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課程性質及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依據教學內容及其課時安排,《學習領域三 筆隨人意的好祕書—word文檔的操作》分為八課時四項目完成教學。《撰寫旅行計劃》為其第一項目。依據教學內容和難度,本項目將分為兩課時來展開教學,第一課時主要進行word軟件的熟悉、文檔錄入、文件保存等操作,熟悉word界面、學習文檔錄入方法及保存等知識點;第二課時完成文檔的簡單編輯,主要學習文本的選擇、複製、剪切等操作方法。本説課稿主要説明第一課時。

2、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繫

本章節是在學生認識計算機功能,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上編排的。word軟件的使用,不僅進一步鞏固了前面學習的書信撰寫和個人博客等知識點,而且為今後個人簡歷和板報等的設計打下基礎,因此,本章節不僅起到承上啟下的知識鏈接作用,而且在本教材中佔據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為學生今後的電腦技能操作有着深遠的影響。

3、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瞭解Word窗口功能,掌握新建、關閉Word窗口的方法;

? 瞭解Word窗口命令,認識常用工具欄的名稱、按鈕;

? 瞭解Word字處理功能,學會輸入文字、新建文檔及文件保存。

(2)能力目標:

? 認識Word窗口命令,學會常用工具按鈕的使用;

? 訓練學生鍵盤操作技能,講究心手合一;

? 提高學生文字的輸入能力,學會新建文檔及文件保存。

(3)情感目標:

? 激發學生對word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快樂;

? 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性和不斷探索的學習精神。

?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重點和難點

通過分析教材,也根據平時的教學經驗,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 Word界面的認識及其各菜單和工具按鈕的使用

? 文件的新建和保存方法

(2)教學難點:

? 文件保存與另存為的區別

? 工具欄按鈕的顯示與隱藏

5、資源利用

課內資源:旅行計劃模板及設計要點

課外資源:“無錫三日遊”文稿

二、説學生

1、職業高中學生厭倦純理論式的學習,卻對動手操作有着較為濃厚的興趣。

2、職業高中學生對技能學習存在着認知和動手能力方面的差異性,並且鑽研能力不夠,靈活應用能力不高。

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主動接受的實例展開教學。

三、説教法與學法

基於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本課內容在項目式教學的大環境下,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突出以下幾點:一是創設任務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二是根據學生實際,科學合理的選擇學生樂於接受的任務,讓學生在興趣驅動下完成任務,並在任務實施中掌握操作,學到知識,並能夠融會貫通;三是各種教學方法穿插其中,如演示法、問答法、啟發式教學等;四是學生利用嘗試和探究型學習方法,培養自信,強化技術,提升創造意識。總之,注重理論實踐的結合,採用理論鑲嵌於實踐中的方式,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四、説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約2分鐘)

本節課以“我們美麗的家鄉”話題展開,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帶着學

生走入情境,説説家鄉有哪些遊玩的地方;接着引出本節課的項目,小明要來咱們家鄉旅遊,需要製作一份旅行方案,讓其玩的盡興,玩的舒心。

2、任務佈置(約5分鐘)

(1)打開“無錫三日遊”文檔

(2)在該文檔中第一段位置輸入自我介紹

(3)將該文檔設置為網頁視圖模式,並通過打印預覽觀看打印效果

3、任務分析(約15分鐘)

(1)主要技術點:

①文檔新建: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後歸納總結實現

教師提問:如何新建一個空白文檔?

學生嘗試:新建文檔,並總結方法技巧。

師生總結: 開始—程序—word;雙擊桌面上的word圖標;打開文檔後單擊工具欄上的“新建”按鈕

②文檔界面:主要通過師生討論共同認識界面上各個菜單和按鈕的功能 教師提問:word界面中有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文件、視圖、格式、表格等

師生分析:這些按鈕的作用是什麼?

③文本輸入:主要通過學生嘗試,接着教師提示總結實現

教師要求:打開桌面上文檔,在第一段位置輸入自我介紹

學生嘗試:輸入文本內容

教師總結:鼠標定位第一段首,按回車鍵空出一段,切換輸入法,輸入內容 ④文件保存: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實現

方法:文件—保存

(2)主要疑惑點:

文件菜單下另存為的使用場合;什麼是視圖,如何查看視圖方式;工具欄

上為何有些工具按鈕不顯示,如何實現顯示。

根據以上疑惑點,由教師提示,學生嘗試,師生總結其主要操作方法:

(1)保存與另存為的區別: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和師生總結來解決

教師提示:將該文檔以班級名字命名,保存在本地磁盤F中

學生嘗試:文件的另存為操作

師生總結:保存與另存為的區別:保存是在原位置以原名字保存,覆蓋掉原文檔;另存為是在不同位置或以不同名字保存,不影響原文檔。

(2)什麼是視圖,如何查看視圖方式:教師講解演示,學生觀察體驗

教師講解演示:視圖是文檔展現於用户面前的觀看模式,主要有五種。可以通過視圖菜單或文檔窗口左下角的視圖按鈕進行切換實現視圖效果;其中頁面視圖模式與打印效果完全一致

學生觀察體驗:通過教師演示和講解,並自己嘗試感受其效果

(3) 工具欄上為何有些工具按鈕不顯示,如何實現顯示?

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嘗試,最終由教師演示總結,學生體驗實現

教師提問:這個文檔窗口與你們操作的窗口相比,少了一點什麼,能不能讓它恢復原樣呢?(同時廣播一個缺少了格式工具欄的文檔窗口)

學生嘗試:尋找格式工具欄的指示菜單

教師總結:隱藏的工具欄可以在視圖—工具欄菜單中找到,單擊其子菜單,出現打鈎,則表示在工具欄上呈現,反之隱藏

學生體驗:將格式工具欄隱藏並顯示

3、任務實施(約15分鐘)

學生根據教師佈置的任務,利用素材,通過以上任務分析的技術點,製作一份旅行計劃。教師通過巡迴輔導的方式,及時幫助學生解除困惑,同時及時掌握學生的操作能力,做到心中有數。

4、作品評估(約5分鐘)

學生上交已完成的旅行計劃方案。教師對其作品進行評價,並選出一至兩個作品,讓該同學簡述其創作的技術點及其創新點,接着讓另一個學生簡述對其作品的評價,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

5、課堂小結(約2分鐘)

教師對整體課堂效果進行評價,同時對巡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加深學生理解。

6、佈置作業(約1分鐘)

這是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下節課的延續點。一方面,讓學生繼續完成本節課未完成的任務,同時,嘗試着對文檔進行簡單編輯,如文本的複製、撤消操作、內容的刪減等操作。

五、説教學反思

綜上所述,本人對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反思:

1、成功之處:

(1)學生在課堂中佔主體地位,師生討論碰撞火花,激活課堂。

(2)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資料的提供者和學習過程的組織者。

(3)計算機局域網成為輔助學習的主要工具和組織課堂活動的基本平台。

2、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分層,讓每個學生的技能得到最恰當提高。

(2)注重學生思維的發散,讓學生由“做”到“創”,由“想”到“悟”。

3、前進方向:

(1)教學方法改進,採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方式激活課堂

(2)教材內容深化和優化,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有效體現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善於應用各類課外資源。

説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與除數間的關係”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③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説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等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教學流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擺一擺,比較感知

(一)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1.擺一擺,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

2.問: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問:這個算式什麼意思?

(溝通算式、文字、擺的過程之間的對應關係。)

(三)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7個草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

2、交流彙報擺的結果,並説發現。

3、引導學生根據擺的過程列算式。

4、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講解:算式裏的“1”表示剩下的1個草莓,在算式中稱為“餘數”,今天我們研究的是“有餘數的除法”。

追問:餘數表示什麼?

三、對比觀察,理解關係

(一)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用9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動手擺一擺。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

3、如果用10根小棒來擺呢?

4、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5、餘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餘數<除數

(二)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1. 讀一讀,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

2. 你是怎麼想的?和同伴説一説,也可以擺一擺證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四、課堂作業: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第2題。

五、課堂總結,明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師:看來,在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裝點我的居室——裝飾畫》,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課前準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方面來談一下我對本課的設計與理解。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美術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裝點我的居室》活動四的內容,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所學的裝飾畫是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成的,如:碎布、紙、舊毛線、包裝盒等等。利用廢舊材料來製作裝飾畫,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達到美觀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體現了本課的主旨:變廢為寶,因材施藝。這一課題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也為下一單元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製作工藝品埋下了伏筆。

2、教學目標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着培養學生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並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思想品德。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特點和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

能力目標:掌握拼貼裝飾畫的表現技法,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提高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3、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以上定的教學目標,特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制定如下:

本課的重點:裝飾畫的特點和製作方法。

本課的難點:發現材料的美感,巧妙的選材,合理的運用。

二、學情分析:

國中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慾。對動物、花木、人物、房子等形象較感興趣,同學們樂於學習交流。但對形和色的搭配組合能力卻有限,缺乏運用不同廢舊材料綜合地進行個性化表現。在課堂中,教師應加強引導,激勵同學巧妙構思,勇於創新。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

本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意識,我採用以下教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直觀欣賞分析法:通過欣賞各種材料製成的裝飾畫,和學生一起欣賞和試着分析其在構圖、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獨特的美感。培養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並啟發了他們的思維。 讓學生了解裝飾畫對居室環境的美化效果。

啟發思路法:學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啟發他們大膽構思,這些材料如何在裝飾畫中形成點、線、面的利用,充份發揮學生想象,並結合課本範圖講解,提高學生創作裝飾畫的興趣。

這樣多法並用,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2.學法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這一堂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法:根據自己創作需要,相互交換或共用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髮揮互助的友誼,使學習氣氛更濃厚,設計構思更完整,創作速度更快,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四、課前準備:

教師: 課堂教學用多媒體課件、範畫。

學生:剪刀、刻刀、膠水、布料、紙料、毛線、裝裱紙板等材料。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導入、講授新課、動手創作、展示評價、小結五個環節組成。

(一)導入

創設情境,欣賞導入

以幻燈片的方式展示擺放不同類型的裝飾畫作品的居室,引起學生興趣,然後請同學談談這些作品在居室裏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學生紛紛回答有美化環境、填補空白、畫龍點睛、渲染氣氛、體現主人品味等作用。教師總結並板書本課的課題《裝點我的居室——裝飾畫》

本環節注重學生的感官體驗,欣賞精彩的圖片感受裝飾作品的獨特魅力,理解裝飾畫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講授新課

1、裝飾畫的特點

課件展示裝飾畫圖片和一些寫實性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從構圖、造型、色彩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分析。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比較裝飾畫作品和其他繪畫作品,你們能看出來裝飾畫與這些作品有什麼不同嗎?裝飾畫的的特點是什麼呢?學生小組討論後積極發言。

教師總結裝飾畫是具有裝飾性的美術作品,和其他繪畫不同,裝飾畫不僅可以畫,也可以運用多種材料來完成。

板書裝飾畫的特點:構圖自由;造型平面;色彩主觀。

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總結能力。

2、材料的美感

欣賞不同材料製作的裝飾畫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與發現材料運用中的特殊美感,總結作品中是如何通過材料的巧妙運用,來突出裝飾畫的表現主題。 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來討論適合做出什麼樣的裝飾畫,是風景、人物、動物、植物等具象的還是抽象的。並試着將這些材料拼一拼。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小組代表展示自己的材料,説出想利用這些材料做什麼。

通過學生交流、展示材料,嘗試創作,引導學生去發現材料的不同特點並進行創意,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材料帶來的獨特美感,從而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去研究和發現美、創造美。

3、裝飾畫的製作方法

教師出示範畫,重點強調選材要根據構思構圖來確定材料的顏色、紋理、質感等,讓學生注意教師在因材施藝方面是怎樣合理利用材料的特點的。用最簡便的手法巧妙用料,點線面編排組合,注意前後層次,粘貼要乾淨平整,基本表現技法有:剪、折、撕、搓、並列、排序、重疊等。

講解並板書拼貼裝飾畫的製作步驟:構思、構圖、製作、整理。

通過觀察分析教師的裝飾畫作品,引導學生了解掌握用廢舊材料創作裝飾畫的基本知識和拼貼的技法。啟發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三)動手創作

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結合所收集到的廢舊材料的特點進行創作一幅拼貼裝飾畫,注意體現材料的肌理特點、色彩特點。

師講述作業要求:在創作的過程中儘可能的達到簡練、生動、富有情趣。可以創作抽象畫面效果,只要達到裝飾畫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學生要放開思路、不要拘泥於寫實、具象。強調要自由表現,大膽創造。提示學生使用剪刀、刻刀時注意安全。

在課堂上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個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創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思維,並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

(四)展示評價

班級畫展:組代表將完成的裝飾畫擺放在講台上,以講解的形式談談選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運用方面。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意見甚至爭論,並與其他同學交流。師生共評作業的優缺點,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

教師注重對學生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對於美術作業,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

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自信心。

(五)課後拓展

《裝飾畫》這課培養了大家的創作技巧,又使我們身邊增添了小環保者,用你們的大膽設想美化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給自己的居室增添更有趣的裝飾品。同學們課外多製作,可以將自己製作的裝飾畫當做禮物送給親朋好友,既有意義又增進情感,並美化環境美化生活。現在我們提倡低碳生活,而利用廢舊物品來製作裝飾品,就是低碳生活的一種很好的表現。

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做到學以致用。整合學生的社會生活情景和審美意識、人文意識,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美就在身邊。

六、板書設計

課題 裝飾畫

構圖:自由

(一)、裝飾畫的特點: 造型:平面

色彩:主觀

(二)材料的美感:紙材、布頭、線材、葉畫、綜合

(三)、製作步驟:

構思——起稿——粘貼——整理

通過板書,學生可以一目瞭然的把握本課的重點、難點,一看板書就能瞭解製作要求,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

七、教學效果和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學生材料準備充分,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真正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教師作為引導者 ,不僅傳授給學生如何發現美,更要指導學生學會去創造美,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學生在這節課上學會了製作裝飾畫,通過展示評價,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喜歡上美術課,也更加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以上從七個方面闡述了《裝飾畫》這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S版第七冊的精讀課文《麻雀》。《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以新穎的構思精煉,優美的語言文字,敍述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事故,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讚揚了母愛的無私偉大。

文選自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人與自然”,本單元以“初步瞭解文章敍述的順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為訓練重點,麻雀是單元的起始課,目的是讓學生理清寫作順序敍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進行的,從讀悟寫,讀寫結合的訓練。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指敍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閲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力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強大力量。

五、教學難點

1、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學生的重點是培訓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擰究的方法,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閲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1、如:“老麻雀、小麻雀、獵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課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他們的這些特點,為什麼?讓學習合作探究,採取“讀——找、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批答案,説理由,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彙。

説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我首先採用情境教學法,範讀課文1—3自然段,把學生帶入找獵歸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心底升騰起對小麻雀的憐惜之情,這時,我忙問一句“此時,你最想知道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就會集中到探討“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這兩個問題上來了,這時,我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4—7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抓住這些重點問句,有感情地去讀,設身處境地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問句旁邊做上批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辯論,深入探究

當學生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要求:1、朗讀句子,句中感悟了感情朗讀,在以自學探究主為的課堂 裏,“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課堂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為,本環節學生、教師首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悟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以讀中悟懂,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外語言,因此這一環節中,我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採取多形式引導學生品讀,在講到老麻雀時運用課件顯示:“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了下來,像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通過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憤怒地不顧一切地撲了下來,扎煞起全身的'羽毛,並且配上老麻雀絕望的叫聲聲,使學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頓時明白老麻雀這樣落下來以及為什麼這樣做,突破難點,再通過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句子,以直觀的畫面上升到理論知識,使學生更進一步深入學透課文,從理論上突破難點,也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抓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句話時,教者提問:老麻雀為什麼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通過前面的學生,相信大多數學生能説出答案,然後讓學生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就是老麻雀與小麻雀之間的那份偉大的母愛,然後引導朗讀4—5自然段,進一步從讀中體會愛的偉大力量。

3、深化主題

愛國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因此,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身上想到了什麼?”進行發散思維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放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4、總結全文

教師先總結閲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幫助學生掌握閲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後再用抒情的語言向學生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5、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能體現動物或人之間的愛的故事,與同學交流,讓學生從故事進一步感受到愛的偉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説課稿 篇5

學習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國小向國中的過渡期,從語文學科的要求來説,正要從讀懂文章向初步賞析文章過渡,對學生來説,這是一個能力提升的關鍵期,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保持學生興趣和開始增加難度的度。而《秋天》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了前兩篇寫景佳作《春》和《濟南的冬天》的基礎上,所以,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可以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初步賞析寫景文章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探究。另外,詩歌教學要突出熟讀成誦的特點,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品味詩意。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根據寫景次序背誦全詩。

2、初步掌握品味詩歌的方法。

3、能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熟讀成誦,養成學習詩歌的良好習慣,積累好詞佳句。

2、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優美。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根據寫景次序背誦全詩。

2、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3、初步掌握品味詩歌的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1、引秋

由秋天的詩句引入。

教學活動2

2、誦秋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生評,訂正字音。

3)師範讀,生聽節奏、聽感情。(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生評,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積累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教學活動3

3、品秋

1)四人為一組,探究全詩。可以研究老師提示的問題,也可互問互答(大屏幕出示問題)。

2)各組彙報探究結果。

3)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請同學們説説自己頭腦中浮現的`畫面。

教學活動4

4、寫秋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者畫一幅畫(放背景音樂)。

2)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作。

3)請同學們伴着音樂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樂畫面,師生齊背誦)。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多年前上的。現在回顧,是想通過與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與不一樣的學情進行認真的對照,以期及時修正方向,不斷追尋語文教學的真諦。

這節課的設計,緊緊抓住了詩歌教學以誦讀為主的教學要領,引領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並藉助多媒體和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等方式,體會詩情,領略詩意之美。另外,教學的四個環節,引秋,誦秋,品秋,寫秋,簡練並體現學生學習的規律,以“秋”為主線,通過環環相扣的四個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雖然在當時的教學中,成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但在作品展示環節,只是走了一個過場,最終用了幾個訓練題結束了教學,當時還覺得處理得好,因為學生得到了當堂訓練。現在想來,其實當時的教學理念還是轉變得不夠徹底,還是被應試束縛住了手腳。本來是很好的教學設計,實施效果卻不盡人意。由此可看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要的訓練和答題技巧是需要的,但如果過早進行訓練,勢必會偏離語文教學的本質。

不由得想起了任老師在談到關於如何處理應試與語文的詩意的關係時,説到的那些話:在國中階段,一定要推遲訓練和技巧指導,七年級最好儘量減少訓練和技巧指導,最好多培養閲讀興趣,多給學生讀的機會,一定要牢記“只有讀,才能讀”!結合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認真分析這份説課稿,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讀詩歌、品詩歌、寫詩歌的設計理念已經體現了語文教學要重在感悟積累的本質,但遺憾的是在實施中卻“戴着鐐銬跳舞”。

其實,在每一節語文課中,只要在老師精心的引導下,學生一步步在多讀中會讀,那麼還需要為學生成績提不高發愁嗎?而如果一味只是用課本教學生怎麼答題,語文教學勢必走入死衚衕,就更談不上提高成績了!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蒙娜麗莎之約》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王克難先生用詩意盎然的語言,描述了畫作中蒙娜麗莎温婉、優雅、端莊的形象;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解讀了蒙娜麗莎那神祕微笑背後藴含着的複雜情感。與本組教材的主題“感受藝術的魅力”一脈相承。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讀記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本課的重點是: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

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二、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

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點燃學生的思想火把,我主要採用啟發式教學:

1、引導自讀自悟法:我緊扣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抓住重點,在讀悟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2、創設情境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觀形象展示《蒙娜麗莎》的魅力。

 三、説學法:

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本課我教給學生以下方法:

1、誦讀法——自讀自悟,讀中感受。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合作法——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四、説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我將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三大板塊。三大板塊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渾然一體:

(一)激趣導入,發現“美”

好的開始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班班通”出示視頻以及圖畫《蒙娜麗莎》讓學生欣賞,問:你覺得這幅畫給你什麼感覺呢?使學生對《蒙娜麗莎》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

這是本課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蒙娜麗莎》的美,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一,蕭伯納説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

人可擁有兩種思想。”讓學生圍繞“你喜歡這幅畫的哪個部分,為什麼喜歡?”這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感受《蒙娜麗莎》魅力所在。抓住神祕的微笑,緊扣四個“有時”,通過配樂指名讀、範讀、齊讀等方式讀出美的感受。再班班通出示視頻,總體感受這幅畫的魅力。步驟二,通過問題質疑,引導學生從遊客排隊等候觀畫這一側面描寫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並指出這幅畫對我的巨大影響。步驟三,我國教育家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當一回小小講解員,介紹這幅名畫。讓學生在扮演中得到快樂,達到樂知的效果,同時也起到鞏固課內知識的作用。

(三)課外拓展,延伸“美”

課尾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後的晚餐》,和製作一個卡片,藉此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説應用:

“班班通”工程的實施,為學校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實效、高效。利用“班班通”教學,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本課教學在“班班通”應用方面主要體現在:

1、利用多媒體營造氛圍: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一開課我就出示名畫課件,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整堂課的興趣。

2、利用多媒體巧妙解疑: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我利用多媒體動畫出示蒙娜麗莎魅力的具體部位,化抽象概括的語言文字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畫面,有利於學生理解。

總之,“班班通”以其生動形象的呈現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為學生,

也為我們教師開拓了一條通往更廣闊天地的道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願藉助“班班通’,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並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發現數學的奧妙,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探究、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2、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課前訓練,直接導入。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探究活動找規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發現規律

通過三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全班交流、老師點撥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神奇的“9”。發現規律,直接寫出得數。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慾望。

第三關:有趣的算式。

1、讀一讀: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第三環節:當堂訓練,再顯身手。

1、奇怪的142857。

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2:尋找神祕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後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四、説教學得失

“有趣的算式”這節課,遵循數學自身的特點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為學生創設了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幾組規律,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遷移等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有如下幾個特色:

1、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課內呈現的三個規律,老師都是隻給出一部分規律,讓學生觀察、猜測、推理,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

2、積極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

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的空間,有效地突顯學生的主體。整節課,學生親身經歷了問題發生、發展、形成到解決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真正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

3、自主學習,全班交流。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讓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自主發現,提出自己的見解,再全班交流。

本課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關“奇妙的寶塔”中應更多的讓學生討論並交流算式和得數之間的聯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以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2、教師的語言應更加具有兒童化。教學的整個環節是設置在一個闖關遊戲當中。因此,教師的語言要更加具有兒童化才能激起學生更多的興趣。

3、應注重小組活動,讓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釋放,培養與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

4、探究活動結束後,應鼓勵學生反思探索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探索的方法。同時要指導學生養成認真細緻的學習習慣。

5、前面用時太多,在第四關中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太少。

五、説教學板書

有趣的算式

1×1=1 142857×1=142857 99×99= 9801

11×11=121 142857×2=285714 999×999= 998001

111×111=12321 142857×3=428571 9999×9999= 99980001

1、2、3、4、5、6、7、8、9、10

説課稿 篇8

一、教學設想

《世界之窗》這一課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取名為“世界之窗”是希望為同學打開一扇瞭解世界、認識世界的窗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規範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同學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為以下兩個

1.知道黃、白、黑三個人種的主要特點和其主要分佈區域。

2.瞭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明白各個人種都為世界發明了財富和文明。

三、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的同學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知道三大人種的主要特點和在地球上的大致分佈情況。難點是: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四、教學方法

針對同學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五、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同學在課前搜索世界傑出人物的資料,我將準備三大人種分佈圖,傑出人物的圖片、資料。以和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規範倡議教師應是同學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三個環節:(一)導入(二)學習(三)拓展。

(一)導入 播放同學感興趣的視頻《北京歡迎你》,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從奧運會中引出課題。通過播放北京奧運會入場儀式片斷引出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 讓同學通過對視頻的觀察,去發現運動員不同的'膚色,再讓同學根據我從視頻中截取的三張圖片近距離觀察,從而引出三大人種。接着我出示三張三大人種的小小朋友圖片,讓同學觀察,並與同桌相互討論,總結出三大人種的不同長相,我作適當的總結。通過“同住一個地球,為什麼人類的長相不一樣”這個問題引起同學的考慮,並引出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讓同學通過小組討論,再結合教師的總結,明白了原因,並清楚了三大人種的分佈區域。在這其中我適當的交叉了一道連線題,目的是為了加深同學對三大人種分佈區域的映象。再介紹三大人種時稍微補充了其他小人種的一點知識,讓同學明白地球上並不只是三大人種的存在,還有其他人種的。 出示三張奧運會運動員圖片讓同學猜,其目的是引出讓同學來説出自身所搜索的一些不同人種的傑出人才。從而讓同學明白每個人種的人都是優秀的,讓同學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種的人。在這一整個環節中,我儘可能地讓同學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通過不同方式的討論,把自身的疑惑在討論交流中解決。

(三)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佈置了兩個內容,一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鞏固複習,二是安排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同學去網路上查找資料,在這裏我給同學提供了一個網站。

七、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的板書相對來説就是簡單明瞭。

八、教學理念

最後説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同學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同學心理、生理特點,在活動中,充沛體現同學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同學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同學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與地位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也就是小説閲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小説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説的內容最為豐富,謳歌美好、神聖、莊嚴,鞭撻醜陋、污穢、邪惡。閲讀小説,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説。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小説教學的要求,結合小説《變色龍》具體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習小説通過對話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寫法。

2、能力目標:從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説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通過人物對話所表現出來的對俄國沙皇走狗的諷刺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導學目標和學生對小説所反映的俄國十九世紀社會現實缺乏瞭解的實際情況,本文導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對話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分析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則本文是導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本文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對小説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 能夠自主梳理小説情節,理解小説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對運用表情、對話表演小説的情節有濃厚的閲讀興趣,並能依據文本評議小説中的人物。

2.教學方法運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文章的特色和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本課的導學過程中,我把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入情地演,盡情扮好學習主人這一角色。

⑴充分地讀:葉聖陶先生説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因此,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讀書思考。

⑵自由地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給課文另擬的題目、分析奧楚蔑洛夫的形象、性格等環節中讓他們充分交流,自由地議論,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啟發,培養學生的求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⑶入情地演:表演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描寫生動的特點,我將在學生充分領會奧楚蔑洛夫性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分角色朗讀表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小説的語言,領悟文章的主旨。

三、説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激發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不喜歡看中央電視台的《動物世界》節目啊?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段《動物世界》節目曾經播出過的介紹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在播放介紹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後引導:“錄像中的蜥蜴叫什麼名字?變色龍給同學們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通過對話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説,這篇小説的題目就是《變色龍》,既然小説寫的是人,作者為什麼要用變色龍這種動物的名字來做為小説的題目呢?下面請同學默讀小説全文,想一想,根據您對小説情節和人物的理解,重新給本文擬一個題目。”

這則導語,藉助多媒體導學手段,通過觀看介紹變色龍特徵的錄像,形象直觀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分析小説主人翁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領會小説所揭示的主旨。

(二)、給課文另擬題目,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在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後,讓學生根據各自對小説的初步理解,另給本文擬一個題目,並説説擬題的原因。

由於學生在擬題時着眼點不一樣,有的學生可能從情節角度去命題,有的學生可能從人物角度去命題,有的學生從小説的主題方面去命題,即使是從同一角度去命題的同學,由於學生對小説的理解不一樣,所命的題目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自圓其説,教師都要給予肯定,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另擬題目的目的有三:①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理解並領會小説的主題。②,在學生重新給課文起一個題目,對所命的題目進行解釋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通過另擬題目,教師從中發現可以學生對哪些內容了讀懂了,哪些地方還不完全讀通,需要教師的'進一步指導,為下一步有針對地導學調查摸底。

(三)、分角色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通過直觀形象的語言,感受到小説的情節發展,品味小説的語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讀結束後,我給學生時間,引導學生去自主評議分角色朗讀的優劣,談談各自對小説的內容的體會和感悟

(四)、啟發點撥,導引學生深入理解小説的主題。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我設想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小説的主題:

1、從剛才同學們分角色朗讀中,我們清楚地看出奧楚蔑洛夫警官在斷案過程中是怎麼變的?

2、他這五次變化的依據又是什麼?從他五次變化的語言中,同學們可以歸納出他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3、小説結尾的這句話“普洛訶爾喊一聲那條狗的名字,帶着它從木柴廠走了。那羣人對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誰能説説那羣人笑什麼呢?為什麼笑呢?

4、你們看,狗走了,奧楚蔑洛夫也走了,從他對將軍家的狗的態度中,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説,奧楚蔑洛夫也是一條走狗,同學們想一想,他是誰的走狗?是什麼樣的走狗?哪位同學能給這條狗加上適當的定語?

5、那麼,是什麼樣的社會,使奧楚蔑洛夫這位執法者變成了一條走狗呢?

這五個層次提問設計,一問把學生閲讀的注意誘引到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的奇特之處——根據主人身份判案上引導學生想象;二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歸納出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性格特徵;三問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當時在廣場上的人較雜,由於社會地位的不同,對所遇見的奧楚蔑洛夫警官處理案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因此,雖然同樣的笑,但笑的內涵卻大不一樣,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奧楚蔑洛夫這樣的警官,他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一幅統治者奴才的嘴臉;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這樣一條狗,如果這狗的主人不和將軍沾上邊,結果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可能笑當時窮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等等,因此,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四問引導學生認識奧的走狗本質;五問引導學生聯繫時代背景理解小説所揭示的社會意義。這五個層次的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小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主題。

四、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為了隨着《變色龍》一文導讀過程,概括小説情節,歸納出其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性格特徵,指出這一形象的走狗本質,為學生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這一人物的深遠的社會意義提供了幫助。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這一課主要寫戰爭年代,聶榮臻將軍關心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戰後,長大成人的孤女專程前來中國看望將軍,不忘將軍救命之恩。這件事成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從中我們可以感受聶榮臻將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情懷。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自然段寫八路軍戰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第二、三自然寫聶將軍無微不至地關心兩個日本孤女。第四、五自然段,寫聶將軍設法將兩個日本孤女送往日軍駐地。第六自然段,寫由親友撫養大的日本孤女專程來中國看望並感謝聶將軍。文章語言樸實,內容真切感人。教學中讓學生反覆誦讀,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聶將軍照顧兩個日本小姑娘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感受他的崇高形象。

(二)教學目標:根據課文內容,從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出發,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課文內容説出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3、憑藉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三)教學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 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難點是體會聶將軍説的話,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二、説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將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法。

1、採用品讀感悟法,以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為切入點,抓住形象具體的感人細節,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反覆品讀感悟,體會語言表達的特點,感悟人物形象,體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學習寫法。

2、根據本課教材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細細揣摩,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突破難點。三、説學法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在於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真正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就必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為基本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思考,發揮、表現以至於演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因此採用以下兩種學法:

1、質疑探究法。圍繞:“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進行提問,然後抓住描寫聶將軍的細節,讓學生主動探究。借肋文中的插圖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再進一步交流對描寫聶將軍音容舉止的重點語句的探究,體會到聶將軍非常細心,從而體會聶將軍的“菩薩”心腸。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練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重點部分的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法,深入人物的內心,感受聶將軍的品質。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四、説教學流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總的設計意圖:設問入手,深入全文,抓重點句體悟人物精神,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佳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獨創思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進而培養了學生髮散性思維。

(一)談話複習導入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聶將軍已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呢?(師板書:活菩薩 中日友誼的使者)思考:聯繫課文內容,説説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樣設計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印象。這樣的設計是運用舊知引入新知,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為後文的學習作?鋪墊。

(二)精讀感悟,品味文本

1、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一問題,默讀課文,進行圈畫批註,然後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

2、小組內討論、交流,體會聶將軍的高尚品質。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整體把握文本命脈,給學生創設了獨立思維和與別人交流合作的空間,也就是給學生留了準備的空間。這是教學民主的體現,學生讀、思、議,教師參與引導、點撥,師生共同參與,及時引導學生聯繫課文談自己的觀點,以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對人物的感悟。

3、全班彙報交流:隨學生的交流而靈活探究,學生説到那個問題,老師就引導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練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文字投影。出示聶將軍説的那段話:“他對戰士們説:“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1)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雖然……但……一定要……決不能……”等詞句,反覆朗讀體會聶將軍寬廣的胸懷。

(2)激發學生想象的翅膀:想想聶將軍説這句話時會怎麼説。

(3)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這段話。設計意圖:讀書的實質是讓學生藉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並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學生通過文字走進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與之同思想,同行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並讓學生藉助想象的創新,帶着情感去讀書,會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無窮魅力。出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子:“聶將軍先抱起不滿週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紮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衞員去老鄉家給她找吃的。然後,又慈善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麼名字。”

(1)彙報勾畫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語句誦讀體驗,指導學生細讀體會:“馬上讓……然後,又……拉到懷裏……一口一口……喂”等重點詞句,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厚襟懷。

(2)借肋文中的插圖,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再進一步交流對描寫聶將軍音容舉止的重點語句的探究,體會到聶將軍非常細心,從而體會聶將軍的“菩薩”心腸。

(3)讀出聶將軍的和藹可親。 設計意圖:這一段是聶將軍關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體描寫,並且配上了畫面,聶將軍的音容舉止躍然畫上、文字裏。圖是文的映現,文是圖的延伸,引導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誦讀體驗,具體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厚襟懷。出示聶將軍的親筆信:“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着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1)從聶將軍的信中,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理解“至仁至義”“ 有始有終”看出聶將軍的真誠、友善、具有國際主義精神。從這句話你還能體會出什麼?

(2)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真誠、友善、奮鬥到底的決心)

(3)總結:從剛才所讀所品的語句看,聶將軍確實是一位活菩薩,是至仁至義、心胸寬廣、心腸慈善的好將軍。因為聶將軍的親筆信,語言凝練,含義深刻,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將二自然段聶將軍對戰士們説的話與信中內容聯繫起來,反覆朗讀體會,領悟聶將軍恩怨分明,為民族的生存與人類和平抗戰到底的決心。感受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至仁至義的品質,從而理解日本人民稱他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培養了學生精讀深思的良好習慣。

過渡:40年後,已成為母親的美穗子和她的家,專程從日本來到中國看望她的救命恩人聶將軍,見面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展開想象,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昇華人物的品格:文中沒有提及感恩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美惠子及家人的謝恩畫面,説一説,議一議,加深對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的體會。這樣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行動、神情表達對課文人物的理解與把握,再現文章的故事結局,有利於學生想象、表情達意,內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時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昇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情感。

(三)迴歸整體,總結全文: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我們感受到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也使我們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五、作業設置,拓展練習

1、關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程,通過蒐集資料,討論聶將軍善待日本人民的現實意義。

2、想象美穗子和聶將軍40年後重逢的情景,把它寫下來。利用課文為我們提供的機會,進行寫話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後的感慨入手,促使學生有感而發,完成讀寫結合的遷移。

六、説書設計

7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活菩薩 恩怨分明 慈善心腸 中日友誼的使者 寬厚襟懷 至仁至義好的板書,能生動地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處理,清晰地展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文章結構層次。我的板書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抓住文章的要領,突出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覺,使學生一目瞭然地洞悉文章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