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新教育》讀後感(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新教育》讀後感(6篇)

《新教育》讀後感1

朱教授的《新教育》中説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是一個教書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脱穎而出。

學習是一種旅行,是從一個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學習是一種相遇,是對話,與陌生世界、他人相遇,與自己相遇;與新的世界對話,與新的他人對話,與新的自己對話。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多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新教育的踐行者,成為新教育的嘗試者,成為新教育的享受者。

因為有夢,所以衝動;因為衝動,所以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我用心讀完了朱永新的這部書,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懷着一顆赤子之心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去。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其實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何嘗不是為學生的點滴進步而驕傲,何嘗不是為了學生的進步而高興,每一位教師都願意把每一個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愛!可是現實卻是:大學聯考的指揮棒讓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矇蔽了雙眼,甚至學生自己都錯誤的以為:只要成績好,一好遮百醜!這樣,我們的教育便不再是“愛的教育”而是“分數的教育”。

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它讓我知道了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詩意,如此浪漫。

《新教育》讀後感2

《新愛的教育》一書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師的教學心得,闡述快樂教學的理念,對個人在教育子女和從事教學時有許多啟示。

“快樂教學”一直是個人嚮往的教學情境。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但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狀態下,他的信心會減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們的情緒調到快樂、自信、專注,然後再開始學習。所以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的是一位嚴厲的、總是斥責他的老師,即使你真的很關心他,他對你所説的要求的也會厭倦,我們常聽到一些抱怨:我愛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學什麼都這麼慢,又不專心”,可能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在他們身上,但孩子仍然沒有改變,為什麼呢?

我認為,孩子若在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對父母、老師的信任感,而且學習效果會更好。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一個班級裏,成績好的同學總會受到老師的寵愛,而這種寵愛又促使他們成績更好。究竟是成績好而受到寵愛,還是因為受到寵愛而成績好?

愛,我們人人都有,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則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為一個快樂的教育者,我覺得應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在情緒低落時,開始或強迫他學習。也常會因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孩子的天賦太差。

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點。

聖經上説:“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對你來説,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樣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動一座山”,所以,培養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讓孩子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益,而自己也快樂富足的人。

《新教育》讀後感3

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陸續看完了《新國小科學教育》。整本書共分五個章節,從理論的角度、科學活動的組織、科學中的思考和決策及60個科學探究活動等方面闡述了一個核心的理念:為促進學生思考而進行的教學,既有理論的高屋建瓴,又有實例的對比剖析,觀點鮮明,説服力強。書中講到科學和科學探究的區別。兩者內容、背景不一樣,可觀察到的結果也不一樣。當兒童只學習科學時,他們有可能在畢業離校時只學會了一堆名稱和標籤,而這些東西中只有一部分是正確的。但是,沒有提升思維的附加維度、沒有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積極參與,他們將不會有能力把原理應用於新的情況、明智的解釋數據、精確的觀察、檢驗假設、評價數據或者更為重要的是,學會所有科學家必須知道的事情以便成功。這一事情就是如何失敗就從頭再來,繼續不斷地嘗試。科學知識加上科學思維才是科學探究。

書中提供了多個為強調思考和決策所進行的 “遊戲---聽取報告---再遊戲” 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實錄。並就同一教學內容呈現了“教科學”與“為促進學生思考而進行的教學”兩種理念下的師生對話。後者的問題更開放,更多的是讓學生去觀察、比較、提出和檢驗假設、收集數據和對數據進行分類、解釋和評價結果。教師僅是引導學生思考、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反饋或解釋。看着書中案例,對照自己平日教學。確實有些僅是在“教科學”,很多時候沒有經過學生嚴格的.觀察、實驗、思考,教師急於把結論告訴學生,教師的講解霸佔了學生操作、思考的時間,不利於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我們應該多給學生實驗操作的機會,同時注重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這樣學生的科學學習參與度會提高,學習的熱情也會上漲。

這本書我只粗略看了一遍,裏邊還有很多精髓沒有參透,我會抽時間再進行一次認真的閲讀,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穫。

《新教育》讀後感4

這個星期五的晚上,媽媽向我推薦一本好書,叫做《新愛的教育》,一聽書名,我便有些奇怪,我以前讀過《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個國小生恩利科的成長經歷,感動了千百萬的讀者。那這本《新愛的教育》又寫的是什麼呢?我將信將疑的打開書,一會兒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即是因為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也是因為他曲折感人的故事,還是因為作者郭景瑞老師那全新的視角,一個老師的視角。寫的是他這個快退休的老教師和七年級六班學生相處一年的故事,因為我現在也是七年級的學生,所以看到這些故事感到格外親切。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當成了郭老師,一會為劉金龍上課不聽講而歎息,一會為韓偉萍即將輟學而惋惜,又為她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高興。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過老師暑假去家訪。可能因為當時電話也不普及,郭老師有很負責任,他為了和家長溝通,在暑假裏騎着他那又破又舊的自行車跑遍了整個小城。為每個同學都細心的講題,關心每個同學的`生活,這樣的老師真好。很希望叫我的老師也能到我家來家訪。也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愛心的學生。他的學生原來抗拒他,後來擁護他,學習也很努力。

郭景瑞老師管理班級也很有一套,他帶學生星期天去爬山,還在山上指導學生現場寫作文,讓我感到很新穎,也很羨慕。我想:如果我們班也能這樣就好了,同學們一定會很有幹勁的。書中我感覺郭老師的心態非常好,全家只有五分地,除去三間小平房,只有三分菜園,物質條件並不好,但他總是樂呵呵的。這讓我想起了退休的姥爺,它也是一個國中語文老師,郭老師和姥爺一樣,是那樣有愛心,有耐心。我喜歡姥爺,也喜歡郭老師。

郭老師的語言也很生動,用了許多的歇後語,像過河捋鬚子別牽須(謙虛)了,小米乾飯常事,讓我知道有時候用歇後語也能讓文章增色不少。最近我和媽媽也在背歇後語,讓我的文章更加生動,這也是媽媽向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最後,我終於理解了這本書為什麼叫《新愛的教育》了:最平凡的其實最感人,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

《新教育》讀後感5

走進新教育,新教育是什麼,新教育怎麼做,學生是什麼角色,教師又需要擔當什麼角色,一堆疑問在心頭。

讀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才明白了,新教育是在原有的教育基礎上進行改革開啟一段新的教育實驗,對於教學一線的老師來説,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學生能夠學會知識,學以致用就是最棒的。然而新教育注重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讓學生擁有一顆博愛敏感的心靈,重新塑造他們的精神藍圖。

120年前教育家雷迪創建了第一所新教育學校,那是一個新的起點,強調學生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是興教育,給中國教育帶來興旺的教育,不在注重分數,從前的單項教育,片面教育,漠視人的心靈成長教育不復存在。從教六年,作為年輕教師,仍然要堅持探討怎樣的課是一堂好課?作為年輕教師,經常有所謂的公開課,從中發現自己的得與失,新教育告訴我們,公開課不是一節表演課,而是每堂課都能呈現活力,每堂課都有公開課的課堂話語,不再僅限於對某節課反覆演練打造,而是所有的全部的都能公開。至此想到從前每次聽課培訓都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受,哇,原來這節課還可以這樣執教,原來過渡語可以這樣表達,原來表揚學生可以那樣鼓掌......種種細節讓人收穫滿滿,也幻想着自己執教某節課的時候可以自然灑脱,沉穩大氣。後來每次都會練習使用課堂話語,練習自然微笑,練習不緊張,無生課堂,有生課堂,收穫的都是經驗感悟。

一個人一生中離不開幾個重要的場合,家庭,學校,社會。家庭教育不次於學校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無論是為人師,還是為人母。都需要學習教育的`新觀念。新教育一書當中還提出了新父母學校的核心理念:學校應該成為學生、教師共同成長的地方。家庭、學校作為未成年人成長的最重要的兩個場所,家長與教師應該是同事關係,家庭要與學校一起共同承擔學生的知識進步、人格塑造、情感培養、意志養成以及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責任。國民素質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具有堅不可摧的力量,也是國人為之自豪的信仰,父母的發展對孩子的精神風貌具有長遠的影響。實現新教育,共同努力。新教育是一條寬闊的大路任我們走遠。

《新教育》讀後感6

曾經讀過戴晨志先生寫的《新愛的教育》,文章描述了倪美英老師教學二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酸甜苦辣情形的點點滴滴透過戴晨志先生的妙筆生花,寫成一篇篇精采感人的故事。

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最令我們頭痛的就是遇到一些頑劣和不守秩序的學生。為了讓這些學生能得到健康的成長,我們絞盡腦汁、甚至心力交瘁。有時候,會被這些學生的行為氣得快要發瘋或惱羞成怒,對違規的學生給予實時的斥責或懲罰。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因受到多次的挫折而逐漸放棄這些頑劣的學生。

這樣的教學經歷與倪美英老師的教育故事非常接近。文中分成五大主題加以介紹:

(一)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燈。

(二)打他,罵他,不如先了解他

(三)愛的温馨,是用腦也用心

(四)用今天,點亮孩子的明天

(五)讓管教在創意裏輕鬆化

這五大主題所陳述的故事中,每個故事充滿着倪美英老師對學生愛的教育。除倪老師對每位個案教導給予我們不少啟示外,在每一個故事之後,戴晨志老師以他專業的知識,為故事提供許多學理和啟示。

看了這本書,有了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個做老師的',或許不是教什麼,講什麼,説什麼,學生就會牢記在心裏。相反的,如果老師在學生們最需要時,為學生們做點小小的事情,感動了學生們的心,相信了學生們的心,我想學生們會用最大的愛,來回饋老師。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貼切的寫出什麼是愛的教育。

在此,摘錄了書上的一些啟示與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是點一盞燈,不是補一個洞。

愛的教育,源自健康的師生對話。教師的愛,就是好好地給予和對待。

愛的教育,並不要求對方立即改變,愛是需要投資的,我們需要投資關心、耐心和信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亮和能。

最後,也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感動人心的《新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