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22W

雖然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歷史故事承擔着傳播年輕的歷史教學的重要使命。有關宋朝發生的歷史有哪些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希望能夠幫到你!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篇一:泥馬渡康王

小康王從金營逃出,被金兵一直追到象山縣的剡江口。小康王舉目一看萬丈碧海,波浪滔天,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真是插翅難飛。正在這時,突然有一個大漢牽着一匹白馬,走到康王眼前,一把將康王扶上馬背加上一鞭,那馬四腳騰空,跳入海中,一直跑到楊村鄉缸爿山南麓上岸。缸爿山巖裏留下了一隻馬蹄印。再從缸爿山北面入海跑到翔鶴潭。突然一跳把康王跌在地上。等他爬起來馬已跑得無影無蹤了。康王只得向前走去。走不多遠,看見村邊有一座廟宇,門上匾額大寫“丁鬆廟”三個金字。進門一看,見東首塑一匹白馬,馬毛還在滴水,很象自己騎着過海的那匹馬。他驚奇地説:“難道渡我過海的竟是泥馬嗎?泥馬遇水怎麼還不崩掉呢?”話剛説完,“嘭”的一聲,那馬崩掉了。

這時,康王聽到馬鈴聲由遠而近,原來金兵追到。他立即躲在神龕裏,向菩薩暗暗祝告:“我若有登基之日,必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象。”追來的金兵,看見康王逃進廟裏,暗忖這回總可柯牢了,不想走到門口一看,只見到處是蜘蛛網,並無有人進去的痕跡,於是沒有進廟去搜查,一直向西朝曹村那面追去了。康王等聽不見人馬聲了,從裏面出來,往北逃去。

金兵往西追了一程,看看連個影也沒有,又回到了丁鬆廟,看見門口一大片蜘蛛網沒有了,於是撥轉馬頭,立即往北追去。追了一會,望見前面有一個人在奔跑,不是康王是誰,便催馬加鞭,飛快地追了上去。

康王拼命往前逃,逃到爵嶴村時,剛好村邊有個姑娘在曬穀。他一見追兵已近,進村已經來不及了,只得要求姑娘幫他給躲一躲。姑娘一看是個後生,為難地四周一看,並無藏身之處。眼見追兵就要到來,她急中生智。馬上提起一隻空籮,叫後生坐在地上,用籮罩住,自言自語地説:“可惜我是女子,不能坐在籮上,怎麼辦呢?”康王在裏面答道:“不要緊,寸板隔千里,籮底與樓板一樣,你只管坐在上面吧!”於是姑娘坐在籮上,纏起腳來。

金兵追到曬場,並無人影,只見一位姑娘坐在籮上,不緊不慢的纏着三寸金蓮,再看看四周也無藏身之地,就問姑娘,方才有否看見一個後生從這裏跑過。姑娘一面纏腳,一面頭也不抬的回答説:“方才有個後生慌慌張張地往西跑去。”金兵一聽,就向道成嶺方向追去。

看看金兵遠去,姑娘就把後生放出來。這裏天色已晏,姑娘對康王説:“天就要夜了,你還是到我家去宿一夜,明天再起吧!”康王謝過姑娘就跟她到家裏宿了一夜。這一夜,爵嶴村東邊的獅子山,西邊的白象山,被值日功曹和當方土地位攏到村口管頭門。

第二天一早。姑娘的父親引康王到白巖山腳,叫他翻過白巖山再往北走。就可到達明州(寧波),白巖山根本沒有路。滿山都是樹木柴草。可康王走到那裏,那裏的樹木就自動讓開,形成一條山路。唯有檀樹和柘樹不買他的帳。偏偏不讓康王。康王怒斥道:“黃檁硬柘罰落麻車(榨油車)”從此以後,打油用的工具就都是用檀樹、柘樹做的了。康王將到山崗時已走得口乾舌燥,他就在一個水潭裏喝水。這時水潭的裏勘突然長出一棵茶樹來,後來,這個水潭的水不論旱多久也不會燥。這棵茶樹至今活着。

後來康王在臨安登基稱為宋高宗。他一面派欽差到爵嶴迎接這個救命的姑娘進京;一面派工部到丁鬆廟重修廟宇再塑聖像。不想雙竹橋村的百姓,聽到皇帝送敕來丁鬆廟。恐怕村子被官司兵蹂躪。就到道成嶺攔住兵,謊説只有景佑廟,沒有丁鬆廟。工部人馬聽了眾百姓的話,心裏暗想:萬歲在逃難中記錯了字也有可能。就來到鬆嶴村大修景佑廟。所以景祜廟的匾額有“敕賜”兩字,表示廟名是皇帝欽錫的。廟中對聯也宣揚神靈保佑高宗渡江的顯聖事蹟。香火也特別興旺了。丁鬆廟的菩薩大怒,變作三腳老虎把雙竹橋村的人吃得精光。

再説去爵嶴迎接姑娘的欽差,到了村裏一查。原來這位姑娘已經出嫁了。欽差只得回京復旨。宋高宗再下聖旨:封江南姑娘嫁時可用半付鸞駕(四人抬彩轎)。戴鳳冠、穿蟒袍,作皇后打扮。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篇二:陳橋驛兵變

周世宗在位的時候,手下有個重要大將,叫趙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愛好練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後來又跟隨周世宗東征西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周世宗對他非常信任,提拔他為殿前都點檢,讓他做了禁軍的統帥,掌握後周的軍事大權。

五代期間,武將奪取皇位的事情,時常發生。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匡義、幕僚趙普等人看到周世宗壯年夭折,他的兒子周恭帝年幼無知,就祕密策劃奪取皇位。

公元960年春節,正月七年級,後周的文武官員正在向周恭帝祝賀新年,在趙匡胤等人的指使下,河北鎮、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定州)忽然派人前來謊報軍情,説遼國和北漢聯合,出兵南侵,情況危急。

後周宰相範質、王溥(pǔ)等人很是吃驚,來不及辨別情報的真假,連忙命趙匡胤帶領大軍,北上應戰。

趙匡胤馬上調兵點將,準備出征。八年級日,前隊出發。九年級日,大隊出發。大軍走到汴京東北的陳橋驛,停了下來。當天晚上,將士們在一起議論朝政。有人説:“如今皇上年幼無知,我們拼死殺敵,將來有誰知道呢?不如先立主帥點檢做天子,然後北征。”

眾將連聲稱好,就推舉一名將軍去見趙匡義和趙普,説了大夥的意見。他還沒説完,一大批將領已經闖了進來,大聲説:“我們已經商量好,一定要請點檢做天子!”

趙匡義和趙普聽了,滿心高興,就命令諸將分佈四周,等待天明,同時派人連夜趕回汴京,送信給鎮守京城的禁軍將領石守信和王審琦,要他們作內應。這兩個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接信後當然一口答應。

第二天一早,這消息已經傳遍軍中。天剛矇矇亮,陳橋驛四面突然響起了一片呼喊聲。一羣身披鎧甲、手執刀槍的將領,擠在趙匡胤的營帳外,大喊大嚷説:“諸將沒有主子,我們願意擁護點檢做天子!”

趙匡胤酒醉方醒,剛走出營帳,諸將已經一擁而上,把一件皇帝登基穿的黃袍披到他身上。諸將全都下拜,高呼“萬歲”。他們把趙匡胤推上馬背,請他迴轉汴京。

趙匡胤這才拉住韁繩,假意推讓了一番,然後向諸將説:“你們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能聽從我的命令嗎?”

諸將齊聲回答説:“願意聽受命令!”

趙匡胤又説:“你們進了京城,不得驚犯宮廷,不得侮辱大臣,不得任意搶掠。凡是聽從命令的,定有重賞;違反命令的,一律嚴辦!”大家不敢不從,自然齊聲答應。

於是,趙匡胤帶領大軍迴轉汴京。他在回汴京前已派人去見範質、王溥等人,把兵變的消息告訴他們。

這時,後周朝廷中早朝還未結束。範質得到消息,緊緊地抓住了王溥的手,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情,説:“匆忙中不辨真假,派遣大將,這全是我們的罪呀!”

範質的指甲深入王溥的肉裏,王溥痛得要命,嚇得一句話也答不上來。朝中有個叫韓通的將軍,急忙奔跑回家,想組織力量反抗。他還沒有進門,就被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追趕上去殺死了。

京城中的禁軍都掌握在石守信、王審琦手裏,有這兩人做內應,後周再沒有人敢起來反抗了。

沒有多久,趙匡胤帶領大軍到了汴京。他命士兵歸營,自己暫時回到原來的公署。

有些將士把範質、王溥擁到趙匡胤那裏,趙匡胤假意流着眼淚,哭着説:“我受周世宗的厚恩,想不到受將士們的逼迫,做出這樣的事來,真叫人慚愧,我該怎麼辦呢?”

範質還沒有來得及回答,一個叫羅彥瓌(guī)的將軍,拔劍上前,聲色俱厲地説:“我們沒有主子,今天一定要立點檢做天子!”

趙匡胤假意喝道:“還不退下!”

王溥嚇得臉色都變了。他退到台階下,先向趙匡胤低頭拜了下去。範質沒有辦法,也只好跟着下拜。

正月初五日,趙匡胤在崇元殿召集百官,舉行稱帝儀式。一位官員拿出了事先以周恭帝名義寫的詔書,宣佈把皇位禪讓給趙匡胤。趙匡胤在北面拜受了詔書,然後升殿,正式登上了皇位。

因為趙匡胤擔任過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所以,他把國號定為宋,仍把東京(當時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作京城,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這次政變,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篇三:宋仁宗龍種身份為何被懷疑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身份被後人懷疑的事情並非少見,先有秦始皇的純正皇室血統被後世史學家們傳得沸沸揚揚,後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漢族血統又開始遭到考古學家的質疑,隨之而來的卻是宋仁宗的龍種身份遭到史學家們的挑戰。宋仁宗的龍種身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020xx年,真宗之子宋仁宗登基稱帝,成為宋代歷史上第5個皇帝。即位初期,由於宋仁宗尚且年幼,故而由劉太后垂簾聽政。1033年,劉太后死,宋仁宗正式親政,開始了他長達30多年的統治生涯。在史料記載中,宋仁宗儘管不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絕非是平庸無能之輩,故而無論是史料對他的記載還是民間對於他的傳説,都相對較多。在所有關於宋仁宗的故事之中,最為令人震驚的,當屬他的身世,經典京劇《狸貓換太子》是民間對仁宗身世懷疑最為集中的體現。在《狸貓換太子》這部京劇之中,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幾乎家喻户曉,婦孺皆知。該京劇講述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公正無私的包拯為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婦昭雪伸冤的故事:在老婦人向包拯哭訴了自己鮮為人知的悲慘而又離奇的身世之後,經過仔細地推敲,包拯認定她就是當今聖上宋仁宗的親生母親李娘娘,於是他立刻回京查訪當年還在世的老宮女,終於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雖然當時這位李娘娘只是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後宮一位小小的宮女,可是她長得非常漂亮,並且又很有才華,深得宋真宗的喜愛。宋真宗封她做才人,隨後又提升她為婉儀,並且還使她有了身孕。在後宮這個為爭寵而不擇手段的地方,李娘娘非常清楚,要想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生下兒子,於是她每天妄想着自己生下的是兒子而不是女兒。在得知李娘娘生了兒子之後,當時的劉德妃也就是後來的劉皇后異常嫉妒,於是她便買通了接生婆,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去了剛剛出生的宋仁宗。後果可想而知,待到宋真宗下朝見到擺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個血淋淋的怪物之時,他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將李娘娘打入冷宮。李娘娘在被打入冷宮之後,知道劉皇后肯定會對她殺人滅口,於是便在一位好心的宮女幫助之下逃出了深宮,從此就躲到了一處破窯裏,隱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xx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骨肉團聚。在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包拯經過一番努力,終於使這個持續了幾十年的冤案真相大白於天下,劉皇后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李娘娘終於與宋仁宗相認,結局十分圓滿。

儘管《狸貓換太子》這部京劇的結局十分完美,可是它究竟純屬偽造還是確有其事呢?事實上,任何一部有關皇帝身世的京劇都並非是空穴來風,總能在史料或者野史、或者民間傳説當中找到其原始材料。有關李娘娘(也就是李宸妃)這個人物的故事確實在正規史料之中有記載,並且她也是宋仁宗的生母,但是在這些史料中記載的宋仁宗即位之初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世,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劉皇后所生。待到他明確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之時,已經是做皇帝十幾年以後的事情了。但是,在這些諸如《宋史》和畢沅編的《續資治通鑑》之類的正規史料中並沒有關於劉皇后用“狸貓”來換太子的記載。在正規的史料中,唯一有關於狸貓換太子這一故事的記載的是清代石玉昆編撰的《三俠五義》,在《三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的記載與京劇《狸貓換太子》如出一轍,故事情節也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京劇《狸貓換太子》就是按照《三俠五義》中的記載來設置劇情的。除了《三俠五義》之外,在其他眾多的野史之中,有關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更是被描述得神乎其神。

儘管《三俠五義》有一定的史料參考價值,但是它並不能擺脱作為一部野史的侷限,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像其他為數眾多的野史一樣在立足史實的基礎上再稍微偽造一點情節,並非絕對沒有可能。畢竟,這些野史所記載的史實與傳統正規史料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宋仁宗出生之時被調包應當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用“狸貓”來換太子一事應當純屬虛構。宋仁宗的身份之所以演變成“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大部分原因都是歸於這些野史的記載,而在野史上的記載與正規史料記載相沖突之時,對於一些普通的民眾而言,當然會選擇能夠引起好奇心的野史。因此,宋仁宗究竟是否是經過“調包”的皇帝,我們還很難給出明確的結論,但是關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純屬好事者的虛構,卻是不爭的事實。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篇二:陳橋驛兵變

周世宗在位的時候,手下有個重要大將,叫趙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愛好練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後來又跟隨周世宗東征西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周世宗對他非常信任,提拔他為殿前都點檢,讓他做了禁軍的統帥,掌握後周的軍事大權。

五代期間,武將奪取皇位的事情,時常發生。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匡義、幕僚趙普等人看到周世宗壯年夭折,他的兒子周恭帝年幼無知,就祕密策劃奪取皇位。

公元960年春節,正月七年級,後周的文武官員正在向周恭帝祝賀新年,在趙匡胤等人的指使下,河北鎮、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定州)忽然派人前來謊報軍情,説遼國和北漢聯合,出兵南侵,情況危急。

後周宰相範質、王溥(pǔ)等人很是吃驚,來不及辨別情報的真假,連忙命趙匡胤帶領大軍,北上應戰。

趙匡胤馬上調兵點將,準備出征。八年級日,前隊出發。九年級日,大隊出發。大軍走到汴京東北的陳橋驛,停了下來。當天晚上,將士們在一起議論朝政。有人説:“如今皇上年幼無知,我們拼死殺敵,將來有誰知道呢?不如先立主帥點檢做天子,然後北征。”

眾將連聲稱好,就推舉一名將軍去見趙匡義和趙普,説了大夥的意見。他還沒説完,一大批將領已經闖了進來,大聲説:“我們已經商量好,一定要請點檢做天子!”

趙匡義和趙普聽了,滿心高興,就命令諸將分佈四周,等待天明,同時派人連夜趕回汴京,送信給鎮守京城的禁軍將領石守信和王審琦,要他們作內應。這兩個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接信後當然一口答應。

第二天一早,這消息已經傳遍軍中。天剛矇矇亮,陳橋驛四面突然響起了一片呼喊聲。一羣身披鎧甲、手執刀槍的將領,擠在趙匡胤的營帳外,大喊大嚷説:“諸將沒有主子,我們願意擁護點檢做天子!”

趙匡胤酒醉方醒,剛走出營帳,諸將已經一擁而上,把一件皇帝登基穿的黃袍披到他身上。諸將全都下拜,高呼“萬歲”。他們把趙匡胤推上馬背,請他迴轉汴京。

趙匡胤這才拉住韁繩,假意推讓了一番,然後向諸將説:“你們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能聽從我的命令嗎?”

諸將齊聲回答説:“願意聽受命令!”

趙匡胤又説:“你們進了京城,不得驚犯宮廷,不得侮辱大臣,不得任意搶掠。凡是聽從命令的,定有重賞;違反命令的,一律嚴辦!”大家不敢不從,自然齊聲答應。

於是,趙匡胤帶領大軍迴轉汴京。他在回汴京前已派人去見範質、王溥等人,把兵變的消息告訴他們。

這時,後周朝廷中早朝還未結束。範質得到消息,緊緊地抓住了王溥的手,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情,説:“匆忙中不辨真假,派遣大將,這全是我們的罪呀!”

範質的指甲深入王溥的肉裏,王溥痛得要命,嚇得一句話也答不上來。朝中有個叫韓通的將軍,急忙奔跑回家,想組織力量反抗。他還沒有進門,就被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追趕上去殺死了。

京城中的禁軍都掌握在石守信、王審琦手裏,有這兩人做內應,後周再沒有人敢起來反抗了。

沒有多久,趙匡胤帶領大軍到了汴京。他命士兵歸營,自己暫時回到原來的公署。

有些將士把範質、王溥擁到趙匡胤那裏,趙匡胤假意流着眼淚,哭着説:“我受周世宗的厚恩,想不到受將士們的逼迫,做出這樣的事來,真叫人慚愧,我該怎麼辦呢?”

範質還沒有來得及回答,一個叫羅彥瓌(guī)的將軍,拔劍上前,聲色俱厲地説:“我們沒有主子,今天一定要立點檢做天子!”

趙匡胤假意喝道:“還不退下!”

王溥嚇得臉色都變了。他退到台階下,先向趙匡胤低頭拜了下去。範質沒有辦法,也只好跟着下拜。

正月初五日,趙匡胤在崇元殿召集百官,舉行稱帝儀式。一位官員拿出了事先以周恭帝名義寫的詔書,宣佈把皇位禪讓給趙匡胤。趙匡胤在北面拜受了詔書,然後升殿,正式登上了皇位。

因為趙匡胤擔任過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所以,他把國號定為宋,仍把東京(當時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作京城,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這次政變,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宋朝發生的歷史事件篇三:宋仁宗龍種身份為何被懷疑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身份被後人懷疑的事情並非少見,先有秦始皇的純正皇室血統被後世史學家們傳得沸沸揚揚,後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漢族血統又開始遭到考古學家的質疑,隨之而來的卻是宋仁宗的龍種身份遭到史學家們的挑戰。宋仁宗的龍種身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020xx年,真宗之子宋仁宗登基稱帝,成為宋代歷史上第5個皇帝。即位初期,由於宋仁宗尚且年幼,故而由劉太后垂簾聽政。1033年,劉太后死,宋仁宗正式親政,開始了他長達30多年的統治生涯。在史料記載中,宋仁宗儘管不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絕非是平庸無能之輩,故而無論是史料對他的記載還是民間對於他的傳説,都相對較多。在所有關於宋仁宗的故事之中,最為令人震驚的,當屬他的身世,經典京劇《狸貓換太子》是民間對仁宗身世懷疑最為集中的體現。在《狸貓換太子》這部京劇之中,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幾乎家喻户曉,婦孺皆知。該京劇講述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公正無私的包拯為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婦昭雪伸冤的故事:在老婦人向包拯哭訴了自己鮮為人知的悲慘而又離奇的身世之後,經過仔細地推敲,包拯認定她就是當今聖上宋仁宗的親生母親李娘娘,於是他立刻回京查訪當年還在世的老宮女,終於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雖然當時這位李娘娘只是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後宮一位小小的宮女,可是她長得非常漂亮,並且又很有才華,深得宋真宗的喜愛。宋真宗封她做才人,隨後又提升她為婉儀,並且還使她有了身孕。在後宮這個為爭寵而不擇手段的地方,李娘娘非常清楚,要想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生下兒子,於是她每天妄想着自己生下的是兒子而不是女兒。在得知李娘娘生了兒子之後,當時的劉德妃也就是後來的劉皇后異常嫉妒,於是她便買通了接生婆,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去了剛剛出生的宋仁宗。後果可想而知,待到宋真宗下朝見到擺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個血淋淋的怪物之時,他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將李娘娘打入冷宮。李娘娘在被打入冷宮之後,知道劉皇后肯定會對她殺人滅口,於是便在一位好心的宮女幫助之下逃出了深宮,從此就躲到了一處破窯裏,隱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xx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骨肉團聚。在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包拯經過一番努力,終於使這個持續了幾十年的冤案真相大白於天下,劉皇后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李娘娘終於與宋仁宗相認,結局十分圓滿。

儘管《狸貓換太子》這部京劇的結局十分完美,可是它究竟純屬偽造還是確有其事呢?事實上,任何一部有關皇帝身世的京劇都並非是空穴來風,總能在史料或者野史、或者民間傳説當中找到其原始材料。有關李娘娘(也就是李宸妃)這個人物的故事確實在正規史料之中有記載,並且她也是宋仁宗的生母,但是在這些史料中記載的宋仁宗即位之初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世,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劉皇后所生。待到他明確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之時,已經是做皇帝十幾年以後的事情了。但是,在這些諸如《宋史》和畢沅編的《續資治通鑑》之類的正規史料中並沒有關於劉皇后用“狸貓”來換太子的記載。在正規的史料中,唯一有關於狸貓換太子這一故事的記載的是清代石玉昆編撰的《三俠五義》,在《三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的記載與京劇《狸貓換太子》如出一轍,故事情節也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京劇《狸貓換太子》就是按照《三俠五義》中的記載來設置劇情的。除了《三俠五義》之外,在其他眾多的野史之中,有關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更是被描述得神乎其神。

儘管《三俠五義》有一定的史料參考價值,但是它並不能擺脱作為一部野史的侷限,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像其他為數眾多的野史一樣在立足史實的基礎上再稍微偽造一點情節,並非絕對沒有可能。畢竟,這些野史所記載的史實與傳統正規史料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宋仁宗出生之時被調包應當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用“狸貓”來換太子一事應當純屬虛構。宋仁宗的身份之所以演變成“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大部分原因都是歸於這些野史的記載,而在野史上的記載與正規史料記載相沖突之時,對於一些普通的民眾而言,當然會選擇能夠引起好奇心的野史。因此,宋仁宗究竟是否是經過“調包”的皇帝,我們還很難給出明確的結論,但是關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純屬好事者的虛構,卻是不爭的事實。

Tags:宋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