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8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小數》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精選7篇)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1

《認識小數》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單元的開篇課,通過科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再試教之後,感到教材簡單而寓意精深,來源生活,而視野博大,它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例入手,概括出小數的意義,過渡到更深一層的理性思考,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使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積累,各種能力得以提高。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教師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選用了學生熟悉的購物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初步瞭解在生活中隨時都會遇到小數,體現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也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引出學習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具體情境,設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價格,直觀形象的出示,和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小數,特別是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不但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也為學生獨立學習延伸教學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遊戲,強化思維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將釐米數轉換成米作單位的小數,不只是對“轉換”有了簡單的辦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含義。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之外,還設計了“猜一猜”來讓學生進一步學會讀小數,理解小數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的每一處過渡顯得很輕鬆和銜接。在理解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小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説明和理解。

在鞏固和延伸教學內容時,教師安排了“尋找生活中的小數”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昇華,達到了寓教於樂,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心情下完成了尋找,也使教學內容等到進一步的延伸,真正認識了小數的應用廣泛。

總之,整節課學生是在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小數的含義的。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小數,對三年級學生來説是否要求過高,是否需要理解小數部分每個數位所表示的意義,是否需要理解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繫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反思,才能上出實效性強的數學課。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2

我們知道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在三年級下冊學習“認識小數”之前,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小數沒有分數那麼精確,但比分數實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數據往往都是用小數表示的近似值;而且適合比大小,從左到右逐項比較即可,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像分數一樣去通分;此外,小數更為直觀形象,計算結果用小數表示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去把握定位。

通過查閲資料,可以看到以往的“認識小數”教學設計基本不會涉及認識小數的必要性以及學了分數為什麼還要學小數的質疑。學生只能在教師的情境創設中認、讀小數,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而不會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會從整體來理解數的概念的擴展。

1、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體會認識小數的必要性。

課一開始,在學生回顧已學過的.整數和分數後,教師創設情境引入小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小數知識的基本經驗,會簡單認、讀小數。

這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小數?”這個問題對三年級學生來説是很有顛覆性的,因為從來都是課本上有什麼就學什麼,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從來都不會去想也不敢去想為什麼要學這個。但現在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學生就會去思考了,這就開始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的回答會有很多種,儘管不全正確,但卻是每個人的獨立思考成果。

接着,我以測量身高為例來説明一個數量不會總是能用整數來表示的。對此,學生是能理解的,而且也能提出可以用小數來表示。這時我提出第二個問題:“一個數量不會總是能用整數來表示,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啊,為什麼還要學小數呢?”這個問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可能超出了他們的思維水平,我會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知識水平來考慮是否提出這個問題,當然最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這個問題。

2、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整體理解數的概念的擴展。

在上述瞭解認識小數的必要性後,我提出第三個問題:“分數與小數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閲讀並完成課本第89頁例1。”

學生自己在學習例1的過程中,發現了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知道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從而初步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繫,從整體理解數的概念的擴展。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3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的重點是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和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讓孩子們在熟悉喜歡的情境中認識小數,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理解小數,在積極熱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數,在不甘落後的競爭中運用小數。整堂課上下來老師教得放鬆,學生學得輕鬆。總體看來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以“元”為切入點

通過讀教材、看教參,發現三下與四下關於“認識小數”最大的區別是三下的認識小數是建立在具體情境中,也就是認識“元、米”等為單位的小數,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抽象地討論小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每天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識,有些會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做基礎。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對於學生,也經常接觸小數,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導入部分就是從超市一角,商品的價格中引出小數,這些小數都是以“元”為單位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認識小數,讀寫小數。

二、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單位的小數為例,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類小數對學生來説是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以1分米=1/10米=0.1米為重點,在突破這個重難點後,學生能利用知識的遷移掌握()分米=()/()米=()米。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但是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於分數也只是一個初步的認識,且很多孩子已經有些忘了,在教學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讓學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過套理論得出用整數表示(1分米),用分數表示(1/10米),這裏把重點放在1/10米的含義上,讓學生複習了分數的含義,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數。在學生模仿着寫後又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幾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數零點幾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數的學習經歷,再來認識並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就相對比較輕鬆。最後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只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點沒有實施,但是本意確實如此。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節課教學,如果老師不找一些表示長度的小數出來,孩子們就會認為小數只表示價格;如果老師不教孩子們正確地讀小數的方法,孩子們就會用以前的讀法來讀小數。因此,無論什麼課,老師的引導作用總不可少,關鍵在於如何“導”得不漏痕跡、如何“導”得恰到好處、如何“導”在關鍵之處。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地淋漓盡致。

備課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經歷這個過程是幸福的,整個教學中我感到有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最大程度體現。

有些地方老師講得還是太多,還不敢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觀察、討論、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間的互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還要增加,在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等方面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

2、實物教學不可取代。

在教學認識以米作單位的小數時,要是能有實物教學會更直觀、形象。課件教學是很生動,但是學生在感受長度單位時,還會有偏差。讓學生用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去感觸,經歷一分米、一釐米的分數表示,小數表示方法,親身感受整個過程,理解會更深刻。

3、備課不夠充分。

在備課過過程中,只關注老師如何教會學生,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見不足,考慮不全。也許是以前習慣了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三年級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些高估,所以導致前鬆後緊。

4、整節課容量較大,教材輕重處理不科學。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寫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內容多,教學時又想盡量面面俱到,對小數的讀法的教學中存在遺憾,前面有些耗時,後面的教學不是很深入。

總之,通過這次備課講課評課聽課的一系列活動,深感到自己對國小數學教材還不是很熟悉,對於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經驗預設不足,高估較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在靜思中、在交流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4

《認識小數》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孩子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讀寫小數也相對簡單,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一、充分調動孩子已有認知。

本有一個教學設想,是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一些數,讓孩子們去分類,再引到新課的教學上,後總感覺這樣教的痕跡太明顯。於是,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説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可以看出,教者關注學生的實際經驗,沒有把學生當作容器,沒有把學生對於小數的已有認識當作學習新知的障礙,而是把這種累積的經驗作為進一步學習的資源。正如奧蘇伯爾所言:“讓新知之舟泊在舊知的錨樁上”。

二、採用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

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於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於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程序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教者適時地採用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討論交流、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重視實踐活動——動手操作。

教者讓學生“找身邊的小數”,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實物的長和寬,由不滿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單位,並由1米=10分米的進率,聯繫分數的.含義,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進而引出零點幾米的小數。這樣的鞏固練習,是從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源頭和需要出發,初步知道小數與整數、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繫。教師結合講解小數的含義之後,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進行觀察、模仿、比較、歸納,並進行了兩次針對性很強的練習,由具體的長度單位轉化到一般的十進制分數,讓學生在經歷有序的數學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感知小數的含義。

上完這一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發現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有些地方老師講得太多,還不敢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觀察、討論、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間的互動,很少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

2、教學語言還不夠嚴謹,語言表達不夠乾淨利落,在聽學生的發言上還不夠專心,有的學生明明説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給忽略了;有的學生回答錯了,我怕會佔用時間,沒有加以有效的引導和分析。課堂語言的感染力還需加強,要將數學這麼較枯燥的學科教活,不僅要有精巧的教學設計,還需要教學充滿感染力的教學語言;較少用激勵性的語言,學生的精彩發言應該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這不僅是對一個孩子的肯定,更是對她的言行的肯定,為別的孩子樹立起了良好的榜樣。

3、備課不夠充分。在備課過過程中,光備我如何去上,很不考慮學生如何去學的過程。在教學中,沒有順從學生的思維,一味的牽着學生走,學生雖然學到基本知識,但思維沒能得到有效鍛鍊。

4、整節課容量較大,教材輕重處理不科學。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寫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內容多,教學時又想盡量面面俱到,對概念的辨析,小數所表示的意義存在遺憾。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5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教材關於兩位小數的引入是這樣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1釐米,1釐米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確實,數學中的許多概念,本身就是已經規定的,我們似乎只要“告訴”學生就行了。可是如何讓學生去真切的體驗、深刻的感悟呢?上例中,我讓學生嘗試創造,交流評價來溝通小數與分數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小數的產生以及小數的內在意義。如果一開始就否定生1和生2的想法,會讓一部分同學受到挫折感,會喪失繼續回答問題的勇氣。

引導學生以1釐米是1米的.1/100為突破口,這樣能比較順利的得出後邊的4釐米是1米的4/100,9釐米是1米的9/100,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兩位小數可以表示百分之幾的數,繼而得到4/100還可以寫成小數0.4,9/100還可以寫成0.9。因為兩位小數0.01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學生學習後面的知識非常積極。

創造小數讓學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思維,學生經歷了用小數表示1釐米的過程,理解了0.1、0.01、0.001的意義,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並在創造交流中感悟着“數位”“計數單位”“小數意義”等知識,享受着成功創造小數的樂趣,引發對問題的不斷深入的思考與認識。這樣教學,學生明白小數和整數一樣都遵循“十進制計數法”的計數原則,有利於學生對數的認識。這為我教學下一課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6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的重點是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和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授課後的感受:

一、課堂的引入體現數學味。

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一些數,讓孩子們去分類,再引到新課的教學上。現在的一些教學理念提倡教學的生活化,由生活引入知識,於是大量的課堂總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在我認為有時候採取開門見山的方法引入課題也是需要的,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節省時間、目的性強、銜接自然。

二、充分促使孩子自主學習。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頗有困惑,其實這部分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幫助講解算了呢?我反覆思考這一問題。後經過師父的點撥決定第一部感知一位和兩位小數的意義大家一起來解決,第二部感知三位小數的意義讓學生同桌合作解決,然後再講解,一方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孩子,讓優生自主地去學習,再讓他們來幫助一些學困生。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節課教學,如果老師不找一些表示長度的小數出來,孩子們就會認為小數只表示價格;如果老師不教孩子們正確地讀小數的方法,孩子們就會用以前的讀法來讀小數。因此,無論什麼課,老師的引導作用總不可少,關鍵在於如何“導”得不漏痕跡、如何“導”得恰到好處、如何“導”在關鍵之處。本節課中,在學生正確地分出整數和小數後,我問“小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有什麼不一樣”使孩子們在思考中完善自己對小數的.認知體系;在孩子們説完分米與釐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時,我問“請小朋友們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促使孩子們去觀察、去思考,之後完善對這些小數的認識?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地淋漓盡致。

課上完了,總感覺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這一塊上挖的深度還不夠,學生還沒有思考出來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結果告訴他們,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經過充分思考得出來的,所以對兩者的關係沒有達到真正的領會。在以後的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並需要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進行引導,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主體”,而是“主導”。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7

“認識小數”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小數,這對學生來説也許枯燥、乏味,又好像“冷冰冰沒有情味”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感到親近呢?下面,我就結合金老師上課之後,談幾點體會。

一、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新課程的理念,我體會最深的一點在於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在最恰當的時機,選擇並靈活應用恰當的教學手段。例如本課時以開學了買學習用品這個教學情景,有意的設計了單價是整數和小數,通過讓學生分類來揭示課題,把課堂氣氛與學習的激情調動起來,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環節、過程的細化和層次化

理解小數的意義,教材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

第一層次是把幾角寫成幾元。告訴學生5角還可以寫成0.5元,4角還可以寫成0.4米,讓他們首次感知小數。教材安排學生接受學習,在教師邊講邊寫的教學中學生邊聽邊看,知道還可以這樣改寫。這例教學結束時要組織一次學習小結,讓學生説説0.5米、0.4米是什麼樣的分數寫成的,加強對一位小數的感知。

第二層次是把幾分的數量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並延伸到長度單位。

第三層次是長度單位1釐米寫成米作單位的數,通過剛才兩個層次的學習來學習三位小數。練一練是數形結合,適度提升對三位小數意義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把小數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出來,溝通小數與分數的關係。課堂上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景象。建立系統的數學認識結構,使數學教學成為有意義的教學。

三、有扶有放,詳略得當

教者認真鑽研了教材,根據學生已經有的知識水平,做到有詳有略,有扶有放。如:小數的讀法學生已經掌握了就略教,小數寫成分數的形式中的一位小數也略,兩位小數詳,三位小數通過讓學生自學完成。

四、及時鞏固、及時評講。

及時鞏固、及時評講,並作業當堂完成,讓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有效的反憒,及時的培優補差,減輕學生負擔。課堂教學過程細緻到位。

建議:

通過學習一位小數,遷移到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這樣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實現有效遷移。這樣學生容易理解。