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範文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説課稿範文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和理念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們小組帶來的課例為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人物一組中的第二篇課文:《刷子李》,選自作家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以生動有趣的語言、一波三折的體現了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作為一篇閲讀課文,正適合教師以讀引讀,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中提高閲讀學習積極性。

二、説學情

據我瞭解,盛平國小五年級學生已進行過快速閲讀訓練,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及一定的自學能力,寫人為主的文章也接觸較多,為此教學中我的設計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為主,課前要求學生做足幾項準備:自學生字,熟讀課文,收集有關馮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的資料並拓展閲讀其他寫人的出色文章。

三、説目標

綜合學情及本組課文的主旨,我設置本課主要目標為,一是在有感情朗讀中感受人物形象,二是領悟並學習作者抓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學習描寫手法是教學重點。因學生對粉刷工藝瞭解少,如何避免在體悟刷子李高超技藝時出現障礙成為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和學法:

所謂“教學有方,教無定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讓學生進入課文角色以感悟形象的情境教學法,和在多重朗讀、自主思考總結後進行寫作的讀寫結合法。

五、説流程

在具體施教中,我主要分為五步走:

第一步,火車敲開門

用開火車的方式檢查生字預習,輕鬆中拉近師生距離,集中精力進入第二步:初見刷子李。

第二步, 初見刷子李(“激趣法”導入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

時空交錯,我們的刷子李忽然有了名片,這樣不合常理卻又在情境之中的引入,迅速提起學生興趣的同時速覽人物信息,形成閲讀期待。課件中的名片除了基本信息外,還附上一句“要是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怎樣的粉刷匠才會把這種規矩印在名片上?同學們帶着好奇探索課文,請學生自己總結:刷子李的技藝給你什麼印象?老師不點透,留給學生豐富想象,讓自己漸漸走進刷子李。

第三步,走進刷子李(重點切入,感知“動作”,突破教學難點)

各位,讓我們現在一起化身曹小三,來到師傅身邊,你看到了什麼?怎麼你學徒的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學生一定能通過自主閲讀,尋找到課文中對刷子李的動作描寫,再讓學生隨自我感受邊讀邊表演,自願的入情入境,體會刷子李師傅絕妙的技巧,教學難點不攻自破。接着,再現曹小三那句感慨,承上啟下,順勢引來發問:此時曹小三最關心的是什麼呢?有了前面的積累理解,稍加點撥學生就能發現:當然最關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此處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閲讀興趣,再集中默讀課文第6——9自然段,請學生概括幾段話的內容。此處老師也準備了自己概括的三句話,但目的不在灌輸,而是讓學生自主總結材料後,平等的進行分享、互相借鑑。在這裏,藉助三個詞語:居然——竟然——原來,揭開疑問,加強人物感悟,更讓學生在充分朗讀中發現,原來這裏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可以令故事如此跌宕起伏,精彩不斷。

第四步,三想刷子李(趁熱打鐵,學寫一波三折,打通教學重點)

曹小三在師傅的黑衣上找不到粉點時、當他又在師傅褲子上發現白點時、在他最後知道這白點其實是燒出的小洞時,他把師傅的形象想了三回,學生的心理也跟着波折了三回。在居然、竟然、原來三詞的充分體悟下,學生已有話説,此時讓他們代替曹小三寫出心中所想,寫作不再苦,已成樂。這裏我不硬性規定學生一定使用剛才的`三個連接詞,體會曹小三內心的波折,寫出真情感,才是重點。充分讀,練寫作,本課的重點難點已經一一突破。

最後,第五步,體味刷子李(體會文章教育思想,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故事寫得這樣引人入勝,難怪作家馮驥才要發出這樣的感慨!課件再度出示引子句:

“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此時的齊讀,帶着學生多少內心感受,適時談談所學所感,領會刷子李對徒弟的教誨,讓學生對刷子李的整體形象,又深入了三分。帶着新的學習經驗,請學生分享之前所查到的資料,學生感受加深,更能激發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一課完滿結束。

總之對於這篇閲讀課,學生能獲得自主感悟人物形象的閲讀方法,拓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在讀與悟中更加熱愛生活,已是我認為最大的成就,謝謝。

説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七年級生物下冊《耳和聽覺》,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及前後聯繫

《耳 與聽覺》是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的第二部分內容。本節課內容較少。又在前一節課學習“眼”的基礎上學習,學生有了學習感覺器官結構功能以及相關的 生理知識的經驗與方法。在這些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耳”這個重要的感覺器官,學生更加感興趣,學習並不困難。另外,對其他感官的瞭解,為後面學習神經調 節作鋪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耳的結構與各部門功能。

(2)描述聽覺的形成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演示“耳的結構”的掛圖或課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想象、閲讀、比較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聽覺的形成”,讓學生學會對“耳”的保健。

(2)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生命奇妙性、協調性,從而熱愛生命關愛弱勢羣體。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確立依據:因為耳的結構是理解聽覺形成的基礎和關鍵。

二、説教法:

1、利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

2、利用實物圖片進行形象生動導學的直觀教學法。

三、説學法:

在前面學習了“眼與視覺”的基礎上連續學習“耳和聽覺”,對學生來説並不困難,因此,我確定的學法指導是:

1、引導學生看圖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1、複習引入

我們上節課學過眼的結構與功能以及視覺的形成在生活中,除了用眼瞭解世界外,許多信息是通過耳來聽,從而獲得聽覺的,引起聽覺後得到的'。通過複習提問引導學生回答。

2、聽覺的重要性。

讓學生看圖閲讀(書本)。並回答句題,假如沒有聽覺會是怎樣的結果?引導學生討論。

3、耳的結構和功能。

(1)展示實物模型,對照掛圖指導學生觀察。

(2)結合解剖圖示,對照掛圖指導學生觀察。

4、聽覺形成的過程

用聲傳播及振動發聲的道理結合耳結構功能來説明由聲波感覺細胞,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一定區域,使人產生聽覺。

5、耳和聽覺的保護

通過噪聲的危害開展討論,讓學生認讀課文(94頁)。

6、其他感覺器官

提問:人體除了眼和耳外,還有哪些感覺器官?通過學生的回答,歸納再作簡單説明。

五、教學小結

1、引導學生口頭總結。

2、教師歸納並用多媒體展示。

説課稿 篇3

一、課的設計:

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是本課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動物跳躍來主導,使教材童趣化。本課的“導入”把聽音樂、看圖片和模仿練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視、聽、本體感覺一起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使學生一入課堂就感到生動有趣,既能保證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能幫助學生培養手、足、腦並用的能力,滿足了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協調性等素質的練習。另外,在以遊戲為主導的同時,還引進了音樂和舞蹈,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我按此制定了這節體育課,嘗試採用情境教學模式.

二、教學內容:

(1)、快樂的小兔子(2)、遊戲:揪“狐狸”尾巴

三、教學流程:

隨音樂跳兔子舞(熱身)-----師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創想跳躍動作-----兔子雙腳連續跳比賽----遊戲----放鬆------小結------師生告別

四、教學目的:

1、通過主題式情境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簡單的跳躍動作和遊戲的方法與規則。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力量素質。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團結友愛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要求:

學會簡單的模仿操,並能發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動作的能力。加強學生的上肢鍛鍊,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節奏感。

六、教學重點:

(1)學生的想象、創新和表現能力。

(2)單腳前腳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輕巧落地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動作協調、優美大方,節奏感強。

七、教學任務:

1、使學生掌握兒童模仿操的動作,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

2、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身體各器官的正常發育。

3、發展彈跳力和團結合作、集體配合的良好作風。

八、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教學法,集體練習法

九、教學原則:

符合國小低年級學生生理原則,適應心理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十、教學過程:

因為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興趣和愛好非常廣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對單調持久的動作容易感到疲勞和厭倦,為了能把這節課上的更好,我運用了電教手段,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通過音樂進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我通過五個部分來加以説明這節課的內容。

情境一:(1)全班成散點站立,閉上眼睛跟老師同聽一段音樂,聽完音樂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説出音樂裏所唱的是什麼動物?

(2)教師出示圖片(兔子)

(3)引出課題後,師生跟音樂同跳兔子舞。

要求:學生自由發揮,大膽去想去嘗試。

預期目標: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熱身的效果。

説課稿 篇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它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作奠基。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然後,教材創設兩個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數一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角的特徵。接着,安排課堂活動鞏固學生對特徵的認識,進一步建構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空間觀念。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開放性、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滲透數學美的觀點,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

教學難點:小組合作探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教具準備:

計算機軟件、實物投影儀、小棒、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三角板、

直尺

學具準備:

小棒、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釘子板、三角板、直尺、實驗報告單。

第二部分 教法選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括這一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識。

第三部分 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數一數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進行操作、觀察、探究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第四部分 教學程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

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説: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圖形在裝扮着我們的學習與生活。看,這是我們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嗎?學生觀察後會説黑板的面、課桌和講台的面是長方形;鐘錶的面和地板磚是正方形等等。這時我再對學生説: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已經能辨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那麼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接下來就很自然的引出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然後再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求大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這一環節的設計利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物體,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探索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組在學具中選用所需的材料,開始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請小組長做好分工,把研究結果記錄在實驗報告單上。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説課稿形紙片、正方形紙片、三角板。

通過數一數,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個角上比一比,發現長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個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種情況:在做實驗時,學生也是選用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和三角板。

通過數一數,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量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紙片的一個角,它是直角,然後把長方形紙片對摺再對摺,發現4個角重合在一起,説明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樣把紙片對摺再對摺,發現4個角重合在一起,説明4個角也都是直角。

當學生彙報完後,我與學生一起總結出:長方形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個角都是直角。(邊總結邊板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然後匯

報交流,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民主性,我給每個學生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讓學生經歷了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生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同時讓各個組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交流,體驗成功,從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樣能使情感的數學目標落到實處。

三、應用拓展

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節課練習的設計着重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三個特點,分為基本練習和擴展練習。

1、基本練習

(1)圍一圍

照下圖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略)

(2)拼一拼

用兩副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出1個長方形和1個正方形。然後根據拼的情況進行展示和交流。學生這樣拼(演示課件)

(3)、擺一擺

用同樣長的小捧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塗一塗

在方格圖上塗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圖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認識,通過圍一圍、拼一拼、擺一擺、塗一塗、量一量、填一填多種形式的基本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並且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擴展練習

(1)把一張長方形紙片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這道題有一定的挑戰性,怎樣才能得到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哪條邊可以當作正方形的邊?

(2)畫一條線,把下面的圖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右圖中有( )個長方形,( )個正方形。

這裏我引導學生有序地數圖形。

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把剛剛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擴展延伸,使學生靈活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空間觀念得到加強。

四、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我先引導學生重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再引導學生比較長方形、正方形的共同點是都有4條邊,4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

(2)家裏客廳地板鋪的磚為什麼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圓形的呢?

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見解。

這一環節的設計,鼓勵學生將數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中,真正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

五、課外延伸

充當小小設計師,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為學校新操場設計花池、羽毛球場、籃球場、沙池。

説課稿 篇5

《西湖名堤》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我上的是第二教時,其中課文第3、4、5節介紹了有關白堤和蘇堤名字的由來和迷人景色,這給西湖美景增添了生氣和情趣,令人難忘。

整堂課中,我力求從兩個方面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紮紮實實地開展言語實踐活動 首先,我抓重點,訓練學生連貫地言語表達。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是要幫助促進學生的言語表達,最低段來講更要促進學生的連貫表達。對於本課中“為什麼這麼稱呼白堤和蘇堤呢?”的整個訓練環節,就是藉助了文本內容,然後通過表達來了解文本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書面表達。

其次,隨文學習適度有用的知識。作為二年級的學生“隨文”就是指在閲讀環境中,適度運用就是指適度。比如,“堤上桃紅柳綠,如同一條錦帶。”這句,就二年級來講,不是和他講概念,不是和他講本體和喻體。我要講的是,讓孩子在形象的圖片,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感受課文為什麼這樣寫?還有“桃花好像在對你説: 。”“柳樹好像在幹什麼?”的展開想象的言語實踐,其實也是把擬人化潛移默化的傳授給了學生。

二、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一,無論是怎樣一種技術的使用,都應該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就語文學科來講還要促進學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審美力。

第二,信息技術的使用一定是融合在其中的,所以一定是適時適度的,一定是有很強針對性的,一定是必須的。

指導背誦第2小節時,我就根據課文內容把幾段視頻緊密貫穿起來。把西湖的美景變成了直觀的,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它不代替語言的'表達,只是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表達——由遠及近的。不過我又引導學生運用畫面背誦,這就幫助學生建立起畫面感,幫助學生記憶,記憶文章中的文字,同時建立起畫面與文字之間的聯繫。

其次,課文第四小節中有一句把白堤比作錦帶一句,由於許多孩子沒有到過那裏,也沒有見過錦帶,因此,學生對於這句比喻句難於理解。如果,拿字典上查到的解釋和小朋友去講的話,那肯定是白講的。我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再現白堤如詩如畫的風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觀的印象。又出示“錦帶”的圖片,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再讓學生結合畫面去比較,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畫面。通過圖片比較,課文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對於比喻句的理解也就不難了。還有“桃花綻開笑臉,柳枝輕輕搖擺”的視頻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利用魔燈平台創設了課程。平台上的資源,學生們都可以反覆使用和共享,建立學生由此及彼,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我們的教育資源達到了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