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基於昨天的説課比較認真細緻,今天的新課進行得特別順,鈴聲幾乎與我的課節奏幾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課前幾分鐘不進行作業評價,本節課就滿意了。

課堂的第一環節複習。先一個一個地數,從205---221,學生獨立數完之後,指名再大聲數給大家聽。每次到接近整十的時候,説説下一個該怎麼撥珠,不僅沒有出錯,還輕鬆小結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第2個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從750數到1000。學生數得也比較熟練,還小結出“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第3個小題是成百成百地數,學生理解了“百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的道理。整個環節進行得非常順利。

教學的第2環節是新授,難點是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我認為我的新授環節進行得很紮實,尤其是在數1000--1100時,學生學得有興致。這一環節從1000開始先一個個地撥,撥到1009 時,我這樣引導:

“再添一個珠是多少?該怎麼撥?

“再添個位就滿十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非常好!在數學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這是規則。這個數是多少呢?該怎麼讀?”

“千位上有一個珠子,讀一千,個位上沒有就讀零,十位上是一個珠子,讀一十,末尾的零不讀。”

學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導下,順利地數到了1019,又到接近整十數的關鍵了,孩子們數得很興奮,加上了之前的經驗,又輕鬆地度過了1020。

“這個數又該怎麼讀呢?這兩個零的讀可別讀錯,自己試試吧!”

關於數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數學中的一個難點,如何走好第一步很關鍵。百位上的零和個位上的零説起來很饒口,為了以後億以內數的`學習,我覺得該讓孩子學會如何區分這兩個零。於是,我讓學生把這兩個0都起了名字,“中間的零”和“末尾的零”,這樣就和以後的教學一致起來了。

新課的第2部分是從1030開始向後數到1100。但是,我沒有讓學生挨着數,而是我説,學生撥。

“請自由數到1039,再添一個是多少?這個數怎麼讀?”

“請撥出1049,再撥一個是多少?怎麼讀?1059再添一個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這一環節比我想象地更順。孩子不假思索地就開始在十位上撥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練。教學時順利地小結出了“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新課的第3部分是1100數到20xx。由於是成百成百的數數,對於孩子來説非常輕鬆,關鍵理解”百位滿十向千位進一”,和末尾有0的讀法,重在強調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

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比較紮實,邊撥邊説,邊讀,邊寫。由於是邊學邊練,整個結構很緊湊,學生也比較活潑。

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讓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數的意義,體驗計數的作用;②認識1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個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內數的組成,會讀寫1000以內各數;③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的小方塊。通過讓他們來數一數這些方塊的數量,使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培養他們的數感。第一次數的活動,學生盲目,只是根據興趣來選擇數的方法,結果有的小組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一次失敗,卻能使他們獲得難得的體驗,即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這樣,就能很好地突出數較大的數要以羣計數的數學思想方法。第二次數的活動,學生目的明確,毫無疑問地都會選擇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結果每個小組都能取得成功。這一次成功,使學生的感悟變得更深刻,他們會歸納出:關於數數,我們的新發現是:1000這個數比100這個數要大得多,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數10以內的數,要一個一個地數;數100以內的數,要一十一十地數;數1000以內的數,要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不失時宜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千”,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課本第73—74頁,“做一做”1、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2、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單位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

3、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重、難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數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計數器,一個數位順序表格(空的)。

教學過程:

一、 準備練習。

1、 觀察下列兩組數,先回答是怎麼數的,再接着數出後面的5個數來。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讀出下面的數。

375 309 420 200

誰能説説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3、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準備練習複習舊知,為學生遷移性的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 講授新課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調查了蕪湖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下面請你們來彙報一下調查的結果。

學生彙報調查的數據,教師板書,並讓全班同學認讀。接着老師問同學們,有誰知 道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呢?

1、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圖。

(1)請學生説一説對南京長江大橋的認識。

教師補充説明,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在長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鐵路兩用橋。

(2)請學生認讀公路橋、鐵路橋的長度。

2、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齊讀

3、教學例4。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

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

(請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數的。)

(2)一個大立方體中有1000個小立方體,這兒有10個大立方體,共有多少個立方體呢?

根據學生所説,師生共同數一數。(一千一千地數。)

(3)小結並板書。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② 教師撥一千,學生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4、教學列5。

(1)教師撥出2356,請學生認出讀。

根據學生認讀板書: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寫出這個數?請一名學生板書。(寫作:2356。)

(2)師:這個數是由( )個千,(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3)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麼?

(多請幾名學生説,學生可能説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數位……。)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數位的順序,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課堂練習。

(1)課本第75頁的“做一做”第1題。

先寫出各數,再讀一讀,最後説出這些數的組成。

(2)用計數器數數,一個一個地數。

①從994—1000;②從9995—10000。(男、女生分組數數,每組數一題。)

6、數位順序表。

(1)説一説到目前為止,你已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哪些數位?

(2)你通從左往左分別説出它們的順序嗎?

(3)教師拿出數位順序表格問:有誰會填出這張表?

(教師請一名學生填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自己製作。)

(4)記這個表格。(同桌互説。)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學習,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同桌互相撥數、認讀,並將認讀的數寫在本子上。

四、課堂小結説一説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學會歸納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0000這樣的較大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較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通過實際教學和反思,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寫結合,正向遷移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百、千的數位名稱、順序,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在正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寫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教材中的情境圖給出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讓學生讀一讀,説説是怎麼讀的。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出: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4589,説説是怎麼撥的。

學生回答後,師生一起總結出: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4就讀四千,百位上是5就讀五百,十位上是8就讀八十,個位上是9就讀九。接着,老師提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學生對照計數器理解了4589是由4個千、5個百、8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這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試着寫一寫這個數,指名學生板演,並説明:從高位寫起,千位上寫4,百位上寫5,十位上寫8,個位上寫9。

之後,及時安排鞏固練習,如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學生把這個數的讀法、寫法寫在紙上,寫完後説説它的組成,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難點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小立方體)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抽象出數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

例4給出一些小立方體,先讓學生初步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師再利用課件帶着學生數小立方體驗證估計數。先是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然後問學生,像4589這樣大的數,想一想還可以怎樣來數?(學生意識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出一千,順序數到九千時,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怎麼撥?學生有了滿十進一的經驗,就會類推出數到九千時,再加一千的撥珠方法。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學生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加深對新計數單位萬的認識,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萬位概念。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及其順序,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最大的四位數是幾?(9999)數中每個9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然後追問:如果這個數再加上1是幾?學生回答後,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珠,通過連續進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在複習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舊知的基礎上,鞏固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據提示語作為讀、寫、計數器撥珠的綜合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訂正。

用問題説説我們學過的數位有哪些?你能按順序給它們排一排嗎?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數位順序表後,讓學生在數位表上用自制數字卡片擺出老師或同學説的數,進行鞏固練習。

三、適當拓展,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於10000這個數較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補充一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找大數,通過具體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如,用1萬有多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實物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學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學生介紹南京長江大橋,從而引出萬以內數的認識。教材根據兒童已有的經驗、心理髮展規律按從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創設了一幅幅現實的、有數學意義的畫面,它不僅是進行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對實際生活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是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從例題看,例4提供和創設更多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感受一萬的大小和萬以內數的特徵。例5先出示小木塊的直觀圖片,請學生觀察,説一説圖上有多少個小木塊,是怎麼發現的。然後試着在計數器上畫一畫(撥一撥),再讀一讀、寫一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麼讀的,怎麼寫的,最後填一填數的組成。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説一説、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活動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建立自信心,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

【設計意圖】:

本節課從教材編排上看,讓學生認識千、萬,知道萬位,而且懂得對於較大的數,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數,它不僅是進行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從而有利於今後,用更大的計數單位數更大的數打下基礎。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聯繫生活中學數學,與“數”交朋友

數學來源於生活,就要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遇到很多有關大數的知識,雖然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規的、不繫統的、模糊的、但都為他們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因而從會場的人數到感知一千、一萬粒黃豆,一千一萬粒小正方體,最後延伸到樓房的高度、鷺江的寬度、大橋的長度以及山峯的高度。整節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與“數”交朋友。

二、在聯繫對比活動中想象感知,培養學生的數感

新理念下數概念的形成除了數值、位值、計數單位外,更着重學生在聯繫生活的同時,感受數的大小,重在數感的培養。學生對於數的認識僅僅是建立數感的第一步,還必須讓學生在具體的數量對比中進一步建立數感。因此通過對比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相應的數感是極其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既有利於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數感在比較中得到發展。如一百人與會場的人數、一千粒與一萬粒、一千頁與一萬頁、百米與千米等等讓學生不斷地在數概念的形成中認識、體驗、感受數的大小,通過比對、想象、感知、體會到數的大小,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重視在實踐的感知體驗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説過:“智慧來自動作發端。”兒童的認知規律正是“從直觀的動作思維到具體的形象思維,最後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可以説,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和起點,低年級學生主要通過對實物和具體學具的感知和操作來獲得數感。皮亞傑説,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槓桿。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整節課採取“動”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眼、耳、口、手相結合,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全面、深刻地感知數、認識數。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初步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認識”萬位”及其位值,能説出萬以內各數位的名稱及相鄰數位之間的進率。

2. 經歷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説一説、拿一拿、比一比等數學實踐活動,體驗感受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數感。

3、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萬”的認識與數感的培養及接近整千、整萬的數的數數。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豆子、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問

〈引導學生從身邊情景,談感受、估人數、提問題,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今天來到這裏,你有什麼感受?

師:那你們來估一估今天會場上的有多少位老師?

師:剛才大家估的數都比一千怎麼樣呢?

師: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一千大的數。

[評析:數學是生活的數學,學生學習的數學素材就在身邊,教師巧妙的利用會場上聽課教師的人數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展開“猜”數的活動而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認識新知

(一) 估豆子活動,認識一萬

1、先估測後參與感知一千粒豆子所佔的空間。

師:孩子們,在每個組的桌面上有這樣的一袋的豆子,看這是一粒,(師拿出一小袋豆子)那麼這有幾粒?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師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這樣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這裏有多少粒?

[師引導學生先觀察後估]

師:你們想知道這裏有多少粒嗎?告訴大家有一百粒。剛才誰猜對了?估得真準。(拿出一大袋豆子)現在誰來估一估這一大袋又會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學生舉手)

師:有沒不同意見?(沒人舉手)看來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我們估得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來驗證一下,請九個小組的小組長帶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這裏有一百粒的豆子,將它倒入杯中,現在杯中有多少?(小組長繼續倒)大家一起數,二百、三百……一千。

師:杯子裏現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將它倒入袋子裏,看來大家都估對了。孩子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麼數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數還是怎麼數?

生:一百一百地數

(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評析:千以內數的數值以及相鄰數位間的進率是學生的舊知,也是學生拓展認識萬以內數的認知基礎,對於學生的認知背景教師不是採用簡單的抽象提問導出,而是引導學生在經歷參與估不同的豆子數以及數豆子的實踐活動中自然引出舊知,既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有效的為下一個數學活動提供感知的基礎。]

2、感知一萬粒豆子

(1)結合包裝的豆子,經歷數數活動認識“一千一千”數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數大數的必要性。

師:我將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這大罐子中,如果每組都放進來會有多少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師穿梭於各組之中,小組長陸續將袋子放入罐子裏。)

師:孩子們,剛才老師走了一圈,現在罐子裏有多少粒豆子?

師:你們是怎麼數的?

師:一千一千地數,大家都會數了嗎?

師:看,這是什麼?

師:我們一起來一千一千地數數到一萬。

(電腦逐個出示數射線:

1000

0 一千 二千三千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萬

師:剛才我們一千一千地數,數出了幾個一千? 10個一千是多少?

(板書: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評析:讓學生在實際的數豆子活動中感受到對於比一千大的數還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數的方法進行數數,並通過數豆子使學生初步感知到一萬的大小,從而有利於學生已有對千以內數的拓展認識。]

(2)、進行一千到一萬以及一萬到一千的數數,感知“萬”的數數活動。

a、“一千一千”的順數與倒數

師:看來大家一千一千地順數到一萬一點困難都沒有,那誰會從一萬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嗎?(生數)你們都想數一數嗎?好,請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數,從一千開始一千一千地數到一萬,再從一萬開始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

(活動後生互評)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數,重點解決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的難點問題。

師:看來一千一千地數是難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師這有更大的數,但它不是整千數你還會一千一千地數嗎?

師:一百一百地數你們會嗎?我們試試,從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誰會?

師:他數對了嗎?誰會從一千五百開始,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五百?

師:他數得怎麼樣?

師:我發現剛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起數起來,可見,這樣的數數都難不倒大家,想不想來點挑戰的?看,我帶來了什麼?

師:在計數器上有哪些我們以前認識的新朋友呢?

師:我要在計數器上撥珠了,仔細看,這是什麼數?

師:你能從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一萬嗎?(師邊演示生邊數)

師:九千九百後會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個百就怎樣?

師:這個一該向哪一位進?千位進一後又會有什麼變化?

師:那這時該向哪一位進?

師:這個萬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

(板書:萬以內數)

【評析:從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乃至於整萬的數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師採用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予以重點解決,是有效的而又必須的;利用計數器的輔助手段既有利於學生對於“萬”這一新的數位的認識,而又在形象的從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乃至於整萬的數數認知過程掌握了萬以內相鄰數位的進率。】

(3)結合具體事物讓學生參與拿指定數量豆子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

師:孩子們,看來一百一百地數從九千數到一萬這裏還有一個連續進位的過程,你們都會嗎?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大數它既不是整千數也不是幾千幾百的數你會認識它嗎?我

們試試,在講台上,我準備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説一個數請一位同學來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誰會?(板書:四千三百二十一)

師:下面的的同學當小裁判,對的用掌聲給他鼓勵,有問題的請舉手,明白了嗎?好,我們開始,(生拿出4個大袋,3箇中袋,2個小袋和1粒豆子)你説説你是怎麼拿的?

師:他拿對了嗎?(對了) 我這還有一個數,它可特別了,它會是誰呢?

(板書:九千九百九十九)

師:你會拿嗎?你打算怎麼拿?

師:她拿對了嗎?

師:哦,你有什麼好方法?

【評析:學生能否對於數進行正確的組成與分解,是數概念是否建立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採用問答式的抽象提問,而是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拿豆子活動中進行檢驗,既有利於讓學生理解掌握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無疑將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4)引導進行感知抽象活動,結合數軸讓學生在初步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自主表達整千數的大小關係

師:現在我請大家觀察屏幕上的數射線,你發現了什麼?

師:我在這條數射線上看到一個數六千,你看到哪一個數?

師:它在六千的哪一邊?

師:真好,你都能想到它們的大小關係了,你們還能看到什麼數?

師: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關係。孩子們,接着我請你們閉上小眼睛,將這條數射線記在腦海中,睜開眼睛。你還能看見它嗎?(電腦上的數射線消失)

師:現在你能想到什麼數?

(生各抒己見)

【評析:數概念建立的另一個指標是能否理解掌握相應的數大小的關係與比較,教師設計讓學生在數射線上認識萬以內整千數,並讓學生對整千數之間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簡單的關係進行表述認知,有助於學生從對萬以內數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認識進行過渡。】

(二)、體驗感知“一萬”

(1)感知“一萬”字

師:在我手上是一張的報紙,估估看,這樣一面有多少個字

師:想知道嗎?怎麼辦?

師:你想怎麼分呢?

師:好,看我先把它對摺,對摺,再對摺,現在,有誰知道有幾個字?

師:想知道嗎?看,這樣的一面,我數了數大約是一千字,這樣(二千)(師慢慢張開報紙)多少?

師:這樣的一面報紙大約有八千個字。

(2)感知“一萬”粒

師:這有一個大正方體,它由多少個小正方體拼成?

師:有兩個大正方體,會有幾個小正方體拼成?

師:5個呢?(五千)一萬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幾個大正方體?

【評析:結合實際事物採用估測與比對的方法,既有利於豐富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感知,而又適時滲透合理估算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聯繫實際,發展數感

(1)展示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圖片,感知大數,培養數感。

師:孩子們,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電腦出示東方明珠)這是哪兒?去過嗎?

師:它有多高?

師:是嗎?(電腦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識面挺豐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們的教學樓有多高?(大約20米)也就是大約23幢教學樓那麼高。(生“哇”聲一片)

師:這沒什麼,還沒有一千米呢,我帶你們去看一座橋(電腦出示南浦大橋)這是哪裏?

師:太著名了,它有多長?你總算舉手,你説説

師:你去過嗎?有什麼感受?

師:他用了兩個很字來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橋立起來有多高?

師:有這麼高的地方嗎?

師:(電腦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長嗎?

師:剛才那個同學説有多長?看(電腦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師:你説得太好了,就這樣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評析: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對想象活動,有利於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感]

(2)迴歸課堂昇華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上完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最後,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今天的會場大約有多少人?

師:今天這個會場坐滿了,大約可以坐六千人,現在你們有所瞭解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萬以內的數。

(板書:認識)

四、深化拓展

數字遊戲(作業)

以一萬元人民幣的不同拿法,讓學生感知萬以內數的大小,深化理解萬以內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反思一: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説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教學片斷二,學生在數五角星的過程中,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反思二: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多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裏,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輕誰在説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合作學習留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學片斷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6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萬以內數的認識”並非一無所知,他們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萬以內的數的知識,有的甚至能夠讀出萬以內的數,只是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理歸納新知,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我把教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

一、聯繫生活,感知大數。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數學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因此,在本節課,我首先將生活數學化,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數,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原來有這麼多大數,進而產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數、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再讓學生探索,將生活化的大數抽象成數學知識。

二、動腦思考,體會十進制關係。

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先認識計數單位“千”,通過數大正方體的方法到數出大正方體的個數這樣的過程,重新將數學知識迴歸到生活,將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其中在數大正方體時,引導學生數的方法尤其重要,並在其中讓學生感知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數:一千。並使用課件演示一個個、一條條、一片片數的過程,加深對“千”的認識,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為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三、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繼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和10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説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為此,在本節課安排以活動,促進學生數感地發展,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首先,課前讓學生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一個小正方體是大正方體的一份子”,給學生估計地標準,進而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在估計中思維得以碰撞。學生對“萬”的認識是困難的,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建立“萬”的理解呢?在學生認識“十個一百是一千”“一個大正方體裏有1000個小正方體.” 緊接着我通過活動:觀察1本100頁的書,再把10本100頁的書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感知1000頁到底有多少。那麼10個大正方體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建立“十個一千是一萬”的初步認識,而“一萬”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還是模糊的。我再通過體會“猜學校的人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二年級每班大約有50名學生,有10個班,全年級大約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00人,全校大約一共有3000名學生,3000還差7000才到一萬。學生會覺得全校學生看起來已經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數3000人距10000人還差那麼多,説明一萬這個數很大。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7

教學完《認識萬以內的數》這一單元的內容,至此對這一單元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改進教學。

《認識萬以內的數》這一單元包括瞭如下幾節教學內容:《千以內的數的認識》、《千以內的數的讀寫》、《用算盤表示千以內的數》、《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讀寫》、《中間有0的四位數的組成和讀寫》、《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簡單的近似數》。

這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較大的數的數感,知道一個數的組成,能正確進行數數。同時引導學生在計數器和算盤上表示數,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動手操作以及勤於動腦思考的能力。

本單元的學習,我認為同學們學得較好的是數的組成,同學們學得差一些的是數的讀作方法以及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兩個知識點有困難的同學要多一些。在算盤上表示數同學們都明白一個上珠子表示5,一個下珠子表示1,但在實際表示數的'時候,很多同學就容易粗心把一顆上珠也當作“1”。這個易錯的知識點要多向同學們強調。

《簡單的近似值》這節內容還不要求同學們掌握“四捨五入”法教學這節內容時可以適當的提及,幫助學生對一些較大的數、自己不太確定的數進行判斷,以確保學生所求近似值的準確性。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能力以及教育學生改正動手操作學習時的粗心的毛病。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8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重點是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瞭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我認為難點有三:

一、在數數的過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二、學生在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

三、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針對以上教學難點,我們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進行了預設,估計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但是在數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仍然還出現了錯誤,尤其是個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彎處,學生還很容易數錯。例如,從一百七十八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學生數完一百八十九,沒數一百九十就直接數二百了。根據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計數器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動手在計數器上撥珠,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百七十八,然後一邊數,一邊撥珠,一百七十九,再撥一個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這樣一邊數,一邊撥,一邊數數。在練習課上又設計了多個拐彎處的數數題進行練習,如二百九十四數到三百零七、數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後面的`六個數,從九百九十起,第六個數是幾等等,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克服了思維障礙,能夠正確的數數。在利用計數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撥珠,不僅鞏固了數數,還對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在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佔位的錯誤。例如三千零三寫作:303、三千五百寫作:350、三千三百寫作:330等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分析原因還是由於對數位的理解不夠透徹,重點指導在讀數寫數時先分析這是一個幾位數,然後在讀數寫數,讀寫後數一數數位,這樣就不會出現缺少數位了,就知道沒有數的數位要用0來佔位。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9

這一節課,以複習萬以內數的知識,即複習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比較大小、排序等多塊內容為主體。因為這塊內容較多,因此整節課上下來有點雜!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萬以內較大的數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存在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關鍵在於讓學生多數數,還有認識並且牢記數位順序表。學生在數數的時候要攻克很多難關,例如相鄰數位間的滿十進一、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法和寫法、比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學生的數感也能夠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數位順序表的教學、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法和寫法、還有數數這三塊內容上。通過不同形式的變式練習、操作計數器和巧設問題等方式突破重點和難點。

這節課在教學上還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1.對於數位、位數和計數單位三個知識的區別,在課堂上沒有講清楚。數位式沒一個數字在數位表中所佔的位置。位數是指一個自然數中含有數位的個數。而計數單位是每一個數位所對應的單位。我想在教學中,我可以用4177這個自然數引出三個問題(1)請問這個數的最高位是什麼位?(2)兩個7的意思一樣嗎?(3)請問這是一個幾位數?讓學生能對這三個知識點有個明確的.認識。

2.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記錄其它彩電的價格。這一題我選擇讓學生聽着信息寫出四位數,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有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引出數位順序表,讓學生先嚐試,在用數位順序表寫數,還是直接由我教他們這個方法。雖然我上課的時候學生沒法呈現利用數位表來寫數這個方法,但我仍然覺得還是讓學生先嚐試比較好。如果學生錯誤較多我在出示這種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好的方法。

3、語言不夠精煉、內容多且雜。可能我想來個滿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該刪掉的地方還是要刪掉,正如一位老師所説:“或許有失也有得吧!”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

“萬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在學習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圖上有多少個小木塊。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另外,請學生利用計算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由學生單獨操後再組織交流。

要讓學生對萬以內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就要提供和創建更多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一萬的大小,和萬以內數的特徵。如一萬個小正方體、一萬粒大米等。並讓學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萬以內數的情境。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萬以內數的'特徵,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首先複習數位的順序,萬以內數的組成及四位數、三位數的讀寫,組織學生討論“萬以內數我們是怎麼讀的?怎麼寫的?”讓學生在讀數、寫數的過程中悟出方法:“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然後,在計數器上撥出中間、末尾有零的四位數提問:“這些四位數和前面的有什麼不同?”請學生讀以讀、寫以寫,小組內互相交流、評議。最後,組織學生討論“有零的萬以內數怎麼讀?怎麼寫?”引導學生總結。然後對照小精靈聰聰的話體驗成功。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

1、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説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讓學生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2、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2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法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為了使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概念,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一、藉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國小生數學概念、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藉助操作活動,通過對感性材料的觀察、比較、分析而獲取的。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

又如,教學讀寫法時,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個三位數,並説出這個數的組成,然後指導學生對着計數器的數位寫出這個數。再在千位上撥上3,該怎樣讀與寫?對照計數器上的數和下面的阿拉伯數字寫成的數讀出這個數。在教學完讀寫法後,引導學生小結並比較與三位數的讀寫的聯繫與區別。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國小數學中,有許多知識前後聯繫緊密,對於與舊知識聯繫緊密的新知識,可以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導出來。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並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於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後,先説出它的組成,然後試着讀數,對於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引導,最後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繫生活實例,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之一。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3

“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讓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數的意義,體驗計數的作用;

②認識1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個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內數的組成,會讀寫1000以內各數;

③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的小棒。通過讓他們來數一數這些小棒的數量,使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培養他們的數感。第一次數的活動,學生很盲目,只是根據興趣來選擇數的方法,結果有的小組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一次失敗,卻能使他們獲得難得的.體驗,即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這樣,就能很好地突出數較大的數要以羣計數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次數的活動,學生目的明確,毫無疑問地都會選擇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結果每個小組都能取得成功。這一次成功,使學生的感悟變得更深刻,他們會歸納出:關於數數,我們的新發現是:1000這個數比100這個數要大得多,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數10以內的數,要一個一個地數;數100以內的數,要一十一十地數;數1000以內的數,要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不失時宜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千”,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多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裏,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輕誰在説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節課的活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因為平時學生在生活中對於接觸一萬這樣大的數,機會不是很多,也沒有需要去了解認識的'必要,所以在本節課中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一些教學情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發展學生的數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現反思如下:

一、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自己動手製作了一些掛圖,從一個一個的小方塊到一條小方塊,從十條小方塊到一面小方塊,從十面到一個大立體的方塊,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1000,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二、從具體到抽象,逐步發展數感。

國小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形象的支撐,在數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實物做引導,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數小方塊,讓學生體會到十進制關係的變化,這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然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數位概念,讓他們自己來排列數位順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後還需有表象的強化和鞏固,所以在計數器上得出一萬後,我又設計了一個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學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頁我自己寫的論文,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在這頁上一共打了多少個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師告訴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説“你猜得多了一點”,最後告訴他們這裏有1000個字,然後再請他們想像一萬字有這樣的幾頁,為什麼?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認識到這樣打印的紙需要10張,接着我又給他們提供一些實物,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一萬粒米有多少,一萬米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態度。在接下去的數讀寫的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計數器把數撥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數萬以內的數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數字大了,特別進1之後滿十的情況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有必要藉助具體形象的支撐,在教學中我利用計數器,每當在關鍵的地方就讓學生思考再加一顆珠,會有什麼變化,接下去應該是一個什麼數,為什麼?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三、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本節課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學校課間操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學校學生的人數,課中讓學生讀一讀老師收集的幾個現實生活中的信息,如電影院裏的座位數、珠穆朗瑪峯的高度等,激起學生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熱愛,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萬以內的大數表達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養了數感,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品嚐求知的愉悦。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5

我在教萬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千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

一、藉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並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於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後,先説出它的組成,然後試着讀數,對於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引導,最後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繫生活實例,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

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

不足之處:本節課較大地脱離教材,最好與教材聯繫緊密一些。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