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雲雀的心願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雲雀的心願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雲雀的心願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裏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以擬人化的手法記敍了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樹毀林的危害,説明保護森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小云雀想把沙漠變成綠洲的心願。全文共15個自然段,按照雲雀飛行的地點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人們伐樹毀林,森林變成沙漠。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寫人們伐樹毀林,河水氾濫成災。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寫森林是個巨大的空調器。

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寫把沙漠變成綠洲是雲雀的心願。

本文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寓環保知識於有趣的故事中,語言通俗流暢,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好材料。

這篇課文所在的單元以“環保”為主題,教育學生要保護環境。編者將這篇課文作為第三篇課文安排在第六單元裏,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前兩篇課文的基礎上,再通過本課的學習,更深入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認識伐樹毀林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對中年段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單元重點、本課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①認識本課9個一類生字和2個會認字,懂得“咆哮”、“氾濫”“亂砍濫伐”等詞語的意思,能運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將雲雀的心願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並能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培養孩子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説話以及表達與交際的能力;

③理解課文內容,能從課文內容中懂得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體會人類植樹造林的美好心願,增強環保意識,並能落實到平時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內容是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句話展開的,課文不論是寫伐樹毀林森林變沙漠、河水氾濫成災,還是寫森林是個大水庫、是個巨大的空調器,都是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瞭解森林的重要性。由於受到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理解“森林是大水庫,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比較困難,這就成為學生認知的一個難點。另外,引領身處相對美好環境中的.孩子體會出雲雀的心情、明確雲雀的心願並能受到啟迪,增強自我環保意識,與作者的表達意願能達成共識也是理解與感悟的一個難點。

4、課時安排:

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實現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認識所有生字並完成書寫任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知道雲雀的心願是什麼。第二課時,引領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知道森林的好處,樹立環保意識,並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品讀文字中昇華情感。我下面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5、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學情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幾篇和環保有關的課文:如《走,我們一起去植樹》、《特殊的葬禮》、《沙漠中的綠洲》等。對於環保知識已瞭解不少,這是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但由於四年級學生閲歷淺,對本文中涉及環保的科學道理較難理解,根據這些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一)説教法

根據大語文教學觀和建構主義理論以及新課程相關要求,我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來實現預設目標:

1.朗讀教學法

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自由讀、同桌互讀、帶着問題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培養一定的語感。

2.情境教學法

閲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聲音感染、錄像震撼、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3.對比教學法

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理解文中重點部分,適當採取對比觀察、對比朗讀、對比想象,在對比教學中突破教學重難點,受到心靈的洗禮。

(二)説學法

閲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邊讀邊畫、邊讀邊悟、邊讀邊想、邊讀邊練,個體自學與合作交流相結合,促使學生以讀悟語,以讀促解,以讀升情,從而達到三維目標的同步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一)心願引領,激起閲讀慾望

1、(播放小鳥的叫聲):同學們,聽!小云雀嘰嘰嘰地叫着,正向媽媽表達自己的心願呢。那麼,小云雀的心願是什麼呢?(齊讀,板書:讓沙漠變綠洲)

2、孩子們,小云雀身小心不小,它怎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呢?今天,我們跟隨小云雀和媽媽一起去看一看就知道啦!

【這樣的開場白直奔主題——雲雀的心願,讓雲雀的心願先在學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時激發起孩子的閲讀慾望,引導他們滿懷好奇地去探詢這一心願的由來。】

(二)理清脈絡,引導有序感知

1.小云雀為什麼會有這麼偉大的心願呢?請閲讀第1—13段,畫出關鍵的詞語,反覆閲讀、理解。

2.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繼續緊扣課題深入探究。同時,在集體交流時讓孩子理解,為下面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後,自然思路清晰,自主學習必定事半功倍了。】

(三)抓住重點,啟發自主閲讀

1、讀中畫畫:小云雀每到一處地方看到了(或感覺到)什麼?是什麼心情?在與媽媽的交流中它知道了什麼?最後它終於明白了什麼?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認真閲讀2到13自然段,注意一邊讀,一邊到文中畫出相關的詞句。

2、讀後填填,注意選用合適的詞句來概括。

飛到哪裏心情及原因知道了什麼最終明白

沙漠上空

大河上空

森林裏

3、小組交流自我閲讀的結果,再大組交流,取長補短,相互評議。

【語文課上要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孩子,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閲讀,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閲讀習慣、思維方法;讀後填表的練習是讓孩子們邊學邊練,既是對學生讀書結果的檢測,又培養孩子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的能力;合作學習既是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個個參與、人人探究的過程,達到全面提高的功效。這一自學方法正是新課程理念中提倡的自主學習方式,能促進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品讀感悟,突破教學難點

在上面的環節中,老師相機進行品讀感悟的引導顯得非常重要。

1、伴隨着孩子們的評議與交流,我會適時創設以下三個對比情境,來促進孩子品讀文本:

(1)觀察圖片,創設對比情境一:沙漠與森林。

(2)觀察錄像,創設對比情境二:氾濫成災的河水與“森林水庫”的蓄水示意動畫圖。

(3)觀察動畫,創設對比情境三:沙漠上空滿頭大汗喘氣飛翔的雲雀圖與棲息在森林樹枝上歡唱的雲雀圖。

2、有感而發,小結感受:為什麼説“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努力用上“可以……也可以……”,讓學生有條理地説一説,除了書上告訴我們的三個作用,還知道森林的什麼作用。

3、分角色朗讀全文,再次感受雲雀美好的心願。

【這裏巧設三個情境對比,用形象直觀的畫面渲染氣氛,感染學生,激發情感。再品讀抽象隱形的語言文字時,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刻了,感情昇華了,自然重難點也就突破了。】

(五)拓展提升,增強環保意識。

1、關注現狀,暢談感受:

觀看錄像一:江西江堤決口5——11米的災害實況;

觀看錄像二:甘肅泥石流災害中村莊消失及救災實況。

師:孩子們,也許我們現在身處的不是沙漠,也許我們還未親臨決堤的江水,但看看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情景,你有什麼感受呢?你不想對人們説些什麼嗎?思考兩分鐘。

2、撰寫一份倡議書:請向人們説清森林的作用和亂砍濫伐的害處。

【結合現實進行拓展,體現了語文學科開放性的特點。課文雖然學完了,但課文告訴學生的、學生心靈感觸到的還沒有結束。面對現在如此惡劣的地球環境,讓孩子們在觸目驚心

的現狀中發出倡議,是對文本內涵的深入,是對文本語言的內化,是對保護地球的情感昇華,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

◆説板書

【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重點突出,還能一目瞭然地看出文本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