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23K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説明

夜悄悄的來臨了,深藍的天幕上綴滿無數寶石般的星星,這時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在夜色中顯得更亮了。城市的高樓裏,五彩的燈光與天上的羣星交相輝映。郊外的田野上,無數的螢火蟲飛來飛去,放射出點點銀光。天上人間一片星光的世界,好一個迷人的星夜啊!

本文共四個自然段,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的描繪了晴朗的夜晚天上繁星、人間燈火輝煌、野外螢火點點的奇妙景象。星星洗澡、螢火蟲打燈籠的擬人描繪,給課文增添了幾分神奇和趣味。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學會“無、目、田、飛、中、人”六個生字,會認“夜、把、高、數、美、麗、燈”七個生字。指導寫好“目”和“田”。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3、通過讀文,感受星夜裏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景象,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星夜迷人美景的獨特感受。

2.感受星夜裏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景象,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二、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努力實現讓學生進入到文章描寫的美景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和讀文指導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聯繫生活中的觀察積累,在自主讀文中感受到晴朗的星夜的美妙景象,並讓學生將自己在星夜中的發現説一説,拓展課文內容。在教學中,抓住重點句子“多麼迷人的星夜呀!”展開教學,採用多種方式讀好難點句子,在讀句的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所感悟。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方式上,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了讀一讀,説一説,演一演,想一想,評一評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到課文的情景中,運用自己的感官主動學習、感受,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鞏固

1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 複習生字詞。

(二)整體感知 ,創設情景。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教師描述,創設情景。

(三)精讀課文,感受星夜的'美。

1學習第1自然段。

(1)師範讀第一段,生邊聽、邊聽邊想象。

(2)説説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

(3)CAI,深藍的天空上銀星閃閃,美麗的流星劃過天空。

(4)相機指導朗讀。

(5)回味重點句“多麼迷人的星夜呀!”

2 學習第2自然段。

(1)星夜裏還有哪些迷人的景色?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

(2)CAI,高樓燈光。理解“光彩奪目”“十分美麗”。

(3)相機指導朗讀。

(4)回味重點句“多麼迷人的星夜呀!”

3 學習第3自然段。

(1)CAI田野的螢火蟲飛來飛去的畫面。

(2)相機指導朗讀第一句。

(3)表演讀第一句。

(4)自由讀第二句

(5)相機指導朗讀第二句。

(6)男女生比賽讀。

(7)分組合作讀第三段

(8)回味重點句“多麼迷人的星夜呀!”

(四)總結拓展

1回味重點句“多麼迷人的星夜呀!”。

2師生合作讀課文。

3學生結合自己的課前觀察説説自己在星夜的發現。

(五)指導寫字

1 複習生字。

2出示“目”和“田”,比比誰有新發現。

3師範寫。

4學生練寫生字。師巡視,並提示寫字姿勢。

5評議。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個環節談談我對該課的教學構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我的安全我知道》是一本國小安全教育讀本,其中4-6年級學段第二章的主題是健康生活。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竟然高達22.78%,所以對少年兒童進行預防近視教育刻不容緩。於是我以這一章第13節《預防近視很重要》為基本內容設計了這節公共安全教育課。在愛眼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力求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從小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提高護眼意識,健康安全成長。

(二)教學目標。

針對本課教材及五年級學生特點,我確立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眼睛的相關知識,學習預防近視、保護眼睛的方法。

技能目標:讓學生在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樹立學生愛眼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重點和難點:

學會預防近視的方法。

(四)課前準備:

結合第十冊語文課文本第六單元內容,佈置學生調查本班近視情況。

二、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法、遊戲激趣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研究調查輔教法、談話法、討論法等方式。

在學法上使學生通過協作完成調查研究,通過體驗、遊戲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式探究新知識,通過分享、評價、討論等方式建構知識體系。

三、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延伸至生活,認識眼睛重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國小生對遊戲總是興趣盎然,因此,我以遊戲“找不同”為活動前奏,讓孩子們在遊戲中親自體驗眼睛的重要作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輕鬆自然地導入新課。

首先讓近視的同學摘下眼鏡,大家一起玩個遊戲:找不同。讓不近視的同學和患近視同學發言作比較看到的事物有什麼不同,再提問:我們做什麼事情還離不開明亮的眼睛?學生舉出過馬路、外出時看公交站牌、玩遊戲等例子後,我再次強調課題:有了明亮的眼睛我們才能安全生活,健康成長,所以我們一定要預防近視、珍愛光明

(二)聯繫生活實際,發現不健康習慣。

1.學生看動畫,你認為小熊呆呆到底做錯了什麼?學生看完動畫肯定會批評呆呆近距離看電視、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看書、長時間玩電子遊戲、寫字姿勢不正確等錯誤習慣。

2.引導學生分小組交流分享課前調查資料,可以是表格、文字、調查問卷等不同形式,討論同學近視是如何形成的;近視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哪些不便。

3.角色扮演遊戲:如果你患了近視,假如鼻子會説話,假如耳朵會説話,他們會對你的眼睛説什麼?

4.小結:為了使我們的`五官相處得更加和諧,為了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明亮的眼睛。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課前調查,課內分享的方式交流,簡單的問題來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加上趣味十足的動畫演示和角色扮演,討論發言也就愈發熱烈,欲罷不能了。

(三)瞭解保護眼睛的具體做法,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

1.學生閲讀讀本上的預防近視注意事項,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要使我們的眼睛保持明亮與舒適,你認為該怎麼做?

“你認為應該怎麼做?”孩子們發現老師是如此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尊重他們的意見,於是在輕鬆愉悦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形成了學生正確的用眼衞生意識,輕鬆解決了授課重難點。

2.學生自由彙報,師相機彙報。這一環節不僅是課內知識的學習還是課外常識的拓展:

(1)注意飲食

(2)認真做眼保健操

(3)注意正確的坐姿

(4)注意長時間用眼後適當休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把預防近視的其它要點一一板書。

3.拍手歌小結護眼注意事項,加深記憶。

你拍一,我拍一,保護視力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學習姿勢保持好。

你拍三,我拍三,勤做眼操不偷懶。

你拍四,我拍四,不戴眼鏡不近視。

你拍五,我拍五,光線明暗控制好。

你拍六,我拍六,多看綠化多遠眺。

你拍七,我拍七,户外運動天天去。

你拍八,我拍八,不要躺着看書稿。

你拍九,我拍九,營養全面才長久。

你拍十,我拍十,眼睛明亮又美麗。

(四)延伸,瞭解愛眼日的來歷,倡導大家愛護眼睛。

你知道全國愛眼日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嗎?它的來歷是什麼?

出示課件:愛眼日

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五)課堂小結。

整節課我通過討論、遊戲等形式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評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加之生動簡潔的板書設計提煉本課重點,讓學生輕鬆地學習預防近視知識。

説課稿 篇3

第一説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説明的文章。課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對比較枯燥。但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淺顯,易於理解。

第二説學生

首先國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説明文的空間順序。

第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一下教學目標: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築佈局及特點。2.培養把握實物説明文空間順序的能力。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自豪感。

第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重點:(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難點:(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説教法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2.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説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第六説學法

結合新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設計學法。1.通過朗讀感知課文。2.通過討論協作梳理課文。3.通過做小導遊的片段作文練習深入理解課文。

第七説程序

由於這是一篇篇幅很長而又比較重要的文章,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三個課時,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的課時安排。全文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遊蹤介紹。重點:説明順序、課文結構。

第二課時:講解落實重點段落。重點:各種説明方法的'運用及説明文按空間順序説明時該如何尋找立足點。

第三課時:課文知識、能力及其情感培養的拓展以及對課文做小結。重點:學習寫作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的説明文、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據以上設計,今天我就來説一説,第一課時的具體安排。總的安排了九個教學步驟,如下:

(一)導入:以一系列珍藏於故宮博物館的珍品圖片激起學生對故宮的好奇,從而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檢查生字詞讀音。

(三)分析課文第一部分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2.學生自主介紹通過朗讀課文1-2自然段所瞭解到的故宮。3.演示課件,總體介紹故宮及簡略介紹故宮四大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四)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説明順序1.根據圖片及課文填寫課後練習一中的圖表。2. 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理清參觀順序:天安門—端門 —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五)完成課堂活動:根據圖片和課文(5—8自然段),寫一段導遊詞,介紹太和殿。

(六)理請課文結構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與課文最後一句“這樣宏偉的建築羣,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不能不令人驚歎。”相照應的句子。2.課文首尾照應,都是對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描寫,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博物院各大建築的具體描繪,由此可見,課文的總體結構為:總-分-總。

(七)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最後一自然段)。

(八)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築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築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九)佈置作業:從以下作業中任選2題1.試着由北向南,從神武門進入,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2.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3.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説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最後我們來説板書設計,很容易看出,我們朗讀的部分分別是課文總説的兩部分,而具體分析的則是課文分説的部分。分説部分則又是按作者的遊蹤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來説明的,而且我們做活動的部分正是課文寫得最詳細的故宮最主要的建築—太和殿。通過對課文的梳理,我們很容易得出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間順序來説明的。

如若能夠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達到以上設計,那就為後兩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和對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的説明文的閲讀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來説明具體事務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説課稿 篇4

橋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題是《橋》。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且認真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感受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根據對教材特點的把握,我將《橋》的説課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身上那種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們弘揚的。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位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課文中人物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3)、讓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藴含的深意。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探索文本的衝動,朗讀感悟法,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以及講授法,點撥法等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我着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運用探究、合作學習等方法,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情感,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説教學程序

(一) 開門見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談話,提出閲讀要求:邊讀課文邊用筆勾畫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詞句。努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根據學生交流的結果,適時用課件出示這些句子或詞語,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朗讀,體會洪水的可怕。(課件出示:略)3、通過多媒體情境展示,再現文本情境,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當時的場景,並在情感體驗中聲情並茂地讀,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深化情感體驗,使語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諧共振,併為下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抓重點詞,感悟羣眾

我讓學生找出描寫人們慌亂的詞語,並適時板書:驚慌、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讓學生讀一讀,感受人們的驚慌失措。

(視頻對學生留下的情感衝擊,會使學生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當時情勢的危急。)(三)、熟讀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導入,聚焦老漢

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擁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橋,危險將在瞬間發生!這時,人們看到——(課件出示課文:略)生接讀。(板書:老漢)2、透視老漢,深入感悟

①、潛心會文自讀感悟

閲讀是教師、文本、學生對話的過程,學生潛心會文是實現三者對話的主要環節。讓學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一讀,怎麼感受就怎麼讀,這是對學生自我感受的珍視,體現對學生情感的珍視。因此我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老漢是怎樣的一個人?畫出令你感動的詞句。在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動的原因,並讀一讀,怎樣感受就怎樣讀。

②、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講,以讀代講,更能讓學生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對話中觸動情感的脈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領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適時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經過自讀、悟讀、範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從而真正達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如在學生感悟到老漢的鎮定、捨己為人後,我首先用激情的語言過渡,再引導學生抓住"衝、揪、吼、兇得像只豹子"體味老漢的嚴格要求,接着,學生加上表情、動作,帶上自己的真情實感朗讀體會老漢的嚴格要求,品味老漢焦急、惱火背後的那顆愛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對話

過渡: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在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為了村裏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隨着那如泣如訴、深沉悲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樂,我沉痛的交代着課文的結尾。 音樂的渲染,老師深情的範讀,孩子們的感情是一發而不可收。我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再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聯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兒子曾經站立過的地方,深情地呼喚着她的丈夫,呼喚着她的兒子。老太太會對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説些什麼呢?如果老漢能聽見老太太的訴説,他會怎麼想呢?從而深入感受人物內心的真實狀態,達到情感的昇華。)(四)、再度釋"橋",領悟深意

此刻,山澗溪流上,再也沒有了那座帶給人們生的希望的生命橋(板書:生命橋)。可我們卻分明看到有一座橋穩穩地架在了人們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輝,它堅不可摧。你看到了嗎?是一座什麼橋?學生交流:從而理解這不是一座黨員和羣眾之間的連心橋。(板書:連心橋)(五)、拓展練習,情感昇華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孩子們在"接受感動"後,有着強烈的傾訴慾望,這既是對課文學習的積澱,更是一種真情的感動在傳遞和蔓延。因此,我佈置瞭如下的練習:想象寫話,祭奠的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説些什麼?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四、説板書設計

老漢 人們

鎮定 橋 驚慌

捨己為人 有序 你擁我擠

嚴格要求 生命橋 瘋了似的

愛親人 跌跌撞撞

連心橋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扼要,抓住題眼,直奔中心,達到"高效能、簡約化"的功效,有利於學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肚擰返淖髡唄成釙櫚廝茉熗艘晃黃脹ǖ睦瞎膊吃鋇墓飠孕蝸蟆K焉南M酶褐冢閹賴奈O樟舾約海米約旱難庵鵒艘蛔恍嗟那帕骸?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説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閲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説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文本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儘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2.倡導學生個性化閲讀,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説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説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説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視頻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麼?誰來説一説?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麼可怕,洪水又是多麼的無情啊。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出示課件(板書:16橋)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彙報。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裏發生了什麼?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踏在水裏。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麼?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着過橋,會造成什麼後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麼説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着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着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衝、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説些什麼?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老漢?

附:板書設計:

16橋

洪水兇猛無情

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

老漢(老支書)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橋説課稿

一、 説教材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文章構思新穎,設置懸念,前後照應;文中用了很多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

二。説學生

現在的學生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三。説教法

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準備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探究性教學,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從而實現與文本的對話。

四、説教學目標:

針對中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寫生字、詞,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初步體會文中環境描寫烘托氣氛,領會作者的表情達意;3、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感受老漢捨己為人、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是: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捨己為人、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高尚品格;教學難點是: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感受作者佈局謀篇的特點。

五、説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我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山洪暴發的情景。看完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剛才你看到了些什麼?這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交流以後再請學生看書,()指名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況的危急?村民們在這種時候又有什麼反應?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達到對課文的深層意藴的體驗和領悟,使學生在思想上、情感上與文本產生共鳴。

2、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可來到木橋前,人們都停住了腳,這是為什麼呢?從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什麼?

那麼,老漢是怎樣組織村民們過橋的?從中你又能看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第二部分並思考、交流,有感情地朗讀。

在學生交流感受時適度引領學生深究並作點撥,提升學生的認識深度。最後再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再一次感受那扣人心絃的場面。

3、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老漢的妻子,小夥子的母親,小夥子也是老漢的兒子。同學們,讀到這裏談談心中的感受吧!

讓學生"情動而辭發",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語言實踐的活動。

(二)、拓展——理解"橋"

課文為什麼以"橋"做題目,從而深刻體會"橋"所藴含的深意。"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三)、總結全文

總結全文,迴應教學目標,這時候我這樣做全課的總結:一座橋一座故事,窄窄的木橋被洪水沖走了,但是全村百姓的心裏卻建起了另一座橋,那就是老漢和兒子用生命築起的生命橋。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北師版國小一年級下冊第28頁的內容。是通過“拔蘿蔔”這一有趣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試着解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一年級下冊《拔蘿蔔》説課稿及反思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幫助學生掌握豎式的書寫格式,數位對齊及相同數位上兩數相加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對於豎式的寫法予以必要的指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祖國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一年級下冊《拔蘿蔔》説課稿及反思

數位對齊才能加減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優:(複習舊知識)

二、談話引入課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三、學習新課:根據給出的數學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試着解答。

四、鞏固練習

五、佈置作業

六、課堂小結

教學方法:

通過已學知識的複習,念兒歌導入新課教學。通過放映小兔拔蘿蔔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灰兔哥哥白兔妹妹拔蘿蔔的情況,讓學生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小組交流討論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各自發表看法,並試着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後根據數學問題列出數學算式,讓學生討論如何計算。引出列豎式的方法。強調用豎式計算是我們本節課的重點,提出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數位對齊,在加減的過程中,個位加減個位,十位加減十位。

教學反思:

這節課裏,我遵循新課標的理念,在設計上主要想從以下幾個方面有突破。

1、靈活處理教材的內容,把主題圖和課後練習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體現“快樂學習”。

2、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感受來表達算理,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富有個性的、能動的。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3、傾聽、表達、小組合作交流是這節課學生活動的主要方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鋭角三角函數》(第一課時),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國中數學新教材九年級下第28章第一節內容,是國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直角三角形兩鋭角關係、勾股定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奠定了基礎,也是高中進一步研究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三角方程的工具性內容。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徵來看:

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能力較強,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探究活動經歷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從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來看:

九年級學生已經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邊和各角的關係,能靈活運用相似圖形的性質及判定方法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推理證明能力,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從心理特徵來看:九年級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

從學生有待於提高的知識和技能來看:

學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關係,需要觀察、思考、交流,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體會鋭角三角函數的意義,提高應用數學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瞭,深入淺出的剖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正弦函數意義,並會求鋭角的正弦值。

難點確定為:根據鋭角的正弦值及一邊,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闡述,而這四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學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並把前面兩者通過數學思考充分體現在問題解決中。藉此結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四個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理解鋭角正弦的意義,並會求鋭角的正弦值;

2. 初步瞭解鋭角正弦取值範圍及增減性;

3. 掌握根據鋭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邊,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的方法;

4. 經歷鋭角正弦的意義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5. 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並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分析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情況,本節課我採用“三動五自主”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道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本節課的教法採用的是情境引導和探究發現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宜的問題情境引發新的認知衝突;建立知識間的聯繫。教師通過引導、指導、反饋、評價,不斷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使其在積極的自主活動中主動參與概念的建構過程,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享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

本節課的學習方法採用自主探究法與合作交流法相結合。本節課數學活動貫穿始終,既有學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組合作交流的,旨在讓學生從自主探究中發展,從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一) 自主探究

1、 複習舊知,温故知新

1、 已知:在Rt△ABC中,∠C=900,∠A=350,則∠B= 0

2、已知:在Rt△ABC中,∠C=900,AB=5,AC=3,則BC=

設計意圖:建構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相似的三角形性質是本節課深入研究鋭角正弦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利用多媒體播放意大利比薩斜塔圖片,然後老師問:比薩斜塔中條件和要探究的問題:“你能根據問題背景畫出直角三角形並且利用邊求出斜塔的傾斜角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鋭角三角函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二)自主合作

1、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內合作探究)

1、(播放綠化荒山的視頻)課本P74問題與思考,求的值

2、課本P75思考:求的值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1、課本P75探索 ,

問:與有什麼關係?你能解釋嗎?

2、正弦函數定義:在Rt△ABC中,∠C=900,,把鋭角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叫做∠A的`正弦,記作sinA,即sinA=

對定義的幾點説明:

1、sinA是一個完整的符號,表示∠A的正切習慣上省略“∠”的符號.

2、本章我們只研究鋭角∠A的正弦.

3、sinA的範圍:0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範圍等) ,通過對鋭角正弦定義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引入到下一環節。

(三)自主展示(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1、(例1課本P76)已知:在Rt△ABC中,∠C=900,根據圖中數據

求sinA和sinB

2、判斷對錯(學生口答)

(1)若鋭角∠A=∠B,則sinA=sinB ( )

(2)sin600=sin300+sin300 ( )

3、如圖,將Rt△ABC各邊擴大100倍,則tanA的值( )

A.擴大100倍 B.縮小100倍 C.不變 D.不確定

4、如圖,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P(3,- 4),OP與x軸的夾角為∠1,求sin∠1的值。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四)自主拓展(提高升華)

1、課本習題28.1第1、2、題;

2、選做題:已知:在Rt△ABC中,∠C=900,sinA=,周長為60,求:斜邊AB的長?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自主評價(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

①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為了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我設計以下問題加以追問:

1、sinA能為負嗎?

2、比較sin450和sin300的大小?

設計要求:(1)先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內探究

(2)各組交流展示探究結果,並且組內或各組之間自主評價.

設計意圖:

(1)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善於反思的好習慣.

(2)學生通過互評自評,可以使學生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促進學生對學習及時進行反思,為教師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教學反思

1.本教學設計以直角三角形為主線,力求體現生活化課堂的理念,讓學生在經歷“問題情境——形成概念——應用拓展——反思提高”的基本過程中,體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感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學。

2.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深化理解,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是通過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啟發、調整、激勵來體現自己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起着積極作用。

3.正弦是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三角函數。因而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力求貼近生活。又從意大利比薩斜塔提煉出了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的2至3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一是“説一説”,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數及意義。二是“認一認”,主要通過直觀模型與實際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分數與小數的關係。三是“填一填”,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四是再通過一個“認一認”用計數器直觀地表示小數,幫助學生認識小數各數位上數字所對應的數值與數位順序表,知道小數和整數通常都是用十進制計數方法來表示的。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十進制分數與小數的關係,並能進行互化,能正確讀寫小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瞭解小數的意義。難點定位為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意義。

二、説學情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元角分與小數”的知識下,以已有的經驗為背景,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並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情境教學法、直觀引導觀察法、小組討論交流法、分層練習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2、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將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是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問題的提出,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和交流的數學活動中來。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

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討論、質疑、猜想、比較,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從而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四、説教學過程

1、教學小數的產生

a.由學生手中的教科書的單價引入,既複習了“元、角、分與小數”的相關知識,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b、總結小數的產生,當遇到整數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利用分數和小數來解決。

2、教學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a、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可以看見小數。

b、學生互相交流

c、學生閲讀課本中的列舉的生活中的小數,再次感受國小的運用範圍很廣,它是一種很重要的數,我們要學好它。

3、探究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意義不能單純的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背誦結論,必須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體驗。因此在本環節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折一折、塗一塗、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讓學生在體驗中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最好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學會總結,歸納出小數的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生學會學習。

4、小數的讀法寫法

先讓學生嘗試讀,再讓學生歸納總結。

5、認識小數部分各數位的名稱

a.出示計數器,教師介紹小數部分各數位的名稱。

b.學生比較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與整數部分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c.撥珠活動:通過開放性的遊戲活動,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對小數數位的理解,體會小數部分也是十進位的。

6、鞏固運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預設機動練習,以便進一步強化訓練。

五、説預期的效果

以上的教學程序的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我着力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教室的引導中操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培養課積極的學習情感,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機的整合。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從教材、教法、學法、過程、板書五個方面闡述我的説課設計。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單元話題是“昨日的戰爭”,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 “由教到不教”,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5、教學難點:燭之武高超的説辭藝術

二、説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説學法

新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因此採用預習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四、教學設計

(一)預習設計

1、並結合書下注釋瞭解《左傳》。

2、瞭解本課歷史背景。

3、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瞭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4、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説退秦師的?

5、通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有人説“口才,電腦,英語,駕駛”是當今青年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術,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見口才在今天同樣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人怎樣憑三寸不爛之舍就使強大的軍隊退卻的故事,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①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②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③燭之武是怎樣説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説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説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説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説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説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3、討論總結,認識昇華

①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總結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衞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着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説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②《左傳》以敍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於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4、延伸拓展:某同學中午休息時間在宿舍洗衣服,請勸阻。

5、小結:

本文是一篇記述古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泰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命説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説辭,説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派兵助鄭國防守,致使晉軍不得已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説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6、作業: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那個同學改寫的好,明天請他當導演。

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上午好!

首先感謝領導為我們教師搭建了這麼一個平台,讓我們充分展示自己,鍛鍊自己。下面我簡要説説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意圖。

一、説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單元第92——93頁的內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數學》三年級第10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這節內容需藉助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數學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編排意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正確讀寫幾分之一。教學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五)、學情分析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平均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特別是低年級概念知識是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針對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學中讓學生折一折、看一看、塗一塗、議一議,使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多做、多想、多説,同時努力使整堂課順着學生的思路不斷地進行調整。

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説,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三、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點,我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根椐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郊遊是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發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識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1、強化認識,完整敍述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平均分一個蛋糕的過程,兩個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問:想一想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我們剛才是怎麼得到的?經過回憶,讓3、4個學生補充完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這樣既強化了對二分之一的認識,又為後面學生的語言表述作了科學的示範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讓學生小組活動,拿出各種形狀的紙片,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分別得出這幾種圖形的二分之一,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後展示彙報進行比較交流並説一説折的方法及所表示的意思,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各種二分之一的形狀,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兩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教師最後總結説:不管什麼形狀的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緊接着讓學生判斷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為什麼?又一次突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通過折一折、説一説、辨一辨的辦法,能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這樣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為後面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順勢引路,巧妙遷移

認識了二分之一,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隨之各種幾分之一就出現了。順勢教師要求:你能試着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拿出學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選擇一樣試一試。經過折塗,學生之間的交流介紹,讓學生展示並解説成果,並強調:把一個什麼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總結: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8份、100份呢?看來,把一個物品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認識了這麼多分數,接着介紹分數的'書寫、各部分組成及其意義。並請學生用分數表示圖形的塗色部分。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大大的提高了學習的熱情。】

4、直觀演示,突破難點

課件前後出示四條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條,讓學生仔細觀察並估計其塗色部分可以用什麼數表示,先讓學生交流估計方法後通過演示比較確定表示數,分別為1、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接着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塗色部分,發現了什麼?勿容置疑,“塗色部分越來越少”這樣的回答肯定隨之產生,那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少的情況呢?(通過直觀展示和交流,讓學生體會:同樣長的長方形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大。)這時接着追問學生:紙條有這樣的規律,那其他東西是否是這樣的呢?讓我們來做個實驗。實驗要求:從學具袋中找出完全一樣的紙片,分別折出紙片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通過同學們的實驗,交流展示總結,讓學生充分理解出:把一樣物品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份數就越小。看來合理的猜想和實驗的驗證確實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種好方法。接着鞏固學生所學,通過直觀圖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如讓學生折自己喜歡的分數,讓學生塗自己喜歡的顏色,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結果等。】

(三)分層練習,寓學於樂

對於每個環節的練習鞏固,在每個環節後面我都有所涉及,而本環節,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很好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把練習設計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找分數,練習設計如下:(出示窗,讓學生説想到的分數,並且説明是怎麼想的?這裏主要是加深鞏固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和理解;第2題出示法國國旗,其中一格用三分之一表示。第3題的設計是讓學生觀察一個五角星、巧克力説一説想到了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這裏的拓展更高層次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和遷移能力,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認識了這麼多分數你高興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既是對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讓學生進行反思與評價,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達到板書的引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