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因數與倍數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因數與倍數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數與倍數説課稿

因數與倍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單元分析

《因數與倍數》這章內容包括:因數和倍數;2,5,3的倍數特徵;質數和合數,這些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整數的性質,屬於初等數論的基本內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給出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讓學生明確因數與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再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2,3,5的倍數特徵,其中在掌握了2 的倍數的特徵基礎上,又安排了偶數和奇數的概念;然後進一步探討因數和倍數的規律中認識質數和合數。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概念也比較多,教材中恰當地運用了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這次複習,使學生頭腦裏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歸納整理“因數與倍數”的有關概念,理解並掌握概念間內在聯繫,形成認知結構。

技能目標:

親歷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在整理和複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滲透事物間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的辨證思想。

3、教學重點

概念間的聯繫和發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4、教學難點

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在整理中構建“因數與倍數”的知識網絡。

目標應該清晰簡明:

(1)形成知識網絡

(2)查缺補漏

(3)綜合運用知識

(4)解決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有關知識,有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

2、作為五年級學生,抽象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基礎,能夠在活動中探索發現和總結歸納新知識;

3、對於概念的理解,要引導學生用聯繫的觀點去掌握知識,不能死記硬背,機械地記憶概念和結論。

三、説教法與學法

1、加強對概念之間關係的梳理,引導學生用聯繫的觀點,從本質上理解和掌握知識,避免死記硬背。

2、教師要恰當利用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充分運用直觀手段溝通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和分析。

3、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小組合作複習,讓學生在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識,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四、説設計理念及教學策略

概念的教學,對學生而言,抽象且枯燥乏味,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難度係數較大,所以課前要作好鋪墊,要做好準備,還要精心設計練習題。我在設計中先讓學生通過創設情境回顧梳理本單元的概念,以培養學生概括知識的能力,然後加以練習,在練習中明晰概念,深化理解,強調重難點。

五、説設計思路

1、教師教學環節:建立知識網絡——鞏固解題方法——強調重難點。

2、學生學習環節:分組整理知識點——明確重難點——鞏固知識點。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讓學生用因數與倍數這一章知識,描述一下4和5。(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單元這些概念進行回顧)。

環節二:概念梳理,形成結構圖

這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根據這些有關數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繫,把這些零散的概念,知識作一次梳理,把它整理成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網絡圖,也就是我的板書設計。(設計意圖:一看網絡圖,使學生腦海裏凌亂的知識一下子一目瞭然,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

環節三:綜合應用,知識內化

通過填空、判斷、破譯手機號碼等技能訓練題,使學生將本單元知識內化,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

環節四:評價完善,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使學生學會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從中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因數與倍數説課稿2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試國小數學教師的8號考生,今天我説課題目是《倍數與因數》,下面我將從説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下面開始我的説課。

一、首先,説教材

《倍數與因數》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3章第1課的內容,主要是講述倍數與因數的含義以及相互依存的關係。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將為今後進一步學習2、3、5倍數的特徵以及質數合數的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判斷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瞭解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學習過程,培養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在探究倍數與因數關係過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關係,培養學生樂於探索與交流的情感品質。

通過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點我認為是理解並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數與因數的含義。教學難點是理解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會找7的倍數。

二、説學情

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之始,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很重要。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但推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我會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説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課我主要採取以講授法為主,輔助以啟發式教學法,討論交流法,練習法等來展開教學,從而達到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目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的“橋樑”。本節課我對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合作交流,自主歸納數學規律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本次説課的核心環節,所以我將着重介紹一下教學過程。

環節一、談話導入,激發求知慾

在上課之初,我會播放國慶70週年閲兵的視頻,讓學生們一起再次為祖國媽媽慶生,感受祖國的強大,同時祝福祖國媽媽繁榮昌盛。接着屏幕放大閲兵的兩個方陣,請學生們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學生不難給出算式為94=36(人),57=35(人),順勢詢問算式中數字之間的關係,進而引出新課。

通過視頻導入,一方面增加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

環節二、誘導啟發,發現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2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辨析倍數與因數的關係

首先,通過導入的問題,讓學生們觀察算式94=36,講解這裏的36是9和4的倍數,9和4是36的因數。然後讓學生們根據57=35,思考“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學生們會有35是倍數,5和7是因數的錯誤回答。部分學生會質疑這樣的表述到底35是誰的倍數,5和7是誰的因數。進而師生共同探究發現正確表述:35是5和7的倍數,5和7是35的因數。順勢強調不能單獨説誰是倍數,誰是因數,同時指明我們只在自然數(0除外)範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在整個過程中肯定學生們的發現,並給與正面的評價。

其次引導學生根據大屏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來説一説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學生們會準確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數,25和3是75的因數。100是20和5的倍數,20和5是100的因數。師生共同總結我們在表述倍數與因數關係時一定要注意,由於因數與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應該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對於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認真思考問題,向學生們投入更多的讚美語言。

活動二:找尋7的倍數

首先,在學生們可以根據給出算式順利表示出倍數與因數關係後,讓學生們思考“屏幕上哪些數是7的倍數”,獨立思考後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小組彙報的結果會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數,表明這是利用本節課的倍數與因數關係去解決問題。還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數等答案。指出這是利用除法去解決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數。順勢帶領學生總結其實在倍數與因數的關係中,如果商是整數且沒餘數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説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在這些活動中,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環節三、實踐練習,鞏固新知

我設計了課後試一試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旨在培養學生進一步明確倍數與因數的含義,進而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環節四、引發反思,全課小節

通過讓學生回顧新知,談收穫,給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師生共同完成課堂評價。

環節五:佈置作業,課後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作業我將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課後練習;選做題是找找生活中的運用。

二、説板書設設計

黑板上呈現的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設計以提綱式的板書為主,這樣可以很直觀、很清晰、更明瞭的整課內容展示出來,一目瞭然,便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現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書了嗎?

因數與倍數説課稿3

(一)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整數乘、除法運算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徵。

2、使學生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以及探索一個數的倍數或者因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價值目標:

讓學生初步意識到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非零自然數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體會教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三)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是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能有序地求出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讓學生針對12個正方形的擺法討論,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數學中自然數和自然數之間也有各種關係,初步體會數和數的對應關係,既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繫,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二)情境體驗,理解概念: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情境體驗,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意義。讓學生根據12個正方形的不同擺放方式寫出算式,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由形到數、再由數到形”的過程,既為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提出積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關係,為正確理解概念提供了幫助。

(2)在具體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數和因意義。這樣做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拓展了空間。根據算式介紹倍數和因數的意義,然後讓學生根據其餘兩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説一説,充分的讀一讀,在通過“能説4是因數,36是倍數嗎?這一反例的教學,充分感受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

明確:倍數和因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所以不能單説誰是倍數,誰是因數。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乘法算式介紹倍數和因數時,讓學生充分地讀一讀,使學生初步感受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再通過對反例的辨析,使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

接下來結合板書算式,考考大家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若學生沒有舉到除法算式,就由老師舉例一道除法算式。“能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嗎?”

學生自由發言,統一認識。

小結:除法可以轉化成乘法,只要滿足兩個自然數的乘積等於另外一個自然數,它們之間就存在倍數和因數的關係。

第三個環節是探索方法,發現特徵:分兩個層次進行,首先找一個數的因數,為了考查學生的動手有的可能是用乘法想(乘積是20的兩個數是20的因數)有的可能是用除法想(除數和商都是20的因數)這兩種方法都出現一個問題:無序。從而導致重複、遺漏現象。為了解決問題,我再次放手,小組交流,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求”怎樣找才會有序,找到什麼時候為止”?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最後師生達成共識:按一定的順序一對對的找,找到兩個數接近為止。並通過找三個數的所有因數,而找出引述的特徵,從而在互相評價、充分比較、集體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接下來找一個數的倍數。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了一個個問題鏈,什麼樣的數是3的倍數?,怎樣找才能有條理?比一比誰找的倍數多?能把3的倍數全找完嗎,應該怎樣表示問題的答案?你有什麼竅門找一個數的倍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並在找因數特徵的基礎找到倍數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