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職場勵志

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

欄目: 職場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7.85K

我們都應該時常找一些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來看看,那麼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

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如何快樂地玩轉職場

職場看上去就想是一條平靜的河流,但是河流下面,往往隱藏着的是很多暗湧,而這些暗湧,也就是很多的潛規則。

你或許討厭成為這種暗湧,你也完全不必成為暗湧,但是卻不能不知道暗湧的存在。因為你也是職場中的一滴水。

1.不認苦勞,只認功勞

若是從情感角度出發,這一點確實很讓人心裏不爽,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希望吃得苦都是有意義的,是人之常情。可事實上是,企業存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盈利,所以註定了,盈利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它必須以結果為導向。

而苦勞是付出和過程,但是有苦勞不代表着有結果,就好比,你種下一顆蘋果樹,如果培育的方法不當,一樣無法結出果實。老闆説:給我一個蘋果,你説:我沒有蘋果,可是我種蘋果種的很辛苦耶,你猜你老闆會怎麼説?他説:我餓,你滾。

2.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我們很早就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的啟發在於: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你要努力爭取才有可能得到更多。

社會心理學有一條原則叫做馬太效應。簡單地説,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職場資源分配上,這條法則同樣適用。從某種程度上講,職場資源永遠都是隻能是相對有限的,所以在分配的時候,就難免會發生傾斜現象,也就是我們説的“不公平”對待。

但是在不公平背後,資源更傾向於那些更有“造血”能力的人與部門聚攏,因為這樣才可以實現資源本身的價值最大化。所以,你可以努力爭取,可是前提是,你更要具有“造血”的功能;因為,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是造血的孩子才會有奶吃。

當然,有一種情況下,你可以即不哭也不造奶,就可以喝到奶,你知道是為什麼麼?因為老闆是你老爸。

決定價值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你有沒有不可替代性。

在職場上,有時候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我做的事情比他多、更累,卻沒有他掙的多?

因為他顏值比你高呀~開個玩笑,不過確實研究表明,長得好看的孩子可以象徵性地拿到更高的工資,但是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3.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比你更具有不可替代性。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公司的保潔員,就算你從早幹到晚,每個月也就那麼兩三千塊錢的工資,可如果人家是公司核心部門的骨幹設計師,就算他每天只上5天班而且每天工作8小時,每個月的薪水也照舊比你多好幾番。

你做的事情多,不代表你所做的事情價值就大;他做的事情少,也不代表他創造的價值就小。因為決定你價值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更加接地氣的一個例子,就比如我們公司門前的賣煎餅果子的阿姨,從來不給我們打折,邊上的煎餅攤那麼多,可我們依舊只去她那個地方買煎餅果子,因為人家就是做的好吃。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4.職場人脈的本質就是利益互補

這也是很多朋友提到的,我先職場雞湯來一波:見人要微笑;衣着要得體;主動去幫忙;學會讓人家開心;這樣你就可以認識更多的人。

然而有用麼?確實,那樣可以讓你成為不錯的二人轉演員。

我也知道幽默很重要,但是最主要的是,你要學會去創造價值,因為這才是你工作的重要意義所在。也就是説,首先你要有價值,然後你可以為別人帶來價值,最後你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職場人脈。

5.一切問題,最後都是人的問題

不要小看“人”這個因素在商業活動中所佔的地位,因為整個商業活動中,變數最大的就是人,而所有的商業活動中,又是最需要人去完成,所以,當你抓準了人這個因素以後,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我想提醒的是,他並不是萬能藥。

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初入職場,你必須知道的幾個道理

同事小譚上週剛簽完合同,試用期還沒過,今天就被請到領導辦公室,接到了要被辭退的消息。

大家都很驚訝,小譚是領導親自去學校招聘回來的,她聰明伶俐,懂事禮貌,大家都覺得她不錯,平時也沒見她犯過什麼錯誤,怎麼領導説辭就辭了呢?

小譚很委屈,因為領導只給了她一個理由:你不適合這個工作崗位。

不論學歷還是能力,她可能比辦公室有些人還要優秀,怎麼別人適合,她就不合適了?

其實,我很想告訴小譚,當領導説你不適合某個崗位的時候,可能和你的能力學歷無關,只是你觸犯了職場的一些基本規則。

所以,初入職場,你必須學會以下幾個道理

1.你可以很聰明,但不能不懂裝懂

很多剛入職場的新人,想盡快通過表現自己來獲得別人的認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對於新接觸的工作內容,喜歡不懂裝懂。比如,當老闆交代一項任務的時候,明明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想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不行,一個勁得點頭説沒問題,最後又不好意思請教別人,反而完成不了任務,耽誤了工作進度,給老闆留下一個不好印象。

與其不懂裝懂,不如坦誠交代,對於一個初入職場的人,其實這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反而大家還會喜歡你的態度,當你請教起別人時,也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

2.不要在同事面前抱怨你的工作

可以把同事當朋友,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樣你就可以隨便向他們抱怨你的工作了。畢竟,你和你同事存在利益衝突關係,要知道,領導喜歡通過問你的同事來考察你最近的表現,這時候可能你平時不經意間和同事抱怨過的話就會傳到領導耳朵裏,也許你的同事是無意的,但你在領導心裏就會留下一個不怎麼好的印象,以後但凡有什麼評選,領導就會自動屏蔽你。

就算你的工作有多麼無聊單調,你也沒有必要和你的同事抱怨,這樣你只會給別人一種感覺:你不喜歡你現在的工作。所以,你只管把工作做好了,和同事聊工作以外的事情就好了。

3.就算很有把握,也不要把工作一拖再拖,提前完成總比拖到最後一天保險

拖延症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的毛病,明明今天能完成的工作偏偏要拖到最後一天完成,不僅弄得手忙腳亂,還沒有時間修改。

小譚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有次領導交代她寫篇關於勞動力市場人員流向的調研報告,兩週內要完成。第一週,小譚覺得時間還很多,第二週還剩三天了,她才覺得有時間緊迫感,最後一天急急忙忙把調研數據交上去,有幾個數據明顯存在問題她都沒發現,最後領導不得不轉交給其他同事做。

在職場中,就算你有多大把握,也不要把時間預留得太短,因為很多工作需要多次修改才能最終定稿。如果你是匆匆忙忙交出去的,不要以為別人發現不了,要知道每一個數據,每一句話都會暴露你的工作態度,所以穩妥的做法是學會完成工作後多預留2天時間給自己去重新複核修改。

4.要學會經常向領導彙報工作進度,不要做默不出聲低頭苦幹的老黃牛

經常有很多人明明做了很多工作,卻給人一種很閒的感覺,其實這類人是很吃虧的,活幹得最多,但領導卻以為你工作很輕鬆,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信息不對稱呢?關鍵是很多人只會低頭苦幹,不懂向領導彙報。

我們常説,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職場也是這樣,領導那麼忙,他不可能瞭解清楚每個員工,只能憑自己認為的來判定,如果你不經常彙報自己的工作進度,老闆就不會知道你最近忙了些什麼。尤其是一項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老闆其實是很關心工作進行到了哪一步,有沒有什麼進展,如果你什麼也不彙報,領導可能會想你是不是還沒開始所以才沒話説呢。

所以,學會向領導彙報,才不會讓你的工作吃了啞巴的虧。

5.工作中要養成記錄的習慣,當你説話時才能有所依據。

工作中養成記錄的習慣,就是每當你和同事就某個問題主題討論了,即使討論沒有結論,也要做個記錄,或者説你跟某個部門提過某個議題,都可以建立個記錄冊,最好註明時間地點和參與人員,當領導問你的時候,你就可以拿出本子清楚説出某天你已經和哪些人討論過了,而不是口頭説有討論過,卻拿不出實際證明來。

這種記錄習慣除了可以證明你的工作痕跡外,還可以經常翻閲提醒自己下一步工作進度,既省時又省力。

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有高學歷,就可以在職場春風得意,這些職場規則就像一個個柵欄,如果不能跨過去,很容易讓你在職場裏翻了船。

工作方面勵志的哲理文章:工作前幾年,對自己狠一點

作者:方奕晗

“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好難啊。”正在自主創業的老同學發來私信感歎。

同學所在的公司正在招應屆畢業生,按照現在的市場價,起薪3000元。“這是8年前我的起薪。現在3000塊錢怎麼活啊,北京的合租房至少也要1500元一間了吧?”

艱難、窘迫、無奈,相信這是現在不少年輕人初入職場時的切身感受。不僅僅是自身價值被低估的問題——寒窗苦讀十幾年,甚至無法換回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收入,內心的煎熬和痛苦可想而知。

同樣是工作第一年,同樣是3000元的收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有的人只願意拿出一部分能力和精力投入工作,以匹配自己眼下的收入,求得內心的平衡;而另一部分人則甘願傾力付出卻不計回報,拿着3000元的錢,操着3萬元的心。

究竟哪種方式更好,見仁見智。但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説,第一份工作除了是謀生手段之外,更是一個機會。在這裏,你學習職業技能,積累人際資源,洗掉學生氣,試着以共贏的姿態與人合作。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第一年的意義就像挖井。挖到1米深處,隱隱有水滲出,你當然可以就此打住,安享有限的勞動果實;但如果你能對自己狠狠心,耐住寂寞堅持下去,3米深處,很可能就是汩汩的甘泉。

01

家門口美髮店裏的洗頭妹在她職業生涯的第一年便開始謀劃未來——升級成為美髮師。

上班的日子,她每天要從上午10點忙到夜裏10點,回到集體宿舍就幾乎累癱掉,一覺醒來又是新一輪忙碌。20歲出頭的女孩,愛玩愛美本是天性,所以當她那天説,每週一天的寶貴休息日被用來報班學習剪髮時,我瞬間對這個小姑娘充滿了敬佩。

洗頭妹的工資並不高,平日裏省吃儉用成了習慣,但花幾千塊錢在髮型師培訓課程上,她卻豪爽得不得了。她對我説,現在這工作年輕時乾乾還行,但自己要為長遠打算,學一門真正的手藝。趁現在年輕,辛苦一點不算什麼。

160元的假髮套,一週就要消耗掉一個,這是學費之外的開銷,對洗頭妹來説,壓力不小。她儘可能把每一個假髮套充分利用——從女士的長髮剪到中長髮,再剪到短髮,接下來是男士髮型,偏分、板寸,最後是光頭。每天店裏客人不多的時候,她就躲到後面,對着這玩意兒修修剪剪,然後再拉着髮型師仔細討教。

用假髮練手總是不過癮。洗頭妹請示了老闆,在附近的建築工地貼出告示,每晚8點半,免費給農民工剪髮。我每次晚上路過那門口,總會看到三三兩兩的農民工圍在一起,任由她打理頭髮。因為是免費,沒人計較她的技術如何,就算是剪壞了,多半也不過是呵呵一笑,“反正過兩天又長出來了”。

你能想象吧,當我逐漸從諸多細節中將這個故事拼湊完整的時候,我的心中充滿了震撼和敬佩。也許洗頭妹的生活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説很遙遠很陌生,但她在職業生涯第一年中所展現出來的勤奮、堅韌、遠見和智慧,卻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我們往往會感歎“理性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捫心自問,多少人有洗頭妹這樣的勇氣,敢對自己下如此的“狠手”——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潛力,用實際行動逼着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坐在那裏怨天尤人?

工作前幾年,首先需要磨鍊的是職業技能。從學校到職場,每個人的角色和定位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把書本上的理論、公式、概念、理想模型,轉化成實打實的方法、經驗、技術和業績,如何在現實的種種不理想狀態中找到最優方案,如何儘快察覺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達不到崗位要求,如何確立職業發展目標並一步步為之努力——所有這些,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多做事,在一次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實踐中,答案自會浮出水面。

02

小雷工作的第一年,我就預感她會成為一名出色的銷售。

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原因只有一個:她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那些看似無用的助人活動上,心甘情願,從不計較得失。

有一次打電話給小雷,她正帶着一個巴基斯坦青年爬長城。“腿兒都遛細了。”電話裏小雷的聲音聽上去有些疲倦,“這周還要去故宮、頤和園、天壇、十三陵……”

簡直莫名其妙——不管是巴基斯坦青年還是逛北京這件事,都跟小雷的工作、生活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後來我才知道,一個小雷並不算太熟的朋友在某次聚會中説起煩心事:一個有恩於他的巴基斯坦哥們兒要來,人家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説,他自己上班時間又不可能跑出去,只能四處求人幫忙陪同兼導遊,但屢屢被各種理由推託掉。

飯桌上七八個人誰都不吱聲,只有小雷傻乎乎地搭茬兒:“你要是實在找不到人,我去吧。”

事後,那個朋友擺下大宴答謝小雷,其間幾次提到“你們公司那產品……”。小雷只是微笑,説:“我幫忙是看你當時太為難,不是為了讓你買我的東西。我們的產品你現在用不上,等你真正需要了,再找我吧。”

小雷給我講這段往事的時候,神情篤定:“當時有太多人不理解,大家都覺得我有病,多此一舉。但我知道,他是認定我這個朋友了,等他真正有需要時,肯定會第一個找我來買的。我覺得銷售就得這麼做,而且這種客户會特別忠誠,還會把周圍有需要的人都介紹給我。”

看到了吧,小雷的高明之處不僅僅在於通過一次“徒勞”的北京遊埋下了一份交情,更在於她並沒有急着把自己的付出變現,而是靜待它開花結果。

而這,恰恰就是一個優秀銷售人員所需要具備的品質。

有的人做事之前喜歡計算投入產出比,再根據收益率的多少決定做不做、做多少、怎麼做。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對工作第一年的新人來説,這種權衡並不是可取的職場立足之道。實際上,很多看似徒勞的事情,其中埋藏着巨大的機會,説不定在未來的哪一天,就會成為你職業發展道路上的一塊跳板。

退一步説,就算自己的種種付出沒有得到回報,年紀輕輕的,多做些事情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小雷的“狠”就來自這種心態。

03

小梅的職場生涯從送一封信開始。

剛去單位報到的時候,小梅並沒有被安排具體工作,領導囑咐她,先適應適應環境,多跟同事學習。可小梅放眼一看,同事們各自對着台電腦敲敲打打,忙得腳打後腦勺,誰都顧不上招呼她。

小梅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忽然聽到兩個同事在低聲討論什麼送信的事,大致意思是説,有份重要文件需要送到同城的另一個地方,交給快遞怕不安全,自己去又抽不出時間。

“要不,我去跑一趟?”小梅適時地搭茬兒。

燃眉之急就這樣被輕鬆化解,同事懷着感激仔細地向小梅交代此行的任務和目的,告訴她見到對方該説什麼、怎麼説,並叮囑“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人和人之間的信任不會憑空而來,一定是在某些共同經歷之後,彼此才會有那種“你辦事我放心”的默契。這次本職工作之外的跑腿兒,讓小梅迅速獲得了團隊成員的認同。而在職場上,信任這東西很奇妙,一旦建立起這種默契,我們就更容易把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交給對方完成,而積極的結果也會讓我們更加確認自己對一個人的認同是正確的。

如果能在工作第一年就進入被信任的軌道,無疑是幸運的,也會為今後的職業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信任的前提是共事,共事的前提是做事,只有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地多做事,才有可能獲得同伴的認同,讓那份幸運離自己更近一些。

這種“狠”,是過程之狠。

在進入職場的前幾年裏,不妨對自己狠一點兒——無論是關上門苦心修煉職業技能,還是從一次次無效勞動中尋找機會,或者通過每一次合作在團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所有這些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少説多做。而這,始終是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