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説

《聊齋志異》讀後感7篇

欄目: 國學小説 / 發佈於: / 人氣:1.5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聊齋志異》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聊齋志異》讀後感7篇

《聊齋志異》讀後感1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人所必備的基本品質。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今生今世也報答不完,面對父母那如山高似海深的恩情,我們那如石子如細流的孝心,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席方平,他的父親席廉是個忠厚老實的農民,卻不知怎麼和一個羊姓富豪結了仇。姓羊的死後,他賄賂了地府官員,結果席廉慘死家中。席方平看父親死得如此悲慘,於是去陰間為父親伸冤。

可令席方平沒想到的是,陰間的郡司和城隍都是歎官。他們受了羊家人的賄賂後,不但不給席方平伸冤,反而對他嚴刑拷打。席方平趁他們不備逃到閻王那裏告狀,閻王竟也是個歎官,把席方平鋸成了兩半。席方平咬着牙,一聲也不吭。他的孝心感動了閻王和鬼差,閻王立刻賞賜了他。

回到陽間後,席方平覺得應該懲治一下這些歎官,於是找到了正直的二郎神。二郎神讓所有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並讓席方平一家回到陽間,共享天倫之樂。

故事讀完後,席方平孝順、堅毅的品質着實讓我欽佩。看見父親的悲慘遭遇,他不顧自己,毅然踏上為父昭雪之路;面對閻王的咄咄相逼,他咬緊牙關,無悔地承受那鑽心之痛;明知前方的世界黑暗,他義無反顧,心裏始終燃燒仇恨之火;發現要走的道路漫長,他無怨無悔,手中永遠握着希望之燈。為了替父洗冤,無論承受多麼大的痛苦,他都會不假思索地去做。“孝”這個字,在他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近通過閲讀報刊,我看到了不少關於老人贍養費糾紛的案件。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孩子那麼多年,到孩子盡孝心之時,孩子們竟為了少出、不出贍養費而鬧得不可開交。看到這麼多類似的新聞,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孝,這個流傳了上千年的傳統美德,我們還能讓它延續多久?

或許在我們小的時候,曾經因犯了錯而遭到父母的訓斥與抽打。然而,我們幾時才能想到,他們在教訓我們的背後,流下過多少辛酸的淚水?我們只看到了他們恨鐵不成鋼的一面,何曾看見過他們脆弱的一面?

有一部分同學可能會認為,父母是有責任與義務去撫養、教育我們的。但我並不這麼認為。父母並不是天生就要任由我們使喚的,就像沒有人一生下來就要義務服侍別人一樣。父母之所以願意撫養、照顧我們,是因為他們愛我們,我們也只能用愛去回報他們。孝則是兒女對父母愛的唯一解釋。

每個人都有對孝的不同理解,所以孝順父母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有的人是像席方平一樣,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保護父母,扞衞他們的尊嚴;有的人追求物質上的完美,定期給父母一些養老費,讓父母過上安適富足的生活;有的人則身體力行,外出掙錢之餘多回家陪父母,替父母操勞家務。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照顧好自己,有時間多做些家務,這便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了。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孝道”永遠延續下去。

《聊齋志異》讀後感2

初讀聊齋,是在三年級時。當時只記得這世界上有一本書裏講了許多鬼故事,僅此而已。後來在六年級的語文課中,老師就這本《聊齋志異》上過一段時間的賞析課,這時我才漸漸開始瞭解聊齋世界,瞭解《聊齋志異》裏面的神神怪怪,還有他們的“頭領”蒲松齡。再後來我偶然去了趟書店,買了本《聊齋志異》,回家慢慢“享用”。三讀聊齋,讓我領悟了一些與以前不同的東西,也更瞭解《聊齋》其人其事。

《聊齋》全書12卷491篇,篇幅有長有短。有的篇章長達數頁,有的短至幾行,卻是各有興味,讓讀者或是感動淚下,或是提心吊膽,或是會心一笑。我很喜歡《聊齋》中一篇十分短小精悍,卻讓讀者拍手稱奇的《紅毛氈》,全文如下:

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邊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百人矣。短刃併發,出於不意,被掠數裏而去。

此文僅一百零二字,卻是沒有一個廢字。體現了那塊氈子神奇的拉伸性能,讀來得人一笑,最有意思的是“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一句話,看似“真實地”描寫紅毛國人能拉伸至一畝的氈子,實際上卻是運用誇張手法,讓人感到奇怪(也許這就是整部書取名《聊齋志異》中“誌異”兩字的意義)。

這樣的誇張手法在全文中的運用還有很多。比如説文中對婦人的描寫常用一些“才姿慧麗,舉世無雙”之類的言語,描寫俊書生則常是“姿容俊美”。這無疑體現了他過人的才氣。他對人物性情的刻畫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稱他為一代才子絕對不為過。

他的出色文筆對當時的讀者羣體具有吸引力(人們總是愛看愛情故事),同時也摻雜着作者自己的美好希望,畢竟只有來源於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雖然蒲松齡71歲才成貢生,是考場上的徹底失意者,卻仍然堅持每次都去趕考,可見他對生活是滿懷着希望的。他身上的堅強與不屈,其實成就了這本不朽的《聊齋志異》。

有人説聊齋是對官場的鞭撻諷刺,這正確,卻又不全對。這本厚厚的,積累作者畢生心血的《聊齋志異》中許多篇章(比如《席方平》),確實無情鞭撻了作威作福的貪官,但是我相信經歷過人生風雨,磨去了人生稜角的的蒲松齡心中對這個世界懷有的不只是憤懣,更是在逆境中傳遞的希望,對正義的詮釋。他是一個執着的人,但更是一個善良純真的人。他希望這個世界會公平美好,更希望能化身為一篇篇小文的主人公,一個瀟灑的書生在飽經世態炎涼之後,走向最終的美好。

可惜的是,當時的社會不是《折獄》中那樣公平,而是像《席方平》這般險惡。即使才高如蒲松齡,也不能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高官大展拳腳。但是蒲松齡像席方平一樣,執著地尋找着自己內心的正義,恪守着心中的善良。在他的故事裏,總是善惡有報。殘酷的現實之下,蒲松齡躲進了聊齋的鬼狐世界裏,也終於看破了這世界的虛假偽善,寫就名列中國第一文言小説集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的不尋常,在於他的才情,在於他的希望,更在於他內心的善良本真。他的《聊齋》感動了一代代人,也終將被我永遠銘記在心上。

《聊齋志異》讀後感3

二百年前,那一亭,一碗茶,一席話,經過時光沉澱,交織成一張紙,一支筆,一本書。翻開書頁,縷縷墨香又帶我們穿越百年時光,一起暢談鬼神,笑看人生。

黃粱一夢造就了曾孝廉一世清廉,入山學道,遠離官場;嬰寧憶鬼母,一改笑顏反而哭;細侯雖為青樓女子,卻渴望一日得一人真心,不惜為愛殺子而逃;化作人形的桃花妖為心愛之人苦等,又為那位書生而亡……數不清的故事變成清晰的文字,收錄在《聊齋志異》裏,那位編纂《聊齋志異》的偉大學者蒲松齡用他獨有的睿智和他獨有的語言談論着奇異之事。看似平淡的文字裏,卻隱藏着他坎坷一生,而他在經歷了人生大悲大喜後遺留的只剩淡然和異使氏所説的段段話語。

蒲松齡出生於落寞已久的世家,一生坎坷,絕望至極放棄了仕途。妻子逝世,他悲痛不已,又占卜自己命不久,最終合上了眼。只記得炎炎夏日,他在亭中擺出一碗碗茶水,為路過的人解渴,卻要求一個故事為回報,在自己名為聊齋的書房中記錄成篇。“異使氏曰”所説的盡是他人生所懂,在他的話語中,我們似乎更容易明白人生。

例如《考城隍》中宋熹在夢中去陰間考取了官職,但他面對官職卻選擇照料老母親。九年後,他母親逝世,他也去世,人們只覺好奇,而並不知宋熹已成仙。在苦難會考取了官名,宋熹卻頓時淚下的表現突顯了他的孝道,而戲劇性的情節發展卻成為了對於只求名利丟棄孝仁的人的有力批判,極具諷刺意味,卻讓人無法反駁。而對於我們,蒲松齡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應時時刻刻牢記孝仁,名利地位根本無法與這種品質相比擬。

商三官雖為女子卻也是遵守孝道,願為父報仇。三官的父親被害,兩個哥哥打官司失敗,三官勸哥哥埋葬父親,自己卻失蹤了。直到害死父親的富豪壽辰,自己隨戲班子來到富豪家裏,富豪意圖與她同牀,她趁此為父報了仇,自己也上吊自殺了。直到商三官兩個哥哥來驗屍後才知道那是失蹤半年的商三官。三官身為女兒身確實“俠客”,兩個哥哥是男子漢卻不是大丈夫。商三官守孝道,性格剛烈,而作者的“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願天下閨中人買絲繡之,其功德當不減於奉壯繆也!”或許就是對一個女子最高的評價了吧!

《聊齋志異》記錄了不少奇聞異事,每個故事裏似乎都有對世俗之人的諷刺,對守孝之人的讚揚,對鬼神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深思。《聊齋》借鬼神談笑人生,借文中之人抒發自身之情。蒲松齡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真正做到了“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連老舍先生也説他“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今與蒲松齡逝世已時隔二百多年,而他最著名的《聊齋》仍被人們廣泛流傳,為如今人們所稱讚。

百年前,那位文人駐筆;百年後,人們翻開書頁,又彷彿看到那一座亭,一碗茶,看到那位文人與路人暢談鬼神,笑看人生。

《聊齋志異》讀後感4

以前《聊齋志異》都是在電視上看的,現在讀書感覺就是不同,看書是自己真是的體會。

《聊齋志異》題材的特點在於一個“異”字。它同明代擬話本小説描寫現實生活中的世態人情不同,大多寫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有寫鬼的,有寫狐的,也有既寫鬼有寫狐的。此外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在蒲松齡的筆下無不可以成精變人。就是就是一些沒有出現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的故事中,也總有怪異之事。如《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寶》中孫子楚魂附體鸚鵡等。這是一部借非現實的幻景物來寄託對現實不滿的“孤憤之書”。《聊齋志異》的內容豐富複雜,瑕瑜互見,但總的看來,它所觸及的社會生活相當廣泛,反映的社會問題相當深刻,無論是接露社會政治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弊端,還是描寫愛情生活,都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再揭樓黑暗與官府的本質方面,《狼夢》同樣寫的很深刻。《狼夢》寫白翁夢見自己走進兒子的縣衙內,看見道上、廳上、堂上、堂下坐着、躺着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們的周圍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兒子有變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寫到:竊歎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明白的告訴人們夢裏的虎狼就是現實中官吏。

《聊齋志異》不僅寫了現實的黑暗和被壓迫與被損害的苦難,而且表現了人民羣眾的反抗。席方平不畏死亡替父伸冤,受盡了許多酷刑之後,對冥王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訴“!這種反抗精神是十分頑強的。另外,如《竇氏》中所描寫的農村姑娘,但她被惡霸騙子南三複蹂躪拋棄後,再陽世冤屈難伸,就化為厲鬼將仇人殺死。在這類作品中,還有《紅玉》更膾炙人口。馮相如在狐女紅玉的幫助下,同林村美麗的姑娘衞氏結合了,不料罷官在家的宋御使依仗權勢,打傷相如打死相如的父親,強走了衞氏女。馮相如到處伸冤,可無人為他申冤。後來一位虯髯俠士,為他殺死了仇人,夫妻團,你相信世上有鬼嗎?不相信?我就相信。我告訴你啊,第一,左手食指有黑痣的人;第二,頭髮枯黃無光澤的人;第三,家裏木梳超過4把的人;第四,凌晨2點47分洗臉的人;第五,凌晨1點44分出生的人;第六,額頭髮青的人;第七,在家中衞生間的鏡子裏可以直接看到窗户的人;第八,在5月14日打破碗的人。以上幾種人呢,可以看見鬼。自己好好檢查一下吧,嘿嘿!好了好了,閒話少説,總之,你看了《聊齋志異》就知道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畫皮》和《花姑子》,兩相比較,《畫皮》更恐怖一些,而《花姑子》有靈異之風。《畫皮》講的是一個鬼,它取人之皮披在自己身上冒充人,因而奪取了顧生的心臟,顧生的妻子陳氏幸好得到了一個乞丐的幫助,救活了顧生。而《花姑子》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安生(安幼輿)與美麗的獐子精花姑子之間的傳奇故事,我也就不多説了。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這就是一個社會的影子。

《聊齋志異》讀後感5

《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小説家蒲松齡的一部志怪小説集,所記載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講述了狐女的愛情故事,有的講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術,有的則記錄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還有的則是道聽途説的一些奇聞軼事。

然而,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則是《促織》。《促織》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宣德年間,主人公成名是個老實迂訥的秀才。他多次考試不中,於是被狡猾的小吏推選上去做了里正,專門負責蒐羅良種的蟋蟀。然而華陰縣本來就不是盛產蟋蟀的地方,往往是為了一隻蟋蟀動輒好幾户人家傾家蕩產,老實的成名不忍向百姓搜刮,只好自己千方百計去尋找蟋蟀,結果經常逾期無法完成任務,屢遭毒打。好不容易在一個駝背巫婆的指導下抓到了一隻強健俊美的蟋蟀,卻又被好奇貪玩的兒子不小心弄死,兒子畏罪投井,後經搶救挽回了性命。而成名也是命不該絕,居然又捕到了一隻善斗的小蟋蟀,上級為此大為高興,又暗中照顧成名,使他當上了舉人。

讀完這個故事,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我們實在無法想象一隻蟋蟀如何使人傾家蕩產,還要落得個被打到“雙股潰爛,血流不止”的地步。我們也不明白,一隻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讓一個天真的孩童就畏懼到以死謝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一個人考取功名,標誌着古代文人前途和命運的科舉考試居然像兒戲一般,可以被隨意的踐踏和賞賜。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那首“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那不也是荒唐之至嗎。那麼多的人被一點精神上的愉悦矇住了雙眼,他們又何嘗不是其別人的水深火熱於不顧呢?成名的兒子為了一隻蟋蟀差點死於非命,而敬獻蟋蟀有功的成名卻可以輕而易舉的當上舉人,所謂的“以人為本”何在,所謂的“公平”何在!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這樣的蟋蟀,它們變換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種方式蠱惑着我們,稍有不慎,我們就會像故事中的人們一樣,小則身心俱疲,大則傾家蕩產。我們看到,有人為了尋求刺激,誤入歧途,冒險嘗試而不能自拔;有人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販賣假冒偽劣產品;有人為了逃避現實,沉溺於虛擬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還有人為了享受物質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醉生夢死……如此種種,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蟋蟀呢?我們往往被種種淺薄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固步自封,矇住了自己的雙眼,自己還渾然不知樂在其中,爾後有朝一日幡然悔悟,為時晚矣!對於中學生,尤其是我們國華的同學們更是如此,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社會將由我們新一代去構造。

因此,我們的雙眼必須時刻明亮,我們的頭腦必須時刻清醒,唯有如此,眼前的迷霧才無法阻擋住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如此,致命的蟋蟀才會變得微不足道,也惟有如此,國家和社會才能有希望! “蟋蟀”是可以致命的,然而請不要害怕,我相信,明者自會看清它的本來面目!

《聊齋志異》讀後感6

《聊齋志異》是一部奇書,蒲松齡以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細膩的描寫刻畫了一個個生動的形象,《聊齋》更被稱作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説的巔峯。這次看了《聊齋》,突然覺得人情是一個奇妙的東西。

《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錄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內容大致分成了三類,一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二是不滿黑暗現實社會的反抗故事,三是諷刺不良道德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

《聊齋》中的第一卷第一篇《考城隍》講述宋先生在去世後由神差邀請,考上城隍。但是宋先生以孝敬母親為由,懇求在母親百年之後再赴任。他孝敬母親的心情感動了神仙,准許他還魂為母親盡孝。這裏很明顯是人有情,宋先生沒有因當上了官,就忘了母親。

又如《促織》一文,講的是一個玩物喪志的皇帝喜歡鬥蛐蛐諂上欺下的縣令、狡猾詭詐的鄉吏,馬上把收刮蛐蛐變成對人民盤剝的手段,把蛐蛐變成重要的賦税攤派到老百姓頭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忠厚老實的讀書人成名不得不放下書本,到處捉蛐蛐,結果弄的傾家蕩產,還被打得遍體鱗傷,想尋死。這時他絕處逢生,捉到一隻好蛐蛐,不料蛐蛐被兒子放跑了,找回來時少了條腿,死了。他的妻子告訴兒子,弄死了蛐蛐他死定了。兒子很害怕,居然就投井自殺了。接下來,成名意外獲得一隻神蛐蛐,能鬥過大公雞,還能隨音樂起舞,,皇上知道了很高興,便給了巡撫名馬和綢緞。巡撫也沒忘了成名,在朝廷的考察中給當地縣令最好的評價,當地縣令高興了,免了成名的徭役,還讓他做了秀才。幾年後,成名家境富裕,更勝過那些世族之家。

《促織》中的人無情。皇帝無情,不顧百姓生死,只顧自己的喜樂,弄的百姓家破人亡,生靈塗炭。官吏無情,只知道一味的奉承皇帝達到自己的目的,卻沒人為百姓考慮,勸誡皇帝,還變本加厲的魚肉百姓。成名無情,也可以説是現實無情,做父母的為一個至小至微的蛐蛐竟沒心思顧及親生兒子死活。

現在的人也有情亦無情。有人會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以身犯險,不惜爬上高樓上的陽台,有人確實貪生怕死,任由歹徒在自己面前槍擊女孩。

暑假總是最熱的,人們又經常要出行,車站裏人滿為患是常有的事,這裏又體現了人有情亦無情。走道上總有那麼多人站着,拎着大包小包,那坐着的人呢?他們有的把自己的行李塞在椅子上,硬佔着一個位子,有的更是過分,直接躺下了,一個人佔了兩三個人的位子。工作人員好言相勸,希望為站着的乘客爭取一個休息的席位,多半是受到厲聲呵責或一個個白眼,少有人會自己主動讓出僅有的一個位子。有人做過統計,兩個小時內一個車站裏用各種方法佔位子的有上千人,而主動讓位的僅有一個人。

《三字經》裏説“人之初,性本善”,既然如此人生來有情,但為什麼那麼多人變成了無情人?我想大概還是因為適應,因為這個社會無情,因而大多數人選擇了用無情去面對吧。

《聊齋志異》讀後感7

我小時候聽的鬼故事大多來自《聊齋志異》,這些故事一直到現在都縈繞在我的心頭。蒲松林是清代文學家,《聊齋志異》是他窮盡一生的心血所著,刺貪刺虐入木三分。我國古典小説的發展進入了最後的階段的清朝,在這一階段,我國古典小説發展也進入高峯期,同時這也是我國古典小説發展的總結期。其中,有兩部作品最具代表性,一部是《紅樓夢》,另一部就是《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藝術魅力的根源,主要在於其一書兼兩體的表現形式,魯迅稱之為“用傳奇法,而以志怪”,即用傳奇的筆法表現怪異的內容。這樣做,不僅昇華了傳奇敍述婉轉、描摹詳細的表現方法,同時還借狐鬼抒發胸臆、寄託理想,使意象更加奇幻豐富,故事情節更加詭譎曲折。

全書中描寫最精彩的,是那些刻畫人神、人怪、人鬼之間愛情婚姻故事的作品。比如,《香玉》中寫黃生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但花不幸被人移走枯萎死去,黃生得知後日日臨穴哭吊,終於感動了花神,使香玉得以復生;《連城》寫連城和喬生相愛,為爭取婚姻自由進行了曲折離奇的鬥爭,最終二人在陰間相逢並還魂復生結為夫妻。這些愛情篇章大都贊同男女青年自媒自主,尊重自然本性、呼喚真情,對傳統禮教中的“滅人慾”持否定態度,體現出蒲松齡高人一等的進步思想和審美情操。

書中亦有關於官場一類的作品,主要揭露了封建官吏的貪婪和暴虐,反映了普通民眾對反壓迫、反剝削的迫切訴求。比如《梅女》中的典史,他收受了小偷的賄賂,不但包庇小偷,而且還污衊受害者梅女。這一類作品反映的不是個別官員的道德品行,而是整個官場的腐敗風氣,這就觸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質在《聊齋志異》中也有大量反映明清兩代科舉制度弊端的作品,如《司文郎》、《葉生》等。這些作品不但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荒唐可笑和下層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同時也直面指出了正是因為封建官場的黑暗,才導致德才兼備之土被拒於仕途之外,而讓昏庸無能之輩敗壞了政治這一結果。

此外,書中還有《畫皮》、《雨錢》和《人妖》等闡述生活哲理的作品。這一類作品大多具有訓誡意義,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的道德追求。

儘管《聊齋志異》在表現形式上奇異獨特,但之所以能打動人心,除了其深刻的意義之外,也得歸功於它塑造的千姿百態、各具風采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或是嫵媚多姿的狐妖鬼魅,或是熱烈痴情的少年書生。其中,尤以女性人物形象最為豐滿,如灑脱的嬌娜,天真的嬰寧,活潑的小謝……她們人各一面,絕非世俗女子所能比擬,雖然只是作者創造的理想人物,但卻真實可信、深入人心。

總之,《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言小説藝術技巧極為成熟的標誌,它在中國小説史上有着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文學地位。所以郭沫若先生才這麼評價蒲松林:“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