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語文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語文説課稿

語文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早上好!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這樣幾個方面向大家詳細的闡述我的這次説課的安排。

一、首先,我對教材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是年級冊第單元第篇精讀課文。本文主要寫了,表達了。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是: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2、

3、

本課的教學重點的: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二、説教法和學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用情景法、引導啟發法、朗讀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並採用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配備多媒體課件,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朗讀、合作、探究等方式展開,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課堂。

三: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基於以上對教材和教法的分析,我將涉及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我要達成2大目標。1,是通過學生 用心初讀課文,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學生掃除閲讀障礙,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我主要在字音、字形、字義和長難句梳理4個方面給予重點指導。

在字音方面,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如:緊接着指名一名學生讀課文中我指明的文段,結合句子學習生字新詞,糾正字音。最後,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讀,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讀音。

在字形方面,通過師生共同分析字的結構,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歸類識字。如,課文中的'生字“木”字旁的生字為多數,較難寫的字是“爽、楊”,我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寫上“——”,要求學生完成整個“爽”字的書寫,結果學生意見不一,我相機在黑板的田字格里規範的書寫這個字。

在字義方面,主要通過學生自己查字典,查詞語手冊,聯繫上下文語境相機理解。培養學生的藉助工具書學習的習慣。

2是在學生初讀課文過後,對課文有個整體的理解和把握,請學生説説課文的大意,力求學生説準和完整,在學生説的基礎上,我相機梳理和板書,感知目標。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具體化的表達方式,分為以下的幾步:

1、 讓學生着問題再讀課文,請學生看問題(可以是課文的也可以的自己設計的問題),讀後讓學生討論後回答此問題,我相機板書。

2、 品讀課文的重點詞句(句子可以自己設計),請學生説説讀後感受。

3、 分角色朗讀,先小組準備,再課堂演示。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僅要在技巧上訓練,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培養學生情感,所以在學生朗讀探究過程中,我注意培養學生朗讀的體驗。例如,我用稍慢,沉重的語調或稍快,興奮的語調引導學生讀( )自然段。

4、 師生共讀課文,既達到朗讀目的,又突顯了每段的第一句,整體感知課文。

(以上的4點看具體情況而定,由自己設計)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最終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四、説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的設計,最後我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簡潔,重難點突出,一目瞭然,便於學生記憶和學習內容。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語文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俄國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時期,高爾基以敏鋭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鋭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標“閲讀”部分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多層次誦讀課文,從整體上領會課文的深刻內涵。

2、瞭解相關文學常識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徵意義。

3、瞭解烘托、對比、象徵等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課前蒐集有關海燕、高爾基、寫作背景等資料,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以朗讀為主線,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通過多層次誦讀,探究課文的深刻內涵。

3、通過猜謎語、當翻譯的活動感受象徵手法,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敢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生活暴風雨的樂觀、戰鬥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象徵、對比和烘托的寫作手法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人文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個性化體驗、藝術性創編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説、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2、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註、仿句説話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所以我採取以朗讀為主線,通過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和諧的橋樑,進行平等式對話教學。

五、課時安排:

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蒐集資料,掌握字詞。課文閲讀教學兩課時。第二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閲讀鑑賞詩歌的能力,完成作業。以下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自然地導入新課。

導語: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裏,你們喜歡呆在哪裏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麼名字呢?(學生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海燕”的資料)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唱給“海燕”的頌歌。(板書課題、作者)

(學生介紹作者)

蒐集和處理信息是新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查找課文有關資料的工作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提高了學生能力。

(二)、多層誦讀——感知課文內容(24分鐘)

1、播放錄音聽讀。

要求學生凝神靜聽,用概括性語言説説你聽後的感受或描述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從而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説感受和説畫面的環節是學生通過聽讀之後再創作的過程。

2、分組合作研讀。

(1)、自由朗讀課文。

(2)、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完成如下任務:

A、用——畫出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找出暴風雨的變化,並按照“暴風雨”的格式起小標題。

B、身處這樣的險惡環境,海燕的表現怎樣呢?請同學們用~~~~~畫出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並補充題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鳥面對暴風雨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讀一讀相關的段落,圈畫出關鍵詞。並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用“面對暴風雨,心想:。”的.句式説話。

這是課文研讀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裏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起標題、補標題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於打開學生閲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3、指導揣摩精讀。

(1)、驗收分組學習效果,指導朗讀。完成部分板書。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共分三個樂章。你能劃分出來嗎?

(3)、思考:暴風雨漸次逼近的險惡環境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4)、體會寫其他海鳥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這一教學環節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通過指導朗讀、賞析、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在感悟散文詩的優美意境的同時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和對比反襯的寫法。

4、角色對抗演讀。(暴風雨vs海燕vs海鳥們)

起立誦讀的形式,甚有氣勢,符合本文朗讀要求,也是提高朗讀效果的創造性方式。依據上一環節的分組,動員學生結合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演讀,體會語氣、節奏和情感上的變化。

(三)、難點突破——感受象徵手法(10分鐘)

1、任何文學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海燕》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

(1)、學生介紹課前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2)、教師補充講述發表過程中的小故事。

應該説時過境遷,學生對詩中“海燕”象徵意義的理解頗有難度,而本詩教學時必須得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義。在處於困惑不解之時呈現“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順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徵意義。

2、作者僅僅是在描繪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場景嗎?如果不是,那麼作者寫到的一些具體事物都代表了什麼呢?大家不妨把它當謎語來猜猜。

學生髮言,教師相機板書,總結:實際上這裏面正是運用了一種文學表現手法,那就是——象徵。

3、從剛才的猜謎語活動中大家能發現“象徵”是怎麼回事,又具有什麼特點嗎?

(象徵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體事物表現抽象的意義。)

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機械的講解,而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探究活動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下一個活動:當翻譯!把本文的文學語言譯成直白的語言。這樣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和象徵手法。

(1)、老師作示範:“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可譯成:“在大革命風暴來臨之前,人民羣眾還沒有覺醒,xxx勢力喧囂一時。革命先驅在頑強自信的奔走呼號,宣傳革命……”

(2)、請同學們選擇其他相應的語句進行翻譯。

極富創意的“當翻譯”活動,把複雜的枯燥的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行為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無窮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探究過程。

(四)、拓展延伸,體驗昇華(8分鐘)

斗轉星移,逝者如斯。轉瞬間,一百多年過去了。而今,俄國的革命形勢與百年前相比已經面目全非,就連國家名稱也經歷了“沙皇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獨聯體(包括俄羅斯)”的變化,真是風雲變幻、世事滄桑!但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讓海燕的積極、勇敢、樂觀的戰鬥精神在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1、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下面請大家以“暴風雨”為話題講述自己的故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遭遇過怎樣的暴風雨,又是如何戰勝暴風雨並獲得怎樣的人生啟示。

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教學環節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學理念,完成了教學難點。

2、自主創編——仿句説話: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説(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於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於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説(),因為()。

啟發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對象説,也可以對現實中的人或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搏擊長空的雄鷹對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樹地震中救援人員對壓在廢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處理練習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讓文本教育走向現實教育。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風雲雷電:【xxx勢力】

暴風雨(的變化):孕育—迫近—將臨【革命風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喚【革命先驅者】對比

海鳥們:呻吟、飛竄、恐懼、膽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徵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滅【人民羣眾的力量】

語文説課稿3

一、課程信息

我教授的《語文》課程是外聯部必修的一門文化課,安排為一、二兩個學期上,課時共計75節,周課時三個班5節,共15節。

二、專業分析

1、授課專業培養目標

我校的外聯專業主要是與天津、威海、大連等內地的職業學校聯合辦學的一個專業,與以上三地共同開辦的專業是:天津——口腔工藝技術、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電子電器維修;山東威海——數控技術、焊接工藝;大連——計算機信息技術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藉助於內地沿海地區先進的技術設備及設施和他們的超前的教學理念、人力資源,為我們西部地區培養有一技之長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為振興新疆、發展新疆、建設新疆出力的勞動者。因為這些學生在我校只進行一年的學習,所以大部分的課程是文化課,只有極少量的專業理論課,幾乎要學習的專業技能都是到聯辦學校學習。我給這個專業部的汽車維修班、腔工藝班、信息技術班教授語文課。

這次我上彙報課的班級的專業定位就是口腔工藝。

2、課程地位:語文課在專業培養中居於基礎性的地位,屬於工具課,它對專業理論和實踐有輔助作用。教導學生在認知的基礎上立足欣賞,從人性之美、科學之美、小説欣賞、散文欣賞、詩歌和戲劇欣賞、古詩文欣賞幾個方面安排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鑑賞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教學要既注重經典性時代性,又要注意情境性實用性,要符合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更要適應當前中職學校教改的需要。

三、制定目標

1、本課課程目標為:一要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二要服務於學生的專業學習,三要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整體功能定位。

2、課堂教學目標為:能力目標為通過質疑探究,培養學生勇於質疑的科學品質,感受科學的求異美、知識目標為本單元講授的是關於科學美的一組文章,用於使學生理解和感受科學之美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得,俯拾皆是,即是“所在皆是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科學美無處不在,千姿百態,呈現了自然的和諧統一,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內在精神。它們都能讓人產生無盡的審美愉悦、這是本課的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模仿寫作,學以致用,讓學生有成就感,並能激發學生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之情為本課的德育目標。本文安排在語文基礎二第二學期第二單元,參考學時為兩節。根據以上所授課程教學目標,選定《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課作為課程教學的背景,用來帶動整個課程教學。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一篇課文具有典型的説明文文體特徵、還有一個,就是自然順序到此。

四、課的思路

1、教法選擇:在本科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採取的主要方法是:梳理內容結構,找出説明方法,問題引導,精讀品味、這是根據語文課程及本文的`特點所決定的。主要採用傳統教學的形式。以15分鐘課程學習為實例:如何解讀課題?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據何位置?有何作用?白居易的《荔枝圖序》如何翻譯?每個自然段主要內容是什麼?與白居易的説法是否相同?作者用了什麼説明方法?由學生説,老師寫。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複習了舊有的知識;既讓學生參與了教學活動,又有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既能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讓學生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益處多多。因為是第一課時,本次課重點突破的就是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和説明方法。這也是在幫助第二節課分析結構順序這一難點時,分散難點。疑點是第一自然段白居易的《荔枝圖序》在文中的作用。這可分兩步來做:一是讀後即答,一是全文分析完後再答。前簡後詳,先錯後對,問題都不大。

2、教學手段的確立與依據:上課時準備採用傳統教學手段(粉筆,小黑板)來實施課堂教學。選擇所授班級教室授課,教學場地決定教學的手段及方法、

3、教材內容的編排

本學期前三個單元,教材分別安排了三組文章,從人性美,科學美,藝術美幾個角度,引導學生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不同表現方式,從而判別美,認識美,感悟美,發現美,追求美,進而完善人生,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人格素養。本課程正處在中間部位,與前後單元形成知識鏈接。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將本文的教學目標鎖定為:通過質疑探究,培養學生勇於質疑的科學品質,感受科學的求異美、因為本單元講授的是關於科學美的一組文章,用於使學生理解和感受科學之美,提高審美能力。而科學美呈現了自然的和諧統一,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內在精神。它們都能讓人產生無盡的審美愉悦。教學重點為:梳理內容結構,找出説明方法;品味説明語言與寫作特色,模仿寫作一篇介紹新疆水果的文章;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質疑的科學品質。教學難點為:從具體詞句入手,結合內容分析,培養學生對説明文語言的敏感。品讀説明順序(課文的説明順序及學生説明文的説明順序),掌握説明文的寫法。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五、説學生説學法

1、學生:所授班級09—10班學生25人,男生4人行為習慣不好,上課不注意聽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時常前呼後應,左顧右盼;另2名男生與4名女生學習熱情不高,常與前者共商私事,影響上課。剩下一半學生還是不錯,基本比較懂規矩,上課認真,參與度較高。雖然學生整體學習狀況良莠不齊,參差錯落,但因這部分學生帶動,全班能保持比較好的學習氣氛。雖然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礎薄弱問題,但認真和參與讓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達能力。

2、學法:本次課主要教給學生的是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依據是這篇説明文內容不深,寫法簡單,順序自然,當我們給學生必要的學習課文的時間後,學生應該能夠掌握。具體實施時,告訴學生先找出每一段寫了什麼,也就是中心句,然後再找出本段所採用的説明方法。

六、評價方

授課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積極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學習熱情較高,回答問題較踴躍,答案有較高的準確率。尤其是在仿寫部分,學生躍躍欲試。學生經過縝密思考後按要求做到(1)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2)採用了至少兩種以上的説明方法來介紹我們可愛的家鄉——新疆的水果(3)300——400字(4)寫出了作文並當場宣讀給大家聽。介紹的品種多達10種,有西瓜、哈密瓜、水蜜桃、石榴、櫻桃、杏子、無花果等,其他的人聽後評議,許多同學熱情發言,最後要求課後成文。這樣聽説讀寫一條龍,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間和機會;互相評議,鍛鍊了學生口才,激發了寫作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課效。

七、教學過程

這節課通過引入、作者簡介、瀏覽閲讀、討論質疑、分析解疑、歸納總結這些教學環節,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圍繞教學目標,逐步深入,層層遞進地來實現教學目標。各個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大體如下:導語三分鐘,板書課題兩分鐘,作者介紹五分鐘,解讀課題三分鐘,瀏覽課文五分鐘,依次找出每段中心句和説明方法(中間穿插質疑答問)22分鐘,小結2分鐘,作業佈置1分鐘、

語文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珍貴的教科書》是國小語文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敍事的文章。主要記敍了在1947年保衞延安的戰爭中,延安國小的學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堅持學習,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而獻出自己的生命,説明教科書的珍貴及當時學習環境的艱苦,體現了革命先輩對後代的殷切希望。

課文以教科書為線索,以“珍貴”為核心,分“盼書”“取書”“護書”“激勵”四部分展開敍述。着重記敍了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的感人事蹟。語言生動感人,結構緊湊,感情強烈,讀後催人奮進。與課文第八自然段內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取到書時高興的往回走,更加突出了指導員為護書而犧牲時的壯烈。

二、學情分析:

本課涉及的內容為戰爭年代的事,學生對那段歷史不太瞭解,宜採用多種手段讓學生認識那段艱難的歲月,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通過本課的學習,應讓學生了解到在戰爭環境中學習的艱難,從而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應珍惜。

三、教學目標:

依據本單元的導讀重點“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結合該課文屬革命傳統教材,本身又包含着強烈的思想感情,確定的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邊讀邊畫邊想邊練,再把自己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讀出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了解戰爭環境中堅持學習的艱難,體會張指導員的捨身護書的犧牲精神,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學習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文的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結合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理解為護書而犧牲的經過,體會教科書的“珍貴”;教學難點是:瞭解當時的背景,感受師生對書的渴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即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以多種形式的自主讀書、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活動。還要結合訓練,在練習中促進感受悟,感受悟中結合訓練,必須兼顧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一。最後_朗讀,並結合自身感悟進行情感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主要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主要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六、教學設計:

課堂結構:複習導入,質疑導向—合作探究,朗讀體驗,情感昇華—感受激勵,_延伸

1、複習導入,質疑導向

課始,首先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聽寫五個重點詞語(艱苦、渴望、振奮人心、爭先恐後、完整無缺),起到回顧課文內容的作用。接着是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三年級學生應按照一定的閲讀要求去完成讀文。邊讀邊思考為什麼説教科書是珍貴的。通過“教科書為什麼珍貴?”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直入中心,為學生體驗情感奠定了基礎。

還要邊讀邊按照“背景”“事件”“影響”,讓學生練習自主分段。同時,三個主要詞的出現,讓學生一目瞭然,既鍛鍊了他們的分段能力,又初步理解課文順序和大概內容,方便後續的分析學習。

2、合作探究,朗讀體驗,情感昇華

首先,做好鋪墊,進入情境。以課件強烈的戰爭畫面和豐富的課件內容衝擊學生的視覺和心靈,使學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課文,激發他們學習的願望。

其次,抓住重點讀,想象體會。這篇課文中有些詞語並不深奧,表面意思也不難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尋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引導學生進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和精神實質。(根據課文第一段內容填空)練習題:“沒有(),就();”用“最困難的是沒有書”和文中的三個困難句作比較,突出句中的“最”字,讓學生了解在戰爭環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書是十分困難的,從而體會到教科書是十分珍貴的這一教學難點,也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用詞的準確性。這些潛移默化地引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抓住關鍵詞讀書。

接着引導感悟讀。“找一找、畫一畫”,讓學生抓重點詞、句如“振奮人心”“爭先恐後”“節省”“完整無缺”“叨唸”等詞的理解與感受後,_朗讀。使學生一步步明白了因為這些書不但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孩子們是非常渴望的所以珍貴,而且印書用的紙是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從黨中央印文件的紙中節省出來的顯得珍貴,更是張指導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真切地感受到了書的珍貴。如本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鮮血染紅了。”比較:書被“壓”在下面——指導員的血肉之軀在上面;書“完整無缺”——指導員卻身負重傷。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到指導員的捨身護書。還有就是張指導員身負重傷,醒來後説的第一句話,生命垂危時最惦記的,這些都説明在危險出現的一剎那,張指導員置個人生死於不顧,想到的是保護那捆教科書,在他看來,書比他的生命更寶貴。

最後想象補充讀。通過文本中的插圖及對文本中多次出現的省略號的理解,激發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滲透讀書方法。還注意各種動畫練習題,讓學習不再枯燥,變成有趣的活動,這樣學生會更生動的學會本課重點。比如本文重點段中運用的省略號,一共有八個,每個用法都不同,我加上了連線動畫配以音樂、掌聲,讓學習更富有童趣,也對本文的標點進行了理解。

3、感受激勵,_延伸,

通過上面省略號的練習,引出指導員的話“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完成:

(1)省略號表指導員的話沒有説完就犧牲了,你們知道他要説的是什麼嗎?

(2)讓我們把指導的話深深地記在心裏,醖釀好情緒,一齊來讀一讀最後一段。

(3)小結,朗讀課題:教科書上凝聚着前輩的鮮血,也寄託着他們對後代的期望。所以這書是特別--珍貴的!齊讀標題。

(4)拓展結課:讀了這捆珍貴的教科書的故事,你覺得孩子們拿到帶血的書會怎麼説?怎麼做?而這些又讓你想到了什麼?

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安排的一種學習形式。“遨遊漢字王國”是由“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組成。“有趣的漢字”分別從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小笑話、漢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漢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愛你,漢字”分別從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漢字的書法藝術、漢字的魅力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中華漢字的燦爛文化。

2、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對學生綜合實踐性學習活動重視的具體體現。它相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通過本組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到漢字歷史的悠久,知道漢字記錄並承載着中華的文明;同時還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漢字在今天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明白漢語如今在世界上影響的逐步擴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根據本組教學的要求,結合實踐活動的特點,聯繫學生的實際,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2、認識簡單的甲骨文,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閲讀教材中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2、學生收集有關象形文字文字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象形文字的組合、聯想,瞭解會意、指示等構字方法。

3、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難點:

理解會意字、指事字的構字過程,策劃小組活動。

二、説學情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長,對於知識的追求也與日俱增。五年級學生可以很完整地畫完一張畫,有些機靈的學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但是五年級學生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有時受特殊因素影響會過於現實化,缺乏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心理。

三、説教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條件,因此,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1)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2)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3)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四、説學法

新課改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本課學習中我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這樣能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中去,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學生不熟悉的小篆字體,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好奇,激發其學習興趣。

2、通過對“文字”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對“漢字”下定義。

(二)漢字的產生

1、讓學生了解文字出現以前人類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並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主動發現“結繩記事”的缺點。

2、通過傳説中倉頡獨特的形象,激發學生對“倉頡造字”故事的興趣,並體會倉頡造字的偉大意義。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圖片,讓學生對甲骨文產生直觀上的認識。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識別簡單的甲骨文。

3、小組間競賽,認識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作業佈置):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綜合性學習”,對小組活動還不太瞭解,所以我在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動計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作業,我在課前為學生製作了小組活動計劃表,在課堂也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

(五)總結:

1、讓學生談談對漢字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產生對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過對這一段文字的朗讀,加深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感。

六、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以漢字的產生為線索,加以教師範寫甲骨文,能讓學生對漢字的產生產生系統且直觀的認識。

語文説課稿6

一、國小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要求。

1.學習目標:(1)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2)學習目標明確、恰當。

2.教學內容:(1)教師能深刻理解、正確把握教材,注意引領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2)積極開發和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發揮漢語拼音在教學中的作用。

3.教學方法。(1)能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教學策略和方法靈活多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3)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適時、適度,講求實效。(4)及時採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

4.教師素質。(1)教師的語言準確,有激勵性和啟發性。(2)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3)有較強的組織、調控及應變能力。

5.教學效果。(1)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訓練紮實有效,各層次學生學有所得。(2)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二、要注意的問題。

(一)識字

1.改革識字的教學方法,打好識字的基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藉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書來獨立識字。

2.加強生字的複習和鞏固。(1)在一節課的不同環節複習和鞏固生字;(2)複習前面課文中學過的生字;(3)複習、鞏固生字的形式多樣、活動有趣。

3.識字融入閲讀教學中,在語言環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閲讀教學中注重寫字指導。 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2課《雨點兒》。本課要會認的字有:點、數、清、彩、飄、落、空、問、回、答、方。教師在教學生認字的同時,還出示生詞卡片認識了相關的生詞,其中有:雨點、數不清、雲彩、飄落。這時,教師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前幾個生字比較集中的句子讀一讀(個體讀、小組讀、全班齊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這樣,就將識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課文中,融入到閲讀教學中,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認、讀這些生字、詞語,發音準確,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課外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習慣和能力。

5.根據學生年齡不同,識字指導的重點應不同,有所側重。加強範寫,抓重點: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6.重視寫字的講評,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二)閲讀

1.重視朗讀的指導:(1)要體現朗讀的層次性。讀幾遍,每遍要達到的朗讀目的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太隨意。(2)朗讀形式要多樣,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3)發揮範讀的作用。不主張全篇範讀,要抓重點指導朗讀的地方:長句子、難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導學生質疑,相互問答,適當講解和點撥。引導學生説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激發學生自己的獨到的內心體驗。

3.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有思考價值,激發學生的思維。

4.注意積累語言:課內外好的詞語、句子、段篇。

三、低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一)整體教學目標

1.感悟課文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發揮漢語拼音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工具作用,加強識字指導和訓練,培養朗讀能力。

4.注意糾正不良的書寫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5.根據學生年齡特徵,選擇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可以藉助動作、表情理解詞義,可以藉助課件理解句子的意義。

6.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給予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識字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特點及編排意圖,創新識字方法,探索識字規律。

2.運用多種手段創設識字情境,搭設字詞和事物之間圖文結合的橋樑,使生字和事物建立緊密的生活聯繫。

3.多種途徑、多種方法識字,體現識字的層次性,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採取的形式和環節有:在課文中藉助拼音讀一讀、離開課文藉助拼音讀一讀、去掉拼音讀一讀、通過猜謎等遊戲活動記一記、回到課文中讀一讀。

4.重視課堂教學的書寫指導,教師示範要規範。給學生當堂書寫的時間,培養書寫習慣和審美能力。課堂識字和寫字做到動靜結合、疏密有致。

(三)閲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閲讀教學目標,實現低段閲讀教學認認、讀讀、説説、背背、寫寫、畫畫的教學策略,進行人文教育。

2.閲讀教學一定要熟讀文本,可以要求學生讀的淺一點、少一點、遲一點。

3.以讀為主,把講放在難理解的地方,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4.朗讀形式多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感。學生語言積累豐富,思維敏捷。

5.積極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邊讀邊畫,促進知識向技能轉變。

四、實施建議

1.課堂教學符合低段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和特點:姓語、姓低、姓小、姓細。

2.倡簡: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求真:識字、寫字的指導、書寫訓練紮實,朗讀面向大多數學生,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説出個人的認識、體會,哪怕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務實:完成和實現識字及閲讀教學目標。

3.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儘可能隨文識字,在語境中識字,在閲讀過程中識字、記字。

4.教學設計要儘快轉變“線性”的單一設計,改為“塊狀”的開放設計。基於本校和自己班級的實際,從常態課的教學中反思、總結、提高。

5.課件要少而精,應後置於文本的閲讀理解基礎上。課件文本儘量用楷體字或宋體字,且為黑色。課件色彩不宜絢麗,過多的畫面會造成學生思維的缺憾。

6.寫字練習必須在課上當堂完成,與學生課下的減負緊密聯繫。

7.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識字教學中知道哪些是會認的字,哪些是要求學會的字。

8.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清輕重緩急,不要平均用力。

9.關注文本,提供足夠的朗讀時間,讓學生看着課本讀。

10.學會傾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和存在的問題。

11. 充分發揮單元導讀、自學提示、課本插圖插語、課後思考練習題和語文園地習題的教材編排導向作用

12.課堂評價多提供展示學生識字和閲讀成果的平台,評價語言適時、適度,恰到好處。

國小語文低段寫話教學的建議

1.要有目的地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説話寫話的興趣,使他們樂於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大家交流分享。

2.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品讀好詞佳句。注重課內外聯繫,多做擴詞造句,積累運用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句子概念。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從一句話中的逗號、句號到問號、感歎號,要在不斷練習中提高運用的能力。

4.要巧用課文插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表達,使我們的教材能活學活用。

5.選擇典型句段,進行模仿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層次差異性,不能侷限學生的思維,多鼓勵學生有不同表述。

6.抓住課文中的留白處,補充延續,發揮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能力。形式要多樣,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7.多做看圖寫話的練習,從單幅圖起步,到二年級學會寫多幅圖,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或時間順序,寫清圖意,表達清楚,有條理。

8.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生活。積極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閲歷,主動獲取寫話素材

9.提高課堂寫話的有效性,及時交流反饋。注重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交流意見,幫助學生樹立寫話的信心,取長補短,互相促進。

語文説課稿7

一、説教材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並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並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索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製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並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四、説媒體和遠程教育資源利用

上這節課之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閲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於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索網站,終於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鏈接到課件中,並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淨角"這一詞語是學生平時根本瞭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淨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播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繫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達到了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的課堂效果。

五、説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合作表演等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歸納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説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鵝的認識,再從舊知識入手,背誦古詩《詠鵝》,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過程。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我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着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讓學生説説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對課文有個感知。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一環節裏,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説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理解淨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淨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繫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藉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説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並佈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後面的習作作準備。

八、説板書設計

13 白 鵝

姿態:伸長頭頸 左顧右盼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苟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語文説課稿8

《景陽岡》一文改編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第23回。課文記敍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經過。讚揚了武松豪爽倔強、沉着機智和英勇無畏的性格。教材可分為“喝酒”、“上岡”、“打虎”、“下岡”四部分。

縱觀全文,我發現有如下特點:

1、全文篇幅較長,適合學生進行快速默讀訓練,這也是12冊第6單元的訓練重點。

2、本文生字和難讀字較多,在佈置預學作業時,重點是鼓勵學生多花時間掌握生字新詞。

3、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日常閲讀中較少出現的文言詞彙,很多字詞的古今意義相差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只有在紮實理解這些詞彙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地理解課文。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把對文言詞彙的理解作為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之一。

4、教材在具體描寫人物時,突出了武松的語言和動作。特別是描寫“打虎”一章時突出了武松的動作描寫,而在“喝酒”一章中則強調了人物的對話。分析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主要圍繞“喝酒”與“老虎”展開: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強,後一部分反應了武松的英勇無畏。在第一課時的閲讀指導中,應緊緊抓住人物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讀懂人物語言來概括分析人物個性品質,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第一課時的另一訓練重點。 解讀完文本,我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部分字詞;注意部分文言詞彙在課文中的意思;會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並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段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快速默讀課文的訓練,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體會武松鮮明的個性特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研讀名著的熱情。

【教學重點】

1、快速默讀課文,在理解文言詞彙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段落。

2、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驗,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悟武松個性特徵。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武松個性品質。

【課堂教學】

1、利用課前談話的時間,師生同唱《好漢歌》,再由歌曲的背景知識引出英雄人物乃至主人公武松,最後導入課題,鼓勵學生走進英雄、學習英雄,打敗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目的在於創設一種適合本課的情感氛圍,拉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主人公時空與心理距離。

2、談談“字正腔圓”與“博古通今”兩個環節: 説真話,我自己也感覺這兩個環節放在課堂裏作秀的成分更大一點。但在這些不能不放,又不能多花時間的環節中,我還是花了點心思的: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難度大,我就嘗試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分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學生能自學的,讓他們自己預習的時候去搞定,有一定難度或者本課必須要涉及的字詞就花點時間一起搞定,對理解1-4小結作用不大或者難度特別大的字詞就放在下節課再去搞定。本文中出現的文言詞彙對學生來講無疑是學理解課文的第一隻“攔路虎” 對於這些詞語,如果想通過口頭釋意,有板有眼,唯恐丟字漏字,掛一漏萬,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我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後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詞語。為此我就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難度的5個詞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快速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自己去讀懂,更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儘量多的找到並讀懂更多的文言詞彙。

3、我個人認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全文脈絡是第一課時必要更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但考慮到本文篇幅過長,學生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與分清事情發展順序方面存在着的客觀難度,於是便有了“長話短説”的環節設計。力求通過“階梯形”的環節設計,幫助學生減少訓練難度,逐步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完成概括訓練。我覺得這個環節還是比較成功的。本來我還安排了“實話實説”的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對武松的形象有一個淺顯的認識,然後再鼓勵學生研讀文本,豐滿人物形象,但由於時間關係只能略去。

4、接下來談談“快速默讀訓練”,因為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應該説這個訓練出現得最頻繁,但也是最沒有實際效果。因為我既沒有具體指導學生怎樣才能“一目十行”,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去操作,我只能檢討説是又一場秀罷了。

5、不知道通過聽課,張老師和在座各位能否從具體教學過程中看出我在設計上力求凸顯的一條主線:那就是重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人物個性品質的方法。為了體現這個語感訓練,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⑴ 改:在1~3小節得閲讀指導中,為了營造一個有利於閲讀主體情緒化的磁場,使學生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味盎然地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根據自己的對教材與人物的理解,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二次處理”,為學生如何實現個性朗讀與個性理解作出了明確的示範,並大膽鼓勵學生也可以像老師一樣大膽地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更加生動的個性化的去理解人物性格特徵。

⑵ 刪:在第四小節得閲讀指導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刪除旁白,利用同桌表演讀得方式,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直麪人物對話,幫助學生更快更直接的走進人物,感悟其個性特徵。

反觀這兩個細節,確實也起到了“一箭多雕”的作用: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曾這樣評價這兩個環節:

一是採用形象生動的形式理解詞語與課文內容,使課堂更有生機。

二是在個性朗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的感悟人物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徵,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動口時就動口,個人素質展示不露痕跡,恰當好處。

四是為學生學習下文指明瞭一條學習的“捷徑”,更為學生拓展了學習類似文章的思路與方法。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之前,必須考慮到處理的必要性,同時應該遵循整體把握、細節體現的原則。否則很可能弄巧成拙,變成教師的表演秀就得不償失。

⑶ 引:引導學生探討武松有沒有必要懷疑店家的好意,他不是膽小鬼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加明確武松個性特徵。

⑷ 補:就是補進“野炊”的話題,有老師或許會認為是“畫蛇添足”的敗筆,但我在設計時確實想把此環節搞成“畫龍點睛”的。因為我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的源頭。只有聯繫生活學習語文,聯繫實際鞏固學法,才能既“導流”,又“開源”,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更有利於學以致用。

⑸ 埋:就是從課堂的第一分鐘起就有意識地埋下伏筆,特別注意用盡量個性化地語言來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我把自己的本堂課的教學語言當成了某種教學資源,既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活力,又讓學生通過我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感悟到我的教學風格乃至個性特徵,這樣一來,回答我後面的問題就水到渠成了。其實這也應該算是一種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訓練。有些學生能説出我幽默風趣的個性,但講不出為什麼,我反而覺得很正常,因為語文很多時候僅僅是種感覺而已。 結合本課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困惑,希望張老師和大家能引領我早日走出困境:

1、有些課文,六年級的課堂效果還不如五年級,除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原因之外,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是否也應該從自身角度開始反思:一年時間,我們學生到底能內化多少語文知識與能力?有哪些學習能力在漸漸退化?又有哪些學習習慣在逐步惡化?

2、為什麼每次上公開課有都會有時間不夠用的擔憂?

3、又沒有克服我課堂語言煩瑣的好方法?

4、怎樣讓我的語文課真正姓“語”名“文”?

5、如何有效地指導、監督、反饋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 講完了我的困惑,預示着張老師精彩點評與講座的開始,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同行能與張老師或者我們兩個任課教師隨時互動起來,我相信這樣的方式會使你我得到更多!

謝謝大家!

語文説課稿9

一、説教材:

《小池》是新課標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鍊。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吟誦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池、惜”等7個生字。會寫“立”1個生字。

3、抓住詩眼“惜、愛”體會小池之美、畫面之諧、詩人之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説重點:

以朗讀和背誦作為基本訓練形式,讓學生通過反覆吟誦來逐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麗可愛,接受美的薰陶。

四、説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細流”與“泉眼”透過字面意思挖掘詩句背後的意藴,感受到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力。

五、説學法:

對於一首古詩,在一年級學生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繁宂枯燥的解説,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種把詩的言語肢解為有關言語,捎帶情理的空洞説教的教學,讓學生對詩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終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詩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這樣學:

1、強調吟誦傳情法。前面已經講述,詩歌學習缺少吟誦,就等於是魚離開水一樣。詩歌應有的意境就會喪失全無。所以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以正確讀—熟練讀—感情讀為途徑,配以音樂讀,體會情趣讀,從而使學生在吟誦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養趣法。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本詩也不例外,抓住古詩中“惜、愛、立”,品味玩索,深挖細酎,讓學生走進詩境,體驗小池的情與愛,才能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詩味詩情,感受作者對小池的喜愛。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審美的翅膀,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為實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現美的。因此,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立上頭。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澱了語言,更重要能使學生獲得小池不僅景色美,而且和諧美,也可以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

4、多媒體整合法。本詩雖是描寫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詩的言語與現代文相比,大相徑庭,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言語積累能力比較低,理解起來更不容易。於是在教學古詩前運用多媒體以圖説話引入,以詩找景,以圖解詩,以景悟情,變靜為動,化難為易,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學習能力。

六、説教學程序

(一)、觀圖説話,激趣導入

1、出示小池圖,思考提問:圖上畫了什麼,怎麼樣?

2、組織學生説説畫面的景色。(從訓練學生根據圖畫説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古詩的語言品味學習,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反覆誦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自由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教師示範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3、學生繼續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4、提煉詞語品味(出示詞語)

(1)學生讀

泉眼樹陰小荷蜻蜓

尖尖角細流晴柔

(2)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從剛才那幅圖中找到這些景物嗎?然後找景物,乘機理解“泉眼、細流”等詞。

(3)學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過組詞讓學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軟

師:晴可以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組成柔和、柔軟,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圖中的哪裏?學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對於一年級學生讀圖相比於讀字,更感興趣。從讀圖到讀字,再從讀字到讀圖,這種圖文結合一是合乎學生髮展規律,二是有機的把識字與理解結為一體,既能讓學生識字讀書,又能使學生在圖理解詞的意思,突破了學生閲歷少,對於古詩文理解的難度。)

5、師:這幅畫十分美麗,有泉眼、小荷、樹陰、蜻蜓構成了一副和諧的小池圖。你們喜歡這首詩嗎,喜歡哪一句。學生以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詩意、詩味、詩情原本就存在於詩的言語中,通過反覆誦讀,自然詩歌的意味情也會明晰起來,當然在學生述説自己為什麼喜歡這首詩時,詩美的表達方式也潛移默化到學生的頭腦之中,這與作者的喜歡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進詩境,體會詩情

1、你們都喜歡這首詩,是因為喜歡這些景、這小池,詩中哪些字是説喜歡的意思?

(1)學生找出惜、愛,教師隨機也提問:誰惜誰,誰愛誰?同時理解簡述詩句。

(2)還有誰喜歡誰,為什麼?同時理解簡述詩句。寫“立”。

2、在這樣美麗的小池裏,小荷剛剛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歡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頭,還有哪些動物立在上頭呢?想象説話。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頭。

3、可見,小池是多麼美麗,而且每種景物都喜歡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誰來有感情的朗讀。朗讀指導,讀出美麗、和諧、喜歡,配樂朗讀。

(藉助圖畫,抓住詩眼“惜、愛”引領學生走進詩所描述的意境,在詩境中表達想象,學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們能體會出什麼是美,什麼和諧、什麼喜歡。學生從詩的字裏行間體會詩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師:這是一首描寫初夏小池的寫景詩,它表達美、表達愛、表達和諧。詩人愛小池嗎?我最愛小池中的什麼?為什麼?

詩人最愛小池的,因為。

隨着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朗讀訓練,讀出詩人的愛池之情,特別要讓學生站在詩人的角度吟誦。

2、詩人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學生回答)詩人不僅是愛小池的人,還是一位愛自然、愛田園風光的人,具有愛心的人。出示楊萬里的兩首詩,學生誦讀。

(從認識一首詩並進行感情吟誦到吟誦兩首詩,從學習一首詩到認識一個人,楊萬里在一年級學生的心裏再已不是詩人,而是見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學生爭着讀詩的興趣也會因此大增。)

七、説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夠達到激勵、導向、調控作用。在這節以詩歌誦讀的古詩教學課堂,我努力以真誠的語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當學生朗誦出現誤差時我給予糾正安慰,當學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時我給予尊重引導,當學生理解感悟呈現連珠妙語我給予表揚放大。這樣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及時予以鼓勵、評價,以建構民主、互動、和諧的課堂,讓課堂詩情飛揚!

語文説課稿10

《雷雨》是第四冊看圖學文。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我在《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談談《雷雨》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起始階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歌,讓學生邊結合看課文第一幅插圖(描寫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祕的懸念,我設計如下的導語: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雨神奇莫測,十分有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場雷雨,好嗎?

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朗讀,邊欣賞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創設情境,有助於引導學生展開品詞析句的學習語言的活動。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把教室的燈關了,讓學生看圖: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着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

三、創設情境,觀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讓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各幅圖,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前、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如:雷雨前、中、後的天空,小樹、蟬、蜘蛛、雷、雨、閃電有怎樣的變化通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為營造美的氛圍,我讓學生伴着輕柔的樂聲,聽着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後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機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如果你是一隻快樂的小蝌蚪,你能把雨後看見的雨後美景告訴大家嗎蜻蜓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小鳥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説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四、創設情境,發展思維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直觀可感的畫面,是培養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為此,我設計以下的問題

小朋友,你們看圖。雷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請你們認真看,仔細聽。(請學生看雷雨前的有關錄像)

讓學生通過句子的填空練習,加深對抽象的關聯詞語的理解,從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報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我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先讓學生看錄像,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語文説課稿11

孩子們童稚的心靈是一個詩的國度,他們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未經雕琢的語言就是世界上最純、最美的詩句。《眼睛》是湘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極富兒童情趣的小詩。它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生動,韻律和諧優美。如何把握兒童情趣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進而發展他們的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張揚他們的個性,讓詩情畫意始終縈繞在課堂,讓“活化語文”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課堂是備課時思考的一個重點。

一、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整個過程為 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在“情趣”中觸動學生的心絃,開啟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淨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從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出一股清泉,讓純真的語言化為盎然的詩句洋溢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在音樂、畫面、詩歌這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着心靈和情感的薰陶而提升。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為這堂課的重點,“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二、教學設計

1、初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本課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VCD,播放“課文朗讀”,聲情並茂的範讀,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聆聽範讀的同時觀看圖象,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

2、自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3、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①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教學本課,我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相應的詩句及畫面,屏幕上可愛的露珠長在小草的臉上,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天黑了,燈塔媽媽睡不着,睜着眼,看看有沒有還沒回家的船寶寶,它們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動聽的背景音樂,讓他們對文中的詩句有了直觀的形象認識,感受到每一句詩都有一幅美麗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

孩子們邊看邊自發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讚歎:“真美啊!”抓住這個契機,我讓學生把自己變成了可愛的小露珠,問學生:“你高興嗎?你想怎麼説?想怎麼做?”孩子們笑着,跳着,欣喜地説:“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時我引導學生聯想如果這可愛的露珠長在花兒的臉上,那它就是花兒的 ,如果露珠長在樹葉的臉上,那它就是樹葉的 。緊接着,我使用了激揚學生靈動的評價語:“開心地説吧!”“這麼多可愛的小露珠,我們一起歡呼吧!”這些話語,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心靈得以解放,此時,整個教室洋溢着濃濃的“詩意”。

②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我安排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表演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同詩歌領悟到的內容與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出來。這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搖身一變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燈塔,有的學生在搖頭晃腦地讀,有的學生手舞足蹈地讀,課堂上書聲琅琅。

此刻,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已經能夠衝出老師的翅膀,自由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啦!

③以説促讀,説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認識,我通過多媒體VCD,向學生展示了與詩歌有關的大量的圖片,孩子們觀看時神情專注,不時發出驚歎。這些學習資源,使學生對詩歌有了更多的瞭解,也積累有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更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於是,我在教學該課的最後,安排了創作新的小詩這一環節,為此,學生非常感興趣,開始我試着用課文中的這個句式作了兩句詩,把它藏在畫裏了,我播放多媒體VCD中的畫面,讓聰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詩句,接着讓他們自己創作,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如“螢火蟲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蟲是樹葉的眼睛。”“雨點是雲兒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們是祖國的`眼睛。”這是多麼童真的想象,多麼獨特的情感體驗啊,讓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的那顆聰慧而靈動的心。

教學本課,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動精彩的教學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閲讀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幾點體會

1、運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中的許多事物對國小生來説,都是陌生的。用傳統教學法,把書本知識通過死記硬背塞給學生,根本激不起學生興趣和求知慾。本堂課我就是通過播放多媒體VCD中的資源,展示生動的畫面,播放出優美、動作的錄音,再現了語文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的情緒被感化,迅速進入內容氛圍,因此學生知識學得快記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全新的教學意境,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靜態的圖文變成動態的畫面,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的“朗讀指導”。那語言標準、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而且還有語言升降調和重音、停頓等提示符號,讓學生邊看邊聽邊體驗和模仿,當學生的情弦被撥動起來後,對課文具體而真切的美感體驗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體VCD

多媒體VCD具有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作用,本節課我運用《教學資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資料,視頻圖象,以高密度、高質量、高速度地向學生提供了視聽信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擴大視野,激發了學生的靈感。我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小詩,學生們在輕鬆自如、和諧愉悦的氣氛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既鑽進課文“入境”,又跳出課文“出境”。不僅激發學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跡的進行了語言訓練,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創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詩。

因此,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技術走進課堂,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廣大教師重視並開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現代教育技術給新課程注入了新活力,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藉助和科學使用這一重要手段,給語文教學和其他所有學科的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語文説課稿12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閲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悦。

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通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為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語文説課稿13

【説教材】

《觀潮》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裏,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閲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説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説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説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説教法】

“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説學法】

根據材特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也是如,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學,抓住重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國小語文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三、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語文説課稿14

【説教材】

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緻,鳥雀隨處鳴叫,顛末一夜的風雨,地上隨處是落花。可以説字裏行間都流蕩着春晨的濃濃氣味,表露着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建立了光顯的聽覺形象。

【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⑶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⑷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並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説教具】

課件

【説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説學法】

1、合作法:

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説説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我再設問導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導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範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出示課件)接着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後齊讀,再指名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幫生字寶寶找家。(出示課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為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後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彙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説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出示課件)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着我採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後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明白詩意的底子上背誦古詩。

然後引導門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講授我接納兩種要領: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出示課件)

2、發起學生用本身機靈的小手畫一畫本身心中所想的“春曉圖”。(出示課件)

陪同着美好的音樂氣氛,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裏,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壯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刻畫着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造就了學生的繪畫本領。

語文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語文新教材八年級第一學期第六單元《心靈詩語》中第五篇。從內容上來講,新教材在思想教育上突出了育人的特點,關心學生的內心需求,關注學習的情感體驗。本單元共編集了九首詩歌。這些詩作長短不一,中外兼有,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祖國,對母親深沉情感的表達,這充分體現了《兩綱》教育中加強“生命教育、民族教育”的要求。而且,這些詩作想象豐富,情感澎湃,言語形式自由,契合青少年多夢而富於詩情的年齡特點。所以本單元內容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首《彷彿》在教材編排時儘管是泛讀篇目,但鑑於以懷念母親、讚頌母愛為主題的文章學生已多次學習,已有相關的學習體驗,而現代詩歌的教學剛剛起步,為此,我們備課組對本節課(也根據學生特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把它作為精讀篇目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進入詩歌的情境之中,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結合課題説學情

教學對象是八年級五班的學生,這個班的學生並不活躍,但對於新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平日課堂上只有極少數的同學喜歡説,其他同學比較安靜。他們對於寫作有一定的興趣。根據這些學生的特點,以及考慮到詩歌教學的整體性,我們備課組對教學內容的安排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把泛讀改成精讀。希望學生能夠結合生活體驗很快地進入到詩歌情境中去,深刻體會詩歌中豐富的情感,並能結合自身情感體驗,化所學為所用,進行小詩或詩歌片段的的創作。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來看,在此之前,已學過幾首近代詩或現代詩。比如本冊第7課《我愛這土地》,8課《鄉愁四韻》,以及第六單元的《短章一束》、學生對詩歌已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

從學生的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於詩歌學習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詩歌語言精練含蓄,又富於音樂美;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講,思念母親的主題學生應該不陌生,這樣有利於進入詩歌的情境之中。

我們知道,主體性學習一方面要求注重學生個性張揚和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以人文性創設愉悦的氛圍培育學生羣體,真正使學生個人、羣體與社會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其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方法,以使他們充分體會這首詩樸實的文字背後所藴涵的深情。

一是情景創設法,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感氛圍,幫助理解。

二是朗讀法,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讀中悟。

三是討論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廣泛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

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以下方法:

一是品讀法,在讀中悟;

二是合作探究法,共同討論,突破難點;

三是切身體驗法,由詩中情感聯繫自身的體驗,進行創作。三、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

新教材更重視積累與體驗,重視感悟與薰陶感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喚醒沉睡的記憶,不斷地探求、體驗、感受、認識新知,從而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適應時代發展的語文課程。因此,根據這首詩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品味語言等方式,感受詩中詩人豐厚的念母、愛母、頌母的情懷。

2、通過對詩歌的品讀理解,嘗試藉助於某一形象抒發心中的感情,創作小詩。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我把這首詩的教學重、難點放在了朗讀、品味詩歌,用心感受樸實的文字間汩汩流淌着的念母、頌母的深情上。

三、説教學過程

對於這一堂課的具體授課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我把整個過程分成七個版塊:

第一部分——詩歌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希望通過對詩歌的誦讀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新詩作鋪墊。

第二部分——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第三部分——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學生自由地盡情地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

第四部分——讀出畫面。我設計主要是從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詩歌欣賞的角度來看,學生對文本的認知一般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學生對詩歌畫面內容的理解要先於對詩歌整體意境的把握,而畫面的把握為下一環節品讀文字背後的滋味,讀出詩情蓄勢。

第五個部分——讀出詩情,也就是催動情感,深刻理解主題,這是教學上螺旋上升的環節,可以這麼説: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歌。作者的感情體現在詩歌裏,詩歌的感情包含在字裏行間我設計第一步由教師範讀;第二步讓學生合作品讀。現代詩歌教學的品味應建立在學生自我思考的基礎上,使“詩人心中之詩”最終成為“我心中之詩”。詩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第三步,全班交流,並把品讀出來的滋味通過自己的聲音傳達給周圍的老師和同學。在能夠把握文章真摯深沉情感之後,請同學讀、集體讀,以便鞏固剛才的成果,讓學生融入到詩歌的情感之中。

第六個部分——讀寫創作。讀詩、品文只是在“學”的層面上,而語文教學的根本,在於讓學生能用語言表達生活。現代詩歌的教學亦應本着這個根本,由學至用。

應該説,我們過去的語文教學對現代詩歌的創作練習上是重視不足的,許多會考作文要求就有明顯的限制——“文體不限(除詩歌外)”。在考試這指揮棒指引下,教師極少鼓勵學生用“詩意”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語文新教材八年級第一學期《心靈詩語》單元教學目標中明確規定 :要“培養學生寫作現代詩歌的能力。”我認為國中階段學生嘗試詩歌的.寫作是可行的。首先,從理論上講,應該鼓勵我們的學生們“詩意”地生活着,對人間、社會、世界、生活的關懷懷有美好的願望,讓學生們懂得:我們的情感生活,是在生活中感觸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遠離粗俗、鄙陋、愚昧,走向高雅、精緻、聰慧的生活;其二,現代詩歌在文字理解的難度並不大,進入詩歌的狀態也不是很困難,學生在大量的朗讀,聲情並茂的反覆朗誦後,是很容易走進創作的氛圍與詩意之中的。

由於學生的詩歌創作只是剛起步,本節課只要學生能把自己想的情感借某一形象寫出來,哪怕只有兩三句,也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後的創作中再逐步要求依據音律節奏分行排列,最後才提出適當考慮雙句或小節末的字的大致押韻的問題。

這個環節實現了對課本的拓展,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走出文本,然而又結合文本,體會詩歌語言的精練以及借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來表達情感的寫法,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的目的。

第七個部分:佈置作業鞏固所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情況自組小組,有選擇地完成作業。完成對課內所學的延展,而建議學生均能去完成的讀詩給父母聽或者以自己可以做到的方式告訴父母對他們的愛的作業,則融入了對學生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