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1W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説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美教版國小美術課本第5冊第11課————《怪獸》。

一、説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兒童的世界裏怪獸是他們比較喜歡錶現的對象,通過動畫片、想一想、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等多種材料繪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怪獸;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怪獸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怪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面具》、《機器人》、《民間麪塑》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怪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彩筆繪畫來表現畫面,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説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怪獸的分析,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

説教學難點:怪獸的設計和表現。

説教學準備:有關怪獸的資料,彩紙,教師範畫、作品。

二、説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説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怪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説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的怪獸,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怪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合作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説教學法分析:

1、觀察範作激發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説教學過程

1、出示幾種動物圖片:鹿、馬、魚、鱷魚、蛇、老鷹等,着重觀察它們的一個重要部位,最後出示龍的圖片。並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龍是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中國人也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

2、想一想,龍本來不存在,勞動人民是怎樣創造出它的樣子來的?

(把許多動物身上的特點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龍身上有哪些動物的特點? 討論後得出結論:(結合圖片進行對比)

龍的角是鹿的角; 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 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 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 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

4 、下面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到怪獸世界裏去參觀一下{怪獸欣賞}:中國古代的怪獸、外國的怪獸、卡通裏的怪獸。

5、學生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如何表現了怪獸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6、學生思考,“你想怎樣表現你心目中的怪獸?”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的語言交流為繪畫打下基礎。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8、評價。

六、説課堂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怪獸,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個怪獸最吸引你?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七、説教師總結:同學們的作品中表現了很多怪獸,實際上這些怪獸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幻想神話中的“靈物”,雖不足為信,但它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我們都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今天你們讓老師也看到了你們的智慧。你們都是好樣的。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説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説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

(1) 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 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 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1. 總得來説,“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説能夠閲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為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閲讀的基礎。

2.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 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三、學法的指點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

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

1. 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

2. 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為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

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

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説,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

(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

a.文章題為“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

b.呂蒙的改變,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1] [2] 下一頁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叫***,來自******中學。

一:説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説課的題目是《口技》,選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

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繫,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鑑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

這一單元的重點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會聯自己實際生活體驗,看到作家對“文化藝術”體驗和感悟。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

課文內容:本文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本課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積累本文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表時間的詞,數詞的異用等。

2、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作文中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閲讀能力

2、朗讀 中讀懂簡易的文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切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

重點:字詞的落實積累上

難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放在本文表現手法的研究上。

三:説教法

1、 朗讀法:“書讀百篇,其義自現。”這是學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討論法: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説學法

1、 朗讀法:反覆朗讀,明瞭意思,領悟寫法。

2、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學情分析

這是七年級下的一篇課文。這一時期,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六:説教學理念

1.新課標中要求中學生能“讀懂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所以重點設為讀,背,大量積累。

2.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七: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放《口技》表演視頻,讓學生對這門傳統藝術有感性認識,。

八:教學過程:

(一) 設置情境, 激發興趣。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讓學生聽,聽到哪些聲音,聽出什麼時間,聽出什麼故事。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藝術?進而導入新課(課題)

口技表演含義:(讓學生説)口技藝人僅憑一張嘴,能逼真地模擬各種聲響,能生動地描繪不同生活場景,形成了一種傳統技藝。這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靈活現、讓人讀後如親臨現場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同時是檢查預習,把握讀音。讀的過程中故設“陷阱”讀錯音,讓學生找出來加以糾正。

2.學生再讀課文:同時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參看註釋,疏通文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全文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善)

(2)找出標誌時間的詞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然,俄而

(3)有三個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三)合作探究:多媒體問題:

1.一個優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備哪此些本領?(這個問題的設置,是想引領學生,對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這個寫作法的教學)

(引導學生説出:會摹仿各種聲音,惟妙惟肖。平時要對聲音仔細觀察,揣摩,摹仿。

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聲音,按順序説出來。

狗叫,婦人聲,小兒聲,男人聲,吃奶聲,哭聲,鼠夜出聲、起火聲,火燒聲,救火聲等等。

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麼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來

(鼓勵學生讀原文:有的學生能找到正面描寫,也有同學能找到觀眾反映句子,老師等學和找完後, 歸納出:此文一個重要寫作方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相合。

(四)再現情景,表演中背誦。(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斷)

方法:找一個學生,到講台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到講桌前蹲下,當同學讀到有聲音的時候,讓他們模擬聲音。然後大家評價。

注意:模擬聲音的同學要及時,下面的同學是觀眾,要做好聽眾的表情動作表演。

如時間夠用的話,大家集體朗讀一遍。

九、作業:

思考一下,( 我們岫巖的玉雕藝術,驢皮影藝術,高蹺藝術,剪紙藝術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 哪些人和口技藝人一樣值得我們欽佩?有哪些表演藝術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廚師的廚技,手工製作者,市場賣肉手腳是怎樣的麻利 ?生日蛋糕

又是怎樣精心製作等,我們學習林嗣環,把這些民間藝術記下來,寫一小段類似《口技》的。

説課稿 篇4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説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道在母親河流域孕育的燦爛文化,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

通過蒐集資料、討論交流、小組競賽、多媒體直觀呈現等手段,瞭解長江、黃河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母親河從瞭解到熱愛,從熱愛保護它們。

(三)知識

能蒐集整理有關長江、黃河的資料,在中國版圖上找到長江、黃河的位置和流經的省份。我們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放在首位,是要強調德育的功能。

説教學重點:

瞭解長江、黃河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與人們的生活休慼相關,要好好保護它們。這是本課的重點。它有兩個關鍵詞,一是瞭解,二是保護。只有瞭解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才會激發孩子們熱愛母親河的情感、樹立保護母親河的意識。從本課教材來看,主要由五個板塊內容組成,都是圍繞以上教學重點採取以點帶面、層層遞進方式設計的。

説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自豪感,萌發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杜威強調:“兒童的生長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節律性。”本單元教材——《我們生長在中國》,側重體現了課程標準:“引領兒童全方位地觸摸、感覺人類社會文明的肌膚,以增進兒童社會化進程的質量”。 在教材體系體例特色中也提出:“四年級以家庭、社區兩個學習主題為重點,繼續增強個性品德在相對廣泛的社會領域的養成,並逐步觸及祖國主題的學習”。教師用書對本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海陸疆域、行政區劃、自然概況;瞭解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本課作為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承前啟後,從上一課側重地理知識過渡到側重歷史文化的層面,下一課則從不同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各民族之間情誼來體驗祖國的美麗。從當前學生的學情來看,應該説學生對長江、黃河並不陌生,但對“母親河”的含義和現狀卻不清楚,所以重點通過了解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讓學生體會母親河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樹立保護意識。

三、説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教學中我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究。感受長江、黃河的源遠流長,明確長江、黃河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激發學生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

首先課前我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並通過上網,查閲圖書、報刊雜誌等多種途徑蒐集長江黃河的資料,還專門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網站,供學生參考。

下面我就來重點説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感知母親河

開課伊始,播放《龍的傳人》的歌曲,聽着“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歌詞,渲染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共情。(説課時教師可唱這一段)

接着出示教材上的地圖,讓學生找出長江、黃河流經的省份,並找到“半坡”、“河姆渡”的位置。學生也許就會產生疑問:“黃河、長江流域為什麼成為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呢?

二、情景創設,解讀母親河

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走進文本,並把課前蒐集的有關長江黃河的資料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所以接下來的彙報展示環節,我採用大家熟知喜愛的《非常6+1》的形式進行。從優秀學生中選出一名大方活潑的作為主持人,組織進行知識擂台賽!按學生預習分工情況,分為“文物小組”、“先賢小組”、“詩歌小組”,“現狀小組”、分別從文物、先賢、詩歌、現狀四個方面加深對母親河的解讀。(可想而知,這樣的形式是多麼受學生歡迎,課堂的氣氛又是何等的活躍。我想,不管是優秀的學生,還是平時學習吃力的學生,都會積極地參與進來。這個説,我知道黃河流域出土過精美的“人面魚紋盆”,那個説我知道我們為什麼被稱為炎黃子孫,因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就誕生在黃河流域。這邊來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邊立刻補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什麼?這是知識的流淌,這是思維的碰撞,這是母親河千百年來留給我們的輝煌。我們的學生——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母親河積澱了五千年之後,智慧的火花在這一刻迸發了!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學生由參與的興奮自覺不自覺地已經生髮了對母親河的嚮往,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了不起的河流而驕傲自豪!)

三、精彩紛呈,讚美母親河

《課程標準》指出,教育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抓住學生學習的契機,更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於是我趁熱打鐵,來個錦上添花,讓學生靜坐欣賞黃河與長江的美麗風貌,也從剛才的興奮疲憊中得到一點放鬆,體現人文關懷。(課件顯示黃河與長江的風光圖片,重點渲染黃河的壯觀和長江的秀美。告訴同學們,這只是在圖片上看,如果親臨黃河、長江,看到她們的真實風貌,可能你們也會像古代詩人那樣吟詩作畫的。我深情地問一句,美嗎?學生肯定也會深情地回一句,美!)

接下來課件出示三峽水電站的畫片,老師講述,目前,長江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裝機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解決了中國幾億人的用電問題。在同學們“哇塞”的驚訝聲中,老師繼續補充,當然長江黃河的經濟價值遠不止這些,她對周邊居民良田的灌溉,生活用水,交通運輸,旅遊參觀等等貢獻更是不可估量!

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有着秀美壯麗、如詩如畫的景緻,還有為千萬華夏兒女奉獻全部的偉大靈魂。

(此時此刻,同學們想怎樣來讚美我們的母親河呢?是想用五彩的畫筆來噴灑你的情感,還是想用優美的語句詮釋你的內心?是想用你甜美的嗓音唱出來,還是想用你抒情的朗誦表達出來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我們的母親河,創作一條保護母親河的公益廣告。)此時老師順勢提醒學生,由於同學們大多是廣東本地人,遠離黃河長江,母親河的概念應上升到哺育我們的河流就是母親河,比如我們廣州的珠江,東莞的東江等,保護身邊的河流就是保護母親河。

最後由老師朗誦,大家起立合唱氣勢雄壯的《黃河頌》,學生就這樣帶着對母親河無限的憧憬結束本堂課。

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次感謝大家,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ai ei ui》一課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課中包括韻母教學和兒歌教學。本課是第一課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ai、ei、ui”三個複韻母,滲透發音方法。

2、會認讀“ai、ei、ui ”的四聲。

3、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的書寫韻母ai、ei、ui。

(二)過程與方法

在遊戲、活動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去發現、去合作、去探究,使他們親身經歷整個學習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學習精神,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慾望。

由於複韻母ai ei ui是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學生容易發成兩個單韻母的音,學生對複韻母的發音方法掌握不夠,因此我將掌握3個複韻母的音、形、四聲及標調方法作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給ui標調作為本課時的難點。

二、説教法

由於本課是第一次複韻母教學,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複韻母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三個音。在教學中我採用提示、設疑、討論、遊戲、電教媒體等方法來教學本課。

本課所運用的教具有:拼音卡片和多媒體電腦PwerPint。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篇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以下幾個環節來教學本課:

(一)複習,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認讀單韻母和聲母,將單韻母卡片粘貼在黑板上,使本來枯燥的複習變得趣味盎然,然後讓學生分類,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學習ai

在導入部分,我讓學生將單韻母卡片粘貼在黑板上了,這些單韻母是分散着的,現在就要讓小朋友去挪動卡片,讓六個單韻母一個挨緊一個,空出位置給準備學的韻母。並引導學生説,這些單韻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給別人,多友好啊!引出“ai” 音。再出示,媽媽和小孩子在一起,誰高誰矮?進而引出複韻母ai,再板書。再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 從而過渡到新課的學習,讓無關緊要的挪動字母卡片變成生動的教學資源,並且在這樣的情境中調動已有的經驗去觀察ai的特點,這個新的知識點是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發現,不是我們老師給予的,要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肯定有學生會讀,然後再指名讀。 老師糾正。再齊讀。再合作讀(就是你讀我聽,或者是我讀你聽)教師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使教師極具親和力,讓學生在真實,生動的師生互動情境中悟到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再讀ai的四聲(出示ai的四聲)先按着順序讀,再倒過來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三)課中休息,遊戲

玩扳手腕的遊戲,引出ei的發音。

(四)學習ei

先學習讀準ei音:

ei由哪兩個單韻母手拉手?誰會讀?然後再指名讀,齊讀。《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的力量來自孩子的主動性”。這一環節扳手腕這個遊戲巧妙貫穿在ei的學習中,這樣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就很能吸引孩子,孩子能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在活動中掌握讀音,鞏固讀音。

再學習ei的寫法:

(出示)小朋友“明明”寫的ei(這裏e和i分得比較開)讓學生觀察寫得好不好?為什麼?怎樣寫才好?

然後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引導學生看明明這位小朋友寫的字,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中,自己主動發現寫好複韻母的竅門。充分相信學生自己能寫好,學生認真觀察,細心書寫,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後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為後面主動學習、自覺觀察奠定基礎。

(五)學習ui

創設打電話情境,引出ui.

然後讓學生觀圖記Ui的發音和形。

(六)鞏固訓練

出示電腦,學習聲母和ai ei ui的拼讀。用分組讀和開火車讀等活動,讓學生在熟讀中識記字音。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藍樹葉》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敍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三、説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採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3、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願借”的三次對話,着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三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後一段,實現由讀話到説話的遷移。

四、培養能力,説學法

1、課題入手法

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釋題入文。讓學生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激起學生的好奇。

2、圈點勾劃法

五、説教學過程(見教學設計)

六:板書設計:

19. 藍色的樹葉

李麗 → 林園園

借綠鉛筆 捨不得借

畫藍樹葉 不由得臉紅了

(應該互相幫助)

七、説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説: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預設中也想孩子們一定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的;他們也都能説: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可是,在這樣的一句話後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夠真正體會了、感受着友愛呢?

在認真分析了教參之後,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結合李麗林園園的幾次對話,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反思,通過初讀、再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從而昇華到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説……”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心裏話,進行説話訓練。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挺高的。

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幾名學生在讀林園園和李麗的話時,還需要進一步地引導。讀出林園園的不樂意、捨不得,抓住文中的吞吞吐吐、皺着眉頭、三個不要等詞語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李麗的話學生也沒有完全讀出味來。有一部分學生讀出了李麗的禮貌、請求,但是沒有讀出李凡的無奈以及委屈來。在今後學習類似的課文時,還要多加指導。

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於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字詞理解脱離了具體的語境。

説課稿 篇7

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五課《治水必躬親》。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情況,教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説教材

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及接受能力,突出以學生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本課在教材中居於第五單元的位置,在前幾單元中,已多次涉及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第五單元的主題是“自然與環境”,教學要求通過課文的學習從中明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善待自然,優化生存環境。

《治水必躬親》一文既涉及“人與自然、環境”這個大主題,同時又是一篇議論性的古文。文章論述了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調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説明只有躬親、清廉,才能治好水。文章由治水要防止的現象説起,繼而説明要躬親的原因,之後提出中心論點;緊接着運用例證法,舉海瑞治水的例子,論證中心,同時運用正反對比論證,一實一虛,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中心。通觀全文,觀點鮮明,結構嚴密,論據確鑿,令人信服。

二 、談學生

國中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初具文言文閲讀能力,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而且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大膽地去質疑;但議論文知識學生還不曾具體涉及,因此議論文知識的學習就成為本文學習的一個難點。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第五單元的教學要求,設計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註釋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反覆誦讀品析關鍵字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背誦課文。

3、學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培養學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

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三、講教法

本節課按五個板塊進行:激情導入、讀文解意、讀文品味、思路延伸、課後探究。每個板塊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採用誦讀法、討論法、啟發誘導法、知識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質疑和探究。首先以誦讀的形式初步理解課文,接着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進一步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品味分析重點句段,理清文章思路。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由治水聯想到做事,使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事情都應做到事必躬親,注重實踐的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步步深入,學生由“入書”到“出書”,既牢固地掌握了文言文必學知識,又擴大了教學容量,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述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pages_luzhuba]

出示課件,創設情景,介紹海瑞其人導入新課。

(二)小組合作,質疑探究。

1.引導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聽準字音和句讀。

2.結合課件出示生字詞,要求學生給加點的字注音。

3.結合對生字詞的學習,以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要求男生女生互相點評,通過讀來初步感知課文。

4.在讀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疏通文意,並給予學生學法指導。

5.質疑探究: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之間相互質疑,並把小組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在全班討論解決。

6.男生、女生翻譯課文比賽,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感知。

7.在對文章有個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出示詞義辨析題,採用競賽的形式,來鞏固所學內容,加深理解。

(三)讀文品味,理清思路。

1、在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觀點(道理),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關鍵句。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文章的寫作思路,初步理解議論文中論點、論據及其相互關係。

3、結合學生的分析,教師板書,並利用板書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四)拓寬思維,課文延伸。

1、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李冰治水”(修都江郾)過程中注重實踐的精神,反饋課文內容。

2、由“海瑞治水”、“李冰治水”的例子激發學生思考,舉出能證明“治水必躬親”的例子,從而進一步明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

3、由“治水必躬親”啟發學生思考,做任何事情都應注重躬親實踐的道理,並能舉出具體的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務實的態度。

(五)瞻前顧後,課堂總結

“治水必躬親”,因為山川形式不同必躬歷山川才能得其情,因制度沿革之故,必諮詢才能窮其致,選用治水之人,必能躬親實踐,且公正廉潔。只有這樣治水之事才能舉,水利才能興。

生活中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真知識,掌握真本領。因此,治水必躬親,事必躬親。

(六)課後思考,探究學習。

由治水與躬親、清廉的關係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學習治水成功都需要哪些條件。

附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參加本次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我説課的內容是國中信息技術第一冊(下)第一章第三節:《版式美化》。我的説課分為五個部分: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和設計理念。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完了基本的文章編輯和修飾方法後,對文章的編排與修飾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教材的目的是通過設置合適的紙張大小、頁邊距、頁號以及頁眉頁腳,讓文章看上去美觀、方便閲讀。通過對教材的分析:

2、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引領學生掌握頁面設置的方法,能夠設置適當的紙張類型,並能調整頁邊距;插入頁碼,設計美觀的頁眉和頁腳。

②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景,通過文章的對比,找出不同,提出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探索如何設置頁面、頁碼、頁眉和頁腳等,通過動手實踐體驗版式美化的過程。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美化版式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培養對文字作品審美素養。

3、教學難點和疑點

本課的難點是:頁眉、頁腳的設置、概念及作用。

疑點之一:頁腳頁眉中都可以插入頁碼。疑點之二:頁號是自動編制的,原頁號的數字不能修改,否則後面的頁號不能自動排列。疑點之三:首頁的頁碼是可以取消的。

第二部分、教學方法

適當採用“分層”教學法,穿插“情景創設法”和“任務驅動法”。目的是簡化知識,強化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三部分、學法指導

把枯燥的技術學習融入“美化‘學案’版式”任務情景中,指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師友互助學習法,完成任務。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

國小時學生已經接觸了WORD文字處理軟件,這節課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説比較容上手。根據七年級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認知規律,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上課開始,用打印機打印兩份進行了不同修飾的學案,紙張大小不一,邊距不同的、有頁號和沒頁號的,讓學生仔細觀察,説出異同,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設計意圖:】同樣內容的學案,但整體效果看上去大相徑庭,通過對比,讓學生體驗紙張類型、頁號等的修飾作用,明白一篇好的文章,不僅內容要好,還要設置合適的版式。

教師板書:課題:版式美化。學習內容:頁面設置、頁碼、頁眉及頁腳。

第二環節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第一個基本小任務:

動手試一試,自行設計“學案”,怎樣設置紙張會更節約、更美觀?(參考課本19頁:頁面設置)

學生動手實踐,教師查看學生掌握情況。提示:機房只有A4紙。

不少同學迅速打開頁面設置對話框,把紙張類型由16開,改為了A4,發現紙張減少了一頁。但細心的同學不難發現,學案最後一行文字,獨自佔用了一頁,這樣打印的話,太浪費紙。於是把頁邊距進行了微調,正好3頁就打印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觀察能力。強調打印之前,要確定好允許使用的的紙張類型,頁邊距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注重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知識點二、設置頁碼

接着拋出第二個問題:老師準備將大家的“優秀學案”打印出來並裝訂,但頁數較多容易混淆順序,怎樣解決?

學生不難答出:加頁碼。

佈置基本任務二:

1、為《學案》插入“頁碼”。

2、位置:頁面底端(頁腳);

3、對齊方式:居中。

接着引導學生觀察頁號的變化,封面有沒有必要加上頁號?

如果想把學案第一頁作為封面,不放頁碼,怎樣解決這一難題?

視情況提示學生注意“頁碼對話框”中的“首頁不顯示頁碼”選項。

【設計意圖:】此環節僅掌握插入頁號,並且能夠對首頁取消頁號即可。

順勢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剛才設置頁號的位置時:為頁面底端(頁腳)。教師講清楚其實頁號是頁腳的一部分。

引領學生觀察課本上每一頁的上面和下面都有漂亮的修飾,這些漂亮的修飾被稱為頁眉和頁腳。點明頁眉和頁腳在頁面中出現的位置不同,但作用一樣,是文章的一種標註性的裝飾。頁眉內容一般設置成本頁內容分類,頁腳往往設置成頁號等信息。

頁眉與頁腳設置是本課的難點,對學生而言是個全新的概念,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最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頁眉頁腳的編輯狀態?

師生共同探究: 1、設置頁眉頁腳後,出現一個特殊的工具欄,引導學生探索,找出頁眉頁腳間的切換按鈕?

2、試着使用插入“自動圖文集”按鈕,插入合適的頁腳?

3、找到關閉頁眉頁腳的按鈕?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難點:佈置基本任務三

1、輸入個性化的頁眉:“七年級某班某某版式美化學案”。

2、修改“頁腳”,頁碼形式為“第X頁 共Y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頁眉、頁腳的變化,教師小結:無論是頁眉還是頁腳,一旦某一頁上修改之後,其他頁也參照這種格式自動完成修改。

整個教學過程中,三個基本任務環環相扣,順利完成三個知識點的學習。接着讓同學們集思廣益,豐富頁腳的設置,提出本節課的

拓展任務:

1、嘗試設計個性化的頁腳:“我來到了第×頁”,試試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把問題拋給學生後,提示學生相互討論完成。此時一定要學生演示操作過程,為了便於暴露問題,讓一個做錯的學生來做,結果每頁都顯示了相同的頁腳。然後再讓一個會的同學來做,並強調頁號是自動編制的,原頁號的數字不能修改,否則後面的頁號不能自動排列。

第三環節 交流評價

採用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本節課評價,側重最終作品評價,最好機房裝有網絡打印機,在小組間交流打印的最終作品,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顯示在紙上,達到較強的激勵

作用。

【設計意圖:】學生在互評作品時,看到別人作品的優點,也能找出不足,並能對自己的作品做進一步的修改。通過點評,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同時也深化了知識點。

第四環節 加油助力

給同學們展示例如:古詩豎排的“仿古”效果等。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字豎排的探索,進一步體驗版式美化的多樣性,拓展版式美化的範圍,開闊學生視野。

第五部分、設計理念

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編寫,用學案引領,避免了單一的教教材。把知識點的學習嵌套在“‘版式美化’學案”的設計上,只要動手做就會有問題產生,把各個知識點融入到問題中,問題解決了操作也學會了。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整體構思,相信通過本課的教學,同學們能進一步體驗版式美化的多樣性,同時能根據作品的需求,設置適用的版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