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説課稿9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靈》是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當代作家舒藝的一篇隨筆,分別從時間和空間上展開聯想,着力描述若干個大都市中人與動物精靈同生共處的景象,主旨鮮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應當與鳥、魚、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的強烈願望。語言韻味悠長,講究形象生動和情理兼美,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細細品味,在認識社會、體味人生、提高修養等方面給人啟迪。編者將其安排在第五單元,人與環境單元,單元主題是培養學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價值取向和人文情懷。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體會作者寫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時激情滿懷,寫動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卻時滿腔感傷,進而領悟作者所傳達的深意: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靈也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人類應與之友好相處。

二、學情預估

1、文中一些詞語,尤其是一些成語和特定語境中的特別詞語,學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課前做一些預習工作,例如:居高臨下、肆無忌憚、無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見慣、“孤城寡人”、“與狼共舞”。

2、八年級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如何讓學生走進這篇散發着理性光輝的散文,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利用神奇豐富的聯想所傳達的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師要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熟知文中所寫的都市精靈 。

2、學習生動的描寫和精闢的議論 。

過程與方法:

從有效的閲讀出發,引導學生圈點描繪都市精靈的詞句,勾畫深沉含蓄的語句,領會作者的觀點,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

情感態度價值觀:

更新觀念,樹立關注自然,善待動物,優化生存環境的現代意識 。

學習重點: 顯露的.豐富知識和具體精闢的道理。

學習難點: 瞭解神奇豐富的聯想對寫作的作用。

四、教學設想

作者要傳達的是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聯想豐富。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着重解決作者緣何而生感慨,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領學生解析內容,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進行語言實踐,致力於幫助學生從文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薰陶浸染,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了使閲讀更有效,我設計了有指向地閲讀,有表情地閲讀,有思考地閲讀,有創意地閲讀等主要教學環節。

五、預習設計

1、畫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詞語,聯繫具體語境解釋(為學習課文掃清障礙,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

2、自讀課文,説明探究練習一所列七個詞語概括的具體內容。

(為整體感知課文服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掌握生字詞:

2、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1)“精靈”原指反抗上天統治的“惡魔”,課文中“精靈”指什麼?

(2)、本文圍繞哪一話題引出寫作,得出了什麼結論?

三、再讀課文。通過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解析課文內容。

1、都市精靈能給城市生活帶來哪些好處?現在它們總體上的處境是怎樣的?

2、課文展示了幾幅反差強烈的生活圖景。你能找出並説説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嗎?

3、 如何理解“城市裏有沒有鳥、魚、獸,倒是一個不錯的衡量標準,首先是衡量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你認為怎樣才能使都市擁有更多的“鳥”、“魚”、“獸”?

4、作為一篇隨筆,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聯想豐富,運用了哪些聯想?對寫作有什麼作用?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這一目的是讓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1、四人一組,每組讀一節。選擇最佳的讀書方式,或齊讀,或男女生分讀,或組合讀等,一人代表説説為何這樣讀。

2、選擇自己最欣賞的畫面運用勾畫圈點的方法畫出,從語言的角度加以賞析(引導學生從修辭、詞語的感情色彩、詞語的表現力、創造性等角度品味)

從學生賞析的畫面挑選關鍵詞句反覆推敲,從而品味語言的無窮韻味。

五、探究練習培養能力: 這一目的是培養學生關心學校、本地區、國內外大事,學以致用的能力。

欣賞短片《我是一隻小小鳥》,討論:

1、短片中快樂的小鳥為什麼要流淚?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鳥真正快樂起來?

2、 根據大家討論的情況,給本市市長寫一份建議書,建議城市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建設,更能使水都丹江口魅力四射,聲名遠揚。

要求:建議內容要具體,指出問題要有理有據,改進意見要切實可行。

説課稿 篇2

教材內容: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學習時間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預知,即確定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於概率知識範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元旦節快到了,東方超市為了吸引顧客,準備舉行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裏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購物滿50元的顧客,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板書學生的方案:全放紅球全放白球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設計意圖] 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更貼近學生、學生更熟悉、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第一次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㈠學生小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提問:根據你們的方案,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小組合作,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試驗結果記錄單)依次進行摸球試驗,並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彙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4.摸完後,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麼。

試驗結果記錄單:

⑴全放紅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⑶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㈡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彙報試驗結論,並説一説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彙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説一説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麼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彙報完成板書:

可能性

一定

結果確定[url=]{[/url]

不可能

結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空間,學生沒有老師的限制,只有根據學習目標的自主學習活動,盒子裏放多少個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學生做主。教師的作用發揮在彙報過程中的引導學生反思上,讓學生通過第一次摸球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裏放幾個球,也不管摸幾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紅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紅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如果既放紅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紅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對比中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三、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僅可以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還可以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出示P105圖,想一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不可能”,還是“可能”?

組織彙報,説説判斷的理由。

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現象的結果是確定的,哪些現象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設計意圖] 藉助現實世界中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和列舉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在描述、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

四、第二次摸球,進一步認識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㈠認識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後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個紅球和2個白球,説一説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能確定嗎?為什麼?

學生猜一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請猜的同學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當學生前一次摸到紅球后,下一次可能猜會摸到白球,這時讓學生親自摸一摸,想一想為什麼不能如人所願,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後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繼續猜一猜,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並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又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再摸一摸……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設計意圖]可能性作為一種隨機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觀願望控制的。但許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即第一次摸到紅球,第二次就該摸到白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我設計了第二次摸球活動,讓學生先猜再摸,暴露學生的認識,並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對於某一次摸球來説,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事先是無法確定的,並且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會對後一次摸球產生影響。通過逐步拿出球,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五、學習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組織練習,深化對確定和可能性的認識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

㈡根據結果設計放球方案,,説一説怎麼想的,並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紅球;

2.可能會摸到紅球;

3.不可能摸到紅球。

㈢猜一猜:東方超市的老闆會怎樣放球?為什麼?每種顏色的球放多少?

[設計意圖]設計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練習,讓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又有新的認識,學生的思維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並且為下一節課學習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憶江南》這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

二、説目標

依據單元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新課標要求及詞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3、理解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4、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鑑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激發熱愛古詩詞的情感。

三、説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四、説教學法:

本首詞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27個字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學習目標,學情等,着眼學生髮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讀,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受到情感的薰陶。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

五、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意境,解題入情

1、同學們,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人間天堂”的美譽。今天,就先讓我們一塊走近江南,去領略它的美景。(課件播放配樂江南風景圖,)。

2、欣賞完江南美景,學生暢談感受,並交流讚美江南美景的古詩詞。

3、歌詠江南的詩詞頗多,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數白居易的這首隻有27個字的《憶江南》。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書課題:憶江南。引導學生理解“憶”,瞭解“詞”與“詞牌”。教師配樂範讀這首詞。

[設計理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因此,利用課件播放優美的音樂配以美麗的畫面,可立即使學生陶醉於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學生在心中盪漾起一種淡淡的嚮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初讀釋義,感知促情

學生採用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讀出詞的節奏,並試着説一説這首詞的'大意。(注意“藍”的理解)

[設計理念]:初讀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礎,本首詞是國小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首詞,因此要指導讀準節奏,並初步感知詞的大意,為深入感悟做好鋪墊。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品讀一、二句。

這首詞中的哪個詞點出了詩人憶江南的原因?(板書:好)

(1) 讀着這個“好”字,你們會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如:桃紅柳綠 、鶯歌燕舞、草長鶯飛、小橋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卻只用一個“好”字來讚美!這個“好”字,用得多妙啊!我們細細品讀1、2句吧!

(3)重點理解“風景舊曾諳”的“諳”字。

感受古典詩詞語言精妙,並朗讀品味這兩句話。

2、品讀三、四句。

在這麼多江南美景中,讓白居易印象最深,覺得最“好”的,究竟是什麼呢?(課件出示3、4句)引導學生髮現“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兩句,並品讀體會這兩句寫的好在哪?(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藉助比喻“紅勝火”和“綠如藍”,展現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

(1)品讀想象畫面。讀着讀着,這些美麗的景物和豔麗的色彩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是啊,多美啊!引導學生邊想象畫面邊配樂朗讀。

(3)這兩句詞啊,我們越讀越有味!這味道,其實不僅僅來自風景,還來自詞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豔,江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多美的風景啊!(板書:景)江南如此美麗,怪不得白居易深深歎道——江南好!

3、品讀第五句——反問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憶江南?(板書:憶)學生品讀反問句。

[設計理念]:以“好”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薰陶感情。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讀,並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進而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最後,以反問句為歸宿點,引導學生體會濃濃的思念之情。

(四)結合資料,深入悟情

詩人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

1、師生共同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詩人寫作背景資料。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在那裏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滿,公元824年,他要離開杭州了。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麼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詩。他又從杭州帶走了什麼呢?“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區區小石片,卻着實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攜幼,提着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曾在詩中描述蘇州人們為白居易送別的場面:“蘇州十萬户,盡作嬰兒啼”。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後,又擔任過蘇州刺史等職,晚年居於洛陽。公元838年,大詩人已經67歲了。他幾次動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遙遠,身體虛弱,難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託付於一組《憶江南》。

詩人死於8年後的公元846年,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遊。——節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2、師:讀了這幾段文字,你對這首詞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書:情)

3、教師引讀:是啊——

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難忘的江南美景圖!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憶着……請大家回讀全詞!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接着讀全詞)

江南好,那兒還凝聚着一幫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再讀全詞)

4、小結昇華:是啊,這紅勝火的江花上,這綠如藍的江水中,藏着詩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於景!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啊!詩人憶的就是這份“好”啊!(完善板書:將“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

[設計理念]:“情到深處方知濃。”瞭解詩人的背景資料之後,相信大家對這首詞會有更深的體會。詩人憶的不僅是江南景,還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覆幾次的感情回讀中,那份情將更深,那份意將更濃。

(五)拓展賞詞,濃情延續

1、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於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

大家請看:請大家讀一讀這兩首詞,你又讀到了詩人還憶江南的什麼?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師帶來了《憶江南》的歌曲,同學們請用心來聽。(播放江南曲聽吟唱)你從這聲韻悠揚的歌曲中聽出了什麼?

2、融入你們的這些感受,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三首詞。(配上悠揚的音樂)這麼美的文字,這麼美的畫面,值得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腦海裏。請大家將這組千古絕唱《憶江南》背一背吧。

六、説板書

附:板書設計:

憶江南

好 憶

“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使本首詞內容的精華所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

説課稿 篇4

我所講授的的課程是《C語言程序設計》,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課程逐一介紹:

一、課程的性質、地位

1.課程的性質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高職高專通信類和電子信息類各專業職業素質必修課,旨在培養高職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掌握運用C語言編程來解決崗位工作中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為提高職業能力和拓展職業空間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本課程主要針對培養這類人才基本程序設計能力的目的而設置的課程。

學生畢業後工作崗位主要有計算機管理員、單片機應用設計員、網絡應用等,在計算機控制、單片機應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相關行業中都將使用C語言作為應用系統開發設計語言,C語言也是其它編程語言類課程的前導課程,也是信息產業部計算機專業和軟件專業水平資格考試(程序員、網絡管理員等)考試中要求的主要程序設計語言。

2.課程的地位

計算機相關專業中,《 C語言程序設計》與《基於C語言的數據結構算法設計》、《VC++》、《VB》、《軟件工程》及其它編程語言類課程內容聯繫緊密。按層次結構,《 C語言程序設計》處於最低層,是它們的基礎,是其它幾門課程的前導課。

二、教學內容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學時為70,理論內容以“夠用為度”的原則,按照程序設計能力,介紹C語言基本概念、三種基本程序結構設計、函數、結構體等重點內容,並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相應實訓。最後完成一個項目“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綜合設計題目。進一步提高程序設計能力。

1、理論教學內容

2、實訓實驗內容

3、課程重點:

(1)流程圖的畫法

(2)while與for循環程序設計

(3)函數的定義與參數傳遞

(4)結構體的定義與引用

4、課程難點 :

(1)多重循環程序設計

(2)二維數組與字符數組

(3)函數的嵌套調用與遞歸調用

難點突破方法:

從基本語法規定入手 ,弱化實用性不強的細節 ,突出基本重點內容的掌握,以知識點的應用方法作為突破口,設置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和題目。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掌握程序的基本結構

②掌握數組和函數的運用

③掌握指針和位運算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標

①掌握C語言的語法

②會編寫簡單的程序

③良好的編思路和風格

3、素質目標

①讓學生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感受編程的樂趣

②激發學習知識的興趣

③團隊合作精神

四、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

每次課都提出一個明確的任務,通過一個任務掌握某個章節的知識點,突出重點,分解難點,教學目的明確。如講授多重循環以製作實際生活中的“數字電子鐘” 為例設計一個時、分、秒的時鐘;講授順序程序設計“模擬交通信號燈”中紅綠燈顯示過程設計程序;講授選擇結構時模擬中央台“購物街”節目中猜測商品價格設計程序。學生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

2、項目(案例)教學

以項目“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為主線,貫穿順序、選擇、循環結構和數組、指針等所有章節中,課程教學具有連貫性。同時結合現場提供實際項目案例(子項目)組織教學。教學過程中,首先提出項目目標,然後通過知識講解、方法演示、實踐演練、複習歸納,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軟件開發。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習興趣。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習興趣。應用案例有競賽平分、紅綠燈控制、學生成績管理等項目。

五、學情

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是我校的校級試點專業,在試點專業建設過程中將招生對象鎖定為普通高中畢業生,但是由於普通高中畢業生在高中學習階段接觸到的計算機知識較少,而程序設計能力幾乎是零。因此在授課上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基本特徵,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我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採用任務驅動法。

六、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事觀察、分析、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對計算機語言知識有效的學習策略。

(2)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去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成功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3)引導學生將所學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其他學科中去,使學生覺得計算機有很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八、教學評價

本課程的考核改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法,採用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法。理論考核主要側重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實踐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利用C語言進行邏輯程序設計的能力。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

九、教學資源

1、教材分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C程序設計教程》(第2版),教材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此教材的特點是:是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給出示例程序,而示例程序儘量將主要的知識點演示出來,使讀者對解決同類問題的程序設計思想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滿足初學者以及對程序要求不是很高的讀者的需求,正好適合高職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

2、參考教材

? 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三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 向華.C語言程序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 沈大林.C語言程序設計案例教程.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 張曉蕾.C語言基礎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

? 李輝.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許曉.C語言程序設計實踐教程.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 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題與上機指導.清華大學出版社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登鸛雀樓》是六年制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敍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

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詩的後兩句寫登樓所思。這首詩融情於景,寓理於事。全詩僅20個字,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前兩句寫景,詩人融情於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象雄渾的意境,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都容納其中,顯出詩人襟懷的寬大。後兩句寓理於事,進一步寫出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課文中配有插圖,可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低年級學生閲讀古詩的要求是能展開想象,並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能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詩的特點,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和技能: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過程和方法:

1、能根據文本內容,展開想象。

2、能結合自己的感悟説説古詩所要表達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古詩的思想內容。

(四)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二、説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本詩記敍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學生無法親自感受。這樣對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通過教師聲情並茂地講故事、極富思想感情的範讀及壯觀的畫面帶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情緒和濃厚的興趣。

(二)扶放結合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的特點,採用“扶放結合法”。首先扶着學生學習第一、二行詩句,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行詩句,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三)讀中有悟,培養語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詩傳誦已久,讀起來琅琅上口。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受到古詩語言的優美,既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使語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為一體。

(四)合作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種理念,本課的教學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同學相互評價等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三、説教學程序

怎樣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採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二年級的學生能感受古詩的美,圍繞本課的學習任務,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古詩的意境是用極為凝鍊的文字來創造的,對國小生而言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必須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個總印象,為理解詩句,領會詩情打下基礎。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想學、愛學,渴望學習的境界。我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遊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它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學生回答鸛雀樓)對,你們真聰明!並相機介紹鸛雀樓名字的由來,因為這首詩是作者登上鸛雀樓寫的,所以題目叫登鸛雀樓,板書課題。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被激發,順勢導入,便可水到渠成。

(二)初讀指導

人們認識事物要經過感知——重現——理解這樣一個過程,只有感知得越具體,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認真讀詩句,要求學生圈出生字詞,對照拼音,逐字、逐詞讀正確讀通順,初步瞭解古詩的大意。

(三)悟讀古詩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閲讀教學中主要是“美”的實踐。古詩教學更應以朗讀,吟誦為重點。在這一環節,我將指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的方法,使他們與詩人產生共鳴。

1、解詞看圖,領會詩意

教學古詩必須從字——詞——句入手,進而理解詩人所描述的內容。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抓住 “白日”、“盡”“入海流”等重點詞語,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了詞語的內容,進而瞭解詩句的意思。接下來,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學習第三、四兩行詩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所思及所藴含的哲理。

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使學生“自得求之”,實現從老師的指導到學生的自覺的質的飛躍。

2、展開想象,化詩為文

想象和聯想是詩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古詩中的許多詞語都充滿了豐富的聯想,學生此時已理解了詩句,基本能用口頭語言表達了。所以,我要求學生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講一講,把古詩的語言,轉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從口頭表達能力。

3、賞讀古詩,熟讀成誦

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時,我通過畫面再現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就是詩人。這樣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所藴含的情感,孩子們都可能在朗讀中表達出來。然後,通過讓學生藉助板書背誦、表演背誦、配樂背誦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這樣孩子的潛力就能得到發展,表現欲也得到了滿足。

(四)指導寫字

寫字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字的筆畫、筆順、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課標中明確1—2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是“喜歡寫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每個字的筆順、筆畫、結構,再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字寫好,並安排小組之間互相評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充分感受漢字的形美。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的概括性、條理性。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學生理解課文,背誦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我的板書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而設計的。

1、前兩句用一個(景)字概括,後兩句用一個(想)字概括,突出了全詩的中心,是整首詩的濃縮。

2、“/”既代表朗讀時字詞斷開處,也表示將詩中詞語分隔出來,有助於釋詞,理解詩文。

3、“·”表示讀重音,有助於學生朗讀詩文,體會詩情。

白日/依山/盡,

(景)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想)

更上/一/層樓。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沏茶的策略》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主要是通過討論怎樣安排各種事情能讓客人儘快喝上茶,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利用。本節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知識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的一種體現。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分析簡單的事例,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多樣性及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

2、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補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1、掌握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2、增強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為了突出教學重難點,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在教法上,主要採用兩種:

1、情景教學法:給學生創設熟悉的情景,學生在這種情景中,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解決具體的問題的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在學法上,着重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兩種學習方式交替學習,讓他們真正以課堂主體的身份參與全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是談話導入。

用名言警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來導入課題。結合學生的回答使學生體會到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夠很自然的與今天所要學習的新課題聯繫起來。

(二)是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片,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片,説明圖意。

2、讓學生想一想,在平時沏茶的時候需要做哪些事情?

3、出示小明沏茶時需要做的事情和時間。

4、小組合作探究,設計方案。強化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體現了學生才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5、展示不同的方案,讓學生到黑板前用工序圖擺一擺,並説一説設計過程。

6、教師小結。

(三)是鞏固練習。

共有三題,第一題是教材114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類似於例題;第二題是提升對合理安排的認識,讓學生説一説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讓學生明確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慮節約時間,同時也要考慮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第三題是聯繫實際,暢談經驗。讓學生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安排時間的經驗。

(四)是課堂總結。

1、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的收穫。

2、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句名人名言結束本節課,既和“談話導入”環節相呼應,也能給學生以啟迪。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兩漢是封建社會的初步發展時期,本課主要從經濟的角度反映這一初步發展時期的特徵。本課之前,學過兩漢的主要統治政策,它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本課之後,將要學習兩漢的民族關係、對外交流、文化情況,而這些都深深受到經濟的影響。所以學好本課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內容,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 本課的內容和結構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以及豪強地主的田莊。本課以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係為主線索。以經濟為核心,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的。

(1)經濟發展的政治上一個重要原因:即兩漢的經濟指導思想:重農抑商政策;

(2)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的發展;人們社會生活中物質生活的變化滲透在這一部分。

(3)經濟發展對政治的一個重要影響:豪強地主勢力大大發展。

(三) 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基礎知識:

重農抑商政策;以犁壁、耬車、二牛抬槓法、温室栽培、水排、提花機危代表的新技術;水利的興修;小麥、水稻和桑麻的種植情況;冶銅、冶鐵、紡織業,長安和洛陽的繁榮;豪強地主田莊的特點

2.從思想上認識:

①重農抑商政策對兩漢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對後世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②通過學習兩漢時期世界領先的技術發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同時還要使學生認識這些新技術是當時人們對前人成果繼承和發展的結果,培養創新意識;

③認識我國封建社會發展早期的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

3.能力培養:

①通過閲讀圖片資料,培養學生在讀圖和討論中發展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②通過引導分析兩漢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的方法。

③通過“我國領先於世界的技術有哪些?”討論回答,培養綜合歸納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兩漢農業的新成就;手工業的興盛

教學難點: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技術的革新

二、教法和學法:

我國的20xx年遠景目標綱要裏提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所以在教學中要以挖掘歷史的教育功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啟迪學生的思維為核心。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我主要採取多媒體演示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圖片等資料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要利用多媒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提高授課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就是要採用多媒體演示的直觀教學來創設歷史情境,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順利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演示、講解過程中,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並積極地進行討論。師生平等的交流,就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在本課,還要較多地運用比較法,比如在講到犁壁、二牛抬槓等問題時。

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的學法指導主要是:

1.聯想記憶法:讓學生聯想農耕過程主要是耕地、播種、灌溉,從而全面掌握農業的成就;

2.總結我國兩漢時期領先於世界的技術成就,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歸納方法,並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啟發了學生怎樣繼承和創新;

3.引導學生分析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認識我國古代經濟發展表現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從整體上把握時代特徵;

4.引導學生觀察有關的考古發掘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從考古資料中獲取信息,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學的五篇都是有關於文學藝術方面的內容,閲讀這些可以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這一單元的重點是: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學生從修辭、寫法、用詞、句式等方面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言。《安塞腰鼓》是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以動人心魄的語言描寫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讓人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學習本課可以學習語言品味的方法、體會排比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場面描寫、佈局的方法、體會短句是使用的妙處等。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士的有益啟示,要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結合本帶的重點和本課的特點,我給本課設計的目標是:一、品味語言題和安塞腰鼓的特點。二、反覆誦讀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本文是一篇散文,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閲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你品味語言,體會安塞腰鼓的震撼美。由於本文的寫作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把體會的思想內容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為了完成本課的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用情景導入法、點撥法、誦讀法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本課教學。雖然新課程改革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在教育課堂中的引領示範是不可或缺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中我會在學生誦讀和品味語言時給予學生適當的示範及方法的指導,從而規範他們的課堂語言,強化他們的閲讀習慣。為此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分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安塞腰鼓》品味語言,體會思想內容。第二課時會另選三篇,讓學生用從第一課時學的閲讀方法自由閲讀,交流展示。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主要説一説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流程。這節課我將從以下三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初識魅力

為了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激活他們內心的生活體驗,我叫以“打節拍的遊戲”導入。

環節二,反覆誦讀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這環節是將緊扣目標一進行教學,也是本課的重要環節。在具體教學中以學生圈點批註,老師也不點撥引導的方式教學。具體將引導他們從段與段的排比,句與句間的排比,短語與短語之間的排比進行賞析。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和情景體驗法,來體會的排比修辭手法的妙處。

環節三,結合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內容,昇華魅力

這一環節主要為了完成目標二,也是本課的難點。我將引導學生結合背景,結合仿寫練習,來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最後以師生、合頌的方式再次加深體驗,完成本課的教學。

這是我對本課的初步預設,具體環節我會根據上課時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作適當調整。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國小數學第三冊第16-17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以後學習兩位數減法的重要基礎。

二、説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説教學重、難點

説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算理,能正確用豎式計算。

説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四、説教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算理比較複雜,而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並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為一體。

首先出示減法的舊知識,以便學生學生可以更好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再通過20xx年北京爭取到奧運會的舉辦地,從個地選票的差別將同學們引入新的課題。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算法,而後通過直觀演示,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後通過豐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其真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五、説學法

本課力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觀察分析,感知比較,合作交流,總結反思,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滲透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六、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先出示北京贏了這張圖片,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他們的思維自然會進入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從而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

2、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在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生展開獨立探究,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展示算法的多樣化,以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然後通過學生觀察比較,教師講解以及學生練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有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並用之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本節課我分三個層次來設計練習,即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4、課堂總結

先總結出列豎式應注意的事項再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並提出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使所學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

七、板書設計

我主要的採用的是用課件,但是板書上也會重點展示豎式的列法。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