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化學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説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化學説課稿四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魯教版九年級會考化學《常見的酸和鹼》專題複習。下面我將從七個方面説説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説教學理念

《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獲得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高效課堂強調:高效的課堂是通過課堂教學手段,來滿足“三大目標”:第一,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變“接受式”學習為“自選超市”式的學習,並注重學習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課堂成為“主陣地”,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樂趣;第三,要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幫助學生去實現事業的幸福和個人的成就。

二、説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題主要複習常用的酸和鹼的性質、用途,在內容的選取上,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選取學生日常生活或平時實驗中常見物質,通過複習,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化學,由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是理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訓練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考點地位:本課題內容是國中化學教學的核心部分,在會考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所佔分值較大。

三、説學情

學生在新課學習中對知識點的學習相對比較獨立,不能正確的把握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繫;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比如酸鹼的定義;關於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個難點問題,初學時學生會感到又多又麻煩,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學生的書寫水平明顯有所提高。對於科學探究性題目,學生比較有興趣,但往往是詞不達意,描述性語言欠缺。

四、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酸、鹼性質的複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的性質。

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律。

運用各類物質的性質及相互關係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歷程,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實驗設計與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討論與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悦,讓學生熱愛化學,熱愛生活。

五、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酸與鹼的重要化學性質。

難點:認識酸與鹼的化學通性,形成初步的反應規律。

六、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青花瓷》歌曲引入、聯繫生活實際、小組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等方法,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從個與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適時地進行點撥和評價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而且還提升了能力。

七、説教學流程

(一)歌曲引入,知識回顧

(二)介紹課題,明確目標

(三)酸的通性,鹼的通性

(四)課堂小結,構建網絡

(五)完成板書,佈置作業

(一)歌曲引入,知識回顧

在課前播放化學版《青花瓷》,以最強大腦為切入點,請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記憶歌曲中有關的化學知識點,然後進行知識搶答,目的是為了活躍學習氣氛,同時將所知道的有關酸與鹼的知識進行回顧。

(二)介紹課題,明確目標

板書課題為《常見的酸與鹼》複習專題,並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

1.掌握常見酸與鹼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掌握酸和鹼重要的化學反應及其簡單應用;

3.認識常見酸與鹼的.化學通性,形成初步的反應規律。

(三)酸的通性,鹼的通性

【漸入佳境】在生活中利用鹽酸除去鐵鏽的問題(讓學生表述,並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爐火純青】展示給學生往年會考題,用左手錶示鹽酸的化學性質這個圖,回顧鹽酸的相關化學性質。

【登峯造極】以鹽酸入迷宮問題為例,複習相關酸的性質,並總結出酸的五點通性。

【孤獨求敗】由酸的知識點過渡到鹼的知識點,以例題為載體,同時加以引導,讓學生以氫氧化鈉入迷宮為例進行總結,最後的出鹼的四點通性。

(四)課堂小結,構建網絡

【回味無窮】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並構建知識網絡圖。

(五)完成板書,佈置作業

【合作交流】本節課沒有寫板書,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為老師設計一份簡潔,漂亮的板書。

【佈置作業】對於兩瓶無色溶液,只知道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鈣,利用化學方法如何鑑別?(目的是對今天所複習的內容形成網絡圖,並可以利用酸與鹼的通性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八、説板書設計

學生總結就作為板書設計,並讓學生以手抄報的形式上交,教師只略微做些小的調整。

九、説教學反思

化學説課稿 篇2

一、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我校九年級年級的學生,我校為省級示範性中學;三個班學生總體情況較好,思維活躍,班級紀律好,操作能力、協作能力較強,且集體榮譽感強,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對自己喜歡的事、積極性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有以下一些知識:

1、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2、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

4、酸鹼指示劑

5、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

這些都是與酸有關的內容,因此對酸有了一定的認識,只是對酸的化學性質本質還不是很清楚,可以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問:為什麼酸的性質具有相似性?而本節課要就是由現象→本質,歸納出酸的性質。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九年級下冊

(二)教材所處地位:

本節課內容處於第十單元《課題1 常見的酸和鹼》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了酸鹼指示劑、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和濃硫酸的腐蝕性等內容,本堂課主要是學習稀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從而總結出酸的化學性質。在酸的化學性質中,

酸與指示劑作用——應用性知識

酸與活潑金屬反應——複習性知識

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新知識

而酸與鹼反應(中和反應)放在本單元課題2學習,與鹽的反應放在第十一單元,但是已經弱化。

《酸的化學性質》是在學生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後學習“鹼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並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綜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學性質》在教材中所處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1、知道常見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 斷,並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四)重點、難點的確定

(1)重點的確定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酸的化學性質即酸與指示劑作用、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是本堂課的學習重點。

(2)難點的確定

用微觀粒子解釋酸的化學性質的本質原因。

(五)課型:新授課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瞭解酸的涵義。

2. 瞭解酸的化學性質(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 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4. 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協作能力。

5.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比較、歸納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情感與態度:

1、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科學態度。

2、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三、教法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注重過程”的原則,在教學中採用問題和探究實驗為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一)教學模式

分組探究實驗→回憶已學知識→歸納酸的化學性質→練習、家庭實驗→酸的化學性質的本質→分析變化的本質

(二)流程設計:

教學流程教法學法教學説明環節1探究活動1:鑑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探究活動2:稀醋酸、稀硝酸、硫酸鈉與指示劑作用對比實驗評價實驗方案分組探究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使指示劑變色的情況及本質原因。環節21、遊戲2、分析本質3、實際應用金屬擬人化學生表演學生判斷、總結、分析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展示學生的才藝、張揚個性;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的性質環節3活動1:教師演示(生鏽鐵釘和稀鹽酸反應)探究活動2:鏽鐵釘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做對比實驗探究活動3: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學生分析(用化學用語)對比實驗(證明除鏽的反應本質)分析原因深化知識,遷移知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展示學生的才藝;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性質環節4知識類:酸的三條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是由它的H+體現出來的。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②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③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鏽。方法類:類比遷移方法──鹽酸、硫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硝酸、醋酸、蘋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酸能除鐵鏽,也能除掉銅表面的氧化銅等。歸納推理方法實驗對比鑑定方法──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鑑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等。情感態度:在學習中只有科學的態度,才能保證形成科學的方法。學生總結教師完善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學性質環節51、下列物質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A.Cu(OH)2B.NaOH C.CO2D.NaCl2、下列金屬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3、小明同學在學習酸的性質時,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鋁片分別和H+濃度相同的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他意外地發現:鋁片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明顯快於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反應現象的差異呢?小明從微觀角度分析得出,H+濃度相同的鹽酸、硫酸中,只是所含不同。小明提出瞭如下猜想:①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對反應無影響;②Cl-對反應無影響,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③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他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組別相同的鋁片H+濃度相同的酸反應片刻後添加某種試劑(少量)添加試劑後的反應現象結論11g鋁片5mL鹽酸Na2SO4無明顯變化和離子對反應無影響21g鋁片5mL硫酸NaCl明顯加快離子對反應有促進作用針對上述探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將表格中的空格補充完整;(2)上述猜想是成立的;(3)若將第2組實驗中添加的試劑NaCl改為HCl氣體,能否完成探究任務?請説明原因。環節61、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請根據所給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結論。2、生鏽的鐵釘能否長時間浸泡在酸溶液中?為什麼?3、課外探究活動:尋找新的指示劑(玫瑰花汁、紫包菜汁分別與食鹽水、食醋作用,記錄變色情況)作業P58T5

板書設計

酸的化學性質

一、酸與指示劑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二、酸與活潑金屬作用Mg + 2HCl = MgCl2+ H2↑ Zn+ 2HCl=ZnCl2+H2↑ Fe+H2SO4=FeSO4+H2↑結論: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 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 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三、酸與金屬氧化物Fe2O3+ 6HCl = 2FeCl3+ 3H2O現象:鐵鏽溶解,溶液變為黃色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現象:鐵鏽溶解,溶液變為黃色 CuO+H2SO4=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用途: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鏽。

化學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此次授課內容為教材第二單元課題二中“氧氣的化學性質”。結合課堂教學與我課後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彙報。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

(2)認識氧氣能與碳、硫、鐵發生化學反應,學會描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反應現象,書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鐵絲、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學習化學中對比的方法,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化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4.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

5.教學難點:(1)理解氧氣的助燃性。(2)準確完整地描述實驗現象。

下面我具體來談一下我對目標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緒言中提到: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本節中的氧氣,就是學生第一次詳細認識其性質、變化規律、用途及製法的具體物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化學以實驗為基礎,注重關注反應中的現象與變化前後的物質,同時又會升華實驗得出結論,為今後學習其他物質敲開了一扇門。

(2)認識氧氣能與碳、硫、鐵發生化學反應,學會描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反應現象,書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學習氧氣,學生依據生活經驗知道氧氣能支持燃燒,教材中安排了幾種燃燒現象比較明顯,包含金屬和非金屬類型的物質——碳、硫、鐵。旨在通過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結合分析,認識物質與氧氣發生化學變化的本質。因此,教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何看,如何説,如何記就成為本節課需掌握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鐵絲、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九年級學生初學化學,學習的驅動力還是主要在“興趣”上,學生們渴望能最近距離地看化學實驗,喜歡追尋化學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歡盡情交流與發言,本節課堂上,有廣闊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髮揮。對本節課實驗現象的觀察,不是為了單純的記錄,而是要培養他們的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引導學生在看到現象後立刻引發“為什麼?是什麼?”的思考。

(2)學習化學實驗中對比的方法,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方法。從第一單元探究空氣和呼出氣體開始,對比探究的實驗方法已經出現,本節課中,物質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受熱燃燒的對比更充分證明了氧氣的助燃性,對今後其他物質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礎。從具體的物質燃燒結論來歸納物質的性質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想。

二、教學方法

通過分析本節授課內容的特點,更好地體現學生為主體的課標理念,我運用了“四互動”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提問”,學生“答疑”;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教師“提示”,學生“動手”。教師引導啟發,講授新知,實驗演示;學生交流表述,實驗探究,思考總結。再輔以多媒體視頻等手段,讓學生在靜也思考,動也思考中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三個環節:①情景導入②解答困惑③總結提煉。具體來説明一下。

環節一:情景導入。本節課的幾位主角---氧氣,木炭,硫、鐵,小木條。教材中設計這幾種物質,考慮到它們可以代表金屬與非金屬兩大類別,但這是九年級的學生所不瞭解的。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將幾種物質串聯起來,於是我想到了燒烤,用於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鐵釺子,偶然發生的意外硫磺皂,再配以大家喜歡看的“爸爸去哪兒的”背景素材,在課的開始就設下了幾個疑團,讓學生通過觀看短片,自己把這幾個疑問提出來,我及時把它們記錄在副板書的位置上。這樣做既在課的開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將本節課的情景主線“解決女孩在燒烤中遇到的困惑”這條主線牽了出來。

環節二:解決困惑,氧氣的化學性質顯現。如果説碳、硫、鐵三種物質是串聯在一起的小燈泡的話,那氧氣就是連接其中的導線。

首先,解答第一個困惑:木炭不好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説出可以快速點燃木炭的方法,他們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氣,還有諸如加固態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學生的想法之後,我順勢總結:給木炭更多的氧氣,就能使其快速燃燒。再温馨提示了實驗的注意事項之後,小組進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老師提示學生認真觀察,組內合作交流,對看到的現象進行描述。實驗結束後,請一組同學彙報現象。表觀現象描述完畢,我指出木炭燃燒是其與氧氣發生的化學變化,那生成的新物質是什麼?如何檢驗?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每一組學生經過商量琢磨,開始用手中現有的試劑進行實驗,最後請一位同學展示他們的成果:變渾濁的石灰水。在此環節中,每位同學都感覺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落實了目標中“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鐵絲與硫燃燒的實驗略顯複雜,故均為教師演示實驗。

在解答困惑二:鐵能燃燒麼?這個問題時,我採用了對比的實驗方法,在空氣中試圖去引燃螺旋狀的鐵絲,學生看的很清楚,鐵絲並未燃燒,那我立刻導出疑問:鐵絲在空氣中看來不能燃燒,那可以試試將鐵絲放入。。。學生立刻遷移想到:氧氣中。緊接着完成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火星四射的劇烈現象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請學生描述現象,走近學生,讓他們觀察變短的鐵絲末端懸掛的黑色小球,將生成物四氧化三鐵引出並做簡單介紹:四氧化三鐵受高温融化,易掉落於瓶底。為學生討論下一個問題打開思路。集氣瓶底部水或細沙的作用是什麼?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其實在鐵絲燃燒的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止這一個,之所以我設置該問題的原因是:一,水或細沙與生成物四氧化三鐵有關,強調產物;二,傳達給學生這樣一個信息,進行化學實驗要嚴謹,需要考慮周全,保護好儀器,節約藥品,獲得最好的實驗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硫燃燒的實驗裝置我略作改進,用加熱的玻璃棒引燃硫粉,並用小氣球將裝置密閉。老師演示後請學生對比説出現象,雖然這個實驗中學生並未聞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但我感覺這種設計滲透了環保意識,體現了綠色化學的真諦。實驗中我請坐在後面的一位同學和老師共同完成實驗,體現師生互助與公平平等。

在解答三個困惑的過程中,一直在展示實驗,傳達給學生“實驗是進行化學學習的重要手段,是進行物質性質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實了目標中的(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通過邊看邊記,學生應該對現象與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有了一定的瞭解。三組實驗進行完畢,引導學生思考:氧氣最簡單的檢驗方法是什麼?立刻有學生回答:帶火星的小木條。因為時間關係,教師演示該操作,將氧氣的檢驗方法呈現出來。

環節三:總結提煉。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氧氣的親近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觀地認識到了氧氣的助燃性,但有一個提升的問題還沒有落實:結合剛才看到的對比實驗,回答為什麼相同的物質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會有所不同?啟發學生思考該問題,最終得出“氧氣含量”是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一個原因,就此體會了氧氣相對於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來説,化學性質較活潑。落實了目標(2)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從抽象的氧氣的助燃性到具體的實驗現象,學生經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有了初步的會遷移,會歸納的化學思維。

四、 教學反思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1、情景的選擇比較貼近生活,情景中問題的提出也比較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

2.本節課實驗佔主體地位,課前大量的實驗準備,能讓學生做的儘量交給他們,教師演示儘量清晰明瞭。

本節課的不足:

1、情景中的硫磺皂略顯突兀。

2.硫燃燒實驗裝置中,空氣中硫的燃燒現象極不明顯,需要後期進一步改進。

3.課堂上一些問題的設置不太明朗,引導性不夠。比如請同學們想辦法來檢驗木炭燃燒的產物,某些學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如何操作。

經過鑽研教材及目標,精心備課,請教其他老師聽尋意見和建議,再到以最佳的狀態上好每一節課,課下反思得失,我感覺自己收穫頗豐,今後對教學的思考會更加深刻。“講台亮於舞台”,作為教師,把最精華,最精彩的課堂交給學生是我們一直的追求。

化學説課稿 篇4

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兩個主要教學環節:

一、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通過教學,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對學生原有知識、能力的認知不夠,對國中學生已接觸過的知識重複再現。例如:金屬與酸的反應。我設計了鹽酸與鎂、鋁、鐵、銅分組探究實驗,希望能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而這個知識點國中已經出現過,因此學生探究起來,好像不是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對國中知識的實驗驗證。

化學源於生活,也應迴歸於生活。教學中我大膽創設情境,使學生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而我戴的戒指是真還是假的呢。請你學完本節課後設計方案鑑別我戴的黃金戒指的真假,要求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因此化學教學,要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採用適合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國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對此知識只不過是知識的.再現。因此我覺得教學的重難點把握是否正確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學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①語言功底:通過這次展示課我發現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教師非常重要,教師的語言邏輯性要非常嚴密,推導流暢,過度自然。語言(普通話)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②板書的設計: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

③多媒體的使用、學生實驗操作的引導: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起着輔助教學的作用,同時注意儘量簡單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實驗之前,正確引導學生實驗,同時提醒學生實驗的安全以及實驗的要領、操作規範。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比較異同,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同時與成功的實驗進行比較,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分析、的出結論的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作好探究性實驗。但在課後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學生的參與:由於本課我主要是通過學生實驗探究、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在學生之間交流時,提醒學生學會傾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在教學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讓化學知識迴歸於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有學習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黃銅當黃金,進行欺騙活動,你會不會上當受騙?你有多少種辦法區別黃金和黃銅?”這樣的問題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就連平時不願意學習的學生,也參與了討論。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的方案有①測密度②測導電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測導電性⑤用火燒(真金不怕烈火煉、是金子在哪都發光)⑥?⑦?B“酸菜鮮魚湯”是某家飯店的招菜,店老闆反應盛湯的的鋁鍋很不耐用,沒用多久鍋底就漏洞了。請你分析一下這主要是為什麼?

四、對教學小結的反思

我主要通過學生自我小結,培養自主生成知識的能力。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課堂小結,不僅能使所學知識得以歸納、總結、概括和昇華,而且能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深化記憶,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廣闊性和整體性。

以上是我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反思,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