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陳情表説課稿(精選14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情表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陳情表説課稿(精選14篇)

陳情表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濃的千古抒情妙文,魯迅先生説過:“能憎能愛才能文。”文章不是無情物,劉勰也説:“情為文之經。”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傳。同樣,讀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與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感受到優秀作品帶給人們的震魂攝魄的力量,引發人們跨越時空去思考人生與社會。《陳情表》亦如此。

二、説學情

文言文的教學常常被師生們視為畏途,主要是教學效果很難呈現出來。其實,縱觀學生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礙:

1、字面上,文言字詞的理解是一道障礙;

2、誦讀上,章法與句法是一道障礙,這其中也包含了對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礙;

3、內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異也帶來了一定的理解障礙,比如對文中一些歷史典故的理解等;

4、鑑賞方面,對於文言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性無法把握,不能對文章做更深廣義上的解讀。不過,前三道障礙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相對容易解決,最後一道障礙則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師生配合解決。

鑑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能閲讀淺易文言文這一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及常見的古漢語句式。

採用多種方法反覆誦讀,通過發揮學生自主性作用,幫助學生體悟主旨,掌握課文結構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李密地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中華傳統美德。

三、説教學方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誦讀課文:

為喚起晉武帝的憐憫之心,作者圍繞“情”“孝”二字,悽切婉轉的表明心意,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誦讀時,要求:

注意文章層次,做到情發於心地誦讀。

本文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誦讀時要讀出節奏感。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正音,並比較此前自己的閲讀處理與錄音有何異同。

品讀課文:

藉助註釋,積累詞義,疏通課文。

從文中找出後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體味,並嘗試寫一段話,陳述自己的某種無奈之情。輕聲朗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好的語句勾畫出來,並説説它們有什麼特點。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談到閲讀教學時説:“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這道橋樑,讀者才會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可見,好的構思,還要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才能發揮文章感人的.力量。鑑於此,對於文章語言的賞析應該是非常必要的。)

研讀課文:

讓學生思考: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美德,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這是一個探究性的題目,在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今天,我在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也是本着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來設計的。探究的終極指向也是要學生聯繫當前社會實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體驗。當然,思維起於文本也要歸於文本,所以這樣的拓展延伸也是必須緊密聯繫文本的。

陳情表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單元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本單元話題是學習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讓學生把握作品抒發的真摯情感。就文體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課程標準,閲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是高中生必須達到的目標;從散文的角度學習文學作品《陳情表》,要按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概括要點”的要求,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引導學生感受《陳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孝兩全的思想侷限,進而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關愛親情的思想意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來完成知識目標,第二課時完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本節課為第二課時。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情景導入。孝敬長輩,忠於朝廷,是中國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人們奉行於此,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相提並論,李密的《陳情表》感動了皇帝,感動了上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以孝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環節2:課堂檢測。課前已發下了導學案,主要檢查學生對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

環節3: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為學生設計三個問題: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麼?用了什麼方式?

學生討論後發表見解,教師梳理內容並歸納為: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聖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祖母百年後,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願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於情、融情於事。

作者自己的孤苦無依、和祖母相依為命、對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對皇帝的“陳”述之中,曉暢、通達、渾然一體,沒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時時在述事,又處處在抒情。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

環節4:拓展探究

(1)有人説,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讀罷此文,請談談你對“孝”的感受。

(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並談談自己的學有所悟,以求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概括能力並讓學生真誠地為親人奉上自己真誠的回報。在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道德意識逐漸淡漠的今天,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明確: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2)將本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比,看兩篇文章在“動之以情”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總結:

古人常有“忠則《出師》,孝則《陳情》”之説,可見兩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來打動人,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範。

不同:《出師表》這篇奏章以議論、敍事為主,字裏行間滲透了諸葛亮眷戀“先帝”知遇之恩的強烈感情。作者與劉禪兼有“君臣”與“託孤”的關係,陳述意見借“先帝”之口道出,飽含深情,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更容易打動劉禪。告誡語重心長,殷勤寄語,率直誠懇又不失長者、臣下身份,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杜甫贊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見語言感情之深。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來打動晉武帝,希望能夠准許自己侍奉祖母以終餘年,因此言辭委婉流暢,情文並茂,扣人心絃。晉武帝看了文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環節5:課堂小結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敍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於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陳情表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背誦全文。

2 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 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 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覺性查,預習不到位,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書上有註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範讀正音為何要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説,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範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8、作業佈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説板書設計

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隻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沒有一節課是一無是處的,也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無缺的,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運行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同樣,一個人更要虛心和真誠聽取大家的意見,才會進步的更快。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8、

陳情表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説課的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説板書設計

(略)

陳情表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一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 《考試説明》中有關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可以説在大學聯考中佔有重要的作用。

2 古代散文源遠流長,中國堪稱世界散文大國。學習古代散文,不僅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略其藝術魅力,感悟語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 本篇敍事,論理,始終貫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古人云:“讀《出師》不哭者不忠,讀《陳情》不哭者不孝”可見,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背誦全文。

2 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 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 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説教法

一 教法

司馬集團建立晉政權後,為鞏固政權,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從小賴祖母撫養,對其十分的孝順,李密寫此奏章,就是想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李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還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授課時要講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陳以往之情);兩難的處境(陳現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陳日後之情)”。同時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達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權賴以鞏固和延續的最高倫理準則“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盡孝後盡忠”的觀點,使晉武帝不得不認同。

二 學法

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計

由中國封建社會“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 解題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主要應讓學生明白李密不願為仕的政治原因,這需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二)文體介紹

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三 重 難點解決過程

1)掌握一些字的讀音及意義,積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詞語,像“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2)朗讀正音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憶,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體會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師範讀,學生也要讀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學生明白李密為何要“陳”?“陳”的內容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其實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難點。明白這個問題,文章理解可以説已經到位。

4)討論本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以情動人;用駢文寫成

四 延伸討論“孝”

明確:1中華傳統美德。2以“孝”治天下,維護封建統治。3不利於依法治國

説板書

情 理

陳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陳現今之情 兩難的處境 忠孝難全

陳日後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盡孝後盡忠

層層深入,感人至深

陳情表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

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古代抒情散文。由晉初散文家李密寫成。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語文新課標文言文閲讀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蘇軾曾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兩個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其次,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悦感。

學法:

1.高二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引導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法與合作學習法。

2.立足文本,從具體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誘導,引導學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後,來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課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給學生講述孝行故事(成語、俗語、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的介紹,為理解文章作鋪墊。作者:李密,晉初散文家。寫作背景: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目前的朝廷內部矛盾重重,晉武帝為人陰險多疑。李密不得不暫存觀望之心。藉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顧為由,陳孝情,陳忠情,讓晉武帝答應他的請求。

第二部分,用5分鐘時間帶領學生朗讀新課,主要是感知整體文章。

安排學生用五分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自創情景,與文本言語碰撞、交流過程中,以達到加深對課文理解和縮短與作者心靈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鐘理解文章具體內容,探討重難點。

通過兩個問題(為何"陳"?"陳"什麼?)的設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且,深入探討文章的重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是學習重難點。

第四部分,與學生探討寫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於後續的學習和寫作。

好的構思,還要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句進行賞析,説説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裏?還有那些語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請找出來體會一下。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篩選、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學習李密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寫作技巧和特色,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寫作和學習中來,達到作者與讀者情感共鳴的良好效果。

最後,用約8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用以總結課文本文構思縝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2)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説。)

作業佈置: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臣以險釁(xìn) ,夙(sù)遭閔(mǐn)兇,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寵命優渥(wò),責臣逋(bū)慢,煢煢(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誦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提高記憶效率)

3熟讀全文,理解文意。(加強課後的複習和課前的預習,提高課堂效率,紮實文言知識)

第六部分,用2分鐘用於教學反思。

通過問題的討論,學生明確的本文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特點;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藝術效果。這一點,上得較成功。

但感到遺憾的是分析得不夠具體。

陳情表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敍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合,自然純粹,在構思上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 教學目標

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

賞析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以及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特點

3、 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並進行分類歸納。

二、説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學生採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一)説教學過程

1、 導語設計

以後人的評價導入課文。“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 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的語言的節奏感以及感情。

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後學生自己小結。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裏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後明確:因為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為了達到奉養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辭懇切,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後世的讚譽。其次行文時先説後説、輕説重説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字)

孝:身世悽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盡節於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後盡忠

語言的個性鑑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閲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四、説板書設計(略)

陳情表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課程中要落實核心素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各個環節中。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單元學習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學的三篇分別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勃的《滕王閣序》、莊子的《逍遙遊》,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借人、事、景、物抒發自己的情懷,而《陳情表》是晉朝的社會名士李密向晉朝的新任皇帝司馬炎抒發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職的先盡孝後盡忠的情懷,抒情的對象是皇帝,措辭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首先要過語言關,積累文言知識,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深入一層,把握文中抒發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課時來學習,第一、二課時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指導學生背誦,第三課時小結全文,分析文中藴含的多種情感,領會精彩的論辯藝術,賞析寫作手法。本教學設計是第三課時的。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的普通中學,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學習意識淡漠。教學中,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要求過高,要低起點小步子。這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學生有了前面所學知識的積累,加上老師的指導點撥,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分析理解文中藴含的多種情感。

2、領會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

2、賞析本文陳情於事、寓理於事的構思藝術

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複雜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對祖母至真至誠的孝心,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情懷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學習作者的孝心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從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論辯藝術

二、説教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與備課組老師多次討論修訂而成。

1、講解法: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老師要作必 要的講解,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

2、點撥法: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遇到障礙的地方,老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撥開雲霧,深入領會文章的內涵。

3、探究法:對於文中的難點,讓學生討論探究,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本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文章,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對問題形成自己初步的`觀點,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把難點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討論,積極參與,在思維的碰撞中有所收穫。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忠孝難兩全。晉朝的社會名流李密很小的時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馬一職,一方面是九十六歲高齡的祖母劉氏危在旦夕。辭官就是不忠,就職就是不孝。在忠與孝之間該如何抉擇?我們在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兩難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檢查語句翻譯:

活動一:檢查翻譯:

1、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譯: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弟弟哥哥,家門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譯: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賤,擔任侍奉太子一職,不是我犧牲生命就可以報答的。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如今我是亡了國的低賤的俘虜,卑微到了極點,受到過分地提拔,恩命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企圖呢。

4、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我希望懷着烏鴉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養祖母到終年。

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我沒有祖母,就後不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無法頤養天年。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養祖母而遠離。

通過檢測,瞭解學生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精準翻譯文言語句。

(三)整體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動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傾訴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寫這篇表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文中到底傾訴了哪些衷情呢?

明確:

陳情目的:盡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傾訴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內外無人,相依為命

兩難之情:進退兩難,就職與祖母供養無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國 供養祖母

忠情:忠誠 兩全辦法:先孝後忠

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所陳的情是本文的重點,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關鍵,為下文的分析做好鋪墊。

(四)合作探究,研討論辯藝術

理解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是本文的一個難點,通過討論探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難度,也是重視學生個性化閲讀體驗的一種方式。

活動三:晉武帝讀完奏章後,彷彿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長歎:“密不空有名者也!”並“嘉其誠款,賜奴婢兩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請求。那麼,李密是怎樣通過“陳情表”説服晉武帝讓自己為祖母盡孝的?

明確:

(1)動之以情:孝情、忠情

(2)曉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節制,先孝後忠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國,李密身體力行,符合時代的主旋律

(4)示弱法:李密敢在強大的晉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誠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來,以此博得別人的同情與理解,達到終養祖母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本文李密説話的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怎樣交際呢?學以致用,探討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本文語言極其委婉謙恭,比如“慈父見背”“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等。有人認為在個性張揚的今天,這種説話的方式太過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認為呢?

明確:李密陳情的對象是晉武帝這樣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採用這樣的語言方式博得晉武帝的同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樣説話,對人格沒有任何的損害。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要清楚交際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不損害人格、國格,採用一些委婉的説法,外圓內方,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六)作業佈置:

1、背誦全文。

2、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今天的我們怎樣做算是盡到了孝心?當忠孝二者衝突時,你會怎麼做?

通過背誦,加深印象,深入體會文章的魅力。

學習本文,學生零距離觸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的“孝”道,設置情景,讓學生身體力行,讓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植於學生心中,傳承併發揚,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標提出的關於“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目標。

(七)課堂小結:

自古忠孝難兩全。李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解決了了這一問題,跨越千年的時空,成為千古傳頌的經典。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作為華夏子孫,要傳承併發揚這種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爭做尊老愛幼的典範。

小結再次強調孝道,突出了主題。

五、説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人:李密(臣)晉武帝(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事:供養祖母,辭不就職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情:孝情---忠情 辯 示弱法

理:以孝治國,先孝後忠 語言委婉

板書突出了主題,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對學生理解本文有指導意義。

六、説教學評價

本節教學設計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貫穿始終,結構完整,重點突出,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將語文課的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中,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在研討論辯藝術這一環節,學生預習不充分,認識有限,氣氛不夠熱烈,還需要老師的啟發引導。教學中,作為教師自己在評價方面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陳情表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專題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背誦全文,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能力目標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情感目標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二、説學生

本篇課文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除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三、説教法與手段

為完成教學目標,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採用默讀、朗讀、背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以課文的理解。

2.點拔。避開詳細透徹的講解,以簡要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寫促讀。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合適的寫作練習。

對於學法,照應教法,我做了如下設想: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疏通、反覆誦讀課文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誦讀的能力。

2.分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上是對教法和學法的設想。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文言文常規學習內容,設想按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一)課題導入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陳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討

對課文內容的研討,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試讀,發現問題糾正。而後聽錄音或教師範讀,然後再讀課文,做到準確無誤。

2.讀懂文意。

一般採用讓學生口譯全文的方式。要求:儘量不借助其它條件,逐句口譯,字字落實。遇到阻礙則參考課後註釋,查閲古漢語字典,對仍不能解決的地方則可參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後,簡要梳理結構,理清思路。

3.識記字詞。

先讓學生自行尋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較長,可採用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分給四組同學,然後每組同學出一名代表發言,其餘做補充,其他同學注意記錄。然後老師點評,補充。全文完成後,立刻讓學生把所標註字詞讀記一遍,接着獨立完成《學案導學》相關內容,以及時鞏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文言基礎知識。

4.鑑賞內容。

根據單元目標要求,本文鑑賞內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一是陳情藝術。

對於所陳之情的鑑賞,設想採用讀與説結合的方式解決。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個段落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後談一談自己對該段的感受。

對於陳情藝術的鑑賞,是本文的一個難點。設想圍繞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探討:李密最終打動了晉武帝,不僅僅因為其情真意切,還源於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縱觀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運用了哪些抒情技巧?這個問題過大,對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可以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設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意在説明祖母年老,難以赴命。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説起?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國職,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麼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3)李密的陳述中,不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麼“理”來陳述的?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討論,總結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於事、融情於理、以言動人。學生還可以自己的發現,老師靈活處理。

(三)遷移應用

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宗旨。讓學生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來寫一篇《陳情表》。題目設計如下: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往往埋藏着一些話語想對親人、老師或者朋友説出卻未曾表達,請你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寫一篇《陳情表》,表達你的真情。

這個題目,若字數太少,則效果不佳;若字數太多,又時間有限。所以對此題的要求是:字數不限,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稍做引導即可。

(四)課後作業

準確熟練背誦全文。

五、説教學效果的預測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説,仍有現實借鑑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背誦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陳情表説課稿 篇10

【教學目的】

1、掌握文中的文言詞語,積累相關文化常識。

2、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

3、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2、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以誦讀、點撥為主,輔以討論和練習。

【教學手段】

多媒體展示部分提示語句以及結構框架,為加強理解、識記之用。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今天我們走近李密的《陳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陳情,説服晉武帝的。

二、題解

《陳情表》:

陳——陳述、表述;

情——隱情、苦衷;

表——奏章,古代文體,屬奏議類,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述請求時所用。

三、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為人正直,頗有才幹。曾仕蜀漢為郎,蜀亡以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他上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辭不從命。祖母死後,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後被讒免官,死於家中。

四、研習課文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默讀全文,然後分組討論:

疑難文句:學生畫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

提醒學生注意“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凶”“見背”“祚薄”“兒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2、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速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為什麼要“陳”?“陳”什麼?如何“陳”?

(1)為什麼要“陳”?

明確“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2)“陳”什麼?

明確:文中李密陳述的自己對祖母的孝情,對晉武帝的忠情,還有自己內心當中因身世悽苦,因不能做到忠孝兩全而產生的苦情、為難之情。

(3)如何“陳”?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陳情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靠殺戮和陰謀奪得政權,為人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司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表達才能既不招禍,又達到自己的目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李密是如何來陳述他的“情”的:

①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祖孫更相為命

②敍寫感激朝廷,進退兩難的處境願乞終養

③提出孝之大理,表明自己不矜名節不能就職

④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先盡孝、後盡忠

在李密這一番以“孝”為中心,環環相扣,入情入理的陳情之後,標榜以孝治國的晉武帝,就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情了,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篇精心構思的文章,以情動人,以理喻人,合情合理,環環相扣,不僅打動了晉武帝,也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解説: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層層深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技巧)

3、小結: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在我們學習閒暇的時候,想想父母在背後默默的付出,不要忘了他們在我們身上寄予的殷切希望

五、課外拓展延伸

1、閲讀材料

(1)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2)20xx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蹟

2、各抒己見

(1)看完以上兩則事例,你有什麼感想?(略)

(2)我們應該怎樣孝順父母呢?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很多人總是把它掛在嘴邊,説説而已,請同學們想想,我們應該怎樣去孝順父母呢?

①孝順從現在做起

“子欲養親不在”,同學們,珍惜這僅有的時光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②孝順從小事做起

每天主動給媽媽倒水,捶背;母親節給媽媽買朵花、少頂嘴。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滿足的,就像歌裏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幫爸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讓老人家得到安慰。

③孝順從心靈做起

“每月給父母寄點錢花花,就盡到孝心了”這是一些人的“常規做法”,如果只注重物的供養,那麼人與動物的區別又體現在哪裏呢?

不要把孝順父母當作一種責任,“有父母可以孝敬是兒女的福氣”——孝順父母是我們一生的最偉大的事業。

3.觀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

六、總結

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為父母盡一份孝心

為父母盡一份孝心。

這孝心,

也許是一聲輕輕的問候,

也許是一張燦爛的笑臉,

也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素面,

也許只是一次次短暫的陪伴。

七、佈置作業

1、背誦《陳情表》。

2、結合現實,寫寫你學完這篇文章的感受。

附板書:

陳---陳述,表述

情---隱情、苦衷

表—奏章

身世孤苦

(孝情)祖母病篤盡孝日短

祖母情深

先盡孝後盡忠

沐浴清化

(忠情)孝治天下盡忠日長

蒙受國恩

陳情表説課稿 篇11

教學要點

一 體會本文作者準確、生動、形象的用語,節奏的抑揚頓挫。

二 學生誦讀能力訓練。

三 深化學生對“忠”“孝”的認識。

過程設計

一、鞏固強化

1.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前課佈置的作業1、2。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回答情況適時評價、點撥。

二、咬文嚼字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請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語句,從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等方面品味其藝術效果。

例如: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四字駢句,按時間順序敍述,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既無伯叔,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以長幼、內外皆無,顯示自己的孤苦伶丁。用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富有表現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以落日喻人命,貼切的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富有感染力。)

4.“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的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解説:品味本文的用語,豐富學生的詞彙和表達。)

三、誦讀訓練

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感恩的心》(學生都很熟悉)作誦讀配樂,為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深情營造氛圍。

1.全班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誦讀能力強的學生範讀課文。

3.師生交流誦讀方法。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參考理由一: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摯情,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

參考理由二:對蜀漢有念舊之心,不願出仕新朝;或因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矛盾錯綜複雜,不願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對官場厭倦;或想做官,但因對晉武帝不甚瞭解,不敢盲目做官;……總之,此刻他不想奉詔仕晉,於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

(解説:此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圓其説的闡述獨到見解,發展創新意識。)

2.思考討論: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有這麼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 關於“忠”與“孝”,有人認為,是統治者用於維護自身統治提出的封建思想觀念;有人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請自選角度,談談你的看法,可聯繫古今人物、事件、有關論述。

(解説:此為實踐性問題,針對本文特點、目前“忠孝”觀念日益淡薄的社會環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發展需要,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養。)

五、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小結。

六、作業佈置

1.查閲資料(如任繼愈先生《談談孝道》等),將自己對“忠孝”的認識加以整理,寫成文字。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訴苦情(……) 求體恤

明孝情(……) 告心願

情 感恩情(……) 討歡心 動之以情

文本框: 層層深入 表忠情(……) 消疑慮

引法理(以孝治天下) 找依據

理 説情理(先盡孝後盡忠)解矛盾 曉之以理

陳情表説課稿 篇12

教學目的: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1、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2、分析本文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第一節

一、導入:

古人曾説:“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們一同學習李密的《陳情表》。

二、解題: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用於臣下向君主陳情謝賀。因為“表”的閲讀對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態度誠懇,措辭謙恭,讀起來如對面談心,頗為感人。“陳”是陳述的意思,標題中的“情”當為辭不赴命,終養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晉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彭山縣)人,文學家。李密祖父李光,東漢末做過朱提太守。但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喪父,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撫養下長大成人的。祖母對他關懷備至,他對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時雖體弱多病,但甚好學。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稱於世。年輕時任蜀漢尚書郎,曾多次奉命出使東吳,以能言善對著稱。李密在祖母去世,服喪期滿後出仕事晉。先為尚書郎,後為温縣(河南温縣西)令。在任政令嚴明,政績顯著,以剛正見稱。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擔任高職,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剛正不阿,當權者憚其公直,無人推薦,不久竟去官,為州大中正,後任漢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罷官歸田。

四、寫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晉武帝籠絡的對象。且李密當時以孝聞名天下,而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屢被徵召。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徵李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當時的李密對出仕新朝有所顧慮: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無人供養;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漢舊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國之臣顧慮新朝而暫存觀望的謹慎,更何況司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這些想法,多少被晉武帝覺察到,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在這種情況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寫下此文。

五、誦讀課文,感知課文: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指出要重要字詞的讀音:

釁閔憫鮮

祚期強煢煢孑立

夙蓐詔洗馬

猥隕首逋慢矜

拔擢優渥盤桓庶

2、精讀課文,感知以下問題:

A、是誰陳情?

李密。

B、向誰陳情?

晉武帝。

C、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先盡

孝後盡忠的衷情。

D、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至於作者是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我們學習文章時慢慢體會。

六、講解第一段:

1、講解第一段詞句:

2、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那麼作者從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3、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

總攝作用;

正是基於上述四個原因,故作者不能“廢遠”。所以這一句又為下文埋下伏筆。

4、圍繞“夙遭閔凶”,作者的敍述的層次是怎樣的?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橫的方面:(外、內)

5、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述這些不幸的遭遇?

由當時的處境看,如果李密一開始就向晉武帝提出辭不赴命的請求,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談辭不赴命之事,而是從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説起,營造一種悲慼的情感氛圍,使晉武帝的惱怒斥責化為同情,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因此這段文章的朗讀基調應該是——悽苦,悲涼。

第二節

一、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説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辭,這樣很容易給晉武帝產生誤會——你李密不識抬舉;甚至很容易被誤解為不肯與新興的晉王朝合作,就很危險了。那麼李密在這段中又是如何陳情的?

二、第二段詞句的學習:

1、指定學生朗讀該段。

2、講解該段中重要詞句。

3、鞏固整理該段詞句。

三、問題解析:

1、同學概括該段主要內容:一方面寫朝廷對自己徵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寫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2、所以本段分為這兩個層次來寫,在第一層中作者反覆陳述朝廷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表達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學們説説哪些是説朝廷對自己的恩遇,李密對朝廷的恩遇持怎樣的態度?哪些是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語句?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馬。

辭不赴命,辭不就職。

表達感恩:尋蒙國恩,非隕首所能上報。

3、面對郡縣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樣的境地?

進退兩難的境地。

4、大家思考:李密的“進”難在哪裏?“退”難在哪裏?

進,無以報祖母的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5、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堅決辭不赴命,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四、第三段詞句的講解:

1、指定學生朗讀該段。

2、講解該段中的重要詞句。

3、鞏固整理該段詞句。

第三節

一、問題講析: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但本段文勢有個三轉折,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

伏惟、且、但。

2、據此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不就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氏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3、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況”句有何含義?

A、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談“孝”就給作者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論依據”,使自己供養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凡”是指一般情況,是凡是的意思;“況”是指特殊情況,是何況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對於特殊情況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4、李密不為官事晉,他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

李密怕晉武帝認為自己是矜守名節。因為古代崇尚一種“忠臣不事二主”觀念,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

5、那麼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多餘的?有何作用?

作者表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人生目標,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作者一再稱頌君恩,“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辭不就職與“名節”無關,完全是為了供養祖母,為了“孝”。

6、最後作者以“祖母病日篤”是想向晉武帝表達什麼信息?

讓晉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

二、講析最後一段:

1、學生朗讀該段。

2、講解該段詞句。

三、問題講析:

1、本段中哪一句話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願乞終養”。

2、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種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先盡孝後盡忠。

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3、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言、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四、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陳情表”,文中主要陳述了什麼情?

陳述了孝情、憂情、懼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為,忠孝難以兩全才“憂”,才“懼”。

六、梳理課文結構: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陳情表説課稿 篇13

學習目標:

1、掌握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虛詞、實詞、文言句式以及文化常識;

2、體會課文真摯的感情和語言藝術;

3、學習課文縝密的構思和寓情於理的説理藝術。

學習重點:

積累重要的詞句,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學習方法:

朗讀、背誦、討論

學習過程:

一、預習提示: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説:“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陳情表》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如此評説,請允許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一)瞭解背景,高效預習

1、試譯全文,圈出難解的字、詞、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

2、是誰陳情?向誰陳情?陳什麼情?如何陳情的?

3、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二)預習檢測

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牀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聖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2、對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項有:

A.行年四月,舅奪母志 。 奪:奪取 B.而劉夙嬰疾病。 嬰:纏繞

C.謹拜表以聞。 聞:知道 D.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篤:病重

E.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孑:孤單,與“煢煢”同義

F.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薄:“厚”的反義詞

H.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卒:終

3、解釋下面句中加橫線字的意義:

A.①凡在故老,猶蒙矜育。②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③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B.①詔書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③拜送書於庭。

C.①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②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③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D.①臣以險釁,夙遭閔凶。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③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

C.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異義詞: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D.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6、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

《陳情表》是李密寫給 的一篇表文。“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李密上表的目的就是 ,希望 體諒他祖母劉氏 ,答應自己 。

二、研讀課文,回答問題,理清思路,體悟情感(思考與探究)

1、第一段“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李密圍繞這八個字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為後文那句作了鋪墊、設了伏筆?“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為後文那句作了鋪墊、設了伏筆?

2、第二段為什麼要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八個字起筆?陳述太守、刺史對自己的薦舉,其用意是什麼?“臣具以表聞”,這奏表的內容是什麼?本段文字要説明的中心是什麼? 這段文字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3、第三段李密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有什麼意圖?李密為什麼要申説自己出仕蜀漢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4、第四段,李密解決盡忠與盡孝矛盾的辦法是什麼?李密向晉武帝提出了什麼請求?李密又是怎樣表白自己的“愚誠”的?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是什麼意思?李密這樣説的目的.是什麼?

5、亞里士多德説:“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並當即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下令郡縣承擔供養李密祖母的責任。根據課文內容,簡要概括《陳情表》使晉武帝深受感動的原因。信任。

三、當堂測試:

1、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在於:

事之實—— 之真—— 之誠——言之切—— 之巧。《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也許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2、下列説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於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係的遠近。

3、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以劉 ,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

③ , ; ,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④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 。

四、學習反思:

我的收穫:

我的疑惑:

陳情表説課稿 篇14

【教學目標】

1、從瞭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為什麼向晉武帝陳情,“乞願終養”、“辭不赴命”。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

【教學設想】

1、本文語言富於節奏和感情色彩,應讓學生熟讀並疏通文字。

2、瞭解這一時期特定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範讀,學生散讀。

二、有關情況介紹。

1、晉武帝為何要徵召李密?

2(晉武帝司馬炎於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晉王朝。為了穩定民情,籠絡人心,對於西蜀的名人賢達,或徵召他們到洛陽供職,或任命他們留在中原的子孫做官。晉武帝下詔徵李密為太子洗馬。)

2、李密為什麼要委婉陳情?

2(李密在西晉建立前,曾在蜀國做官。作為一個“少仕偽朝”的“亡國賤俘”,四次被徵召,四次拒絕,很容易使晉武帝產生疑忌,會以為李密懷念蜀漢,不滿新朝。而這是一種違抗聖命大逆不道的行為。在逼迫甚急的情況下,李密上表陳述情由,敍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説明不能應徵出仕的原因。)

三、教師指導學習課文。

1、點撥疑難字、詞。

鮮——少廢——停止察——舉薦

除——拜授官職矜——注重、崇尚擢——提拔

過——過分盤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説説各段之間的聯繫。

2(第一段——敍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開篇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個字概括幼年時期的不幸遭遇,落筆十分悽楚。接着寫“險釁”、“閔凶|的具體內容:“六月”喪父,“四歲”母親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然後敍述家庭的孤獨單薄,叔伯兄弟,遠近親屬,一概沒有,只有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段末點明“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暗含為了盡孝無法應詔之意。)

(第二段——敍述朝廷多次徵召和自己的進退兩難。首先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再敍述多次徵召的經過,段尾以“供養無主”、“劉病日篤”來説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難全,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孫更相為命的關係,説明自己並非欲全名節而辭不赴命。本段一開始就擺出聖朝的施政綱領:“以孝治天下”,那麼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顧,理應留在祖母身邊,以盡孝道。又貶抑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最後申述不能奉詔就職的原由。祖母病情嚴重,生命垂危,“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這些都是實情,顯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懇請晉武帝批准終養祖母的要求。本段換一個角度陳述理由:“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一“短”一“長”的對比,説明奉養祖母不會有礙於報效朝廷。接着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最後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誓言作結。)

3、李密陳情的目的是什麼?作者抓住什麼來打動晉武帝?

2(能夠為祖母盡孝,拒絕徵召,又能得到晉武帝的.恩准和諒解,免去疑忌和殺身之禍。作者抓住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綱領,用“孝道”打動晉武帝,使晉武帝不得不承認他善於為自己辯護,並寬容了他。)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2(A、排偶句的運用,有不少是為了通過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的內容,來強化情意的表現。)

例:“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循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將盡忠與盡孝的矛盾強化,突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勁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通過上下、左右、內外的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而報劉之日短。”通過時間“長”與“短”的比較,巧妙地提出了一個先盡孝後盡忠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通過“生”與“死”的對舉,表明了一定要報大恩的決心。

2(B.練達而概括的四字句連用,對製造情勢、渲染氣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詔書切峻,責臣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如星火”一連六個四字句,三層排比,短語迫促,一氣呵成,造成一個上責下催,透不過氣來的緊急氣氛。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一連四個四字句,借比喻,用誇張,將祖母劉危在旦夕的情勢形容殆盡。

積累成語:

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進退狼狽日薄西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氣息奄奄更相為命皇天后土實所共鑑生當隕首死當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