓展,也就形成了交往的外圈。

而我在講到這一小部分內容是,是學生回想從小到大他自己的交往,然後以自己為圓心畫同心圓在每個圓裏填寫與自己交往的人羣(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社會上的人。。。。。)想以此來探究和了解我的學生中看看他們的交往範圍,引出內圈外圈的概念。

學生填寫完後。其中有個女同學的的結果很讓我吃驚,在她的`同心圓裏只填了姐姐和社會上這兩個人羣。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是有父母的健全家庭的孩子,為什麼在她的交往人羣裏就只有姐姐和社會上的人。於是我試探性的讓她來解釋,這孩子的回答是她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交流,也覺得自己沒有朋友,有什麼煩惱或心事喜歡跟她説的所謂的社會上的人交流。我當時在沒有過多追問多。

看來一個孩子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的影響很重要,尤其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尤為重要。在農村因為家庭環境影響的問題小孩現在很多。在此,再次提醒告誡家長們,一定要從小開始注意用正確、恰當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讓他們成長成為一個擁有健康身心的人。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2

《珍惜學習機會》一課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節。本框依據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權利與義務”。該部分的內容標準是:“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現在社會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國中學生受教育權的行為,如有的家長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有的學校隨意開除學生,有的校舍危險不能上課,的的教育場地被非法佔用,有的不法分子擾亂學校秩序、妨礙學生學習等。學生應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國家、社會和家庭為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創造了條件,學生則要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而現在在國中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義務的現象,如有的國中生動輒遲到早退,甚至逃避作業、逃學……因此,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受教育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

教學重點:對於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國中學生來説,要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教學難點: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既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接受教育既是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

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在實踐中落實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實現主動學習。所以本目主要列出了作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所應履行的受教育義務內容中最主要的三項:

第一,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

第二,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三,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應樹立遠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以勤奮和智慧去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絢麗奪目的光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建功立業。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按照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要求,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法為重點,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課標要求是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瞭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

導入設計:欣賞MTV愛我中華,並展示各民族的服飾。請學生説一説這首歌主要唱了什麼內容?從中你知道了什麼?這主要突出了情意目標,調動學生情感,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對中國有56個少數民族組成形成初步印象,這樣學生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這時再配合多媒體教學——穿着各民族服飾的人聚在一起歡慶國慶,請學生想一想這段內容突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段教學中體現了學生親身參與探究、探索,學生可能會根據多媒體內容説出中國是一個由很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並且這些成員關係融洽在一起唱歌、跳舞,這時教師根據學生所説出示板書,課題《中華民族大家庭》。

在出示課題後,我請學生自學本課,請學生説一説知道了什麼。通過自學進行彙報,然後根據自己收集的材料説一説你都知道哪些民族,這些民族的人口分佈情況和他們的生活習俗及當地的其它有趣的情況,除了收集的'材料外,你還對哪些少數民族感興趣,可以提出來然後學生根據掌握的資料分組進行討論,綜合資料後進一步請學生回答,通過學生自己自身反饋的信息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這一環節我採用了自學彙報的方式,主要着力於學生預習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提出和回答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

重難點釋疑過程:通過設計活動,突破重難點。在民族知識大比拼這一環節中學生積極性很高,但個別同學由於課前準備不充分,沒能積極參與到競賽中。對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師本課的難點,應重點處理。但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通過材料使學生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了初步的瞭解,沒有深層次的分析,沒有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在學以致用環節,學生能列舉生活中標誌物,從而達到的教育的目的。材料選擇還需進一步審視,應採用具有典型性,做到少而精。在整節課中,材料不少但都沒有分析透徹,只是浮於表層,沒有深度和高度。學生活動不少,但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

另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導致學生不能全部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由於教師語言不到位,沒能及時激勵學生的興趣,師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4

從接手八年級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以來,一方面不斷在探索着教育教學的方法,一方面也不斷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

那麼,具體在教育教學中我到底有哪些感受呢?

首先,時間緊,對教材不熟是我最感為難的一件事。

開學後,學校領導通知我接手八年級政治的教學工作。我把這個任務拿到手的第二天就要連着上兩節課。我個人覺得太倉促了,有措手不及的感覺。但我依然走馬上任了。本着邊學邊教,先學後教這一思想,我立馬從教導處找來課本,熟悉了一下教材,就開始了第一節課的教學。但終歸教材是不太熟的.,所以第一次課的教學,我感到不是那麼流暢。

其次,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不是十分準確。

在前一分析的基礎上,我以為第二點的艱難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立了。所以感到不那麼流暢,是因為不可避免地以流水帳式的教學內容展開教育教學。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先把這課的內容拉過去再説。雖然在這個環節的間隙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熟悉教材內容,但總覺得因為過於匆忙而有囫圇吞棗的意味在裏邊。

我不斷地聽李老師和侯老師他們的課,也向精英學習,覺得對後階段的教學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但也因還沒用實踐來檢驗,所以不能得知究竟是否有效?

那就是,我以為,一節課的內容,首先有意識地把它提煉一下,成為一個或幾個“點”,在這堂課中,把這幾個點解決了,這堂課就成功了。那麼這裏所説的“點”,就是知識點,就是重點。這樣做,既便於教師把握教材,也便於學生理解。一堂課就那麼幾十分鐘,還要留出時間讓學生練習,總的説來時間是比較緊的。這樣,化繁為簡,也便於把所講的內容講透。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5

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對於公民法定定義的具體內容的部分我只是向學生做了簡單的介紹.對於有些義務學生未必能理解,若增設一個“學生提問”的環節,對於不理解的那項義務提問,教師在作出適當解釋,我想這樣對於學生學習效果可能會更好.

根據教材的編排,我主要從權利和義務兩個內容為中心展開教學為了避免思想品德複習課出現枯燥的現象,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促進互動:

2、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堅持內容活動化的活動內容化的統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了出發,將問題融入活動;

4、落實互動探究,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構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學習平台,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明確權利的義務的關係能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做一個負責任的小公民,做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有這些: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討論不是很熱烈。我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改進,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效率更高。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6

上週四聽了薛老師的一節歷史課,我深有感觸,獲益匪淺,薛老師對教材知識把握得全面準確,很注意引導啟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積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強,教學思路清晰。本節課的內容量大,牽扯的知識點多,薛老師都把握的很到位,有些教學方法值得我借鑑學習。

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讓學生髮自內心的想學願意學,教師要注意方法的引導,我覺得及時的鼓勵性語言會有一定的調動性,各小組的組長要調控好組員,討論問題時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充分的參與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的快樂才能學的好,希望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越來越好。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7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複的生命體驗。具有現代觀點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命與生命相互碰撞的的過程。回想我在課堂中的一波三折,根據我在思品課堂中的一些實踐,針對當前在思品教學中存在的太多的缺失及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傳統的教學心態難説“再見”。

教師的設計心態必定導致對學生的強制和發展的干預,教師習慣以塑造心態投入教育,想給學生塑造成完美的人格,但給學生帶來的恰恰是痛苦。教師的園丁心態使園丁對田園中的'“物”進行不斷的監視和管理、修剪、剷除;教師的救治心態使學生在教育的懲戒中不敢犯錯誤,意味着學生不敢嘗試新的行動,不敢懷疑權威,不敢具有自己的思想。一堂課下來,儘管老師也在時刻提醒自己要放手給學生,但腦子裏時刻在擔心學生自己會不會浪費時間,會不會偷懶,會不會在干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所以學生就像木偶一樣,時刻牽在老師手裏,學生不能主動發展自己,依然是被動的學習。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學內容泛化

隨着生命化課堂實施的逐步深入,我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正悄然產生:

1.教材受到了冷落。一堂課授完,老師和學生非常愉悦的下課,回想一下整堂課總覺得缺點兒什麼。原來沒有給學生閲讀課本的時間。學生提高了覺悟,但不能迴歸到教材,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上查閲到的資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在口頭上表達的頭頭是道,書寫在紙面上卻寥寥無語。尤其在今天,依然採用考試為唯一的選拔手段,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無從談起。

2.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設置適當的情境,賦予知識鮮活的背景,使學生在把握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更能體現知識的教育和人文價值。而我的教學情境設置呢?很多時候是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為了課堂展示形式不再單一而設置,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置究竟有多大實際的效果呢?

俗話説:教學相長。在生命化課堂的研究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新課程的執行者,更是新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課堂中設置的活動是有條件的,不是放羊式的隨意;教學是有目標的,不是機械性的講述。期待着我們戰鬥在一線的教師們時刻關注着學生的發展,期待着我們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期待着在課堂上少一些“一言堂”,多一些百家爭鳴。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8

一、新課程實施

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裏盡情暢遊。

二、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應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思品課堂中,“知識本位”、“教師中心”、“結論唯一”,課堂當作了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教科書當作了知識和信息的唯一來源,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着觀眾的角色,成為教師灌輸的對象,“教師講,學生背”成為常見的教學現象,最終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喪失,學生淪為了學習的奴隸。而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直接經驗創設教學活動,通過“課外調查”、“小辯論”、“主題探究”“寫倡議書”等系列活動,創設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內化思想品德,調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認識沉迷遊戲的危害,懂得了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做人,充分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切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比如主題探究——“怎樣抵制遊戲的誘惑”這一活動中,學生以五人小組為單位,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學生、學校、家長、社會多個角度回答了怎樣抵制遊戲機的誘惑,在討論發言中,學生相互合作,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能突破教師事先的提示,更為可貴的是調查小組的一位女同學,還結合自己課外對網吧的調查,介紹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提出了對待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黑網吧的整治措施。這一切,確實使人感受到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單一、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轉化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一改以往課堂教學中將學生視為接受“美德”的容器,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

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讓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志存高遠,科教興國。為我國教育再次創業貢獻一份力量吧!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9

今天非常開心與八年級的同學們上了一堂政治課,《財產留給誰》所設計的知識點比較複雜,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案例,搬出靈活的教材,下面是這堂課的課後反思,希望今後能夠獲取更大進步。

1、對教材、教學設計的反思

該課講繼承法的基本知識,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和案例相對比較零散雜亂,如果按教材順序一個知識點舉一個例子按部就班地講授,一則教師自己授課不流暢,缺乏一氣呵成之感;再者,法律知識原本就枯燥難懂,生硬地按照教材體系講授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思維跨度太大,不容易接受。 基於此,備課中我就思考是否能用一個案例將該課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一貫到底,並且授課不顯雜亂。最終,我深挖教材資源,充分利用課本曉軍家庭財產繼承案例,全方面、多角度、有梯度地設置四個連貫發展的場景並附一連串問題,一氣呵成完成了課堂教學。

2、對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的反思

問題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為學生創設多樣的實際情境,激勵學生探索思考,在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講授完該課後的最大感受是:應用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最關鍵之處在於能否提出一個、一串具有思維驅動力的問題。這裏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問題的設計。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學習是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的過程。認知結構的發展是受個體的認知特點制約的。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情境的創設,必須與學生已有知識基礎與認知水平相吻合,要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努力使問題建立在學生的經驗基礎上,讓學生在探究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過程中,既獲得知識,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體驗。該課幾個場景的設置力求既做到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又真實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身臨其境,置身案例場景之中,以主人公姿態去解決一個接一個棘手問題,從而在解疑釋難過程中學得了知識,提升了情感與認識。

第二,問題的提出。適時恰當的提問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梯度性,教學中問題的提出不應是牽強生硬突兀的,而應注意在情境中藴含。一個個場景的邏輯展開,一連串相關的問題便自然產生了。預設不等於生成,學生的思維火花很可能被突然點燃,在探究現有問題中勢必會產生很多新問題。教師在這點上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火候,相機而動,適當引導,將探究活動步步深入。如此教學才能行雲流水,師、生、課堂三者便融為一體了。

第三,問題的處理。應注意靈活處理學生答案與自己原先預設答案不一致的情況,切忌生拉硬拖,粗暴地改變學生思考的軌道。原本在第二個場景中設計兩個問題即“活動一”與“活動二”,第一個活動為了講清法定繼承權的概念和取得的依據,第二個活動為了講清法定繼承的順序和人員範圍。沒想到,我提出第一活動問題後,學生直接回答到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當時我懵了,對他説你回答的問題待會兒再討論。事後我反思認為當時完全可以直接把這位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提上來講,未必需要按部就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模式不是單一的,教學方法應當是多樣的。無論哪種,都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豐富和完善。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採用導學案的模式,通過案例分析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的情境中感受公民的姓名權和肖像權是公民人身權利中的兩項主要權利,認識到公民在享有姓名權、肖像權的同時要履行好維護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義務;又通過討論法、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姓名權、肖像權的含義內容;侵害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表現形式和後果以及維權方式,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理解、運用法律語言的能力。遊戲方式的導入形式新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平時和學生的交流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法律賦予公民姓名和肖像的具體權利並不是很瞭解,所以對這兩項權利的使用和支配很少,以致於有時權利被侵犯了也未必意識到。為此我確定了這節課的重點是“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權和姓名權;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權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學生實際我把“公民在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要履行維護他人肖像和姓名的義務。”作為這節課要攻克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抓住重點攻克難點,我選擇了情境教學法。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採用情境教學法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因為課本知識是以文字等抽象簡約的形式出現的,而學生更易接受感性直觀的事物。怎麼把簡約抽象的知識變得感性直觀,創設相關情境無疑是其中一種很好的途徑和方式。《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公民的這兩項權利,能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肖像權和姓名權,並具有尊重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責任意識。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原來的設計是在每個環節都創設一個相關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老師採用過的`教學方式,並且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情境創設因為各環節是獨立的,前後缺少聯繫,會覺得缺乏連貫性,不能一氣呵成。在經過一番考慮後,我想到了以一個人物為情境中的主角,所有的事件在他身上展開,以此為主線貫穿始終。

我把收集到與公民的肖像權和姓名權相關的典型案例進行整理整合,在此基礎上創設新的情境,來從中逐一提煉出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點,於是就有了富貴這一人物,選材比較典型,條理比較清晰,教學由此展開。在這一個個相關聯的情境中,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並解決問題,對這兩項公民的權利有了更多更全面地瞭解,本課的教學目標也最終順利達成。

小結部分我在原來的由學生自己列出本課知識框架然後到黑板上展示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增加了展示後由學生本人為全班同學講解所列框架這一環節,既落實了課本知識又體現了學生主體性,鍛鍊了學生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

1、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還有欠缺,少數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需在今後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這方面的教學能力。

2、學生對問題做出不同層次的回答後,應給予一定的評價性語言,而且應該是賞識性的評價,感覺自己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好,這也是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這節課所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老師們所提出的寶貴意見將是我進步的階梯。這樣的一次活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從來沒有過在這麼多老師面前,在錄象機、照相機的拍攝下講課的經歷,能夠在這樣的情形下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對於我來説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鍛鍊。通過這節課我展示了自己的風采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老師們的反饋就像是一面鏡子,我照見了自己,更進一步認識到了自己的優、缺點,也知道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認真鑽研教材,認真研究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讓我的教學活動能帶給學生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1

我講《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這節課的體會是,因為去年在北京剛舉行29屆奧運會,學生普遍對此比較感興趣,也對北京有個初步的印象。但是真正深入的去備課,發現原來這節課並不是很好上,因為本身在教材內容上來看,這節內容就有點散亂,重難點不是很突出。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把教材的內容打亂,重新整合,就有了我這節課的內容。

這節課的'亮點:1.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印象中的北京,對北京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後讓學生觀看一組北京風光的圖片,這組圖片反映到北京的方方面面,如有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清華大學、還有像北京國際機場等,讓學生看完這組圖片後説出北京有哪些城市職能,把後面的內容提到前面來,而且是種很巧妙的結合。

2.在講完北京的城市職能後,我就問學生為什麼北京有這些城市職能,這就跟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有關。這樣就很自然的過渡到北京的自然環境特徵。在這部分,我採用學生分組討論合作的方法,我給出了幾道關於北京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徵的題目,讓學生來討論分析,從而總結出北京的自然特徵。

3.在講到北京水文這個自然要素的時候,我又聯繫到了教材後面的內容,把河流與北京城址的變遷聯繫起來,造成北京歷史上城址不斷往北、往東擴展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把這部分內容提到了前面,使學生認識到水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處:1.雖然我已經把教材內容重新整合,但是感覺重點、難點還是不夠突出,重難點的講解還不夠深入。

2.給學生討論的題目還有點簡單,有些題目還沒有經過深入的推敲,感覺討論價值還不是很高。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2

在學習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些社會現實、哲理小故事、學校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時應該怎麼做,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和積極性,正確認識從眾心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抵制社會生活中的消極影響。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和工作的.前提,由於天氣冷暖變化,很多學生感冒回家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希望以後學生多參加鍛鍊身體活動,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3

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材文本,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逐一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是教與學的全過程。我們必須要:

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據文本設計問題;

第二、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必須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師要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必須將課本讀薄,宏觀深刻把握文本,還要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文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4

這學期我擔任八年級五個班的政治課,現就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得與失簡單概括如下:

一、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1、這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正確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交往的藝術;如何正確上網等,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些內容比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所以,我在教學中搜集很多貼近學生實際的例子,甚至是學生中的例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組織小品、表演(有時是即興表演)、模仿等各種活動,很多時候我自己都笑的'前俯後仰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很輕鬆地掌握了知識。

3、適時地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

二、教學中的失敗之處:

1、由於本人的性格決定,另外我比較堅持對學生“給心不給臉”的原則,課堂中的親和力欠缺。

2、自身業務鑽研不紮實,學生的基礎也較差,所以一直還停留在“教教材”的階段,並沒有上升到“用教材教”,導致擴展學生知識面的方面做得很不夠。

綜上,本人在教學中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今後我打算繼續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5

本次考試的內容為八年級下策第一到第三單元的內容,題目難易程度適中,題型符合會考的要求。主要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答題方法與技巧的運用。總的來説,試題注意體現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也體現了時代性,注意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培養了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但閲卷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現分析如下:

我看的題目有:

一、是非判斷題,總分是10分。

學生的得分情況是8-9分,其中第23題做錯的比較多,題目是:“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主體和主導力量。”這題主要考查公有制經濟和國有經濟的地位,這是兩個不同的知識點,主體是公有制經濟,主導力量是國有經濟。另外29題做錯的也比較多,題目是:“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代表大會。”在這一題中,學生出錯的原因主要是對人民和人民代表大會兩個概念混淆,不能區別。

二、材料分析題:總分15分

得滿分的是百分之85,這類題少部分學生回答不理想,失分現象多。

失分的原因有這些:

1、沒有看清材料説的`是什麼;

2、沒有明白材料藴涵的觀點;

3、在回答時,觀點不明確,條理不清;

4、答題不完整。在以後的教學和練習中,我們要加強這類題的訓練,特別是啟示類的題型,要學生明白:先看清材料,明白材料説了什麼,材料説明了什麼觀點,你對這個觀點的認識,最後落實到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怎麼做。

三、探究活動題:總分15分。

這種題型開放性大,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失分的地方在第三問闡述取得60週年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至少四個方面)學生在答原因時把同一個方面的原因分為了不同的方面。這樣就不足四個方面的原因,因此有部分學生被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