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勸學》讀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47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心得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勸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勸學》讀書心得

《勸學》讀書心得1

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是唐朝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人們要珍惜少壯時光,勤奮學習,有所作為,以免老來後悔,韶華已逝。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使人警醒。

曾有人粗略算過工作時間:如果人一生能活到80歲的話,那麼1—20歲是求知階段,60—80歲是養老階段,中間的40年是工作和娛樂階段。在這四十年當中,我們單單睡覺就要花去20年的時間;在剩下的20年中,我們要用2.5年吃飯,用1年上廁所,單純發呆1.5年,打電話2年,再除去娛樂玩耍的時間,我們只有大約10年的時間用來工作。由此可見,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在這十年的時間中,你不僅要創造財富,還要實現自我價值。既然時間都是一樣的,對時間利用效率的提高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早起早睡是保持精神和身體健康的一般規律。

對於時間的拓寬,那就是學習了。讀好書,好比在經歷別人的經驗,在有限時間內,我們也在快速拓寬自己的疆域。咪蒙經典語錄:何以解憂,唯有暴富。讀書並不能讓人一夜暴富,為什麼還要讀?不讀書,世界就和紙一樣單薄。而讀書的人,則能從每本書裏看到這世界的不同側面,使自己更豐富,大道至簡,是從薄到厚再薄的過程。但有時的單薄,只是盲目的'無知。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世上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吃進胃裏的食物,二藏在心中的夢想,三讀進大腦裏的書。

但無論勸學警句多麼閃眼,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對待時光與學習,因為我們都很“忙”啊,正如大四的學長總是語重心長對大一小朋友説,要好好把握這四年時間啊。然後又補充道,不過我知道你們不會聽的。

《勸學》讀書心得2

《勸學》這篇文章是荀況最有名的文章。這篇文章寓意深刻,形象地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學習要堅持這個道理。比如説“故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呀,比如説“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呀,比如説“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呀等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一句話:“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是蚯蚓沒有很鋒利的爪子,沒有很強硬的骨頭,卻能在堅硬的土地裏自由地活動,還能吃到泥土,飲到地下的水,是因為專心致志的緣故。但是螃蟹有很多腿和兩個有力的大鉗子,卻只能住在蛇挖的洞裏,是因為浮躁不認真的緣故。

每次讀到這裏,我都不由得想起“囊螢映雪”的故事。“囊螢”説的是一個人叫車胤,他小時候家裏十分貧窮,晚上點不起油燈。可他太想讀書了,怎麼辦呢?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他推開窗一看,有很多螢火蟲在飛,他靈機一動,找了一個袋子,抓了一把螢火蟲進去,用它們微弱的光映着讀書。而“映雪”説的是一個叫孫康的人,十分好學,可家裏也是很窮沒法點燈。他覺得時間白白浪費掉了很可惜。一個冬天,他出去一看,下了大雪,銀光閃閃,十分明亮,於是,他取出書來,不顧寒冷地讀了起來。

這兩個故事都是説的家境貧寒卻刻苦讀書的'故事。我們現代人和古人相比之下條件有多麼好,多麼優越呀,可我們卻不好好讀書,這難道不是在浪費這麼好的條件嗎?我們現代人受的苦能古人相比嗎?我們有資格尋找藉口不去讀書嗎?有的人抱怨家長不給買書看,有的人抱怨作業太多沒有時間看書,找出各種理由去逃避讀書。其實這些都是藉口。

所以我們要明白:讀書,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想讀書,所有的理由都是藉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找藉口,只要認真做了,堅持做了,就必定成功!

《勸學》讀書心得3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説一千里的路程是從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

《勸學》中説:“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道出了成功在於積累的祕訣。古往今來,多少名人志士,所以功名卓著,都是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的結果。

兩漢史學家司馬遷為了將勞動人民的功績和才智備述於後世,歷盡磨難,以“鍥而不捨”的精神,積小流成江海,花費了十六年的時間,寫出了長達五十二萬字的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

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為了根治勞動人民的病患,置身於醫藥學研究,他以“駑馬”之功,“蚯蚓”之力,踏遍祖國山水,訪盡天下名醫。花費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寫下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第一部長篇藥書《本草綱目》,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代數學家陳景潤幾十年投身於數學研究,以“鏤金石”之功,“積跬步”之志,攻克下了一道道數學難關,著出了聞名於世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摘取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此皆“積跬步,以至千里”的結果。

然而,在事業上欲做出成績,卻不能持之以恆,不善於積累,而以僥倖心理等待機遇的人,最終將是一事無成的。中國古代有個叫方仲永的人,幼年聰明,五歲時便能吟詩作對,成為神童。可是後來,由於學業上不能持之以恆的積累知識,成年後竟連一首好詩也做不出來,成為一名庸人。足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中其理也。

高速發展的今天,積累凸顯重要!國民素質之強,來自於一點一滴的白紙積澱;高樓大廈之高,來自於一磚一瓦的平地積起;祖國大業之盛,來自於一果一實的零點積累!持之以恆的積累乃成功之徑也。欲至千里嗎?請“始於足下”!

《勸學》讀書心得4

學習貴在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進是不行的。學,需要耐心,靜心,潛心;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礙,一定要鍥而不捨,腳踏實地。俗話説:”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不得半點虛假。篤心向學,勤奮向學就是方法。所以説:“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日積月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學習難在精。有目可識字,有口可讀書,有耳可聽教。然而,同一個老師授教,讀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領悟。每個人都想精益求精,但這並非一件易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多讀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這不是説廣泛涉獵,博覽羣書就可以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也啟示我們,有時寧可將一本書讀百遍,而不去讀一百本書。在《勸學》裏有句話:“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之。”這也告訴我們,學習要不斷追求完美,要講究方法,要學思結合。多讀多思多問,才有助於更深入地學習。

專心致志,埋頭苦學固然很重要,但學習也需多與他人交流,討論。我們不能讀死書,更不能死讀書。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都有值得自身學習之處。多與學識豐富的人討論,多與博學多才的人交流,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使我們不斷進步。《勸學》中有道:“學莫便乎近其人”,這便是鼓勵我們多接觸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向這些人靠近,與這些人交流,我們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收穫的還有美德。

學無止境,對於知識的追求,對於學問的探討,是一條漫漫長路,沒有人知道路的盡頭。我們應該永不停下求學的腳步。

《勸學》讀書心得5

最近我們學習了文言文《孫權勸學》。學習過後,細細品味,使我明白了很多,更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孫權之所以能建立吳國,與他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孫權並不如諸葛亮那般機智,並不如曹操那般陰險狡詐,但他卻能夠很好地識人,用人,還很會勸人。當時的呂蒙乃是一介武夫,有勇而無謀。孫權作為一個君王,自然希望手下將領能有勇有謀。但他眼下只有一位有勇無謀的呂蒙,雖然自然着急,但卻並沒有將呂蒙撤職,而是悉心地勸他要多讀些書,最後使得呂蒙才略大增,成為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

讀完這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發那就是書的價值。孫權作為一國之君,每天所要處理的國事總是異常的'繁多,雖然如此,但他仍拿出許多時間來學習。而呂蒙通過學習,才略大增,最終成為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讀書有益的,不然古人有怎麼會説“書中自有黃金,書中自有顏如玉”呢?開卷是必然有益的,你倘若讀了萬卷書,那麼萬卷書便會教您領略人生的真諦。正如高爾基所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一人讀的書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讀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如果我們能做到博覽羣書,相信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會充實幸福。所以我們應當多讀書,讀好書,持之以恆,必定會有一番大作為。同時,這則故事還告訴了我們,應當聽從他人對自己有好處的勸告。如果一個人剛愎自用,不願意聽從他人的勸告,那麼他最後一定不會成功。倘若呂蒙不聽從孫權的勸告,那麼他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最終一定會有一個不同的人生。因此,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當善於聽從他人的意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