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一節的內容包括8,9的認識,有關8,9的加減法 以及8,9加減法的應用三部分,共5課時。

"用數學"是第三課時,其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通過同一情境反映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二是讓學生學會看已知數量和問號之間的關係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式並計算;三。讓學生能看圖提出簡單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內容對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説,既有現實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另外,咯市還通過結合"用數學"的教學過程來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設計理念和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它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符合其水平的思維情景和條金,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本節的"用數學"是讓學生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結算出結果。在教學中還應讓學生尋找問號的數量時側重通過計算的出,而不是去數未知數的數量,所以本節的設計意圖是在指導學生找出求"一共有幾個蘑菇"用加法解決,而求"剩下有幾隻小象休息"用減法解決。讓學生初步知道求整體,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再通過加減法兩個題目的對比,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求總數,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求部分,用減法。總數減另部分是答案。再讓學生運用這個口訣,看圖提數學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理解接受。

針對以上的教學設想,卻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的意義,和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 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能根據已知量和問號之間的關係,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式計算。

4 能根據圖畫提出至少三個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為:

一、創設情境,引新設疑

1(播放錄音)

(出示電腦畫面,有聲音出: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哈利,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快樂的森林玩一玩!,

提問:① 你們知道哈利要帶我們去哪裏玩嗎? (快樂的森林)

老師板書題目:快樂的森林

② 你見過的.大森林是什麼樣子的?———————(有美麗的樹木,可愛的小動物……)

老師教育學生要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愛護小動物

二、合作探究,體驗發現

1,引導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

電腦出示動態蘑菇園,導入:哈利首先要帶我們去快樂蘑菇園聽小蘑菇們唱歌

問題 ①:通過觀察,你看到現在在唱歌的是幾個蘑菇呢?

(通過觀察,現在有6朵蘑菇在唱歌)

師: 你再聽聽,(有聲音出:真好聽,真好聽,我們也想來一起唱。———————進入兩朵小蘑菇)

問題 ②:誰來幫哈利算一算:現在一共有幾朵蘑菇在唱歌了呢?並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①交流算法:6+2=8,一共有8朵蘑菇。把左邊的6朵與右邊的2朵加起來就是8朵

②引導理解:列式2+6=8對嗎?

(求一共有多少蘑菇就是把這裏的蘑菇加起來就得出結果了,可以是左邊加右邊,也可以是右邊加左邊,所以2+6= 8 6+2=8都對)

小節總結與評價;

小朋友們這麼聰明又這麼樂於助人,哈利為了感謝你們對他的幫助,特意邀請你們去看看森林裏的節目表演—小象跳舞

2,引導學生體驗減法的含義

(電腦出示的一共有9頭象的字樣。再3頭小鹿跳舞的畫面和音樂。再出示問題:有幾頭小象沒有跳舞?

①引導觀察,組織討論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弄清問題是:

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幾隻?

② 引導學生列式解決問題:

因為一共有9只小鹿,3只跳舞,求不跳舞的小鹿就是用總共的9只小鹿減去跳舞的3只小鹿列式為:9—3=6

3、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再總結方法

(電腦出示蘑菇和小象圖的比較圖)

①提問:為什麼求小蘑菇的題用加法解決,而求小象的題用減法解決

②引導學生明白小蘑菇的題目是求整體的數,即總數,求總數就用加法。小象的題目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求部分就用減法

③老師總結口訣:

求總數,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減法,總數減另部分是答案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① 出示課件一:(一共有8只小鴨子,水裏面有3只,求在岸上的有幾隻?)

讓學生觀察,把題意説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把算式填寫完整

8-3=5

②出示課件二;(左邊有7只小狗,右邊有2只小狗,求一共有幾隻小狗?)

2+7=9

③引導彙報,結合學生回答,電腦演示,進行訂正

四、唱歌,休息

五、聯繫生活、整體感知、加深理解

(出示小鳥圖:原來有5只小鳥,後來飛來了4只,)

引導學生提問:① 原來有5只小鳥,後來飛來了4只,現在一共是多少隻?

5+4=9 4+5=9

②有一些小鳥在樹上,後來又飛來了4只,現在一共是9只,求原來有幾隻?

9-4=5

③現在一共有9只小鳥,原來有5只小鳥,求後來飛來了幾隻?

9-5=4

④原來的小鳥比後來飛來的小鳥多幾隻?

5-4=1

⑤後來飛來的小鳥比原來的小鳥少幾隻?

5-4=1

六、活動練習,鞏固舊知

(用數學)説課稿,標籤:一年級數學説課稿,國小數學説課稿,

發給20位小朋友每人一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有一道數學題,讓學生把得數是“8”的投入到“8”號信箱中,把得數是“9”的投入到“9”號信箱中,還有一些小朋友的卡片得數不是8也不是9,便找不到信箱,就請他們講講,自己沒有把信送出去的原因。

七、總結收穫,滲透聯繫

①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②回顧並記憶口訣:

求總數,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減法,總數減另部分是答案

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和教學目標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小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推導過程,能熟練地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

對一個數除以小數,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一是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例5);

二是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例6)。在這兩個例題中,都要先教學利用商不變的規律來使除數變為整數,再進行計算。

當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時,只需利用商不變的規律把除數和被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轉化為整數,然後進行計算;而當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相同時,則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來確定被除數應該擴大多少倍(比如:除數是兩位小數,那麼被除數和除數只能擴大100倍,不管被除數有幾位小數或者是整數)。對於這兩種題型有一條規律,其依據都是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並能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推導過程。

(二)通過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引導學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聯繫、變化的,從而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通過小組交流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要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來安排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要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呈現教材內容,以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學的要領是:重視基礎,做好過渡,掌握規律。教師要精講,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活動,以促進他們進行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加強基礎訓練。小數是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應認真適時地抓好幾個基本訓練。如:看豎式口算二、三位減法;做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熟記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等等。要隨着教學的進程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訓練,切實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性。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教學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的例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索,討論的興趣,教師應從整體出發,適當地增加題型的容量和密度,分多種情況讓學生在實際演算中自主地探討、歸納出規律性的計算方法。在學生的演算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理解當除數的小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時,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的道理。

(三)適時練習提高準確度。不管是在訓練的方式上還是在訓練的時間上,都要精心設計,以達到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中以課堂練習最為重要。實踐證明,抓好課堂練習,既是提高練習質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證,也是減少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並及時反饋矯正。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溝通

1、什麼是商不變的性質?

2、計算:108÷3656*28÷27

(二)探究新知

1、例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這裏有7、65米絲繩,可以編幾個?

提問:怎樣才能轉化為我們前面所學的整數除法?

同桌討論(引出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2、例6:12、6÷0、28

提問:這道題和上面例題的方法相同嗎?如不同該怎樣擴大被除數和除數呢?

同桌討論:引出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這裏被除數和除數應擴大100倍,才能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同時教師要適時點撥:被除數的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分小組演算、討論和提煉方法

A組:6、4÷0、857、6÷4、246、8÷1、2

B組:16、1÷0、460、093÷0、3190÷0、06

課堂學生演算時,教師巡視,進行引導、點撥,使學生逐步領悟本節知識的要點所在。

(三)課堂練習:(略)

(四)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2、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進行計算?

(五)作業:(略)

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説明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I第一章《集合與函數概念》1.2.2函數的表示方法,該課時主要學習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法,圖像法,列表法,以及應用函數的表示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教材所處低位和作用

學習函數的表示,不僅是研究函數本身和應用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所涉及的問題,而且是加深理解函數的概念的過程。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面可以使函數在數與形兩方面的方式表示,因而使得學習函數的表示也是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方法的重要過程。

2.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學生已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理解函數概念,使學生掌握函數的三種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圖像法

2. 能夠恰當運用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並藉此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三種方法的學習,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在運用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讓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因為學習本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函數的三種不同表示方法)

難點:根據不同的實際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數(因為恰當比較難把握)

四、説教法分析與學法指導

本着以“學生髮展為本”。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學生為主,教師指導。整個教學過程主要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體現“分析”——“研究”——“總結”的學習環節,並以多媒體為教輔手段。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嘗試探索中不斷髮現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完成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完成情感目標的教育

五、説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設計意圖

引入定義表示法,這節課將更深入的瞭解、探討這三種表示方法,先回顧函數解析法,圖像法,列表法的定義;並給出一些眾所周知的例子。例如,解析法:一次函數y=kx+b,二次函數y=ax2+bx+c等,圖像法:我國人口出生率變化曲線等;

列表法:國內生產總值表格等體會函數就在我們身邊,這樣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血生學習方式

問題情境例1.某種筆記本的單價是5元,買x(x∈{1,2,3,4,5})個筆記本需要y元.試用三種表示方法表示函數y=f(x).

從簡單的例題入手,初步瞭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重點是讓學生明白:確定函數定義域是非常重要的;函數的圖像並不是只能為連續的曲線,也可以是直線,折線和孤立的點組成,這裏的函數圖像則由一些孤立的點組成,從而加強學生對函數圖像的認識

問題情境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學在高一學年度六次數學測試的成績及班級平均分表。請你對這三位同學高一年度的數學情況作一個分析

王偉同學的成績

98,87,91,92,88,95

張城同學的成績

90,76,88,75,86,80

趙磊同學的成績

68,65,73,72,75,82

班級平均分

88.2,78.3,85.4,80.3,

讓學生學會選擇性的用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先讓學生分別用三種函數表示方法試試看,即可見這題最好是通過圖像進行分析;通過不同的分析法,更能突出“形”的優勢,並讓學生明白並不數所有的函數都能解析法表示

問題討論觀察前面兩個例子,説一説三種表示法各自的優點?通過實例展示,對學生來説理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是比較輕鬆的,但對於三種表示法的優點,學生未必能夠準確的描述,通過學生討論與教師的評價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敍述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考察同學的自學能力

課堂小結我們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其中三種函數表示方法各自的優點回顧整理這節課所學知識,能夠是知識更加的料理分明,便於記憶

佈置作業課本P23習題1,3,4;

2(選作)學生經過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函數的三種表示法,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作業,留給課後自主探究,這樣即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又有餘力的學生有發揮空間,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六、説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實際遵循新課標過程的基本理念:發展學生的教學應用知識,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注意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體會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解決問題。:以上,我僅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上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説課提出寶貴意見。

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第二冊教學內容。鐘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學生每天起牀、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一定的時間進行,儘早讓學生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能夠方便學生的生活。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雖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愛惜時間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認識鐘錶的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二、説教法教學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受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我設置了許多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一)提問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問:誰來説説今天你是什麼時候起牀的?

通過讓學生説自己起牀的時間,教師瞭解了學生收集時間信息的情況,學生更明確了時間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出示主題圖,教師提問:這個小朋友是什麼時候起牀的?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回答後,教師提示課題:是的,鬧鐘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分針12個數。在彙報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通常會説到秒針,當學生説到秒針的時候教師應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教師説明秒針走一圈才一分鐘,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分針走的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的順序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表示的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再出示4時、8時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時刻,然後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説説看整時刻的方法嗎?小組討論看整時刻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撥出3時、6時,通過撥規定的時刻進一步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數學説課稿 篇5

指數函數説課稿

我本節課説課的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一冊第二章第六節“指數函數”的第一課時——指數函數的定義,圖像及性質。我將嘗試運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本節課的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要應本着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我將以此為基礎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和教學過程分析這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數是高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函數的思想貫穿於整個高中數學之中。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函數的一般性質和簡單的指數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指數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它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使學生得到較系統的函數知識和研究函數的方法,同時也為今後進一步熟悉函數的性質和作用,研究對數函數以及等比數列的性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十分重要,它對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這一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抽象的指數函數及其圖象缺乏感性認識。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指數函數的生成過程以及圖象和性質是這一堂課的突破口。因此,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及其運用作為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難點是指數函數圖像和性質的發現過程,及指數函數圖像與底的關係。

3、課前思考與準備

包括學生在學習新課前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這不意味着我們形式化的給予學生一個預習任務,所以我將通過課前思考題讓問題引領學生自覺地投入對新知識的探究之中。我設計了幾個簡單問題

數學説課稿 篇6

1、教材簡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和意義,為解決相關的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後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來説“乘法”這個概念較難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體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圖中藴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的意義做準備。然後,例1 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學生用小棒擺出的作品。這樣編排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後繼續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及新課改要求,我採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説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第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究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乘法的含義和讀寫。第三環節是引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思路,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國小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在開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場景。“看,遊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説出有坐摩天輪的,玩過山車的,還有坐火車的後,這時我再問“誰能觀察的更仔細些?發現其中藴含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從數量上觀察。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個車廂坐3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3把椅子。最後再提出 “兒童樂園裏藏着許多數學問題,誰能試着提一個?”

(二) 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過看圖提問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對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後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並舉出這樣的例子,比一比看誰説的長,教師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説得越長越好,假如學生説5+5+5……等學生説完後老師馬上拋出問題:誰能完整地重複一遍!學生可能説着説着停下來,因為他説得太長只記得加5,卻不知道幾個5相加,可能有的學生會重複,教師可以趁勢利導問你是怎樣記住的,學生要想記住必須數一數他説了幾個5。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後,老師和學生一起寫20個5相加,然後交流寫算式的感受。學生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會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很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啊”的想法,這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創造簡單形式來表示20個5相加。然後交流、評價各種寫法,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6個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間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然後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麼,可能學生會説像錯號,像漢語拼音裏的x。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説把加號變斜就是乘號。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6個3相加等於18,所以3×6=18,也可以寫成乘法算6×3=18。讓學生試着讀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驟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發揮主體圖的作用,再次回到主體圖,讓學生説説前面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一起改寫前面的加法算式,並重點説明什麼樣的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最後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被我們抽象概括出來了,此時須有一個及時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我在這一環節主要採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練習九的第二題,用於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課前我製作了卡片,並適當豐富內容。採用“開火車”形式練習,儘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接着完成46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一題。這兩題都是情景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慾望。教師通過提問:“求什麼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注意什麼?按什麼順序讀乘法算式?”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並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繫,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80-83頁。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貫穿始終的。本章教材承擔着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關係面積的計算式本單元第一節課,是學生在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運用會為學生後面的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公式的推導,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式的推導和運用。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底和高的關係。

二、説教法

這節課,我將採用“自主實踐,合作交流” 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與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

本課的學法有:自主討論、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觀察想象等學習方法,使學生親自探索,主動發現,讓他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愉快!

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卡片、長方形卡片、格子紙、剪刀等。

三、説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設疑,激發情趣導入

在新課開始我將結合生活實際,用一個分地故事設疑導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氛圍中開始探究活動。

從前,有個農民伯伯給兩個成年的兒子分地。他根據平日收成及地壟大小,把這塊地分給了大兒子,那塊地分給二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認為分給自己的那塊地小,都説農民伯伯偏心。這可把農民伯伯氣壞了,可他又説不明白。只知道這兩塊地的壟數和收成是相同的,所以,農民伯伯就想找一個聰明人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嗎?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本節課所以研究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進行思考。

(二)組織動手實踐,嘗試多維探究

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為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農民伯伯想辦法。

我首先先引導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的。為此,我為同學們準備了兩張學具卡片,“假設這兩塊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學具卡片,你們江怎麼辦?可以小組討論。”這樣引導可以使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信性。學生或許會想出許多的辦法,如:數格子、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會是哪一種方法都是可貴的,因為這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討論研究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

最後在學生多種答案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方法,並要求説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會認識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繫。為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張卡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於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者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繫。我抓住這個重點,組織學生深入推導。我是這樣做的,利用實踐割補法小組的彙報,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求呢?學生順勢就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的順勢推導都源於上一環節的實踐操作,這樣就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到此,我並沒有停住,仍然藉助農民伯伯分地的情境,給出兩個圖形的個體數據,讓學生利用公式計算,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為農民伯伯徹底解決問題,農民伯伯開心地笑了。在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層運用新知識,逐步理解內化

對新知識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聯繫生活”的原則,安排了四組形式的練習。(基礎練習、趣味練習、實踐練習、提升練習)

基礎練習:

出示的幾個平行四邊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相應底和高的認識,鞏固其面積計算方法的應用。

趣味練習:

趣味題的設計,進一步鞏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方法的使用,同時開拓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視野。

實踐練習:教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道實踐練習,在學習加強知識運用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快樂。

提升練習:

提升練習既考查了學生對理解知識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又考察了他們的想象力及空間觀念。

這四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能涵蓋本節課所有知識點,將練與趣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可以説,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課快要接近尾聲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瞭解,我先請同學們説説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然後提出:你還能有摺紙或是其他的辦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嗎?作為課後的操作作業,這樣就為學生提供多元思維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做到“曲終而有餘音繞樑”。

四、説板書

我以條理清楚為原則,既體現了學習目標,又突出了學習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明瞭地理解這節課的知識點。特設計如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三角形形的面積 = 底 × 高

平行四邊的面積 = 底 × 高

S = ah

數學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起始課《小熊購物》。課標對低年級數學的要求是: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其應用意識。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能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並且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探究出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律,解決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減法的解題方法,通過教學的不同活動,使學生從活動中鞏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針對本節課的課程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減法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二、説學情

經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熟練地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同時,對於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的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有了一定的訓練,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本課知識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由於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體差異的不同,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出發來理解混合運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多交流方法,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通過去購物這一情境來理解並掌握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並通過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四、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

出示10道口算題,其中包括2道連加、連減口算,並讓學生説出是怎樣計算的。一是屬於課前的常規訓練,二是通過2道連加、連減題目的計算,為本節課“乘加”“乘減”問題的運算順序做好鋪墊。

(二)導入

小熊家附近新開了一家超市,今天我們就和小熊一起去購物,看看會有什麼收穫。

(通過一個情景的導入,吸引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新授

(A)提出問題

1、現在我們來到了超市裏,介紹超市中都出售哪些物品?

(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説出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根據自己發現的數學信息,能夠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這部分可以由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可能提出加法、減法、乘法不同的問題,也有可能提出一步、兩步甚至更多步的問題,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合理的,是結合本課的數學信息提出的問題,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知識的興趣。同時,在這一環節中,當學生提出和本課的知識點有關的問題,也就是乘加或乘減問題是,老師就應當即把相應的問題記錄在黑板上,為後來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B)解決問題

乘加問題

1、結合實際情境,理解乘加問題算理

根據老師板書的問題,指名找學生完整讀題。然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同時找學生到黑板前進行板書。

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算法説説自己是怎麼想。

(雖然以前學生接觸過連加、連減或者加減混合的兩步運算,但本節課作為兩步運算應用題的起始課,要解決 “乘加”“乘減”兩步運算應用問題卻是學生第一次遇到的。所以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老師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説清楚,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能會列出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針對學生所列的兩種不同算式進行比較,發現兩種列式雖然不同,但是解題思路是一樣的,並且向學生介紹了什麼是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認識到以後在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列綜合算式的方法來解答)

2、介紹脱式的書寫。

強調“=”位置的書寫,同時注意訓練學生完整的進行講題。同時提示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不能忘記加上單位名稱和答。

(在這裏要讓學生明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要運用脱式計算的方法,同時老師要教給學生完整講題的方法,並讓學生自己進行練習)

3、鞏固內化練習

結合開課時學生提出的和本課知識點有關的問題,進行鞏固內化練習。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選出一道有乘法,又有加法的應用題,讓學生自己在下面獨立完成。

(這一部分主要是針對上面所講解的內容進行的內化練習,同時引出加法在前時的書寫,這部分如果前面的講解紮實,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會很簡單)

4、觀察算式,總結乘加問題的運算順序。

讓學生觀察黑板前的.算式,讓學生説説發現了什麼,從而總結出: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法。

5、小練習,説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同樣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於乘加問題運算順序的掌握)

乘減問題

1、結合問題,理解乘減問題算理

出示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應用題,讓學生讀題後,在練習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解答。並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同時注意脱式的書寫。

(這一部分實際上是前面的乘加問題的遷移,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在解決乘減問題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相對熟練了很多,也簡單了很多。)

2、總結乘減問題的運算順序

總結乘加、乘減問題的運算順序

觀察黑板前的乘加、乘減問題,自己總結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C)新授小結

學生在總結新授內容時,能夠總結出兩點來:一是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二是脱式書寫;第三點以後遇到同樣類型的應用題也可以用列綜合算式的方法來解決,學生不一定能夠總結出來,可以由老師加以補充。

(小結的時候,讓學生回憶新授部分的學習內容,自己嘗試着進行總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整理、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練習

設計了這樣幾道練習題,

第一題,計算題。

這道題的設計:一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於乘加、乘減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二是為了鞏固脱式計算的書寫,檢查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第二題,改錯題。

設計了3道題,其中2道錯誤,1道正確。2道錯題分別是運算順序出錯和脱式的書寫出錯,目的同樣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於運算順序的掌握和脱式書寫的掌握。

第三題,計算題。

在前面改錯的基礎上,自己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提醒學生進行規範的書寫和準確的計算。

第四題,應用題。

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學生運算順序和脱式書寫的掌握情況,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本課的知識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