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三角形的特性》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8W

要説好課,就必須寫好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準備的《三角形的特性》説課稿,歡迎閲讀。

《三角形的特性》説課稿

《三角形的特性》説課稿篇1

一、説教材

(一)、內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0—81頁內容,這部分內容包括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穩定性等。學生通過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有了直觀認識,能夠從平面圖中分辯出三角形。例題1:是有關三角形定義的教學,着重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例題2:着重於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穩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廣泛應用。它可以讓學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用權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教學難點:

在三角形內畫高。

二、説教法

(一)、情境教學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會主動探索新方法,從而將問題的解決和方法融為一體,這樣安排有利於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操作討論法。

在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時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即啟迪學生思維,又能增強其合作意識。學生動手、動腦,在探索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三、説學法。

(一)、自主探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進行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如:畫一畫、議一議、説一説等活動發現新知、建構新知,從而掌握新知,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品質,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以致用,在學完新知後,我及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不僅增長學生智慧又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增強了學習數學興趣和信心。

四、説教學程序。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入

1、出示80頁情境圖,學生觀察,發現描述三角形。

2、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課件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上的三角形。

4、導入並板書課題。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徵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什麼叫三角形?

(2)、議一議: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3)、討論:哪種説法更準確?

(4)、指導閲讀80頁“三角形”定義。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三角形屋頂的房子。(問:你能測出三角形房頂的高度嗎?學生動手操作)。

(2)、你是怎麼測量的?(學生交流彙報)。

(3)、講解測量過程?(得出:三角形高、底的概念)。

(4)、出示81頁三角形(問:這是這個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你還能畫出其它的底和高嗎?學生動手操作,然後評議交流)。

4、拓展

在三角形ABC中,以AB為底邊的高是();以AC為底邊的高是();以BC為底邊的高是()。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出示81頁插圖,問圖中哪裏有三角形?生產生活中為什麼要把這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它具有什麼特性?

2、實驗解疑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會有什麼發現?

(2)、得出結論: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舉例説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課件出示練習十四:1、2、3題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1、本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認識?

《三角形的特性》説課稿篇2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性》。

我將從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説課。

一、首先説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內容是今後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本年段的學生已經認識了角、線段等知識,並且能夠從平面圖形中清楚地分辨出三角形,在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空間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比較抽象地認識圖形,並進行一定的探索。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4—6年級學段的要求,即:"瞭解簡單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解決問題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體驗數學充滿探索與創造"和本節課教材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我確定教學重點為: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教學難點為:在三角形內畫高。

在呈現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方面,我採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更直觀、易懂。我還準備了三角形和多邊形的框架模具、答題卡等教具和學具,為教學的展開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體驗中學習數學"。

根據上述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採用直觀演示、引導探索、講解示範、操作發現等方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在本節課的學法指導中,我將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將觀察發現、操作比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實現知識的有效建構。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學情特點,我設計了以下4個教學環節。

(一)生活情境,直接引入

先請學生觀察生活情境圖,直觀感受生活中眾多地方都要用到三角形,直接引入新課:"三角形的特性"。

【這樣由生活現象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為教學活動的展開(進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自主建構,探究特徵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內容,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共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嘗試研究,探究特徵

先請同學們拿出數學用具盒打開釘子板,在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請學生在圖本上畫一個三角形;最後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數一數、摸一摸三角板有幾個角和幾條邊,並説一説自己對三角形的認識。師生總結三角形的定義。明確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和三個角。教師再因勢利導,幫助學生重點理解圍成的涵義。然後請學生試着總結三角形的定義,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最後講授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設計意圖:在探究三角形的概念時,圍成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有效的突破難點,我請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三角形,在有效的操作活動中,學生直觀理解了圍成的含義。而且通過圍、畫、數、摸、説等一系列數學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了三角形的含義及特點。】

第二層次:嘗試操作,體驗畫高

三角形高的認識及畫法,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把三角形高的知識,融入到實際問題的`情境中,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層次:

首先,用課件出示兩個人字形屋架圖,讓學生觀察,分辨哪個屋架要高一些?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對屋架的高度進行測量。教師再用課件,把兩個屋架的實物圖抽象成兩個三角形,在剛才測量屋架高度的部位畫上一條虛線,"三角形的高"就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理解得也會更為透徹。然後,讓學生自學三角形高和底的定義,在此基礎上調動已有知識經驗,自己探索畫出一條高。

最後:要求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擺放位置,請學生繼續辨認三角形的高,豐富對高的認識。本環節學生的思維難度加大,在畫三角形的其他2條高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因此,我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用課件演示旁邊兩條高的畫法,引領學生思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讓教學的難點迎刃而解。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高,並讓學生經歷探索高的畫法過程,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讓學生驗到了學習的價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層次:實驗解疑,探索穩定特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生不容易理解,我通過遊戲引入,請學生拉三角形和多邊形的框架模具。發現怎麼拉三角形的框架模具都不動,而多邊形的框架模具卻變形了。這是為什麼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可能會聯想起四年級上學期學過的四邊形有易變形的特性,所以學校的電動門中間的骨架要設計成四邊形的,也由此會想到,三角形不易變形。那麼,三角形為什麼不易變形呢?隨着提問,再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這也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只要三角形的三邊的長度確定,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完全確定了。這也是生活中有那麼多地方應用三角形的原因。最後,請學生回想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實例。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順應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交流探究,和教師的輔助講解,完成一個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讓學生親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練習是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裏我安排了安排了三個梯度的練習,

一是辨一辨,在圖中辨認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二是畫一畫,在所給三角形上畫高,鞏固高的畫法。

三是用一用,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修椅子和圍籬笆的實際問題。通過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實際價值。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有序而多樣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學過的知識,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體現了"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生活化"的理念,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課堂總結,暢談收穫

【設計意圖: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對新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

四、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以學生的探究過程為主線,精簡明瞭,直觀、形象,重點突出,有益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總之,本節課,我力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採取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概念,建構知識模型,並學以致用,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