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45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多媒體課件是幫助老師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徑,教師不應該完完全全被課件所牽引。對於一個遊刃有餘的專家型的教師來説,課件應該是為他所用,而不是教師的整堂課的思維圍繞着課件走。面對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巧用教育機智。

2、教學重點要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整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有什麼特點”的基礎上,多次在練習訓練中讓學生説出自己判斷的理由:“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反覆説、反覆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本節課的重點,並使學生的思路越來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課堂生成,使學生的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跳板。在學生親自動手撥鐘錶的`遊戲環節,有一個學生在撥6時整的時候,錯誤地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弄反了,他撥的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6”,而作為教師,我沒有立即發現。通過這節課,我也反思自己:課堂上,要多問幾個“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給大家講一講你的想法嗎?”“誰有不同的想法?”其實,這是個很好的課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沒有及時發現,並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2

這是我踏入教師隊伍以來的第一次公開課,心裏難免有些緊張。雖然平時校長、行政、指導老師經常會來聽課,被聽課也從手足無措到“見怪不怪”了。但是公開課畢竟和被聽課不一樣,這真真正正的讓我瞭解了一節公開課從頭到尾是一個怎麼樣的流程。

先説備課:從開始備課到最終確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這兩個禮拜中,我不斷地專研教材,認真的研讀網上有關的《認識鐘錶》的資料,不斷地思索自己應該怎麼去設計這節課的流程。終於在兩星期後,初稿終於出來了。這真正的讓我體會到備課的不易。

教具準備:根據自己的初稿,開始準備這節課所需要的教具。紙張,練習,課件,實物鍾,鐘錶的圖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尤其是課件的製作,一遍一遍的`反覆修改着自己的課件。

可以説基本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是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找自己的指導老師點評自己的教案,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誤,今後在這個方面自己也應該好好的反省與改正。

經過備課後,經歷了兩次試上這節課。試上的時候,備課組的大部分老師都來聽我的這節課。雖然自己上下來還是挺順的,但是課後我去找各個老師評課,他們都給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意見。根據這些寶貴的意見,我又一次認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與課件,雖然大體上思路沒變,但也修改了許多的小細節。

終於到了這節公開課課,可能是自己太過重視這節課,也給了學生太高的壓力,這天的這節課,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視乎一個個都顯得相當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時機靈的孩子都失去了他們平時機靈可愛的天性,這一時間也讓我慌亂失措。經過一節課的戰鬥自己也是相當的疲勞,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備的這節課到了最後盡然還是失敗了。經過了這節課,我也找了指導老師和幾位教師評了我這節課,進過他們的點評,自己的總結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幾點:

1、無論是上什麼課,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畢竟他們還是孩子,給他們過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要讓自己隨時都不緊張,有最好的狀態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緊張的心態,也不要顯現出來,否者孩子們也會跟着你不自然。

2、上課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師評課,他們都説我上課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抑揚頓挫,整堂課下來也比較平緩,沒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勵、激發,我的指導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常常環繞在我的耳邊。我也慢慢領悟到,要上一節好課,也要像一部電影一樣,有鋪墊,有過程,有高潮,有結尾,而且還需要有好的導演和劇本,這都是老師應該完成的分內工作。

3、課堂問題的提出:這節課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有一個地方沒能引好,反而被學生越帶越歪,是這節課的一大敗筆。在一個問題上一直的繞,這就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沒能做到。今後的備課中,提問的問題應該直接明瞭,不應含糊不清。

4、課堂的教學常規:這是年輕教師上課出錯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沒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這個方面應該更加的努力加強。

經過了這一節課,希望自己今後會有更大的進步。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3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於振奮狀態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着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悦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但學生的學習習慣還需加強培養。由於一年級學生在國小的時間不長,來自各個幼兒園,課堂常規大不相同,在短期內,許多習慣還沒有養成,如:課堂上當我提出問題時,有些小朋友不舉手很快地説出答案;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認真傾聽。

同時組織教學也還不到位。課堂上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實踐操作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課堂有點混亂。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4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鐘錶的認識。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5

一、小明的一天

“認識鐘錶”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本節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該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生活中感受新知,做到“在動中學,在玩中練”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能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比如,在學生認識鐘面時,先自己獨立的觀察鐘面上有什麼,然後再把自己發現的告訴組裏的同學;又如,認識整時和半時也是這樣,每人挑一個時間認一認,再把自己認識時間的`方法和同學説説,因為每個人選的時間不同,所以在交流時不會出現“人云亦云”的現象,使每個孩子都能真正帶着自己的想法參與到小組的交流中來。 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多向交流,使每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標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把教師評價和同伴互評相結合,本節課中學生之間的評價,使得課堂上不僅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讓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又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同時培養了學生謙虛好學的優秀品質,因為學生之間評價時認可了別人的優點(比方説:誰的回答聲音宏亮,誰的説話完整)既是他虛心的表現,又能促進全體同學共同進步,被評的人得到了他人的肯定,樹立了自信心和成功感,而指出別人缺點的同學,自己可能就要想到要比他好,接受評價的人,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也是一種美德。長期培養下去,學生們會養成真誠待人,公正,公平合理客觀地評價一件事,一個人。這其實也是一種素質。教學中,只有不斷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程度,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

二、小芳的上午

本節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蒐集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把單調的書後練習轉化為與動物學校的同學們一起學習的教學情境。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生活中。

一、結合學生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周玉仁教授説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裏,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學科。在本課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以瞭解一名新朋友的生活為背景,挖掘數學因素,設置學習情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效率,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本課中,教師設計了學生間的評價,在為動物朋友當裁判的情境中,對參賽小動物的評價,以此激勵學生,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6

,認識鐘錶中的整時講完了,反思本課的教學,感覺鐘錶知識對於一年級的學生確實是一個難點。因為大部分孩子平時很少關注時間,頭腦中也沒有時間概念。就如在課上,我問小朋友:你什麼時間起牀、什麼時間睡覺?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小朋友認識了鐘面的時間卻説不出這個時刻自己在幹什麼。可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是比較弱的。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所以在整時和半時的教學中我力求創造符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以此來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在教學整時時我出示了學生熟悉的'情景圖:起牀時間圖、中午下學時間圖、下午下學時間圖。讓學生通過看圖比較,在小組交流中,找出看整時的辦法。接着我採用了多種形式(如同桌互説、小組一人撥鐘錶大家説、開火車説等)讓小朋友們説一説鐘面上是幾時,是怎麼認的。這樣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鞏固了本課的知識。但本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少數學生總是把幾時説成是幾點,我覺得這與我在課堂上強調不到位有關。當時這樣處理“幾點是對的,但在數學上幾時才是規範的,我們平時也要注意使用數學語言。”這樣會不會好一點呢?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我遵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情境中引導、探究新知,情境延續、鞏固新知,總結昇華、拓展延伸”幾個環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自主的學習氛圍。為了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發言,我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如:教師表揚,獎小帖紙、同學互相鼓勵等,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比較輕鬆,學會了認識整時、半時的方法,並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啟迪,最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鐘錶各部分名稱比較簡單,我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觀察,發現鐘錶上的各個部分(指針、數字、針有長短)的特點,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開始我想通過多媒體演示將名稱告訴學生的,後來我想,能否讓學生先試着起名子,因為一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讓這些學生説一説,可以使孩子們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環節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比如練習的設計還應更加有層次,關注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8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能力。本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説是熟悉又陌生,為了讓學生能科學地認識鐘錶,在教學時我創設了一系列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學習,探索。

1.創設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生活情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感興趣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中,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猜看的問題情景,課中又為學生創設了淘氣一天生活的場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鐘錶上的時間,並在自己的小鐘上撥出這些時刻,提高學生認識各種鐘錶的能力。最後,我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生活,説一説幾時你在幹什麼,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開放的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展,而開放的情境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發現學生獨特的見解。如在學生髮現了一天中有兩個6時時,我問學生:"你還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幾時?説説你分別在幹什麼?"它的答案是開放的,這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空間。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現,學生不僅認識了一天中的其它時刻,而且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

3.創設欣賞的情境,挖掘學生思維

在課的末尾,我創設了淘氣帶我們到世界各地遊覽的情景,本意只是讓學生感知時區差的存在,將鐘錶的認識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沒想到,當我問了一句:你知道為什麼嗎?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國小生,知識面相當的廣,有時都讓我們感到吃驚。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9

時間對於學生來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帶入鐘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小熊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約幾時教學中,截取了神州六號發射的實況轉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時的都可以估計成大約九時,同時讓學生再次感受了祖國科技的領先地位,激勵學生好好學習。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學習鐘錶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0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牀、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也並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後,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説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1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精神為指導,轉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力圖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在鐘錶店裏》,猜一猜是什麼聲音,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定下心來,並順利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去喜洋洋的鐘錶店欣賞各式各樣的鐘表,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因為喜洋洋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個動畫人物,將日常生活中的動畫人物引入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學會了認識幾時後,設置了“幫老師忙”的環節,這樣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同樣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起到了一個示範的作用,為接下去撥鐘錶的遊戲做好了鋪墊。“小小報時員”的遊戲更是吸引了他們的熱情,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好勝,不願輸給別人,都想在這個環節中好好表現,在遊戲的過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對幾時的認識。

在認識大約幾時的'過程中,首先作為評判員,為喜洋洋和懶洋洋的赴約時間作出判斷,喜洋洋遵守時間早到了,而懶洋洋則沒有遵守時間,他遲到了。在這樣的評斷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認識到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同時,給能夠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並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獎勵一朵“小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很多時候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遏制了思維的發展。但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能力的激發,同時也是數學思維的激發。

在認識時針、分針這一環節時,就安排了幾個説的活動,讓學生一起説“分針長,時針短”,又讓學生同桌説一説,個別説,還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鐘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桌説一説,個別説一説,注重了學生説的過程。

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幾時,關鍵是能説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後,讓全班同學一起説一説這句話,同桌説一説,個別説一説。並且要求學生在認讀鐘錶的時候能夠説出這句話,使知識內化。

同樣,在認讀大約幾時時,師生共同總結出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為大約幾時”後,我也安排了學生自己説一説,由於是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語言表達也及時得到了鞏固,所以在認讀的過程中,學生都能説得很到位,這是語言得到內化的結果。

3.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本節課教學設計中始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構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2

在認識鐘面時,並不是老師直接介紹,而是讓學生觀察鐘面,根據生活經驗,説一説鐘面上的12個數字;説一説鐘面上兩根較粗的針的名稱,並能區分出來。

在總結幾時的認讀方法時,學生通過觀察三個時刻鐘表分針和時針的指向規律,找出三個鐘錶指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發現規律,歸納方法。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而認識大約幾時時,通過判斷喜洋洋沒有遲到,是因為七點沒到一點,喜洋洋就到了圖書館。而懶洋洋遲到了,是因為他七點超過了一點才到圖書館。從而在自主認讀的過程中,老師稍作引導,師生共同總結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為大約幾時。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突破難點,學生自主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紮實、靈活。

總之,這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教與學融為一體。但是不管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都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期待大家的批評和指點。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早上幾時上學,上午幾時放學,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3

《認識時鐘》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鐘面以及認識整時。也是為之後“時”、“分”、“秒”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地學習數學。採用情境教學將説鐘面,學整時,説整時,撥整時,畫整時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的數學活動情境。

針對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是第一次接觸時鐘的內容,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但是他們認知雜亂無序、缺乏條理,尚未建立起較為規範化、系統化的知識。因此對於這部分的知識,想讓學生接受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整個這節課的教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得饒有興趣,學得積極主動。教學過程中,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課堂鋪墊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後續教學中,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整節課堂分為3大板塊:認識鐘錶、認識整時、整時的兩種書寫方式,其中認識整時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分配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説一説、記一記,使學生在説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整時的概念。

整時的認識這一環節的教學任務是要讓部分會説的學生帶動大部分不會説的學生,這的確比較困難,且反覆的説也使得這一環節有些單調。但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始終興趣盎然,積極發言,和教師預設的教學保持着一致的步調。“付出總有回報”,有了前面三個時間的反覆陳述,孩子們不僅能很快地找出整時時鐘面的規律,而且在“老師撥時間,學生説幾時”這一環節中表現出色。

整堂課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興趣濃郁的學習氛圍,學生始終保持着一股新鮮好奇的學習樂趣,自主探索的`學習勁頭。在多媒體教學中,“認識鐘錶”這堂課選擇的教師還是比較多的,相比較而言,本堂課雖然在情景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創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針對分針和時針的認識,只停留在分針和時針的外觀上面:粗粗短短、細細長長。針對它們本質的區別,轉圈的快慢程度沒有點到,正因為時針轉得慢,分針轉得快,才是它們更加本質的區別。對於時鐘的教學,要突出最關鍵的部分:分針指向誰,時針指向誰,這句話要讓學生反覆不斷地練習。對於電子計時的方法,雖然學生能夠書寫電子計時的格式,但是對於其中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比如冒號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整時,冒號後面的數字表示的是分鐘,這一點未清晰明瞭地表達給學生,使學生對於整時的書寫仍停留在最表面的仿寫階段,對於後續的學習也會造成一定的障礙。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4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繫日常生活,認識鐘錶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對接近整時的時刻只要求能説出大約幾時。

整時是教學的重點,安排了一道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裏多數題是整時。在認識整時後教學大約幾時,使學生更準確地體會整時,也為以後教學時、分、秒的知識作些準備。

1.調動學生已有的認鐘錶經驗,在交流中提升認識。

大多數學生都有在鐘錶上看時間的經驗。他們能分辨鐘面上的長針和短針,但不知道這兩根針叫分針和時針;能説出鐘面上是幾點鐘,不習慣説成幾時。這些既是教學資源,也是要解決的問題。教學的第一個任務是告訴學生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並規範地説時間。教學方法是在交流中矯正,在練習中強化。即在學生髮言時告訴他們應該怎樣説,通過反覆提醒,改變原來的習慣。第二個教學任務是體會整時時刻,鐘面上分針和時針位置的規律,知道鐘面上有1時、2時12時共十二個整時。教學方法是利用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7,是7時舉一反三,在説鐘面上整時時刻的練習中獲得經驗。

教學大約幾時從整時切入。在7時的鐘面上,稍改變分鐘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讓學生感到鐘面上不正好是7時;再聯繫經驗分辨一個鐘面上7時不到,另一個鐘面上7時剛過;然後指出這兩個鐘面上都接近7時,都可以説成大約7時。從而體會大約7時與7時的差別。

教材裏還出現圓形、橢圓形、菱形的鐘面,出現有指針的鐘面和用數字表示時間的電子錶面。讓學生知道這些鐘錶雖然形狀不同,表示時間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告訴人們時間。

2.設計各種練習,鞏固教學的時間知識。

想想做做裏有説鐘面上的時間(第2、3題)、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第4題)、給鐘面補畫分針或時針(第5題)等練習。這三項活動對思維的要求逐漸提高。看鐘面説時間是最基本的.,只要觀察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就夠了。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要把整時的分針、時針位置規律落實到某個具體時間上。給鐘面補畫分針或時針,首先要識別鐘面上已有的那根針是時針還是分針,才能確定另一根針以及它的位置。這些練習對提高思維能力、鞏固數學知識是極有益的。

還要注意的是,看鐘面説時間,包括整時和接近整時兩種情況。撥鍾和畫鐘面只在整時範圍內進行。

3.結合認識鐘錶進行思想教育和生活習慣教育。

想想做做第2題看圖説時間,還有尊敬國旗、按時用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等教育內容。第1題交流早上起牀時間和晚上睡覺時間,是培養生活習慣的教育機會。第6題左圖中10時學生在上課,右圖中10時學生在睡覺,讓學生初步知道一天裏有兩個10時。有條件的學生還能聯想到一天裏有兩個1時、2時12時。這些知識僅是滲透,不是基本的教學要求,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

《認識鐘錶》一年級教學反思15

《認識鐘錶》這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小明的一天"主要讓學生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小朋友平時對時間的關注很少,也沒有什麼時間概念。就好比在上課前,我問小朋友: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麼時間嗎?很多小朋友心裏其實是沒底氣的,有説10點,有説1點,可見小朋友的時間觀念還是比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對鐘錶的瞭解還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節課上,我首先讓小朋友欣賞了一些各種類型的鐘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再以"與鐘錶交朋友"的方式來認識鐘面,讓小朋友自己觀察學具鐘上都有些什麼。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説出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兩根針。但是對於區分時針和分針卻不是很清晰。於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針和時針,讓小朋友先來説一説這兩根針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説一根長,一根短,然後我做動作給學生看,並補充到那一根又長又細是分針,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時針,為的'是便於學生區分和記憶。並把這兩根針貼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貼出3時整的樣子。(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認識了鐘面後就要來認識整時了。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中之重。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我順勢將之前貼在小黑板上鐘錶時刻拿出來,請小朋友説説看這是什麼時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説出這是3點,但當我進一步問他:你是怎麼認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沉默了,於是,我但引導他們,看看鐘的時針指着誰,分針指着誰。這個時候小朋友們就馬上明白怎麼來認識整時了:當時針指着幾,分針正好指着12的時候,它就是幾時。已經認識了3時,於是我又讓小朋友們認一認4時,並説一説是怎麼認的。因為只有會説了才説明學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這裏我採用了多種形式(如同桌互説、小組説、男女生説等)讓小朋友們説一説是幾時,是怎麼認的,接着根據書中的情境圖進一步加深認識。

最後,教學兩種時間的寫法,由於要照顧所有的學生都認識整時,到後面時間不夠用了,只好放到下一節課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寫時間,而且還要用兩種方法來寫,我應該在黑板上多寫例子,告訴小朋友應該怎麼寫。不然,問題就出現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寫在哪裏,有些小朋友對":"已經寫好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等,或者把這一內容放到下一節課。

二、一節課的內容不能太多,要多多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才能上好一堂課。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明白了,孩子們在課堂的40分鐘的時間是多麼寶貴。因為是低段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課堂紀律還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和分析,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他們在這種動態的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促進可持續性學習素養的形成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