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翠鳥》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97K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翠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翠鳥》教學反思

《翠鳥》教學反思1

學生其實非常喜歡小動物,第一課的燕子,這課的翠鳥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文。燕子學生看見過,可翠鳥就不一樣。因為翠鳥我們生活中很少見。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課前查閲有關翠鳥的資料,同時查查家鄉的天空常出現一些什麼樣的鳥?看見過哪些人打鳥傷害鳥類?為什麼要保護鳥類?

課堂上初讀課文後,讓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翠鳥的資料。體會翠鳥與其他的鳥有什麼不同,然後老師又出示有關翠鳥的.課件,加深對翠鳥的瞭解。讓學生蒐集資料,其實是綜合性學習的整合,也是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同時更能掃清學習課文時的許多障礙。培養了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滲透了環保意思。

在交流時,學生由保護鳥類想到了要保護動物。通過查找資料,知道了非典的產生與捕殺果子狸有關,知道了甲流感也與動物有關。還知道了動物中有一種動物鏈。

《翠鳥》教學反思2

《翠鳥》是人教版第6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中,作者對翠鳥細緻、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外形的美麗和捉魚時動作的靈敏、神速。“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是本篇課文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描寫翠鳥的外形時,按一定的觀察順序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運用了比喻手法,寫出了翠鳥的“漂亮”;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疾飛”,“剎那間”等詞句的描寫,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給人親眼所見之感。本課的文字優美,是培養學生語感和指導寫作的好範文。同時,本課又很好地做到了“文道統一”:告訴學生喜歡一種動物,就要愛護它。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瞭如下方法:

一、以畫促悟,激發情趣

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三年級學生更是如此,但是學生並沒親眼見過這種鳥。於是,我課前設計了讓學生給翠鳥上色和課上介紹翠鳥外形的教學環節。其意義有三:

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

二是這樣做符合國小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

三是訓練説的能力。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色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

二、以趣促讀,讀出情趣

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為適時地引入課件,對於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積極作用。

為此,我在教學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時,及時出示課件,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翠鳥外形的美麗和行動的敏捷,再充分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己讀的過程中體會翠鳥的“美麗和機靈”,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其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如第二自然段:“儘管小魚是那樣機靈,只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來吹了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脱翠鳥鋭利的目光。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讓學生體會情景朗讀,教師給予提示:“悄悄地”讀輕聲,“吹了個小泡泡”也讀輕聲,表現出小魚的“機靈”。“儘管”是個轉折詞,讀得重一些。動詞:蹬、叼、貼、飛需讀得重,整個捉魚的這一句都要快讀。最後一句:只有蘆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就應該讀得舒緩了,以表示餘波未盡……可以請學生示範讀,或比較讀。從而體會小魚的機靈,翠鳥捉魚速度的快。

三、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外形、活動以及生活習性三方面來介紹翠鳥之後,再讓學生説説自己最喜歡翠鳥的什麼,以此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熱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最擅長的學習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獨自或自選合作伙伴,進一步探究有關翠鳥的知識。如:第一自然段,寫到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那為什麼不直接寫翠鳥頭上,背上和腹部羽毛的顏色呢?學生們合作學習,進一步體會到比喻句的形象生動,進一步感受到生動靈活的語言才能抓住讀者的心。

在第二自然段裏,描寫的是翠鳥活動的特點。可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來合作探討、理解:動起來的翠鳥和停在蘆葦稈上安靜的翠鳥。“動”起來的速度快是為了什麼,“一動不動”又是為了什麼?因此讓學生理解翠鳥“動”和“不動”的目的都是為了捕捉小魚。也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學習中學生應該什麼時候動起來,什麼時候該安靜?

四、展示交流,加深理解

讓畫翠鳥的學生展示介紹自己作品的同時,按順序具體述説翠鳥的外形。其它學生評價作品的同時,也須依靠書本落實到每句每詞,這就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翠鳥》教學反思3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豔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要學習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按照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順序來具體介紹。在教學這一段時,我由圖入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口頭描述翠鳥的外形。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描寫,找出作者的描寫順序,體會文中的優美句子及這樣寫的好處。接着出示鸚鵡的圖片指導學生根據翠鳥的描寫方法進行隨堂口頭作文。這樣做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外形描寫這部分;二是讓學生把學到的描寫順序準確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三是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於是,我利用課件設計了翠鳥的叫聲,通過聽、説、讀等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指導朗讀時,我採取範讀、指名讀、師生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討論、理解相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如指導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及捕魚動作之快。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者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前準備的翠鳥捕魚的視頻因課前沒有調試好,課堂上沒有播放出來,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另外,因為課堂容量較大,在時間安排時,自己缺乏調控能力,造成時間的前鬆後緊。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鍛鍊自己,真正形成教師、學生、課堂“三位一體”。

《翠鳥》教學反思4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認知活動,往往忽視學生內在的情趣體驗,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其實,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形式不僅僅包括認知,還包括感受、體驗、內省等多種形式。這就提醒我們,課堂教學不僅要在內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從學生的思想、感情、願望的角度來理解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輕鬆、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十分必要,學生可以在這種活潑潑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求。語文情趣的培養,還要讓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於永正老師教學的《翠鳥》一課在這些方面給我們諸多啟示。

一、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於老師非常重視國小生的朗讀訓練,其訓練技巧頗有獨到之處。

第一,善於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師:同學們,《翠鳥》一課預習了嗎?誰知道“翠”是什麼意思?

生:“翠”,就是綠色的。

師:為什麼叫“翠鳥”呢?預習時,你把書讀了幾遍?(“三遍”、“四遍”、“五遍”)

師:生字都認識了吧?

生:認識了。

師:把生字解決了,了不起!誰願意把課文讀給我聽聽?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給大家一些時間練習讀讀好嗎?

生:好!

“把生字解決了,了不起”是對學生課前認真預習的肯定;“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給大家一些時間練習讀讀好嗎”則提出了更高的練讀要求。同學們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自然積極地認真地練習讀書。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一自然段。(生讀略)

師:讀得非常好!你把翠鳥的特點讀出來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歡翠鳥。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比一比。都願意比。哎,你為什麼不舉手?

生:讀得不好。

師:謙虛。大膽地試一試。

(生讀: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

師:聽你讀第一句,就把我驚呆了,看來,我差點上了你的當。你對翠鳥的感情多豐富!

“褒獎”加“激勵”,雙管齊下,又給學生積極讀書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善於扣讀導悟。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所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

師:哪位同學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翠鳥鳴聲清脆,愛貼着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師: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生讀:它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師:注意,這時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同學們小聲練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

師:誰來讀一讀老漁翁説的話?

(生讀: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裏?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很深。這它很不容易呀!)

師:我聽你不像老漁翁,像二三十歲的打魚的人。下面聽於老師讀讀,猜猜我這個老漁翁有多大歲數。

生:您這個老漁翁有九十多歲了。

師:同學們都當一回九十歲的老漁翁。

如果説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注意,這時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同學們小聲練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我聽你不像老漁翁,像二三十歲的打魚的人。下面聽於老師讀讀,猜猜我這個老漁翁有多大歲數。”於老師用戲劇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後引導學生讀書感悟。學生初讀不但做到“正確、流利”,還做到了“有感情”,這得益於於老師的點撥藝術——激情、激趣、導讀、導悟。

二、以畫見悟,畫出情趣

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語文情趣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有所依託方能顯現出來。於是,於老師設計了師生畫翠鳥的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喜愛翠鳥嗎?喜歡畫翠鳥嗎?

生:喜歡。

(老師與兩名學生在黑板上作畫,其餘同學在本子上畫翠鳥)

師:我們三人誰畫得像?

生:老師畫得像。

師:這兩位同學畫得也不錯,是屬於想象中的翠鳥。

師:誰願意把翠鳥的樣子介紹給大家?要想介紹好應把第一自然段記好。同學們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讀一遍,看書上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翠鳥的外形的?

生:書上先寫了翠鳥的爪子,接着寫了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後寫翠鳥的眼睛,最後寫翠鳥的.嘴。

生:這是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寫的。

師:看書練讀,要讀進去,要靜心讀,不要浮躁;讀熟後同桌同學練説,相互糾錯。

師:下面,我想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介紹翠鳥,一位主講,一位當場外指導。

生:(用教鞭指圖)同學們,這是一隻美麗的翠鳥。一雙小爪子紅紅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上面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衣。(師插話:“一連用兩個‘衣’,不好聽,‘襯衣’還是按書上寫的説,改為‘襯衫’。”)一雙眼睛非常明亮,紅色的嘴巴又細又長。

師:説得真漂亮!誰再來説一下?

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畫翠鳥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讓學生畫翠鳥、描述翠鳥的意義有三: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二是這樣做符合國小生長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三是訓練説的能力。

三、虛擬情境,説出情趣

教學藝術,是移情的藝術。我們看看於老師別出心裁的移情設計。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非常喜愛翠鳥,想不想當翠鳥?

生:想。

師:我是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想採訪你們,寫一篇關於翠鳥的報道,讓全世界的人民保護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嗎?

生:願意。

師:你們的聲音那麼好聽,怎麼回事?書上怎麼説的?

生:我們鳴聲清脆。

師:大家叫叫我聽聽。(學生高興地學着鳥叫)

師:你們的嗓子那麼好,給我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好嗎?哪個翠鳥願意唱?

(生唱:天晴朗,蘭花朵朵綻放;聞花香,想起我年幼時光……)

師:果然名不虛傳。聽説你們有個外號叫“叼魚郎”,捉魚的本領很強,誰願意介紹一下你們是怎樣捕魚的?

生: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等待小魚露出頭,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

師:為什麼一動不動?

生:怕驚動小魚。

師:有什麼證據説明你們飛得快?

生: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

師:各位翠鳥,我想到你們家做客,樹上找不到,草叢中也找不到,你們的家在哪裏?

生: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很深。

實踐表明,這種採訪調動並調節着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認識與創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統一起來,十分有利於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

四、含英咀華,誦出情趣

讀文章,善於含英咀華,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韻和精髓,賞閲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時,也才能不斷陶冶自身的語文情趣。

師:通過採訪,我打算把你們寫一寫,介紹給全世界的人們,有現成的文章嗎?

生:有。

師:誰能聲情並茂地讀給我聽聽?請同學們再認真練習誦讀。

此次讀書訓練屬於積累層面的誦讀訓練。這樣假戲真唱,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內化課文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對交際言語的學習和運用。不難看出,於老師訓練學生積累語言是有所為的積累,更是情感化的積累。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陽光,一堂課可以看出教學中的精彩藝術。透過於老師教學藝術的七色光環,我們發現支撐教學藝術的基石是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冷靜地反思我們的教學,導致學生厭學的致命傷是老師以成人之心度兒童之腹,以成人的心理需求代替兒童的心理需求。於老師則不然,他蹲下來看學生,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兒童的心去體驗世界,自覺地與自己的教育對象“相似”。他引導學生學翠鳥叫,學老漁翁説話,畫翠鳥;他讓“翠鳥”們學唱人類的歌曲,讀他們寫出的文章……所有這些萬變不離其“讀”,以讀為本,以畫、説、演等促讀,走讀書內化之路。

我們可以自豪地説;“於老師是成人派往兒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

《翠鳥》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翠鳥》第二課時,重難點是翠鳥行動十分敏捷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抓重點句,重點詞,重點字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體會翠鳥的行動敏捷的特點,並讓學生聯繫翠鳥的外貌描寫,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翠鳥行動敏捷與翠鳥本身的各部分特點是密切相關的,讓學生從真正的意義上理解翠鳥行動敏捷的特點。在教學時,為了完成本節課的目標,我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上出情趣。

如果説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那麼我認為情趣就是語文教學的催化劑,教學中,我以學生自己塗色的翠鳥圖進行導入,學生對於自己塗色的翠鳥格外的喜歡,讓學生帶着自己喜歡的翠鳥並在全班進行介紹,上課伊始就把學生帶入一個人文味道濃厚的課堂,學生在介紹翠鳥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翠鳥,幫助學生複習寫作的順序,而這個翠鳥圖也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在下面理解翠鳥行動敏捷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思路拉倒現實當中,讓學生從生活層面上理解翠鳥行動敏捷是與翠鳥本身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整節課,我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先自主默讀第二段,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翠鳥的行動十分敏捷,用~~~~畫一畫。然後小組進行交流。在小組交流後,學生更能深灰體會到翠鳥的行動如何敏捷。

從“翠鳥愛貼着水面疾飛,飛着飛着,一眨眼的工夫,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這句話當中,通過“貼着、疾飛”這兩個詞可以知道,翠鳥飛行技巧的高超,疾飛,説明翠鳥飛行的速度極快,在這麼快的速度下還是貼着水面飛,可見,翠鳥的飛行技巧高超,從而襯托出翠鳥的行動非常敏捷。通過“一眨眼、輕輕地”,這兩個詞,可以體現出翠鳥飛行的動作十分敏捷。一眨眼,2秒鐘,翠鳥就“輕輕地”落在了葦稈上,這個輕輕地,可以體會出翠鳥飛得這麼快、這麼急,都沒有一絲累意,還能輕輕地落在葦稈上,翠鳥的動作敏捷。

又如:儘管小魚是那樣的機靈,只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吐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脱翠鳥鋭利的眼睛。通過“悄悄、難以逃脱”等詞,我知道不管小魚怎麼的不出聲響,還是不能倖免遇難。説明翠鳥不僅有鋭利的眼睛,還有敏捷的速度。這句話當中“儘管…只”這個關聯詞我體會到,這句話通過小魚的無比機靈,可還是無法逃脱翠鳥的捕捉,反面襯托出翠鳥的動作的敏捷。

還有“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這句話中“隱約可見、蹬開、箭一樣”這幾個詞,我體會到,小魚似有似無的時候,翠鳥就行動了,蹬開葦稈,像“箭”一樣,可以想象翠鳥的速度是多麼的快。

文中最後一句“剎那間,它叼起一條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通過“剎那間、叼、貼、還在搖晃及還在盪漾”這幾個詞,我體會到翠鳥捕魚速度之快,魚被捕走了,翠鳥往遠處飛走了,但是翠鳥出發時蹬開的葦稈還在搖晃,魚兒被捉走了,那的水波還在盪漾,可見,翠鳥捕魚這個過程是多麼的迅速,行動是多麼的敏捷。

三、讀學結合,增強語文味道。

通過上面一系列的學生的交流以及討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翠鳥行動敏捷的特點。緊接着,我為了強化學生對於翠鳥捕魚的深刻理解,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填寫翠鳥捕魚過程當中的動詞,並讓學生聯繫自己手裏的翠鳥圖,説一説,翠鳥捕魚動作之快與翠鳥本身的身體特點有什麼內在的聯繫,讓學生從生活層面上理解到翠鳥行動敏捷的特點。學生經過一番理解之後,我讓學生看了一段視頻,瞭解翠鳥捕魚之快,並自己進行了配音朗讀,我覺得我親身朗讀,讀出翠鳥的行動敏捷,讀出我的感受,同時也在感染學生,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看的入神,我覺得這是一堂語文味濃厚的.課堂。

最後,我用一段翠鳥生活特點、捕魚之快、捕魚特點的課外知識進行引讀,我引學生讀相關語句,讓學生也能夠向我一樣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四、理解情感,昇華

我把學生帶入一種喜歡翠鳥的氛圍當中,我問學生,你們喜歡這隻翠鳥嗎?學生答喜歡,那麼小作者和你們一樣,小作者是什麼想法?“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小作者是真的想捉嗎?學生由此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五、優勢與不足

優勢:

1、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並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將讀與説進行了結合。

2、導入新穎,學生自己塗色的翠鳥圖,不僅是上節課的一個複習,也是本節課的一條線索。

3、教師自己配音當場大膽範讀,把學生帶入翠鳥捕魚之快的情景當中。

4、引讀,我將翠鳥居住特點、捕魚特點進行教師自述,讓學生讀文本,讓學生將現實與文本結合,上出一節具有濃厚語文味道的與閲讀課。

不足:

1、學生的交流並不是那麼的深刻,今後還需進行探討。

2、與翠鳥圖進行聯繫時,學生對於翠鳥的各部分特點與翠鳥敏捷的特點並沒有準確的勾連上,我覺得讓學生自己去畫,可能效果會更好。

3、學生交流的並不深刻,在小組進行彙報的時候,學生質疑不多,可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下並沒有領會到學習的方法,思路不開闊,可能是預習不到位,可能在交流中有一些迷茫,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效果。

《翠鳥》教學反思6

一、激趣導入,走進翠鳥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畫眉、黃鶯等,下面請看看這是什麼鳥?(出示翠鳥圖片)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板書課題翠鳥。)

2師:你對翠鳥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3教師: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二、朗讀課文,識字讀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邊讀邊畫出含生字的詞語,對照注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3積累詞語

(1)字形辨析。

“襯衫”均為衣字旁;“漾”字是左右結構。

(2)生字擴詞,豐富詞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按自學提示學文,先獨自思考,再與小組討論交流。

2檢查自學情況,教師相機點撥。

(1)“開火車”讀課文,並分別説出各段段意。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2)學生彙報自學的收穫。

(3)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3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麼特點?

(提示:色彩鮮豔、小巧玲瓏、動作敏捷。)

《翠鳥》教學反思7

在《翠鳥》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個性化的閲讀。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課堂中,隨着情節的'開展。我提出“如果你是一隻翠鳥,你覺得你什麼樣?”一個“你”字的發問,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對形象的猜測。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個“你”字的發問,引導學生進入了作品的情境。產生了換位移情的功效。隨着對文字的感悟,豐富了教材的內涵。

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元解讀。

語文科學的獨立之處在於它不象教學,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豐富的,對每個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的深度、廣度是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所以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多元解讀。學完《翠鳥》一課後,學生可以有多種體會,如認為翠鳥可愛,要愛護翠鳥,自己要努力學習,快長本領,去研究翠鳥……在課尾我設計了一個富有藝術性的環節:“此時,你對想捉翠鳥的想法有什麼看法?如果你是翠鳥,你想對那些想捉你的人説些什麼?再次換位思考,使學生的情感由感性(對翠鳥的喜愛)到理性(愛護益鳥,保護大自然的昇華,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翠鳥》教學反思8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

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以畫見悟,畫出情趣

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於是,我課前設計了讓學生給翠鳥上色和課上介紹翠鳥外形的教學環節。其意義有三:

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

二是這樣做符合國小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

三是訓練説的能力。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色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

2、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如果説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教學翠鳥等魚、捕魚的'部分,我以"誰有勇氣也來讀讀這兩段"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以"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同學們自己小聲練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我們進行男女生比賽讀"。最後一自然段的"我聽你讀不像老漁翁,像二三十歲的打魚的人。""下面聽別人讀讀,猜猜這個老漁翁有多大歲數。"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翠鳥》教學反思9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最大的寫作特點。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着重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着水面”説明都是一剎那之間進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繫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

《翠鳥》教學反思10

“如果你是一隻翠鳥,你覺得你什麼樣?”一個“你”字的發問,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對形象的猜測。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個“你”字的發問,引導學生進入了作品的情境。

產生了換位移情的功效。隨着對文字的感悟,豐富了教材的內涵。

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元解讀。

語文科學的獨立之處在於它不象教學,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豐富的,對每個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的深度、廣度是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所以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多元解讀。學完《翠鳥》一課後,學生可以有多種體會,如認為翠鳥可愛,要愛護翠鳥,自己要努力學習,快長本領,去研究翠鳥……在課尾我設計了一個富有藝術性的環節:“此時,你對想捉翠鳥的想法有什麼看法?如果你是翠鳥,你想對那些想捉你的人説些什麼?再次換位思考,使學生的情感由感性(對翠鳥的喜愛)到理性(愛護益鳥,保護大自然的昇華,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翠鳥》教學反思11

上完《翠鳥》一課感受頗深,但歸納起來,大致可概括為“長文短教,主次分明;創設情景,內花表達;注重積累,多中求佳”具體表現在:

1、注重詞語的積累比較:

剛開始上課,我就問學生:“剛才聽老師講課時,我發現同學們特別喜歡翠鳥,你最喜歡它什麼呀?”當學生説道羽毛鮮豔時,我又問“誰還喜歡它羽毛顏色?你還能換個詞形容形容嗎?”學生有的説“好看”、有的説“漂亮”、有的説“五顏六色”、有的説“色彩斑斕”、有的説“五光十色”、有的説“光彩奪目”……我又説:“你們的詞彙真豐富。那書中用的是哪個詞?(板書:羽毛鮮豔)這麼多詞,作者為什麼要用鮮豔呢?”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使學生知道哪些詞可以形容翠鳥羽毛顏色的漂亮,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累了詞語,而且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在發散中,注重比較,尋求最佳。這也就是趙景瑞老師説的“在求同中求異,求異中求佳”。

2、注重結構上的詳略安排:

《翠鳥》一課內容有三方面:一是樣子、二是捕魚、三是住處。而這三方面內容中樣子和捕魚又是重點,樣子和捕魚相比,翠鳥的樣子又是重中之重。它不僅是全文的重點,也是全文的難點。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翠鳥羽毛顏色十分鮮豔?好,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詞句。

翠鳥的顏色十分鮮豔

部位

特點

頭部

橄欖色、翠綠色花紋

⑴你能不能對照你所畫的句子填上這表格?試試。

⑵誰來讀讀你所填的內容?大家看看他填的和你填的一樣嗎?

⑶有和他不一樣的嗎?現在出現了兩個答案,到底誰的對呢,誰來説一説?

⑷你們都和他填的一樣嗎?(每一部分的顏色各有特點,在顏色上點紅點)很好,你們找的真準那。讀讀你的表格,你看你還能從中發現什麼?

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句子、填表、讀表,明確了課文的寫法:先總寫了翠鳥羽毛非常毛鮮豔,然後按照順序又分寫了頭部、背部、腹部三部分羽毛顏色,每一部分都是抓住各自的特點圍繞顏色鮮豔來寫的。不僅如此還注重激發學生情感,通過比較句子、朗讀句子使學生懂得翠鳥的頭部還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部羽毛還像淺綠色外衣,腹部羽毛還像赤褐色襯衫,翠鳥的顏色真是太美了。而這些都是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這樣使知識得到內化,使喜愛翠鳥之情得以充分表達。

在設計翠鳥捕魚和住處時,我採用了略處理的方法。捕魚處安排了向在座的各位老師介紹自己的捕魚本領。主要考慮應用在座各位老師的現場資源,使學生了解一下就行了;在住處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填表式的形式,也是一代而過。

這種結構上的詳略安排,使教學內容主次分明瞭,使長文得到短教。

3、注重情景的創設:

在教學捕魚和住所部分時,我注意為學生創設情景。比如在自學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安排的:

通過你們的朗讀,我知道你們非常喜愛小翠鳥。現在咱們都來噹噹小翠鳥,用自己的話把你怎麼捕魚的介紹給在座的各位老師聽。介紹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用上那些捕魚動作快的詞句。現在先練練,呆會好介紹介紹給老師們聽。

準備好了嗎?快下去介紹吧。哎,我跟你們説句悄悄話,別忘了讓他們給你指點指點,看你是不是一隻了不起的叼魚郎。

咱們這些小翠鳥們,把自己的`本領介紹的真是有聲有色。誰願意在班上給大家介紹介紹?(評:你的本領真高)

剛才一位熱心的翠鳥給我發了一個資料,我現在能看看嗎?

(放錄象)

真是名不虛傳。看到你們的本領,我特別想到你家去做客,行嗎?

⑴行

為什麼?

看他多熱情好客呀。

⑵不行

為什麼?

是不是不願和我交朋友啊?

哦,我明白了,你們那麼小巧玲瓏,住的洞口又那麼深,我這麼膀大腰圓的,當然是進不去了。可你們知道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嗎?猜猜。(失望)是的,我的心情就是這樣,是不是隻是這些?(出示課件)誰來讀讀?

4、選詞填空:

希望

願望

失望

到你家做客很不容易,我的()無法實現。我()了,只好在你飛來的時候,()你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對了,這就是我複雜的心情,我想你們的心情和我是一樣的。

呀,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去了。小翠鳥們“拜拜”

在介紹自己的本領時,我整個採用了情景創設,讓學生自己當小翠鳥,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本領。學生在班上介紹時,我還説:“看小翠鳥飛來了”這樣學生們確實把自己當作了翠鳥,真的飛着走上來了。他們在介紹時當然是是很驕傲、很自豪。這樣設計體現了課文內化,注重學生語言的表達,是適合語文綜合發展的。

在體會“希望、願望、失望”的不同用法時,我採用了選詞填空的方法。填空前,我為學生設立了一個他們很有本領,讓人羨慕;而我特別想和他們做朋友,到他們家去做客的情景。在學生回答能不能去他家做客的過程中,他家在哪,自然而然的讓人知道了。繼而我又創設了一個他們是那麼高高在上,而我確實那麼可憐兮兮的情景。從而讓他們體驗自己的願望沒有實現後的失望和新的希望。這部分教學緊緊圍繞“創設情景”展開。就在這節課的結束時,我還在説:小翠鳥們“拜拜”使情景教學一貫到底。

雖然如此,講課中依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方説,讓學生到各位老師那裏介紹自己的本領時,學生因為膽小、沒有見過世面,出現了扭捏、扎堆、只到自己認識的老師那裏介紹的現象。而我又沒有及時改為組內介紹,只顧一味的鼓勵學生大膽去介紹。這影響了學生內化課文的效果。今後在教學時應注意因勢利導、見風駛舵,提高教學中的應變能力。另外在教學翠鳥羽毛鮮豔的環節時,讀寫結合聯繫的過於緊密,對於在讀中感悟翠鳥羽毛的美稍顯欠缺。今後應努力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體驗“情”,切記不把“情”字割斷。

《翠鳥》教學反思12

第六冊5課《翠鳥》一文,備課會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決定採用課件,結合掛圖和若干鳥類頭飾,並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堂中,感到引導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然後分組交流的完成為學生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彙報交流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準確與生動,培養了想象力與表達力,如出示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這樣寫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抓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稜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之後的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將收集的鳥類知識隨堂介紹展示,感覺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了,拓展了其知識面,滲透了審美和思想教育。

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為課件適時地引入,對於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了上述作用。

《翠鳥》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首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愛護周圍環境”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也是學生寫好動物的一篇範文,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讓學生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樹立環保意識,並把課內學習描寫動物外形的方法運用的自己的寫作實際中去。我對第二課時的教學做一下反思:

一、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學生在第一課時基本上理清了課文的條理,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學習時,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接着全班進行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説出理由。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描寫翠鳥的外形的部分,我因勢利導引入了對這部分自然段的學習。首先抽生朗讀課文,讀出自我感受,接着全班齊讀,再多次的朗讀中我巧妙地引出了作者對翠鳥外形的描寫的順序,在學生的腦子裏形成了一個初步地輪廓,無意中滲透了描寫動物外形的寫作方法。然後課件出示:啄木鳥、綬帶、麻雀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鳥,並口頭表達它們的外形,大部分學生觀察的`比較認真,同時靈活運用了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對啄木鳥的外形描寫得非常生動、形象!

二、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

指導朗讀,採取範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議論、理解相結合,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背誦要在理解和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先弄清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翠鳥外形的,教師略作提示:如,爪子、顏色(頭、背、腹)眼睛、嘴。這樣學生容易記。

三、不足之處

課堂中,我感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還有待於提高,如出示課後第二題中的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讓學生在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生雖然知道了帶有形容詞的寫得好,但是具體好在哪兒學生表達的不準確。

《翠鳥》教學反思14

《翠鳥》是六冊語文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着水面”説明都是一剎那之間進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繫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1、我引導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再進一步弄清楚每一段寫了什麼。然後,通過反覆朗讀,體會翠鳥小巧、美麗、可愛的樣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魚的動作。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始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閲讀、思考、想象。在這個基礎上,把個人讀懂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講出來,和同學們交流、討論。同時,結合形象直觀生動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翠鳥捕魚的動作敏捷和翠鳥外形的關係。

2、指導朗讀、背誦。在教學翠鳥等魚、捕魚的部分,我以“誰有勇氣也來讀讀這兩段”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以“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同學們自己小聲練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我們進行小組比賽讀”。最後一自然段的“我聽你讀不像老漁翁,像二三十歲的打魚的人。”“下面聽別人讀讀,猜猜這個老漁翁有多大歲數。”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背誦要在理解和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先弄清每個自然段有幾句話及句子的順序,可以板書重點詞語,幫助學生記憶。

此外,讓學生以畫見悟,畫出情趣。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於是,我課前設計了讓學生給翠鳥上色和課上介紹翠鳥外形的教學環節。

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

二是這樣做符合國小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

三是訓練説的能力。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色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

另外,我還讓學生讀寫結合,寫出興趣。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國小生不僅需要模仿,而且善於模仿。這是因為國小生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侷限,他們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可以説國小生的最初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中年級學生初學作文更是如此。葉聖陶曾經説過:“課文就是最好的範文。”所以國小作文可以從模仿起步的。本課在對翠鳥外形描寫的這一段話就是一個讀寫訓練最佳結合點,是練習寫作的好材料。全段圍繞“鮮豔”一詞,分別從頭部、背部、腹部具體描寫。在讓學生真正理解這個片斷後,我要求他們嘗試模仿這段話介紹鳥的外形。學生在這一環節表現還是不錯的。

《翠鳥》教學反思15

這週二我有幸聽了郭xx老師的《翠鳥》聽評課教學,相對於於曉梅老師的課又是另一種教學風格,讓我也是很受益,下面我針對郭老師的這節課,做一個簡單粗略的評議,有不當之處,請郭老師見諒。

本課的訓練重點抓得準,關鍵詞語抓得到位,表情達意也準確,教材吃的透徹。教學設計意圖明確,教學流程清晰明白,重難點突出,脈絡清晰。如第一自然段就是講解翠鳥的樣子特點,從顏色、形態、眼睛、嘴四個方面具體描述,生動形象具體。第2和3自然段就是講翠鳥的動作,從鳥鳴、疾飛、蹬開、捕魚四個動作寫出了翠鳥的動作機敏。且郭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到位,教學效果良好。對於比較句子的展示部分,説明郭老師重視了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達成了中年級的語言文字學習目標。

郭老師的'課精彩之處還有很多,不再一一敍述。但是每堂課都會有遺憾,所以我再説一説郭老師的課遺憾之處吧:

先從課件説起吧,課件的底色與紅色不搭配,且字體偏小了些,致使學生在讀詞語時看不太清楚,顯示文字是楷體,帶有數字的楷體效果更好些,和文中的字體一致。再是讀的形式多樣化比較好,郭老師偏重了指名讀,如果齊讀或自由讀的形式再多一些,那全部同學都能有讀的訓練點了。在熟讀的基礎上,如果郭老師能備出讓學生試背的環節,那對於課文的理解就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了。最後是教學時間問題,由於第一自然段郭老師提問時,老師説了幾遍學生沒有舉手的,到了第4遍時,學生才開始有讀書聲,且讀的效果不太好,而且一遍遍啟發學生,也浪費了一些教學的寶貴時間,所以出現了先鬆後緊的教學過程,致使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倉促收尾了,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最後一點,就是板書設計部分了,如果能方方正正就更完美了。

以上是我笨拙的見解,還請郭老師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