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6W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個內容。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説課稿,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説課稿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説課稿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掌握它們面積和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開端,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圖形以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均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實際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 難點: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具準備:長方體實物及相關課件、配套學具等等。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探究發現法、討論交流法和小組合作法,並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採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學法分析

波利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所以,本節課,我突出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做到“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説理。”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的頒佈,為我們教師展示了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學生們,我的設計本着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節課我按照

激趣引入——引導探索;自主學習——鞏固應用;發展提高——交流評價;能力培養——體驗成功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 。

設計意圖:

為什麼我要按照這4個步驟來進行教學呢?因為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形成發展中的一次飛躍。在引入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在讓學生觀察和説説生活中的長方體,不僅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長方體圖形的表象,點明瞭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還讓學生體會了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概念比較多,學習內容較為枯燥,如果僅靠傳統説教式和灌輸式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所以,我讓學生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種形式分別感知長方體,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學生按預定的流程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設計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基礎題和發展題。基礎題主要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此來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發展題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理解和運用,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遵循了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再現學生的思維過程,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就是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歡迎批評指正。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説課稿篇2

一、説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以國小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看立體圖形的能力。並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的特徵,認識其長、寬、高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於形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方法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採用講授法、觀察發現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這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本節課的內容屬於幾何知識中的概念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必須在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活動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初步概括形體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圖形,所以,我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過程為:

五、教學過程

(一)從分類中引入

1、請看大屏幕,以4人組為單位,把大屏幕上的圖片進行分類。

小組彙報。要求:你們是怎樣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接觸過的物體圖片,體驗到數學於生活。學生在分類時,有的按製作材料不同分類;有的按形狀不同分類;有的按大小分類;有的按顏色分類……課中讓學生知道數學課研究的是形狀,大小,顏色和材料不是數學課研究的對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驗我們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2、仿照以長方體與非長方體為標準的組分類法,請大家把所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挑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出示課題)。把另一堆放在一邊。

(二)在觀察討論中瞭解長方體、正方體面的特點

1、拿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後,問:它是什麼圖形?長方體的面有什麼特點?

學生觀察後討論特點,並説明你怎麼證明?

彙報: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證明相對的面大小相等:(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可以通過度量長和寬算出面積。

(2)可以把一個面用剪刀剪下來與相對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個面描在紙上,再用相對的面去比。

……

[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裏,讓學生觀察長方體面的特點後,驗證自己的觀察。驗證的方法是開放的,學生可以發揮想象力,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驗證,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慾望得到滿足。]

2、在你們分出的長方體中,有沒有特殊的類型。學生彙報:

(1)有一個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而且2個正方形大小相等,4個長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個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一類(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方體或立方體)是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並讓學生畫集合圖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3)再讓學生猜想一下,有沒有一個長方體有4個面都是正方形,2個面是長方形的呢?[ 從一般的長方體到特殊的長方體,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通過猜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製作中瞭解長方體、正方體頂點和稜的特點

1、自學課本1-2頁瞭解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頂點。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

2、用小圓球(頂點)和4種不同長度(分別以A,B,C,D表示)的小棒(稜),製作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如下圖)。

3、出示小組合作製作要求:

(1)每組製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2)製作前先小組討論填好材料單;

材 料 單

模 型 頂 點 稜

(小圓球) (小棒)

A B C D

長方體 個 條 條 條 條

正方體 個 條 條 條 條

(3)按材料單準備好材料;

(4)製作完成後,討論稜和頂點有什麼特點。如果材料不夠或有多餘,請説明為什麼?

4、小組活動。

5、彙報:長方體是怎麼準備材料的?頂點有什麼特點?稜有什麼特點?正方體怎麼準備材料?頂點和稜各有什麼特點?

[ 通過觀察—討論—準備材料—製作—彙報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的特點。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在設計填寫學生報告單中鞏固

請大家按小組設計一張學習的報告單來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 課堂小結用實驗報告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習的報告單,並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填寫,在填寫報告中理解知識和反省自已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五)課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個火柴盒和魔方,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寬、高。

2、用硬紙板做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課外實踐操作,把數學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進一步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關。]

本課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動手實踐,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力求讓學生在儘可能大的活動空間中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對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説課稿篇3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後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2、能力目標: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會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會用直尺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滲透學習目的性教育。

五、教學用具

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框架、火柴盒、電腦課件。

六、教學流程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我從複習平面圖形入手,然後認識立體圖形,進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樣有利於學生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於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然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具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並抽象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最後,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用集合圖形表示它們的關係。

在創新應用上,我讓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並實際進行測量。通過做一做,擺一擺,説一説,練一練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