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98W

四年級數學反思1

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的特徵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分別為:一是基本題,通過看我校近幾年來學生人數變化統計圖,發現數學信息。二是變式題,對比出示兩個統計表,提問應選擇條形統計圖還是選擇折線統計圖。三是拔高題,通過觀察兩廠的生產情況統計圖,提問應選擇哪廠投資。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

四年級數學反思15篇

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使能力得到發展。此外也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滿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導入的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有些倉促,造成了前鬆後緊的局面。

二、對於有爭執的問題,如第2、3題,應讓學生爭辯起來,這樣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應該是僅有的幾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收場。

以上説是教學反思,倒不如説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幾點拙見,它將指引我以後的教學……學信

四年級數學反思2

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要嚴格要求學生,務必先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老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透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構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簡單、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能夠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感覺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加強學生的計算潛力訓練

1、加強口算的學習。透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透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用心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忙。

2、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潛力不好,個性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潛力更是差,個性是乘法分配律。

四、單元檢測方面

根據平時檢測成績狀況,本學期在認識更大的數、乘法兩單元檢測考的比較好一些。在圖形變換、除法這單元學生學習的比較困難,考得較差,相當部分學生對空間圖形認識較次,空間想象潛力不強。除法運算方法以及除法的相關運算規律掌握的不夠好。

五、解決問題方面

應用題一向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四年級的狀況,更是個性,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潛力都差。針對這一狀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透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六、在培優輔差方面做了這些工作:

對個別優生進行培養,發揮優生的所長,使優生更優,並對差生進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差生變優,根據學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組織有資料地開展工作,鞏固他們的學習基礎,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1、進行分層教學,優生以提高為主,如:曾雨倩、官昭泰、温寶華等學生,佈置必須數量的有難度的題讓他們完成,差生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如:官繞、華琳、張瓏等學生,佈置稍微簡單一點的題讓他們分層練習。

2、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發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經常出一些思維性較強的練習和潛力型的訓練讓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利用課堂、課間時間進行輔導,確保學習時間和質量。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5、經常向優生進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談話,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6、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生幫忙差生,以照顧個別差生的發展。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結束了,學生在成績上取得了必須的進度,也存在必須的問題。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會和學生一齊,不斷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成績。

四年級數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會用“四捨五入”法把一個非萬的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利用新課程的理念,我也試着利用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整個教學時我採用層層類推和深入方法。

求近似數是大數認識裏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告訴同學們,非整萬的數來求近似數,省略哪一位後面的尾數,就看省略後的最高位上的數字,用四舍還是五入,取決於數字的範圍。“入的”要向前一位進1,“舍的”要保留省略數位前的數不變,要多練習,不要講的太複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一堂課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將新課標的思想、理念自覺地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現實的、充滿探索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

(2)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不應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而應該是“用教材去教”。我認為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就要努力從學生身邊挖掘、選取教學的素材,讓數學走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所學的知識來源於他們的生活,學生必定倍感親切,也就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了。

但是從作業的情況來看可以説這是一次失敗的情況,什麼錯誤都有。總結一下有兩個,一是對四捨五入的方法掌握不到位,特別是像209546的四捨五入到萬位,學生搞不清楚了。

因此,在下一節數學課中,我沒有上新課,做了一節有關大數的改寫的練習課,從課堂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心裏還是挺高興的。

在這一節課裏,我先課學生做了講解,尤其是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首先找到萬位上的數,用重點符號標出來,再看玩後面的數字,是比五大還是比五下,或是等於五。再進行四捨五入來完成。學生先看老師的示範在來完成練習。

通過練習學生對於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應,作業效果比較好,看來我們對於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究應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驗,對於數學來説要簡單方便,學生易懂是我們的宗旨。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學生對提出的問題賦予很大的探究熱情,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應更好地保護學生的這種求知慾,保護學生學習的信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氣,更有參與性,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數據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於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於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瞭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會採用這樣的方式方法,學生能夠明白就是好方法。

四年級數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習了平移和直線、射線、線段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引導學生動手移窗户、同桌之間移鉛筆盒,課件演示鉛筆的移動等讓學生感受到由平移與平行線的關係,平行線之間的特點。然後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找一找等實踐活動,抽象出平移與平行的關係,平行線之間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探究的趣味性。

四年級數學反思5

令人難忘的一年已在大家的努力中成了過去。本教學年度裏,本人回顧歷程,心尚能慰,具體回顧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為了上好課,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本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中,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積極參與聽課、評課。

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是本人在成長過程式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亮點。為了在評課中評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能讓同行有認可,本人合理利用網上資源,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四、工作成績。

因為本班是我從三年級帶上來的,教學中早已摸清學生的脾氣,瞭解學生的程度,在教學中輕車熟路,輕鬆駕馭課堂。從三年級以來,本班成績一直名列全鎮榜首。真正要想保持着好成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你少有些鬆懈,或許同年段就輕易超越你。

五、存在問題。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四年級數學反思6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事物的作用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也就是説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於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方法,從而發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律。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中發現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瞭解生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四年級數學反思7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以上目標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不管在課前的談話引入還是新授時的引導學生走進觀測氣温這個生活情境中,以及鞏固運用時所選擇的三個題目,()都是有目的而選取的與生活緊密聯繫的題,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線統計圖,會根據折線統計圖上的數據去分析、預測事件的發展,並且使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和作用。

2.注重共性和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整體的發揮,而對於每個學生獨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於給予評價孰優孰劣,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判斷、比較的思維空間。如在案例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繪製折線統計圖),去探索,去講解。

四年級數學反思8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在億以內的認識中,例5教學將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例6是教學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在億以上數的認識中,例2是教學將整“億”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和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的近似數。

教學例5時,我出示情境圖後引導學生一滴血液中含有:5000000個紅細胞;含有10000個白細胞。 1、讀出數看看這兩個數有什麼特點?2、你有沒有辦法使別人一看到這個數就能使學生很快就能讀出這個數嗎?(A、給數分級 B、把後面的四個0用東西蓋死。C、把4個0去掉,換成一個萬字)我問學生C,你是怎麼想出這種辦法的,她説:“我是看到報紙上就有這樣的數。”別的同學也有附和説,我也看到過。接下來再講例6時,再讓學生重點體驗用“四捨五入”法將非整萬數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比較得到的近似數比較接近準確數後,做練習鞏固新知,讓學生把非整萬的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用萬作單位求近似數。

當練習第18頁第8題時,題目要求:先寫出橫線上的數,再求近似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並沒有要求用萬作單位。

北京大釧寺的一口古鐘上有二十萬零一百八十四個漢字。

寫作:200184 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是:A、200000 B、20萬

當時,我在備課時就只想到答案B。這時我問學生A,你為什麼不把級上的數換成萬呢?學生作到:題目中並沒有要求用萬作單位。其它同學也點頭稱是。我就又啟發説:“你比較一下A和B兩個答案那個表達更簡潔呢?試圖把答案統一成B

學生A説:“答案B是比A簡單一些,但是從題目要求來看並沒有要求必須用“萬”作單位。我無言以對。只好強行命令到:題目沒有要求也要選擇簡單的方法寫,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用“萬”作單位來寫。學生看了看我,無奈的坐到位上。從孩子的表情來看,學生並沒有得到滿意的説法。課後,我一至在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教材中例5後面的做一做題目是:

中國科技館共接待觀眾1843527人次。省略百位後面的尾數近似數是( )……按題目要求應該寫成18435百,但這種寫法不符合我們的計數習慣。如果寫成1843500,如果學生學習了小數的取近似數後,這個數就表示省略個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結果(也就是精確到個位),18435百實質是精確到百位,所以我做一做我並沒有處理。但在課後練習題中,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如果學生A的答案和學生B的答案其實所表示的精確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不知道教材為什麼這樣編排,如果從學生現有的知識來講兩種答案都是可以的,但從整個國小階段的數學知識系統來講,只有學生B的答案是正確的。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給學生A一個滿意的答覆……。

四年級數學反思9

教學活動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摸球遊戲。

師:老師帶來一個大盒子(都是白色球),裏面有很多的球,老師想請同學上來摸一摸,看會摸出的球會是什麼顏色的球,可以嗎?

(教師讓多個學生上來摸球,摸的都是白色的。)

生:都是白球。

師:為什麼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生:因為盒子裏可能全是白球,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教師打開盒子,結果發現全部是白色的。)

師:這説明了什麼呢?只可能出現一種情況,不可能出現別的情況,這種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一定性。

教師板書:一定

教學活動二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袋子,裏面裝的都是紅球,如果讓你任意摸一個,會摸出白球嗎?

生:不可能。

師:老師在袋子裏又放入一些黃球。這時候會摸出白球嗎?可能摸到什麼球?

生: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也猜測得非常正確。像這樣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遇到。

教學活動三

師: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盒子,盒子裏放有9個黃球和一個白球,如果讓你從中摸一個,可能摸到什麼球?先把你的猜想寫下來(師發紙)。想不想驗證你的猜測,每個小組選出1名組長負責。遊戲的規則是:先請第一個小朋友摸出一個球,看準顏色後在記錄單上作記錄,如果是白球,就在記錄單上寫A,如果是黃球,就寫B。然後放回去,再讓別的小朋友摸,摸的次數要達到20次。注意:一個同學摸完要做好記錄,再放回盒子;摸的時候,輪流來,不要爭,更不要把球掉在地上,要團結協作,互相謙讓。

師:當遊戲停止時,各組統計一下黃球、白球分別摸到了幾次,填在記錄單上。看看通過摸球,你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一)、小組活動開始,學生輪流摸球,並進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二)、彙報。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摸球結果。

生1:我們組摸出的黃球次數多,白球次數少。

生2:我們組摸出的黃球次數多,白球次數少。

生3:我們組和他們的結果一致。

師:通過剛才的遊戲,我們發現了盒子裏因為黃球與白球的個數不一樣多,摸出來黃球與白球的可能性就不一樣。黃球多,摸出來的次數就多;白球少,摸出來的次數就少。也就是説,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板書------大小)

教學活動四

師:發給每組一個盒子,裏面裝有14個球,8個白球、4個黃球、2個紅球。從中

摸一個,看出現什麼結果?(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導)

生1:摸球到白球多,紅球少。

生2:我們摸到的紅球多,白球少。

生3:我們摸球到白球多,紅球少。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摸球實驗,知道因為盒子裏白球多,紅球少。摸到紅球多的同學太幸運了,這種可能性極小。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體驗到生活中有"一定性"、"可能性"這些情況的出現,而且能用今天學習的數學推測生活中的問題。非常好,我們在生活中要留心觀察,去發現生活中的這些現象。

反思:

1.一開課,通過學生的"摸球猜球"遊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為新知做鋪墊,起到"引路導航"的作用。

2.對兒童來説,動手收集數據的過程常常體現為令人愉快的遊戲。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

3.有了"可能性的大小"的初步知識,通過練習,加深了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從學生情感體驗看,他們仍對小組合作的摸球遊戲意猶未盡,再次摸球,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4.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

四年級數學反思10

在課前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數,課堂上老師又出示大量的數,通過觀察討論這些數的意義,將數據進行分類,從而找到共同的特徵,引出近似數。教學完這一內容後,我發現學生只是知道什麼是近似數,但為什麼要用近似數還沒有完全感悟到。在教學近似數的求法時,抓住什麼是四捨五入法?為什麼四舍五人到哪一位就看它的前面一位就可以了?四捨五入到萬位於精確到萬位的意思是一樣的。

四年級數學反思11

這個數的0怎樣讀——多位數讀法教學中的一點困惑;

多位數讀法的規律關於0的讀法有這樣的話,“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這似乎解決了讀0的問題。但是,我在參考相關教學資料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題目:讀出這個數:400004000。按照我們的讀0的規律,個級的三個0肯定是不讀的,這沒有疑問。現在的問題是,萬級的'四個0,到底讀不讀呢?

如果把這四個0的位置放在個級,比如:40000,這不需要讀出來,因為它是級的末尾。那麼,現在400004000萬級的四個0同樣是在級的末尾,當然不是個級是萬級,應該不讀的吧,又覺得不對,我這樣推測,所以我認為400004000是不讀:四億四千。但是看了書後面的答案,讀作:四億零四千。

於是就出現了異議,請教了些朋友,下面就是朋友的觀點:

“是讀四億零四千”“讀:四億零四千”因為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四位一級,級的末尾的0不讀,連續幾個0的時候只讀一個0,這好象是我們多位數讀0的要求,如果説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為什麼??怎樣向學生解釋?”“告訴學生這是規則。”“可是,這樣的解釋很牽強”。“數學上有很多是認為規定的規則,這些是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四億零四千,法則就這相關規定的,我們誰也無法改它。從高到底逐級讀。”

從我的朋友觀點上看,好象認為要讀的比較多,但是理由似乎很不充分,有的説是法則規定的,可是依據的哪一條?有人説這是規則,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這樣解釋似乎很生硬。、

我原來是偏向不讀的,但是現在我無法判斷,因為我認為其實在規律中的表述好象有問題:“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那麼,400004000萬的四個0是應該作為數中間的0呢?還是作為級末尾的0?現在似乎兩個都符合,那麼它適用哪一句?

一直困惑着!

四年級數學反思12

計算教學應該是整個數學教學中最枯燥無味的,也是學生最不喜歡的。在這節課中,我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自然地理解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154÷22=你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算法;“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對算理的理解。“154÷22=為什麼你要把22看作20來試商?” “120÷18=為什麼你要把18看作20來試商?”“為什麼要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加深對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四年級數學反思13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説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瞭解,但是對於升與毫的瞭解卻很少。建立容積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較為準確地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渴望上好這節課,上出一節讓學生終身有益的數學課!

課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學具進行操作實驗,只有經過大量的直觀觀察與操作體驗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容量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為此我作了精心的準備。我向自然老師借來的水槽、500毫升、250毫升的燒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從家裏帶來的大小不同的碗和杯子、湯勺、飲料瓶、1升食用油等。我要求我的學生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我讓學生到超市做調查;讓他們準備: 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幾升的容器,幾百毫升的容器;幾十毫升的容器,幾毫升的容器。家中的鍋、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憑藉實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有了這麼充分的準備,我一定能讓我的學生學好這一內容。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在小組裏交流帶來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單位升。然後引導學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先認識1升的量杯;再出示稜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正方體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裝滿,讓學生記憶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讓學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讓學生判斷容量比1升大還是比1升小。選取一些比1升大的容器,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最後,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讓學生估計它們的容量(可能的進行操作驗證)。如,大瓶雪碧2.5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一桶純淨水18.5升,一個大的湯碗容量約1升,電水壺容量約5升,一個熱水瓶容量約2.5升,學校發牛奶的桶約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電熱水器的容量要幾十升,太陽能熱水器的容量還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幾百升……

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上的實驗操作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學生學得生動、紮實。

四年級數學反思14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着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遊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繫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中享受着快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四年級數學反思15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本課我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圖植樹問題展開。這節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為指導學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入生活問題,激趣探究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做好新知鋪墊,然後創設大量生動、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我創設情景,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4+2)×25=4×25+2×25這個等式。然後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為後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提供學生獨立探究的機會

我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麼發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感知,我馬上要求學生

模仿等式,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使學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形成比較“模糊”的認識。

三、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創設了條件

為了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在這節課上,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現其中的奧祕嗎?”。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採用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想: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學期四年級數學

九月份教學反思

一、學習的內容

第一單元:認識升和毫升;第二單元: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估算和筆算;練習一;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四捨五入”法試商;練習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四舍”法試商;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五入”法試商;練習三;複習。簡單的週期;

二、教學方法

本月裏師生共同完成了計劃安排的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演示,認識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算式。指導學生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幫助他們掌握其計算過程,提高計算能力;創設合作和實踐的空間,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教學認識角時,我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素材出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他們樂於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的學習意識。

三、教學過程中的優點。

(一)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優點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時由於部分學生已經能應用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來理解,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討出新知。因為動手操作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促進興趣,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所以,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正是適應這一認知特點,學生只有在一些實際操作中才能逐步體會、理解“形”和“數”之間的聯繫,從而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愉快氛圍中獲取知識。

2、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時,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豎式並 1

結合操作思考以下問題:第一,從哪一位開始算起;第二,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第三,豎式中的4、12分別表示什麼等問題,通過觀察、思考,運用已有知識(有餘數除法的筆算方法)的遷移擺小棒的過程,很容易理解第二個4、12分別是怎麼得來的,表示什麼?

(二)教學認識升和毫升的優點

這些知識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互動,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升和毫升,今天,重點對其他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並與已有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系統,讓學生能更科學、更靈活地掌握這些數學知識。通過一些操作,明白了一些單位定理,進一步學習了升和毫升的專業知識,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始終圍繞着課的內容,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積極向上。這是在“無限”這個詞語上多下功夫,讓學生理解無限的含義。

四、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時,沒有很好的讓學生及時進行知識的對比,導致很多學生在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和以前的知識產生混淆,沒有突破豎式計算這個難點。在以後教學中要發揮板演的作用,加強豎式寫法的指導。

在教學認識升和毫升時,生和毫升的單位看似簡單,其實估計容器能容納多少液體,對學生來講,這些抽象思維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並不容易掌握,一是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二是學生缺乏耐心。總之第二單元不懂的學生有一片。在今後的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培養觀察能力。

數學教學反思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一轉眼一個學期即將過去,這學期本人擔任四年級(2)班數學教學工作,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足。為了今後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反思:

一、取得的經驗

本學期,通過平時的課堂教學、外出學習、校內外聽課評課等,讓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

1、外出培訓,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與學生及家長溝通的經驗。懂得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教師應在如何增強課堂引導能力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的能力。一堂民主的課堂,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從玩中學,從做中悟,並非是形式上的簡單交流,而是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意見交流、經驗交換、方法對比、相互監督、相互幫助,既有獨立思考,也有集體歸納總結等一系列複雜的活動過程。總之,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比的心理,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能讓不專者主動參與並投入課堂教學,能讓專注者彰顯他們的長處,體現他們在課堂上的真正價值。在新的課堂理念下,我相信學生的興趣不僅是天生的,還可

以後天培養。

2、參與了校內外的聽課活動,讓我學到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方法和寶貴的教學經驗,也從他人課堂活動中的一些小失誤吸取了一些教訓。總之,從每一堂精彩的公開課中,我都有所收穫。首先,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能在靈活多變的課堂環境中正確引導孩子自主探究是當代教師不可缺少的能力。通過聽課,我認識到如何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如何讓孩子相互幫助學習的重要性。

3、通過自己課堂實踐,讓我的許多夢想變成了現實,當然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將所學的經驗和方法,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之中,感覺確實收穫不校

二、存在的不足

對於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標,從理論上説我都不陌生,但從實踐經驗來説,我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新手,在實踐中總存在很多不足。

1、表象最明顯的還是覺得力不從心,想好一節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可許多時候卻需要兩節課或更多時間才能完成。

2、在許多時候,實際課堂表現不如事先假象的那麼好。有時自我陶醉的認為這是一堂成功的課,但通過學生練習卻感覺到還有遺漏之處和疏忽的地方,還得回頭做亡羊補牢之事。

3、引導能力比較薄弱,事先設計好的一堂“精彩課堂”因缺乏有力的引導而表現出“學生不熱情”的另一番景象。

4、語言表達不夠精準和簡練,有時候學生總結遇上了困難,我總

是心急如焚,想用更科學的語言來表達,結果會把學生弄懵。

總之,存在的這些不足之處,都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卻難以克服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多向別人學習,希望能夠克服這些缺點,使課堂教學能夠達到真正的得心應手,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