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語文説課稿集錦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42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語文説課稿集錦5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坐井觀天》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寓言通過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空大小的故事,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坐井觀天》是本組五篇課文中的第一篇,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的先導,學習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本組課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複習生字詞語,積累語言。

2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標:結合實際,體會青蛙鼠目寸光,自以為是的錯誤。培育學生看問題、認識事物時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重點和難點:

根據文章內容主次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的重點是課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難點是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二、説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重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朗讀體會、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同時,採用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並採用課件等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尊重學生閲讀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我指導學生選用“讀、説、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動手實踐等方法,來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從讀中感悟道理,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過程

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課文的教學分為:複習鞏固、情境導入——初讀感知——細讀感悟——演讀入境——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幾個環節。

(一)複習鞏固,情境導入

複習鞏固分為讀詞和聽寫:運用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自讀、抽生讀,學生範讀,然後聽寫。

情境導入時,(出示課件)“一望無際,蔚藍的天空”的圖片,然後引入問題:小朋友們,你們認為天大嗎?説説有多大?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看看課文中青蛙認為天有多大?順勢進入第二個環節:初讀感知。

(二)初讀感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採用默讀的方式效果較好,教師要提出默讀要求,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並且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指名説説,教師隨機點評。

(三)細讀感悟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所在,學習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着重以學生的朗讀體會為主,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彙報交流、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輔。

⑴ 圖文結合,細讀全文,

a 以讀帶講,瞭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 ),小鳥落在( )。

b 自讀課文,找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c 看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⑵ 品讀重點段落:

① 感悟第二次對話

a 學生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讓學生接觸到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説:“朋友,別説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説:“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b 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通過比賽朗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並提示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c 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d 分角色朗讀。

e 學生説説讀懂了什麼。

f 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g 圍繞上面的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為了使學生能夠很明晰的理解課文的寓意,以及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學生用“因為l所以l”談談自己的理解。

H 動手體驗:學生用紙捲成筒看天,再説説看到的天有多大?

I 分小組朗讀(一人引讀,兩人對話,一人擔任評委。)

② 感悟第三次對話

青蛙笑了,説:“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説:“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a 自由讀,邊讀邊思考:

小鳥和青蛙都笑了,為什麼?有什麼不同嗎?

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説些什麼?

b 學生朗讀對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時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的態度。)

c 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分組討論、交流、彙報。

(四)演讀入境

語文教學,不但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還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本篇課文重點部分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練習的好段落,指導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最後指兩名學生到講台上朗讀表演。

(五)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難點所在,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揭示寓意,突破難點。用4 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寓意:1、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什麼事爭論起來?2、它倆誰説得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3、青蛙為什麼會錯?4、你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麼教育?

(六)拓展延伸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設計如下練習:

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編寫第四次對話,並上台讀一讀。

(這個設計來源於課文,又跳出課文,既鞏固深化課文,又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藴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着寫人們對月球的瞭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再寫“謎”。然後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三寫“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編者在文尾提供了一個“資料袋”,不但介紹了月球上的引力,還介紹了月球上環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國科學家的名字給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發學生長大了去探索宇宙的奧祕。與此同時,課後第三題收錄了一些寫月亮的詩句,賦予了教材詩意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月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與奧祕,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説設計理念

探索奧祕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每個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慾。從某種意義上説,“謎”是推動人不斷探索、不斷前進、不斷髮展的動力。讓孩子們從小就心中有“謎”,試圖去解開這些“謎”,這本身就是一個孕育發展和創造的過程。因此,本教學設計力圖通過語言文字的閲讀,把“謎”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使之成為持續學習和進步的動力。怎樣才能把“謎”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裏呢?語文課有語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導孩子在與文本、文化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去敞亮,去點染。

三、説教學流程

一、遐想:從詩意的世界中走來

開課,讓學生“進入”宏大而有韻韻味的時空背景,是讀好課文的基礎。因此,可以製作一個關於月亮的短片,音樂與畫面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觀。在這樣的環境裏來閲讀課文,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出示月亮的課件。導語:夜幕降臨,或圓或缺的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夜空,面對那皎潔的月光,不知有多少人遐想過。此時此刻,面對這樣一輪月亮,你想到了什麼?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啟發學生多維度地去遐想,如:聯想到寫月亮的詩句;聯想到登月的`情景;聯想到“嫦娥奔月”登神話故事;聯想到月球上的自然景觀……

2、總結學生對月亮的遐想,引出課題:月球之謎

3、釋題:“謎”是什麼意思?與“迷”和“祕”的意思有什麼不同?這個“謎”是課文的眼睛,閲讀時,我們抓住了它,就能很好地理解課文。

二、讀文:在品味語言中激活心靈

人類對於自身以外的知識的感知都浸潤在語言中。語言是我們存在的家,就像世界是我們居住的家一樣。在語文課上,要讓“謎”在孩子心田生根、發芽,就離不開對文本語言的品味。但這種品味是“兒童視覺”的品味,是兒童和文本和世界的對話。因此,本環節根據兒童的特點設計瞭如下步驟:

1、自由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讀生字、新詞。

(2)説説讀了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估計學生會初步知道課文寫了月球上的景色和月球之謎。在教學時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這裏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

3、順學而導,突出重點。

緊緊扣住“謎”,指導學生深入閲讀文本,展開想象:

(1)課文寫了哪些月球之謎?請學生閲讀課文,勾畫出來。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麼令人費解啊”一句,“令人費解”是什麼意思?這些實驗,哪些地方令人費解?

(4)月球之謎僅僅只有這些嗎?(不只這些)可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倒數第2自然段的省略號看出)請再讀課文,並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説説還有哪些月球之謎需要去解開,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這裏,學生可以從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圖片提出問題,如,根據課文對月球表面的描寫(這裏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來提出問題,也可以根據過去對月球的瞭解提出問題,還可以根據所查的資料提出問題,甚至可以根據所閲讀的故事、古詩來提出問題。總之,儘可能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甚至幻想。因為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之謎都將激勵學生不斷地去探索。

三、探索:再追尋人類腳步中播種

任何一個人都是歷史中的人,歷史是人們的根。面對這麼多月球之謎,人類是怎麼做的呢?需要讓孩子們追尋人類的腳步,在追尋中播種希望和夢想。而課文中恰好有這樣一些語句,給予了明確的提示,如:“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對神祕的月球,人類將繼續探索下去。”因此,教學時,可安排如下環節:

1、面對這麼多月球之謎,人類是怎麼做的呢?請讀讀課文和課文後的資料,以及自己查找的資料,説一説。

2、出示月亮的課件,教師啟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這裏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面對這輪明月,面對人類探索月球的種種努力,你又什麼話想説嗎?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胡楊贊》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3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讚揚了胡楊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讓人感到震撼。表達了作者對胡楊無比敬佩之情。

 二、説設計理念

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的綜合能是閲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依據閲讀學提出的直接目標、間接目標、潛在目標理論,將本課時的教學定位為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發展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通過朗讀激發情感體驗,通過朗讀促進理解感悟,即以讀促情,讀中感悟之所在也。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用簡潔的語言寫出四、五、七自然段的意思,背誦喜歡的段落。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鍾情於胡楊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根據文本的描寫,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理解與感悟。

(2)通過自己的語言讚美胡楊,進而昇華文章的中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激發學生對胡楊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激發學生對胡楊的崇敬之情。

四、説教法

賞析詞句法、感情朗讀法

五、説學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文眼

1.背景音樂起,師:在茫茫的大沙漠,當黃沙襲來的時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於沙漠的肆虐的時候,河流退卻了,人羣退卻了,就連那雄偉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個綠色的精靈,以不屈的精神與沙漠抗衡,與風暴搏鬥,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楊。(出示胡楊組圖)

2.師:人們崇敬胡楊,留下了許多讚美的文字。(揭示課題,齊讀)

二、緊扣文眼,整體感知

1.過渡:讀讀這篇讚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鍾情於胡楊的哪些地方?

2.生自主讀文三遍(出示閲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連貫、流利。

(2)同桌讀(齊讀,分段讀),糾正字音,聯繫上下文交流新詞的意思,説説每段的意思。

(3)自主默讀,思考:作者鍾情於胡楊的哪些地方?

3.彙報初讀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糾正字音,師相機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話説出4、5、7段的意思。

(2)問:作者鍾情於胡楊的哪些地方?(師相機板演:無人關照弓腰駝背粗茶淡飯默默奉獻)

三、自主品讀,披文入情

1.過渡:作者鍾情於無人關照的胡楊,弓腰駝背的胡楊,粗茶淡飯的胡楊,默默奉獻的胡楊,讀了課文,你對怎樣的胡楊動情了,請找到相關的段落讀一讀,把你動情的原因寫下來,再動情地讀一讀。

2.生自主閲讀,勾畫、作批註,有感情地朗讀。

3.同桌交流感受體會,有感情地朗讀。

四、交流體會,精讀感悟

1.過渡:作者為何對這樣的胡楊情有獨鍾?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去探尋這些詞語背後的意思。

2.彙報交流,朗讀感悟

(1)無人關照的胡楊(第3段)。

抓住眼淚一詞,引導胡楊的眼淚是什麼它為何要流淚,體會胡楊受了傷就流出淚來為自己包紮傷口,是為了繼續生長,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

(2)弓腰駝背的胡楊(第4段)。

可從慘不忍睹一詞入手,引導説説什麼叫慘不忍睹胡楊長相為何如此慘不忍睹,體會胡楊弓腰駝背的長相是為了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它有着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極強的生命力。

(3)粗茶淡飯的胡楊(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飯一詞,粗茶淡飯在生活中是用來形容什麼的?這裏呢?(生長條件極其惡劣)胡楊粗茶淡飯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熱只有粗茶淡飯,引導:讀這個句子,你想説什麼?(板演:頑強的.生命力)

③能把這種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4)默默奉獻的胡楊(第7段)。

①它的樹幹木質堅硬從來沒有索取。引導:你讀懂了什麼?

②徹底説明什麼?(體會胡楊對人類的奉獻是毫無保留的。)

③讓我們把胡楊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讀出來。(齊讀)

3.小結:無人關照的胡楊,弓腰駝背的胡楊,粗茶淡飯的胡楊,這些詞都在給我們傳遞一個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樣的(頑強),所以,它才會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這樣的胡楊,怎不叫人動心,不叫人愛呢?

4.問: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幾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這樣寫有怎樣的好處?

五、昇華情感,書寫敬意

1.過渡: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它感動了作者,作者又用雋永的文字感動着我們。你對哪段文字感觸最深,請你盡情讀一讀,讚一讚。

2.生自主朗讀,背誦。

3.出示背景音樂,胡楊組圖,指名背誦。

4.師:我們感動於胡楊,感動於它頑強的生命,感動於它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也有話想説,想讚一讚這西域的美麗風景胡楊。趕快寫一寫,讚美讚美胡楊吧!

5.生自主寫話。

6.出示背景音樂,胡楊組圖,指名讀出學生的讚美。

板書設計:

23

胡楊贊

長相慘不忍睹

千年不死

胡楊

環境最為惡劣

千年不倒

精神無私奉獻

千年不腐

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掌聲》,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重點,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掌聲》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裏,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為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為生命奠基”!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台,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啟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象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象談話的形式理解文本。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語文説課稿 篇5

我今天要説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蠟燭》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為主題的敍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瞭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鬥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課標中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他們通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敍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技能:a認識戰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敍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閲讀記敍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説明:

總體理念;1)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説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1)通訊的相關知識;2)課前蒐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的瞭解。

(設計説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為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導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着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

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二戰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場上感人的一幕。

(設計説明:通過視聽手段創設情景,為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敍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説明:遵循閲讀規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閲讀記敍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為紅軍戰士都做那些事?

學生:援助—安葬—悼念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在於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