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關於元朝的歷史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57W

關於關於元朝的歷史有哪些呢?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的長河中有燦爛、輝煌的文化,也有受盡外敵侵略的屈辱,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歷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元朝的歷史,希望能夠幫到你!

關於元朝的歷史

關於元朝的歷史篇一:成吉思汗三請丘處機

“神仙”這個修飾詞對於丘處機這個級別的道士來説似乎是不會太在意的。這是成吉思汗在會晤了這位道界高人之後,對其發出的由衷讚歎。是什麼樣的人會讓成吉思汗這等重量級的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更不可思議的是,對於信奉喇嘛教和薩滿教的成吉思汗為何接受了這樣一位道教人士的指點迷津並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跡象。

史書曾將蒙古軍隊的招安和丘處機“刀下救人”概括為“一言止殺”。“一言止殺”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統治者在人性化統治方面有了一些進步的認識,有助於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緩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觀上為元朝統一中國做出了貢獻。這些內在的,即所謂的“軟作用”是再多的千軍萬馬也無法達到的。

丘處機19歲入山學道,拜師王重陽,是著名的全真七子當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雲觀傳道,在鎮平縣創建太極觀,到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修行(丘處機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為龍門派的創始人。丘處機不僅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滿腹經綸、通曉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説《射鵰英雄傳》當中,丘處機被描寫為一個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託,也是在人們尋找精神依靠時所產生的。當時,北方的大片土地淪入金人之手,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生活也十分困苦。這種社會環境,促使人們開始尋求精神避難所,全真教正是在這種特定歷史環境下而產生的。丘處機則繼承了他師傅王重陽所創全真教的宗旨,成為了一代宗師。作為全真教領袖的丘處機在當時的聲望極高,人們也將全真道視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東楊安兒、耿格的起義,政府官員也要請他出面止亂。

成吉思汗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實力模式,他自己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並實施着他的大一統計劃。俗話説,“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難”,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決定選招賢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處機博古通今,才能超羣,於是想招其為國師,幫助自己安國治天下。成吉思汗兩次遣使召見丘處機,可是丘處機隱居山林,深入簡出,避而不見。

成吉思汗求賢若渴,不肯放棄。於1220xx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劉仲祿備輕騎素車、攜帶手詔請丘處機出山,演繹了自三國以來又一個帝王虔誠躬迎,禮賢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遠千里三派朝臣請丘處機出山,丘處機終於被成吉思汗的誠意所打動。公元1220xx年,他審時度勢決定西行拜見成吉思汗。此時成吉思汗正忙於對花剌子模的戰鬥。對於丘處機來説,在被成吉思汗誠意所打動的背後,肯定還有他自己的考慮。此次西行,他試圖通過這一方式影響成吉思汗“罷干戈致太平”,勸説成吉思汗早日回軍。

關於元朝的歷史篇二:元睿宗拖雷死亡之謎

元睿宗拖雷(1193年—1232年),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台之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生元憲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子。1231年11月,蒙古軍假道南宋境,沿漢水而下,1232年初與金軍在均州(今河南禹縣)遭遇,三峯山役畢,拖雷與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窩闊台軍會合。同年北返,死於途中,年四十一歲。

拖雷在成吉思汗及窩闊台時期曾經發揮過重大作用,當時人認為“拖雷之功,著在社稷”。但這樣一位戰功卓著,在蒙古汗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41歲時突然“英年早逝”,其死因究竟何在呢?《元史·睿宗傳》記載説:13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禱於天地,請以身代之,又取巫覡祓除滌疾之水飲焉。居數日,太宗疾愈,拖雷從之北還,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壽四十有(一)”。《元史·太宗紀》記載:“九月,拖雷薨。”它説明拖雷之死距離他飲“聖水”的時間相隔已經3個月,導致拖雷死亡的“疾病”是否與那杯“聖水”有關,也不得而知。《史集》的記載與《元史》大同小異,只是比《元史》詳細得多,並比較清楚地説明了拖雷之死與那杯“洗病的水”有直接關係,因為正是在拖雷喝了那杯水才“過了幾天,他就得病去世了”。而當拖雷的遺孀多次講到拖雷是“為了合罕而去世”時,並沒有遭到任何人反駁,包括窩闊台大汗也感到欠了拖雷夫婦的情。從《蒙古祕史》第272節記載來看,讓拖雷喝下“詛咒的水”是巫師們有意安排的,又是窩闊台大汗直接批准的,在這種情況下拖雷不得不喝;而喝過這杯“詛咒的水”後只過了片刻,拖雷便去世了,説明這杯“詛咒的水”是一碗置人於死地的毒水。

但以上論述仍然屬於推論,拖雷的死因究竟何在呢?國內外史學界有幾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是説拖雷忠君愛兄,是真心實意地代兄領罪而亡,在《元史》、《史集》和《蒙古祕史》的作者眼裏,拖雷生前死後都是一個值得效法的英雄,並沒有對其死因提出疑問。

另一説法認為,窩闊台和拖雷都是愚昧的,他們實際上是被那幾個薩滿巫師愚弄和陷害了,那杯治療疾病的巫水正是一杯毒酒,但當時窩闊台、拖雷都被矇在鼓裏。

第三種説法是窩闊台是知情者和主使者,他“害怕拖雷的威望和勢力繼續增高,構成對自己的威脅而設此騙局將拖雷害死”。

總之,史料中記載了元睿宗拖雷死亡有多種因素,究竟哪種説法合乎情理、實際,還有待考究。

關於元朝的歷史篇三:元世祖重用讀書人

許衡是元代的著名學者,他在漢、蒙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起過不小的作用。忽必烈即位後,曾任命他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

有一年盛夏,許衡遇到一件急事要外出處理,便顧不得烈日當空,帶着幾個人匆匆出門了。

驕陽似火。許衡一行在酷暑中趕路,一個個熱得滿頭大汗,喉嚨幹得像要冒火。忽然,他們發現前面有一棵梨樹,不禁高興得爭先恐後地向梨樹跑去。

大家搶着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端坐樹下。

兩個下屬摘了梨給許衡吃,卻被他謝絕了。

“天氣這麼熱,您難道不覺得口渴嗎?”下屬問。

“盛夏趕路,酷熱難當,怎麼會不口渴呢!”許衡回答。

“那您為什麼不吃梨子呢?”下屬又問。

“不屬於我的東西,我怎麼可以隨便拿來吃?”許衡反問道。

下屬勸他:“這梨樹沒有主人,您何必這樣拘謹呢?”

許衡堅定地説:“梨樹無主,我的心不可以無主!不管天下是混亂還是太平,不管他人是高尚還是卑鄙,我都要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夠不覺夏日的炎熱煩躁,不怕口渴難熬;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夠事業有成,無往不勝。”

許衡一席話,説得隨行人員都很感動,也很羞愧。

忽必烈原來對中原文化並不熟悉,但他在當親王時,就留意招攬各方面的人才,特別是漢族讀書人中有才幹的人。許衡只是這許多人中的一個。早在元太宗時,元太宗窩闊台曾下令考試儒術,許衡參加了考試,並且考中了,由此他開始出名。忽必烈當親王時,特地派了使者去請他,並任命他為京兆提學。許衡到任後,大力興辦學校,講授程朱理學。由於他名氣大,來求學的人很多。

許衡當了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後,正式設立了國子學(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學生都是從忽必烈手下的蒙漢大臣的子弟中挑選出來的。許衡以朱熹的《國小》等為教材,向他們講授程朱理學等儒家文化,課餘還教他們學習儒家的禮儀和技藝。使他們瞭解了中原文化和儒家的治國方法,為元朝廷培養了不少人才。他的學生,後來成為宰相、大臣的有近十人,成為各部和地方長官的又有數十人。

忽必烈手下還有一位劉秉忠,是他最信任,也是最早任用的漢人謀士。劉秉忠十七歲時就擔任了邢台節度使府令史,二十二歲時到山中隱居,學全真道,後來又在天寧寺出家當和尚。1242年,禪宗高僧海雲應忽必烈的召請,去講佛法,他帶了劉秉忠一同來到忽必烈的王府。在交談中,忽必烈發現劉秉忠知識很淵博,天文地理、工程水利、諸子百家,他沒有不知道的;對天下大事也瞭如指掌。 因此海雲禪師返回南方時,忽必烈把劉秉忠留在王府當書記。劉秉忠一直追隨忽必烈,經常參加重要政治問題的決策,對忽必烈的決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們都尊敬地稱他為“聰書記”。

忽必烈即位後,劉秉忠按忽必烈的命令制定各項制度。他糅合蒙古的制度和中原的傳統制度,制定了元朝的新制度,在建立中書省、使用“中統”這一年號、選用官員等方面,他都起了很大作用。他還和許衡等人策劃立國規模,議定了官員的任命、俸祿等制度;又參照唐代的《開元禮》,主持制定了元朝的朝廷禮儀。

成吉思汗建國以後,一直用“大蒙古國”這一國號。忽必烈即位後,政治中心轉到了中原。公元1271年,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取《易經》中“大哉乾元”的意思,將國號命為“大元”。早在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燕京被定為中都,但因舊城被破壞得較厲害,126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主持建造新都城。劉秉忠將舊城東北的空地定為新城的城址,按中原都城的傳統制度和規格作了全面規劃,建起了一座新都城。1272年,按他的建議,中都改為大都,成為元朝的統治中心。

此外劉秉忠還向忽必烈引薦了不少有才幹的漢族知識分子。如張文謙、姚樞等,都是他推薦給忽必烈的。在這些人的輔佐下,忽必烈鞏固了他在中原的統治。從1279年滅南宋後,元朝再次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唐代末年開始的分裂局面,並且奠定了包括以後明、清二朝在內的長期統一的基礎。

Tags:元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