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宋朝著名歷史事件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91K

歷史故事以生動的語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節還原歷史的真實情景,揭露歷史的動態過程,描述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豐富歷史事件的內容,這對於改變歷史課程的枯燥性,促進歷史理論教學的深入淺出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宋朝著名歷史事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朝著名歷史事件

宋朝著名歷史事件篇一:趙匡胤黃袍加身

趙匡胤是宋太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據説,趙匡胤出生之時,有紅光繞室閃爍,有異香盈室,經宿不散,趙匡胤也體罩金光,三日不變。但無論後人怎樣附會,他還是人,還是肉胎俗種。

趙匡胤生於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0xx年),祖籍涿郡,其父趙弘殷,是後周的一員高級將領。雖然如此,趙匡胤也只能讀上幾年的書,無力繼續深造,不過,這也不是什麼遺憾,因為趙匡胤本不喜歡“子曰詩云”,倒是極愛槍棒,又兼生就力大無比,在不經意間就學了一身武藝。二十一歲時娶妻,但因見跟着父親仕途無望,就決心獨闖天下。

關於趙匡胤的傳説有很多。在明代小説“三言二拍”中,就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一篇,描述他如何急人之難,又如何仗義疏色,以至弄得京娘最後羞慚自殺,讓後人讀後往往產生一種説不清的滋味

據説趙匡胤力氣既大,又皮堅肉厚。一次,他騎馬穿過城門,沒想到馬忽癲狂,在狂奔中將他掀起,趙匡胤的頭撞在城門的拱頂上,撞下馬來。別人以為趙匡胤已經腦漿迸裂了,可他從地上爬起來,追上奔馬,一躍而上。還有一次,趙匡胤看見一羣麻雀在地上吃食,他猛撲過去,想捉住麻雀,沒想到用力過猛,一下子撞到屋牆上,連屋子也給撞塌了。人説趙匡胤有金甲神護身,遇難不死,其實無非身強力壯兼會武功而已。

趙匡胤到處投親告友,屢屢使他失望,以至囊空如洗,與人賭錢,被流氓圍住痛打,可見其窘迫之狀。在窮極無聊之際,一個老和尚送了他一點盤纏,指點他去投靠郭威從軍,對於這次從軍,趙匡胤也未存什麼特別的信心,在路過一座廟宇時,他見人們都在占卜算卦,他帶着一種玩玩的心理,也擠進人羣,拿起竹籤,準備算上一卦。

他先問能否當個小校,卦象不吉。趙匡胤心中憤懣,心想憑渾身的勁力武藝,連一個小校都當不上?不由激發了他倔強的脾氣,就連算幾卦,而且越問越大,卦象皆不吉。趙匡胤發怒,乾脆問能否當節度使,仍是不吉。趙匡胤一不做二不休,節度使之上就是天子,乾脆問能否做天子吧,這一次,卦象大吉。據説從此時開始,趙匡胤就樹立了當皇帝的雄心大志。

在漫遊之中,他見到幾個文人在對着初生的旭日詠詩,見他們窮酸做作的樣子,趙匡胤不禁失笑,繼而豪興大發,脱口胡謅道: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傾刻上天衢,逐退羣星與殘月。

這非詩非文非歌非謠的東西據説是龍吟虎嘯,有帝王氣象。

不過,五代時期,正是羣雄逐鹿之時。真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國,一經破敗,真有支離破碎之際,不僅全國不得統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馬燈般地轉換。唐以後的北方,經歷了五個朝代:後梁(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後唐(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4年)、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48年)、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長則十幾年,短則幾年。到趙匡胤投奔郭威之時,也正是郭威擁兵自立,準備取後漢而代之之日。在擁立郭威的過程中,作為禁軍中的一員,趙匡胤表現十分突出。郭威在將領們的擁立之下當了後周太祖,趙匡胤也被提拔為東西班行首,當了一箇中級禁軍軍官,總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實,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過這次事變使他知道了禁軍的重要性,知道了禁軍發動政變可以推立皇帝。

在軍閥戰爭中,趙匡胤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戰十分勇敢,可以説身先士卒,能衝鋒陷陣,又機變百出,智謀迭現,為後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他對大將柴榮表現得非常忠誠,逐漸取得了柴榮的信任。不久,郭威病死,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周世宗一當皇帝,即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這個職位是禁軍的最高首領,和郭威當年在後漢所處的位置是完全一樣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歲幼子柴宗訓繼位,孤兒寡母秉政,其艱難是可想而知的,而這時正是趙匡胤竊取帝位的千載良機。

趙匡胤在周世宗病死前就精心組織了這支禁軍隊伍,他受周世宗的委託,在軍中選擇最為精壯的軍士編成“殿前諸班”,由於他親自組織建立起了這支軍隊,再加上他盡心結納軍士和軍官,因此,這支軍隊中佈滿了他的親信,他也就牢牢地掌握了這支精鋭之師。周世宗死後,後周王朝中就沒有一個人能同他爭鋒了。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十一月,趙匡胤以鎮州、定州的名義謊報軍情,説割據山西的北漢匯合契丹人向後周發動進攻,宰相範質、王溥等昏庸無能,不辨真假,立命趙匡胤率大軍出征阻擋。該月九年級,趙匡胤率軍出發,當晚到達離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事件就要發生了。當天晚上,趙匡胤的親信趙普和弟弟趙匡義在軍隊中散佈輿論説:當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態人情,即便將士們拼死征戰,回來也難以領功受賞。如果能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再去打仗,情況就不一樣了,立功的將士一定會有高官厚祿。軍隊中本來就有很多趙匡胤的親信,這麼一煽動,絕大部分人都同意了。於是,趙普和趙匡義嚴令將領,嚴格管束軍士,兵變後不得搶掠燒殺,要絕對保證“興王易姓”的順利進行。

這天晚上,趙匡胤假裝不知,喝得大醉,沉沉睡去,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未醒來。等他慢騰騰地爬起來,趙普和趙匡義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強行”披到他的身上。趙匡胤假意推辭責怪,趙普就率百官跪拜懇求,趙匡胤據説是不好拂逆眾意,才勉強答應下來。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黃袍加身”事件。

這也真是報應不爽,郭威以禁軍兵變奪取了後漢的政權,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趙匡胤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軍兵變奪了後周孤兒寡母的皇位。

趙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興王易位”,將士們趁機搶掠,弄得新王聲名狼藉,趙匡胤很善於接受前代的教訓,在率軍回開封時,他勒馬對將領們説:“你們因為貪圖富貴而擁立我,但你們必須服從我的命令,否則,這個皇帝我是不能當的!”將士們一心領功受賞,好不容易找了個當擁立功臣的機會,怎肯錯過,就都答應了趙匡胤的要求。趙匡胤命令説:一、不得搶掠百姓;二、對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三、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趙匡胤派人同守衞開封的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聯繫,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趙匡胤一到,便立即開門迎接,個別將領想反抗,即被殺死。宰相範質等人無奈,只得幫助趙匡胤舉行了禪讓儀式。因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為國號,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宋朝的開始。

宋朝著名歷史事件篇二:仁宗盛治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宋朝也在這代君王之時達到全盛。 期間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趙禎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二年之久。這一朝達到了北宋乃至於中國封建王朝社會經濟文化的頂峯。由於他改元次數較多,他統治的最後八年,被稱為“嘉祐之治”,也有後人把他的整個時期稱為“仁宗盛治”。和強漢盛唐相比,這個開明治世留下了自己獨特的印記。

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被後世譽為“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歷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仁宗盛治主要表現在:

1.人口和財税堪比漢唐。嘉祐八年(1063年),全國人口達到1246萬户,丁男2642萬口,42年國家人口淨增長379萬户。這增長的户數就相當於唐太宗貞觀時期的總户數。由於朝廷實行“藏富於州縣,培護本根”的政策,嘉祐年間的國家税收增至3680餘萬緡,這是唐朝最多貨幣歲入時的四倍。而百姓的皇糧國税卻並非多如牛毛。

2.仁宗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他封孔子後人為衍聖公,鼓勵各州縣興辦學校。一度賢相諸多,君子滿堂。寇準、王曾、晏殊、魯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歐陽修、王安石,還有被仁宗朝簡拔或科舉入仕的“三蘇”、沈括、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和讀書人的楷模。

3.文化實現了繁榮。散文“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的韓、柳兩人,其他六個都活躍在仁宗時期。作為詩末的宋詞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蘇軾等一大批詞人的推動下發揚廣大,打造了宋詞在中國文學史的翹楚地位。而説書、小説、雜劇等文學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發展。

4.科技方面,中國的四大發明在仁宗朝有三個得到了應用,並轉化為生產力。火藥的發明推動了火箭、突火槍、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在對西夏的戰爭中發揮了作用。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使宋朝擁有當時世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問世後,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還有王惟一發明的針炙銅人,完善了中醫針炙體系。朝廷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官交子”,對於世界經濟和金融史的貢獻不可低估。

5.哲學領域流派紛呈,為現代中華國學打下的堅實基礎。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題,為沉悶的哲學界吹來了一陣清風,同時也為趙宋為何受周禪,以及建立封建統治秩序提供了理論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實學理論,培養了一大批學生,為他後來的變法提供了理論指導,儲備了幹部隊伍。

宋朝著名歷史事件篇三: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等,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0xx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公元1120xx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宋欽宗被廢為庶人。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營。當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脱去龍袍時,隨行的李若水抱着宋欽宗,不讓他脱去帝服,還罵不絕口地斥責金人為狗輩。完顏宗翰初時想招降李若水,過了幾天看看無效,就隨便讓手下處理他。李若水罵不絕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節。

1120xx年4月20日,金人冊封一向主和的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權,金人在扶植張邦昌的同時,再次搜刮金銀,即使婦女的釵釧之物也在掠取之列。開封府擔心金銀不夠,金人無端挑釁,便在開封城四周設立市場,用糧食兑換金銀。由於京城久被圍困,糧食匱乏,百姓手中的金銀也無所用,便紛紛拿出來換米。這樣,開封府又得金銀幾萬兩。然而,開封城已被搜刮數次,金銀已盡,根本無法湊齊金人索要的數目。金人只好作罷。

此時,金軍統帥得知康王趙構在河北積極部署軍隊,欲斷金人退路,又擔心兵力不足,不能對中原廣大地區實行有效統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權之後,準備撤軍。在撤退時,金人還燒燬開封城郊的房屋無數。“東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漢上,北至河朔”,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里”。這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罪行滔天,令人髮指。

四月一日,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宋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宋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擄的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傷痛。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靖康恥無疑是漢民族歷史上的一場大劫,也給當時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更是大宋這個王朝的百年國恥。而這場大劫所產生的根源更是後人必須深刻總結的重大教訓,這個國恥宋王朝用了百年才終得洗雪,在此之間,南宋和金國之間的百年戰爭遍佈關陝黃土、秦嶺蜀山、河洛中原和江淮沿岸,遠比沙漠中打轉的宋夏戰爭更加激烈震撼!

歷史故事以生動的語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節還原歷史的真實情景,揭露歷史的動態過程,描述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豐富歷史事件的內容,這對於改變歷史課程的枯燥性,促進歷史理論教學的深入淺出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宋朝著名歷史事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朝著名歷史事件篇一:趙匡胤黃袍加身

趙匡胤是宋太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據説,趙匡胤出生之時,有紅光繞室閃爍,有異香盈室,經宿不散,趙匡胤也體罩金光,三日不變。但無論後人怎樣附會,他還是人,還是肉胎俗種。

趙匡胤生於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0xx年),祖籍涿郡,其父趙弘殷,是後周的一員高級將領。雖然如此,趙匡胤也只能讀上幾年的書,無力繼續深造,不過,這也不是什麼遺憾,因為趙匡胤本不喜歡“子曰詩云”,倒是極愛槍棒,又兼生就力大無比,在不經意間就學了一身武藝。二十一歲時娶妻,但因見跟着父親仕途無望,就決心獨闖天下。

關於趙匡胤的傳説有很多。在明代小説“三言二拍”中,就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一篇,描述他如何急人之難,又如何仗義疏色,以至弄得京娘最後羞慚自殺,讓後人讀後往往產生一種説不清的滋味。

據説趙匡胤力氣既大,又皮堅肉厚。一次,他騎馬穿過城門,沒想到馬忽癲狂,在狂奔中將他掀起,趙匡胤的頭撞在城門的拱頂上,撞下馬來。別人以為趙匡胤已經腦漿迸裂了,可他從地上爬起來,追上奔馬,一躍而上。還有一次,趙匡胤看見一羣麻雀在地上吃食,他猛撲過去,想捉住麻雀,沒想到用力過猛,一下子撞到屋牆上,連屋子也給撞塌了。人説趙匡胤有金甲神護身,遇難不死,其實無非身強力壯兼會武功而已。

趙匡胤到處投親告友,屢屢使他失望,以至囊空如洗,與人賭錢,被流氓圍住痛打,可見其窘迫之狀。在窮極無聊之際,一個老和尚送了他一點盤纏,指點他去投靠郭威從軍,對於這次從軍,趙匡胤也未存什麼特別的信心,在路過一座廟宇時,他見人們都在占卜算卦,他帶着一種玩玩的心理,也擠進人羣,拿起竹籤,準備算上一卦。

他先問能否當個小校,卦象不吉。趙匡胤心中憤懣,心想憑渾身的勁力武藝,連一個小校都當不上?不由激發了他倔強的脾氣,就連算幾卦,而且越問越大,卦象皆不吉。趙匡胤發怒,乾脆問能否當節度使,仍是不吉。趙匡胤一不做二不休,節度使之上就是天子,乾脆問能否做天子吧,這一次,卦象大吉。據説從此時開始,趙匡胤就樹立了當皇帝的雄心大志。

在漫遊之中,他見到幾個文人在對着初生的旭日詠詩,見他們窮酸做作的樣子,趙匡胤不禁失笑,繼而豪興大發,脱口胡謅道: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傾刻上天衢,逐退羣星與殘月。

這非詩非文非歌非謠的東西據説是龍吟虎嘯,有帝王氣象。

不過,五代時期,正是羣雄逐鹿之時。真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國,一經破敗,真有支離破碎之際,不僅全國不得統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馬燈般地轉換。唐以後的北方,經歷了五個朝代:後梁(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後唐(公元920xx年~公元934年)、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4年)、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48年)、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長則十幾年,短則幾年。到趙匡胤投奔郭威之時,也正是郭威擁兵自立,準備取後漢而代之之日。在擁立郭威的過程中,作為禁軍中的一員,趙匡胤表現十分突出。郭威在將領們的擁立之下當了後周太祖,趙匡胤也被提拔為東西班行首,當了一箇中級禁軍軍官,總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實,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過這次事變使他知道了禁軍的重要性,知道了禁軍發動政變可以推立皇帝。

在軍閥戰爭中,趙匡胤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戰十分勇敢,可以説身先士卒,能衝鋒陷陣,又機變百出,智謀迭現,為後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他對大將柴榮表現得非常忠誠,逐漸取得了柴榮的信任。不久,郭威病死,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周世宗一當皇帝,即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這個職位是禁軍的最高首領,和郭威當年在後漢所處的位置是完全一樣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歲幼子柴宗訓繼位,孤兒寡母秉政,其艱難是可想而知的,而這時正是趙匡胤竊取帝位的千載良機。

趙匡胤在周世宗病死前就精心組織了這支禁軍隊伍,他受周世宗的委託,在軍中選擇最為精壯的軍士編成“殿前諸班”,由於他親自組織建立起了這支軍隊,再加上他盡心結納軍士和軍官,因此,這支軍隊中佈滿了他的親信,他也就牢牢地掌握了這支精鋭之師。周世宗死後,後周王朝中就沒有一個人能同他爭鋒了。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十一月,趙匡胤以鎮州、定州的名義謊報軍情,説割據山西的北漢匯合契丹人向後周發動進攻,宰相範質、王溥等昏庸無能,不辨真假,立命趙匡胤率大軍出征阻擋。該月九年級,趙匡胤率軍出發,當晚到達離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事件就要發生了。當天晚上,趙匡胤的親信趙普和弟弟趙匡義在軍隊中散佈輿論説:當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態人情,即便將士們拼死征戰,回來也難以領功受賞。如果能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再去打仗,情況就不一樣了,立功的將士一定會有高官厚祿。軍隊中本來就有很多趙匡胤的親信,這麼一煽動,絕大部分人都同意了。於是,趙普和趙匡義嚴令將領,嚴格管束軍士,兵變後不得搶掠燒殺,要絕對保證“興王易姓”的順利進行。

這天晚上,趙匡胤假裝不知,喝得大醉,沉沉睡去,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未醒來。等他慢騰騰地爬起來,趙普和趙匡義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強行”披到他的身上。趙匡胤假意推辭責怪,趙普就率百官跪拜懇求,趙匡胤據説是不好拂逆眾意,才勉強答應下來。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黃袍加身”事件。

這也真是報應不爽,郭威以禁軍兵變奪取了後漢的政權,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趙匡胤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軍兵變奪了後周孤兒寡母的皇位。

趙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興王易位”,將士們趁機搶掠,弄得新王聲名狼藉,趙匡胤很善於接受前代的教訓,在率軍回開封時,他勒馬對將領們説:“你們因為貪圖富貴而擁立我,但你們必須服從我的命令,否則,這個皇帝我是不能當的!”將士們一心領功受賞,好不容易找了個當擁立功臣的機會,怎肯錯過,就都答應了趙匡胤的要求。趙匡胤命令説:一、不得搶掠百姓;二、對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三、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趙匡胤派人同守衞開封的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聯繫,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趙匡胤一到,便立即開門迎接,個別將領想反抗,即被殺死。宰相範質等人無奈,只得幫助趙匡胤舉行了禪讓儀式。因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為國號,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宋朝的開始。

Tags:宋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