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82K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5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

《滕王閣序》教學反思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滕王閣序》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學來説,又是一篇難文硬文。我們最怕辛辛苦苦教下來,學生的感覺卻是一句“有什麼好的”。《滕王閣序》就常常遭受這樣的命運。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也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頂多就整理文中的典故,以它為鑰匙打開滕王閣的大門。但這樣一來,學生要花很大的時間去打理,恐怕那點興趣也被蠶食得差不多了。後來靜下心來仔細地閲讀課文,居然發現一條亦真亦假亦明亦暗亦斷亦續的感情線索。相對典故相對文采這些“技”上的東西,它應該是“道”,是最根本的。那麼能否以情感為“綱”,綱舉目張,帶動全文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王勃陸海潘江之才下的痛苦不安?

由於文章確實在文字理解上有難度,為了便於課堂上的教學,我佈置學生預習時畫一副王勃情感變化的心電圖。因為以前從沒幹過類似的事情,從課堂上兩個學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學生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歷程。當兩條情感變化圖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接下來的教學就簡單了:一問是不是這樣的情感,二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三問這樣的情感變化説明了什麼,哪種情感是最真最根本?舉最初的情感為例,絕大部分的學生概括為“興”,也有學生認為興中有悲。這樣的理解無疑是對的,但又無疑以前者為主。那它從何而來?學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兩句話,“遙襟甫暢,逸興遄飛”“興盡悲來”,從文中篩選信息體現了學生的一種閲讀技巧,不過教師不能到此為止,應該引導學生具體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礎上開展探究性學習。經過討論,學生是能概括出這麼幾點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這樣一來,王勃的“興”就有了落腳點。

可以説,王勃在最初表現出來的逸興只是斯時斯地的感觸,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後對賓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對《滕王閣序》而言,這些均不足觀。足觀的是“失路之人”在強烈的渴望“望長安於日下”,在熱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觀的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給自己加油鼓勁吶喊助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足觀的是“有懷投筆”者“無路請纓”,只好“奉晨昏於萬里”,無奈到絕望。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那一個個典故背後真正的意圖,體會笑臉背後不堪回首的坎坷經歷,年輕後的滄桑,輝煌後的傷痕。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這樣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這樣讀出來才算對得起王勃。

這樣兩節課下來,自己覺得上的較為輕鬆,也較為沉重。輕鬆的是綱舉目張,一氣呵成;沉重的是為王勃的失意與傷感,掙扎和自我安慰,為一顆不甘的靈魂。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2

第一次段考是對學生複習情況的檢查,也是對教師教學情況的檢查。這次段考,我授課的兩個班級(高三財會班和機電班)語文平均成績分別是62.8分和62.7分,複習效果不夠明顯。唯一可喜的是,全年級上80分的有六位同學,其中我帶的'兩個班佔四名。

結合這次段考,我對兩個月的語文複習教學工作進行了反思,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進一步改進。

一、做題能力方面

通過第一輪複習,語文知識已經達到全面覆蓋。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答題,答題的準確率低,一些難度不大的題目,學生都容易出錯。因此,今後要增加做題量,以考代練習,以考代複習,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只有通過做題數量的增加,才能達到做題質量的提高。

二、做題技巧方面

段考後,我抽查了部分學生試卷,發現不少學生缺乏應有的做題技巧。例如選擇題,有的學生忽視了選項中的“迷惑點”或“陷阱處”;又如閲讀題,有的學生拋開了例文中的“暗示語”或“告知句”,缺乏做題技巧,答題就費時費力。今後在做題技巧方面要精心輔導,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他們能夠“以一法應萬題”。

三、做題速度方面

語數英合卷,學生第一次做這樣試卷很不適應。學生做題速度慢,不能合理地支配做題時間,用於作文時間過長,極大的影響了考試成績。今後複習,要加強作文速度訓練。不能因為寫作文而佔用基礎知識題和閲讀題的做題時間,當然更不能佔用數學、英語兩科的做題時間。其實,只有熟練而全面地掌握知識,做題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才能提高做題速度,保證在限定的時間內完卷。

總之,這次段考給我自己敲響了警鐘。教師教學存在問題,必然導致學生學習存在問題。教和學都存在問題,就必然在考試中顯現出來,學生考試成績就難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對教學工作常常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3

每次走上講台,看着台下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總是問自己,這節課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問着自己,就覺得身上的擔子千鈞重。

其實,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走進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沉悶的灌輸型的課堂學生不喜歡,老師也是聲嘶力竭而不得一絲樂趣;熱鬧的課堂學生喜歡,一張張小嘴説得天花亂墜,可一到真刀真槍動筆寫作,就筆如千斤,江朗才盡了。該怎樣解決這一個矛盾?難道這真是不可調和的問題。

從走上教育崗位這幾年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説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一經調查才發現,奧妙原來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

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

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閲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學生,我並不急着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語言不一定很優美,但是一定要現代,這裏的現代是説將過去的觀念用現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甚至是網絡語言説出來。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閲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課文時,我要求自己在備課時一定要找這篇課文中的"發笑點"。因為沒有一個人喜歡板着臉的嚴肅説教,孔子説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着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説就説。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裏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絕對認同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這個觀點。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藴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我也在努力這樣做着,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4

草長鶯飛,煙花三月,正是農村裏辛勤耕耘的季節,莆田八中高三年段的語文教師也開始了新學期“春耕”的工作。

本月初,迎來了省第一次質檢,考試結果出來後,多少仁人志士為之歎惋,原來呀,我們考生的基礎是這麼的薄弱,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師生在教與學中存在的“投機”意識。

比如:文言文閲讀(選擇題與主觀題)都存在明顯的基本功不紮實現象;文化名著考題出自《莊子》;文學名著出題較細;語用題得分明顯不高;作文文體意識淡薄。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學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機”的行為。

鑑於此,我們高三語文備課組經過多層次的教研,決定在第二輪複習中,充分地補缺補漏,為此,我們讓學生訂購了《學海導航》作為第二輪的復綱。

近段時間,雖然正式的考綱尚未出來,但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了某些變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觀選擇題,轉入“語言運用題”作為主觀題。這些變化更體現了語文教改的.注重實用的精神。綜上所述,語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語文改革的方向,兩者並不矛盾。

本月,高三語文備課組還進行了互相聽課,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尤其是複習教學的經驗,此外為了彌補作文教學的不足,我們還特地邀請老校長祁明規老師作專題作文講座,面向整個高三年段開放。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王國雄説,讀書有三種境界,其實何嘗不是教書的三個境界。如今,我們正進行在“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階段,相信再過兩三個月,我們莆田八中的師生必將迎來“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時刻!

春種夏收,一分鐘耕耘必將一分收穫!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

1、學生的習慣養成靠老師督促

在X中,我看到了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如改卷子全用紅筆,齊讀全把書豎起來,聽課主動記重點,每天背四個成語等等。這些我也對自己的學生要求過,從高一就反覆要求,但是直到現在也沒形成良好的習慣,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教師不能堅持督促檢查,你都不能堅持,怎麼能希望學生形成好習慣呢?我們有的時候太能找客觀原因,總認為要求一遍記不住,又要求一遍還記不住,就歸結到學生差,根本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上來,然後給自己的“索性不管”找個很好的理由。事實上我們的學生是難教育,但是難教育不等於不能教育,我們的學生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需要接受“錯誤常反覆”這個事實,要堅信,我們的學生完全可以規矩出來。

2、備課要深入研究,授課要有針對性

X老師的散文閲讀課,課件做的特別棒,能看出課下真是深入備課了,而且每道題他都做出自己的答案,把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都展示給學生。

X老師教兩個班,一個尖子班,一個普通班,授課方式和深淺度就不一樣。我聽的.是普通班,也是她任班主任的班級,她講文言文,課前提問知識點,所有知識點和所在句子都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特別直觀。我們提問文言知識點的時候往往教師口頭説句子,效果真不如大屏幕展示效果好,但我們呢,往往嫌麻煩,也嫌屏幕佔地方,就越過這一環節,很不應該。X老師講課時翻譯得非常細,一直是她自己譯,並無學生活動,也無小組合作什麼的,但學生真是跟得特別好,都拿筆在書上寫呀記呀,只要不偷懶,一節課聽下來收穫特別大。

一中老師的授課特別貼近大學聯考,很有針對性。高一備課組在講散文單元以前先講了大學聯考散文閲讀的一般要求,做了純正大學聯考題。X老師還在每節課前加入了詩歌鑑賞的內容,在大學聯考中能力級別是E級的,我們的高三學生做起來都會覺得困難。高二備課組也在授課之餘做了xxxx年的大學聯考模擬題,而且是形成常規,一直在做。可能有些專家批判這種做法,認為太功利,但説實在話,對於提分來説真的有效。

教師的地位不高,但是影響很大,教師的收入不高,但是責任很大。潛心教書,精心育人,做好每一件簡單平凡的小事,來成就自己的不簡單和不平凡。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6

今後的複習工作的建議

1、精心備課。高三由於教學任務緊,一些老師不重視備課,有的備課不深入,不細緻,不關注學情,缺乏針對性,有的備課只重知識,不重視教法及學法指導,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備課環節的研究,提倡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專題備課和單元備課相結合的備課方式。

2、關注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活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主體”與“引導”的有機聯繫。作為教師課堂上要關注:

(1)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的講解必須瞭解學生的學情,要與學生的需求相符合,做到有的放矢,講解的內容是: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不做無用的講解。

(2)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的學習效率,克服教學活動的無效和盲目的指導。

(3)要關注個體差異,採用分層次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進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中做到“三多”:上課多提問一點、作業多面批一點、平時多關心一點。

3、佈置作業。高三教學中存在問題是作業量不合適,內容和形式不科學,作業的功能發揮不夠。教師佈置作業在認真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精選切合大綱和教材要求的典型習題,針對不同對象,佈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數量的作業。做到作業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典型性,能舉一反三,作業要及時批閲反饋,由此達到學生通過作業鞏固知識,熟練方法,進行做題規範性的訓練的目的。

4、檢測訓練。把握大學聯考命題的規律,能科學地選擇命制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試題,試題要有針對性、實效性,不留知識上的盲點和認知結構上的缺陷,要立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搞好多種形式的考試,檢測後要注意講評的時效性,儘量縮短檢測與講評的時間間隔,保證測試的效果。

5、運用信息。教師應潛心鑽研對比分析《考試大綱》和歷年考試題,全面瞭解考查的知識範圍,新增加的知識點,題型的變化,能力的要求,在複習中有意識的把能力要求滲透到教學中去,這樣就防止了複習偏差。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和處理,對外來信息要認真篩選使用,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增強大學聯考輔導的針對性。

6、語文複習。語文科是每年大學聯考中分值最多的科目之一,對於文科生來説,語文是基本科目(文科生的語文成績一般來説都比較好,大學聯考每位考生分數拉不開差距)一定要注意保持較好的成績,以至於大學聯考不會因為語文而受挫;對於理科生來説,語文是發展科目(理科生的語文相對差一些,所以作為考生一定要把語文成績提上去)一定要重視語文成績的提高,這樣大學聯考也不會因為語文而受挫。因此説,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對升學有很重要的影響。那麼如何來提高語文成績呢?

(1)目標明確,全面系統複習。要有計劃,有目的,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迴歸課本,全面系統地複習。

(2)重視積累,抓基礎知識的落實。近年來大學聯考語文知識及運用部分的內容大體相當,因此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還是應該加強。

A、熟語運用題學生要經常性的注重積累,做有效的辦法是每週積累30個,一學年積累1200個這樣在大學聯考中就不會出現丟分失誤。

B、病句修改題學生應當在日常訓練中找規律,對比歸納常見7種病句的幾種形式,選擇判斷即可。

C、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題學生主要注意空間順序、時間循序和邏輯順序的把握;要注意相關應用文的`學做要求;要注意擴寫、壓縮、選用、仿用句式的變換中語言流暢運用;要注意常見的8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D、去年常見的名句名篇的默寫,考生失分多,原因是考生為了節省時間只背寫名句,可是考題是隨意在文中選擇幾個句子,為了防止十分現象的出現,今後在這個試題的複習上要注意規定篇目的全文默寫訓練。

E、閲讀能力的培養。現代文的閲讀主要注意主題、線索、結構的把握,並根據現代文閲讀中的客觀題尋找答題信息,注意對文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養,重視散文鑑賞,要學會針對問題來分析判斷文章的內容,回答問題力求全面準確,探究性問題要有高度、有創意。古詩的鑑賞主要分題材進行訓練,側重主題思想、內容的概括、藝術風格、表現手法和表達手法的相關訓練。文言文的翻譯在把握特殊語法、文言虛詞、實詞的基礎上,主要注意做到信、達、雅的訓練。

F、作文訓練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態、關注發展,注意鮮活材料(經常收看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新聞聯播、科技頻道、感動中國人物等節目)的積累。教師要依據《考試大綱》側重於擬題、議論文和記敍文的訓練指導;學生要訂閲《微型小説》、《青年文摘》、《讀者文摘》、《意林》等雜誌來增加閲讀量,開闊眼界。

當然,高三語文複習備考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重視,如積極配合高羣體作戰,注意課外延展和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積累等。這樣我們的語文大學聯考就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7

現實告訴我,語文教學尤其到了高三,應該這樣做。要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必修5冊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要研究考試説明和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 、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我一直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能實現訓練次數減少與獲取效益提高,以運用於高三語文教學實踐。通過長期執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於“管理”二字。

對於“管理”,不可望文生義,不可簡化為“管”,更不可幼稚地認定為“管教”。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導”,是“指”,是引導學生的精力的投放,時間的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啟發,主體慾望的催生和學習激情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複習?我有自以為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毋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① 為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② 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③ 大學聯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

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

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鋭”,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鋭”,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為指導,讓考試有利於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為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才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並不主要體現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

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

① 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

② 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

③ 幫助學生構築能力體系;

④ 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並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複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為“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顯現。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遊員和服務員。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8

緊張忙碌的高三學年即將結束。總結高三一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可用“落實計劃不折不扣,備教批考緊然有序,教研討論熱烈有效,取得成績水到渠成”來概括。以下是我個人反思:

一、作好進度的安排

從20__年的9月份開始,20__屆的複習就全面開始。高三年級組認真、有針對性地制定好學期、學年的複習計劃。開學之初,備課組就依據學校的具體計劃安排,共同研討制定了這一學年的整體備考思路及計劃安排,把一年的時間劃階段、分層次、定目標、定任務。在備考相應階段,力求每一步備考都有章可循,按時而動,從而在計劃指導下紮紮實實從而在計劃指導下紮紮實實走好每一步,保證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的有效複習,防止盲目低效。

年級組把語文複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課本為中心,夯實基礎,適度向大學聯考考點遷移。一輪後開始第二輪的專題複習,全面掃描知識點。二輪後第三輪則以試卷保温為主,將語文知識點和本事點聯成網絡,同時查漏補缺,準備最終的衝刺。

我們還把高三語文課的課型分成知識傳授課、專題練習課、作文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不一樣的課型有着不一樣的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教學方式和驗收標準。我們每進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個考點的複習,都首先經過全組人員的共同研討,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資料的.具體安排處理都取得一致,然後才走進課堂,確保學生付出四十分鐘的“生命”後能收穫到一把鑰匙甚至是一劑救命良藥。

二、確立了高三學生複習原則與策略

大學聯考複習最關鍵的一點務求“命中”,求“效益”;否則,前功盡棄。為此,我依據年級組的安排確立了高三學生複習原則與策略。

方向:緊扣《考試説明》

充分領會《考試説明》。備課組對這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作透徹的分析、領會、把握,能夠從必須的高度把握大學聯考全局,做到複習點全面、不遺漏、不缺環,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本事體系;還能夠根據各部分題量及賦分情景合理地分配複習精力,安排時間,分清主次,大膽取捨,提高複習效率。

複習策略

1、用好課本,夯實基礎。

大學聯考試題不直接取材於課本,因而有人對課本的作用產生懷疑,對課文的教學不感興趣。其實,大學聯考命題雖不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資料,這一點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默寫題,只要掌握課本和大綱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就能拿滿分。所以,在高三我們很抓了六冊課本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複習,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逐句翻譯課文,經過練習檢查督促。要求學生逐一過關,該拿的分數堅決不能丟。

2、突破重點,注重實效。

素質教育要求大學聯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向本事立意轉變,着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於是我經過反覆思考,認為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向語文教學本身要效率。儘可能減少無效的低效的勞動,從而取得“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最優教學效果。

為提高高三語文的複習實效,我們把那些花時少、見效快的訓練點作為重點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語運用等,讓學生認真理解記憶便可準確掌握。為此,我利用網絡精選了社會上常見常用而學生又常常讀錯寫錯用錯的漢字、成語,編成三份講義印發給學生,為他們校音正形釋義,學生識記後受益匪淺。

3、精選習題,優化訓練。

針對大學聯考本事考查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特點,高三複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做足夠量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但訓練必須講求實效,那種不分試題優劣,不顧訓練效果,盲目搞題海戰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此,針對二、三輪的試卷,首先做思想工作,讓學生認真、真實地訓練,然後認真評講,講命題依據,講命題特點,講命題思路,講解題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加強閲讀,促進寫作。

加大閲讀量,拓寬知識面,不但對解語知題有利,因為命題材料多出自報刊,更重要的是對寫作很有幫忙。我們認為,學生寫作中的思維僵化、思路閉塞,與平時的不讀書、孤陋寡聞密切相關。似乎能夠這麼説,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閲讀量的大小。讀的書多了,視野開闊了,既積累了寫作素材,也學會了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同時又學到了巧妙的構思、活潑的語言,頓悟了作文之道。

三、加強備課組內的教學研討活動

在備考工作進行中,我們依據具體情景,及時調整複習思路,修訂計劃。其次,我們按學校的要求強化了團體備課制度。既充分發揮了團隊力量、團體智慧的優勢,有挖掘除了個人潛能;另外,在高三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並沒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進取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形式。重視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要效益,是我們高三教學時的一個重要方針。我們做到“七個統一”:計劃統一,資料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測練題統一,作業統一,講評統一。由於大家同心協力,資源共享,揚長避短,使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方法、重難點、知識點等得到落實,教學成績不斷得到提高。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9

現實告訴我,語文教學尤其到了高三,應當怎樣做。我要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必修5冊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我要研究考試説明和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剪切拼湊出一套又一套的練習題,然後讓學生做,做完以後批改,批改以後講解,講解以後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講得口乾舌燥、汗流浹背,講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講得教師茫茫然不知所云,講得學生如墮五里霧中無所措手足……據説,這就叫對學生負責!

我不得不這樣做,然而,一種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頭滋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它已經在干擾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一向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能實現訓練次數減少與獲取效益提高,以運用於高三語文教學實踐。經過長期執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於“管理”二字。對於“管理”,不可望文生義,不可簡化為“管”,更不可幼稚地認定為“管教”。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導”,是“指”,是引導學生的精力的投放,時間的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啟發,主體慾望的催生和學習活力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本事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複習我有自以為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十分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能夠檢查水平,能夠看出問題,能夠推進複習,能夠……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既無科學性,又無操作價值,所以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

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並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並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資料、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繫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到達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能夠代勞的,也不是經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由於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進取準備,所以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為什麼考試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呢這是很多語文教師無奈的歎息——這恰恰證明:那種津津樂道於並孜孜不倦於考試萬能的做法,已經走進了死衚衕。

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當並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到達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忙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此刻,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①為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②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③大學聯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活力、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本事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很多講述;②很多訓練;③對學生很多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資料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僅體現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並且這種做法也正貼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鋭”,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所以,孫子異常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①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②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包含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為指導,讓考試有利於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到達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僅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為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才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霸主”,學生的“暴君”。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難度適中而又合乎“大綱”“考綱”要求的考查訓練,因還學

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活力、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xx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教學反思《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1

一.高二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20xx年9月新學期開學後,我們學校實行了文理分科,我擔任了高二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學生嚴重偏科,雖説語文是文理科大學聯考必考科目,但許多理科生有意無意地把這門當做“文科”,甚至當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情況並不少見,他們認為學語文無用,不願學甚至不學語文,語文課成了“睡覺課”、“娛樂課”。在他們的潛意識裏,語文不過是“雞肋”、“豆芽”,從來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時間去學它。甚至出現了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現象,認為“人文科學”比不上“科學技術”, “得理綜者得天下”、最終學文科的都是成績不行的,而學語文,“就像吃中藥,吃與不吃都沒什麼明顯的效果”。儘管理科班當中也有極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偏愛理數化,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不強,毫無學習熱情。因此,理科班的語文老師只能自歎“教語文難,教理科班的語文更難”。

1.理科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現狀:

現象一:理科生對於語文的學習都很抱怨,説語文學習沒規律,學了跟沒學一樣,甚至學了還不如不學,沒時間、沒動力做語文作業,有學語文的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理科題目,成效立竿見影。

現象二:對於語文教學“聽説讀寫”中很重要的一環“朗讀”,許多理科生認為像教師示範朗讀、自讀、默讀等都是在浪費時間。

現象三:理科班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在評講考試試卷時,只有一部分學生在聽,其他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有些人偷偷在課桌底下看雜誌或做其他科的作業。

由以上現象,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理科生不愛學習語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興趣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説明興趣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把激發理科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日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均衡學習各科的能力不強

本屆是新大學聯考方案實施的第二屆,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既要每天應付大量繁複的數理化作業,又要應付本年6月份的學業水平考試(相當於小大學聯考),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與無限的學習內容矛盾中,學生欠缺科學分配各科學習時間的能力。結果把本來不能像理科那樣立竿見影的語文學習課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⑵學生學習功利心強,認識上存在偏差

語文學習是一個“持久戰”,需要耐心和恆心,急功近利搞“閃電戰”是看不出成效的。但理科班學生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成績退步。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大學聯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大學聯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功利心理的學生對語文大學聯考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就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

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大學聯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考在課外,功在課內”。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我們從基礎開始日積月累,沒有恆心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課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高二語文。

⑶受教育體制的影響,各學科之間尚缺乏一種“一盤棋一起下”的全局觀念

這種觀念致使本位主義色彩十分濃厚,教師紛紛向學生強調自己學科的重要性,學生分身乏術,尤其是理科生,在數理化巨大的分數誘惑下(語文主觀題寫100個字最多也就5分,而理科一道大題就十多分),只能在一番權衡之後,把語文拋在一邊,成為“雞肋”。

⑷語文同理科科目相比,有很大不同。

①理科以探究式的研討入手,每一個環節有邏輯性,而且每一個步驟不可以跨越,學生會循着一定的規定來進行,而語文卻是要學生把握一定的思想感情來思索別人的思想,用語言來表現看見的和看不見的情感,這樣,就顯得有很大的主觀性,不易把握。而且語文必須有一定的語言積累,要求有很強的基礎,而一般我們的學生從國小開始就機械的學習記憶,沒有正確的語文素養的培訓,這就使得高中階段不能夠連結。

②理科學習在於掌握規律,追求的是精確性,理科的標準是規範的、統一的,理科強調客觀事實,學生喜歡理科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有規律可循,它有較高的效能度,而語文卻不是,學生答語文題往往是憑感覺,學好語文,僅憑感覺是不行的。

二、對策

要解決上述問題,在實踐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轉變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簡單地説就是語文課程具有聽、説、讀、寫的工具性功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與價值。我們要讓理科班的學生認識到:語文是“萬科之母”,學生學好語文課是學好其它課的基礎。讓他們明確在語文課上鍛煉出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與基礎,在語文課上所習得的方法、能力、習慣、興趣等應該保留並遷移至其他課中來,並讓其有所發揮、發展。同時語文學習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使我們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據。

(二)激發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着興趣學習的。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黃河頌》教學反思)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用愛去溝通師生間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是人對待事物或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體驗,它伴隨着人的活動的始終,是一種很強大的活力。現代教學理論表明,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師生間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教師愛學生,關注學生,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創設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條件,是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主動、願意與教師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説,質疑問難,實現對話,達成共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用教師的愛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在課堂上,不僅用語言,還要通過教師的一舉一動來傳達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二者交融就會培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

如果課堂上有激情燃燒的氛圍,學生學習自覺程度高且興趣濃厚,課後學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學習狀態,反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就會厭棄這門學科,拒絕進一步學習。如何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呢?

首先是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或是於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師生活動產生共鳴;或是魏書生式“氣功冥想”、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或提問,設計疑點啟發思維;或引用詩詞、成語、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用圖片、音像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遠。根據不同類型的選修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方面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應該有適合其特點的不同教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促使學生把教學策略內化為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和《唐宋散文選讀》應重視作品的閲讀欣賞實踐,教師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從書刊和互聯網上找尋資料;可組織詩歌散文朗誦會或閲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和多媒體展示會,交流閲讀欣賞心得還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仿寫古代詩詞或撰寫對聯,撰寫鑑賞小論文,編纂自己的古代詩歌散文集。學習《語言文字應用》,應引導學生增強應用意識。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向學生推薦《咬文嚼字》等語文報刊,指導學生對教科書、報刊、商品包裝、街頭廣告、電視字幕、播音員用語進行糾錯。可以自己編寫相關的相聲、小品等。還可以與必修課中學習的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是基礎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語文成績的提高靠的是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因此,高三語文第一輪複習就成了整個高三複習的重頭戲。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學習是主體,而教師的教學,也更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用新理念帶動高三語文複習:

近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彰顯新課改精神,關注現實生活,關注人生體驗、關注價值取向,注重實際應用,考題更加註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聯考試題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訴我們,必須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維、全新的備考方式,才能贏取大學聯考的勝利。

1、複習策略:一輪複習,系統掌握以教材為載體的知識能力體系,以文言文閲讀、現代文閲讀、古代詩歌鑑賞及寫作四個系統為主線,小的專題複習穿插其中、分專題分模塊複習的,主要是打通閲讀與寫作這兩個板塊,幫助學生建立相對完整的語文知識能力系統。二輪複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查找知識盲點,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點進行“切塊”複習。提高審題能力,注重思維訓練,探尋解題規律。做到規範答題。強化讀寫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突出重點,三輪複習主要是蒐集各地大學聯考信息,嚴格按大學聯考題的內容和要求,精選模擬試題,對學生進行大學聯考適應性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2、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課堂教學上,提倡運用“感悟探究式複習模式”。

基本模式:例題引路——感悟探究——鞏固訓練

例題引路:以近年大學聯考試題或模擬試題中的典型試題為例子,引導學生分析答題的基本要求和思路,並對今後此類考題作前瞻性預測。

感悟探究: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啟發學生:

1、你在做這道題時是怎樣思考的?説説你的答題思路。

2、你以為這類題將來會怎樣考?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談出各自的看法,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思路與方法。

鞏固訓練:配合練習進行逐項訓練,以此培養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對命題規律的探求,也是對答題思路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鞏固”是對思路、方法的驗證與應用,進行有效的訓練從而達到能力層級的要求才是終極目的。當然,訓練的類型要全面,難度要適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二、複習的具體做法

1、複習要重視知識的落實:無論多好的複習計劃,多好的複習形式,多好的`複習措施,如果不落到實處,一切都等於零。複習要狠抓一個“實”字,在“實”字上做足文章。

(1)、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基礎知識的複習,堅持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核心,運用是目的的策略,把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統一起來。語文基礎知識前五題,我們是夯實課內語基,補充課外語基。將課文中常見易混易錯的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老師從課本中打印出來,要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做,幫助學生動手積累。大學聯考考查的是學生對語基題的選擇判斷能力,我們每週編寫四套選擇題的語基練習,每天限學生5分鐘之內完成,通過以上措施,課內與課外知識同時兼顧,並通過一些典型題目點撥做題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掌握住了做題的訣竅。對於名句名篇的默寫,化整為零,天天堅持。大學聯考既考查課內名句名篇的默寫,又考查課外名句名篇的默寫。在第一輪複習時,主要讓學生背誦課內名句,不採用集中背誦,化整為零,每天背誦一篇或一段,課堂檢查一定要落到紙上。同時在複習鞏固好課內名句的前提下,補充《論語》《孟子》及其他課外名句的默寫。讓好學生做到第一卷基本不失分,中等生儘量少失分,差生也能得到理想的分。

(2)閲讀與寫作的落實。閲讀與寫作是語文大學聯考的重中之重,大學聯考閲讀與寫作分,佔大學聯考整個試卷九成以上的分,它承載着一個考生大學聯考語文成績的全部夢想,進入高三後,我們仍一如既往地堅持閲讀,每週編選“高三美文時文閲讀”一期。編選的原則:一是選取經典美文、哲理散文、典型的記敍文、議論文;二是從網絡雜誌上尋找時新材料;三是每期必有一個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學生自主選怎閲讀,學習優美的語言和辯證的思維及規範的寫作路子。閲讀課有時是專拿出一節課閲讀,教師當堂指導閲讀方法;有時是放在課下早讀時間,在下一週週一,拿出十幾分鍾時間檢查閲讀情況,主要檢查閲讀背誦情況。學生背誦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選擇篇目,教師不限制必背哪一篇。作文寫作落實系列化。先是按文體練習,解決記敍文細節描寫、情節安排、結尾昇華,議論文材料敍述、説理議論、結構層次;散文以小見大、形散神聚的問題;然後按類型練習: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其中穿插了作文的開頭、過渡、論證方法及結尾的訓練。操作的方法是兩週一大作文,一週一小作文。

2、精選試題材料,做到複習的準確性。

高三學生時間寶貴,如果為佔時間,隨便拉過來試題就讓學生做,無異於圖財害命。高三試題材料的選擇,決定着備考的內容與方向,材料的質量決定着備考的質量。選題要適應大學聯考趨勢及學生答題水平,能力定位力求準確,避免題海戰術,要“進得去,出得來”。

(1)練習題的編選。練習題的編選的原則是依據《考試大綱》準確把握“考什麼”“考到什麼程度”“大學聯考可能考的前瞻表現形式是什麼”。

(2)綜合試卷或模擬試卷的編選或命制。課堂教學的語文味,是我一直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一份試卷的選編和命制也應該充分體現語文的味道,就是在綜合試卷的編選命制中,不僅要考查出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而且要考查出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人生。高三一年,我們對於綜合試卷或模擬試卷的編選命制,每次都讓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也就是整份試卷應通過試題背景材料的選材來體現出各種語文味道,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3.研究大學聯考命題規律,探求大學聯考答題規律。

語文複習有其自身的規律,找到了規律,就找到了解題的“鑰匙”,在大學聯考複習中,教師要增強“一個題即一個類型”的意識。例如文言文複習,我們通過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發現文言實詞的考查是經常超出大學聯考規定的120個實詞的,文言實詞的考查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根據語境推斷詞義的能力,學生記住120個實詞意思,仍然不會做題的。我們根據大學聯考命題規律,教給學生怎麼準確判斷詞語的語境意上做文章,18個文言虛詞的考查,就是各大雷同複習資料中長列舉的例子,所以不必讓學生把課本中有關某一個虛詞的意思都記住。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3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並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當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並有必須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資料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不一樣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我認為,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着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脱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本事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説、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僅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貼合學生的學習本事,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國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於九年級的會考使許多國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於很多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於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複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本事。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閲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本事,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構成健全人格。並且注重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本事。這就明確地指明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所以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繫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本事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本事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於練習,課外致力於閲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於教材資料,而延伸到課外閲讀教材,並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前提。

其次,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理解,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於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先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我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台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台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性,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進取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閲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4

連續幾個月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穫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

一、勇於創新

創新是現代教育個性強調的一個資料。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需要創新,高三的語文教師和教學更需要創新。離開創新高三的語文課堂會沉悶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創新是指高三教師在複習時,不要囿於傳統的教法,而就應多思考求創新。以詩歌鑑賞為例,詩歌鑑賞教學歷來提倡並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為要理解作品,必須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瞭解,這才能與古人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瞭解其創作背景,透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鑑賞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方法為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為這天的詩歌鑑賞教學所推崇。現今大學聯考鑑於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為了避免猜題押寶所帶來的負面性,鑑賞所選詩歌迴避名家名篇。對於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學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論世?所以我認為“知人論世”的方法不太適應此刻的大學聯考;所以教學詩歌鑑賞時,我們要勇於突破“知人論世”的常規教學櫃架,敢於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敢於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鑑賞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髮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的大學聯考。

其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潛力的前提就應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性。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但習慣認為高三的學生目標明確,不用再象高一、二學生那樣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人們認為高三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潛力提高學生成績,不必在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其實不然,高三語文複習教學,大多是一練一講,一講一記的枯燥循環。學生在兩輪甚至三輪的題海中摸爬滾打極容易誕生厭學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枯燥感覺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語文不僅僅僅是充滿實用的工具學科,更是飽含美感的人文學科。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的課堂就應充滿生機,就應彰顯語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不是對學生做裁判性的引導,而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用心性,努力誘發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用心培養他們健全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調動興趣永久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博採約取

“博採”與“約取”是針對教師的備課而言的。我們説,教師只有“博採”才能夠開闊眼界,尤其是對於年輕的高三教師。高三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教學經驗,但是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歷練。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博採眾長”也是必需的,孔子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但是“博採”並不意味着只要“博”,備課質量就會高。所以“博採”的基礎上還要“約取”。“約取”就是要對“博採”的資料比較、加工、創新的過程。“博採”是“他山之石攻玉”,“約取”是“桑葉轉成絲,花轉成蜜”。“博採”能夠啟迪教師的思維,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約取”能夠讓教師把他人的東西轉成自己的東西。

四、迴歸教材

高三複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迴歸教材是提升大學聯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為本”是大學聯考複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説“萬變不離其宗”,還説“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於大學聯考,也適用於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大學聯考語文。我們手中的複習材料儘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十分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就應是的複習資料。現今的大學聯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為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複習中仍不可脱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為例談迴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透過網絡,透過報刊,透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説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歷年的大學聯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能夠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鑑或啟示。同時,歷年大學聯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於“活”讀“活”用教材的,又如“相信自己與聽從別人””這一話題在《遊褒禪山記》裏也能找到素材獲得啟示。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大學聯考優秀作文中被採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能夠毫不誇張地説,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着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藴,能夠説是一舉兩得。

五、感悟生活

當今大學聯考,語文是最貼近現實,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的高三複習要讓學生懂得感悟生活,學會感悟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采的。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夠使寫作有源頭活水,能夠使鑑賞潛力有所提高。無論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散文小説,都是藝術創作。藝術首先是來源於生活的。只有讓我們的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們鑑賞藝術作品的潛力。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大學聯考語文試題也不是關起門來造車。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以人為本是語文大學聯考命題的大方向。所以我們不要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否則我們的學生將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將低能,我們教師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在跌撞中、摸索中、嘗試中,我一路走來,深深淺淺的腳印在腳下延伸。但我明白我還很稚嫩,為了我摯愛的語文和我喜愛的學生,我還將一路走下去。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5

語文大學聯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説要求全面、內藴深廣;加之,隨着《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範圍的變動,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總結。這就要求教師切實鑽研、學習《考綱》,把握《考綱》的精神,從而從宏觀到局部,安排好高三複習的整個過程,落實好每個考點。因此,針對的特殊性,複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繫。因而,複習應點面結合,既考慮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各個知識點的落實和延伸,使考生能從容自信地應對每一次考試。所以,我覺得高三整個複習階段,教師的教學要有總體構想、具體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對學生,也應提出相應的要求,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計劃,穩紮穩打,打好每一知識內容的攻堅戰。

同時,由於高三複習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複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高三複習必須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工作總結《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總結》。例如,在複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後,就安排一、二堂課閲讀文學書籍、雜誌,這時,學生肯定興趣大增,情緒高漲,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複習好得多,同時,又能使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文翻譯之後,偶爾穿插古詩鑑賞,讓學生在逐字逐句的練習後,一下子馳騁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最壯闊天地中,領略中國文學的最輝煌篇章,那種雄奇、壯美、深廣、博大,必定讓學生感慨不已、欲罷不能。這遠比機械的操作文言翻譯板塊和古詩賞析內容來得更好。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特別是仿句、擴句)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入進行;現代文閲讀和練習相輔相成,等等。總之,靈活掌握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複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繫、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複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觀念,而不能打亂整個複習計劃、進程。要突出重點,並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複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在這裏,"系統、靈活"集中表現為"全面完整、有條不紊、主次得當"。作為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複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複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師的進度,靈活穿插知識點,及時訓練,補偏補弱,做到舉一反三,調整總結。相信,每經歷一個重要的複習階段,學生都會有進步,日積月累,某一天,可能會產生質的飛躍。

高三複習,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非常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關鍵。同時,必須對學生作出嚴格的規定,明確包括作業在內的各項要求,防止學生出現鬆懈、拖沓現象。要把課堂作為基本陣營,而把課後的積累、總結作為提高成績的大後方。如果這兩方面結合有效、操作得法,學生的成績是大有可為的。還有,教師要與每個學生溝通、交流切實瞭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在師生互為理解、配合的基礎上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