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精選滿分作文集合八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58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滿分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滿分作文集合八篇

滿分作文 篇1

就在一小時前看到這個新聞標題時就覺得有些訝異,這到底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需要使用如此這般式的方式表達抗議呢?不知道這是否也算得上是這幾年特別流行的詞——道德綁架?

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得而知,只是突然間發覺到伴隨着個人主義意識的愈來愈強,一部分人的行為在一部分人看來似乎是越來越不能被理解,而同時,這些事件的主角反而越演越烈。就個人所記得的這幾年類似此類新聞的有: 廣場舞,到此一遊,地鐵佔座,地鐵飲食,公共場合情侶行為等等,有人説是素質問題,(真的.只是素質問題麼?我不是社會學家,正確答案我不知道。)看到這類新聞的相關評語更是讓人覺得人類思維邏輯的強大,具體不願也不必細説,畢竟人人都有説話的權利。只是很多時候在我們行使我們權利的時候最好也能記得相應的義務--尊重他人。畢竟,權利和義務是並存的,倘若人人只履行義務而失了權利那是體制問題,人人只顧行使自己權利而忘記相應義務那你所謂的行使的權利並非權利而是赤裸裸的傷害,這種傷害的對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別人,更可能是雙方。

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受教育不同自然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僅僅只憑着視頻去判斷去分析本身就有些欠妥,很多問題所反映的是一種類別的問題而非個體問題,網絡使我們的溝通更順暢了的同時也衍生一些不太正確的媒體相關信息的傳播,倘若大家在發表看法前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那很多事情的後續發展可能就不一樣了。請不要用惡毒的字眼去批判那些你所看不慣的行為,情緒的發泄只是一時的,的關注也許應該放在事件發生所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啟示才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滿分作文 篇2

晚上想一想,燈就會亮起來。

風想把光吹滅,但天亮了。

這是5月12日晚上,一個不尋常的夜晚。

這是一個漆黑的夜晚。這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這是一個安靜的夜晚。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這裏的人看不清楚。堅硬的石柱壓在不可移動的身體上,厚重的地板擋住了視線的方向。也許我剛翻過來的課本和鉛筆被壓在廢墟里已經快一天了?但我在外面沒有消息。我又餓又渴。我想起我媽媽昨天給我做的'食物。一滴冰掉進我的嘴裏,是眼淚嗎?媽媽,你在哪兒?

我想起我每天從家去學校的路上那個賣冰糖葫蘆的阿姨,那冰糖葫蘆甜甜的又酸酸的,阿姨四周圍滿了小朋友,他們像我一樣喜歡吃。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在哪兒呢?

廣場邊上,大清早晨練的人可多了,李奶奶的劍舞得可好了,我跟她商量好暑假要向她學習的。李奶奶,你現在還好嗎?

親愛的同桌,我怎麼一直看不到你呢?我向你借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只剩幾頁就要讀完了,你還説要和我一起聊聊保爾呢,你現在沒事兒吧?

媽媽,我好冷,越來越冷了,我想披件衣裳。媽媽我的右手好像出血了,動彈不得,我以後還能寫字嗎?媽媽,我有些累了,天這麼黑,我想去睡覺,也許夢裏可以見到你,見到同學,見到老師,也許,可以喝口水,吃口米飯

媽媽,我好像夢見花燈了,記得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都去看花燈。這次的花燈好耀眼啊,我的眼睛被輕輕刺痛了。媽媽,我好像聽到了人們在耀眼的花燈下説笑的聲音,只是時隱時現。媽媽,是你在花燈下找我嗎?

有人嗎,有人嗎?

媽媽,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天是不是亮了?

我看到了人影,聽到了似乎有人在急切地呼叫,媽媽是你來找我了嗎?媽媽,我不怕,我要勇敢,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永不分離!

也許,是夜深了,耳邊輕掠過一絲風,涼絲絲,但很清爽。媽媽告訴過我,風吹起來,黎明就要到了。

再見,夜的最後一章。

滿分作文 篇3

牧羊人湯姆所有的羊羣都是純白的,非常純粹,如同一大團白雲。所以極厭惡其中的一頭黑羊,老想除掉它。後來天降大雪,白色的羊羣散佈在大雪中根本無法找到。最後是藉助那頭黑羊,使得湯姆的羊羣失而復得。

由此,湯姆明白了一個道理,純粹固然不錯,但和諧共生更加美好。

事實也是如此。物各有性,各有其美。老虎易怒,猴子急躁,綿羊温順,但這就是它們的特性。植物就更有意思了,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連同樣的物都不是一成不變,更何況是迥然不同的物性?

物性如此,人性亦然。《左傳》説,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何所想,當然與其性相關。如果要尊重人性,就要學會寬容,不要妄想統一思想,思想是無法統一的。

但問題來了,無法統一思想的人,究竟該如何相處呢?

一種是尺碼相同,志同道合,這屬於“加”。願景和使命相同的人碰撞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最終生命被點燃。

但要命的`是同類相差無幾,量的累積很難產生化學反應。蘿蔔燒蘿蔔還是蘿蔔,蘿蔔燒肉就不同了。異類的介入會打破某種淺層次滑行的平衡,產生奇妙的變化。殼中的沙礫,成為晶瑩的珍珠,水汽中的塵埃,化為久旱的甘霖。美國西廷·布爾説得好:“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這不是一件壞事,蒼鷹不必變成烏鴉才有和平”。

另一種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這屬於“融”。

從哲學本體論意義來説,“和”是天道運行的規律。《老子》説:“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從哲學價值論層面來説,“和”是人道追求的境界。《禮記》曰:“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和則立、則生、則順、則達、則盛。

從哲學方法論角度説,“和”是處世行事的基本準則。《論語》曰:“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在遵循和諧適度原則的基礎上生動活潑地發展,才能長久立足於世。

即便從生物學上來説,互利共生也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種間關係。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藻類跟真菌共生、鱷魚和牙籤鳥共生、犀牛和犀牛鳥共生。

和而不同,要求我們人類,一是必須要以開放的、寬容的心接納人事萬物;二是按適合於自身的特性選取並豐富自己。三是追求在多元化的環境中和諧成長,立己達人。

即便是鐵板一塊的整體,都要尋找一個異類來調和。很多跨國大企業的董事會中,都有一個專門唱反調的人,唯有這樣一個人時時處處作梗,才能促使決策的準確深入英明。

新東方徐小平説:“對創業者來説,如果你有一個3~4人的核心團隊,有一個人老在唱反調,這是企業大幸。”

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扮演着異類,調和着你,反駁着你,警醒着你,也推動者你,如大樹上的啄木鳥,它既是醫生,也是一個飢餓的人。但始終與你共存共生。

但第三個問題產生了,和會不會失去自我?“和”只是調和,不是徹底融化,進而失去自我,而是要始終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特性。你可以站在中國看世界,你也可以站在世界看中國,但你必須是中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鹽和入水是鹽水。鹽水和入鴨是鹽水鴨。不管你如何融入羣體,你都要始終為自己代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滿分作文 篇4

歷史的年輪壓過奧斯威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威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裏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每當猶太人紀念日那天,德國總理總是跪在營前,默默悔過。男兒跪地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忘記。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知道知恥而後勇,於是在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的人民都不會忘記,因為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築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記憶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為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誌,以示警鐘長鳴。現在猶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

古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佩乎塞蒼溟。猶太人正是憑着這一股浩然之氣,將心中的憤怒轉化為一股復興民族的決心。不要以為不聲不語的他們已將歷史忘卻,時間永遠不會使有些記憶風化,就像葉延濱永遠不會將荒野無燈的感觸忘記一樣,奧斯威辛也永不會講屈辱的歷史遺忘,即使時間不斷輪迴。

那天,奧斯威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極端的功力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威辛風化在記憶底層!

滿分作文 篇5

星期五,我們學校舉辦了三至六年級的愛心義賣活動。

同學們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興奮不已,我也很高興。放學回到家,我就開始找東西,彩色鉛筆、鉛筆盒、小通訊錄、書······,我想:這些東西平時放在家裏很少用到,不如拿到義賣會上賣掉,為紅十字會籌款做點貢獻。

第二天一早,同學們把帶來的義賣品全都交給了肖老師。下午一點鐘,義賣會開始了,很多班級在操場上拉起了橫幅,負責銷售的同學把要賣的東西都放在桌子上,供大家選購。義賣的現場熱鬧非凡,同學們都擠到各個班的義賣台上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也隨着大家走了一圈,發現義賣品真是琳琅滿目,有文具、書本雜誌、玩具等等。媽媽給了我15元,我想我也不能亂買東西,最好是挑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經過挑選,我買了5本雜誌和一隻鉛筆,一共花了5元錢。回到班上,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買來的東西討論起來,個個都很開心。

通過這次義賣活動,讓我懂得了有愛心的人,是最快樂的。奉獻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滿分作文 篇6

曹文軒在《前方》中説,人總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

起先,我們乘着牛拉的車,從泥濘和山路中走出來,再換乘大車小車,最終躋身高樓和車流之間。我們期待着前方的路,學習奮鬥,為了在萬家燈火中有屬於自己的一盞。自行車輪一圈圈轉動,吹着口哨騎車的是那個憧憬未來的年輕人兒。慢慢的,年輕人的臉上多了一些老成,時間也如車輪一般轉個不停,把自行車轉得又老又舊。多了一輛汽車行駛在路上,裏面是一個西裝革履的'人。好像我們終於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們似乎還是不滿意,在另一個地方,把車變得越來越快,把房子變得越來越高,車更快,更穩,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過高山和泥濘,那些我們已經不太去的地方,車可以去了。我們的足跡、我們的心卻被這一方小小的金屬籠子禁錮了,我們從泥濘中走來,從廣袤中走來,從自由中走來,卻走進了一方金屬,水泥製成的籠子中。我們在此中兜兜轉轉,忙忙碌碌,樂此不疲。年少時嚮往的前方,就是在車和房子間切換的生活嗎?

許多人在這個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車兜風,無暇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個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了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後來老成的人也累了,臉上生出幾分無奈,開着車回山裏的那個小村莊。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和路邊的種種擦肩而過。不會有在豔陽中,在風雨中,在夕陽的餘暉中,在月夜中吟詩作對的遊子;我們看不到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為我們隨時都可以出發,蜀道難也擋不住我們的車。我們的情感也隨車一樣飛馳,與自然擦肩而過,我們坐在車上,和心中的詩意越來越遠。我們的先人一步步走過的泥土,被我們用水泥填平,被無數的車碾過。前方歸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車彷彿把我們的鄉愁都變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遠方。

車讓我們在路上這一過程變得沒有意義,眼中只在乎前方。劉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證據》裏説了句很有意思的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前方的家,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嗎?

在車上的人,他們是要歸家還是要遠行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車上下來,慢慢走一走,走一走遠行的路,走一走歸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會發現我們的世界是那樣的豐富美好,就像阿爾卑斯山谷中的標語牌説的那樣:“慢慢走,欣賞啊!”

滿分作文 篇7

母親默默地……

二十年前父親家很窮,只好娶了鄰村的一個啞女為妻,這個啞女後來便成了我的母親。小的時候,同村的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時,只要一見到我,便一鬨而散,還丟下一句“他媽是啞巴,咱不跟他玩”。每當這時我只有哭着跑回家,將滿肚子的委屈撒向無辜的母親。她總是聽完我的哭訴後默默地走開。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埋怨老天對我的不公,也漸漸對我的啞母親產生了一種厭惡。

調皮大概是所有兒童的天性吧。孤獨的我惟一的愛好,便是“築長城”:排滿一長串的磚頭,然後一推,便順次倒下去,只有聽見那轟轟的`磚聲時,我才能得到短暫的歡樂。有一次,我將鄰居家的新磚砸斷了好幾塊,鄰居怒氣衝衝地揪起我的耳朵將我拎到了母親的面前。她見到我在鄰居手下被揪得通紅的耳朵,頓時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掉,並用充滿淚水的雙眼乞求鄰居放開我。鄰居卻不為所動,用他公鴨般的嗓子訓斥着母親:“不會説話,當然不會教導孩子。”只見母親在他的訓斥下,變得更加手足無措,最後“撲通”一下跪在地上。鄰居見這架勢,只好放開我,訕訕地離去了。當時我只覺得母親的軟弱對我是一種恥辱。

為了證明我這啞巴的兒子也能有出息,我一直髮憤地讀書。當我收到縣重點中學錄取通知書時,母親的舉動讓我驚異:一直很沉默的她,拿着我的錄取通知書橫顛豎倒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個村裏人就拿出它興奮地“嗷嗷”直叫,還手舞足蹈。我想她真的挺高興,也許她只是想證明她啞巴的兒子不比別人差,她兒子的成功彌補了她的缺憾。看到她那副手舞足蹈的樣子,我第一次覺得母親其實也挺可愛的。

在縣中唸書挺不容易,為了不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負擔,我很少回家,只有父親偶爾送些雞蛋和自家的鹹菜給我加加菜。那是一個數九天氣的夜晚,上完晚自修往宿舍去,發現路邊蜷着一個人。本來倒沒注意,但當眼光觸及那雙破棉鞋時,我定住了腳步,是母親!她抬起頭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邊,凍得伸不直的指頭還死死扣住一個包,我打開包一看,一雙新棉鞋和一些雞蛋。我用手一摸,雞蛋上還留有餘温。她開心地拿出一個雞蛋,剝開送到我的嘴邊,看着她請求的目光,我含着淚咬下了一口。當知道她在雪地裏等了我近兩個小時後,我心疼地怒斥她:“為什麼不到班級裏來找我?”她委屈地低下頭,用手語告訴我:“我不想讓人知道你母親是啞巴,他們會笑話你。”這時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摟住了現在只及我肩高的母親。她的表情更讓我慚愧,她先是驚恐,後又轉為高興,最後試探性地摟住我。

世界上母愛的方式何止千萬種,但我獨愛母親對我的愛,因為它是默默的……

滿分作文 篇8

安東尼在他的繪本中説:“我們討厭一朵花時,把她摘下來,喜歡一朵花時,也把她摘下來。”這寥寥數語,竟引人在寧靜遐思中悄然頓悟。

我們是否在不經意間驚擾了那份我們眼中最為珍視的美?

不去打擾的欣賞才是真正出於心底的珍視,不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採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為了欣賞蝴蝶美的姿態而去喧擾那一份靜謐與安然,這才是真正欣賞者的姿態:安靜,不出聲,不觸碰,佇足於局外,只願用遠遠的目光愛撫,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張曉風曾在散文中記載過:路過一位友人家,拜訪閒聊之餘卻瞥見一株靜默於房屋一隅的曇花,她默然倔強地抖開一身鐵樹般濃郁厚重的綠色。問起友人才知道這是一株漂洋過海而來的品種,倔強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時差,只肯在白天綻放,無論友人用盡何種方法,她始終不肯再綻開那璞玉般潔白通透的花蕾。張曉風在敬重這株倔強花朵的同時卻又深深惋惜她的命運。無論是多少呵護與栽培,多少盛讚她綻放容顏端莊清麗的溢美之詞,都無法滋潤她那離開初生土壤的倔強根系,都無法使她再綻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麗。

讓美麗回到她最初的環境中去,去肆意盛開屬於她的光彩,別讓你的'欣賞,影響了她的綻放。

閒暇時讀書,最愛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樣一種温柔而虔誠的心態啊。一位老人,藉着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於窗扉間凝神細窺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擾,沒有上前採擷,也未用一卷膠片記錄花朵淺眠的模樣。他願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來呵護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開,這更是一種尊重,無言,卻浸透在凌晨清淺的天光裏,提醒我們,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蟲一鳥,皆是倔強而美好的生靈,懷着尊重與珍視,去欣賞,去“遷就”她們,才能領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動。

蝴蝶在黑暗中的棲息是靜謐的,莫用蠟燭的光去打擾她們。花朵的綻放是自然的、寧靜的,莫用照相機的閃光驚擾她們。我多想告訴每一個腳步匆匆的看花人,輕一點,慢一點,遠遠看着就好,別讓你的影子,擋住了哪一片花瓣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