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勸學》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勸學》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勸學》説課稿

《勸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麼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後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而且本單元的主題是開啟智慧之門,都以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指導學習方法為目的,語言淺易,內涵豐富,《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於已經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其次,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藉助工具書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閲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對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説,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勸學》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更是如此。

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基於此,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 德育目標: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繫。

二、説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採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並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並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並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係,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鬆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説學法

首先這是學生進入高中以來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由於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於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説,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髮表見解,並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於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

3、學會辨析詞義,並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四、説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預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在聯繫。

1、首先(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自然美無限就停止審美,停止審美意味着死亡的結論,使他們更深刻的明白,學習不能因為沒有止境就停止學習。自然導出新課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並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

接下來我將以三個活動貫穿本堂課,用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對文本基本內容的掌握和深入學習。

活動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決重要實虛詞,疏通文意。具體操作如下:

1,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音和句讀。並強調易錯的字詞,如槁暴,輮以為輪的輮,金石可鏤的鏤等,並趁機讓學生釋義和整理在筆記本上。(在黑板右側板書1、字詞)

3,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錯誤,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正確熟練的朗讀課文。

4, 同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

5, 集體解疑。兩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最終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6, 前後四人組成小組,共同探討製作重點字詞卡片。

7, 成果展示。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重點實虛詞卡片在課堂展示,包括通假字“輮以為輪”的.“輮”,“雖有槁暴”的“有”和“暴”等。一詞多義的“假”在句子“假舟楫者”中和“乃悟前狼假寐”中分別作“藉助”和“與真相對”的意思。重點句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等。(在黑板右側板書2、通假字 3、一詞多義 4、句式)

8,教師總結,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這四個方面的積累,課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卡片,並互換交流。

以上活動就解決了文言文學習中“言”的問題。

活動二,四人小組合作制定本文提綱,明確文本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説説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同學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既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進而提問,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尋找作者觀點的規律,作者的觀點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

2, 根據以上結論,四人小組合作,自列提綱,充實論據。明確學習的意義是用了四個比喻句,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句,方法態度用了十一個比喻句。

帶領學生以學習的意義四個比喻為例,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

找出 青——藍 冰——水 木——直 金——利(並板書)

上面提到的前兩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後兩個是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説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

用同樣的方法,私人小組合作完成對“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方法態度”的學習,並由學生補充完整板書。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

4, 比喻論證有什麼好處?

明確:可以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活動三:探究辯論

本環節設計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和遷移。

問題一是《勸學》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自己的所想所得。明確告訴我們學習可以讓我們完善自身,學習應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和專心致志。此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及時總結的習慣,能把作者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問題二是就觀點“學可以已”和“學不可以已”進行辯論。

此次辯論用3-5分鐘的時間,辯論的目的不是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讓學生學會用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並嘗試用多種論證方法,如剛學過的比喻論證。

然後教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辯論和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得出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這也是與我們現在提倡的“終身學習”的觀點也是一致的。

教學過程中的五個階段,三個活動,有一定的層遞性,從疏通文意到整體把握再到重點研讀,最後總結遷移,既體現了文本閲讀的特點和方法,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五、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於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並形成好的閲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五,最後是課外作業,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最後

課後作業是“自擬學習格言”,這是一個創新性的活動,既能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次薰陶。

《勸學》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是先秦諸子散文,其篇目的順序安排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定,前面兩篇分別是孔子的《論語》和《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而《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麼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後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於已經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藉助工具書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閲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基於此,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繫。

二、説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採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並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並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並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係,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鬆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説學法:

由於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於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説,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髮表見解,並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於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並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四:説教學程序:

佈置預習:預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在聯繫。

第一課時:

1、導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自然美無限就停止審美,停止審美意味着死亡的結論,使他們更深刻的明白,學習不能因為沒有止境就停止學習。自然導出新課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並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複習孔子和孟子的相關知識。

3、聽磁帶並對照註釋,正字正音。主要有:、槁暴、輿、跬步、騏驥、鍥

根據預習,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質疑,其他同學答疑,教師進行點撥。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個比喻句,並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繫。

“青,取之與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為輪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説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展,並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

5、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按照論證過程嘗試背誦。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嘗試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內在聯繫

7、歸納:本文的設喻有什麼特點: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

設喻方式多樣(類比、對比、正面、反面)

設喻與説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8、總結:《勸學》以“勸”字統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説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五、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於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並形成好的閲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

《勸學》説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的説課內容是荀子的《勸學》,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 教材分析勸學》是魯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開啟智慧之門,都以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指導學習方法為目的,語言淺易,內涵豐富,對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説,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勸學》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更是如此。

二, 教學目標:依據大綱要求和高一新生實際水平,我制訂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加強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掌握有關文言實虛詞和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本文説理性很強,但不枯燥、單調,而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通過比喻的方式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鑑於此,我把重點放在理解文章的三個分論點和比喻論證的方法上,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法和學法:

這是學生進入高中以來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在國中,學生對文言知識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但相對而言,他們在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根據大綱要求,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安排了三組活動,並採用讓學生朗讀勾畫圈點的方式,領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四, 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讓學生列舉已知的勸學格言和好的學習方法態度等,由淺顯的問題導入,能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課堂活動發言奠定基礎。

接下來我將以三個活動貫穿本堂課,用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對文本基本內容的掌握和深入學習。

活動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決重要實虛詞,疏通文意。具體操作如下:

1,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音和句讀。並強調易錯的字詞,如槁暴,輮以為輪的輮,金石可鏤的鏤等,並趁機讓學生釋義和整理在筆記本上。(在黑板右側板書1、字詞)

3,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錯誤,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正確熟練的朗讀課文。

4, 同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

5, 集體解疑。兩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最終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6, 前後四人組成小組,共同探討製作重點字詞卡片。

7, 成果展示。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重點實虛詞卡片在課堂展示,包括通假字“輮以為輪”的“輮”,“雖有槁暴”的“有”和“暴”等。一詞多義的“假”在句子“假舟楫者”中和“乃悟前狼假寐”中分別作“藉助”和“與真相對”的意思。重點句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等。(在黑板右側板書2、通假字 3、一詞多義 4、句式)

8,教師總結,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這四個方面的'積累,課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卡片,並互換交流。

以上活動就解決了文言文學習中“言”的問題。

活動二,四人小組合作制定本文提綱,明確文本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説説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同學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既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進而提問,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尋找作者觀點的規律,作者的觀點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

2, 根據以上結論,四人小組合作,自列提綱,充實論據。明確學習的意義是用了四個比喻句,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句,方法態度用了十一個比喻句。

帶領學生以學習的意義四個比喻為例,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

找出 青——藍 冰——水 木——直 金——利(並板書)

上面提到的前兩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後兩個是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説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

用同樣的方法,私人小組合作完成對“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方法態度”的學習,並由學生補充完整板書。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

4, 比喻論證有什麼好處?

明確:可以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活動三:探究辯論

本環節設計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和遷移。

問題一是《勸學》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自己的所想所得。明確告訴我們學習可以讓我們完善自身,學習應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和專心致志。此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及時總結的習慣,能把作者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問題二是就觀點“學可以已”和“學不可以已”進行辯論。

此次辯論用3-5分鐘的時間,辯論的目的不是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讓學生學會用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並嘗試用多種論證方法,如剛學過的比喻論證。

然後教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辯論和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得出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這也是與我們現在提倡的“終身學習”的觀點也是一致的。

教學過程中的五個階段,三個活動,有一定的層遞性,從疏通文意到整體把握再到重點研讀,最後總結遷移,既體現了文本閲讀的特點和方法,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五,最後是課外訓練,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課外訓練是“自擬學習格言”,這是一個創新性的活動,既能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次薰陶。

《勸學》説課稿4

一.説教材分析

(一)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特色

《孫權勸學》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共五篇文章,《孫權勸學》處在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前四篇分別為《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這些名人都是璀璨的明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本文在延續前面四課展現名人風采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二)本課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選自《資治通鑑》的一篇小短文,通過寫孫權勸導呂蒙學習及呂蒙接受勸告認真學習後發生的變化,點明瞭學習對於健全人格的作用。文章只有129個字,淺顯易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藉助課文的註釋和相關資料,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本冊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一是讓學生感受呂蒙從一介武夫變為一名儒將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讓學生能掌握閲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

(三)課標要求

20xx版課程標準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另外,課程標準對朗讀還專門做了規定: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疏通字詞,積累詞彙; 2反覆吟誦,知人明理

二.説學情

進入國中以來,學生已學過《童趣》、《論語十則》《山市》等八篇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積累過“乃”“但”等文言詞彙的簡單用法,對一些文言句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本文淺顯易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藉助課文的註釋和相關資料,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時,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熟悉,容易把握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只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行。

三.説教學模式

1多樣化朗讀法,這是我教學古文首先採用的教學方法。可以自讀、聽讀、互讀齊讀,抑揚頓挫的讀、情感再現讀,這樣反覆朗讀,古文的美感就會凸現,古文知識也會逐步積累,閲讀文言文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2採用導學案教學法,這一直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教學模式。這種師生共用的導學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線,注重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後的導學過程,力求調動所有學生的求知慾,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説教學設計

針對以上分析,我對教學本課的流程做了以下設計:

1.課前準備:

下發導學案,讓學生結合導學,做好預習並積累有關學習的格言、名言。

2.導入新課(1分鐘)

讓學生齊讀第一課課後補錄“朗讀的好處”,一方面提醒同學們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反覆吟誦,另一方面提醒他們對這一類文言文,反覆誦讀,口耳並用,不僅利於理解和記憶,而且會大大增強閲讀的形象感和情趣感。

3.反覆吟誦

第一步:認熟,字正腔圓(5分鐘)

(1)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聽錄音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楚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畫出疑點。

(2)結合聽到的錄音檢查課前導學訓練中的讀音和節奏練習,採用先自查後小組互查的方式。

(3)大聲自讀課文兩遍,要求吐字清楚,速度適宜,做到準確無誤,字正腔圓。

(4)小組內推選一名代表演示朗讀,其他成員評價,以調動所有同學朗讀的積極性。

第二步:譯讀,曉暢字句(15分鐘)

(1)學生根據註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在自學中豐富積累,培養語感。

(2)結合導學案課堂訓練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重點問題:全文分為兩層:1 2

第三步:美讀,入情入境(15分鐘)

疏通文意後,學生對文中孫權、呂蒙、魯肅等人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真正讀懂他們,透徹的瞭解他們,我們還得繼續深入到字裏行間,穿越時空,身臨其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感受揣摩當時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對待讀書的態度,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可以説這是一種思考閲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 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説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度?

(讓學生進行對話朗讀,體味孫權當時的心態。呂蒙的話課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據課文進行改編)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嚴肅、懇切

卿言多務,孰若孤———責備

乃始就學——不情願

2、 文章中沒涉及呂蒙求學的過程,卻讓我們見證了他極大的變化,主要是誰的神情、態度讓我看到了這一切?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呂蒙和魯肅的對話,體會説話人當時的神態。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讚)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頗為自得,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

3、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有何不同?

孫權比較低嚴肅、認真(君臣之分)

魯肅則有調侃意味(朋友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 的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説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是全文的精彩之處。所以這些對話我引導學生反覆的讀,朗讀就是理解,朗讀就是發現。在反覆的朗讀中,有所體驗和感悟。

“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語文中藴涵着非常多的感情因素。“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通過讀,通過聯繫生活體驗去感悟出來的。”

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學生舉行分角色朗讀比賽,背誦比賽這樣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第四步:悟讀,知人名義(3分鐘)

通過以上環節的設計,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內容和意義,對於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可以説有了教育意義。為了鞏固所學,加深印象,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課堂上交流,共同提高。

第五步:比讀,感悟提升(5分鐘)

將本文與《傷仲永》一文做比較閲讀,看兩文的異同點,並談談你的感悟。

目的還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4.小結:齊背課文

師做結: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同學們積累的這些名句格言都是我們的祖先用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是我們民族文化沉澱下來的精髓,願我們謹記之,奉行之!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高度濃縮,要體現出程序性、概括性、藝術性

我的板書設計是

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 重才 善勸

呂蒙治學 虛心 聽勸

魯肅歎學 真誠 敬才

六.課堂評價

1朗讀的評價: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重點是讀出愚公、其妻、智叟的不同語氣。評價有感情的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造作。

2對人物形象分析的評價,着重考察學生感受形象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課前:讓學生蒐集整理有關學習的名言格言。

課中:與《傷仲永》一文的比較閲讀。

課後:結合我們學校的校本教材《古詩文誦讀》,結合我校的校本教材《古詩文誦讀》,讓學生自讀《蜀鄙之僧》、《孟母斷織教子》等勸學的文章,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習慣。

《勸學》説課稿5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荀子的經典散文《勸學》。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及教學設想。懇請批評指正。

一、説教材

《勸學》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基礎模塊)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裏的課文。這個單元是文言文單元。

《勸學》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論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是一篇論述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態度及方法的散文。其中不少觀點對現代人、特別是對我們中職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義。比如學習要積累、學習要持之以恆、學習要用心、專一等觀點,都是我們中職生特別需要借鑑的東西。雖然這篇課文在第23課,但是我感覺完全可以把這篇課文放在開學之初來講,為的是讓同學們在進入職教中心的一開始便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態度和強大的學習信心。

二、説教學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夠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能夠疏理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的意義用法,並注重在實踐中舉一反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特點我從三個方面制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等。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形成謙虛好學的風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文章氣象清新,膾炙人口,千古傳誦。全文短短290字,卻能表達出三層意思七個方面,具有很強的説服力。根據課文特徵以及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點難點:

1、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瞭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擴大、引申、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繫。

《勸學》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説理性散文。以議論説理為主,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掌握好論證方法,是學習的難點。《勸學》的論證方法主要是比喻論證。所以我把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繫確立為教學的難點。

四、説教法。

一年級的中職生通過國中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比如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設定在教法上採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具體如下:

1、誦讀法。

語文教學應特別重視整體教學,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不斷的誦讀中能夠初步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誦讀能夠增強語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掌握實詞以及句式的用法。

2、串講法:

文言文的學習,詞語句式是教學的重點,用串講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含義,把握文章的論證。

3、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職業特色,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為主體老師正確引導的原則,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會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探究拓展法。

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荀子在《勸學》中的.勸勉,在哪些方面對我們仍有借鑑意義?”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五、説學法

由於中職語文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比國中要高、要深,所以這對於部分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説可能就聽不懂、看不懂。這時候,學生只有從老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借鑑《中華好詩詞》對決形式,分組比賽,自定要求,實現輕鬆背誦。

2、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髮表見解,並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

3、在老師指導下,對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疑問,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同學們在討論中得到提高,在討論中解決問題。

六、説教學過程。(共八步)

第一步:佈置課前預習與分組對決背誦。

包括作者出生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化成就等。

第二步:導入。

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有一句成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麼你知道什麼是青?什麼是藍?青為什麼會勝於藍嗎?

用這個輕鬆活潑的問題引發今天的討論,這樣導入感覺很自然,讓課堂變得很輕鬆。

第三步:解題

1、“勸”的意思。勸勉、鼓勵、勉勵。

2、荀子簡介,簡單説説孔子和孟子的相關知識。

解題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的發展。

第四步:播放名家朗讀錄音,讓學生對照註釋,正字正音。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到教學過程中來。

第五步:課文分析。(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學習的意義)

找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理解中心論點在全文中的作用。

找出五個比喻句,並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繫。

第二段。(學習的作用)

讓學生找出這段中的五個比喻句,並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繫。

第三段:(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1、讓學生找出這段中的十個比喻句,並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繫。

2、指出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積累、堅持、專心。

第六步:討論歸納論證方法。

提問:

1、文中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論證方法?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請學生六人小組合作討論完成。

第七步:總結本課:

《勸學》以“勸”字統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説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學習之後,我們對荀子關於學習的論述有了更深的認識,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啟發。同時,這節課我們着重學習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和效果。希望同學們可以活學活用,把這一論證方法很好的利用起來。

第八步:佈置作業:

1、鞏固背誦全文。

2、“自擬學習格言”。然後用硬筆書法或毛筆書法的形式創作出來。然後在教室內張貼展示。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書寫能力。同時自擬格言也能起到自我鼓勵、自我監督的作用。

《勸學》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勸學》。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説教材

《勸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學習問題上的觀點。(教材地位)《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如果學生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

二、説學情

雖然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閲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四、 説教學重難點

説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理解詞句與理解理解文章統一起來。

説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繫。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

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五、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啟發式研究性教學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歸納法:教師引導學生將文中字詞及特殊句式進行歸納。

2、説學法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藉助工具書、課本註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朗讀法。

下面我在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六、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貫徹新課程理念,注意以三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一) 導入課文 (由寫勸學的詩句導入)

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關於勸學的詩句,回答後,教師解題,由此引入課文。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好的導入,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使之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二) 荀子簡介。這個部分交給學生來完成,讓學生事先查找關於荀子及其思想的知識。教師作以補充,這一環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三) 誦讀指導。播放錄音、讓學生自讀、齊讀課文,以解決生字詞的讀音。

(四) 整體疏通課文。這個環節讓學生前後桌互相合作,藉助註釋與工具書,疏通文義。將大家都難以理解得字詞標註出來,教師重點點撥。這一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知識的能力。之後, 歸納課文的文言基礎知識(師生交流討論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

(五) 分析課文。

1、通過對課文的疏通,學生能夠得出本文的論點為“學不可以已”,那麼我提問:作者是

如何對論點進行論證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作以適當的引導。我設計以上問題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誦讀課文,從而培養他們的理解、歸納能力。然後學生明確:

第二段中,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等來説明學習的意義可以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段中,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等從而得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來説明學習的作用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四段中,用“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等來説明學習的方法貴在積累;用“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來説明學習的態度貴在堅持與專一。

2、 以上都是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現象來説明學習的道理,這就是我們所説的什麼論證方法呢?

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知識不難得出為比喻論證的方法。(讓學生分清楚比喻論證與舉例論證的區別)

3、課堂練習

説到比喻論證,我們一般在議論文中使用,那麼現在我設計一課堂練習:請同學們寫出3個含有比喻論證的句子。寫完後,讓學生進行互相評論,教師點評。

設計這一問題的意圖,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六) 總結全文:《勸學》以“勸”字統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説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對論點進行論證,讓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的寫作當中。

(七)佈置作業:就課堂練習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文中含有比喻論證的句子。 設計作業的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七、説板書設計

勸學

《荀子》

學習的意義 學不可已矣(中心論點)

學習的作用 比喻論證

學習的態度

設計依據: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的原則,讓學生能夠一目瞭然的知道本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勸學》説課稿7

一、教學要求

1. 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用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2. 懂得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

3. 掌握、積存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複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學習荀子用辨證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説得透徹淺易卻又有氣概充分有説服力。

二、教學重點 探究詞義,學習比喻等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第1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綱,其起句學不能夠已似易而難,因為全篇論述皆發源於此;其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反對儒家生而知之這一先驗論的立場,要聯繫荀子的基礎哲學思想才能獲得比較透徹的懂得。本段中的設喻有的是並列關係,有的是層遞關係,也要擅長區分。

四、課型 新授課

五、教學方法 誦讀教法

六、教學假想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標;介紹作者、解題;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標。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七年級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來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確信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關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感覺後天環境和教育能夠轉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記着古代説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説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啥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答覆: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啥意思?學生才會領悟:本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差不多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標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結束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崇高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於(古音聲母韻母雷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雷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Lì 參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懂得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複習國中知識,綜合考慮和練習二,學生自個兒懂得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能夠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能夠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於現代漢語能夠、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能夠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當。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説,學習是不應當(能夠、能夠)結束的。

(2)木直中繩,感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如今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輮和為是兩個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曲折。為,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後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標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曲折而成為車輪,它的孤度(就能夠)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聖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這句譯為:積存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於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雙音詞,偏義複詞,聯繫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糹,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特別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如今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藉助船隻的人,並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橫渡江河。

(5)蚓無幫兇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記。幫兇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後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幫兇,詞義的情感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áng,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別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緣由的介詞,譯作由於、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幫兇,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於心思專一(的緣由)。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點。

七、安排作業

認真閲讀註釋,正確懂得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明白的句子。熟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繫;論述中心的3個角度;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3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啥內在聯繫?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啥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討論課文段落層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能夠已。接着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3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感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解釋事物通過一定的變化,能夠提高。直木為輪解釋事物通過一定的變化,還能夠轉變本來的狀態。這樣,3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解釋:肯下工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烘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説,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解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説得更透徹,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解釋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運用和藉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解釋人藉助學習,就能補充自個兒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來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養與一般人有差別,而完全靠後天擅長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存的作用,解釋學習上的成一定是不斷積存起來的。接着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解釋假如不積存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解釋學習要積存。下面就分兩層解釋如何做到積存。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照,解釋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解釋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解釋做到積存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來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解釋做到積存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解釋:做到積存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勸學》説課稿8

一、説教材

《勸學》位於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獲得教養的途徑”這一專題,和韓愈的《師説》構成了“求學之道”這一模塊.

《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的去學習的散文。

也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

二、説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複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學習掌握常見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個比喻句的內在含義。

3、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閲讀淺議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和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理解詞句與理解理解文章統一起來。

新課標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誦讀習慣。《勸學》是新課標規定的.誦讀篇目之一。

難點:文章裏的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繫

一篇説理性很強的文章,如果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於枯燥和單調的。但這篇文章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於,它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達20個比喻句,運用比喻時手法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

四、説教法

1、啟發式研究性教學法

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2、朗讀式相結合的方法

本文語言錘鍊精深,許多語句千年不衰。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

五、説學法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參照註解,動口動腦,自問自答,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讀的要求:句讀準確,字正腔圓,流暢,熟讀成誦。

古詩文的閲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閲讀中的障礙,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而注重提高學生閲讀古詩文的能力。

六、説教學流程

一、佈置課前作業,課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談讀書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於三條。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談讀書的名言名句,並以此導入課題激發興趣,也可以積累素材

二、簡介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書上註釋1)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繼承了孔子學説,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並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説,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説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教師和學生補充)

新課標:應引導學生在閲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閲有關資料,瞭解與作品有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學生讀(五步閲讀法)

1、一讀掌握句讀,結合課前預習;

2、二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3、三讀提出疑難問題,重點實詞、虛詞點撥講析;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複習國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四、讀研究性學習;

第一步:找觀點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分論點比喻句

學習的意義:

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積累、堅持、專心。

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三個分論點,以及與之相關的比喻句,以此為線索能更快地背誦全文。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2)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麼觀點的?

(3)“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麼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5、五讀遷移鞏固

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寫一篇勸學的小議論文,注意運用比喻論證。(為下節課做準備)

六、板書設計

學習的意義提高改變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態度積累堅持專一

注意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研究性學習為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歸納總結

這節課以閲讀為基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以五步閲讀法為實踐模式,是一節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古文課。

《勸學》説課稿9

第一、説教材。

本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有關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為人類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的生動感人、廣為流傳的事蹟。《孫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説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説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閲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第二、説教學設想。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應該怎麼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進行擴寫、補寫、續寫(不是説讓學生學寫文言文),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閲讀。本文作者為了突出“孫權勸學”,對材料進行了剪輯處理,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提供了條件。

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自主的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整個課堂,教師預設大致程序,許多具體內容教師可根據課堂生成靈活駕馭和調控。

第三、説教學目標。

“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國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強調國中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文言文教學作為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現代文教學共同承擔起這一重任,只不過側重點可有所不同。《孫權勸學》作為一篇精練的文言文,是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閲讀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簡練生動的筆墨,個性鮮明的對話,極富特色。從教材的編排體系來看,把它放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緊扣住單元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名人的品格,態度與精神這一要求,同時新教材將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單元中,也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與積累文言知識,提高自己的文言閲讀能力。有鑑於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並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並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並能進行創造性閲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2、探究交流。採用師生同讀同講的方式。(在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知識互補和提高,有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第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師由三國演義説起,引出呂蒙,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教師在介紹時採用説書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語言),激活學生的興奮點。

二、辨讀課文,對照註釋讀準字音、節奏。

1、學生自由讀,對照註釋讀通課文。培養學生看註釋的習慣。

2、單個學生表演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課文的朗讀要求。對難句的朗讀老師要抓住契機調動學生進行探究,不可輕易放過。在此環節中,教師充分發揮激發引導作用,讓學生聲情並茂,搖頭晃腦,拿腔拿調的讀,讀出古韻古味。

三、教師範讀,學生點評。

教師聲情並茂的吟誦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同時讓學生給老師的朗讀挑刺,學生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可被充分激發。

四、析讀課文,理解文義。

採用文白互讀的方式,一學生讀原文,另一學生用白話文進行解説。解説時要力求語言生動流暢,再現原文神韻。這樣可避免傳統逐字逐句翻譯的機械和刻板,既可培養學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

在文白互讀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及時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重點文言詞彙的理解。同時,通過投影對常用文言詞彙進行疏通檢測。

五、分角色演讀,品味人物個性化語言。

學生扮演孫權、呂蒙、魯肅,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態、語氣等進行角色朗讀,揣摩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生演讀的時候引導他們細細品味,用“------寫出了-----”的句式品味文章語言。這樣,學生在自主的體驗探究中就可以輕鬆的突破本課重點,學習並掌握富有情趣的對話描寫。

六、創造閲讀。

接受美學認為,讀者對文本的閲讀不應是被動的,而應參與到對文本的再創作活動之中。文中有多處空白,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話省略了許多未説的內容;“蒙乃始就學”,如何學,本文沒説,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呂蒙究竟談了些什麼讓魯肅大驚?這些內容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學生在補充時可文言可白話,可文白夾雜,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七、聯想鏈接,精神內化。

本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請用一句俗語或名言或古詩文名句進行解釋。

八、吟誦課文。

學生能背則背,不能背就讀,課堂在課文的吟誦聲中結束。

《勸學》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1.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先秦諸子散文對後世影響很大,它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諸子的文章各具特色,而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其文章樸實渾厚、詳盡嚴謹、句式整齊,而且擅長用多樣化的比喻闡明道理。通過對《勸學》的學習,不僅可以領略荀子散文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閲讀鑑賞文學古籍的能力。

2.説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通過高中語文教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依據大綱要求,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加強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掌握有關文言詞語和句式。

能力目標: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文章充分運用比喻進行説理的藝術特點。

德育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及學習應持的正確態度。

3.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説理性很強,但它不枯燥、單調,而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通過比喻的方式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鑑於此,我在第一課時疏通文意、歸納整理古漢語知識後,把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理解文章的三個分論點和比喻論證的方法上,其中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我選擇開頭一段作為突破口,因為這一段提出中心論點,提挈全文,由此可理清文章思路,促使學生精讀課文。

二、説教法和學法

1.交流互動式結構

大綱中提出,教學要重視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交流互動式結構突出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雙向交流特點,充分體現出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應有地位,其做法是: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上,老師只是在關鍵處隨機點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在討論、交流中,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以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採用交流互動式結構的教學關鍵是要設計好教學環節和使用的教學手段。

2.探討式閲讀

通常,文言文教學易走向一個誤區:割裂文章的整體感,囿於簡單的文字串講中,文言文被當成了古漢語學習資料,要避免這一情況的,需尋找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閲讀理解從迷惑於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差異中走向感悟文言文的內涵。探討式閲讀就是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研討,理解文章內涵,陶冶自己的情操。它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感知——設疑——探討——表達——總結、評價,環環相扣。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其突出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感知、理解、記憶和鞏固,大大提高了學生形象思維的效率,體現了電化教學的優勢。

三、説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我將“交流互動”的學習模式貫穿始終,努力做到“導”與“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板塊一:抓住突破口,激活學生的思維,理清文章思路。

認真鑽研教材後,我以開頭一段作為突破口,展開教學。

1.朗讀第一段,老師作節奏停頓的提示:學/不可以已。

2.設疑:如何理解“學不可以已”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解答後明確: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對待學習應採取正確的態度、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3.拓寬思路:學生闡述自己關於學習的意義、態度、方法的觀點,老師作出評價。

4.比較閲讀:瞭解文中荀子關於學習的意義、態度、方法的觀點,並與自己的作比較,得出結論,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應給予鼓勵,特別是有創意的回答。

5.小結:作者提出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後,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方法三方面展開論述,文章結構清晰。

教學板塊二:深入研究,體味文章的論證藝術。

1.理清文章思路後,趁熱打鐵提出問題:

本文説理性很強,這類文章若駕馭不好,易流於枯燥和單調,但本文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其原因何在?

老師點撥:回憶《魚我所欲也》一文中的比喻論證

2.抓重要環節,突出重點,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全文共用了20個比喻,為幫學生理解這些比喻句的含義及內在聯繫,我抓住兩個環節:一是誦讀,二是比較。在反覆的誦讀中,瞭解句子的含義;在比較中,瞭解每一個分論點的論證過程,分清論證的角度、層次。

比較既有分論點間的比較,也有同一個分論點內部的比較。如:論述第三個分論點時,學生齊讀後,老師提問:這部分的比喻論證的運用與前兩部分有何不同?學生稍加分析便可答出:正反對比論證,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探討,明白學習要重視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道理。

比較式學習,避免了一一講述的單調,也突出了本文論證同中有異,靈活而有變化,論辯生動有力的特點。

3.小結:

討論:比喻論證的好處。

明確:這些比喻彷彿信手拈來,使人自然而然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把抽象的道理説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易接受。

教學板塊三:加強誦讀,領會文章語言特點。

學生誦讀,感知句式整齊、讀來琅琅上口的特點。

其次,從修辭角度引導、分析文章語言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説理流暢;排比、對偶穿插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齊、節奏和諧、變化流暢,反映了荀子議論透闢、筆勢雄健的特點。

教學板塊四:聯繫實際,闡述學習所得。

學生討論,相互交流,老師要對學生所述給予肯定。

課後結合自身體會,寫一篇一二百字的勸學文字。

《勸學》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説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説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1、總得來説,“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説能夠閲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為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閲讀的基礎。2。、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三、學法的指點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1)導入新課: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2)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1、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2、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為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説,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1文章題為“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2呂蒙的改變,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4)品味賞析

精讀課文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揣摩當時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對待讀書的態度,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可以説這是一種思考閲讀,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1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説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度?(請學生進行對話朗讀,體味孫權當時的心態。呂蒙的話課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據課文進行改編)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嚴肅、懇切 卿言多務,孰若孤———責備 乃始就學——不情願

1、文章中沒涉及呂蒙求學的過程,卻讓我們見證了他極大的變化,主要是誰的神情、態度讓我看到了這一切(朗讀呂蒙和魯肅的對話,體會説話人當時的神態)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讚)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而別”?

2、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有何不同?孫權比較低嚴肅、認真(君臣之分)魯肅則有調侃意味是(朋友之情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內容和意義,對於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可以説有了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可以開展類似於背誦比賽這樣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三)拓展遷移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要學以致用。這兩個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對已學的知識是否可以做到拓展和遷移,做到鞏固新的,複習舊的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和知識的積累。可以感受讀書事實正反兩面的例子,也可以從兩文的寫法特點上進行比較。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都是一種鍛鍊。①與《傷仲永》進行比較閲讀,合作探究這兩篇文章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②既然讀書如此重要,請同學們列舉和讀書有關的的名言警句。

(四)師生小結

可以在學生總結的前提下,老師進行補充,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拓展學生的縱深思維。形式也可以是“當庭陳訟式”、“新聞採訪式”。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5作業佈置,比如抄寫字詞解釋,可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另外作業的佈置主要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訓練。

五、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孫權 不情願 魯肅

勸 自豪 論議

嚴肅 驚讚

責備

呂蒙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勸學》説課稿12

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荀子的《勸學》,為了説明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課時安排、教學流程、教學設計依據、課後作業等幾個方面加以介紹説明。

一、説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的去學習。也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藉助工具書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閲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

二、基於此,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三、説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首先説教法:學生通過前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的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採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並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並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並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係,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鬆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其次説學法:

1、讓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參照註解,動口動腦,自問自答,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正確並流利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藉助工具書,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意。

4、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讀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句讀準確,字正腔圓,流暢,並熟讀成誦。

五、説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説教學流程:

結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説: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還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設計的導語是:

(二)荀子簡介

(三)解題:“勸”的意思為鼓勵,勸勉,在文中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

(四)接下來我將以三個活動貫穿本堂課,用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對文本基本內容的掌握和深入學習。

活動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決重要實虛詞,疏通文意。具體操作如下:

1,聽錄音,學生正音正字。

2,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同桌互讀,互相糾正錯誤,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熟練的朗讀課文。

4,指名朗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音和句讀。並強調易錯的字詞,如槁暴,輮以為輪的輮,金石可鏤的鏤等,並趁機讓學生釋義。最終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黑板右側板書重點字詞)

活動二,四人小組合作制定本文提綱,明確文本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説説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同學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既學習是不能因為任何理由停止的。進而提問,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論點出現的規律,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

2,根據以上結論,四人小組合作,自列提綱,充實論據。明確學習的意義是用了四個比喻句,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句,方法態度用了十一個比喻句。

帶領學生以學習的意義四個比喻為例,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

找出藍——青 水——冰 直木---輪木——直 金——利(並板書)

上面提到的前兩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後兩個是改變自己。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 用同樣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對“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方法態度”的學習,並由學生補充完整板書。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並提問學生:比喻論證有什麼好處?

明確:可以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七、説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現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於學生從大處入手,品味細微知識,並形成好的閲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

八、説課後作業:背誦全文。研討與練習。預習新課。

《勸學》説課稿13

一、説教材地位作用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這是荀子的開篇之作,其中不少觀點對今人仍有教育意義。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二、説教學目標確立及依據

1.德育目標:學習《勸學》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重要特點。

2.知識目標:1歸納“絕、強、假、望、間”五個多義詞的義項;2比喻論證的方法。

3.能力目標:(新課程目標 閲讀欣賞第9條)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主導懂文章內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精悍難點.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及學生實踐我們確立:

1.實詞的識記理解

2.比喻的含義和它們內在聯繫,為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説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掌握句讀, 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總結文言知識,進行閲讀訓練,寫作訓練

五、説與學法

新課標告訴我們,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完中,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因此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精讀法,在掃清字詞障礙後進行分析鑑賞研究。

六、説教法

準備採用1啟發式研究式2講解式3朗讀式相結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從“文本角度”講,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本文語言錘鍊精深,許多語句千年不衰。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

七、説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可展示學生應掌握的相關知識:作者圖片資料,背景資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時能知人論文),相關訓練材料。

八、説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由同學們頭腦已有的關於勸學的名句導入,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者已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既複習舊知識又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荀子的《勸學》將全面論述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有所

2、新課講解(教案)(劃點出來)

文言文閲讀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讀”教學法,在我校嘗試推廣。五讀:一讀掌握句讀,結合課前預習。二讀疏通文意;三讀重點實詞、虛詞點拔講析;四讀研究性學習,五讀遷移提升

這當中要注意以三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3、例題示範(一般適理科)

4、反饋練習(投影出示相關閲讀訓練材料)

5、歸納總結:這節課以閲讀為基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以五步閲讀法為實踐模式,是一節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古文課。

6、板書設計(投影)

《勸學》説課稿1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的説課內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課文――荀子的《勸學》。下面我將就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分析。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説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文言文單元一篇閲讀課文,本文文質優美,在寫法上非常獨特,比興寫法、比喻論證的方法,都是值得學習的,作者較系統的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應持的態度,其中不少觀點對今人仍有教育意義,是對學生進行文言知識的傳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勸勉學生勤奮學習的好材料。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通假字等,可結合本課課後練習完成這一單元要求。

二、説重點難點目標的確定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藉助工具書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閲讀課文,故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基於此,將本文的基礎目標確定為:

基礎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實詞“絕、強、假、望、聞”意義和用法。

2、瞭解通假字的定義,積累10個通假字。

3、學習本文比興的寫法,以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獨立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養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情感目標:

1、瞭解荀子對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教學重點:

1、積累掌握文言實詞“絕、強、假、望、聞”意義和用法。

2、學習本文比興的寫法,以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設想:

擬定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要點:釋題,簡介作者,初讀課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難問題。第二課時。簡析課文,總結文言知識,積累五個實詞,熟讀成誦,能準確默寫藴含深厚的名句。進行閲讀訓練,寫作訓練。

三、説教法

教師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我準備用兩課時,採用啟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以學生自讀為主,貫以串講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自讀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用原文語句作答,譯出較難的文言句子,改變教師串將到底的做法,在質疑啟發時,力求達到引而憤,憤則啟、導則悱、悱則發的效果,始終要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

四、説學法指導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參照註解,動口動腦,自問自答,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讀的要求:句讀準確,字正腔圓,流暢,熟讀成誦。

五、説教學程序

沒有創新,就沒有語文教學,一個優秀的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取知識中的情感愉悦的過程,是學生求知慾望被不斷激發的過程。因此,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1、佈置課前作業,課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談讀書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於三條。

2、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談讀書的名言名句,並以此導入課題,激發興趣,也可以積累素材。

3、學生讀。

一讀掌握句讀,結合課前預習。

二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三讀提出疑難問題,重點實詞、虛詞點撥講析。

四讀研究性學習。

五讀遷移提升。

這當中要注意以“三為”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4、反饋練習。(投影出示相關閲讀訓練材料)

5、歸納總結:這節課以閲讀為基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以五步閲讀法為實踐模式,是一節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古文課。

6、板書設計。(投影)

《勸學》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説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説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

(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1、總得來説,“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説能夠閲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為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閲讀的基礎。

2、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三、學法的指點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

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1)導入新課: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

1、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

2、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為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

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

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説,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

(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

1、文章題為“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

2、呂蒙的改變,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4)品味賞析

精讀課文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揣摩當時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對待讀書的態度,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可以説這是一種思考閲讀,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説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度?

(請學生進行對話朗讀,體味孫權當時的心態。呂蒙的話課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據課文進行改編)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嚴肅、懇切

卿言多務,孰若孤———責備

乃始就學——不情願

2、文章中沒涉及呂蒙求學的過程,卻讓我們見證了他極大的變化,主要是誰的神情、態度讓我看到了這一切(朗讀呂蒙和魯肅的對話,體會説話人當時的神態)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讚)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而別”?

3、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有何不同?

孫權比較低嚴肅、認真(君臣之分)

魯肅則有調侃意味是(朋友之情)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內容和意義,對於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可以説有了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可以開展類似於背誦比賽這樣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三)拓展遷移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要學以致用。這兩個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對已學的知識是否可以做到拓展和遷移,做到鞏固新的,複習舊的,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和知識的積累。可以感受讀書事實正反兩面的例子,也可以從兩文的寫法特點上進行比較。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都是一種鍛鍊。

①與《傷仲永》進行比較閲讀,合作探究這兩篇文章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②既然讀書如此重要,請同學們列舉和讀書有關的的名言警句。

(四)師生小結,可以在學生總結的前提下,老師進行補充,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拓展學生的縱深思維。形式也可以是“當庭陳訟式”、“新聞採訪式”。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五)作業佈置,比如抄寫字詞解釋,可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另外作業的佈置主要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